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送别湖南部曲

辛弃疾

青衫匹马万人呼,幕府当年急急符。

愧我明珠成薏苡,负君赤手缚於菟。

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

万里云霄送君去,不妨风雨破吾庐。

【注】①部曲:即部属。诗人被弹劾罢官,退居带湖。数年之后,他当年任湖南安抚使时创建的飞虎军中的老部下来拜访,临别时写了这首诗相送。②急急符:紧急命令。③薏苡yìyǐ:语出《后汉书·马援传》,马援从交趾还,带回一车薏苡,有人诬陷他私载一车珍珠。后世用“薏苡明珠”喻被人诬蔑,蒙受冤屈。④於菟wūtú:虎的别称,楚人“谓虎於菟”。

材料二:

乾道六年,辛弃疾为湖北转运副使,寻知湖南。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奏疏曰:“民为国本而贪吏迫使盗,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进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

湖南与溪峒蛮獠接连,草窃作,乃复奏曰:“乞别创一军,以湖南飞虎为名,庶使夷豫知有军威而慑服。”诏委以规画。经度费钜万,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疾受而藏之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如期落成,开陈本末,上遂释然。所司言造瓦不易,问:“须瓦几何?”曰:“二十万。”弃疾令厢官自官舍、神祠、居民家取瓦,不二日皆具,僚属叹伏。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选自《宋史·辛弃疾传》,有删改。)

[注释]①草窃:掠夺。②经度费钜万计:经营耗费数以万计。③俾(bǐ):使。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或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A.首联“万人呼”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塑造了一位跨上骏马在万众欢呼中腾跃向前的勇猛的壮士形象。
B.古诗讲究炼字,颔联一个“愧”字,表达了诗人因为自己的才能有限而深感愧疚的谦虚胸怀。
C.颈联表明自己年纪虽老而眼光明亮,有知人之明,自己国事,仗义执言。
D.全诗充满豪宕不平之气,显得悲壮而苍凉,雄健而沉郁,展现出作者光明磊落的英雄本色。
2.下列对文言文中加点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贪吏迫使为盗”中的“为”字在字典中的义项中有“做”“干”“发明”“治理”“成为”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此处应解释为“成为”。
B.“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中的“间”是“参与”的意思,以此推断,“草窃间作”中的“间”也可以解释为“参与”。
C.“又以湖南与溪峒蛮獠接连”和“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中的“以”意义和用法是不一样的。
D.说明或解释重大问题时,一般要分条陈述。颜师古注:“疏,谓条录之。”用这种方法写成呈奉给皇帝的建议即奏章,也称为疏。
3.下列对文言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     
A.疾受而藏之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B.疾受/而藏之/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
C.疾受而藏之/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D.疾受而藏之/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
4.辛弃疾的好友陈亮说他“眼光有梭,足以照映一世之”。叶嘉莹老师曾说:“辛弃疾是最为了不起和不可及者,了解了他的人生经历会更觉其词人合一,得可及可敬。”辛弃疾的“”体现在哪里?请结合诗歌和文言文(各找出一处)具体分析。
2024-01-11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新东方新高一语文期末考09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柯陵之会,单襄公见晋厉公视远步高。晋郤锜见,其语犯;郤犨见,其语迂;郤至见,其语伐:齐国佐见,其语尽。鲁成公见,言及晋难及郤犨之谮。

单子曰:“君何患焉!晋将有乱,其君与三郤其当之乎!”鲁侯曰:“寡人惧不免于晋,今君曰‘将有乱’,敢问天道乎,抑人故也?”对曰:“吾非,焉知天道?吾见晋君之容,而听三郤之语矣,殆必祸者也。”夫君子目以定体,足以从之,是以观其容而知其心矣。目以处义足以步目今晋侯视远而足高目不在体而足不步目其心必异矣目体不相从何以能久夫合诸侯,民之大事也,于是乎观存亡。故国将无咎,其君在会,步言视听,必皆无谪,则可以知德矣。视远,日绝其义;足高,日弃其德;言爽,日反其信;听淫,日离其名。夫目以处义,足以践德,口以庇信,耳以听名者也,故不可不慎也。偏丧有咎,既丧,则国从之。晋侯爽二,吾是以云。

“夫郤氏,晋之宠人也,三卿而五大夫,可以戒惧矣。高位实疾颠,厚味实腊毒。今郤伯之语犯,叔迂、季伐。犯则陵人,迂则诬人,伐则掩人。有是宠也,而益之以三怨,其谁能忍之!虽齐国子亦将与焉。立于淫乱之国,而好尽言,以招人过,怨之本也。唯善人能受尽言,齐其有乎?吾闻之,国德而邻于不修,必受其福。今君逼于晋,而邻于齐,齐、晋有祸,可以取伯,无德之患,何忧于晋?且夫长之人利而不义,其利淫矣,流之若何?”

