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468 道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1 . 在下面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午睡虽好,________,因为随着睡眠时间的增加,深度睡眠也在增加。一项研究显示,浅睡眠期是大脑皮层的充分休息期,而进入深度睡眠,则很难起到解乏的效果,________,长睡则午后精神不佳。所以专家认为,________,时间控制在30分钟左右即可。

2022-03-11更新 | 13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凯里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风筝,是中国古人的一项重要发明,放风筝是一种人们          的传统活动。早期有关风筝的记载多与传递信息等军事活动有关。到唐代,风筝开始出现在文人诗歌中。宋代以后,逐渐演变成一种          的玩具,而清明时节放风筝也成为一项普及的民俗活动。明代以后,风筝传播到世界各地,并深受各国人民喜爱。自1984年开始,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38届山东潍坊国际风筝节,导致大批中外风筝专家、爱好者及游人前来观赏和竞技。

早期的风筝制作十分简单,用竹篾做骨架,贴上素绢或白纸,结好线绳,便可放飞了。随着时间的推移,风筝的制作技艺          ,样式也逐渐丰富起来,从动物、植物、器具、文字,到人物、仙佛,          ,风筝于是有了很强的观赏性和艺术价值。有些风筝还安装了声响装置,如著名的板鹞风筝,通体安装笛哨,少则数十个,多则成百上千。放飞时百哨齐鸣,宛若空中交响乐,具有独特的魅力,大大增加了放风筝的趣味性。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喜闻乐见        老少咸宜        日臻完善        不一而足
B.喜闻乐见        妇孺皆知        炉火纯青        层出不穷
C.雅俗共赏        老少咸宜        炉火纯青        不一而足
D.雅俗共赏        妇孺皆知        日臻完善        层出不穷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38届的山东潍坊国际风筝节,导致大批中外风筝专家、爱好者及游人前来观赏和竞技。
B.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38届的山东潍坊国际风筝节,吸引着大批中外风筝专家、爱好者及游人前来观赏和竞技。
C.山东潍坊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38届国际风筝节,导致大批中外风筝专家、爱好者及游人前来观赏和竞技。
D.山东潍坊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38届国际风筝节,吸引着大批中外风筝专家、爱好者及游人前来观赏和竞技。
3.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板鹞”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鲁迅曾经批评过这种人,他说:“辱骂和恐吓绝不是战斗。”
B.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
C.真实的世界却在暗淡下来。“七七事变”一起,清华图书馆的灯光全灭了。
D.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
名校
3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山水给了古人多少感动和哀伤,于中国古典诗人而言,自然山水是他们寄情的最佳对象,也是他们最终的精神归所。在《归园田居》中,陶渊明面对清新恬静的乡间景色,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直接表达由俗世返回自然的喜悦之情;在《登高》中,面对苍茫萧瑟的夔州秋景,杜甫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哀叹,流露出长期漂泊、老病孤独的悲苦之情;在《赤壁赋》中,面对幽静朦胧的赤壁美景,苏轼悟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认为从不变的角度去看,万物与人皆为永恒!在山水清音、草木荣枯中,诗人抒发了个人情怀、领悟了人生真谛。

2022-03-11更新 | 15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凯里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韩愈传

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七世祖茂,有功于后魏,封安定王。父仲卿,为武昌令有美政,既去,县人刻石颂德。终秘书郎。愈生三岁而孤,随伯兄会贬官岭表。会卒,嫂郑鞠之。愈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比长,尽能通《六经》、百家学。擢进士第。会董晋为宣武节度使,表署观察推官。晋卒,愈从丧出,不四日,汴军乱,乃去。

华阴令柳涧有罪,前刺史劾奏之,未报而刺史罢。涧讽百姓遮索军顿役直,后刺史恶之,按其狱,贬涧房州司马。愈过华,以为刺史阴相党,上疏治之。既御史覆问,得涧赃,再贬封溪尉。愈是复为博士。既才高数黜,官又下,乃作《进学解》以自谕。

