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7 道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赤壁怀古

戴复古①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②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③,今如许?

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注释:①戴复古,南宋词人。其时南宋小王朝偏安一隅、苟且求存,抗金少有胜利。②貔虎,貔(pí)和虎。亦泛指猛兽。③曹瞒,曹操小名阿瞒。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开篇点题,一个“想”字领起对赤壁之战的描述,与“怀”字相照应。
B.“鱼龙怒”指潜蛰深水的鱼龙等因受战火威胁而怒,写出吴蜀联军火攻曹军时翻江倒海之势。
C.“今如许”三字反问,将思绪由历史转入现实,写出词人对功名事业的淡漠。
D.“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感慨三国至今几次改朝换代,历史往事已逝。
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相比,这首词起势同样不凡,同样气势雄伟,有先声夺人的效果。
B.苏词中的周瑜形象,着墨较多,形象较鲜明;这首词写周郎,仅写他“气吞区宇”的英雄气概,别是一种写法。
C.“卷长波、一鼓困曹瞒”句,刻画出波澜壮阔的中流水战,气势磅礴,与“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有异曲同工之妙。
D.本词豪情壮采,结句词人将满腔的伤感融入到向道旁杨柳的发问之中,含蓄蕴藉,意味深长。
3.这首词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写到了赤壁之战,但用意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整本书阅读-简答(多)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节选自《红楼梦》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黛玉叹道:“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心里藏奸。从前日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我长了今年十五岁,竟没一个像前日的话来教导我。怨不得云丫头说好……可知我竟自误了。”

……

黛玉道:“如何比我?又有母亲,又有哥哥,这里又有买卖地土,家里又仍旧有房有地。不过是亲戚的情分,白住了这里,一应大小事情,又不沾他们一文半个,要走就走了。我是一无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纸,皆是和他们家的姑娘一样,那起小人岂有不多嫌的。”

——《红楼梦》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 风雨夕闷制风雨词》

(1)下列选项的画线人物哪一个是选文中黛玉说的“你”? (     
A.敏探春兴利除宿弊
B.慕雅女雅集苦吟诗
C.蘅芜君兰言解疑癖
D.贤袭人娇嗔箴宝玉
(2)请从林黛玉和“你”中任选一位,根据选文情节,分析其性格特点。
2024-04-28更新 | 429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河北区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总复习质量检测(一)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晩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①谢朓诗句有“澄江静如练”的诗句。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王安石在金陵的登高怀古之作。故国,指的就是金陵,即现在的南京。
B.上片写登临季节,所见优美景色:澄江似练,夕阳翠峰,酒旗招展,白鹭翔舞。
C.下片感叹六朝竞逐奢靡、相继灭亡,然后陈说空谈兴亡荣辱是有所作为的表现。
D.“后庭遗曲”化用的是唐朝杜牧的《泊秦淮》,杜牧之后就认为其是亡国之音。
2.鉴赏这首词上片“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4 . 阅读下面节选自《红楼梦》的一段文字,按要求完成问题。

宝玉听了,忙上来悄悄的说:“你这么个明白人,难道连‘亲不间疏,先不僭后’也不知道?我虽糊涂,却明白这两句话。头一件,咱们是姑舅姊妹,她是两姨姐妹,论亲戚比你疏;第二件,你先来,咱们两个一桌吃,一床睡,长的这么大了,她是才来的,岂有为她疏远你的?”

(1)这段话是贾宝玉和_______说的,“论亲戚她比你疏”中的“她”是指_______
(2)为什么宝玉会说出“论亲戚她比你疏”这样的话来?请用《乡土中国》中的“差序格局”的概念解释。要求:①观点明确,②语句流畅,③书写清晰,④不少于80字。
2023-05-20更新 | 4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天津市河北区高三二模(质量检测二)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名校
5 . 下列《念奴娇·赤壁怀古》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大江东去(长江)                                     卷起千堆(比喻浪花)
B.樯橹灰飞烟灭(比喻曹操的战船)             早生华发(花白的头发)
C.雄姿英发(谈吐不凡,见识卓越)               千古风流人物(放荡不羁)
D.遥想公瑾当年(回忆)                                故国神游(原来的国家)
2023-10-19更新 | 396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五十七中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列对《梦游天姥吟留别》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A.烟涛微茫难求 (确实)               五岳掩赤城 (超出)
B.对此欲倒东南 (倒下)               来之烟霞(先前)
C.天姥连天向天(遮蔽)                 瑟兮鸾回车 (弹奏)
D.迷花倚石忽已 (睡着)               忽魂以魄动 (因惊惧而心跳)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小松