鲁侯归,乃逐叔孙侨如。简王十一年,诸侯会于柯陵。十二年,晋杀三郤。十三年,晋侯,于翼东门葬,以车一乘。齐人杀国武子

(节选自《国语·周语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目以处/义足以步目/今晋侯视远而足高/目不在体而足不步目/其心必异矣/目体不相从/何以能久/
B.目以处义/足以步目/今晋侯视远而足高/目不在体而足不步目/其心必异矣/目体不相从何/以能久/
C.目以处/义足以步目/今晋侯视远而足高/目不在体而足不步目/其心必异矣/目体不相从何/以能久/
D.目以处义/足以步目/今晋侯视远而足高/目不在体而足不步目/其心必异矣/目体不相从/何以能久/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瞽史,瞽是执掌音乐风气的盲人,史是观测预言天时的官员。上古时期瞽史都有占卜凶吉的职责。
B.翟,先秦时期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部分和中原民族杂居,这些翟人后来基本被汉人同化。
C.弑,居下位的人杀害在上位的人的特称,秦汉以后改称为杀。此处为晋厉公被大臣栾书等所杀。
D.国武子,即前文所说的国佐。国是氏,武是国佐的谥号,子是先秦时期对男性的尊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柯陵之会上,单襄公从晋侯视远而步高的仪容,判断出他日渐自绝于正义、抛弃仁德,已经失去两种应遵从的礼节规范。
B.郤氏家族三卿五大夫,君宠位尊,三卿却不知戒惧,在语言上犯了冲撞、矜夸的毛病,这是在树怨,从而推断出他们将会带来祸患。
C.单襄公认为,有德的国家和无德的国家为邻,一定能得到好处。鲁国和齐、晋为邻,一旦齐、晋有祸,鲁国必定能称霸,根本无需担心。
D.结尾交待了晋侯和三郤的可悲结局,证实了单襄公的判断正确,展现了单襄公目光敏锐、善于识人的政治家形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寡人惧不免于晋,今君曰‘将有乱’,敢问天道乎,抑人故也?
(2)夫君子目以定体,足以从之,是以观其容而知其心矣。
5.单襄公是如何从晋厉公的眼神和举止中分析得出国家不能长久的结论?
2023-09-17更新 | 15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洪字季休,犍为武阳人也,先主定蜀,太中李严命为功曹,严欲徙郡治舍,洪固谏不听,遂辞功曹,请退,先主争汉中,急书发兵,军师将军诸葛亮以问洪,洪曰:“汉中益州咽喉,存亡之机会,若无汉中则无蜀矣,此家门祸也,发兵何疑?”亮表洪领蜀郡太守。先主既称尊号,征吴不克,还住永安。汉嘉太中黄元素为诸葛亮所不善,闻先主疾病,惧有后患,举郡反,烧临邛城。时亮东行省疾,成都单虚,是元益无所惮。洪即启太子,遣亲兵,使将军陈曶、郑绰讨元。众议以为元若不能围成都,当由越嵩据南中,洪曰:“元素性凶暴,无他恩信,何能办此?不过乘水东下,冀主上平安,面缚归死;如其有异,奔吴求活耳。敕曶、绰但于南安峡口遮即便得矣。” 曶、绰承洪言,果生获元。洪建兴元年赐爵关内侯。

五年,丞相亮北住汉中,欲用张裔为留府长史,问洪何如?洪对曰:“裔长于治剧,才诚堪之,然性不公平,恐不可专任,不如留向朗。朗情伪差少,裔随从目下,效其器能,于事两善。”初,裔少与洪亲善。裔流放在吴,洪临裔郡,裔子郁给郡吏,微过受罚,不特原假。裔后还闻之,深以为恨,与洪情好有损。及洪见亮出,至裔许,具说所言。时人或疑洪意自欲作长史,或疑洪知裔自嫌,不愿裔处要职,典后事也。后裔与司盐校尉岑述不和,至于忿恨。亮与裔书曰:“自以为与君古之石交也。况吾但委意于元俭,而君不能忍耶?”论者由是明洪无私。

洪少不好学问,而忠清款亮,忧公如家,事继母至孝。洪迎门下书佐何祗有才策功幹举郡吏数年为广汉太守时洪亦尚在蜀郡是以西土咸服诸葛亮能尽时人之器用也。

(选自《三国志·蜀志十一》)

1.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汉中益州咽喉          故木受绳
B.此家门祸也             非蛇鳝穴无可寄托者
C.是元益无所惮          𫐓为轮
D.遣亲兵                    皆出于此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缚意思是双手反绑于背而面向前,用以表示投降。
B.年号是封建时代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建兴元年是蜀汉后主刘禅即位的第一年。
C.随从目下的“目下”和现代汉语表示时间的“目前”意思相同。
D.古人对朋友有不同称谓,如“金兰之交”指情谊契合的朋友,而“石交”指情谊坚固的朋友。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洪迎门下书佐何祗/有才策/功幹举郡吏/数年/为广汉太守时/洪亦尚在蜀郡/是以西土咸服诸葛亮能尽时人之器用也
B.洪迎门下书佐何祗/有才策功幹/举郡吏/数年为广汉太守/时洪亦尚在蜀郡/是以西土咸服诸葛亮能尽时人之器用也
C.洪迎门下书佐/何祗有才策功斡/举郡吏数年/为广汉太守/时洪亦尚在/蜀郡是以西土/咸服诸葛亮能尽时人之器用也
D.洪迎门下书佐/何祗有才策功斡/举郡吏/数年为广汉太守时/洪亦尚在蜀郡/是以/西土咸服诸葛亮能尽时人之器用也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洪被李严任命为功曹,李严想要搬迁郡府,杨洪坚决劝谏阻止,但李严不听,杨洪于是请辞。后来诸葛亮上表让杨洪兼任蜀郡太守。
B.汉嘉太守黄元趁机率郡反叛,烧了临邛县城。杨洪迅速上奏太子,派兵埋伏于南安县峡口,最后活捉了黄元。
C.诸葛亮北上驻军汉中,想任命张裔为留府长史,问杨洪的意见。杨洪认为张裔有才干,擅长治理,但是喜欢弄虚作假,不适合身居要职。
D.杨洪年轻时不喜欢学问,但忠诚清廉正直,忧国如忧家,侍奉继母非常孝顺。杨洪曾与张裔交好,但后来被张商嫌恶。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人或疑洪意自欲作长史,或疑洪知裔自嫌,不愿裔处要职,典后事也。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6.请结合选文概括杨洪的性格特征。
2023-03-27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高一上】【期中考】【杭二东河】【高中语文】