宪宗遣使者往凤翔迎佛骨入禁中,三日,乃送佛祠。愈闻恶之,乃上表。表入,帝大怒,持示宰相,将抵以死。裴度、崔群曰:愈言讦牾,罪之诚宜。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宽假,以来谏争。帝曰: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剌邪?愈,人臣,狂妄敢尔,固不可赦。于是中外骇惧,虽戚里诸贵,亦为愈言,乃贬潮州刺史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凡内外亲若交友无后者,为嫁遣孤女而恤其家。嫂郑丧,为服期以报。

长庆四年十二月卒,时年五十七,礼部尚书,谥曰文。

(节选自《新唐书·韩愈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董晋为宣武节度使 会:恰逢
B.愈是复为博士 坐:坐下
C.愈言讦牾讦牾:冒犯
D.则相与谈宴:宴会,宴饮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六经》,相传孔子整理的六部儒家经典(《诗》《书》《礼》《易》《乐》《春秋》)的合称。
B.迁,“迁”是古代官吏调动常用的词语,一般表示提升,表示升官之意常用“下迁”“左迁“等。
C.刺史,古代官名。“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之职,“史”为“御史”之意。刺史的主要职务是督察。
D.赠,即追赠,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给已死官吏或其父祖追封官爵。
3.下面对原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愈童年孤苦,勤勉好学。他三岁成了孤儿,很小就用功读书,每天记诵数千字的功课,成人后,通晓《六经》、诸子百家的学说,并考中进士。
B.韩愈为人耿直,直言敢谏。华阴县令与前后两任刺史之间的矛盾,本来与他无关,但他却为华阴县令打抱不平,御史再次勘问后,却得到柳涧收受贿赂的证据。
C.韩愈敢于抗争,大力排佛。宪宗遣使迎接佛骨舍利入宫廷,韩愈上书抵制,且在奏疏中提到东汉引入佛教之后,历代皇帝都寿命不长,因此触怒宪宗。
D.韩愈宽宏通达,荣辱不变。他和别人交往,无论人家荣辱沉浮他都不改变态度,韩愈和张籍关系好,但权门豪士对待张籍就像对待奴仆一样,瞪着眼睛不予理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愈过华,以为刺史阴相党,上疏治之。
(2)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宽假,以来谏争。
5.韩愈在其嫂郑氏离世后,为何要“服期以报”?
2022-03-11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凯里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乡土社会里,一说起讼师,大家会联想到挑拨是非之类的恶行。作刀笔吏的在这种社会里是没有地位的。可是在都市里律师之上还要加个字,报纸的封面可能全幅是律师的题名录。而且好好的公司和个人,都会去请律师做常年顾问。讼师改称律师,更加字在上;打官司改称起诉;包揽是非改称法律顾问——这套名词的改变正代表了社会性质的改变,也就是礼治社会变为法治社会。

在乡土社会的礼治秩序中做人,如果不知道,简直是个道德问题,不是个好人。一个负责地方秩序的父母官,维持礼治秩序的理想手段是教化,而不是折狱。如果有非打官司不可,那必然是因为有人破坏了传统的规矩。在这里我可以打一个譬喻来说明:在我们比赛足球时,裁判官吹了叫子,说哪个人犯规,哪个人就得受罚,用不到由双方停了球辩论。最理想的球赛是裁判员形同虚设。一个有Sportsmanship的球员并不会在裁判员的背后,向对方的球员偷偷地打一暗拳。如果发生此类事情,不但裁判员可以罚他,而且这个球员,甚至全球队的名誉即受影响。球员对于规则要谙熟,技艺要能做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的程度,他需要长期的训练。如果发生有意犯规的举动,就可以说是训练不良,也是指导员的耻辱。

这个譬喻可以用来说明乡土社会对于讼事的看法。所谓礼治就是对传统规则的服膺。生活各方面,人和人的关系,都有着一定规则。行为者对于这些规则从小就熟习,不问理由而认为是当然的。长期的教育已把外在的规则化成了内在的习惯。维持礼俗的力量不在身外的权力,而是在身内的良心。所以这种秩序注重修身,注重克己。理想的礼治是每个人都自动地守规矩,不必有外在的监督。但是理想的礼治秩序并不常有的。一个人可以为了自私的动机,偷偷地越出规矩。这种人在这种秩序里是败类无疑。每个人知礼是责任,社会假定每个人是知礼的,至少社会有责任要使每个人知礼。

