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8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节选自人教版必修4《廉颇蔺相如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B.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C.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D.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布衣之交:指百姓之间的交往。布衣,平民。
B.斋戒: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前,洁净身心,以示虔诚。
C.九宾:在朝堂上安设“九宾”。这是古代外交上接待使臣最普通的礼节。
D.汤镬:古代的一种酷刑。用滚水烹煮。
3.下列对文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蔺相如有勇有谋,胆略过人。在秦王无意偿赵城池时,以“璧有瑕,请指示王”为借口拿回和氏璧并痛骂秦王。
B.蔺相如深谙人心,善于辞令。抓住秦国二十余君“不坚明约束”之过,借理在我方之势,让秦王无可奈何。
C.蔺相如自作主张,出使不利。蔺相如没有按照赵王的旨意办事,没有用和氏璧换回赵王想要的十五座城池。
D.蔺相如视死如归,不畏强暴。“臣请就汤镬”体现了他不计个人安危、把生命置之度外的大无畏精神。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丁度,公雅,其先恩州清河人。大中祥符中,登服勤词学科,为太子中允,直集贤院。坐解送国子监进士失实,监齐州税。还太常礼院,判吏部南曹。旧制,监司及藩镇辞谒皆赐对。仁宗初即位,止令附中书、枢密奏之,度言,附奏非所以防壅蔽也。帝遣使问所以御边,度奏曰:“今士气伤沮,若复追穷巢穴,粮千里,轻用人命以快一朝之意,非计之得也。太祖时,疆场之任,不用节将,但审擢材器,丰其廪赐,信其赏罚,方陲辑宁几二十年。为今之策,莫若谨亭障,远斥堠,控扼要害,为制御之全计。”因条上十策名曰《备边要览》。时西疆未宁,二府三司,虽询休不废务。度言:“苻坚以百万师寇晋,谢安命驾出游以安人心。请给假如故,无使外夷窥朝廷浅深。”从之。迁中书舍人,为承旨。

时叶清臣请商州置监铸大钱,以一当十。度奏曰:“在京西,有强盗杀人,取其衣,直不过数百钱。盗铸之利,不啻数倍。民间铜铅之器,悉为大钱,何以禁止?”帝尝问用人以资与才孰先,度对曰:“承平时用资,边事未平宜用才。”时度在翰林已七年,而朝廷方用兵,故对以此。谏官孙甫论度所言,盖自求柄用,帝谕辅臣曰度在侍从十五年数论天下事顾未尝及私甫安从得是语?卫士为变,事连宦官杨怀敏,枢密使夏竦请御史与宦官同于禁中鞠之,不可滋蔓,令反侧者不自安。度曰:“宿卫有变,事关社稷,此而可忍孰不可忍?请付外台穷治党与。”争于帝前。仁宗从竦言,度遂求解政事,罢为紫宸殿学士兼侍读学士。卒,赠吏部尚书,文简。