4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文本一:

晋文公亡时,陶叔狐从。文公反国,行三赏而不及陶叔狐。陶叔狐见咎犯曰:“吾从君而亡,十有三年,颜色黎黑,手足骈胝。今君反国,行三赏而不及我也,意者君忘我与?我有大故与?子试为我言之君!”咎犯言之文公,文公曰:“嘻,我岂忘是子哉?夫高明至贤,德行全诚,耽我以道,说我以仁,暴浣我行,昭明我名。使我为成人者,吾以为上赏。防我以礼,速我以谊,蕃援我,使我不得为非者,数引我而请于贤人之门,吾以为次赏。夫勇壮强御,难在前则居前,难在后则居后,免我于患难之中者,吾又以为之次,且子独不闻乎?死人者,不如存人之身;亡人者,不如存人之国。三行赏之后,而劳苦之士次之。夫劳苦之士,是子固为首矣!吾岂敢忘子哉?”周内史叔兴闻之曰:“文公其霸乎!昔圣王先德而后力,文公其当之矣!《诗》云:‘率礼不越’,此之谓也。”

文本二:

孔子曰:“德不孤,必有邻。”夫施德者贵不德,受恩者尚必报;是故臣劳勤以为君,而不求其赏;君持施以牧下,而无所德。故《易》曰:劳而不怨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君臣相与以市道接君悬禄以待之臣竭力以报之逮臣有不测之功,则主加之以重赏;如主有超异之恩,则臣必死以复之。孔子曰:“北方有兽,其名曰蟨,前足鼠,后足兔。是兽也,甚矣!其爱蛩蛩、巨虚也!食得甘草,必啮以遗蛩蛩、巨虚,蛩蛩巨虚见人将来,必负蟨以走。蟨非性之爱蛩蛩巨虚也,为其足之故也,二兽者,亦非性之爱蟨也,为其得甘草而遗之故也。夫禽兽昆虫,犹知比假而相有报也,况于士君子之欲兴名利于天下者乎?夫臣不复君之恩,而苟营其私门,祸之原也;君不能报臣之功而惮行赏者,亦乱之基也。夫祸乱之原基,由不报恩生矣。”

(节选自《说苑·复恩》)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劳而不怨/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君臣相与以市道/接君悬禄以待之/臣竭力以报之
B.劳而不怨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君臣相与/以市道接/君悬禄以待之/臣竭力以报之
C.劳而不怨/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君臣相与/以市道接/君悬禄以待之/臣竭力以报之
D.劳而不怨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君臣相与以市道/接君悬禄以待之/臣竭力以报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暴浣,本义是曝晒洗涤,此处是用以形容个体去除恶性,改变品行的过程。
B.成人,文中指完人,是德才兼备的人的意思,现在则用来指成年的人。
C.内史是职官名,西周始置,主要协助天子管理爵、禄、废、置等政务。
D.“为其假足之故也”的“假”指借助,与《劝学》“善假于物也”的“假”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叔狐向咎犯诉说自己有功却不得赏赐的委屈,并希望他替自己向晋文公诉说,晋文公认为自己并未忘记陶叔狐,只是还未进行封赏。
B.晋文公十分看重德行,他认为那些道德品行完备、能用仁道来劝说他、用礼义来约束他、护卫辅助自己的人应该得到最高奖赏。
C.孔子认为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立,必定有志同道合之士与他相伴相随,文章借此语引出施德者和受恩者所应有的行为。
D.孔子笔下的异兽蟨十分爱护蛩蛩、巨虚,但这并非是出于本性的喜爱,而是相互利用,借此说明打算扬名立万的士君子应懂得报恩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逮臣有不测之功,则主加之以重赏;如主有超异之恩,则臣必死以复之。
(2)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5.“报恩”思想是封建伦理中至关重要的内容,请结合文本,评价齐桓公的行为。
2023-03-25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高二语文】【期中考】-184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初,吴主之立,发优诏,恤士民,开仓廪,振贫乏,科出宫女以配无妻者,禽兽养于苑中者皆放之,当时翕然称为明主。及既得志,粗暴骄盈,多忌讳,好酒色,大小失望。

