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7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1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无名广场

陈世旭

①南方滨海城市。

②我穿过峡谷般的楼群去看海。却在不期然间,见到这座广场。

③高大发亮的灌木带后面,绵长的花圃,硕大的花朵在冬日里烂漫如火。广阔的大草坪,边际的尽头似乎遥不可及,让巨型建筑失去了高度。

④大草坪海浪般起伏,是一片会呼吸的土地。旋转喷头肆意迸发的水雾,让生命的气息喷薄而出。

⑤一个又一个微微隆起的草坡上,匍匐着粗砺的巨石,像是时光的背影。珍贵的亚热带树木,独立的一株,或是相拥的一簇,挺拔,豪迈,满满的自信。人们满怀希望,播下饱满的种子,而今拔地而起,成为耀眼的存在。

⑥远远近近,散落着白色的敞开式帐篷,让人想起就要远航的船帆,想起银河系的船帆座,想起希腊神话:伊阿宋乘阿格号去找金羊毛,带着众多船员——双子座的卡斯托尔和波吕杜克斯,乐师奥尔普斯,建船者阿尔戈斯,后来连赫拉克勒斯也加入了旅程。

⑦红砖铺就的小径,一对踯躅的老人在咀嚼沧桑,他们曾经手牵手,在彼此的目光中温暖相拥,走过春夏秋冬。肩膀扛着一世的风雨,心里藏着生活的热念,纵使脚下步履蹒跚,依然迤逦前行。回忆总是没有尽头,多少日子在瞬间逝去,在心头烙下满满当当的刻度。相扶相伴的身姿,成为广场上的行为艺术。

⑧坡下的石凳,在回忆燃烧的海誓山盟,散发爱和被爱的温度。迷茫的星光浮现于半空,激流在血脉里奔腾,爱神隐形的翅膀,无声地飞翔。当第一声鸟鸣冲破天际,玫瑰铺满了整个蓝天。

⑨浓密的树丛中飞出彩色的皮球,紧跟在后面跑出欢叫的儿童,他们是城市的未来。有谁在召唤:去吧,去吧!去接受海涛的祝福;去吧,去吧!前面有无穷的无穷!

⑩回廊上有一个漫游的旅人,严肃而潇洒。他俯首倾听大地奔放的声音,用目光丈量广场的辽阔和纵深。说不定哪天他会成为歌者,为一个不是故乡的城市代言。

隔着广场,与城市相对的另一面,是海。碧绿的堤岸、洁白的浪涌、蔚蓝的天际线,是阳光与海风的织锦。荏苒如梭的光与影,是穿梭在五线谱上的音符,演绎出一曲曲生命的交响。成群的海鸟,忽而蹁跹在林立的桅杆,忽而在空中恣意翻飞,忽而箭一样划过。没有恐惧,没有拘束,没有犹疑,没有赡前顾后,王者般地炫耀飞翔的自由。

一切都是绝对自然的呈现。草与树,花与石,高天的流云与大海的波涛,皆用自己的语言说话。整个广场,没有文字,没有广告,没有画幅,没有噪音,没有煞费苦心的表白与宣扬。唯一看到的刻意,是在一个僻静的角落,几只俊美羞怯的铜雕小鹿。

如果一定要赋予这座广场一个主题,那就只有一个选项:自然。

城市,顾名思义,因城而市,或因市而城。最原始的形态是“内之为城,城外为之廓”“日中为市”(《管子·度地》)。是具有相当面积,集中相当住户,产生规模经济的连片地理区域和网络系统,是人群和房屋的结合体,欲望与利益的共同体。个人在其中并不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人而为人所知,而是属于一个庞大的集群。坦途与坎坷,追求与失落,欢乐与悲伤,智慧与愚蠢,奋发与颓废,成功与失败,美好与丑陋,光明与阴暗,善良与邪恶,温暖与冷酷……构成无数人各各不同的命运图景。

岁月承载了历史的脚步,城市积淀了文明的精华。高塔入云,大厦如林,车水马龙,熙熙攘攘,衣袂蔽日,挥汗如雨,人面千般,风情万种,文化多元,水火兼容。千百年来,城市不知打动了多少敏感的心灵,留下了多少天才的篇章。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杜甫《春夜喜雨》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枫桥夜泊》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

人群会流动,城市一直在原地。它承载集体的记忆,留下个人的足迹。风物人情,历史掌故、情感印象,连接起一卷卷人文简牍。

城市广场蕴涵的诸多信息,为人类生活提供了足够丰富的物质线索,因而成为城市空间的华彩部分。作为一种城市建设类型,一种公共艺术形态,一种城市构成的重要元素,城市广场既承袭传统和历史,也传递美的韵律和节奏。

