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457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东周西周战,韩救西周。或为东周谓韩王曰:西周者,故天子之国也,多名器重宝。案兵而勿出,可以德东周,西周之宝可尽矣。

东周与西周争,西周欲和于楚、韩。齐明谓东周君曰:臣恐西周之与楚、韩宝,令之为己求地于东周也。不如谓楚、韩曰:‘西周之欲入宝,持二端。今东周之兵不急西周,西周之宝不入楚、韩。’楚、韩欲得宝,即且趣我攻西周。西周宝出,是我为楚、韩取宝以德之也,西周弱矣。

东周欲为稻,西周不下水,东周患之。苏子谓东周君曰:臣请使西周下水,可乎?乃往见西周之君曰:君之谋过矣!今不下水,所以富东周也。今其民皆种麦,无他种矣。君若欲害之,不若一为下水,以病其所种。下水,东周必复种稻;种稻而复夺之。若是则东周之民可令一仰西周,而受命于君矣西周君曰:善。遂下水。苏子亦得两国之金也。

温人之周,周不纳,问之曰:客耶?对曰:主人也。问其巷而不知也,吏囚之。

君使人问之曰:子非周人,而自谓非客何也?对曰:臣少而诵《诗》,《诗》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今周君天下则我天子之臣而又为客哉故曰主人君乃使吏出之。

周文君免工师籍,相吕仓,国人不说也。君有闵闵之心。或谓周文君曰:国必有诽誉,忠臣令诽在己,誉在上。宋君夺民时以为台,而民非之;无忠臣以掩盖之也。子罕释相为司空,民非子罕而善其君。齐桓公宫中七市,女闾七百,国人之;管仲故为三归于家,以掩桓公,非自伤于民也。《春秋》记臣弑君者以百数,皆大臣见誉者也。故大臣得誉,非国家之美也。故众庶成疆,增积成山。周君遂不免。

(节选自《战国策·东周》)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今周A君B天下C则我天D子之臣E而又为F客哉G故曰H主人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周、西周,指两个诸侯国,即《过秦论》中“吞二周而亡诸侯”的“二周”。
B.“吏因囚之”与《屈原列传》中“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的“因”含义相同。
C.司空,古代官名,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工程的长官,文中地位低于“相”。
D.非,批评、责备,与《苏武传》中“如惠语以让单于”的“让”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周与西周开战,韩国要出兵救助西周。有人替东周对韩襄王说,如果韩国按兵不动,既可获得东周的感激,也可尽享西周的宝物。
B.齐明建议东周国君派人离间西周与韩、楚,说如果没有东周军队的紧逼,西周就不会向两国献宝,因此楚、韩应支持东周进攻西周。
C.苏子的出使,既帮东周解决了种稻的水源问题,又帮西周设计了控制东周的计谋,这种两面讨好的手法使苏子从双方获益。
D.吕仓做相国遭非议,周文君怜悯他的处境。有人列举大量史实证明忠臣把骂名揽于自身以代君主受过,打消了周文君免吕仓相位之念。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是则东周之民可令一仰西周,而受命于君矣。
(2)国必有诽誉,忠臣令诽在已,誉在上。
5.游说周文君的人在替吕仓说情时,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2024-04-11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赵抃,字阅道,衢州西安人也。少孤贫,举进士,知崇安县,徙通判宜州,以母丧庐于墓三年,不宿于家。终丧,起知海陵、江原二县,通判泗州。入为殿中侍御史,弹劾不避权幸,京师号铁面御史。其言常欲朝廷别白君子小人。以谓小人虽小过,当力排而绝之,后乃无后患;君子不幸而有诖误,当保持爱惜,以成就其德。故言事虽切,而人不。神宗即位,召知谏院。三月,擢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抃感激思奋,面议政事,有不尽者,辄欲启闻。神宗手诏嘉之。会王安石用事,下视庙堂如无人。因争新法,怒目同列曰:公辈不读书耳!抗折之曰:君言失矣。如皋、爱、稷、契之时,有何书可读邪?安石默然。熙宁三年,以资政殿学士知杭州。州故多盗,闻抃性宽大,细民多骈聚为盗。抃捕获其情重者,黥配他州,盗遂遁去。移越州,吴越大饥,民死者过半。抃出官廪,平其价以粜,次谕富人出粟,而以家赀先之,民乐从焉。下令修城,使民食其力,故越人虽饥而不怨。复知杭州,杭旱与越等,其民尤病。既而朝廷议欲筑其城,抃曰:民未可劳也。罢之。告老,以太子少保致仕。退居于衢有溪石松竹之胜与山僧野老游不复有贵势也。居六年卒,年七十七。赠太子少师,谥曰清献。抃和易长厚,气貌清逸,人不见其喜愠。为吏诚心爱人,所至崇学校,礼师儒,民有可与与之,狱有可出出之。治虔与成都,尤为世所称道去。