吴主居武昌,扬州之民溯流供给,甚苦之。又奢侈无度,公私穷匮。凯上疏曰:“今四边无事当务养民丰财而更穷奢极欲无灾而民命尽无为而国财空臣窃痛之童谣曰:‘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以此观之,足明民心与天意矣。今国无一年之蓄,民有离散之怨,国有露根之渐,而官吏务为苛急,莫之或恤。又左右之臣,率非其人,群党相扶,害忠隐贤,此皆蠹政病民者也。臣愿陛下省息百役,罢去苛扰,科出宫女,清选百官,则天悦民附,国家永安矣。”吴主虽不悦,以其宿望,特优容之。

三年夏六月,吴主作昭明宫,二千石以下皆自入山督伐木。大开苑囿,起土山、楼观,穷极伎巧,功役之费以亿万计。陆凯谏,不听。

五年,吴主每宴群臣,咸令沈醉。又置黄门郎十人为司过宴罢之后,各奏其阙失,迕视谬言,罔有不举,大者即加刑戮,小者记录为罪。或剥人面,或凿人眼。由是上下离心,莫为尽力。

时王浑、王濬及琅邪王伷皆临近境,吴司徒何植、建威将军孙晏悉送印诣浑降。是日,濬戎卒八万,方舟百里,鼓噪入于石头,吴主皓面缚、舆榇,诣军门降。濬解缚焚榇,延请相见。夏四月甲申,诏赐孙皓爵归命侯。遣使者分诣荆、扬抚慰,吴、守已下皆不更易。除其苛政,悉从简易,吴人大悦。帝问散骑常侍薛莹,孙皓所以亡,对曰:“_________,此其所以亡也。”他日又问吾彦 ,对曰:“吴主英俊,宰辅贤明。”帝笑曰:“若是何故亡?”彦曰:“天禄永终,历数有属,故为陛下禽耳。”帝善之。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晋灭吴》,有删减)


【注】①司过:官名,监督群臣、检举上奏。②面缚舆榇:两手反绑,车载空棺,表示投降并自请受刑。③帝:指晋武帝司马炎。④吾彦:吴国将领,晋灭吴后,归降西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四边无事/当务养民/丰财而更穷奢极欲/无灾而民命尽/无为而国财空/臣窃痛之/
B.今四边无事/当务养民丰财/而更穷奢极欲/无灾而民命尽/无为而国财空/臣窃痛之/
C.今四边无事/当务养民丰财/而更穷奢极欲/无灾而民命尽无为/而国财空/臣窃痛之/
D.今四边无事/当务养民/丰财而更穷奢极欲/无灾而民命尽无为/而国财空/臣窃痛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二千石”中的“石”为计量单位。秦汉常以年俸多少表示官品高低,“千石”指高级官员。
B.“黄门郎”简称“黄门”,是皇帝近侍之臣,可出入禁中、传达诏书,因宫门多漆成黄色而得名。
C.“节”,指符节,是古代朝廷用于各项事务的一种凭证。文中的“节”是出使外国所持的凭证。
D.“牧”,与“守”同为地方长官,州官称牧,郡官称守,如《陈情表》中的“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皓刚即位时,发布优待诏书,体恤士卒百姓;开仓放粮,救济贫民;放出宫女,准其婚配。因而受到吴人一致称颂。
B.陆凯借民谣反映民心所想,以劝谏孙皓还都建业,免去扬州百姓逆长江水流输送物资之苦,可见其为国为民用心良苦。
C.晋武帝平定吴国后,派使者前去安抚,更换吴国原来的官员,废除孙皓统治时期的繁苛暴政,对此吴国百姓非常高兴。
D.晋武帝认为吾彦的回答很好,这既有对“晋得天下乃天命所归”观点的赞赏,同时也有对吾彦能忠心事主的认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又左右之臣,率非其人,群党相扶,害忠隐贤,此皆蠹政病民者也。
②宴罢之后,各奏其阙失,迕视谬言,罔有不举。
5.在最后一段中,薛莹面对晋武帝的问话,会如何回答?请结合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将句子补充完整(不少于三点),要求用语简洁凝练。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郑士利传

[明]方孝孺

郑士利,字好义,宁海人,尝为县诸生。洪武九年,天下考校钱谷、策书,空印事起,凡主印吏及署字有名者,皆逮系狱中。士利兄亦以河南时空印系狱中。天子方怒空印事,以为欺罔,守令署印者,皆欲置之死,佐贰以下一百,为军远方。丞相、大夫皆知空印者无它,罪可恕,莫敢谏。

士利独叹曰:“上不知,以为空印大罪,诚得人言之,上圣明,宁有不悟?”适星变求言,士利曰可矣。既而读诏,有假公言私者罪之。士利曰:“吾所欲言者,为天子杀无罪。吾兄非主印者,固当出,需吾兄杖出乃言。言,吾死不恨。”其兄免死出,士利乃为书数千言,言数事,而于空印事最详。其意以为,诚欲深罪空印者,恐奸吏得挟空印纸为文移以虐民耳。臣以为文移必完印乃可。今考校策书合两缝印非一印一纸之比纵得之亦不足用况不可得乎?且钱谷之数,府必合于省,省必合于户部。其数诚不可悬断预决,必至户部而后定。省、府远者,去户部六七千里,近亦三四千里,待策书既成而后用印,则往来之难,非期年不可至。故必先用印而后书,此权宜之务,所从来远矣,何足深罪?且国家诸法,必先明示天下,而后罪犯法者,以其知其不可而故犯之也。自立国以至于今,未尝有空印之律,有司、丞相不知其罪。今一旦捕而诛之,则何以使受诛者甘心而无词乎?朝廷求贤士,得之甚难。位至于郡守者,皆数十年所成就。通达廉明之士,非如草菅然可刈而复生也。陛下奈何以不足罪之罪,而坏足用之材乎?