广场,是一个城市的脸庞。广场的品质,就是这座城市的品质;广场的气度,就是这座城市的气度。

曾经走过许多城市,曾经见识许多广场,曾经置身不少雷同的“广场八股”:低头是铺砖,平视见喷泉,仰脸看雕塑,台阶加旗杆,对称中轴线,终点是大楼。空间尺度比例失调,配饰植物很艳俗。脱离了所处的自然环境,丧失了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看不到地域特征,抹杀了人文背景,千篇一律,千部一腔。终至背离了广场的本质,与大众隔膜疏离。

在这座并不显赫的边垂城市,竟然意外惊喜地邂逅这样一座广场——静穆地偏安在城市的一隅,仿佛是一则古老的寓言,一个现代的桃花源,一种悠远的几乎被遗忘的文明。不施粉黛,却丰姿绰约,端庄大气。让城市喧嚣的万丈红尘退避三舍,让身心获得彻里彻外的安宁,让人有一种冲动,想要在现时代里复活古圣先贤、唐诗宋词,以哲学和诗歌的名义标榜一方净土。

当时忘记打听这座广场的名字,回到住地,问当地朋友,因为我说不出所属的地名,回答语焉不详,各不相同。

对我来说,这是一个无名广场。

无名广场的一切都显得那么不经意,但我知道,一切又绝对是精心的营造。名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营造体现出的城市美学,以及由此显示出的对人的尊重。

(有删减)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花        逦 yǐ                 步履跚 pán
B.发 bènɡ      qiān       约 chuò     前顾后 zhān
C.粗           jué         chuí     费苦心 shà
D.踯zhú         zài         xiāo     退避三 shě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第②段中“我穿过峡谷般的楼群去看海”承接上文的“南方滨海城市”,“却在不期然间,见到这座广场”总起下文。
B.文章善用比喻:第②段把楼群比喻成峡谷,表达了作者对现代都市的不喜厌倦;第③段把花比喻成火,突出他的“惊喜”。
C.第段对堤岸、浪涌、天际线、光与影和海鸟的描写,表现了无名广场的环境是“绝对自然的呈现”。
D.第段引用的古诗词是历代文人给“这座并不显赫”的城市留下的记忆,增加文章的文化底蕴和浪漫色彩。
E.作者写“广场八股”千篇一律,比例失调,配饰俗艳,没有地域特征和人文背景等,与第段内容形成对比。
3.“无名广场”有何与众不同之处?
4.文章题目是“无名广场”,为什么第段至第段写“城市”?
5.如何理解结尾画线的句子?
2024-04-05更新 | 256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河北区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总复习质量检测(一)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2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小巷琴人

刘学刚

①车从东关大街驶入鞠家村东巷,仿佛哗的瀑布跌入沉静的潭水,座座平房古朴安静,一如水底的礁石。小巷中有琴声流淌,还有歌声,犹如随流飘扬的桨声渔歌,透露出古密州淳朴温和的民间韵味。

②下车,驻足听,惊喜如好风扑面而至:“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在大舜的胞衣地,听农耕时代的恩泽之歌《南风歌》,我觉察到时光的接续,以及空气中南风和斯时斯地人们交织着的温润呼吸。

③寻声暗问,弹唱者是一位叫李加涛的斫琴人。渐次响亮的弹唱声暴露了他的栖身地,城中村一个简朴幽静的民居。黑漆大门开着。两间南屋和三间北屋守护的小院,优雅得让人内心一颤。东植荷花,西育芭蕉。南屋外墙上挂着三五竹筒,竹筒开裂处有马齿苋探出许多细嫩的茎,开出红的、黄的、粉的小花,就像在乡野上那样,坦然率真,健康茁壮。

④一个清瘦的男子迎了出来。他四十出头,脸庞瘦长,看上去很像文弱的书生。这个腼腆羞涩的男子是诸城百年以来第一个斫琴人。民国初年,诸城派斫琴师北上南渡,诸城古琴之音成了人们绵长而忧伤的回忆。