(节选自《东都事略·赵抃传》)

材料二:

赵阅道熙宁中以资政殿大学士知越州。两浙旱蝗,米价踊贵,饿死者十五六。诸州背榜衢路,立赏禁人增米价。阅道独榜衢路,令有米者任增价粜之。于是诸州米商辐凑,米价更贱,民无饿死者。阅道治民,所至有声,在成都、杭、越尤著。

(节选自《涑水记闻》卷十四)

[注]①皋、夔、樱、契:传说中舜时贤臣。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退居A于衢B有溪石C松竹D之胜E与山僧野老F游G不复H有贵势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厌,指憎恶,与“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中的“厌”意思不同。
B.居,指过了,与“居域中之大”《谏太宗十思疏》中的“居”意思不同。
C.庙堂,指太庙的明堂,古代帝王祭祀、议事的地方,文中指朝廷。
D.坐,指坐着,与“因击沛公于坐”(《鸿门宴》)中的“坐”意思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抃小时候便没有父亲,家中很贫困,他通过科举考试踏入仕途。在任宜州通判时,母亲去世,随后他守孝三年,就在母亲墓旁搭盖小屋居住。
B.赵抃希望朝廷能分辨君子与小人,他认为应严厉对待小人之过,对小人毫不宽容,以免后患;应善待君子诖误,保全并爱护君子,以成就君子德行。
C.赵抃任副相时,恰逢王安石执政。王安石与人争论新法时,斥责众人不读书,赵抃以皋、夔等人没有读书仍为贤臣进行反驳,王安石听后沉默不语。
D.赵抃在越州修治城池,使百姓自食其力。任杭州知州时,杭州的旱情比越州更严重,朝廷想让他再次修筑城墙。赵抃以百姓不能再劳累拒绝了修筑。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面议政事,有不尽者,辄欲启闻。神宗手诏嘉之。
(2)州故多盗,闻抃性宽大,细民多骈聚为盗。
5.赵抃在越州救灾时,平价出售官粮,却允许百姓高价出售粮食。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其原因。
2024-04-11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高中创新联盟TOP二十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陆贽列传

①陆贽入翰林,年尚少,以材幸。在奉天,朝夕进见,帝亲倚之,同类莫敢望。尝为帝言:“今盗遍天下,宜痛自咎悔,以感人心。陛下诚不吝改过,以言谢天下,使臣持笔亡所忌,叛者革心。”帝从之。故奉天所下制书,虽武人悍卒无不感动流涕。及辅政不敢自顾重事有可否必言之

②道有献瓜果者,帝嘉其意,欲授以试官。贽曰:“爵位,天下公器,不可轻也。”帝曰:“试官虚名,且已与宰相议矣,卿其无嫌。”贽奏:“非功而获爵则轻,非罪而肆刑则亵。今所病者爵轻也,设法贵之犹恐不,若又自弃,将何劝焉?”或规其太过者,对曰:“吾上不负天子,下不负所学,皇它乎?”

