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飧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是日樊哙奔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

先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莫敢入。十余日,哙乃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祖笑而起。

(选自《史记》)

1.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日樊哙奔入营谯让项羽     微:如果没有。B.沛公事几     殆:危险。
C.高祖尝病甚,见人     恶:厌恶。D.哙乃闼直入     排:排列。
2.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见项羽。
2023-01-04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梧州市苍梧县苍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山令,寻移江陵府掾曹。

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此论喧于朝列,是改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凤翔法门寺有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佛指骨一节,其书本传法,三十年一开,开则岁丰人泰。十四年正月上令中使杜英奇押宫人三十人持香花赴临皋驿迎佛骨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愈素不喜佛,上疏谏之。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

长庆四年十二月卒,时年五十七,赠礼部尚书,曰文。


【注】①比部:刑部所属四司之一,设有郎中、员外郎各一人、主事四人。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十四年正月/上令中使杜英奇/押宫人三十人/持香花赴临皋驿/迎佛骨/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
B.十四年正月/上令中使杜英奇押宫人三十人/持香花赴临皋驿/迎佛骨/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
C.十四年正月/上令中使杜英奇押宫人三十人/持香花赴临皋驿迎佛骨/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
D.十四年正月/上令中使杜英奇/押宫人三十人/持香花赴临皋驿迎佛骨/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宰相董晋出镇大梁,为巡官              辟:征召。
B.此论喧于朝列,是改太子右庶子        坐:因为。
C.如仆隶焉,瞪然不                            顾:理睬。
D.赠礼部尚书,曰文                            谥:谥号,古人死后朝廷据其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而评定的一种带有褒扬意义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曾对宫市之弊递上数千字的奏章极力劝谏,皇帝不但不听从,还发怒把他贬为连州阳山令,后改任江陵府掾曹。
B.韩愈因《进学解》而被宰相同情和认可,得以改任比部郎中和史馆修撰,后又转任考功郎中、知制诰,拜授中书舍人。
C.元和十二年八月,韩愈随裴度平定淮西和蔡之后返回朝廷,因立功授任刑部侍郎,宪宗还下诏命韩愈编写《平淮西碑》。
D.韩愈年轻时和孟郊、张籍关系友好,二人名声和地位还不显达时,韩愈在公卿间称赞推荐他们,后来张籍考中进士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
(2)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
2022-10-14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梧州市高中系统化备考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联考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宋湜,字持正,京兆长安人。曾祖择,牟平令。祖赞,万年令。父温故,晋天福中进士,至左补阙;弟温舒,亦进士,至职方员外郎,兄弟皆有时名。湜幼警悟,早孤,与兄泌励志笃学,事母以孝闻。温舒典耀州,湜侍行,代作笺奏,词敏而丽。温舒拊背曰:“此儿真国器,恨吾兄不及见也。”太平兴国五年进士,释褐将作监丞、通判梓州榷盐院,就迁右赞善大夫。宋准荐其文,拜著作郎、直史馆,赐绯。雍熙三年,以右补阙知制诰,与王化基、李沆并命,仍赐白金五百两、钱五十万。加户部员外郎,与苏易简同知贡举,俄判刑部,赐金紫。淳化二年,道安讼大理断狱不当,湜坐累,降均州团练副使。时母老,湜留其室奉养。移汝州,与王禹偁并召入,为礼部员外郎、直昭文馆。五年,以职方员外郎再知制诰、判集贤院,知银壹、通进。至道元年,为翰林学士,知审官院、三班。真宗即位,拜中书舍人。丁内艰,起复。真宗北巡,将次大名,以扈从军列为行阵,亲御铠甲于中,诸王、枢密介冑以从,命湜与王显分押后阵。驻骅数日常召见便殿方奏事疾作仆地内侍掖出太医诊视抚问相继以疾亟闻明年正月,真宗临视,许以先归,赐衾褥,曰:“此朕尝御者,虽故暗,亦足御道途之寒。”又遣内侍护送供帐,至澶州,卒,年五十一。废朝,吏部侍郎。真宗再幸河朔,追悼之,加赠刑部尚书,谥曰忠定。湜风貌秀整,有酝藉,器识冲远,好学,美文辞,善谈论饮谑,晓音律,妙于弈棋。笔法道媚,书帖之出,人多传效。喜引重后进有名者,又好趋人之急,当世士流,翕然宗仰之。有文集二十卷。