⑤李加涛缘何结谊斫琴,他的故事有无奈,有忧伤,也有咀不尽的幸福。大李曾在一家大型木器厂上班,妻子是木器厂的女工,夫妻俩就像螺栓螺母一样,牢固着一个温馨的小家。后来,企业经营不善,夫妻双双下岗。妻子的满面愁容和儿子的无邪笑容犹如两张碟片反复播放,尖细的唱针划痛的是他的心。他像一截被抛弃的木头,唤醒他的是铁锯刨子。他蹬着三轮车,拖着铁锯刨子木头,以及沉重的家庭负累,穿梭于各个居民小区,给人家打家、搞装修。他起早贪黑,午饭冷馒头蘸热水,晚上铺几块木板,睡在工地上。就在个人创业稍有起色之时,那些吃过的苦、遭过的罪,无情地折磨着他的胃部。等他做完胃部切割手术,在病床上费力地用手臂撑起瘦弱的身体时,恍惚中,他看见一块木头被分解,被剥离,被暴晒,被淫雨侵袭得处处霉斑。

⑥凡俗日子就是一堆坚硬粗糙的木头,只有诚实生活的人才像铁锯那样投入,发现木头的纹理之美。仿佛个溺水者,搭救大李上岸的是一块木头。

⑦多年以后,大李依然记得那个秋日的黄昏,在暮洒入庭院,儿子鸟雀一样蹦蹦跳跳的脚步让暮色变得温暖迷人。开学第一天,儿子报名参加了学校的古琴社团,央求爸爸给他准备一张古琴。在无力购买和无力出门打工的双重困境下,大李的目光落在庭院里那堆长长短短的木头上,那些走失的木屑如雪花飘然而至,而后,锯木声、刨木声,敲打声,以及咳嗽声,宛若梦境一般出现。他要给儿子斫一张古琴,让粗糙的木头涅重生,长出绿叶的手指,长出鸟鸣和南风的合奏。

⑧古琴的所制时间漫长,所制、灰胎、推光等每一步均须精细打磨。大李告诉我们,他专事斫琴以后,把儿子用过的那张古琴命名为“凤来仪”,那是他斫木求音的初始,寻常木头由笨的家俱朴素转身,成为接通人间天籁与良操美德的乐器。那张耗时半年的古琴经由儿子的手进入校长的视野时,校长就像看见了传说里的大舜古琴一样,惊得张大了嘴巴:这是诸城人斫制的古琴!类似的情节在古都南京重演了一次。一位斫琴界的前辈抱着凤来仪,端了许久,又看了看风尘仆仆的大李,他说出的每一个字都拨动了大李的心:“小伙子做下去吧,斫琴可能改变你一生的轨迹。”

⑨大李斫琴已十年。清晨的阳光、柔和的南风、庭院的花草、向晚的落霞以及内心的欢畅,尽化作古琴上的风景。一间北屋是琴房,排列着蕉叶式、落霞式、虞舜式等六张古琴。他在琴房举办“琅雅集”,以及各种公益班,古琴爱好者随到随学,分文不取。“古琴要常弹,不然,它会睡去的。”大李缓缓地说。古琴是有呼吸有知觉的,就像庭院里枝繁叶茂的芭蕉,南风柔和的手指、春雨细细的手指、冬阳温情的手指一一深情弹过,且把手指的纹路和温度探入芭蕉的阔叶。

⑩两间南屋为斫琴室。琴房和斫琴室就像蕉叶的两面,颜色深浅有别,纹理相同,质地一致。斫琴室内墙上悬挂的几组琴板,生动地呈现着开料刨平、手工雕刻图样、襄麻布、上中灰、涂漆糊等时间段落。斫一张琴,须一百多道工序,斫制三年。其中,髹漆最为耗时。说到漆,大李不说大漆致人过敏,而把它视为牙齿锋利的动物:大漆“咬”人呢,不要碰琴板。

⑪大李所说的大漆是从漆树上割取的一种灰白色的黏稠乳状液。它始终在生长,初为纯洁的白,后褐色,干燥后漆黑一片,就像喧哗的白昼归于寂静的黑夜。髹漆是将鹿角霜灰和火漆调和,擦涂在裹了麻布的琴胚上。鹿角霜粉碎,用筛子分出粗、中、细三种,灰胎也依次分粗灰、中灰、细灰三次,每次都须用那双千锤百炼的手细细打磨,用绸布棉球进行揉粉找平,再用手掌将珍珠粉、橄榄油在古琴表面慢慢推光。干燥的大漆灰胎坚硬如铁,经常磨破手指,流出红的血。