③京师已平,帝欲召浑瑊访奔亡内人,给装使赴行在。贽谏曰:“大难始平,而百役疲瘵之氓、重伤残废之卒,皆忍死扶疾,想闻德音。盖事有先后,义有轻重,重者宜先,轻者宜后。当今所务,恤死义,犒有功,官失职,复废业,是皆宜先不可后也。葺宫室,治服玩,耳目之娱,巾栉之侍,是皆宜后不可先也。天下固多亵人,何必独此?”帝不复下诏,犹遣使谕瑊资遣。

④帝自用裴延龄。贽言:“延龄僻戾躁妄,不可用。”不听。俄而延龄奸佞得君,天下仇恶,无敢言。贽上书苦谏,帝不怿,以太子宾客罢。延龄揣帝意,谗短百绪,帝遂发怒,欲诛贽,赖阳城等章论辨,乃贬忠州别驾。韦皋数上表请贽代领剑南,帝犹衔之,不肯与。

⑤赞曰:“德宗在危难时听贽谋,及已平,追仇尽言,怫然以谗幸逐,犹弃梗。至延龄辈,则宠任磐桓,不移如山,昏佞之相济也。夫君子小人不两进,邪谄得君则正士危,何可訾耶?”

(《新唐书·列传第八十二》)

【注】①建中四年,泾原兵变,朱泚谋逆,唐德宗避乱于奉天。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叛者革心(     )                       (2)皇它(     )
2.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昏佞之相            此近难,恒事攻治,可延岁月(《华佗治病》)
B.延龄揣帝意            邻之厚,君之也(《烛之武退秦师》)
C.以太子宾客罢        丞相课其殿最(《丙吉为政》)
D.赖阳城等章论辨     延及游(《晏子辞千金》)
3.第①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及 辅 政 不 敢 自 顾 重 事 有 可 否 必 言 之。
4.把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今所病者爵轻也,设法贵之犹恐不重,若又自弃,将何劝焉?

5.联系②③段的内容,分析作者是如何塑造陆贽这一人物形象的。
6.《旧唐书》分析陆贽的仕途经历提出:“贽为朋党所挤,同职害其能,加以言事激切,动失上之欢心”。请概括新、旧唐书对陆贽不得志原因分析的异同。
2024-04-09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松江二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陈,过匡,颜刻为仆,以其策指之曰:“昔吾入此,由彼缺也。”匡人闻之,以为鲁之阳虎。阳虎尝匡人,匡人于是遂止孔子。孔子状类阳虎,拘焉五日,颜渊后,子曰:“吾以汝为死矣。”颜渊曰:“子在,回何敢死!”匡人拘孔子益急,弟子惧。孔子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孔子使从者为宁武子臣于卫,然后得去。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二)

孔子游于匡,宋人围之数匝,而弦歌不辍。子路入见,曰:“何夫子之娱也?”

孔子曰“来,吾语女。我穷久矣,而不免,命也;求通久矣,而不得,时也。当尧舜而天下无穷人,非知得也;当桀纣而天下无通人,非知失也:时势适然,夫水行不避蛟龙者渔父之勇也陆行不避兕虎者猎夫之勇也。白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由,处矣!吾命有所矣!”无几何,将甲者进,辞曰,“以为阳虎也,故围之;今非也,请辞而退。”

(节选自《庄子·秋水)

(三)

孔子行,简子将杀阳虎,孔子似之,带甲以围孔子舍,子路愠怒,奋戟将下。孔子止之,曰:“由,何仁义之寡裕也!夫《诗》《书》之不习,礼乐之不讲,是丘之罪也。若吾非阳虎,而以我为阳虎,则非丘之罪也,命也!汝歌,予和若。”子路歌,孔子和之,三终而围罢。诗曰:“来游来歌。”以陈盛德之和而无为也。

(节选自《韩诗外传·卷六》)

(四)

孔子之宋,匡人简子以甲士围之。子路怒,奋戟将与战。孔子止之,曰:“恶有修仁义而不免世之恶者乎?夫《诗》《书》之不讲,礼乐之不习,是丘之过也。若以述先王、好古法而为咎者,则非丘之罪也,命之夫。由歌,予和汝。”子路弹琴而歌,孔子和之。