在乡村里所谓调解,其实是一种教育过程。我曾在乡下参加过这类调解的集会。我之被邀,在乡民看来是极自然的,因为我是在学校里教书的,读书知礼,是权威。其他负有调解责任的是一乡的长老。我记得一个很有意思的案子:某甲已上了年纪,抽大烟。长子为了全家的经济,很反对他父亲有这嗜好,但也不便干涉。次子不务正业,偷偷抽大烟,时常怂恿老父亲抽大烟,他可以分润一些。有一次给长子看见了,就痛打弟弟,弟弟赖在老父身上。长子一时火起,骂了父亲。家里大闹起来,被人拉到乡公所来评理。那位乡绅,先照例认为这是件全村的丑事。接着动用了整个伦理原则:小儿子是败类,看上去就不是好东西,最不好,应当赶出村子。大儿子骂了父亲,该罚。老父亲不知道管教儿子,还要抽大烟,受了一顿教训。这样,大家认了罚回家。那位乡绅回头和我发了一阵牢骚:一代不如一代,真是世风日下。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当时体会到了孔子说这话时的神气了。

现代都市社会中讲个人权利,权利是不能侵犯的。国家保护这些权利,所以定下了许多法律。一个法官并不考虑道德问题、伦理观念,他并不在教化人。刑罚的用意已经不复以儆效尤,而是在保护个人的权利和社会的安全。尤其在民法范围里,他并不是在分辨是非,而是在厘定权利。在英美以判例为基础的法律制度下,很多时间诉讼的目的是在获得以后可以遵守的规则。一个变动中的社会,所有的规则是不能不变动的。环境改变了,相互权利不能不跟着改变。现代的社会中并不把法律看成一种固定的规则了,法律一定得随着时间而改变其内容。也因之,并不能盼望各个在社会里生活的人都能熟悉这与时俱新的法律,所以不知道法律并不成为败类。律师也成了现代社会中不可缺的职业。

中国正处在从乡土社会蜕变的过程中,原有对诉讼的观念还是很坚固地存留在广大的民间,也因之使现代的司法不能彻底推行。在乡间普通人还是怕打官司的,但是新的司法制度却已推行下乡了。那些不容与乡土伦理的人物从此却找到了一种新的保障。他们可以不服乡间的调解而告到司法处去。事实上,在司法处去打官司的,正是那些乡间所认为败类的人物。依着现行法去判决,时常可以和地方传统不合。乡间认为坏的行为却正可以是合法的行为,于是司法处在乡下人的眼光中成了一个包庇作恶的机构了。