⑫回忆被大漆“咬”过的情形,大李依然心有余。初学斫琴的他,不知道看似如稀泥一样柔软的大漆,却像野兽一样骜不驯。他未戴手套口罩,赤手上阵。结果,手臂、脖子、腿脚都被大漆“咬”出红红的小疙瘩,越挠越痒,疙瘩越多,疼痒难耐,呼吸困难,就像喉咙里塞了一块木头,咳不出来,咽不下去,苦不堪言。斫琴,是双手在木头上的一次危险而快意的旅行,是用大漆灰胎将高山流水、清风明月永久贮存的,一次精神冒险。

⑬南风缓缓吹,古琴悠悠响。我们踏上归途时,依稀有琴声萦绕耳畔。木头是斫琴人和丝弦唤醒的,而木头和丝弦又唤醒了一个木匠。他在琴上精心雕刻着图案,雕刻着美好生活。

【注】①胞衣地:犹言出生地。

1.下列文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琴zhuó       听dì        xuán       重生pán
B.端xiáng             huá          风尘仆
C.咀jué                   zhuō       骜不驯jié
D.暮ǎi               红yīn                  心有余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文中的“斫”就是“用刀、斧砍”之意,“斫琴”是制琴过程中的一道工序,文章以“我”的视角记叙了斫琴人的成长。
B.“走失的木屑”是说诸城制琴丁艺已失传,各种声音“宛若梦境一般出现”,表现了主人公使古琴之音重现诸城的过程。
C.文中反复提到的“南风”,并非诗歌、古琴曲或风的名称,而代表斫琴师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D.在一百多道制琴工序中最耗时的是“髹漆”,作者用了一个“咬”字,是突出髹漆这道工序给斫琴人带来的苦痛和“危险”。
E.这篇文章以作者在小巷循着琴声寻找斫琴人开始,又以悠悠作响的古琴乐音做结,首尾呼应,给读者以余韵悠长之感。
3.本文有两条线索,明线是斫琴人,暗线是木头。请据此梳理概括文章的思路。
4.这是一篇写人散文,前四段在刻画人物的方法上有何特点?
5.如何理解“木头是斫琴人和丝弦唤醒的,而木头和丝弦又唤醒了一个木匠”?
2023-04-09更新 | 3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天津市河北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记旧本韩文后

(宋)欧阳修

予少家汉东,汉东僻陋无学者,吾家又贫无藏书。州南有大姓李氏者,其子尧辅颇好学。予为儿童时,多游其家,见有弊筐贮故书在壁间,而视之,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脱落颠倒无次序,因乞李氏以归。读之,见其言深厚而雄博,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徒见其浩然无涯,若可爱。

是时天下学者,杨、刘之作,号为时文,能者取科第,擅名声,夸荣当世,未尝有道韩文者。予亦方举进士,以礼部诗赋为事,年十有七试于州,为有司所黜。因取所藏韩氏之文复阅之,则喟然叹曰:“学者当至于是而止尔!”因怪时人之不道,而顾己亦未暇学,徒时时独念于予心。以谓方从进士干禄以养亲,苟得禄矣,当尽力于斯文,以偿其素志。

后七年,举进士及第,官于洛阳。而尹师鲁之徒皆在,遂相与作为古文。因出所藏《昌黎集》补缀之,求人家所有旧本而校定之。其后天下学者亦渐趋于古而韩文遂行于世至于今盖三十余年矣学者非韩不学也可谓盛矣

呜呼!道固有行于远而止于近,有忽于往而贵于今者,非惟世俗好恶之使然,亦其理有当然者。而孔、孟皇皇于一时,而师于千万世。韩氏之文没而不见者二百年,而后大施于今,此又非特好恶之所上下,盖典久而愈明,不可磨灭。虽蔽于暂而终耀于无穷者,其道当然也。

予之始得于韩也,当其沉没弃废之时,予固知其不足以追时好而取势利,于是就而学之。则予之所为者,岂所以急名誉而干势利之用哉?亦志乎久而已矣。故予之仕,于进不为喜、退不为惧者,盖其志先定而所学者宜然也。

集本出于蜀,文字刻画,颇精于今世俗本,而脱缪尤多。凡三十年间,闻人有善本者,必求而改正之。其最后卷帙不足,今不复补者,重增其故也。予家藏书万卷,独《昌黎先生集》旧物也。呜呼!韩氏之文、之道,万世所共尊,天下所共传而有也。予于此本,特以其旧物而尤惜之。