上览书大怒,诏丞相大夫杂问谁教若为,必有主谋者。士利笑曰:“顾吾书可用与否如何耳。且吾业既为国家言事,自分受祸,人谁为我谋乎?”辞卒不屈,然犹输作终身,而竟杀空印者。

(选自方孝孺《逊志斋集》,有删减)


[注]①钱谷:赋税。策书:官府文书。②空印事:旧例每年,各级官员进见户部,核对钱粮军需诸事,以道远,预持空印文书,遇部驳即改。朱元璋疑其中有奸诈,兴空印案。③文移:文书,公文。④杂问:犹会审。⑤输作:罚作劳役。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考校/策书合两缝/印非一印/一纸之比纵得之/亦不足用/况不可/得乎/
B.今考校策书/合两缝印/非一印一纸之比/纵得之/亦不足用/况不可得乎/
C.今考校/策书合两缝印/非一印一纸之比/纵得之/亦不足用/况不可/得乎/
D.今考校策书/合两缝/印非一印/一纸之比纵得之/亦不足用/况不可得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生: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包括太学学习的生员。
B.榜:指打人用的板子或刑杖,在此意为杖刑,指直接用毛竹、木板击打臀部。
C.求言:指君主发布命令要求臣民上书言事,谏书内容再直白也不会被追责。
D.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泛指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
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士利刚直好义,但并不鲁莽行事,所言乃为大义,但担心其事涉及兄长,有违不可假公言私的诏令,所以等待其兄杖出乃言,体现他做事考虑周密。
B.郑士利在奏章中先设身处地站在朱元璋的角度,体谅他恐奸吏虐民的初衷,再申述了不应怪罪相关官员的理由,陈述利害,体现了他高明的言说策略。
C.针对空印案,郑士利敢于犯颜进谏,直陈问题所在,当权的丞相、大夫深知其中情由,认为空印者其罪可恕却不敢进谏,体现出当时官场的昏庸腐败。
D.此文写郑士利直言进谏而遭不测的故事,体现了浙学先贤一身浩然正气,为探求真理而勇于献身的气概,作者也借此文表达对这种精神的赞扬与传承。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不知,以为空印大罪,诚得人言之,上圣明,宁有不悟?
(2)通达廉明之士,非如草菅然可刈而复生也。
5.郑士利在上书中是怎样逻辑严密地分析、推理空印者不当重罚的,请分点概括。
2022-11-18更新 | 141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贞观二年,隋通事舍人郑仁基女年十六七,容色绝姝,当时莫及。文德皇后访求得之,请备嫔御。太宗乃聘为充华。诏书已出,策使未发。魏徵闻其已许嫁陆氏,方进而言曰:“陛下为人父母,抚爱百姓,当忧其所忧,乐其所乐。自古有道之主,以百姓之心为心,故君处台榭,则欲民有栋宇之安;食膏粱,则欲民无饥寒之患;顾嫔御,则欲民有室家之欢。此人主之常道也。今郑氏之女,久已许人,陛下取之不疑,无所顾问,播之四海,岂为民父母之道乎?臣传闻虽或未的,然恐亏损圣德,情不敢隐君举必书,所愿特留神虑。”太宗闻之大惊,手诏答之,深自克责,遂停策使,乃令女还旧夫。左仆射房玄龄中书令温彦博、礼部尚书王跬御史大夫韦挺等云:“女适陆氏,无显然之状,大礼既行,不可中止。”又陆氏表云:“某父康在日,与郑家往还,时相赠遗资财,初无婚姻交涉亲戚。”并云:“外人不知,妄有此说。”大臣又劝进。太宗于是颇以为疑,问徵曰:“群臣或顺旨,陆氏何为过尔分疏?”徵曰:“以臣度之,其意可识,将以陛下同于太上皇。”太宗曰:“何也?”徵曰:“太上皇初平京城得辛处俭妇稍蒙宠遇处俭时为太子舍人太上皇闻之不悦遂令出东宫为万年县每怀战惧常恐不全首领。陆爽以为陛下今虽容之,恐后阴加谴谪,所以反覆自陈,意在于此,不足为怪。”太宗笑曰:“外人意见,或当如此。然朕之所言,未能使人必信。”乃出敕曰:“今闻郑氏之女,先已受人礼聘,前出文书之日,事不详审,此乃朕之不是,亦为有司之过。授充华者宜停。”时莫不称叹!

