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听颖师弹琴

韩愈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皇。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注】①颖师:是当时一位善于弹琴的和尚。②尔汝:对话时你来我去,不讲客套,是关系亲密的表现。③划然:忽地一下。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以“听”起笔,琴声袅袅升起,轻柔细屑,将人带入美妙的音乐境界里。
B.前十句从情绪、意境、音律等方面,写出了音乐刚柔急徐、起伏回荡的无穷变化。
C.后八句,用夸饰的语言,直抒胸臆地写听琴者的感受,从侧面烘托出音乐的美妙动人。
D.全诗采用了比喻、对比、通感等多种手法来描写音乐,成为后人所说的“摹声之至文”。
2.结合全诗的内容,谈谈你对诗歌中“冰炭置我肠”的理解。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戏答元珍

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①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五月,欧阳修降职为峡州夷陵县令。朋友丁宝臣(元珍)写了一首题为《花时久雨》的诗给他,欧阳修便写了这首诗作答。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既叙写了作诗的时间、地点和山城早春的气象,又暗含诗人山居落寞的情怀。
B.一个“欲”字赋予竹笋以知觉,生动形象地把一般人尚未觉察到的早春描绘出来。
C.诗人卧听北归春雁的声声鸣叫,勾起了无尽的乡思,新年的热闹更让他感伤成疾。
D.诗歌冠以“戏”字,以浅近自然的语言写景抒情,似游戏文字,意脉却含蓄绵密。
2.诗人借“未见花”等日常小事生发出了怎样的人生感慨?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

3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寄东鲁二稚子

李白

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

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田。

春事已不及,江行复茫然。

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

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

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

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

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

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

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

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

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

裂素写远意,因之汶阳川。

注释:①这首诗作于金陵。②龟阴:地名,与后文的“汶阳川”都在鲁地。

1.这首诗多处写到桃树,下面关于桃树在诗中的意义与作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此树我所种”可知,桃树是诗人亲手所种,桃树是家的象征。
B.“桃今与楼齐”一句,是说桃树不断长高,它象征着时光的流逝。
C.桃树是抒情线索,作者追忆昔日春游漫步的场景,不禁泪下如泉。
D.桃树是构造意境的要素,酒楼春景、娇女流泪、儿女行走,这些画面都包含桃树。
2.与《将进酒》的豪迈狂放不同,这首诗语言晓畅,情感细腻,展现了李白鲜为人知的一面。请结合诗句,对作者的情感进行具体赏析。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东平留赠狄司马(节选)

高适

万里赴知己,一言诚可叹。地出北庭尽,城临西海寒。

练兵日精锐,杀敌无遗残。献捷见天子,论功俘可汗。

谁谓纵横策,翻为权势干。将军既坎壈,使者亦辛酸。

耿介挹三事,羁离从一官。知君不得意,他日会鹏抟。

[注] ①坎壈:困顿,不顺利。②三事,即三公,泛指高级官员。③羁离:寄居为客。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地出北庭尽,城临西海寒”点出狄司马出塞地点偏远,环境艰苦。
B.诗歌通过使者与狄司马之间的对比,突出了狄司马困顿不顺的境遇。
C.与高适的另一首诗《燕歌行》不同,本诗并没有详细描写战争过程。
D.尾联表达作者对友人的宽慰与祝福,相信他日后定能现理想抱负。
2.请结合诗句分析狄司马的形象特点。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报恩寺上方

【唐】方干

来来先上上方看,眼界无穷世界宽。

岩溜喷空晴似雨,林萝碍日夏多寒。

众山迢递皆相叠,一路高低不记盘。

清峭关心惜归去,他时梦到亦难判。

注:岩溜,瀑布。林萝,林间的藤萝。清峭,清丽挺拔。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来来”“先上”等词语,通俗易懂,呼唤中带有强烈的感情。
B.颔联先写瀑布凌空四溅,化为烟云,再写林萝遮空蔽日,夏日生凉意。
C.颈联写远山层层叠叠,山路盘旋曲折,突出报恩寺上方所见层次鲜明。
D.尾联“清峭”二字,总写景色特点,表达诗人对报恩寺未来关切之情。
2.此诗作为题寺诗,却很少有一般题寺诗所具有的安稳寂静的“禅味”。结合全诗,谈谈它这个特点体现在哪些地方。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郭将军

李白

将军少年出武威,入掌银台护紫微

平明拂剑朝天去,薄暮垂鞭醉酒归。

爱子临风吹玉笛,美人向月舞罗衣。

畴昔雄豪如梦里,相逢且欲醉春晖。

[注]①此诗当是天宝三年(744)唐玄宗赐金放还,李白被迫出翰林后在长安所作。②银台:宫门名,分左银台门、右银台门。唐时的翰林院在右银台门内。③紫微:紫微星,古人认为其为帝星,此处比喻皇帝。④朝天:朝见天子。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颂扬口吻,赞美郭将军功勋卓著且位高权重,深受皇帝的信任和宠爱。
B.颔联描述郭将军潇洒的政治生活,天刚亮时佩剑上朝,太阳落山时醉酒回家。
C.颈联通过“爱子”“美人”的行为,展现出一个家庭美满、生活惬意的将军形象。
D.与《将进酒》借题发挥、借酒浇愁不同,本诗单纯是诗人饮酒取乐的酬赠之作。
2.尾联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如何理解它与前三联的关系?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7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武威春暮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已到晋昌