(节选自《孔子家语·困誓》

[注]文:文明,礼乐制度。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夫水A行不避蛟龙者B渔父之勇也C陆D行不避兕虎者E猎夫F之勇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适陈”的“适”意思是“到,去”,与“少无适俗韵”的“适”意思不同。
B.“阳虎尝暴匡人”中“暴”意思是“欺凌”,与“虽有槁暴”中的“暴”意思不同。
C.“我讳穷久矣”中的“讳”意思是“忌讳”,与“避父讳”的“讳”用法不同。
D.“吾命有所制矣”中“制”意思是“制度”,与“制六合”的“制”意思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说上天如果要毁灭礼乐制度的话,就不会让他承担起维护它的责任,说明他认为上天此时是不会让他死的。
B.孔子把尧、舜时代和桀、纣时代做对比,是为了说明一个人贫穷或者通达不仅是才智而且是时运所造成的。
C.当匡简子把孔子错认为阳虎想要杀他的时候,子路举起载要搏斗,孔子阻止,批评子路这么做是内心缺少仁义。
D.孔子认为如果自己被杀是因为不讲《诗》《书》,不修习礼乐,那么是自己的过错,如果是因为相貌像阳虎,则是天命。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孔子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
(2)恶有修仁义而不免世俗之恶者乎?
5.四则材料中,孔子面对围困的态度是相同的,但理由各有侧重,表达了作者的不同观点。《史记》《庄子》和《韩诗外传》的记载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观点?
2024-04-08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份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凡敌人远来气锐,利于速战;我深沟高垒,安守勿应,以待其敝。若彼以事挠我求战,亦不可动。法曰:安则静。三国蜀将诸葛亮率众十余万出斜谷,垒于渭水之南。魏遣大将司马懿拒之,诸将欲往渭北以待之,懿曰:百姓积聚皆在渭南,此必争之地也。遂率军而济,背水为垒。因谓诸将曰:勇者,当出武功,依山而东。若西上五丈原,则诸军无事矣。亮果上五丈原。会有长星坠亮之垒,懿知其必败。时朝廷以亮率军远入利在急战每命懿持重以俟其变。亮数挑战,懿不出,因遗懿以巾帼妇人之饰。懿终不出。懿弟孚书问军事,懿复曰: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持兵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与之对垒百余日,会亮病卒,诸将烧营遁走,懿出兵追之。亮长史杨仪反旗鸣鼓,若将向懿者。懿以归师不之迫,于是杨仪结阵而去。

(选自《百战奇略》,有删改)

材料二:

春三月,燕太宰慕容恪将兵五万,冠军将军皇甫真将兵万人,共讨之。燕兵至野王,(吕)护婴城自守。护军将军傅颜请急攻之,以省大费。恪曰:老贼经变多矣,观其守备,未易猝攻。顷攻黎阳,多杀精锐,卒不能拔,自取困辱。护内无蓄积,外无救援,我深沟高垒,坐而守之,休兵养士,离间其党,于我不劳而贼势日蹙,不过十旬,取之必矣何为多杀士卒以求旦夕之功乎?乃筑长围守之。……秋七月,护食尽,果夜悉精锐趋真所部,突围,不得出。太宰恪引兵击之,护众死伤尽,弃妻子奔荥阳。恪存抚降民,给其廪食,徙士人将帅于邺,自余各随所乐。以护参军广平梁琛为中书著作郎。冬十月,吕护复叛,奔燕,燕人赦之,以为广州刺史。