(节选自《贞观政要·卷二直谏(附)》)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上皇初平京城/得辛处俭妇/稍蒙宠遇处俭/时为太子舍人/太上皇闻之不悦/遂令出东宫为万年县/每怀战惧/常恐不全首领/
B.太上皇初平京城/得辛处俭妇/稍蒙宠遇/处俭时为太子舍人/太上皇闻之不悦/遂令出东宫为万年县/每怀战惧/常恐不全首领/
C.太上皇初平京城/得辛处俭妇/稍蒙宠遇/处俭时为太子舍人/太上皇闻之不悦/遂令出东宫为万年县/每怀战惧常恐/不全首领/
D.太上皇初平京城/得辛处俭妇/稍蒙宠遇处俭/时为太子舍人/太上皇闻之不悦/遂令出东宫为万年县/每怀战惧常恐/不全首领/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贞观”为唐朝君主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历史上有著名的“贞观之治”,年号纪年法是我国古代常用的纪年法之一。
B.“遽进而言”的“遽”是“急忙匆忙”的意思,与《促织》中“遽扑之”的“遽”意思相同。
C.“人主”指一国之主,也作“人君”,如《谏太宗十思疏》“人君当神器之重”《屈原列传》“人君无愚、智、贤、不肖”。
D.“陆氏抗表”的“抗”是“抗拒、拒绝”的意思,和《答司马谏议书》中“欲出力助上以抗之”的“抗”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仁基的女儿是个容貌美丽的佳人,文德皇后请求唐太宗将之留在后宫作为嫔妃,唐太宗于是将她聘为充华,发布了诏书。
B.魏徵在进言时先表明帝王作为百姓的父母应当忧百姓所忧、乐百姓所乐,然后指出唐太宗让郑氏之女入宫是有欠考虑的。
C.大臣们劝说唐太宗继续册封郑女,有可能是因为他们要顺从帝王旨意;陆氏极力撇清关系的行为,却让唐太宗觉得疑惑。
D.唐太宗认为陆氏担心暗中获罪遭贬是一种不正常的心理,这正反映出唐太宗自己的话仍旧不足以真正取信于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郑氏之女,久已许人,陛下取之不疑,无所顾问,播之四海,岂为民父母之道乎?
(2)女适陆氏,无显然之状,大礼既行,不可中止。
5.文章结尾说“时莫不称叹”,时人“称叹”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尧禅位于舜,舜荐大禹,改官司徒,内辅虞位,外行九伯。

舜崩,禅位命禹。禹服三年,形体枯槁,面目黎黑,让位商均,退处阳山之南,阴阿之北。万民不附商均,追就禹之所,状若惊鸟扬天,骇鱼入渊,昼歌夜吟,登高号呼,曰:“禹弃我,如何所戴?”禹三年服毕,哀民,不得已,即天子之位。

三载考功,五年政定,周行天下,归还大越。登茅山以朝四方群臣,观示中州诸侯,防风后至,斩以示众,示天下悉属禹也。乃大会计治国之道内美釜山州慎之功外演圣德以应天心遂更名茅山曰会稽之山因传国政休养万民国号曰夏后。封有功,爵有德,恶无细而不诛,功无微而不赏,天下喁喁,若儿思母,子归父。而留越恐群臣不从,言曰:“吾闻‘食其实者,不伤其枝,饮其冰者,不浊其流。’吾获覆釜之书,得以除天下之灾,令民归于里闾。其德彰彰若斯,岂可忘乎?”乃纳言听谏,安民治室;居靡山伐木,为邑画作印,横木为门;调权衡,平斗斛,造井示民,以为法度。凤凰栖于树,鸾鸟巢于侧,麒麟步于庭,百鸟佃于泽。

遂已,耆艾将老,叹曰:“吾晏岁年暮,寿将尽矣,止绝斯矣。”命群臣曰:“吾百世之后,葬我会稽之山,苇椁桐棺,穿圹七尺,下无及泉,坟高三尺,土阶三等。葬之后,田无改亩,以为居之者乐,为之者苦。”

禹崩之后,众瑞并去。天美禹德而其功,使百鸟还为民田,大小有差,进退有行,一盛一衰,往来有常。

禹崩,传位与益。益服三年,思禹未尝不言。丧毕,益避禹之子启于箕山之阳,诸侯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子也。”启遂即天子之位,治国于夏。遵《禹贡》之美,悉九州之土以种五谷,累岁不绝。启使使以岁时春秋而祭禹於越,立宗庙于南山之上

(选自《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乃大会计治国之道/内美釜山州/慎之功外/演圣德以应天心/遂更名茅山曰会稽之山/因传国政/休养万民/国号曰夏后
B.乃大会计治国之道/内美釜山州慎之功/外演圣德以应天心/遂更名茅山曰会稽之山/因传国/政休养万民/国号曰夏后
C.乃大会计治国之道/内美釜山州慎之功/外演圣德以应天心/遂更名茅山曰会稽之山/因传国政/休养万民/国号曰夏后
D.乃大会计治国之道/内美釜山州慎之功/外演圣德以应/天心遂更名茅山曰会稽之山/因传国政/休养万民/国号曰夏后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徒,古官职名,相传少吴时改置,唐虞时代治用,主管民事、户口、财赋等,东汉时主管教化。
B.喁喁,河水浑浊后鱼口露出水面叫“喁”。“喁喁”比喻众人景仰归向,就像群鱼之口向上一样。
C.“天美禹德而劳其功”中的“劳”意为慰劳,与《鸿门宴》中“劳苦而功高如此”中的“劳”同义。
D.九州,是中国汉族先民自古以来的民族地域概念分别是: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禹得到舜的推荐,担任司徒的官职,对内在朝廷上辅佐舜,在外巡视考察九州的长官。
B.大禹让位于商均,自己退隐,百姓不依附商均,都跑去投奔大禹,希望大禹做他们的君主。
C.大禹去世后,各种祥瑞消失,天帝赞美他的德行,让群鸟回来帮助人民耕作,“往来有常”。
D.大禹去世后,益为他服丧三年,期间一言不发,服丧期满,选择在箕山南面隐居以避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食其实者,不伤其枝;饮其水者,不浊其流。
(2)启使使以岁时春秋而祭禹于越,立宗庙于南山之上。
5.文中称“天美禹德”,请简要概括大禹在执政期间的利民举措。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图,字则之,耀州人。万历十一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以右中允掌南京翰林院事。召充东宫讲官。“妖书”事起,沈一贯欲有所罗织,图,其教习门生也,尽言规之。