岑参

片雨过城头,黄鹂上戍楼。

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

白发悲明镜,青春换敞装。

君从万里使,闻已到瓜州。


注释:①武威:一作“武城”。武威即凉州。唐天宝元年(742年)改为武威郑,治所在今甘肃式威。②晋昌:即瓜州,唐天宝元年(742年)改为晋昌郡,治所在今甘肃安西东南。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标题点明了时节和地点,交代了写作缘由。诗人身在武威,听说朋友宇文判官出使西域返回晋昌,浮想联翩,百感交集。
B.首联写边塞登楼所见之景,片雨飘过城头,黄鹂飞上戍楼,暮春的边城一片空寂,使此时的诗人平添几分作客天涯的感受。
C.颔联紧承上联,诗人构思巧妙,用语贴切,“飘”字写出塞外落花漫天飞舞的情景;“挂”字化抽象为具体,形象生动,颇具匠心。
D.诗歌的语言不过分雕饰,整体上浅显易懂。通篇采用了间接抒情的方式,寓情于塞外之景色,使情感表达委婉含蓄,意味深长。
2.诗歌抒发了哪些思想感情?请作简要概括。
2021-05-13更新 | 24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届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汉阳一中全国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仿真模拟(六)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州桥

王安石

州桥踏月想山椒,回首哀湍未觉遥。

今夜重闻旧呜咽,却看山月话州桥。


[注]①州桥:在汴京。这首诗是王安石晚年退居金陵时,回想在汴京州桥游赏所作。②山椒:山顶。这里指离王安石在金陵的住宅不远的钟山。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的起句扣题,第二句进一步阐释。诗的前两句写诗人当年在州桥赏月,想起金陵离家不远的钟山,山中流水声似乎近在耳畔。
B.诗的后两句写诗人在金陵,听着流水呜咽,看着明月,又想起在州桥赏月的那晚。
C.前两句实写州桥和流水,后两句虚写州桥,实写流水。时空不同,虚实也不同。
D.本诗写明丽动人的月色,以乐景写哀情,通过人事的变迁,表现诗人复杂的情感。
E.本诗通过时空的切换,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难以言说的情怀。
2.读这首诗,很容易使人想起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请从内容和感情基调方面,简要分析两者的不同之处。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杜鹃花

真山民①

愁锁巴云往事空,只将遗恨寄芳丛。归心千古终难白,啼血万山都是红。

枝带翠烟深夜月,魂飞锦水②旧东风。至今染出怀乡恨,长挂行人望眼中。


[注]①真山民,宋朝遗民,真名不详。宋亡后隐姓埋名,好题咏,自称山民。②锦水:即锦江,在四川成都。
1.下列对这首诗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出句直写巴蜀之地愁云密布之景,暗点蜀国望帝失国后魂化杜鹃的传说,故国成空的浓重愁绪寓于眼前的愁云形象地托出,妙合无垠,且定下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B.首联对句紧承上句继续在写杜鹃鸟,仍然未写到杜鹃花,它传达出失国的诗人和杜鹃鸟同病相怜,都空念故国却无力回天只能留下遗恨的悲情,缠绵感人。
C.颈联承上而来,杜鹃鸟声声叫曰“不如归去”,然而千年思归的苦心无处表白,竟啼叫出血,染红了万山的杜鹃花,眷恋、怨恨之情表达至此,堪称惊心动魄。
D.颈联动静结合,前句写枝的静,深夜月色中杜鹃花的枝条在青雾笼罩下显得朦胧静美;后句写花的动,锦水之滨的杜鹃花在徐徐的东风中婀娜招摇,动人心魄。
E.尾联明写“行人”直言诗意,一个“染”字,使诗意由鸟到花再到行人自然贯穿,层层相扣。卒章表明诗意“怀乡恨”,此恨化为满山杜鹃,长挂望眼,永无绝期。
2.本诗和白居易的《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都写到杜鹃鸟,它们在诗歌情感表达上有什么不同作用?请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017-08-02更新 | 198次组卷 | 19卷引用:湖北省沙市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双周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纱窗恨•答冠月韵

田茂遇

笛声阵阵因风送,老天涯,一声入破偏凄切,落梅花。

雕盘处,千山黑雪,马嘶外,万里黄沙。算春宵归梦,好还家。

1.下列说法错误的两项是(     )(     
A.“老天涯”之“老”字,可见驻守塞外时间之久,流露出诗人的不满之情。
B.“笛声”意象包含愁苦,上阕既写笛声高亢凄厉,也写诗人心中愁苦凄凉。
C.落梅花,一是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飞飞落落,飘飘洒洒落下的情景,一是梅花落的曲子。
D.“黑雪”,雪是白色,而诗人着一“黑”字,正写出夜晚所见之景。
E.“雕盘处”,“马嘶外”,地域辽阔,突出了边塞的特点。这一句再现了边塞的壮阔景致。
2.请说说这首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请结合全词简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