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72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好树如诗

王剑冰

①云蒸霞蔚的浮来山,有一棵庙宇香烟供奉、雷电风涛朝拜的大树,其托高浮来天际线,冠阴千平方米,人说那是皇皇四千岁的银杏之祖

我的目光从初光先照的时刻开始,远远望见那片金黄的绚烂,如十万旌旗迎风。站立其下,又感觉它像一只昂然展翅九万里的鲲鹏,你看它硕大无朋的翅膀,在快乐的晨阳下闪亮地舞动。那鹏鸟世上罕有,这老银杏也是人间少见,它立于浮来三峰之间,根系深扎石灰岩溶之地,一直伸向崖下的清泉峡与卧龙泉,凸露的根脉,如虎踞龙盘,定力无限。古人早就有十亩荫森更生寒,秦松汉柏莫论年的感叹。它那磅礴的气势,如何不是从浮来山上腾起,绝云气,负青天,朝着东方逍遥地飞翔。庄子再生,也会重新发一番若垂天之云的慨叹。数万年前,海浪退却,山脉隆起。再后来,距今最近的一次冰期结束,大地回暖,新的生命随之诞生。历史使命一般的老银杏,人称它是冰川时代留下的树种,因而,要以神圣的基座托起它,要以东方的第一缕晨曦映照它,要以沐泉之波推涌它,要以钟鼓的梵音烘托它,还要以雄浑的史诗与思想陪伴它。

③仰望这棵老银杏,它是沂蒙的映衬,是日照的地标。各种鸟飞过蓝天,到这里会猛然惊讶,或停留或绕过或再努力一把,让翅膀越过它的崇高与辽阔。

④伴随着金黄色的钟声,落叶像鸟儿一般纷飞。身临其境,有一种隆重的感觉,甚或宗教的感觉。落下的一片,是那巨大羽翅的倒影。

⑤有些目光中,这棵老银杏是雄性的,粗壮、粗狂而放浪,而有的目光里,它又是母性的,慈悲、慈爱且安详。

⑥许是命运的安排,以《文心雕龙》名世的刘勰的故居就在近旁,他在树下读书,在树下徜徉。他们互为知己,他吸收了树的精神,树也带有了他的气息,那是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信念与信念的碰撞。随着树的视野,他能望见重叠涛涌的境界,神思方运,万途竞萌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⑦刘勰的思绪,或大树的思绪,或山海的思绪,亦如鲲鹏一般。

⑧或是因了老银杏树,才有了庙宇,数十级的台阶上去,首先看到的,不是殿堂而是一棵树,就让人先有了一种神圣的威严。它只在下面是一柱躯干,到上面已分不出哪些是干哪些是枝,枝干互绕,横出旁逸,交错纵横,完全一座层峦叠嶂的奇伟山峰。风吹过来,树浪推涌,叶片翻飞,萧萧的声响威震四方,又让人想成波涛起伏的大海。

⑨它飘散的种子,落得哪里都是,有一棵自唐代长起,在上面的庭院,已经长得气势非凡。还有一些在它的怀里长出,成为它的亲密的依偎。

⑩仰头望着的时候,会生出某种幻觉,似乎觉得它已不是一棵树,它老成神老成仙,老成了一座仍在生长变化的文物。拜佛的人,总是先拜树。它不光是树的老祖,也是生命的启示。它从一粒种子开始,就是一个例外。它时时能听见体内山峰裂裂的脆响与天空勃勃的云涌,它怀抱着热情与自信,不断发出葱绿的叶片,岁月中始终有静好的歌声。它活的是身体,长的是精神。没有所求,没有所取,春华秋实,风雨雷电,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何时掉一枝就掉一枝,劈一块就劈一块,该长还长,该蔓还蔓。它以思者的梦幻,诗家的气质,展现着无穷的力量、蓬勃的生机。据说,它每天都能吸入两吨山水。

⑪老银杏是一部活的历史,有人在它的身下制陶,以号角吹出曙光初照,有人在它的身下谈判,谈到最后握手言欢。它见证着古老与文明,见证着不屈与强大。纷飞的叶片一次次将无意义的争斗与掠夺掩埋。世事变幻,朝代更替,莒国、鲁国、齐国的烟尘消散,只有这棵老银杏,挺立着大地与天空。

⑫那些有着精神光度之士,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棵大树。在莒县本色展览馆,我看到了斑驳如树的老人,那些制陶与望日的后人,面对日寇的狰狞,豪壮地挺起不屈的脊梁,被称为民族之魂。大树具有地域特质,也具有普遍意义。丁肇中带着家人远涉重洋,一次次来看大树的故乡,他对他的儿子说,别忘了,你的根就在这里!