(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桓温伐燕》,有删改)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在答题卡上勾选相应位置。
时朝廷A以亮率军B远入C利D在急战E每命F懿持重G以俟H其变。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指如果、假如,与《屈原列传》中“而自令若是”的“若”字词义相同。
B.鸣鼓,指击鼓。古代打仗,一般用击鼓来表示进攻,用鸣金表示停止前进。
C.何为,意为“为什么”,与“而今安在哉”(《赤壁赋》)中的“安在”文言句式相同。
D.“护众死伤殆尽”与“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两句中的“殆”字词义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蜀将诸葛亮领兵十余万在渭水南岸扎营,魏国派大将司马懿率军阻击。司马懿力排众议,率大军过渭水,背靠渭水扎营布阵。
B.诸葛亮给司马懿送去妇女的饰品来激怒他,但司马懿仍不予理会,充分体现“若彼以事挠我求战,亦不可动”的作战思想。
C.春季三月,慕容恪和皇甫真率军共同讨伐吕护,军队抵达野王后,吕护环城据守。护军将军傅颜请求猛攻吕护,遭到了慕容恪的反对。
D.秋季七月,吕护的粮食吃完了,于是趁夜色偷袭慕容恪,率领士卒突围,结果被慕容的军队打败,于是抛下妻子儿女逃奔荥阳。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亮病卒,诸将烧营遁走,懿出兵追之。
(2)于我不劳而贼势日蹙,不过十旬,取之必矣。
5.材料二中,慕容恪远道而来,为什么不对吕护采用速战策略?请简要说明。
2024-04-08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冲刺语文试卷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目。

材料一: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老子》第六十四章)

材料二:

庄子者,蒙人也,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肤箧》,以诋訛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太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材料三: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选自《庄子·外物》)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需加句读,请将加句读处的字母填写在横线上
吾得斗升之水A然B活耳C君乃言D此E曾不如F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名,男子在十五岁行冠礼时由长辈敲定。有的以职业为名,如庖丁、师旷。
B.墨,即墨家,诸子百家之一,创始人为墨翟,主张“兼爱、非攻”。
C.牺牛,古代祭祀用的纯色牛。牲,古代供祭祀用的体形完整的牛。
D.侯,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比“侯”高一等的是“公”。
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是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期的人,他的学说涉猎范围广泛,核心思想归宗于老子的学说思想。
B.楚王听说庄周很有才干,便派使者去请他做卿相。庄周以牺牛为喻,表明自己不再做官的决心。
C.庄周著书,都是寓言类的,《渔父》《盜跖》《亢桑子》等作品,都是虚构的,没有实事。
D.活在车轮碾过的小坑洼里,鲫鱼急需斗升的水让自己活下来,比喻处于困境、亟待援助的庄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
(2)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2024-04-07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三新改革联盟校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及孝公死,国人怨商君,至于车裂之,其患流渐至始皇赤衣塞路群盗满山卒以乱亡,削刻无恩之所致也。三代积德而王,齐桓继绝而霸,秦项严暴而亡,汉王垂仁而帝,故仁恩,谋之也。

郦生说汉王曰:“方今燕、赵已,唯齐未下。今田横据千里之齐,田间据二十万之军于历城,诸田宗强,负海,阻河、济,南近楚,民多变诈,陛下虽遣数十万师,未可以岁月下也。臣请奉明诏说齐王,令称东藩。”于是使郦生说齐王。曰:“王知天下之所归乎?”王曰:“不知也。”曰:“王知天下之所归,则齐国可得而有也;若不知天下所归,则齐国未可保也。”齐王曰:“天下何归?”曰:“归汉。”王曰:“先生何以言之?”曰:“汉王与项王勠力西面击秦,约先入咸阳者王之。汉王先入咸阳,项王倍约不与,而王汉中。项王迁杀义帝,汉王起蜀汉之兵,击三秦,出关而责义帝之处。收天下之兵,立诸侯之后,降城即以侯其将,得赂即以与其士,与天下同其利。豪杰贤才,皆乐为其用。诸侯之兵,四面而至。蜀汉之粟,方船而下。王疾下汉王,齐国社稷可得而保也;不下汉王,危亡可立而待也。”田横为然,即听郦生,罢历下兵战守之备,与郦生日纵酒,此郦生之谋也。及齐人蒯通说韩信曰:“足下受诏击齐,何故止?将三军之众,不如一竖儒之功。可齐无备击之。”韩信从之,郦生为田横所害。后信、通亦不得其所,由不仁也。