(选自《宋史·宋湜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驻骅数日/常召见/便殿方奏事/疾作仆地/内侍掖出/太医诊视/抚问相继/以疾亟闻/
B.驻骅数日/常召见/便殿方奏事/疾作仆地/内侍掖出/太医诊视抚问/相继以疾亟闻/
C.驻骅数日/常召见便殿/方奏事/疾作仆地/内侍掖出/太医诊视抚问/相继以疾亟闻/
D.驻哗数日/常召见便殿/方奏事/疾作仆地/内侍掖出/太医诊视/抚问相继/以疾亟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也称为进士出身。
B.赐绯,皇上赐给绯色的官服。唐代五品、四品官服绯,后世的服绯品级不尽相同。
C.翰林学士,皇帝文学侍从官,与集贤院学士分司起草诏书及应承皇帝的各种文字。
D.赠,常指朝廷给已经去世的官员或者他的父祖追封官爵。文中指为宋湜追封官爵。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湜家世显赫。宋湜出生在一个官宦世家,他的父亲与叔父都是进士,且都担任了朝廷的高官,在当时都十分有名望「
B.宋湜很有才华。宋湜跟随叔父宋温舒时,代作公文奏章,因成文快而辞句华丽,赢得叔父、宋准以及同僚们一致好评。
C.宋湜富有孝心。宋淀年少时父亲去世,侍奉母亲以孝闻名;母亲年老时,宋湜自己在外任职,留下妻子在家奉养母亲。
D.宋湜深受宠信。真宗皇帝十分看重宋湜,他在北巡时让宋湜和王显分押后阵;宋湜去世后,真宗皇帝暂时停止了朝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淳化二年,道安讼大理断狱不当,湜坐累,降均州团练副使。
(2)喜引重后进有名者,又好趋人之急,当世士流,翕然宗仰之。
2021-12-04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梧州市蒙山县蒙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9月联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4 . 终军,字子云,济南人也。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太守甚奇之,与交结,军揖太守而去。至长安上书言事,武帝异其文,拜军为谒者给事中。初,军从济南步入关,关吏予繻①。军曰:“以此何为?”吏曰:“为复传②,还当以合符。”军曰:“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弃繻而去。徐偃使行风俗,偃矫制③,使胶东、鲁国鼓铸盐铁。御史大夫张汤劾偃矫制大害,法至死。偃以为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存万民,专之可也。有诏下军问状,军诘偃曰:“古者诸侯国异俗分,百里不通,时有聘会之事,安危之势,呼吸成变,故有不受辞造命专己之宜;今天下为一,万里同风。偃巡封城之中,称以出疆,何也?且盐铁,郡有余藏,国家不足以为利害,而以安社稷存万民为辞,何也?偃直矫作威福,以从民望,干名采誉,此明圣所必加诛也。”偃穷诎。当发使匈奴,军自请曰:“军无横草④之功,得列宿卫,食禄五年。边境时有风尘之警,臣宜被坚执锐,当矢石,启前行。驽下不习金革之事,今闻将遣匈奴使者,臣愿尽精厉气,奉佐明使,画吉凶于单于之前。臣年少材下,孤于外官,不足以亢一方之任,窃不胜愤懑。”上奇军对,擢为谏议大夫。南越与汉和亲。乃遣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曰:“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越相吕嘉不欺内属,发兵攻杀其王及汉使者,皆死。军死时年二十余,故世谓之“终童”。

(选自《汉书》)