⑬老银杏树,有说它是莒城的帆影,看到它就看到希望与力量,有说它是日照的灿光,见到它就见到透彻与绚烂。一股云气浮来,氤氲在它的四周,似是从它的身上腾起。

⑭老银杏树,它有时是沉默的,有时是喧哗的。它与夜融在一起的时候,夜有时也会恍惚,恍惚这是更深的夜。夜深人静时,它会发出声音,那声音似沉吟,似低吼,似长啸,又似雷霆。我说那纯粹是它夤夜飞翔的气韵。

⑮老银杏树有时也显得很自然很生活。比如让一个少妇在某场雨中站立其下,让一位进京赶考的后生,感兴趣地打量它,而后围着它转,一抱抱搂过,一把把拃(zhǎ张开大拇指和中指来量长度)过,最后出现那个七搂八拃一媳妇【注】的故事。

⑯好在是一个媳妇,若是一位少女,故事或可发生反转。一棵让人愉快让人值得托付的大树,一个满腹文墨的少年与一位琴书俱佳的佳丽,在一场一直不停歇的雨中相遇,雨与树还有这一拃让他们有了目光与心灵的交流。大树也许乐意使青春焕发比想象还要热烈的美好,让生命享有比生活还要真实的激情。

⑰现在,走来一群孩子,有序地站在树下,高声朗诵: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这是从小就受到大树与文心感染的孩子。我稍后问其中的一个,可知道毋忘在莒?他自信地点头,并且说莒文化与齐文化、鲁文化并称,说莒地陵阳河遗址出土的陶文,比甲骨文还早一千五百年。

⑱菩萨在树下打坐,钟声再次响起。金黄的叶片还在慢镜头一般地落着,像雨,也像羽,每一片都带有着安详的佛光。地上的叶子多了,翻涌着发出海样的声响。

⑲它还会存在多久?没有谁知道,或许会到地老天荒。在它的不远处,有一堆老藤,老藤将一棵老树缠死,又将另一棵老树缠死,直到自己也轰然死去,却没敢来纠缠这银杏王,只是以自己的腾挪翻卷,以自己的虬野苍狂,衬托着它,仰视着它。片片下落的叶子,闪亮一级级下山的路。

⑳再次回首,望向那蓬辉煌,我不能将它看完全,就像我不能将泰山与大海看完全一样,它那豪放如鹏的庞大格局,像一首大气磅礴的诗篇,超越了整个时空。

(选自2021年1月9日《人民日报》)


【注】“七搂八拃一媳妇”:相传明朝嘉靖年间,一书生进京赶考,路过此地避雨,想要测量一下树的周粗,他做了一个标记,搂了七搂,又拃了八拃,拃到一个避雨的小媳妇身边,巧妙地把小媳妇当成一个计量单位计算了进去。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本文的写作对象是莒县浮来山一棵树龄达四千年的老银杏树,作者的思绪跨越古今,文章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B.文章用“皇皇四千岁”形容老银杏树的“高”与“大”,用“其托高浮来天际线,冠阴千平方米”形容它的历史久远。
C.作者认为一位进京赶考的后生如果是与一位少女在雨中的银杏树下相遇,那么就有可能是个美好、浪漫的邂逅。
D.第⑰段,从“有序”“高声朗读”“自信地点头”等一系列描写,看出这一群生在莒地的孩子的确“受到大树与文心感染”。
E.文章结尾作者用“辉煌”描绘银杏树,并将其比作大鹏和诗篇,分别和题目、开头相呼应,抒发了对它的赞美与景仰之情。
2.鉴赏文章第②段画线的语句。
3.第⑤段说老银杏树“是雄性的,粗壮、粗狂而放浪”,又说它是“又是母性的,慈悲、慈爱且安详”,这样写是否矛盾?有何作用?
4.文章的题目是“好树如诗”,通观全文,这棵老银杏树“好”在何处?
5.“那些有着精神光度之士,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棵大树。”试从文章之外举一“有着精神之光”的人,并就其“心中的大树”做不少于100字的说明与点评。
2021-05-17更新 | 30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天津市河北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

