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123 道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甄士隐与贾雨村是作为对立幻象存在于《红楼梦》全书的叙事之中的。甄士隐是人世间与太虚幻境的连接点,贾雨村是人世间与贾府的交汇处,他们两人又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印证了太虚幻境与贾府是虚实相映的。看似虚幻莫测,实则真实可感,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真实感与情感体验。

而作为对立呈现的形象,他们又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类型的人物,一种是以甄士隐为代表的超然出世的人物,一种是以贾雨村为代表的热衷名利的人物。后者在前者的眼里是虚无,前者在后者的眼里是疯癫,二人最后在觉迷渡口相遇,如同开头在葫芦庙比邻而居的情况一般。二人所经历过的世间纷扰都像是南柯一梦,梦醒之后的再次相遇则暗示着一切都仿佛回到了原点:甄士隐已悟道成仙,冷眼旁观世间百态;贾雨村却因贪赃枉法,终被削籍为民。这时已然超脱的甄士隐以老仙长的身份出现,并作为精神导师来对贾雨村进行点化,体悟人生真谛,从而使得二者又在对立中回归了统一。

下图是根据上文第二段制作的内容结构图,请将空白处补充完整,每处不超过7个字。

2024-01-08更新 | 200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届辽宁省沈阳市二中高三四模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红楼梦》第十八回元妃省亲,元妃与王夫人、贾母的对话多用口语,,如元妃说:“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儿们一会,不说说笑笑,反倒哭起来。一会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来。”因问:“薛姨妈、宝钗、黛玉因何不见?”王夫人答曰:“外眷无职,未敢擅入。”后来再问:“宝玉为何不进见?”贾母答曰:“无谕,外男不敢擅入。”母亲对女儿、祖母对孙女居然说这样的书面化语言,显得刻板又僵化。

但这里的情境是,贾母和王夫人面对的不仅是孙女、女儿,,需要用一种非常严肃的书面化语言对答。从表面看,元妃说话情真意切,而王夫人、贾母的书面语言似乎在控制情感,但深一步看,这种语体的差异却暗含着礼仪的差异。贵妃对祖母和母亲用轻松随便的大白话可以交谈,以此表现她的亲切,且祖母和父母却不可以如此,这体现了皇家的尊严。一般而言,,这种身份和语体的差异反而表现出贵族阶层的体恤下情,而下层则需要用合乎上层身份的语体来应答,以此显示对上层贵族的尊重。语体的文白差异暗含着礼仪文化的等级制度,其中还进一步蕴含着情与礼、忠与孝的冲突。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下面文段是元妃与父亲的对话,结合上面的文段内容,分析父女二人的对话特征及其原因。

(元妃)隔帘含泪谓其父曰:“田舍之家,虽齑盐布帛,终能聚天伦之乐;今虽富贵已极,骨肉各方,然终无意趣!”贾政亦含泪启道:“臣,草莽寒门,鸠群鸦属之中,岂意得征凤鸾之瑞。今贵人上锡天恩,下昭祖德,此皆山川日月之精奇、祖宗之远德钟于一人,幸及政夫妇。且今上启天地生物之大德,垂古今未有之旷恩,虽肝脑涂地,臣子岂能得报于万一!惟朝乾夕惕,忠于厥职外,愿我君万寿千秋,乃天下苍生之同幸也。贵妃切勿以政夫妇残年为念,懑愤金怀,更祈自加珍爱。惟业业兢兢,勤慎恭肃以侍上,庶不负上体贴眷爱如此之隆恩也。”

(《红楼梦》第十八回)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新华每日电讯》评论认为,不用“yyds”“绝绝子”就不会说话了?心中所想难以付诸文字,离开梗就不会说话,除了“yyds”找不到其他赞美的词,万物皆可“绝绝子”,“文字失语”成为越来越需要重视的社会问题。

材料二:有网友认为“yyds”“绝绝子”等个性化用语主要是青少年群体在使用。实际上,近几十年来,每一代青少年在表达上都追求语言的个性化。就像曾经的80后使用的“狂汗”“886”“顶”“灌水”等网络用语,90后创造的由字母、符号、繁体字、日文、韩文等组成的“火星文”一样,这是一种正常的文化现象,不必大惊小怪。

材料三:有学者认为,年轻人追求个性化的表达方式无可厚非,但是语言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文化传承的纽带,“yyds”“绝绝子”等个性化语言的大量使用,不仅可能造成语言交流的障碍,更重要的是会伤害母语的纯洁性。

“流行语”现象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并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面文段有三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②但是近年来劳动教育却逐渐成为短板。③通过调查表明,青少年不愿甚至不会劳动的情况比较普遍。①而餐饮浪费之所以成为一个长期难以根治的现实,⑤在很大程度上缘于劳动观念缺失,⑥一些人对劳动、劳动果实不尊重。⑦当下学校最重视的是与考试成绩密切相关的智育,⑧而非劳动教育。⑨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职业教育相对不强,⑩其根源与劳动和劳动教育被边缘化、职业教育被认为是“二流教育”的错误观念存在某种关联。

2023-11-15更新 | 304次组卷 | 5卷引用:2022届重庆市南开中学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近年来,外卖已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        的行业,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无数事实证明,在一个没有规则、监督又缺位的市场环境里,商家的“良心”往往是靠不住的。(        )。谁来担此重任?