(节选自刘向《新序·善谋下》)

材料二: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请事斯语矣。”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其患流A渐B至始皇C赤衣D塞路E群盗F满山G卒以H乱亡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中是根本的意思,与《屈原列传》“人穷则返本”中的“本”词义相同。
B.复,文中是平定的意思,与《〈老子〉四章》“复众人之所过”中的“复”词义不同。
C.因,文中是通过的意思,与《苏武传》“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的“因”词义相同。
D.敏,文中指聪慧、聪敏,与《〈论语〉十二章》“敏于事而慎于言”中的“敏”词义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夏商周、齐桓公和汉王都是积累仁德而称王天下的典型,秦项由于不积累仁德而导致灭亡。
B.郦生认为齐国幅员辽阔、兵力强大、地势优越,齐人狡诈善变,汉王短时间内很难攻下齐国。
C.郦生向田横阐述了天下归汉的趋势,劝其赶快投降,田横听从他的建议进而保全了齐国。
D.颜渊向孔子请教“仁”,孔子说要做到“克己复礼”,并强调要达到“仁”必须靠自己。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汉王先入咸阳,项王倍约不与,而王汉中。
(2)降城即以侯其将,得赂即以与其士,与天下同其利。
5.两则材料都在谈论“仁”,但其论述重点不同。请简要概括。
2024-04-07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葛洪,字稚川,丹阳句容人也。洪性寡欲,不好荣利,少好学,无所爱玩,不知棋局几道、樗蒱齿名。从祖玄,吴时学道得仙,以其练丹秘术授弟子郑隐。洪就隐学,悉得其法焉。后师事南海太守上党鲍玄。见洪深重之,以女妻洪。洪传玄业,兼综练医术,凡所著撰,皆精核是非,而才章富赡。太安中,石冰作乱,吴兴太守顾秘檄洪为将兵都尉,攻冰别率,破之。冰平,洪不论功赏,径至洛阳欲搜求异书以广其学洪见天下已乱欲避地南土,乃参广州刺史嵇含军事。及含遇害,遂停南土多年,征镇命一无所就。元帝为丞相,辟为掾。以平贼功,赐爵关内侯。干宝深相亲友,荐洪才堪国史,领大著作,洪固辞不就。以年老,欲练丹以祈遐寿,闻交阯出丹,求为句漏令。帝以洪资高,不许。洪曰:“非欲为荣,以有丹耳。”帝从之。在山积年,优游闲养,著述不辍。其自序曰:“权贵之家,虽咫尺弗从也;知道之士,虽艰远必造也。考览奇书,既不少矣。率多隐语,难可卒解,自非至精不能寻究,自非笃勤不能悉见也。道士弘博洽闻者寡,而意断妄说者众。至于时有好事者,欲有所修为,仓卒不知所从,而意之所疑又无足谘。今为此书,粗举长生之理。世儒徒知服膺周孔,莫信神仙之书,不但大而笑之,又将谤毁真正。故予所著子言黄白之事,名曰《内篇》,其馀驳难通释,名曰《外篇》,大凡内外一百一十六篇。虽不足藏诸名山,且欲缄之金匮,以示识者。”洪博闻深洽,江左绝伦。著述篇章富于班马,又精辩玄赜,析理入微。后忽与邓岳疏云:当远行寻师,期便发。岳得疏,狼狈往别。而洪坐至日中,兀然若睡而卒。

(节选自《晋书·葛洪传》)