严光字子陵,一名遵,会稽余姚人也。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纁,遣使聘之。三反而后至。舍于北军,给床褥,太官朝夕进膳。司徒侯霸与光素旧,遣使奉书。使人因谓光曰:公闻先生至,区区欲即诣造,迫典司,是以不获。愿日暮,自屈语言。光不答,乃投札与之,口授曰:君房足下:位至鼎足,甚善。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霸得书,封奏之。帝笑曰:狂奴故态也。车驾即日幸其馆。光卧不起,帝即其卧所,抚光腹曰:咄咄子陵,不可助为理邪?光又眠不应,良久,乃张目熟视,曰:昔唐尧著德巢父洗耳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帝曰子陵我竟不能下汝邪?于是升舆叹息而去。

复引光入,论道旧故,相对累日。帝从容问光曰:朕何如昔时?对曰:陛下差增于往。因共偃卧,光以足加帝腹上。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坐甚急。帝笑曰:朕故人严子陵共卧耳。

除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焉。建武十七年,复特征,不至。年八十,终于家。帝伤惜之,诏下郡县赐钱百万,谷千斛。

(范晔《后汉书·严光传》

(二)

先生,汉光武之故人也。相以道。及帝握《赤符》,乘六龙,得圣人时,臣妾亿兆,天下孰加焉?惟先生以节高之。既而动星象,归江湖,得圣人之清。泥涂轩冕,天下孰加焉?惟光武以礼下之。

在《蛊》之上九众方有为,而独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先生以之。在《屯》之初九,阳德方亨,而能以贵下贱,大得民也, 光武以之。盖先生之心,出乎日月之上;光武之量,包乎天地之外。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微光武,岂能遂先生之高哉?而使贪夫廉,懦夫立,是大有功于名教也。

(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节选)


注:①玄纁:黑色和浅红色的布帛,后世帝王用作延聘贤士的礼品。②君房:侯霸,字君房。③要领:腰与颈。④臣妾亿兆:统治天下成千上万的民众。⑤《蛊》之上九:《周易》卦名。⑥《屯》之初九;《周易》卦名。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区区欲即诣造 区区:自称的谦辞
B.不可助为理邪 相:相互
C.相以道 尚:推崇
D.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 微:假如没有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乃令物色访之 斧斤时入山林
B.迫典司 急星火
C.愿日暮 相如持璧却立
D.得圣人时 凌万顷茫然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昔唐尧著/德巢父洗耳/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帝曰/子陵/我竟不能下汝邪
B.昔唐尧著/德巢父洗耳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帝/曰/子陵我竟不能下汝邪
C.昔唐尧著德/巢父洗耳/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帝曰/子陵我竟不能下汝邪
D.昔唐尧著德/巢父洗耳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帝/曰/子陵我竟不能下汝邪
4.下列句子中,全部体现严光之“高”的一组是( )
①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
②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
③舍于北军,给床褥,太官朝夕进膳。
④光不答,乃投札与之。
⑤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
⑥泥涂轩冕,天下孰加焉?
A.②③④B.③⑤⑥C.①④⑤D.①②⑥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严光不慕权贵,他有学问,有才干,少有高名,曾与光武帝刘秀一同游学;但在刘秀即位后,就隐姓埋名,避至他乡。
B.严光提出“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的主张,可见他对故友司徒侯霸的欣赏和肯定。
C.严光自在洒脱,不矫揉造作,光武帝亲临其馆,他高卧不起,请他出山,他闭目不应,两人共卧,他“以足加帝腹上”,即使面对皇帝,也不失赤子之心。
D.(严先生祠堂记》不单言严先生一人,而以光武帝与之相对应来写,展现了光武之大,严光之高。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除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
(2)泥涂轩冕,天下孰加焉?
(3)众方有为,而独“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先生以之。
7.范仲淹在《严先生祠堂记》中盛赞“光武之大”,请根据阅读材料概括“大”体现在哪些方面?
2021-04-16更新 | 29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届天津市和平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3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庖丁解牛》节选自《庄子·养生主》,属于诸子散文;《烛之武退秦师》节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属于史传散文。
B.史传散文的体例有编年体、纪传体、国别体等。《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C.古代人物称谓中有尊称和谦称。《烛之武退秦师》“吾不能早用子,是寡人之过也”中,“子”是对他人的尊称,“寡人”则是古代君主、诸侯对自己的谦称。
D.《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的座次安排并不随意,相反,它恰恰体现了座次中的尊卑。
2021-06-11更新 | 28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东丽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画皮

