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876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到橘子林去

李广田

小孩子的记忆力真是特别好,尤其是关于她特别有兴趣的事情,她总会牢牢地记着,到了适当的机会她就会把过去的事来问你,提醒你,虽然你当时确是说过了,但是随便说说的,而且早已经忘怀了。

爸爸,你领我去看橘子林吧,橘子熟了,满树上是金黄的橘子。

今天,小岫忽然向我这样说,我稍稍迟疑了一会,还不等问她,她就又抢着说了:你着,今天是晴天,橘子一定都熟了,爸爸说过领我去看的。

我这才想起来了,那是很多天以前的事情,我曾领她到西郊去。那里满坑满谷都是橘子,但那时橘子还是绿的,藏在绿叶中间,简直看不出来,因此我费了很多力气才能指点给她看,并说:你看,那不是一个,两个,吓,多得很,圆圆的,还不熟,和叶子一样颜色,不容易看清呢。她自然也看见了,但她并不觉得好玩,只是说:这些橘子几时才能熟呢?

于是我告诉她再过多少天就熟了,而且顺口编一个小故事,说一个小孩做一个梦,他在月光中出来玩耍,不知道橘子是橘子,却认为是一树树的星,一树树的灯了,他大胆地攀到树上摘下一个星来,或是摘下一盏灯来,吓,奇怪呀,却是蜜甜蜜甜的,怪好吃。

等着吧,等橘子熟了,等一个晴天的日子,我就领你来看看了。最后,我说,这地方阴雨的日子真是太多,偶然有一次晴天,就令人觉得非常稀罕,简直觉得这一日不能随便放过,不能再像阴雨天那样子待在屋子里发霉,我想小孩子对于这一点也该是敏感的,于是她就这样问我了。去吗,那当然是要去,并不是为了那一言的然诺,却是为了这一股子好兴致。

我们走到了大街上。今天,真是一切都明亮了起来,活跃了起来,一切都仿佛在一长串的噩梦中忽然睁开了大眼睛,石头道上的水洼子被阳光照着,像一面面的镜子,女人头上的金属饰物随着她们的脚步一明一灭;挑煤炭的出了满头大汗,脱了帽子,就冒出一大片蒸气,而汗水被阳光照得一闪一闪的。天空自然是蓝的了,一个小孩子仰脸看天,也许是看一只鸽子,两行小牙齿放着白光,真是好看。小岫自然是更高兴的,别人的高兴就会使她高兴,别人的笑声就会引起她的笑声。可是她可并没有像我一样关心到这些街头的景象。她毫没有驻足而稍事徘徊的意思,她的小手一直拉着我向前走,她心里一定是只想着到橘子林去。

走出城,人家稀少了,景象也就更宽阔了,也听到好多地方的流水声了,看不到洗衣人,却听到洗衣人的杵击声,而那一片山,那红崖,那岩石的纹理,层层叠叠,甚至是方方正正的,仿佛是由人工所垒成,没有云,也没有雾,崖面上为太阳照出一种奇奇怪怪的颜色,真像一架金碧辉煌的屏风,还有瀑布,看起来像一丝丝银线一样在半山里飞溅,叫人感到多少清清冷冷的意思。道路两旁呢,大半是荒草埋荒冢,那些荒冢有些是塌陷了的,上次来看,就看见一些朽烂的棺木,混着泥土的枯骨,现在却都在水中了,水面上有些披清绿草的隆起,有些地方就只露着一片绿色的草叶尖端,尖端上的阳光照得特别闪眼。我看着眼前边些景物,虽然手里还握着一只温嫩的小胖手,我却几乎忘掉了我的小游伴,而她呢,她也并不扰乱我,她只是一跳一跳地走着,偶尔也发出几句莫名其妙的歌声。我想,她不会关心到眼前这些景物的,她心里大概只想着到橘子林去。

