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7 道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1 . 选出下列加点词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函陵B.吾得事之C.进兵略地D.缒而出
2018-10-21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非选择类 | 适中(0.65) |
名校
2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勿予笑也,吾将说楚以王国之术。
(2)先生不鄙夷敝邑,不远千里,将康我楚邦。
(3)吾今而后知夸谈足以贾祸。
2017-04-02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3 .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王之金千斤(购买)B.于楚(从属二主)
C.又欲其西封(扩张)D.持千金之币物(礼品)
2018-10-21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列各句所涉及的时间,由早到晚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②及其日中如探汤③奄奄黄昏后④明晨秉机杼,日昃不成文⑤寂寂人定初
A.①④②③⑤B.⑤①②④③C.①②④③⑤D.②④③⑤①
2017-04-19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10-11高三下·吉林·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4) |
5 . 黄盖字公覆,零陵泉陵人也。故南阳太守黄子廉之后也,枝叶分离,自祖迁于零陵,遂家焉。盖少孤,丁凶难,辛苦备尝。然有壮志,虽处贫贱,不自同于凡庸,常以负薪余间,学书疏,讲兵事。初为郡吏,察孝廉,辟公府。孙坚举义兵,盖从之。坚南破山贼,北走董卓,拜盖别部司马。坚薨,盖随策及权,擐甲周旋,蹈刃屠城。
诸山越不,有寇难之县,辄用盖为守长。石城县吏,特难检御,盖乃署两掾,分主诸曹。教曰:“令长不德,徒以武功为官,不以文吏为称。今贼寇未平,有军旅之务,一以文书委付两掾,当检摄诸曹,纠擿①谬误。两掾所署,事入诺出,若有奸欺,终不加以鞭杖而竟诛之,宜各尽心,无为众先。”初皆怖威,夙夜恭职;久之,吏以盖不视文书,渐人事。盖亦嫌外懈怠,时有所省,各得两掾不奉法数事。乃悉请诸掾吏,赐酒食,因出事诘问。两掾辞屈,皆叩头谢罪。盖曰:“前已相敕,终不以鞭杖相加,非相欺也。遂杀之。县中震栗。后转春谷长,寻阳令。凡守九县,所在平定。迁丹杨都尉,抑强扶弱,山越怀附
盖姿貌严毅,善于养众,每所征讨,士卒皆争为先。建安中,随周瑜拒曹公于赤壁,建策火攻,赤壁之役,盖为流矢所中,时寒堕水,为吴军人所得,不知其盖也,置厕②床中。盖自强以一声呼韩当,当闻之,曰:“此公覆声也。”向之垂涕,解易其衣,遂以得生。拜武锋中郎将。武陵蛮夷反乱,攻守城邑,乃以盖领太守。时郡兵才五百人,自以不敌,因开城门,贼半入,乃击之,斩首数百,余皆奔走,尽归邑落。诛讨魁帅,附从者赦之。自春讫夏,寇乱尽平,诸幽邃巴、醴、由、诞邑侯君长,皆改操易节,奉礼请见,郡境遂清。后长沙益阳县为山贼所攻,盖又平讨。加偏将军,病卒于官。
盖当官决断,事无留滞,国人思之。又图画盖形,四时祠祭。及权践阼,追论其功,赐子柄爵关内侯。(选自《三国志·吴书十》)
注:①擿(tī):揭发。②厕:侧,旁边。
1.下列加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凶难,辛苦备尝婴:缠绕、围绕
B.诸山越不宾:礼貌、礼仪
C.渐人事容:包容
D.山越怀附怀附:归顺、依附
2.2.以下各组句子中,总体上最能表现出黄盖“文治武功”的是(   
①学书疏,讲兵事②南破山贼,北走董卓③事入诺出,若有奸欺,终不加以鞭杖,宜各尽心,无为众先④盖不视文书,渐容人事⑤建策火攻⑥因开城门,贼半入,乃击之
A.①④⑤B.②⑤⑥C.③④⑤D.③⑤⑥
3.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黄盖年幼之时便品尝到生活的艰辛困苦,早年就失去了祖父,遭遇凶险苦难,但这些都没有影响到他胸怀大志。
B.黄盖年轻之际非常关心用兵打仗之事,在日后为东吴孙氏政权效力之时常常披甲上阵,深入惨烈的战场,可谓勇猛之将。
C.在山越之地常有叛乱之时,黄盖主动请缨治理山越之地,并最终以严格的治理之举实现了该地的稳定。
D.黄盖在赤壁之战中中箭落水,后被吴军韩当救起,才得以生还。后因战功显赫,被封为武锋中郎将。
4.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盖亦嫌外懈怠,时有所省,各得两掾不奉法数事。
(2)前已相敕,终不以鞭杖相加,非相欺也。”遂杀之。
2016-11-18更新 | 965次组卷 | 6卷引用:2011学年吉林省吉林市普通中学高三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2012·河北唐山·三模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敬老崇文与文明传承
沈祖炜
强化历史记忆、重视历史记载、尊重历史事实,乃是中华文明的优良传统。现代科学主义的张扬,强化了科技的能量,却在无形之中弱化了人文精神的追求。对某些城市来说,相应的后果还在于城市精神的流逝。有时,根据某种需要,随心所欲地解释历史的事情也比比皆是。与此相对应的是,承载历史记忆与城市精神的人,特别是一代又一代的老年人受到了忽视甚至遭到无情打击。如此这样,难道还有敬老崇文可言吗?