注:①繻:用作通行的帛   ②传:凭证   ③制:帝王的命令   ④横草:使草倒下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武帝异                    ②天之苍苍,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B.①弃繻                       ②水浅舟大也
C.①还当合符                           ②伏惟圣朝孝治天下
D.①盐铁,郡有余藏                 ②穷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终军报国心愿的一组是(     
①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                       ②臣宜被坚执锐,当矢石,启前行
③臣愿尽精厉气,奉佐明使                       ④驽下不习金革之事
⑤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⑥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
A.①④⑤B.②④⑥C.①③⑤D.②③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终军十八岁就被选为博士弟子。他去长安上书过关时,拒绝接受通行证,认为自己此去一定能够得到皇帝的重用,不会再返回。
B.终军请缨赴南越,并且成功地完成了说服南越王的任务,但因为南越发生了内乱,使他功败垂成,年仅二十多岁就为国捐躯。
C.当要派使者前往匈奴时,终军表示:自己早有冲锋陷阵之心,现在愿意出使匈奴,全力以赴,当好使者的助手,保证完成任务。
D.徐偃受命出使外国,不遵守法纪,事后还巧言狡辩,终军受命审理此案,严厉地驳斥了徐偃,使他理屈词穷。
4.文言文翻译
(1)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2)至长安上书言事,武帝异其文,拜军为谒者给事中。
2021-09-15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梧州市蒙山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吕琦,字辉山,幽州安次人也。祖寿,瀛州景城主簿。父兖,沧州节度判官,累至检校右庶子。刘守光攻陷沧州,琦父兖被擒,族之。琦时年十五,为吏追摄,将就戮焉。有赵玉者,幽、蓟之义士也,久游于兖之门下,见琦临危,乃绐谓监者曰:此子某之同气也,幸无滥焉。监者信之,即引之俱去。行一舍,琦困于徒步,以足病告,玉负之而行,逾数百里,因变姓名,乞食于路,乃免其祸。年弱冠,以家门遇祸,邈无所依,乃励志勤学,多游于汾、晋。唐天祐中,庄宗方开霸府,翘伫贤士,墨制授琦代州军事判官,秩满归太原,监军使张承业重琦器量,礼遇尤厚。天成初,拜琦殿中侍御史,迁驾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会河阳主藏吏盗所监物,狱吏尹训纳赂反其狱,其冤家诉于朝,诏命琦鞠之。琦连奏不已,训知其不免,自杀于家,其狱遂明,蒙活者其众,自是朝廷多琦之公直。高祖建义于太原,唐末帝幸怀州,赵德钧驻军于团柏谷,末帝以琦尝在德约幕下,因全赍都统使官告以赐之,且犒其军焉。及观军于北陲馆于忻州会晋祖降下晋安塞遣使告于近郡琦适遇其使即斩之以闻寻率郡兵千人间道而归高祖入洛,亦弗之责,止改授秘书监而已。天福中,预修(唐书》,权掌选部,皆有能名焉。累迁礼部、刑部、户部、兵部侍郎,阶至金紫光禄大夫,至开国子。琦美凤仪,有器概,虽以刚直闻于时,而内实仁恕。初,高祖谋求辅相,时宰臣李崧力荐琦于高祖,云可大用。高祖数召琦于便殿,言及当世事,甚奇之,方将倚以为相,忽遇疾而逝,人皆惜之。赵玉仕至职方员外郎,琦事之如父,玉疾,亲尝药扶侍,及卒,为其家主办丧葬。

(节选自《旧五代史·吕琦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观军于北陲馆/于忻州会/晋祖降下晋安寨/遣使告于近郡/琦适遇其/使即斩之以闻/寻率郡兵千人/间道而归/
B.及观军于北陲/馆于忻州/会晋祖降/下晋安寨遣使/告于近郡/琦适遇其使/即斩之以闻/寻率郡兵千人/间道而归
C.及观军于北陲馆/于忻州会/晋祖降下晋安寨遣使/告于近郡/琦适遇其/使即斩之以闻/寻率郡兵千人/间道而归
D.及观军于北陲/馆于忻州/会晋祖降下晋安寨/遣使告于近郡/琦适遇其使/即斩之以闻/寻率郡兵千人/间道而归/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簿:职官名,为唐代以来通用的官名,主管文书簿籍及印鉴。
B.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C.户部:古代六部之一,为掌管全国土地、户籍。赋税等事务的机构。
D.爵:即爵位,古代封给贵族或功臣的名位,例如官爵、爵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琦幸躲大难。因受其父亲吕兖的牵连,其家族人被刘守光诛杀,吕琦被官吏追捕,即将被处斩,多亏赵玉机智相救,得以逃命。
B.吕琦正直公正。河阳掌管钱库的官吏尹训盗窃钱财,主审此案的官员贪赃枉法,歪曲事实。吕琦受命查清事实,多次上奏请示,贪官得以伏法。
C.吕琦官仕两朝。后唐时曾先后做代州军事判官、殿中侍御史、驾部员外郎等职。后晋时,曾做礼部、刑部、户部、兵部侍郎等,封爵开国子。
D.吕琦懂得感恩。他像对待父亲一样对待救命恩人赵玉,他曾经亲自尝药服侍。赵玉去世后,吕琦为他家主办丧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杀于家,其狱遂明,蒙活者甚众,自是朝廷多琦之公直。
(2)末帝以琦尝在德钧幕下,因令赍都统使官告以赐之,且犒其军焉。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田叔者,赵陉城人也。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赵王张敖以为郎中。