太原王生,遇一女郎,乃二八姝丽,心爱乐。生导之与同归书斋。女曰:“此所良佳。如怜妾而活之,须秘密,勿泄。”过数日生告妻。妻陈氏,疑为大家媵妾,劝遣之,生不听。

市,遇一道士,顾生而愕,曰:“君身邪气萦绕,何所遇?”生力白。道士乃去,曰:“惑哉!世固有死将临而不悟者!”生以其言异,颇疑女。

至斋门门内杜不得入乃踰垝垣蹑迹而窗窥之见一狞鬼面翠色齿巉巉如锯。铺人皮于榻上,执采笔而绘之;已而掷笔,举皮,如振衣状,披于身,遂化为女子。大惧,兽伏而出。急追道士,长跪乞救。道士乃以蝇拂授生,令挂寝门

夜半但见女子来,望拂子不敢进,立而切齿,良久乃去。少时,复来,骂曰:“道士吓我。宁入口而吐之耶!”取拂碎之,坏寝门而入,径登生床,裂生腹,掬生心而去。婢入烛之,生已死,腔血狼藉。

明日,使弟二郎奔告道士。道士怒曰:“我固怜之,鬼子乃敢尔!”即从生弟来。女子已失所在。既而仰首四望,问:“南院谁家?”二郎曰:“小生所也。”道士曰:“现在君所。”二郎愕然。道士问曰:“曾否有不识者来?”答曰:“晨间一妪来,欲佣为仆家操作。”道士曰:“即是物矣。”

遂与俱往。仗木剑,立庭心,呼曰:“孽魅!偿我拂子来!”妪在室,惶遽无色出门欲遁。道士逐击之。妪仆,人皮划然而脱;化为厉鬼,卧嗥如猪。道士木剑枭其首,身变浓烟,道士出一葫芦置烟中,飗飗然如口吸气,瞬息烟尽。共视人皮,眉目手足,无不备具。道士囊之,乃别欲去。

陈氏拜迎于门,哭求回生之法。道士谢不能。陈益悲,伏地不起。道士沉思曰:“我术浅,诚不能起死。我指一人,或能之。市上有疯者,时卧粪土中,试叩而哀之。倘狂辱夫人,夫人勿怒也。”

二郎与之俱往,见乞人之颠歌道上者,鼻涕三尺,秽不可近。陈膝行前,陈告之故。乃曰:“异哉!人死而乞活于我,我阎摩耶?”怒以杖击陈,陈忍痛受之。乞人咯痰唾盈把,举向陈曰:“食之!”陈既思道士之嘱,遂强啖焉,觉入喉中,硬如团絮,停结胸间。乞人大笑起行曰:“佳人爱我!”遂起行,终不顾。

陈惭恨而归。既悼夫亡之惨,又悔食唾之羞,抱尸收肠,且理且哭。哭极声嘶,顿欲呕,觉鬲中结物,突奔而出,恰落腔中,惊而视之,乃人心也,在腔中突突犹跃,热气腾蒸如烟然。大异之,急以两手合腔,裂缯帛急束之。天明,竟活。为言:“恍惚若梦,觉腹隐痛耳。”视破处,痂结如钱,寻愈。