杜荀鹤(唐)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南轩松

李白(唐)

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

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夕。

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

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杜诗借物写人,寓意深长,前两句侧重写小松,后两句侧重写世人对小松的态度。
B.“清风”两句写“风因松而见其盛,松因风而见其劲”,为下文抒发感慨做铺垫。
C.两首诗中多次出现“凌云(霄)”字眼,诗人借此表达同样的崇高理想和远大抱负。
D.李诗中“生”“染”“凌”“上”等一系列动词极有表现力,使诗歌语言极有气势。
(2)两首诗的松各有什么特点?
(3)“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屈原的人格美

林庚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诗人,在此之前我们只有《诗经》一类的民谣,而且都不知道谁是作者。作者的人格既少表现,所以作者不为人所重视,也不会使人发生兴趣。屈原是第一个改变了这种趋势的人,他使得诗坛上从此有了诗人,他在诗之外争取了人的地位;人不仅是诗的材料,而且人本身就是诗——这就是屈原首次带到诗坛的事件。

屈原伟大崇高的人格,无疑表现在他的作品上;然而我们今日提起《楚辞》,或提起屈原,这诗人所唤起的印象要比那些作品更集中、更明快。历史上无数的诗人正是为这个追求而努力,陶渊明、李太白、杜子美,都因此产生更大的影响。我们从那些作品里认识了诗人之后,诗人便成为一首无言的诗;我们因此感觉到一个人格的存在,一个更明快、更无尽的力量。这人格是一切诗人共同的向往,诗坛才成为一个人生的修炼所。

屈原伟大的人格,正生在一个热情求真的时代,先秦诸子思想的光芒,使人生从此成为一个崇高的醒觉;在这些光芒当中,屈原所受的影响,与其说是思想的,毋宁说更是感情的。有人以为屈原是儒家。然而孔子所最崇拜的周公,屈原却一次也没有提到过;孔子所最提倡的中庸之德,屈原更是背道而驰。屈原与孔子性格完全相反,然而屈原却与儒家的另一个思想家性格相投,那便是孟子。

孟子的思想形态是浩然之气。而屈原所谓的中正,便是孟子的浩然之气;屈原的与天地兮比寿,便是孟子的塞于天地之间。而屈原与孟子因此又都同样地具有一种感情上的诚意。孔子是生于先秦思想刚开始的时期,孟子则生于先秦思想最澎湃的时期。前者多少还有一点保守的色彩,至于孟子的时代则完全是进取的。这所谓进取,也就是对于真理的彻底的追求。这些真理的追求者,在理智上虽不见得相同,在感情上却正是一致的,那便是勇于求真的信心。庄子、孟子、韩非子,无一不是把全副的诚意放在真理的认识上,这就是屈原所受到的感染。屈原不是一个思想家,然而在历史上他却比思想家更重要。秦汉以来,中国文化曾受三种力量的支配,一是儒家而近于法家的荀子,一是道家的庄子,一是楚辞。荀子支配了汉代,庄子支配了魏晋,《楚辞》则自建安以至盛唐莫不受它的支配。前二者只是固定的思想,而后者带来的却是一个真实思想的精神。只有唐代能于先秦之后,独成一个灿烂的文化时期,那正是《楚辞》的力量,在说明着屈原人格的启示。

屈原的一生都在奋斗之中,他斗争的对象,就是当时楚国的贵族政治。他虽生活于宫廷之中,却厌恶反对那宫廷里的一群人,这就是屈原所以永远显得如此寂寞的缘故。宫廷里的那班人都不能真正了解屈原、支持屈原。在那贵族势力掌控的宫廷中,屈原就是一个先知先觉者,所以说,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在贵族制度行将崩溃的前夕,那些人还在醉生梦死、昏天黑地地过日子,屈原却在那里痛骂自己所属的这一阶级。我们这样了解他的独清独醒,屈原才是一个真正的醒觉者。因此他与宫廷之外的人民正是站在同一个方向的,这就是伟大的屈原,当他感到孤寂的时候,其实正是他最有力量的时候。