现行的司法制度在乡间发生了很特殊的副作用,它破坏了原有的礼治秩序,但并不能有效地建立起法治秩序。法治秩序的建立不能单靠制定若干法律条文和设立若干法庭,重要的还得看人民怎样去应用这些设备。更进一步,在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上还得先有一番改革。如果在这些方面不加以改革,单把法律和法庭推行下乡,结果法治秩序的好处未得,而破坏礼治秩序的弊病却已先发生了。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乡土社会里,“讼师”是“挑拨是非”的恶人,所以人们对讼师无好感。
B.乡土社会是一个礼治社会,维护乡土社会秩序的理想手段不是诉讼,而是教化。
C.乡村里发生纠纷,由长老负责调解,调解之后,双方往往就“和解”了,所以乡土社会不需要诉讼。
D.现代都市,法律是在保护个人的权利和社会的安全,诉讼都是为了获得以后可以遵守的规则。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讼师’改称律师”等有关诉讼领域的一系列名词的改变,背后突出的是社会形态的改变。
B.有个成语叫做“知书达礼”,也做“知书达理”,由此可见,明白“礼”也就是“知道道理”。
C.有人说“我有理,官司却打不赢”,说明在乡土社会,司法处成了包庇作恶的机构。
D.都市社会是一个变动的社会,相互权利发生着不断的变化,所以法律也必然会随之不断变化。
3.下列选项,最能全面而准确概括原文主要观点的一项是(     
A.文章点明乡土社会具有“无讼”的现象特点,指出乡土社会不需要“律师”和“诉讼”,而都市社会却重视“律师”和“诉讼”。
B.文章说明乡土社会中礼治是一种传统,因此最好每个人都懂礼并且自觉遵守礼。如果一个人不懂礼,会被认为是没有教养的。
C.文章说明都市社会是一个不稳定的社会,是一个讲究个人权利的社会,所以必须需要法律和“诉讼”,与乡土社会形成鲜明对比。
D.文章点明了中国在从乡土社会蜕变的过程中法治秩序与礼治秩序的矛盾,“现行”的司法制度在乡下产生了很多的副作用。
4.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
5.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已正式施行。请结合文本,谈谈该如何在乡间推进司法制度改革。
名篇名句默写-句子默写 | 较易(0.85) |
6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曾记否,到中流击水,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食野之苹。
(3)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
(4)谈笑间,____________
(5)不复挺者,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
2022-03-11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兴义市金成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元稹,字微之,河南人。后魏昭成皇帝,稹十代祖也。父宽,比部郎中、舒王府长史。稹八岁丧父,其母郑夫人,贤明妇人也。家贫,为稹自授书,教之书学。稹九岁能属文,二十八应制举,登第者十八人,稹为第一。制下,除右拾遗稹既居谏垣不欲碌碌自滞事无不言即日上疏论谏职又以前时王叔文、王伾以猥亵待诏,蒙幸太子,永贞之际,大挠朝政。是以训导太子宫官,宜选正人。乃献《教本书》,宪宗览之甚悦。又论西北边事,皆朝政之大者。宪宗召对,问方略。为执政所忌,出为河南县尉。丁母忧,服除,拜监察御史。四年,奉使东蜀,劾奏故剑南东川节度使严砺违制擅赋,又籍没涂山甫等吏民八十八户、田宅一百一十一亩、奴婢二十七人、草千五百束、钱七千贯。时砺已死,七州刺史皆责罚。稹虽举职,而执政有与砺厚者恶之。使还,令分务东台。浙西观察使韩皋杖决湖州安吉令孙澥,四日内死。徐州监军使孟升卒,节度使王绍传送升丧柩还京,给券乘驿,仍于邮舍安丧柩。稹并劾奏以法。河南尹房式为不法事,稹欲追摄,擅令停务。既飞表闻奏,罚式一月俸,仍召稹还京。与太原白居易友善。工为诗,善状咏风态物色,当时言诗者,称元、白焉。宰相令狐楚一代文宗,雅知稹之辞学,谓稹曰:“尝览足下制作,所恨不多,迟之久矣。请出其所有,以豁予情。”稹因献其文,楚深称赏,以为今代之鲍、谢也。太和初,就加检校礼部尚书。三年九月,入为尚书左丞。振举纪纲,出郎官颇乖公议者七人。四年正月,检校户部尚书,兼鄂州刺史、御史大夫、武昌军节度使。五年卒于镇,时年五十三,赠尚书右仆射。

(节选自《旧唐书·元稹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稹既居谏垣/不欲碌碌自滞/事无不言/即日上疏论谏职/
B.稹既居/谏垣不欲碌碌自滞/事无不言/即日上/疏论谏职/
C.稹既居/谏垣不欲碌碌/自滞事无不言/即日上疏论谏职/
D.稹既居谏垣/不欲碌碌/自滞事无不言/即日上/疏论谏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登第,犹登科,特指考取进士。第,指科举考试录取列榜的甲乙次第。
B.拾遗,唐代谏官名,与补阙同掌供奉讽谏、荐举人才,一直沿设至清朝。
C.丁母忧,指遭逢母亲去世,也叫丁内艰。朝廷官员在此时应辞官守丧。
D.太和,中国及周边国家古代史上多位帝王的年号。年号由汉武帝首创。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稹在其母郑夫人的亲自教育下,最终学有所成,参加科举考试而高中状元,被授予右拾遗的官职。
B.鉴于前有下流品行的人担任要职而扰乱朝政,元稹主张选用正直有品行之士任宫官,并上书给皇上。
C.元稹奉旨出使东蜀,上奏弹劾东川节度使严砺违规征收赋税,东川所辖七州的刺史都因此遭受责罚。
D.元稹出任郎官时振兴法纪,与违法乱纪的七个朝臣交锋争斗,体现元稹整顿法度,肃清吏治的决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论西北边事,皆朝政之大者。宪宗召对,问方略。
(2)稹虽举职,而执政有与砺厚者恶之。
5.请用自己的话回答,文章哪些地方运用侧面描写体现出元稹文章写得好?
2022-03-11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兴义市金成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新基建”,主要包括 5G基站、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等领域。“新基建”投资不是简单的以铁路公路建设为主的“铁公基”(铁路、公路、机场、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形式的投资,而是着眼于前沿科技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人们生活幸福感的新型基建投资。比如,5G的意义不仅仅是网速更快,而是通过毫秒级时延和超高密度连接有效支持海量物联网设备接入,实现机器间大规模的相互通信,为研究成果创造更多走向现实应用的可能。