(选自《聊斋志异》,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偶                      适:到……去
B.过数日生告妻        微:无,没有
C.举向陈               吻:亲吻
D.小生所                 舍:住的地方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心爱乐                  好自扶将
B.觉腹隐痛耳            见悲鸟号古木
C.道士木剑枭其首     又申之揽茝
D.陈膝行               剑阁峥嵘崔嵬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至斋门/门内杜不得/入/乃踰诡垣/蹑迹而窗/窥之/见一狞鬼/面翠色齿/巉巉如锯
B.至斋门/门内杜/不得入/乃踰垝垣蹑迹/而窗窥之/见一狞鬼/面翠色/齿巉巉如锯
C.至斋门/门内杜/不得入/乃踰垝垣/蹑迹而窗窥之/见一狞鬼/面翠色/齿巉巉如锯
D.至斋门/门内杜不得入/乃踰垝/垣蹑迹/而窗窥之/见一狞鬼/面翠色/齿巉巉如锯
4.下列内容中都能暗示王生遇到的并非普通人的一项是(     
①遇一女郎,乃二八姝丽          ②如怜妾而活之,须秘密,勿泄
③劝遣之,生不听                    ④君身邪气萦绕
⑤门内杜不得入                         ⑥举皮,如振衣状,披于身
A.①②③B.①④⑤C.②④⑤D.②③⑥
5.下列关于文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尽管王生嘴上不肯承认道士所说的话,但是还是对自己书斋中所藏的女子起了疑心。
B.道士一开始并未打算救王生,所以只将一把蝇拂挂在书斋门口,想借此吓唬鬼物。
C.鬼可以通过在人皮上画画的方式随意变换自己的模样,然后借机靠近猎物,伺机吃掉他们。
D.道士推荐的乞丐的确法术高强,真的救活了王生。
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道士乃以蝇拂授生,令挂寝门。
(2)我固怜之,鬼子乃敢尔!
(3)见乞人之颠歌道上者,鼻涕三尺,秽不可近。
7.请找出道士所言的“疯者”“狂辱”陈氏的表现,并用自己的话概括。
2022-04-12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杨村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5 . 下列文学常识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是我国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这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作品。
B.关汉卿,号已斋叟,元代戏曲作家,代表作有《窦娥冤》《救风尘》《西厢记》等。
C.《祝福》是鲁迅小说集《彷徨》中的第一篇,小说揭露了封建思想的流弊和余毒。
D.契诃夫,十九世纪末俄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美三大短篇小说家之一。
2024-05-07更新 | 20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柳堤

【明】 金銮

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

十里笼晴苑,千条锁故营。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

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

【注】①金銮:明代散曲家,陇西(今甘肃)人。嘉靖年间随父侨寓南京,游吴楚淮扬之间。②攀折:折取。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含蓄点题,写“春江”暗含江边之“堤”,写“密树”点出堤上之“柳”。
B.颔联写柳堤晴日的静景,一个“锁”字形象地写出柳树之多和层叠,遮蔽了旧时的营垒。
C.“啼莺”“飞燕”“风暖”“落花”“密树”具体生动地描绘出早春时节的美丽景色。
D.尾联一个“更”字把对柳树的赞扬与对柳堤美景的描写联系起来,使全诗成为一个整体。
(2)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这是一首即景抒情诗,初看起来给人以温馨、愉悦之感,实则语淡情浓、哀情极深。请结合尾联,解析作者是如何传达“哀情”的。
7 . 经典作品是人类文明的精华,更是青年人不断充实和提升自己的精神源泉。但是,经典毕竟和我们的生活有距离,这就要求我们,阅读经典时需要“啃”,反复体会,慢慢吸收。从《乡土中国》《红楼梦》两本书中,任选一本,和没有读过这部著作的同学,聊聊你“啃”经典的有趣故事,分享你“啃”经典的独到收获。要求150字左右。
2023-06-07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名校
8 . 下面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束发,指“收束头发”,清以前汉族男孩12岁时束发为髻,故也指“成童之龄”。
B.笏,我国古代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所执的手板,又称朝板。可供记事,多用象牙、玉石等制成。
C.表,古代的一种文体,即给皇帝的书信、奏章。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李斯《谏逐客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被分为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
D.《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品,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政治抒情诗,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先河。
2022-05-22更新 | 14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孤始举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故在济南,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忤诸常侍,以为强豪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

去官之后,年纪尚少,视同岁中,年有五十,未名为老,内自图之:从此却去二十年,待天下清,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故以四时归乡里,于谯东五十里筑精舍,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绝宾客往来之望,然不能得如意。