累迁詹事,充日讲官,教习庶吉士。进吏部右侍郎,掌翰林院。兄国,方巡抚保定。廷臣附东林及李三才者,往往推毂图兄弟。会孙丕扬起掌吏部,孙玮以尚书督仓场,皆陕西人,诸不悦图者,目为秦党。而是时郭正域、刘日宁及图并有相望。正域逐去,日宁卒,时论益归图。叶向高独相久,图旦夕且入阁,忌者益众。适将京察,恶东林及李三才、王元翰者,设词惑丕扬,令发单咨是非,将阴为钩党计。图急言于丕扬,止之。群小大恨。

初,图典庚戌会试。分校官汤宾尹欲私韩敬,与知贡举吴道南盛气相诟谇。比出闱,道南欲劾,以图沮而止王绍徽者图同郡人宾尹门生也极誉宾尹于图而言道南党欲倾宾尹并及图宜善为计。图正色却之,绍徽佛然去。时宾尹已为祭酒,其先历翰林京察,当图注考,思先发倾之。乃与绍徽计。令御史金明时劾图子宝坻知县淑抃赃私巨万。且谓国素疾李三才,图为求解,国怒詈之,图遂欲以拾遗去国。国兄弟抗章力辩,忌者复伪为淑抃劾国疏,播之邸抄。图上疏言状,帝为下诏购捕,乃已。及考察,卒注宾尹不谨,褫其官,明时亦被黜。由是其党大噪。秦聚奎、朱一桂、郑继芳、徐兆魁、高节、王万祚、曾陈易辈,连章力攻图。图亦连章求去,出郊待命。温诏屡慰留,坚卧不起,九阅月始予告归。国亦乞休去,未几卒。四十五年京察,当事者多宾尹、绍徽党,以拾遗落图职。

天启三年,召起故官。进礼部尚书,协理詹事府。明年,魏忠贤党刘弘先劾图,遂削籍。寻卒。崇祯初,赠太子太保,谥文肃。淑抃终户部郎中。

(节选自《明史》)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王绍徽者/图同郡人/宾尹门生/也极誉宾尹于图/而言道南党欲倾宾尹并及图/宜善为计
B.王绍徽者/图同郡人/宾尹门生/也极誉宾尹/于图而言/道南党欲倾宾尹并及图/宜善为计
C.王绍徽者/图同郡人/宾尹门生也/极誉宾尹于图/而言道南党欲倾宾尹并及图/宜善为计
D.王绍徽者/图同郡人/宾尹门生也/极誉宾尹/于图而言/道南党欲倾宾尹并及图/宜善为计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吏部,是古代主管官员的官署,掌管官吏的考课、任免、调动、勋封、升降等事务。
B.“目为秦党”的“目”是“看作”之义,与《鸿门宴》中“范增数目项王”的“目”相同。
C.“庚戌”为我国古代干支纪年法。《登泰山记》中的“乾隆三十九年”为帝王年号纪年法。
D.祭酒的本义是在大飨宴时以年老宾客一人举酒祭祀地神,后用为官名,如国子监祭酒。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图任吏部右待郎,掌管翰林院时,其兄王国正巡抚保定。依附东林党和李三才的朝廷大臣,往往推崇王图兄弟。
B.郭正域、刘日宁和王图均有任职高位的声望。虽然郭正域驱赶王图,刘日宁去世了,但当时的舆论更加倾向王图。
C.皇帝下诏令追缴,才平息了汤宾尹等人对王图的发难。后来汤宾尹被评注为不谨慎,官职被革除,金明时也被罢黜。
D.王图接连上奏请求离职,皇帝多次下达温和的诏令对他安慰与挽留,他坚持卧病不起,经过多月才被准许回乡。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比出闱,道南欲劾,以图沮而止。
(2)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5.有评论者认为:“万历朝之小人何其多也……则之先生,方以公忠尽国,而虎狼辈必欲除之而后快。”“虎狼辈”打击王图的具体表现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2022-11-07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22-23高三上·浙江·开学考试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石晋篡唐

后唐潞王清泰元年。帝与石敬瑭皆以勇力善斗,事明宗为左右,然心竞,素不相悦。帝即位,敬瑭不得已入朝。山陵既毕,不敢言归。时敬瑭久疾羸瘠,太后及魏国公主屡为之言;而凤翔旧将佐多劝帝留之惟韩李二人以为赵延寿在汴不宜猜忌敬瑭帝亦见其骨立不以为虞乃复以为河东节度使