(节选自《宋史·丁度传》)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还太常礼院          知:掌管
B.粮千里                 馈:运输
C.迁中书舍人          累:连累
D.取其                 弊:破旧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谕/辅臣曰/度在侍从十五年数/论天下事/顾未尝及私/甫安从得是语/
B.帝谕辅臣曰/度在侍从十五年/数论天下事/顾未尝及私/甫安从得是语/
C.帝谕辅臣曰/度在侍从十五年/数论天下事/顾未尝及私甫/安从得是语/
D.帝谕/辅臣曰/度在侍从十五年数/论天下事/顾未尝及私甫/安从得是语
3.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是在本名外另取的和本名意义有关的名字,长辈对晚辈称字表恭敬。
B.“国子监”是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关,有的时代兼为最高学府。
C.“旬休”是我国唐宋时期官员们的一种休假制度,即官员每十天休息一天。
D.“谥”是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的含褒贬的称号。
4.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翻译,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宿卫有变,事关社稷,此而可忍孰不可忍?
A.禁卫军发生变化,事情关系到国家的安危,这种事情如果可以容忍,还有谁不能容忍?
B.禁卫军发动政变,事情关系到国家的安危,这种事情如果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容忍?
C.禁卫军发生变化,事情关系到国家的安危,这种事情如果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容忍?
D.禁卫军发动政变,事情关系到国家的安危,这种事情如果可以容忍,还有谁不能容忍?
5.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度劝谏皇上应该赐对。仁宗命令请求谒见的官员将奏折附在中书、枢密的奏折中上呈,丁度认为这样做容易堵塞言路。
B.丁度精心谋划边境防御。皇上询问御边之策,丁度认为不宜与敌人硬拼,不妨参照太祖时的做法进行防御,上奏十条计策。
C.丁度坚决反对铸造大钱。丁度通过对比强盗杀人后夺取的财物价值和偷铸钱币的利润,指明此举会刺激偷铸钱币的行为。
D.丁度对待政事据理力争。卫士政变,夏竦提出在禁宫中审讯,丁度直言应将此事交给相关部门,朝廷最终将党羽一网打尽。
2020-03-14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年12月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3 . 阅读《烛之武退秦师》,完成下面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下列选项中,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函陵          军:军队B.又欲肆其西               封:疆界
C.唯君          图:考虑D.秦伯,与郑人盟        说:高兴
2.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无礼于晋                           以:因为
B.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然:这样
C.若不阙秦,将取之                 焉:哪里
D.吾还也                                 其:还是
3.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下臣虽强壮,但是不如别人。
B.焉用亡郑以陪邻——为什么要用灭掉郑国的办法来增加邻国的土地呢?
C.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况且您曾经得到过晋君的赏赐啊!
D.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依靠别人的力量而保护自己,不仁义。
4.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选文中的“东道主”是指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现代生活中,“东道主”的意思是__。选文中的“行李”是指__,现在“行李”的意思是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5.请结合选文内容和下面的“课文背景形势图”,用选文原句填空。

从形势图看,晋国处在秦、郑之间,攻打郑国对晋国最有利,而对秦国利益不大。因此,烛之武在与秦伯的谈话中,首先以“__”,说明即使消灭郑国,秦国也无法越过别国统治郑国,又以“__”说明晋国的扩张意味着秦国势力的削弱;最后得出亡郑是“阙秦以利晋”的结论,成功说服了秦伯。
2020-03-13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年北京市普通高中春季会考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诗字君公,河内汲人也,少有才能,仕郡功曹,有公平称。更始时,大司马府。建武元年,岁中三迁为侍御史,安集洛阳。时将军萧广放纵兵士,暴横民间,百姓惶扰。诗敕晓不改,遂格杀广,还以状闻。世祖召见,赐以棨戟,复使之河东,诛降逆贼杨异等。诗到大阳,闻贼规欲北渡,乃与长史急焚其船,部勒郡兵,将突骑趁击,斩异等,贼遂剪灭。成皋令,视事三岁,举政尤异。再迁为沛郡都尉,转汝南都尉,所在称治。

七年,迁南阳太守。性节俭而政治清平,以诛暴立威,善于计略,省爱民役。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又修治陂池,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时人方于召信臣,故南阳为之语曰:“前有召父,后有杜母”。

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欲降避功臣。乃上疏曰:“陛下诚宜虚缺数郡,以俊振旅之臣,重复厚赏,加于久役之士。如此,缘边屯戍之师,竞而忘死,乘城拒塞之吏,不辞其劳,则烽火精明,守战坚固。圣王之政,必因人心。今猥用愚薄,塞功臣之望,诚非其宜。臣诗伏自惟忖,本以史吏一介之才,遭陛下创制大业,贤俊在外,空乏之间,超受大恩,牧养不称,奉职无效,久窃禄位,令功臣怀愠,诚惶诚恐。八年,上书乞避功德,陛下殊恩,未许放退。臣诗蒙恩尤深,义不敢苟冒虚请,诚不胜至愿,愿退大郡,受小职。及臣齿壮,力能经营剧事,如使臣诗必有补益,复受大位,虽析圭授爵,所不辞也。惟陛下哀!”帝惜其能,遂不许之。