后征为都尉,迁典军校尉,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遭值董卓之难,兴义兵。是时合兵能多得耳,然常自损,不欲多之。所以然者,兵多意盛,与强敌争,倘更为祸始。故汴水之战数干,后还到扬州更募,亦复不过三千人。此其本志有限也。

后领兖州,破降黄巾三十万众。又袁术僭号于九江,下皆称臣,名门曰建号门,衣被皆天子之制,两妇预争为皇后。志计已定,人有劝术使递即帝位,露布天下。答言:曹公尚在,来可也。后孤计禽其四将,获其人众,遂使术穷亡解沮,发病而死。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幸而破绍,枭其二子。又刘表自以为宗室,包藏奸心,乍前乍却,以观世事,据有当州。孤复定之,遂平天下。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矣。

今孤言此,若为自大,欲人盲尽,故无讳耳。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直有不逊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齐桓、晋文所以垂称至今日者,以其兵势广大,犹能奉事周室也。《论语》云: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股,周之德可谓至德矣。夫能以大事小也。昔乐毅赵,赵王欲与之图燕,乐毅伏而垂泣,对曰:臣事昭王,犹事大王;臣若获戾,放在他国,没世然后已,不忍谋赵之徒隶,况燕后嗣乎?胡亥杀蒙恬也,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信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其势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

孤每读此二人书,未尝不怆然流涕也。孤祖、父以至孤身,皆当亲重之任,可谓见信者矣,以及子植兄弟,过于三世矣。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视同岁中       顾:关注B.兴义兵          举:发动
C.意望已          过:超越D.昔乐毅       走:投奔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胡亥杀蒙恬也                      徙于南冥也
B.衣被皆天子之制                           如今人方刀俎
C.积信秦三世矣                      其身也,则耻师焉
D.遭值董卓之难                      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
B.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
C.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
D.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
4.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曹操“志向高洁”的一组是(     
①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忤诸常侍       ②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
③兵多意盛,与强敌争,倘更为祸始          ④以义灭身,足垂于后
⑤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
⑥孤每读此二人书,未尝不怆然流涕
A.①④⑥B.③④⑤C.②④⑤D.②④⑥
5.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世道混乱的局面,曹操起初想隐居;后来兴兵讨伐董卓时,招募到很多兵马。
B.曹操在文中历数自己的功绩,以周公自况,申明自己功业虽大,但无代汉自立之心。
C.作者提到每次阅读乐毅和蒙恬的书都感动流泪,真切地表明自己忠于汉室的决心。
D.文章用质朴、坦率、沉着的语言直剖胸襟,显示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过人的胆识和非凡气概。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欲为一郡守。
(2)孤祖、父以至孤身,皆当亲重之任,可谓见信者臭。
7.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归纳促使曹操“兴兵为政”的原因。
2021-04-25更新 | 30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天津市河西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一)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击之,不义也。不如善遇之项王许诺。

——节选自《鸿门宴》

(二)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育,无所复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势未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生平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节选自苏轼的《留侯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秦时与臣                                   游:交往
B.然临之而不惊                                卒:通“猝”,突然
C.其平居无罪灭者                              夷:平定
D.郑伯肉袒牵羊以                              逆:迎接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而忧其度量不足
B.今人有大功击之                              无故加之不怒
C.不如善遇之                                 项王即日留沛公与饮
D.观所以微见其意者                            还也
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     
A.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B.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C.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D.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4.下列对文段有关内容的理解与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战争一触即发之际,项伯夜访张良,劝他离开,是因为他和张良一向友好,以此次告密来报答张良的救命之恩,这使迫在眉睫的战争忽然出现了转机。
B.刘邦热情款待项伯,与之约为“婚姻”,借项伯的嘴向项羽诈称自己“日夜望将军至”“不敢倍德”的缘故,成功赢得了项羽的许诺。
C.《留侯论》论述了张良之所以取得成功的主观方面的根本原因——“能忍”的过人之节。这个问题过去未有人道及,这是作者的创见。
D.苏轼认为圯上老人并非世人认为的鬼怪,而是秦代有远见卓识的隐居君子,他的出现,真正的用意在于授给张良兵书。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不如因善遇之
(3)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