“新基建”着眼长远,但当前的疫情确实赋予其更多责任。要想尽快降低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推动经济恢复正常轨道,需要通过狠抓以“新基建”为代表的领域,给予总需求一个回弹力,进而通过需求端的率先复苏,带动生产端走出困局。随着疫情全球蔓延,今年我国面临的外部环境压力有可能进一步加大,外需增长有可能遇到更多困难。这样的背景下,更要依靠内需发力,推动经济平稳发展。一定意义上,“新基建”是为疫情后中国经济恢复打下的一针强心剂,更是未雨绸缪为未来发展铺下的一条路。

摘编自邹蕴涵《加快“新基建”对中国经济有长远意义》)


材料二

要用好“新基建”,使其成为化解疫情影响、撬动经济的有力杠杆,关键还要把握好这个“新”字。

“新基建”之“新”,首先新在发展理念。不可否认,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会拉动相当可观的投资。有机构曾测算,到2025年我国5G网络建设投资累计将达到1.2 万亿元,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以及各行业应用投资超过 3.5 万亿元。

但与拉动投资相比,“新基建”更多是通过提升经济运行效率来带动社会发展。在线办公助力恢复生产运行,远程教育实现“停课不停学”,智能制造对冲了负面影响……疫情发生以来,经济社会没有因物理“隔离”而“停摆”,离不开“新基建”的支撑。高质量发展要实现资源高效利用、社会高效运行,更需要"新基建"的给力。

“新基建”之“新”,也新在模式与空间。研究表明,数字化程度每提高10%,人均 GDP增长0.5%至0.62%。“新基建”不单纯指向具体的工程项目,更要打造新的产业增长支柱,推动建立新的投融资环境,培育壮大新的服务与消费。

有了高速泛在的网络,就会加速诸多创新应用;有了算法与算力的支撑,就会催生大量新场景;有了坚实的数字基础,产业升级、城市转型等就具备有利条件……也许从建设规模看,“新基建”难与传统基建比肩,但通过对各个领域和产业的渗透融合,所产生的经济拉动作用却是巨大的。这是从打造一条“路”到培育一个生态的转变。

发力科技前端,着眼经济长远发展必须加快布局的领域,这关系着发展的潜力和主动性。加快 5G网络建设、推进工业互联网普及、丰富人工智能应用……“新基建”之“新”,更是瞄向新的未来。

(摘编自张辛欣《“新基建”贵在念好“新”字诀》)


材料三

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抗疫情、稳增长的有力手段。与传统基础设施投资相比,“新基建”为5G技术、云计算、人工智能研发等提供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能有效拉动相关投资。同时,也能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撑。2020年是5G基站大规模建设期,全国部署超过60万个5G基站,实现全国所有地级市覆盖5G网络。在此基础上加快5G商用步伐,加上与垂直行业的融合发展,将会有效推动产业升级。此外,用数字技术、智能技术改造传统基础设施,不但会带动投资规模的扩大,而且会提高国民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将“新基建”与传统基础设施建设有机统一起来,将有助于克服疫情带来的短期冲击,增强经济韧性、释放发展潜力。