诗雅好推贤,数进知名士清河刘统及鲁阳董崇等。初禁纲尚简但以玺书发兵未有虎符之信诗上书奏从之。

诗身虽在外,尽心朝廷,谠言善策,随事献纳。视事七年,政化大行。十四年,遣客为弟报仇,被征,会病卒。司隶校尉鲍永上书言诗贫困无田宅,丧无所归。诏命使治丧郡邸,赙绢千匹。

(摘自《后汉书·杜诗传》)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更始时,大司马府                       辟:开始,开辟
B.成皋令,视事三岁,举政尤异     拜:授予官职
C.惟陛下哀                                     矜:怜悯,怜惜
D.十四年,遣客为弟报仇,被征     坐:犯……罪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禁纲尚简/但以玺书发/兵未有/虎符之信诗/上疏书/奏从之
B.初禁/纲尚简/但以玺书发/兵未有虎符/之信诗/上疏书/奏从之
C.初禁/纲尚简/但以玺书发/兵未有虎符之信/诗上疏/书奏/从之
D.初/禁纲尚简/但以玺书发兵/未有虎符之信/诗上疏/书奏/从之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武”是光武帝刘秀的年号,我国古代常用年号纪年。
B.“檠戟”是古代官吏出行时的一种木制仪仗,形状像戟。
C.“疏”即疏远之意,是大臣向帝王请求辞职的一种奏章。
D.“玺书”指有皇帝印章的文书,此处指皇帝下达的诏书。
4.对下面文言语句的翻译,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欲降避功臣。
A.杜诗自认为没有功劳,为长期任大郡长日而感到不安,请求降职来避开有功的大臣。
B.杜诗自认为没有功劳,为长期占据大郡而感到不安,请求降职来让出职位给功臣。
C.杜诗自认为没有功劳,为长期任大郡长官而感到不安,请求降职来让出职位给功臣。
D.杜诗自认为没有功劳,为长期占据大郡而感到不安,请求降职来避开有功的大臣。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诗惩恶受赏。他领命格杀横暴民间的萧广,诛杀逆贼杨异等,受到世祖奖赏。
B.桂涛为官爱民。他减轻民役,带领百姓制农具,兴水利,拓农田,使百姓富足。
C.杜诗为国分忧。他不阻贤路,又举荐名士;进谏皇帝,严格了调遣军队的程序。
D.杜诗为官清廉。他不谋私利,死后没有留下田宅,皇帝赐财物诏令在郡府治丧。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钱若水为同州推官,知州某姓褊急,数以胸臆决事不当,若水固争不能得,辄曰:“当陪奉赎铜耳。”既而果为朝廷及上司所驳,州官皆以赎论。知州愧,已而复然,前后如此数矣。