二年夏六月,河东节度使、北面总管石敬瑭既还镇,阴为自全之计,多于宾客前自称羸瘠不堪为帅,冀朝廷不忌。然秋七月乙巳,帝以武宁节度使张敬达为北面行营副总管,将兵屯代州,以分石敬瑭之权。

清泰三年三月,石敬瑭尽收其货之在洛阳及诸道者归晋阳,托言以助军费,人皆知其有异志。唐主夜与近臣从容语曰:“石郎于朕至亲,无可疑者,但流言不息,万一失欢,何以解之?”皆不对。端明殿学士、给事中李崧退谓吕琦曰:“吾辈受恩深厚,岂得自同众人,一概观望邪!计将安出?”琦曰:“河东若有异谋,必结契丹为援。契丹母以赞华在中国,屡求和亲,但求荝剌未获,故和未成耳。今诚归荝剌等与之和,岁以礼币约直十余万遗之,彼必欢然承命。如此,则河东虽欲陆梁,无能为矣。”崧曰:“此吾志也,然钱谷皆出三司,宜更与张相谋之。”遂告张延朗。延朗曰:“如学士计,不惟可以制河东,亦省边费之什九,计无便于此者。若主上听从,但责办于老夫,请于库财之外捃拾以供之。”他夕,二人密言于帝,帝大喜,称其忠,二人私草遗丹书以俟命。久之,帝以其谋告枢密直学士薛文遇,文遇对曰:“以天子之尊,屈身奉夷狄,不亦辱乎?又,虏若循故事求尚公主,何以拒之?”帝意遂变。一日,急召崧、琦至后楼,盛怒。自是群臣不敢复言和亲之策。丁已,以琦为御史中丞,盖疏之也。初,石敬瑭欲尝唐主之意,累表自陈羸疾,乞解兵柄,移他镇。帝与执政议从其请,移镇郓州。房暠、李崧、吕琦等皆力谏,以为不可,帝犹豫久之。后与薛文遇议。文遇曰:“兹事断自圣志,群臣各为身谋,安肯尽言!以臣观之,河东移亦反,不移亦反,在旦暮耳,不若先事图之。”先是,术者言国家今年应得贤佐,出奇谋,定天下,帝意文遇当之。闻其言,大喜,曰:“卿言殊豁吾意,成败吾决行之。”即为除目,付学士院使草制。辛卯,以石敬瑭为天平节度使。

敬瑭疑惧,谋于将佐曰:“我不兴乱,朝廷发之,安能束手死于道路乎!”敬瑭遂反。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石晋篡唐》,有删改)


【注】①帝:后唐末帝李从珂,清泰三年(936年),无力抵挡石敬瑭与契丹军队的进攻,自焚于洛阳。②魏国公主:石敬瑭妻子。③陆梁:本指跳跃,此处引申为造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凤翔旧将佐多/劝帝留之/惟韩李二人以为/赵延寿在汴/不宜猜忌敬瑭/帝亦见其骨/立不以为虞/乃复以为河东节度使
B.凤翔旧将佐多劝帝留之/惟韩李二人以为/赵延寿在汴/不宜猜忌敬瑭/帝亦见其骨立/不以为虞/乃复以为河东节度使
C.凤翔旧将佐多劝帝留之/惟韩李二人以为/赵延寿在汴/不宜猜忌敬瑭/帝亦见其骨/立不以为虞/乃复以为河东节度使
D.凤翔旧将佐多/劝帝留之/惟韩李二人以为/赵延寿在汴/不宜猜忌敬瑭/帝亦见其骨立/不以为虞/乃复以为河东节度使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总管是古代官名,为地方高级军政长官、军事长官或管理专门事务的行政长官的职称;后唐时为地方高级行政长官。
B.缗是古代计量单位,即通常说的一贯钱或一吊钱,古人常用一千文为一缗。
C.术者或称术士,一般指以占卜、星相、堪舆(即风水术)等为职业的人。
D.除目指除授官吏的文书。皇帝亲自书写付外执行或经过宰相奏拟而执行的,都可以称作除目。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唐末帝李从珂与石敬瑭都是久历战阵的将领,但二人一直明争暗斗,互不服气,关系不融洽。
B.因为石敬瑭病弱、太后和石敬瑭妻子一再说情、韩李二人怂恿,李从珂放松了警惕,让石敬瑭回到了原来的藩镇。
C.张延朗认为后唐只要每年送给契丹大约十余万礼币,就可以扼制石敬瑭反叛,还能为朝廷节省十分之九的边境军费。
D.李从珂听从了大臣薛文遇的建议,下定决心,调石敬瑭移镇天平;石敬瑭不甘束手就擒,起兵反叛朝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石敬瑭尽收其货之在洛阳及诸道者归晋阳,托言以助军费,人皆知其有异志。
(2)初,石敬瑭欲尝唐主之意,累表自陈羸疾,乞解兵柄,移他镇。
5.“时之来也,雕虎可以生风;运之去也,应龙不免为醢。”北宋薛居正在《旧五代史》中如此评价李从珂。他认为李从珂最后自焚亡国属天命不祐。你认同这种说法吗?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看法。
2022-09-06更新 | 20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