诚然,政府及主管部门       。作为社会秩序的维护者与裁判,及时制定外卖业的运行规则、行业标准、质量要求等        。近年来,外卖业的快速崛起,导致监管法规及游戏规则建设滞后,《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管理办法》直到今年1月1日起才实施,外卖提供者须有实体店和食品经营许可证等规定也才得以明确。此后,相关的法规与监管也还须进一步完善。

相较于政府及主管部门的监管,外卖平台无疑更为接近“守门员”的角色。外卖平台虽也是“利益攸关方”,但它并非食品的直接生产制作者,而是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或牵线人,其麾下成千上万的外卖送餐员更是直接接触食品的运送者,对商家有无实体店、卫生条件等        ,因此,作为外卖平台,在整个产业链上,其天生具备监督员的角色定位。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显然,人们需要给外卖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与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一样
B.显然,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与外卖一样,急需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
C.显然,外卖与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一样,急需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
D.显然,不仅任何餐饮食品领域需要监管,而且外卖也需要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司空见惯       责无旁贷       迫不及待       一目了然
B.不可或缺       义不容辞       迫在眉睫       一览无余
C.司空见惯       义不容辞       迫不及待       一览无余
D.不可或缺       责无旁贷       迫在眉睫       一目了然
3.文中加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受到关注。
B.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 “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受到关注。
C.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
D.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
6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们的生活大都在重复之中,如一日三餐的周而复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复一日,古老的习俗代代相传。对重复的生活人们有不同的看法。

你对“重复的生活”有怎样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7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一种人格像“牛油果”,当你不断往下挖时,会发现一颗坚硬的内核。牛油果型人格的人坚守自我,不管外界如何风雨飘摇,也影响不了他们坚定的内心。

而老子却说:“上善若水。事善能。”即理想人格如一泓清水,它能冲开堤坝,随物赋形,融江入海,让生命得以进一步提升。

在继往开来的新时代,对于想拥有高质量青春的高中生来说,该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自我?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10-12更新 | 783次组卷 | 48卷引用:辽宁省五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清代王永彬在《围炉夜话》中说有才必韬藏,如浑金璞玉,暗然而日章也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赞同这种说法吗?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

2023-09-30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南充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全体市民要以实际行动来保护野生动物,尽量拒绝食用野味,不近距离摸野生动物,不干扰野生动物栖息。万一发现非法捕猎、售卖野生动物等违法行为,应立即向执法部门通报。

保护野生动物,禁止非法捕猎,一直是我国法律的鲜明态度。《野生动物保护法》明确规定:禁止出售、购买、利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 铁律之下仍有一些人不收手,公然在网络平台贩卖野生动物,形成恶劣示范。①     ?一方面,不法分子法治意识淡薄;②     。说到底,贩卖的野生动物大部分来自野外盗猎,成本低、非法获利高,是典型的一本万利的买卖,因此许多人不惜铤而走险。要看到,一些非法交易具有隐蔽、灵活、分散等特征,给监管、执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要织密织牢野生动物的保护网,③     

1.上面文字是一则倡议书的片段,第一段有四处表达不够准确得体,请指出并作修改。
(1)将_________改为_________
(2)将_________改为_________
(3)将_________改为_________
(4)将_________改为_________
2.请在第二段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09-30更新 | 23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南充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人工智能艺术创作与人类自身的艺术创作的区别是什么呢?区别在于是否用身体创作。也就是说,人工智能之所以是人工而不是人类,就在于它不具备人类的身体。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深度学习的应用,人工智能的计算、学习、推理等能力具有了质的改变和提升。但即使人工智能越来越接近人类身体的某些功能,它终究不是人类的身体,而艺术创作与人类的身体具有密切联系。