有富民家小女奴逃亡,不知所之。奴父母讼于州,命录事鞫之。录事尝贷钱于富民,不获,乃劾富民父子数人共杀女奴,弃尸水中,遂失其尸。或为元谋,或从而加工,罪皆应死。富民不胜棰楚,自诬服。具上,州官复审,无反异,皆以为得矣。若水独疑之,留其狱,数日不决。录事诣若水厅诟之曰:“若受富民钱,欲出其死罪耶?”若水笑谢曰:“今数人当死,岂可不少留,熟视狱词耶?”留之且旬日,知州屡之,不得,上下皆怪之,若水一旦诣州,人言曰:“若水所以留之狱者,密使人访求女奴,今得之矣。”知州惊曰:“安在?”若水因密使人送女奴知州。乃垂帘,引女奴父母问曰:“汝今见汝女,识之乎?”对曰:“安有不识也?”因从帘中推出视。父母泣曰:“是也。”乃引富民父子,悉破械之。其人号泣不肯去,曰:“微使君之赐,则某灭族矣。”知州曰:“推官之赐也,非我也。”其人趋诣若水厅事,若水闭门拒之,曰:“知州自求得之,我与何焉?”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知州愧,已而复然                 谢:感谢
B.知州屡之,不得                    趣:催促
C.若水一旦诣州,人言曰          屏:退避
D.悉破械                                纵:释放
2.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①熟视狱词耶
②若水因密使人送女奴知州
③因从帘中推出视
A.其          B.之          
C.其          D.之          
3.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同州知州断案主观片面,钱若水多次劝阻,但知州不听。
B.同州录事公报私仇刑讯逼供,迫使富民承认杀死女奴之罪。
C.钱若水不立即判决富民有罪,是因为他接受了富民的钱财。
D.钱若水拒绝富人致谢,坚称女奴是知州找到的,跟自己无关。
2020-03-12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年山东省冬季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6 .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轲。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秦武阳一作:秦舞阳)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日往而不                    反:通“返”,返回
B.持千金之资                    币:礼品
C.图,图穷而匕首见             发:发现
D.秦王复击轲,八创             被:受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B.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C.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D.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荆轲用百金在赵人徐夫人处求得匕首,让工匠在淬火时把毒药浸到匕首上,用人来试验,血沾湿衣襟,人没有不立即死去的。
B.易水诀别一段的音乐描写,渲染了凄凉悲怆同仇敌忾的气氛,具有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
C.秦国的法律规定,在殿上的臣子,不能带兵器;持兵器的宫廷侍卫则只能在殿下,没有秦王的命令,不能上殿。
D.荆轲刺杀秦王,殿庭上下一片混乱,秦王惊起,拔不出剑,环柱而逃,群臣惊愕,左右呼喊,场面惊心动魄。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2)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2020-03-11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2017年7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傅玄,字休奕,北地泥阳人也。玄少孤贫,博学善属文,解钟律。性刚劲亮直,不能容人之短。郡上计吏再举孝廉,太尉,皆不就。州举秀才,除郎中。五等建,封鹑觚男。武帝为晋王,以玄为散骑常侍。及受禅,进爵为,加附马都尉。帝初即位,广纳直言,开不讳之路,玄及散骑常侍皇甫陶共掌谏职。玄上疏,诏报曰:“举清远有礼之臣者,此尤今之要也。”乃使玄草诏进之。玄复上疏,帝下诏曰:“二常侍恳恳于所论,可谓乃心欲佐益时事者也。”俄迁侍中。初,玄进皇甫陶,及入而抵,玄以事与陶争,言喧哗,为有司所奏,二人竟坐免官。泰始四年,以为御史中丞。时颇有水旱之灾,玄复上疏,诏曰:“得所陈便宜,言农事得失及水官兴废,又安边御胡政事宽猛之宜,申省周备,一二具之,此诚为国大本,当今急务也。”五年,迁太仆。时比年不登,羌胡扰边,诏公卿会议。玄应对所问,陈事切直,虽不尽施行,而常见优容。转司隶校尉。献皇后崩于弘训宫,设丧位。旧制司隶于端门外坐在诸卿上绝席其入殿按本品秩在诸卿下以次坐不绝席而谒者以弘训宫为殿内制玄位在卿下。玄恚怒,厉声色而责谒者。谒者妄称尚书所处,玄对百僚而骂尚书以下。御史中丞庾纯奏玄不敬,玄又自表不以实,坐免官。

然玄天性峻急,不能有所容;每有奏劾,或值日暮,捧白简,整簪带,竦踊不寐,坐而待旦。于是贵游慑伏,台阁生风。寻卒于家,时年六十二,谥曰刚。玄少时避难于河内,专心诵学,后虽显贵,而著述不废。撰论经国九流及三史故事,评断得失,各为区例,名为《傅子》,为内、外、中篇,凡有四部、六录,合百四十首,数十万言,并文集百余卷行于世。玄初作内篇成,子咸以示司空王沈。沈与玄书曰:“省足下所著书,言富理济,经纶政体,存重儒教,足以塞杨、墨之流遁,齐孙、孟于往代。每开卷,未尝不叹息也。‘不见贾生,自以过之,乃今不及’,信矣!”其后追封清泉侯。