远远地看见一大片浓绿,我知道橘子林已经在望了,然而我们却忽然停了下来,不是我要停下来,而是她要停下来,眼前的一个故事把她吸引住了。

是在一堆破烂茅屋的前面,两个赶大车的人在给一匹马修理蹄子。

是赶大车的?一点也不错。我认识他们,并不是我同他们之中任何一个发生过任何关系,我只是认识他们是属于这一种职业的人,而且他们还都是北方人,都是我的乡亲。他们时常叫我感到那样子的可亲近,可信任。他们把内地的货物运到边疆上出口,又把外边的货物运到内地,他们给抗战尽了不少的力量……他们两个正在忙着,他们一心一意地对付那匹马。你看,那匹马老老实实地站着,不必拴,也不必笼,它的一双富有感情的眼睛几乎闭起来了。不但如此,我想这个好牲口,它一定心里在想:我的大哥给我修理蹄子,我们走的路太远了,慢慢地修吧,修好了,我们就上路。慢慢地修,不错,他正在给你慢慢地修哩。他搬起一个蹄子来,先上下四周抚弄一下,再前后左右仔细端详一番,然后就用了一把锐利的刀子在蹄子的周围修理着。他用刀子削一阵,又在那蹄子中心剜钻一阵,把那蹄子中心所藏的砂石泥土以及畜粪之类的污垢给剔剥了出来。我为那一匹牲口预感到一种飞扬的快乐……我这样想着,看着,看着,又想着,只是顷刻之间的事情,猛一惊醒,才知道小岫的手掌早已从我的掌握中脱开了,我低头一看,却正看见她把她的小手掌偷偷地抬起来注视了一下。她是在看她自己的小指甲,而且我也看见,她的小指甲是相当长的,也颇污秽了,每一个小指甲里都藏着一点黑色的东西。

我不愿再提起到橘子林去的事,我知道小岫对眼前这件事看得入神了,我不愿用任何言语扰乱她,我看她将要看到什么时候为止。

赶马车的人把那一只马蹄子修好了,然后又丁丁地钉着铁掌。钉完了铁掌,便把马蹄子放下了。那匹马把整个的身子抖擞了一下,我说那简直就是说一声谢谢,或者是故意调皮一下。然后,人和马,不,是人跟着马,可不是马跟着人,更不是人牵着马,都悠悠然地走了,走到那破烂的茅屋里去了,那茅屋门口挂一个大木牌,上边写着拙劣的大字:叙永骡车店。有店就好了,我想,你们也可以少受一些风尘。

回家。小岫很坚决地说,而且已经在向后转了。

回家告诉妈妈:马剪指甲,马不哭,马乖。她拉着我向回路走。

我心里笑了,我还是没有说什么,我只是跟着她向回路走。

我的手指甲也长了,回家叫妈妈剪指甲,我不哭,我也乖。她这么说着,又自己看一看自己的小手。

对,回家剪指甲,你真乖,你比马还乖。这次我是不能不说话了,我被她拉着,用相当急促的脚步走着。

这时候,太阳已经向西天降落了,红崖的颜色更浓重了些,地上的影子也都扩大了。我们向城里走着,我们都沉默着,小岫不说话,我也不说话。我不再去看橘子了。她心里也许有这么一句话,也许并没有。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最后答应领小岫去看橘子林,并不只因为履行那一言的承诺,更有偶然天气放晴带来的这一股子好兴致。
B.“我不再去看橘子了”与小岫想去看橘子林的想法对比鲜明,是因为她在路上看到了“两个赶车人修理马蹄子”。
C.返回城里的路上,“我们都沉默着,小岫不说话,我也不说话”,父女二人都沉默是因为心中各有自己的小心思。
D.“我不愿再提起到橘子林去的事”,是因为“我”对两个赶大车的北方老乡兴致勃勃,不想再陪小岫去橘子林。
2.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到橘子林”是出于小岫的要求,“放弃去橘子林”也是她的决定,将小岫做决定的随意与“我”的迁就进行对比,突出了小岫的任性和“我”的慈爱。
B.小岫让“我”领她去橘子林,实际上全程“我”都是由小岫拉着走的,由此可见,小岫的言行举止决定着本文的叙事节奏。
C.一心想去橘子林的小岫却在“一大片浓绿的橘子林已经在望了”时停了下来,巧妙地设置了悬念,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D.散文讲求“形散神聚”,但去橘子林沿途的街道、山林、骡车店等多处景象描写却与“到橘子林去”的主题不符,实乃闲笔。
3.文章着重笔描绘了女孩小岫,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4.文本主要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来叙事。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谈谈这种写法的好处。
2024-04-17更新 | 14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学生素养测试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文段一: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登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先生,在笔写的讲稿之外,随时引证许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诵得出。有时候,他背诵到酣畅处,忽然记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敲几下之后,记忆力便又畅通,地背诵下去了。