1.文本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径至洛阳A欲搜求B异书C以广其学D洪见E天下已乱F欲避地G南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樗蒱,汉末盛行的棋类游戏。博戏中用于掷采的投子最初用樗木制成,故称。
B.檄,秦相张仪曾用檄指斥楚相的过错,文中指古代官府用来声讨征伐的文书。
C.黄白,指方士用来烧炼丹药的金银。为了保密,不直言金银而以黄白作隐语。
D.克,句中意为“严格限定”,“克期”是指把完成某事规定在严格的期限之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葛玄是葛洪从祖,曾把炼丹秘术传给弟子郑隐。葛洪向郑隐学道求仙,掌握了郑隐的全部法术,后来又师从鲍玄。鲍玄器重葛洪,把女儿许配给他。
B.葛洪被干宝推荐承担国史编修工作,但他坚决推辞,因年岁已高,想炼仙丹以求长寿,听说交阯出产仙丹,便请求任句漏县县令,皇帝开始不答应。
C.葛洪在自序中表明写书目的:大概讲讲长生之理,决人之疑;世上儒家门徒只知道信服周公、孔子,没人相信神仙之书,作此书给真有见识的人看。
D.葛洪博学精识,在江东无人可比。著述篇章比斑马身上的斑纹还要富丽多彩,又很能辩析玄奥的理义。他写信给好友后即端坐着像睡着一样去世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权贵之家,虽咫尺弗从也;知道之士,虽艰远必造也。
(2)虽不足藏诸名山,且欲缄之金匮,以示识者。
5.葛洪是道家理论家,又是医药学家。请简要概括葛洪取得医学成就的原因。
2024-04-07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文新高考研究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之中,率疲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节选自《过秦论·上篇》)

材料二:

戎王使由余于秦。由余,其先晋人也,亡入戎,能晋言。闻缪公贤,故使由余观秦。秦缪公示以宫室、积聚。由余曰:使鬼为之,则劳神矣;使人为之,亦苦民矣。缪公之,问曰:中国以诗书、礼乐、法度为政,然尚时乱,今戎夷无此,何以为治?不亦难乎?由余笑曰:此乃中国所以乱也。夫自上圣黄帝作为礼乐、法度,身以先之,仅以小治。及其后世,日以骄淫。阻法度之威,以责督于下,下极则以仁义怨望于上,上下交争怨而相篡弑,至于灭宗,皆以此类也。夫戎夷不然。上含淳德以遇其下,下怀忠信以事其上,一国之政犹一身之治,不知所以治,此真圣人之治也。于是缪公退而问内史廖曰:孤闻邻国有圣人,敌国之忧也。今由余贤,寡人之害,将奈之何?内史廖曰:戎王处辟匿,未闻中国之声。君试遗其女乐,以夺其志;为由余请,以疏其间;留而莫遣,以失其期。戎王怪之,必疑由余。君臣有间,乃可虏也。且戎王好乐,必怠于政。缪公曰:善。因与由余曲席而坐,传器而食,问其地形与其兵势尽察,而后令内史廖以女乐二八遗戎王。戎王受而说之,终年不还。于是秦乃归由余。由余数谏不听缪公又数使人间要由余由余遂去降秦。缪公以客礼礼之,问伐戎之形。

(节选自《史记·秦本纪第五》)

[注]①由余:西戎大臣。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分。   
由余数谏A不听B缪公C又数使人D间E要由余F由余遂去G降秦。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陌,东西向田间小路;中国,专指中原地带,“戎夷”不属于“中国”。
B.“金城千里”和“而后令内史廖以女乐二八遗戎王”,含有一样的句式。
C.弊,义同“疲”,此指疲惫无力;与“下罢极”句中的“罢”含义不同。
D.怪,认为……奇怪,与《大学之道》中“先齐其家”的“齐”用法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始皇振兴六代先祖开创的基业,用武力统一天下后,继续以此术扩大版图,加强边防,认为只要据天险严防死守,就可确保国家长治久安。
B.秦皇朝的优势仍在,但地位卑贱的陈涉却凭着拙劣的才能、不良的兵力、粗陋的武器,发起暴乱并且迅速颠覆了实力强大的秦皇朝的统治。
C.由余参观了秦国的宫室、储备后说,如果让鬼神来打造,会觉得劳心,如果让人去制作,百姓也会很辛苦,指出了秦统治者生活过于骄奢淫逸。
D.秦缪公遵从内史廖的建议,送戎王一些歌舞艺人,以便让他玩物丧志,荒废政务,再用离间计让戎王对由余产生嫌隙,接着偷偷招降了由余。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2)夫自上圣黄帝作为礼乐、法度,身以先之,仅以小治。
5.联系两则材料,简析“圣人之治”的特征。
2024-04-06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贤,字原德,邓人。举乡试第一,宣德八年成进士。奉命察蝗灾于河津,授验封主事。