(选自《晋书•傅玄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旧制/司隶于端门外/坐在诸卿上/绝席/其入殿/按本品秩在诸卿下/以次坐/不绝席/而谒者以弘训宫为殿内/制玄位在卿下
B.旧制/司隶于端门外坐/在诸卿上/绝席/其入殿按本品秩/在诸卿下/以次坐/不绝席/而谒者以弘训宫为殿内/制玄位在卿下
C.旧制/司隶于端门外坐/在诸卿上/绝席/其入殿/按本品秩在诸卿下/以次坐/不绝席/而谒者以弘训宫为殿内/制玄位在卿下
D.旧制/司隶于端门外/坐在诸卿上/绝席/其入殿按本品秩/在诸卿下/以次坐/不绝席/而谒者以弘训宫为殿内/制玄位在卿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秀才在汉时与孝廉并为举士的科名,东汉时避刘秀讳改称“茂才”。唐初曾与明经、进士并为举士科目。后唐宋明清则称入府州县学生员为秀才。
B.辟是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制度,自汉代起实行,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确定是否任用。隋唐以后,主要实行科举制。
C.五等爵位制,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等级制度之一,是为公、侯、伯、子、男。“封鹑觚男”“进爵为子”中的“男”“子”即为爵位。
D.受禅即接受禅让,此处指晋武帝司马炎接受魏元帝的禅让而称帝。禅让是传说中五帝时期帝位传承制度,如尧禅让于舜。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玄博学善文,著述颇丰。他擅长写文章,年少在河内避难时就求学专心,入仕后仍笔耕不辍,著有《傅子》,被王沈高度评价,但他自认赶不上贾谊。
B.傅玄宠命优渥,深受信赖。傅玄年少时就被州郡推崇,晋武帝即位后又加官进爵,进谏虽不都被采纳,但常受到宽容,死后被追封为清泉侯。
C.傅玄曾做谏官,直言进谏。晋武帝刚即位的时候广开言路。他常常上疏,泰始四年谈论农业、水利、边防等事项,被皇帝认为是当前必须的事务。
D.傅玄性格刚直,缺乏容人之量。它曾和皇甫陶高声争论,被弹劾丢官。参加众卿会议回答皇帝问话,议政激切直爽。每有奏疏检举,常睡不着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玄上疏,诏报曰:“举清远有礼之臣者,此尤今之要也。”
(2)五年,迁太仆。时比年不登,羌胡扰边,诏公卿会议。
5.献皇后死后,傅玄为何对着同僚大骂尚书?请简要说明。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侍其曙,字景升。父稹,左监门卫大将军。曙少举进士不第,以父任为殿前承旨,改右班殿直。咸平中,以阁门祗候为苏、杭、湖、秀等州都巡检使。左侍禁,领东西排岸司,与谢德权提举在京仓草场。尝于仓隙地牧牛羊,为德权所讼。真宗以问德权曰:“牛羊食仓粟邪?”曙闻而自劾,帝勉谕之。它日,召曙问:“汝才孰与德权?”对曰:“德权畏法慎事,臣乃敢于官仓牧牛羊,是不及也。”人多称之。鄂州男子闻人若挫,告其徒永兴民李琰将作乱,命曙同度支判官李应机往按之。至则设方略,捕琰党三十余人,皆伏法。琰辞连己所不快者数十人,一切不问。青州卒庞德讼其校李绪谋以众叛帝疑其诬又命曙至青州与通判魏德升同至劾无验遂弃德市知青州张齐贤奏曙擅戮人帝曰不尔无以安被告者曙还,奏德惮绪治军严,故诬之。帝擢绪本军虞侯,而进曙东头供奉官。初,太宗平河东,建塔于太原故城,塔毁,帝欲新之,遣内侍经度,计工二百万。帝疑,命曙往,减费十九。改内殿崇班。祥符二年,黎州夷人为乱,诏曙乘驿往招抚,其酋首纳款,杀牲为誓。曙按行盐井,夷人复叛。曙率部兵百余,生擒首领三人,斩首数十级。因上言蛮阻险拒命,请必加讨。诏知庆州孙正辞、环庆驻泊都监张继勋领陕西兵,同曙俱进,所至皆降。曙又言:王师已至而方出,请诛之。真宗谓王旦曰:“已降而杀之,何以信四夷?”不许。夷人平,迁内殿承制,再迁如京副使、知登州。会岁饥,请漕江、淮米以振贫乏,活者甚众。累迁西京作坊使、惠州刺史、知桂州,徙滑州,迁西上阁门使,徙郓州,提举在京诸司库务,曙为人沈敏,有干略,善论利害事,朝廷数任使之