(节选自梁实秋《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1.请从下面词语中选择三个分别填入文中横线处。
旁征博引       连篇累牍       前瞻后顾       博闻强记       成本大套       左右顾盼

文段二:

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节选自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2.这一段话中为什么要对“白求恩”用不同的称谓?请说说你的理解。

文段三: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节选自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3.这是鲁迅先生修改后的文字。文中“脊梁”原稿为“脊背”,“后窍”原稿为“后身”,“一阵”原稿为“一股”。请说说这样修改的好处。

文段四:

只有一个精瘦短小的汉子站起来,向峡下弹出一截纸烟,飘飘悠悠,不见去向。瘦小汉子迈着一双细腿,走到索前,从索头扯出一个竹子折的角框,只一跃,腿已入套。脚一用力,飞身离岸,嗖的一下小过去,却发现他腰上还牵一根绳,一端在索头,另一端如带一缕黑烟,弯弯划过峡顶。

(节选自阿城《溜索》)

4.这是一段极富表现力的文字。请从单音节词、词类活用、短句使用等角度,任选两个角度,写出语言鉴赏札记要点。
2024-04-17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学生素养测试语文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
名校
3 . 联系学过的古诗文,将下面文段补充完整。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诗品文能滋养一个人的精神和人格。

诗文中有情:苏轼面对亲人分别,也会发出“不应有恨,______________”的苦闷呐喊;韩愈面对“朝奏夕贬”,仍能坦诚心态“______________,肯将衰朽惜残年”。

诗文中有景:许浑的《咸阳城东楼》“______________,山雨欲来风满楼”营造出萧条苍凉的氛围,让我们与诗人同叹同愁;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明丽之景“而或长烟一空,______________,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让我们心旷神怡。

诗文中有志:人生遭遇挫折时,李白《行路难》中最能展现乐观豪迈的情怀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开解我们的心怀,为我们疏解自己找到出路;刘禹锡用“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告诉我们:新事物总要替代旧事物,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

2024-04-17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学生素养测试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阁夜

唐·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注释】:①阁:西阁,杜甫在夔州的寓所;②野哭:哭于郊野,古人哀悼死者的一种方式。③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紧扣题目,从多个角度描写夜宿西阁时的所见、所闻、所感,上天下地、古往今来都有所提及,是诗人流寓于荒僻山城夔州的真实写照。
B.诗歌通过视听、声色、远近、用典等手法描绘笔下饱含情感丰富的景色及形象,并在景物的描绘中蕴含着诗人无限的情思。
C.颔联通过将“五更悲壮的鼓角之声”与“三峡中随波动摇的银河星辰”进行对比,表现了杜甫对动荡时局的深切关怀和三峡夜深美景的欣赏。
D.诗中“短景”“野哭”“终黄土”“漫寂寥”等词蕴含着浓重的悲凉哀伤之情,全然无李白诗词中的豪壮之情和超然之意。
2.此诗向来被誉为杜甫律诗中的典范性作品,明代胡应麟曾称赞此诗:“气象雄盖宇宙,法律细入毫芒”,并说它是杜甫七言律诗的“千秋鼻祖”。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2024-04-17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学生素养测试语文试题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材料一: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长勺。公将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材料二:

楚人伐宋救郑。宋公将战。太司马固谏曰: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弗听。

冬十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

(节选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注释】:①勍(qíng)敌:强敌,劲敌。勍:强而有力;②胡耇(gǒu苟):年纪很大的人。胡:年老;③儳(chán 谗):不整齐,此指不成阵势的军队;④二毛:头发斑白的人,指代老人。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巳朔,干支纪日的一种。古人常把天干和地支按照一定顺序搭配以纪年、月、日时。
B.寡人,古代多用作国君的谦称。除“寡人”外还有“孤”“朕”等词也可作国君“谦称”。
C.材料一“公将鼓之”的“鼓”与材料二中“阻而鼓之”的“鼓”是同一个意思。
D.司马,指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琵琶行》中“江州司马”中的“司马”即是此意。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公问故/真无马邪
B.战长勺/宋公及楚人战
C.小大狱/天弃商久矣
D.可一战/楚人伐宋救郑
3.下列对两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鲁庄公善于听取曹刿的建议,善于抓住战机,因此取胜;材料二宋襄公不能听取子鱼的意见,固执己见,未能抓住战机,因此失败。
B.两文紧扣“论战”来写,对曹刿及子鱼的论战写得详细,而对两场战争经过写得简略,这充分表现了《左传》善于剪裁、言简意赅的特点。
C.材料一记叙了齐鲁长勺之战的全过程,充分地显示了曹刿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军事指挥上的杰出才能。
D.鲁庄公身为鲁国的国君,在迎战齐师时,他寄希望于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庇佑,显示出他的“鄙”。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B.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C.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D.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2024-04-17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学生素养测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意象美学是中国当代美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其理论价值和研究成果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相比中国当代诸多美学派别,意象美学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它不像其他理论派别那样倚重西方美学的理论资源,而是将重点放在中国传统美学与艺术实践方面,重视中国传统意象美学理论的研究。

中国当代美学家之所以重视传统意象美学理论研究,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深入研究和梳理意象理论的思想资源,对于把握中国古代美学的文化基因和美学思维特点有着重要意义。中国文化是尚象重象的文化,中国古代的思维方式包含着丰富的的文化基因,这从远古时期的神话和器具意识的起源、以象形为基础的汉字构造、《易经》的卦象符号创造中就充分体现出来。

意象为中心的中国传统美学理论研究,可以使人们意识到中国古代艺术创造对于美学理论建构的重要性,将中国美学理论观念的研究与中国古代艺术审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重视审美意象的创造,是中国美学和艺术史的一个重要特点,中国古代美学家和艺术家正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理论观点,园林艺术的虽由人作,宛在天开等。不少理论家也是围绕着艺术的审美意象创造来提出自己的理论观点,代表性人物如刘勰、司空图、王昌龄、张怀瓘、孔颖达、苏轼等,这对于把握和认识中国美学史本来面貌和特色有着重要意义。

意象为中心的中国传统美学理论研究,还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把握中国美学史面貌提供方法论的启示。意象作为中国美学的核心范畴,体现了中国美学运思的基本特点,也体现了中国古人最基本的人生经验和审美经验,所以它具有很强的统摄力,不仅能凸显出意象在中国美学理论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也有助于人们把握中国古人特有的审美趣味、价值观念和运思方式。

中国传统意象美学理论既不是从客体也不是从主体方面看待审美意象的创造,而是将其看成是情与景、物与我、主体与客体、人与天地万物的统一,看成审美主体即景会心、以形写神的心灵创造。它所追求的不是所直接呈现出来的意义,而是隐含在背后更深层的东西,是具有言外之意和能带给人们丰富的精神愉悦与满足的东西。中国传统艺术追求意象之美,其目的是让人们看到现实之外的高处远处,追求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而这些,构成了中国传统意象美学的显著特色,即叶朗所说的重视心的作用,重视精神的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也体现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艺术的风雅教化程度。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以礼乐教化和风雅之美为标识的国度,这种风雅之美已凝聚成民族审美的理想与精神,意象审美正是这种理想和精神的体现。

(选自《光明日报》《中国传统意象美学理论研究的价值意蕴》,有删改)

材料二:

意象美学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质疑,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对意象美学的现代性和普适性的质疑。对于意象美学在立足于中国美学传统、阐发中国美学思想观念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学术界普遍是肯定的,但是对于意象美学的现代价值,对于意象美学能否进入当代人的理论视野,具有阐释当代艺术和审美现象能力,却存在着许多质疑。