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的需要。答好转换经济发展动力的课题,中国具有巨大优势。中国将5G技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和智能技术与强大的制造业结合在一起,可以实现发展动力转换,形成新的更大的创新力和竞争力。加快5G网络、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中心、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建设,就是要为我国信息和智能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转换发展动力创造条件,实现国民经济更高质量的发展,提升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有序推动“新基建”,需要建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体制机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加快实现我国经济数字化、智能化提供有力保障。应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充分发挥产业政策的支持和引领作用,有规划有步骤地推动“新基建”发展,加强对各地区、各部门项目的监管和调控,防止盲目上马,确保供给与需求结构基本适应。还应发挥好货币和财政政策的支撑作用,一方面精准支持“新基建”项目,降低融资成本,广泛调动社会投资积极性,另一方面加大专项债券发行力度,优化投向、确保资金投入。

推动“新基建”为中国经济注入新动能,需要发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势,让国有企业在“新基建”中发挥应有作用,积极吸收非公经济成分参与发展,充分发挥好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作用。同时,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既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厚植“新基建”的发展动力,又要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处理好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关系,从而使“新基建”走上健康发展道路。

(摘编自何自力《“新基建”为中国经济注入新动能》,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新基建”是相对于“铁公基”等传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而言的着眼于前沿科技发展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B.在疫情全球蔓延的背景下,要加力推动外需增长,带动生产端走出困局,可以尽快减少疫情压力,推动经济平稳发展。
C.加快“新基建”可有力拉动投资,通过拉动更多的大规模投资来提升经济运行效率,从而带动社会发展。
D.“新基建”既指单纯的工程项目,也指新的产业增长支柱和建立新的投融资环境,培育新的服务与消费。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基建”通过对各个领域和产业的渗透融合,可产生经济拉动作用,从而培育新的经济生态。
B.“新基建”能够拉动投资、支撑产业转型升级、改造传统基础设施,成为抗疫情、稳增长的有力手段。
C.加快“新基建”,促进信息、智能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发展,通过这些技术与制造业结合,可促进新旧动能转换。
D.“新基建”发展需要国家产业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支持,所以,发挥好政府作用,“新基建”就能够健康发展。
3.你认为“新基建”之“新”表现在哪此方面?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进行概括。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需要科学。今天,全国各地健身热潮涌动,体育运动逐渐成为一种日常生活方式。(       ),是实现全民健康积极有效的手段。①______________,于增进健康并无益处,值得大家重视。

游泳、跳绳、跑步、打球、太极……不同的人体质和健身需求不同,适宜的运动形式和强度也有所不同。尽管运动有益于身体健康,但如果②___________,不仅达不到健身的功效,反而会“伤身”。

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标,健康是1,其他是后面的0,没有1,再多的0也没有意义。运动是保持健康的“良药”,个性化运动“处方”需考虑多项维度,包括心肺功能、肌肉力量、柔韧性、平衡能力等,可以解决运动的安全性、有效性、可持续性等问题。所以每个人③________________,在兴趣爱好的基础上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做自身健康的第一负责人。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科学的运动健身可以促进人的身体健康,有助于提高生命质量、减少医疗开支
B.促进人的身体健康,有助于提高生命质量、减少医疗开支的科学的运动健身
C.科学的运动健身可以促进人的身体健康,有助于减少医疗开支、提高生命质量
D.促进人的身体健康,有助于提高生命质量、减少医疗开支的,是科学的运动健身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3个字。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为了让土壤保持生产力,①            。秸秆覆盖作为一种易于管理、高效的作物残留物管理方式,已被广泛应用。但人们并不清楚秸秆覆盖频率、数量如何影响生态系统、土壤及其中的微生物。

研究团队依托该所的保护性耕作研发基地,研究了高频每年连续覆盖、低频每三年间隔覆盖两种秸秆覆盖频率,少量、大量两种秸秆覆盖量对土壤细菌群落和土壤健康的影响。结果发现,秸秆覆盖量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没有显著影响。高频率的秸秆覆盖增加了土壤中碳源的可利用性,土壤细菌群落②              ,共生网络复杂而紧密,且潜在代谢功能多样化,增加了土壤全磷和全钾的储量并提高了玉米产量;③                ,土壤细菌群落以寡营养菌为主,共生网络简单而松散,且潜在功能以细胞过程为主。因此,少量、高频的秸秆覆盖可以让土壤更健康、更肥沃。该研究将指导秸秆的优化利用。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与……相比,……更……”句式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40个字。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