(选自《宋史》卷三百二十六列传八十五,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青州卒庞德讼其校李绪谋以众叛/帝疑其诬/又命曙至青州与通判/魏德升同至劾/无验/遂弃德市/知青州张齐贤奏曙擅戮人/帝曰/不/尔无以安被告者/
B.青州卒庞德讼其校李绪/谋以众叛帝/疑其诬/又命曙至青州与通判/魏德升同至劾/无验/遂弃德市/知青州张齐贤奏曙擅戮人/帝曰/不尔/无以安被告者/
C.青州卒庞德/讼其校李绪谋以众叛帝/疑其诬/又命曙至青州/与通判魏德升同至劾/无验/遂弃德市/知青州张齐贤奏曙擅戮人/帝曰/不/尔无以安被告者/
D.青州卒庞德讼其校李绪谋以众叛/帝疑其诬/又命曙至青州/与通判魏德升同至劾/无验/遂弃德市/知青州张齐贤奏曙擅戮人/帝曰/不尔/无以安被告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咸平,是宋真宗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亦可以表示年份)。
B.迁,本意是指移动、搬换、转变,在古代多指变动官职,一般指升职。文中意为升职。
C.河东,黄河以东的地方,在今陕西西南部。黄河流经陕西省境,自北而南,故有此说。
D.卒,古人称大夫死为“卒”。古代对不同地位人的死的称呼不同,如士人死为“不禄”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侍其曙知错能改,为人不计嫌怨。因为在官仓隙地放牧牛羊而被谢德权告发,他不仅能够自我反省,没有忌恨谢德权,而且还在皇帝面前对谢德权大加赞赏。
B.侍其曙严明公正,办案明察秋毫。对于告发作乱案件,他深入调查,获得实情,对作乱者绝不姑息,逮捕并处决李琰同党和供词中牵连相关的人多达几十。
C.侍其曙忠心耿耿,深得皇帝信任。对于存疑之事,皇帝常常交由他去核查办理,如真宗认为内侍对重新建塔的预算过高,命侍其曙主办,费用果然减去大半。
D.侍其曙关爱百姓,能够为民请命。他再任如京副使、登州知州时,遇上荒年,能够及时上奏朝廷请求调运外地粮食来赈济饥饿百姓,使很多百姓得以活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德权畏法慎事,臣乃敢于官仓牧牛羊,是不及也。
(2)曙为人沈敏,有干略,善论利害事,朝廷数任使之。
5.皇帝想在太原故城重建被毁坏的塔,为什么又派侍其曙去办理?请简要说明。
2020-03-11更新 | 144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水平测试卷(三)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承元者,成德军节度使承宗弟也。有沉谋。年十六,劝承宗亟引兵共讨叛贼李师道承宗少之,不用,然军中往往指目之。承宗死,未发丧,大将谋取帅它姓。参谋崔燧与诸校计,以祖母凉国夫人李命承元嗣。承元泣且拜,不受,诸将固请,承元曰:“上使中贵人监军,盍先请?”监军至,又如命,乃谢曰:“诸君不忘王氏以及孺子,苟有令,其从我乎?”众曰:“惟所命。”乃视事牙阖之偏,约左右不得称留后①,事一关参佐,密表请帅于朝。穆宗诏起居舍人柏耆宣慰。授承元检校工部尚书、义成军节度使。将往义成,北镇以两河故事胁诱,欲其留成德,承元不纳,诸将皆悔。耆至,士哭于军,承元令曰:“诸君不欲我去,意固善。虽然,格天子诏,我获罪奈何?前李师道有诏赦死,欲举族西,诸将止弗遣,他日乃共杀之。今君等幸置我,无与师道比。”乃遍拜诸将诸将语塞承元即出家赀尽赐之斩不从命者十辈军乃定于是谏议大夫郑覃宣慰赐其军钱百万缗赦囚徒问孤独废疾不能自存者粟帛有差。承元去镇,左右裒器币自随,承元使空褚毋留。入朝,昆弟拜刺史者四人,位于朝者四十人。祖母入见,帝命中宫礼赉异等。徙承元鄜坊丹延节度。