有的学者认为,意象理论只是建构现代美学的材料,它无法做到立于时代高度,了解世界美学研究的现状,积极与西方现代美学对话。有的学者虽不否定意象和意境类范畴的理论价值,却不愿意从中国传统美学意义上来阐释和理解,而是将它们看成德国美学的变体,从文本结构意义上来理解意象、意境一类范畴的现代含义,而否定将其作为一种审美经验的阐释而带入现代美学诗学中。

要把握意象美学的现代价值,必须对以下两个问题有正确的理解。首先是对于美学这门学科的合法性与合理性的理解。美学作为一门学科出现在西方,是西方人对自身的审美和艺术经验的总结,也是西方人对自身的文化和审美观念的认同与选择。西方的美学,其缺陷也是非常明显的,因为它没能充分重视不同民族丰富多样的艺术风格和价值从而发展出经验的广泛的手段来。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要排斥中国传统美学进入现代美学的体系建构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呢?各个民族、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审美理想和追求,有不同的审美经验和态度,从而也就有不同的美学。因此,我们应取长补短,让西方现代理论照亮中国传统美学,也让中国传统美学智慧照亮现代人的思维和理论进程,而不是以古典现代简单二分的思维模式将意象美学排斥在现代人的理论视野之外。

其次是对于意象美学阐释现代艺术和审美的能力的理解。意象美学的理论资源主要来源于中国古典美学,对于中国传统艺术和审美无疑是充分有效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就失去了阐释现代艺术和审美的能力。否定意象美学对于现代艺术和审美的阐释能力,主要基于两个方面:一是意象美学主要表现的是古典主义的趣味,适合解释那些静态的、具有古典美的艺术作品。二是将意象美学与高雅、精英化的审美趣味联系起来,认为在现代社会中,大众消费和通俗化的审美已成为潮流像意象、意境之类的范畴面对这样的审美潮流与对象,已失去了解释能力。

在当代美学与艺术实践中,传承中国传统意象美学精神,寻求意象美学的现代表达方式。一些艺术家和美学家对此已有自觉的意识。比如,戏剧家王晓鹰提出话剧中国意象现代表达的主张,强调戏剧远不只是对现实生活的外部模仿,也远不只是形式展现的技艺炫耀,戏剧的本质是诗。戏剧演出中蕴含的诗情、诗意、诗化意象、诗性思想,永远是最温暖、最有美感也最有震撼力和启发性的艺术魅力所在。

(选自毛宣国《意象美学的现代价值》,有删改)

1.下列关于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人们意识到中国古代艺术创造对于美学理论建构的重要性,是中国当代美学家之所国以重视传统意象美学理论研究的重要原因之一。
B.中国自古就是以礼乐教化和风雅之美为标识的国度,中国传统意象美学理论也体现了我们国家和民族艺术“风雅”和“教化”程度。
C.对“美学这门学科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和“意象美学阐释现代艺术和审美的能力”的理解,是把握意象美学现代价值的重要前提。
D.意象美学的理论资源主要来源于中国古典美学,但这并不意味着意象美学的理论研究就失去了阐释现代艺术和审美的能力。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意象美学是中国当代美学的一个重要流派,意象美学理论的研究不仅具有传统价值,而且也具有现代意义。
B.在当代美学与艺术实践中,一些艺术家和美学家已有了自觉“传承中国传统意象美学精神,寻求意象美学的现代表达方式”的意识。
C.以“古典”与“现代”简单二分的思维模式将“意象”美学排斥在现代人的理论视野之外,不利于把握意象美学的现代价值。
D.西方的美学存在着非常明显的缺陷,导致其没能充分重视不同民族丰富多样的艺术风格和价值从而发展出经验的广泛的手段来。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语句最不能诠释“重视审美意象的创造”这一重要特点的一项是(     
A.诗论中的“比兴”“情景交融”“境生于象外”
B.书论中的“疏密肥瘦,各有其态”
C.画论中的“传神写照”“气韵生动”
D.乐论中的“人心之感于物”“和声无象”
4.两则材料都对中国意象美学进行了介绍,但论述的侧重点却各有不同,请结合两则材料进行简要分析。
2024-04-17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学生素养测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站立在妙高台的铁栏杆边,四顾苍茫,盈谷的山田,一一在目,白云笼住对面的高峰,山鹰巡旋着,下面,浓密的杉树林里,不知名的鸟儿唱着歌。