②艺术家的身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为艺术创作提供了动力。艺术创作的触发是由艺术家主体和外部客体之间共同作用的结果。清代画家郑板桥画竹,正是因为他看到了院中之竹后,胸中勃勃,遂有画意,这个画意就是艺术创作的冲动。艺术家的身体对外界环境具有一种能动的选择性,这与人工智能艺术创作是不同的。虽然人工智能现在也可以通过看图进行艺术创作,比如微软小冰2017年就具有了看图创作现代诗的技能,但显而易见的是,人工智能的与人类通过身体的具有本质的不同。人工智能的与其说是一种,不如说是数据分析。也就是说,人工智能所看到的并不是事物本身,而是关于事物的数据、程序、编码等内容。通过分析所之物的数据,人工智能再调动内存数据库,找到合适的模型、编程进行所谓的艺术创作

③艺术家的身体状态影响着艺术创作过程。艺术家在进行创作的时候,整个身体都会进入到一种不同于日常生活的状态。如中国古代诗人写诗之前强调要进入到虚静的状态。艺术家的艺术创作其实也是一种实践活动,艺术家通过艺术创作将自己的想象、情感、志向、思想等内容通过艺术表达出来。而对于人工智能艺术创作来说,其艺术创作过程仅仅是数据的整合、模型的筛选等计算、推理过程。人工智能并不知道自己所创作的艺术为何物,对于它们来说,这些艺术仅仅是冰冷的数字与毫无温度的符号而已。与艺术家有生命的人的身体不同,影响着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的是它数据库的大小以及学习能力的强弱。

④艺术家在创作艺术的过程中,也在改造着包括身体在内的整个自己。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当人通过劳动作用于他身外的自然并改变自然时,也就同时改变他自身的自然。毫无疑问,艺术创作也是人类的一种劳动实践,艺术家在艺术创作的实践过程中,一方面是把自己的本质力量通过艺术对象化出来,另一方面对象的特质也或多或少、或隐或显地对主体形成了某种反作用。正所谓文如其人——文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同时人如其文——人也会受到文的反作用。但是,对于人工智能的艺术创作过程来说,即使它可以对人工智能产生一定影响,这种影响也仅仅是人工智能对艺术创作的经验和情感的积累,而且这些积累是作为一种数据和符号保存在人工智能的储存器之中,这显然与人类本身的艺术创作截然不同。

⑤以上从身体的角度对艺术家艺术创作与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的区别进行了比较,并认为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人类的身体不同于人工智能机械化、数字化的身体。正因如此,我们才认为人类的艺术创作不可能被人工智能艺术创作完全取代。当然,这里并不是否定人工智能艺术创作存在的合法性,在某种程度上,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终究还是人类的艺术创作,只不过这里的媒介不再是人类的身体和基本的艺术创作工具,而是变成了具有某种智能的工具而已。所以,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的积极作用可以表现为:一、人工智能艺术创作使得艺术创作变得智能化、模型化与便捷化;二、人工智能艺术创作可以使艺术品种类更加多样化,让人们的艺术欣赏具有更多选择性;三、为艺术创造提供更多可能性。

(摘编自张新科《艺术、身体与人工智能》)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郑板桥画竹和微软小冰“看图创作现代诗”都是通过“看”进行艺术创作的,这说明艺术家和人工智能都可产生艺术创作的冲动。
B.人工智能艺术创作过程是数据的整合、模型的筛选等计算、推理过程,可见其数据库的大小决定着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的水准。
C.中国古代诗人写诗之前强调要进入“虚静”的状态,这可以看出艺术家的身体状态影响着艺术创作的过程。
D.人工智能在艺术创造过程中也会受到“文”的反作用,即使这些反作用的影响只是作为数据和符号保存在它的储存器中。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开篇设问,从人工智能艺术创作与人类自身的艺术创作的区别出发,引出“艺术创作与人类的身体具有密切联系”这一观点。
B.文章第②—④段作者从身体的角度出发,采用了横向并列结构对艺术家和人工智能的艺术创作的区别进行了比较。
C.文章引用马克思《资本论》的观点,有力地论证了人工智能的艺术创作与人类本身的艺术创作具有本质的不同。
D.文章进行辩证分析,认为既要承认人工智能艺术创作存在的合法性,同时也要看到它终究还是人类的艺术创作。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文章观点的一项是(     
A.“人工智能艺术从主题、形式到技术都令人惊叹,面对人工智能对传统艺术的挑战,公众和学界都应保持理性和宽容。”
B.“人工智能艺术创作能模仿人脑的某些作用,但仍然不像人类身体那样感知外部环境、进入创作状态,只是‘人工’而非‘人类’行为。”
C.“人工智能可以完成创造性的艺术活动,艺术创造里面有多少劳动的成分,人工智能就可以代替多少,并且现在已经实现了。”
D.“当人工智能艺术形成‘人格’之后,一切我们习以为常的传统、理念、常识或将不复存在,也会导致对人类艺术的取缔。”
2023-09-30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南充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