敬老崇文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对历史与传统表示礼赞的一种文化。老者往往是文明的承继和传播的载体。不尊重老人的社会一定很肤浅、很冷漠。所以,我们说的“敬老”,是同尊重历史、尊重传统联系在一起的。我们说的“崇文”,不仅仅是崇尚文史,而且是崇尚广义上的人文。中华民族一向把黄帝尊为人文始祖,把文明传播的边界列为夷夏之辨的标尺。生生不息的民族传统从来都是强调人文精神的,而人文精神的核心则是以人为本,是尊重人,尊重人的价值,尊重人的创造力。儒家所谓的“仁者爱人”,说到底也是这个意思。
近代文明史说明,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是有前提的,那就是人的创造力的解放。在欧洲发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所激发的人文精神,曾经大大地解放了人的创造力。中国历史上的所谓太平盛世,也就是封建社会的繁荣期,都同文化发展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关联性。唐朝的开元盛世、汉代的文景之治、清代的康熙乾隆时期,都是如此。即使在所谓乱世,如春秋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的繁荣同样催生了社会的大变革。社会进步需要文治武功,当今中国的和平发展要求强盛的国力,包括经济、军事实力等等,同样需要文化发展所体现的软实力。在此重要的历史关头,历史记忆将唤起民族的文化认同,一座城市所特有的城市精神可以激发出这个城市的创造力。凡此种种,都会转化为人民大众的人文精神,变成文明进步的推动力。
中国人历来推崇“读书明理”“通情达理”。对这个“理”的领会和践行,就是“明理”和“达理”,常常同强化历史记忆和弘扬城市精神相一致。从历史记忆中汲取智慧,叫做以史为鉴;从城市精神中获得激励,叫做增强软实力。从中我们可以悟出许多道理,也会变得更加理性。唯有理性,才能体现道理、伦理。这样的道理和伦理属于人文精神的范畴,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中国前总理温家宝说:“一个民族如果忘记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就不可能深刻地了解现在和正确地面向未来。只有加强文史研究、保存历史记忆、洞悉历史规律,才能鉴史知今、熔铸古今,开辟新的未来。”我们宣传敬老崇文的理念,就是要更好地传承文明,续写中华民族的文明史。
1.下列关于敬老崇文的说法,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敬老崇文就是要尊重老者和崇尚广义上的人文,是对历史与传统表示礼赞的一种文化。
B.“敬老”主要因为老者是文明的承继和传播的载体,因此它又同尊重历史和传统联系在一起。
C.“崇文”主要还是指一种人文精神,是社会发展的软实力,与产业革命和技术革命关系不大。
D.民族传统中敬老崇文的核心则是以人为本,是尊重人,尊重人的价值,尊重人的创造力。
2.2.依据文中内容,对敬老崇文与文明传承关系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敬老崇文能够使一座城市的创造力激发出特有的城市精神,进而变成文明进步的推动力。
B.中国历史上,由于重视了敬老崇文才使得文化获得大发展,进而出现了所谓的太平盛世。
C.敬老崇文是一个社会传承人类文明的具体体现,也是社会不断走向更加文明的标志。
D.敬老崇文的目的是为了发挥老者的智慧和经验,特别是在文明传承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3.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弱化了人文精神,这种现象是社会发展不可避免的事情。
B.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极大地促进了欧洲近代的产业革命和技术革命的进步。
C.一座城市特有的城市精神可以转化为大众的人文精神,从而推动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D.人文精神范畴中的道理和伦理是我们这个社会新时期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2016-11-18更新 | 502次组卷 | 7卷引用:2014届天津市武清区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
7 .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失其所与,不知B.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C.焉用亡郑以陪邻D.群臣惊愕,卒起不意
2018-10-21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