汉七年,高祖过赵,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是时赵相赵午等数十人皆怒,谓赵王曰:"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赵王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徽陛下,臣等当虫出。公等奈何言若是!毋复出口矣!"于是贯高等曰:"王长者,不倍德。"卒私相与谋弑上。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于是赵午等皆自杀,唯贯高就系。是时汉下诏书:"赵有敢随赵王者罪三族。"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称王家奴,贯高事明白,赵王敖得出,废为宣平侯,乃进言田叔等十余人。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尽为郡守、诸侯相。叔为汉中守十余年。

孝文帝既立,召田叔问之曰:"公知天下长者乎?"叔顿首曰:"故云中守孟舒,长者也。"是时孟舒坐虏入塞盗劫,云中尤甚,免。上曰:"先帝置孟舒云中十余年矣,虏曾一入,孟舒不能坚守,无故士卒战死者数百人。长者固杀人乎?公何以言孟舒为长者也?"叔叩头对曰:"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夫贯高等谋反,上下明诏,赵有敢随赵王,罪三族。然孟舒自髡钳,随赵王敖之所在,欲以身死之,岂自知为云中守哉!汉与楚相距,士卒罢敝。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辛罢敝不忍言出土争临城死故如子为父弟为见以故死者数百人。孟舒岂故驱战之哉!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于是复召孟舒以为云中守。

(选自《史记·田叔列传》)


【注】①虫出:指死不得葬。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言出/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
B.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言出/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
C.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言出/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
D.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言出/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者,既可以指年纪大或辈分高的人,也可指德高望重的人。
B.赭(zhé)衣,古代囚衣。因以赤土染成赭色,故称。又指囚犯,罪人。
C.拜,是古代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表授予官职的有“授”、“除”等;表罢免官职的有“罢”、“免”、“拜”等;表提升官职的有“拔”、“迁”、“左迁”等。
D.先帝,是尊称在位帝王已死的父亲。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叔为人严谨廉洁乐观,喜爱与他人交往。因贯高等人的谋反及对赵王张敖的忠诚而受到牵连,后因真相大白又凭自己的才能被高祖任用。
B.赵王张敖因感激高祖的恩德,所以极力反对手下人因高祖的不礼貌而谋反,手下人听从赵王的制止,但赵王也因此获罪于高祖。
C.孝文帝知人善用。在与田叔的交谈时,了解孟舒是忠厚的人,然后方任命他为云中太守。
D.田叔认为孟舒是真正的长者,一是因为孟舒对赵王的忠诚;二是因为孟舒体恤下情,爱护士卒,士卒对他也是忠心耿耿。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于是赵午等皆自杀,唯贯高就系。
(2)“长者固杀人乎?公何以言孟舒为长者也?”叔叩头对曰:“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
7 . 阅读下列文段,然后完成下列小题。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1.分别选出对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 )
A.入学舍 窃:偷偷地B.儿如此 痴:痴呆
C.若不见 恬:坦然D.安阳韩性闻而之 异:认为……很奇怪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暮归,忘牛 查无B.依僧寺居 喻之
C.执策映长明灯读赤子D.录弟子虎作伥
3.文中“儿痴如此”的“此”指代的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
A.父命牧生院上,窃入学舍,听诸诵书;听己,辄默记。B.暮归,忘其牛
C.或牵牛来责蹊田D.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
4.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2) 此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2020-03-13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梧州市蒙山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列文段,然后完成下面小题。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①,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②,救巨鹿。战少利,陈余③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④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注释]:①卿子冠军:这里指宋义。宋义是上将军,为军中之冠,故称“卿子冠军”。“卿子”是尊称之词。②河:指发源于山西的漳河。③陈余:秦将。④涉间:秦将。
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与秦军   遇:遭遇B.破釜甑   釜甑:兵器
C.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   壁:营垒D.诸侯皆   属:归属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词义和用法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项羽是始为诸侯上将军     由:介词,从
B.项王大惊     乃:副词,表示承接,于是,就
C.项王夜起     则:连词,不译
D.示士卒必死     以:连词,承接关系,来
3.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
A.威震楚国,名闻诸侯B.涉间不降楚
C.楚兵冠诸侯D.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
2020-03-13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梧州市蒙山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吴起者,卫人也,事鲁君。齐人攻鲁,将而攻齐,大破之。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昔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武侯曰:“善。”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1.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B.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C.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D.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殷纣为商代末代国君,在位期间统治失控,好酒淫乐,暴殓酷刑,是有名的暴君。
B.武王是周文王之子,继承其父遗志,联合众多部族与商激战,灭商,建立周王朝。
C.三晋,春秋末韩、赵、燕三家分晋,战国时期的韩、赵、燕三国,史上又称“三晋”。
D.令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设置的最高官位,辅佐楚国国君,执掌全国的军政大权。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起怜恤士卒,带兵屡建奇功。他本是卫国人,先是率鲁军抗齐得胜,后又率魏军攻陷秦国五城;这些战功都和他善于为将、与士卒同甘共苦密不可分。
B.吴起劝告魏侯,修德重于据险。魏武侯沿西河而下时,指出江河之固是魏国之宝;吴起表示,治国依据山河险固不如推行德政,修德才能免于国家灭亡。
C.吴起声名渐起,遭到公叔嫉妒。他虽然对田文担任魏相表示不悦,但不久就平复了心情。而公叔继田文后为相,他深表不满,担心被害,于是逃往楚国。
D.吴起为楚建功,反而受到祸害。他到楚国后虽然屡建奇功,而原本的楚国贵戚却想加害与他,施暴者乱箭射击吴起;太子继位之后,这才诛杀作乱之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2)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
2019-06-09更新 | 8047次组卷 | 47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岑溪市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10 . 郑和,云南人,世所谓三保太监者也。初事燕王于藩邸,从起兵有功。累擢太篮。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令牵及英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五年九月,和等还,诸国使者随和朝见。和献所俘旧港酋长。帝大悦,爵赏有差。旧港者,故三佛齐国也,其酋陈祖义,剽掠商旅。和使使招谕,祖义诈降,而潜谋邀劫。和大败其众,擒祖义,献俘,戮于都审.