一会儿,天又下起雨来,绵绵不绝。 我们躲进亭子,听雨声大点大点地打着树叶,打着巉岩,打着我们焦急的心。 等到雨势稍杀,我们就向亭子后边走下去,这一带都是陡峭的石级,靠近绝崖,既高且长,我们的两腿,不由自主地往下冲。及等过了徐凫岩,穿过一带紧密的竹林,这才跑到千丈岩的脚下。我们坐在仰止桥上,分吃着带来的点心,笑谈顾盼,这样幽闲的情绪,是我近十年来所不曾领略到的。对于我的两位同伴,或者也正是如此吧。

高岩上,瀑布翻江倒海似的倾泻下来,水点时时溅到我的脸上。瀑下小涧,堆满着大小参差的乱石,人们可以从此岸渡到彼岸去,鸱鸮在绝壁上鸣叫,悲凉犹如孩啼。山风徐来,阴森逼人。只有瀑布的前面,两只麻雀一样的小鸟,一只红尾,一只白尾,来往飞鸣。几次朝着奔腾的瀑布冲去,忽而又迅疾地飞回来,使战斗的热情填塞于寂寞的空间。桥那面,溪水打滚似的流着,流着,流向浩渺的悠悠的远方。

1.文中第一段充满画面感,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请简要分析。
2.文中画横线句子也可改为“我们躲进亭子,听雨声大点地打着树叶、巉岩和我们焦急的心”,但表达效果不如原句。请分析原句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都有“似的”一词,请指出两句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瀑布翻江倒海似的倾泻下来。
(2)溪水打滚似的流着。
2024-03-16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八县市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风水术起源甚古,作为传统的相地择居之法,又称地理术、堪舆术等。在近代“科学”占据文化上的支配地位以后,精妙的风水往往 A     ,成为“进步”事业的障碍。在中国现代化的过程中,这种合理的人居观念曾被人们弃若敝屣,以至于在很长时间内出现了一种极度妄自菲薄的现象。那时无人敢言风水,风水观念中所包含的理性思维更被忽视。

近年来,随着传统学术的复兴,风水观念 B ,越来越多的学者加入讨论,甚至形成一波又一波颇具戏剧性的热潮。然而由于积重难返,系统而全面的研究工作尚在进行中,规划和设计意义上的风水实践更有待推进。①无论如何,②我们应当认识到,③风水术作为重要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④事实上已经成为汉文化的组成基因,⑤深入我们民族的骨髓深处,⑥长期影响着国人的思想观念与行为模式。⑦随着风水术中有关自然地理的特殊信念,⑧造就了中国传统人居环境中的别样风景。

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字。
2.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2024-03-16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八县市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
9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贾谊《过秦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对称句式描写了陈涉起义军武器、装备的极端简陋之状。
(2)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具体事例概括了后唐庄宗的辉煌战绩,证明了他未曾辜负父亲的遗愿。
(3)晓雪看见园中遍地的落花,想到春天将尽,不禁感到淡淡的悲哀,她信口吟出了古人关于春日落花的诗词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3-16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八县市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古意二首(其一)

   

屈子生楚国,七雄知其材。

介洁世不容,迹合藏蒿莱。

道废固命也,瓢饮亦贤哉。

何事葬江水,空使后人哀。


【注】①合:应该。②瓢饮:以瓢作为饮具。 指饮食简朴,代指隐逸。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未直写屈原之才,只以各强国均“知其材”,间接表现了其才能之高。
B.耿介高洁如屈原者,往往不见容于混浊的世道,作者对此现象深致感慨。
C.“道废”二句议论,作者认为既不能实现自身志向,就不妨另走一条道路。
D.“空使”句与“后人哀之而不鉴之”意思相近,作者希望后人以屈原为鉴。
2.对屈原的品行和人生道路的选择,本诗作者与《屈原列传》中的渔父有哪些相同的看法?请简要分析。
2024-03-16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八县市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