屈原生于战国纷纭之际,一般的人生观大都趋向于随机应变的巧捷机智。在那纵横离合的漩涡中,谁都只顾到当前的利害问题,谁也不肯再放眼于更远大的方面去。这便是当时思想界普遍的苦闷。孟子力竭声嘶地喊着舍利取义,那便是对这同一苦闷的反映与反抗。他们在这共有的苦闷上必然要统一成一种共同的力量;这力量乃是一种任何伟大思想家必具的坚定的人格美。屈原就在这人类共同的品行上表现出一种更为典型的集中的卓越的感情。屈原厌恶巧捷机智的情绪,这在作品里时时表现着。屈原因此对于这个时代寄予一种同情的怜悯。时俗虽然失去了自主的力量,但是那醒觉的认识仍然是人生高贵的品行。屈原的伟大,便在于带来那坚定清醒的情操,而诉之于一种可喜的力量。他不是一种哲理而是一种哲理的感情,他在《橘颂》里说: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这可喜的便是那坚定清醒的情操。这情操在《离骚》里随处可见。如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因此为那苦闷的时代,带来希望的感情,这便是那时代的苦闷对于屈原的磨炼。我们在这里乃获得生活上更长远的热力。在人生的旅程上我们本都是真理的向往者,我们都应当是一个醒觉的追求者。屈原正以这种力量唤醒了一代人的耳目。屈原用了无数华贵的诗句、纯洁的比喻,这些都流为后人辞藻的装饰。然而在屈原却不是装饰,他只是一种自然的呼唤,一种生命走向真理、走向永恒去的光明与美丽。那正是真与力的合一,美与善的交织,他因此感动了无数的人们。这伟大的人格,就这样,永远成为一首解释不完的最美的诗章。

(摘编自《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

1.下列《屈原列传》中关于屈原及其作品的表述,不能直接印证本文中屈原“伟大的人格”的一项是(     
A.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B.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C.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D.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写诗的人,他的出现标志了“诗人”这一概念的产生。
B.屈原与孟子在理智与思想上不一定相同,但是他们性格相投,都拥有真诚的情感。
C.屈原的《楚辞》及其伟大的人格创造了先秦之后独有的文化高潮——灿烂的盛唐文化。
D.屈原对于污浊的社会现实有着清醒的认识,其哲学思考中的理性成就了他的伟大。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关于诗人人格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优秀的诗人本身就是一首无言的诗,读者通过作品认识诗人,感受其人格的存在。
B.无数的诗人都向往着伟大的人格,因为相较于作品,伟大人格对后世的影响更大。
C.诗人的人格具有一种明快而无尽的力量,这力量能唤醒向往真理、追求觉醒的人们。
D.诗人伟大的人格焕发出一种诗意的美,于是伟大的人格本身也成为一首美丽的诗。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答段缝

王安石(宋)

段君足下:某在京师时,尝为足下道曾巩善文,未尝及其为人也。还江南,始熟而慕焉友,又作文粗道其行。惠书以所闻诋巩行无纤完,其居家,亲友惴畏焉,怪某无文字规巩,见谓有党。果哉,足下之言也?巩固不然。巩文学论议,在某交游中,不见可敌。其心勇于适道,殆不可以刑祸利禄动也。父在困厄中,左右就养无亏行,家事铢发以上皆亲之。父亦爱之甚,尝曰:“吾宗敝,所赖者此儿耳。”此某之所见也。若足下所闻,非某之所见也。

巩在京师,避兄而舍,此虽某亦罪之也,宜足下之深攻之也。于罪之中,有足者,顾不可以书传也。事固有迹,然而情不至是者,如不循其情而焉,则谁不可诛耶?巩之迹固然邪?然巩为人弟,于此不得无过。但在京师时,未深接之,还江南,又既往不可咎,未尝以此规之也。巩果于从事少许可,时时出于中道,此则还江南时尝规之矣。巩闻之辄矍然。巩固有以教某也。其作《怀友书》两通,一自藏,一纳某家,皇皇求相切劘,以免于悔者略见矣。尝谓友朋过差,未可以绝,固且规之。规之从则已,固且为文字自著见,然后己邪,则未尝也。