正统初,言:塞外降人居京师者盈万,指挥使月俸三十五石,实支仅一石,降人反实支十七石五斗,是一降人当京官十七员半矣。宜渐出之外,省冗费,且消患未萌。帝不能用。景泰二年冬,擢兵部右侍郎,转户部。也先【注】数贡马,贤谓辇金帛以强寇自弊,非策。因陈边备废驰状,于谦请下其章厉诸将。

英宗复位。命兼翰林学士,入直文渊阁,与徐有贞同预机务。未几,进尚书。石亨、曹吉祥与有贞争权,并忌贤。诸御史论亨、吉祥,亨、吉祥疑出有贞、贤意,诉之帝,下二人狱。会有风雷变,得释,谪贤福建参政。未行,王翱奏贤可大用,遂留为吏部左侍郎。逾月,复尚书,直内阁如故。亨知帝向贤,怒,然无可如何,乃佯与交欢。贤亦深自匿,非宣召不入,而帝益亲贤,顾问无虚日。七年二月,空中有声,帝欲禳之,命贤撰青词。贤言君不恤民,天下怨叛,厥有鼓妖。因请行宽恤之政,又请罢江南织造,清锦衣狱,止边臣贡献,停内外采买。帝难之。贤执争数四,同列皆惧。贤退曰:大臣当知无不言,可卷舌偷位耶?

初,御史刘濬劾柳溥败军罪,触帝怒。贤言御史耳目官,不宜谴。石亨谮贤曲护,帝浸疏贤。寻悟,待之如初。遇事必召问可否,或遣中官就问。贤务持大体,尤以惜人才、开言路为急。

曹钦之反也,击贤东朝房执将杀之逼草奏释己罪赖王翱救,乃免。贤密疏请擒贼党,时方扰攘,不知贤所在。得疏,帝大喜。裹伤入见,慰劳之,特加太子太保。贤因言,贼既诛,急宜诏天下停不急务,而求直言以通闭塞。帝从之。

宪宗即位,进少保、华盖殿大学士,知经筵事。成化二年冬卒,年五十九。帝震悼,赠太师,谥文达。

(节选自《明史·李贤传》,有删改)

【注】也先:绰罗斯·也先,瓦剌首领马哈木之孙、脱欢之子。向明朝朝贡被封为敬顺王,在他统治期间,瓦剌达到极盛。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击贤A东朝房B执将C杀之D逼草奏E释己罪F赖王翱救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试,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由各地州、府主持考试,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
B.文渊阁,明太祖始建于南京,早期主要用于藏书、编书,著名的《永乐大典》即在其中编纂。
C.锦衣,即锦衣卫,明清时作为皇帝侍卫的军事机构,主要职能为“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
D.经筵,旧指帝王听讲经籍的地方,宋代始称经筵,讲官以翰林学士或其他官员充任或兼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统初年,李贤建议将住在京师的投降的塞外人逐渐迁到外地,节省开支,消除祸患,皇帝没有采纳。
B.七年二月,空中出现异响,李贤请求实行宽恤之政、废除江南织造、清理冤案等措施,皇帝感到为难。
C.曹钦造反,天下纷扰,皇帝得到李贤的奏疏,非常高兴,带着伤看望、慰劳他,并加封他为太子太保。
D.李贤特别重视广开言路,他认为贼人已诛,应尽快下诏广求直言来疏通被困塞的政事,被皇帝接受。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也先数贡马,贤谓辇金帛以强寇自弊,非策。
(2)石亨谮贤曲护,帝浸疏贤。寻悟,待之如初。
5.李贤为人正直,有远见卓识,深受皇帝信任,却一度入狱,险些被贬南方。试结合文本分析其入狱的原因。
2024-04-05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五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初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