俄徙凤翔。凤翔右袤泾原,地平少岩险,吐蕃数入盗。承元据胜地为鄣,置守兵千,诏号临汧城。府郛左百贾州聚,异时为虏剽夺,至燎烽相警,承元版堞缭之,人乃告安。以劳封岐国公。太和初,祖母丧,诏曰:“武俊②当横流时,拯定奔溃,功在史官。今李不幸,赠恤宜加厚。”且给仪仗以葬。五年,徙节平卢、淄青。始,盐禁未尝行两河,承元请归有司,由是兖、郓诸镇皆奉法。承元资仁裕,所至爱利。卒,年三十三,赠司徒。

(节选自《新唐书·王承元传》)


【注】①留后,唐代节度使、观察使缺位时设置的代理职称。②武俊,王承元祖父,曾任成德军节度使。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乃遍拜诸将/诸将语塞/承元即出家/赀尽赐之/斩不从命者/十辈军乃定/于是谏议大夫郑覃宣慰/赐其军钱百万缗/赦囚徒/问孤独废疾不能自存者/粟帛有差/
B.乃遍拜诸将/诸将语塞/承元即出家赀尽赐之/斩不从命者十辈/军乃定/于是谏议大夫郑覃宣慰/赐其军钱百万缗/赦囚徒/问孤独废疾不能自存者/粟帛有差/
C.乃遍拜诸将/诸将语塞承元/即出家赀尽赐之/斩不从命者十辈/军乃定/于是谏议大夫郑覃宣慰/赐其军钱百万缗/赦囚徒/问孤独废疾/不能自存者粟帛有差/
D.乃遍拜诸将/诸将语塞承元/即出家/赀尽赐之/斩不从命者/十辈军乃定/于是谏议大夫郑覃宣慰/赐其军钱百万缗/赦囚徒/问孤独废疾/不能自存者粟帛有差/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右,有“帮助,辅佐;袒护,保护;近臣,随从”等意思。文中指随从。
B.昆弟,同伯仲,指兄和弟;比喻亲密友好或同辈的人。文中指兄和弟。
C.吐蕃,是由古代藏族在青藏高原建立的政权,社会生产以农牧业为主。
D.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亦泛指官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承元少年老成,颇有远见。年轻时便力主讨伐逆贼,效忠朝廷,并且在兄长死后一直拒绝诸将的拥戴,直至朝廷任命后才接受。
B.王承元注重大局,处事果断。得到朝廷的异地任命后,部将不想让他离开,他非常理智,以李师道为鉴,坚决离开本军去上任。
C.王承元文武兼备,政绩卓著。在凤翔任职期间,修筑防御工事,派兵据守,有效阻止了吐蕃的扰乱,让当地百姓过上了安定的生活。
D.王承元宽厚仁惠,关爱百姓。所到之处能给百姓带来恩惠;两河之地没有实行私盐禁令,他请求使之得以实行,保障了百姓的生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劝承宗亟引兵共讨叛贼李师道,承宗少之,不用,然军中往往指目之。
⑵承元据胜地为鄣,置守兵千,诏号临汧城。
5.王承元为什么不听诸将的挽留,离开成德前往义成上任?请简要说明。
2020-02-28更新 | 1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年山东省高三水平测试卷(一)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 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选自《鸿门宴》)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其怒,不敢献       会:适逢B.项王在鸿门下       军:军队
C.沛公则车骑        置:留下,弃置D.张良入,            谢:谢罪
2.下列句子中“为”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吾属今为之虏矣
A.我为鱼肉,何辞为B.公为我献之
C.使子婴为相D.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交待两军驻地及彼此距离,与刘邦“道芷阳间行”相呼应。
B.“拔剑撞而破之”等细节描写,表现范增鲁莽、暴躁的性格。
C.人物语言贴合各自身份,寥寥数语就凸显他们鲜明的个性。
D.从“沛公已出”到“立诛杀曹无伤”,环环相扣,叙事分明。
2020-02-21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年浙江省新高考高三优化卷学考卷二语文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