凡巩之行,如前之云,其既往之过,亦如前之云而已,岂不得为贤者哉?天下愚者众而贤者希愚者固忌贤者贤者又自守不与愚者合愚者加怨焉。挟忌怨之心,则无之焉而不谤。君子之过于听者,又传而广之,故贤者常多谤,其困于下者尤甚。势不足以动俗,名实未加于民,愚者易以谤,谤易以传也。凡道巩之云云者,固忌、固怨、固过于听者也。家兄未尝亲巩也,顾亦过于听耳。足下欲引忌者、怨者、过于听者之言,县断贤者之是非,甚不然也。

孔子曰:“众好之,必察焉;众恶之,必察焉”。孟子曰:“国人皆曰可杀,未可也,见可杀焉,然后杀之”。匡章,通国以为不孝,孟子独礼貌之以为孝。孔、孟所以为孔、孟者,为其善自守,不惑于众人也。如惑于众人,亦众人耳,乌在其为孔、孟也?足下姑自重,毋轻议巩!

选自《唐宋名家文集·王安石集》


【注】①段缝:北宋诗人。曾经写信给王安石,对曾巩的一些做法提出批评。②切劘:切磋。③县断:县通“悬”。悬断,凭空推断。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茵也。

节选于苏轼的《石钟山记》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尝为足下道曾巩善       属:撰著
B.于罪之中,有足       矜:夸耀
C.如不循其情而       诛:谴责
D.众之,必察焉             恶:厌恶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始熟而慕焉友/五亩之宅,树以桑
B.皇皇求相切剷/用亡郑以陪邻
C.足下欲引忌者、怨者、过于听者之言/见犯死,重负国
D.殆与余同,言之不详/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议事每不合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天下愚者众/而贤者希/愚者固忌贤者/贤者又自守不与/愚者合/愚者加怨焉
B.天下愚者众而贤者希/愚者固忌贤者/贤者又自守/不与愚者合/愚者加怨焉
C.天下愚者众/而贤者希/愚者固/忌贤者/贤者又自守/不与愚者合/愚者加怨焉
D.天下愚者众而贤者希/愚者固/忌贤者/贤者又自守不与/愚者合/愚者加怨焉
4.下面六句编为四组,都是王安石对曾巩肯定态度的一组是(     
①巩文学论议,在某交游中,不见可敌
②其心勇于适道,殆不可以刑祸利禄动也
③然巩为人弟,于此不得无过
④巩果于从事少许可,时时出于中道
⑤凡道巩之云云者,固忌、固怨、固过于听者也
⑥县断贤者之是非,甚不然也
A.①②④B.②④⑤C.①③⑤D.②③⑥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篇文章是王安石针对段缝对曾巩的批评写的一篇驳论文,无论是为人还是为文,作者对曾巩都非常推崇。
B.王安石认为做任何事情都有因有果,应该先分析实际情况再灵活处理,所以他对于曾巩的做法并没有规劝。
C.作者认为即使是君子也会误听、误信、误传,贤人总会不断地遭受诽谤,那些困在底层的贤者尤其受影响。
D.作者引用孔孟的话和典故是为了证明“圣人之所以为圣”,用反问句和感叹句做结,起到加强语气的作用。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果哉,足下之言也?巩固不然。
(2)父亦爱之甚,尝曰:“吾宗敝,所赖者此儿耳。”
(3)孔、孟所以为孔、孟者,为其善自守,不惑于众人也。
7.结合文本分析王安石和苏轼观点的异同。
2022-05-17更新 | 429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届天津市河北区高三二模(总复习质量检测二)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10 .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汉卿,号已斋叟,代表作有杂剧《窦娥冤》《救风尘》《拜月亭》等。
B.《窦娥冤》中“三桩誓愿”层层深入地表达了窦娥的愤怒和抗争。
C.曹禺,原名万家宝,代表作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
D.《哈姆莱特》和《威尼斯商人》都是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的喜剧代表作。
2022-06-14更新 | 40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北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