六年九月,再往锡兰山。国王亚烈苦柰儿诱和至国中,索金币,发兵劫和舟。和觇贼大众既出,国内虚,率所统二千余人,出不意攻破其城,生擒亚烈苦柰儿及其妻子官属。劫和舟者闻之,还自救,官军复大破之。九年六月献俘于朝。帝赦不诛,释归国。是时,交趾已破灭,郡县其地,诸邦益震聋,来者日一多。

十年十一月,复命和等往使,至苏门答剌。其前伪王子苏干剌者,方谋弑主自立,怒和赐不及己,帅兵邀击官军。和力战,追擒之喃渤利,并俘其妻子,以十三年七月还朝。帝大喜,赉诸将士有差。

十四年冬,满剌加古里等十九国咸遣使朝贡,辞还。复命和等偕往,赐其君长十七年七月还。十九年春复往,明年八月还。二十二年正月,旧港酋长施济孙请袭宣慰使职,和赍敕印往赐之。比还,而成祖已晏驾。洪熙元年二月,仁宗命和以下番诸军守备南京。南京设守备,自和始也。宣德五年六月,帝以践阼岁久,而诸番国远者犹未朝贡,于是和、景弘复奉命历忽鲁谟斯等十七国而还。

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凡三十余国。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自宣德以还,远方时有至者,要不如永乐时,而和亦老且死,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故俗传三保太监下西洋,为明初盛事云。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二)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祖义诈降,而潜谋邀劫邀劫:邀人抢劫
B.多赍金币金币:钱币财物
C.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 踪迹:追踪探访
D.帝以践阼岁久 践祚:登上帝位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和历经三朝,七次出使。其中六次都是永乐年间奉明成祖之命出使,只有一次出使是在明成祖晏驾之后,先后出使过三十多个国家口。
B.明成祖命令郑和出使是出于政治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到海外追寻明惠帝的下落,另一方面是为了到海外炫耀军力的强大和国家的富裕。
C.郑和出使西洋起到了多方面的作用。扫清海道,保护商旅;发展了明朝政府与海外国家的外交关系,所出使的国家纷纷纳贡称臣。
D.郑和深通外交之道,对番国君长恩威并施。他在外交上主要采用怀柔的方式,动用武力大都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的无奈之举。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
2019-05-17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蒙山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