【注】①杨、刘:指杨忆和刘筠,北宋诗人,被称为西昆派,以“雕章丽句,脍炙人口”得名,多写一些应酬唱和、脱离现实、专门追求形式技巧的诗文。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视之                       发:打开
B.遂相与作为古文             相与:互相
C.学者当至于是而止尔       学者:求学的人
D.而师于千万世             法:效法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取所藏韩氏之文复阅之/击沛公于坐
B.夸荣当世/余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C.独《昌黎先生集》旧物也/百姓皆以王爱也
D.因出所藏《昌黎集》补缀之/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其后天下学者亦渐趋于古/而韩文遂行于世/至于今盖三十余年矣/学者非韩不学也/可谓盛矣
B.其后天下学者亦渐趋/于古而韩文遂行/于世至于今盖三十余年矣/学者非韩不学也可/谓盛矣
C.其后天下学者亦渐趋于古/而韩文遂行于世至于今/盖三十余年矣/学者非韩/不学也可谓盛矣
D.其后天下学者亦渐趋/于古而韩文遂行于世至于今/盖三十余年矣学者/非韩不学也可/谓盛矣
4.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其中全都体现作者对于韩愈为人或文章推崇的一项是(       
①脱落颠倒无次序                 ②见其言深厚而雄博
③学者当至于是而止尔          ④有忽于往而贵于今者
⑤盖其久而愈明,不可磨灭   ⑥亦志乎久而已矣
A.①⑤⑥B.①②④C.②③⑥D.②③⑤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记叙了作者童年在李家墙壁间的破竹筐中偶得已脱落颠倒、次序很乱的《昌黎先生文集》的经历。
B.作者生活的时代,始终把能写出以杨忆、刘筠为代表的“时文”,作为考中功名,得到好名声,被人称赞的标准。
C.欧阳修记叙韩文“没而复盛”,举了孔孟的例子,是为了阐明“道”可能暂时泯没,但其生命力必将永存的道理。
D.这篇文章以作者珍藏的一部旧本韩文为线索,融记叙、议论和抒情为一体,语言朴实,字里行间饱含浓厚感情。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亦方举进士,以礼部诗赋为事,年十有七试于州,为有司所黜。
(2)韩氏之文、之道,万世所共尊,天下所共传而有也。
7.文中写了欧阳修三次读《昌黎先生文集》的经历,他心境有怎样的变化?
2023-04-09更新 | 31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届天津市河北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4 .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白居易是晚唐时期的现实主义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作了不少针砭时弊的诗篇,通俗易懂,相传老妪都可诵读。
B.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被后人誉为“诗圣”,其诗作达到了古典诗歌艺术的最高水平,其诗风不断被后人模仿、学习、借鉴。《登高》一诗被明代胡应麟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
C.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其诗歌比喻新鲜、想象奇特、夸张大胆、以气夺人,热爱自由、追求自由的精神在其山水诗和反映民生疾苦的诗歌中表现尤为突出。
D.曹操,字孟德,“三曹”之首,他的诗作继承《诗经》、《楚辞》、汉乐府的传统,苍凉悲壮、慷慨高歌、意味深远,历代备受赞誉,代表了建安文学的最高成就。
2022-11-30更新 | 39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想象之魅

潘鸣

想象是怎么一回事?仔细琢磨,真是神奇得很。

②我常常有这样的体验:对从来未曾谋面甚至可能永远无缘见识的一些人物、事件和情景,只需要意守丹田,沉入凝神冥想,凭借心理预期和主观审美企愿作索引,脑海里便会徐徐展开一幅幅投影画面,生动而细腻地平空呈现其鲜活风和万千气象,让人生出身临其境的体验。各色虚拟物象情致让我得如痴如醉,甚至于情不能已。

③这便是想象的杰作。

④那一年爽秋时节在杭州出差,忙完公干,偷得半日闲暇,独自雇了一叶扁舟然泛波西子湖,在万碧水和空濛秋光的裹拥中陶然做了一回神仙。泊岸时,船家告诉我,西湖南边的满陇山桂花开得正旺,整一条山谷全是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风吹花落的满陇桂雨,是杭州一道奇绝的风景。我闻之怦然心动,意欲前往,然而抬望眼,一轮夕阳已半没西峦。而次日一大早就要乘飞机返回蜀地,无奈,只有抱憾离去。

当晚闲坐旅舍一星孤灯下,满陇桂雨四个字总挥之不去。便微闭了眼目,凭借意识中想象力的笔墨,对那失之交臂的一帘绝色秋景着墨写意:青色的石径沿着山谷斗折蛇行,十里谷沟,中有清溪如练,溅玉飞珠;两畔是层层叠叠的桂花树,时当花季正盛,繁密的金籽玉粒把整整一条沟醺成一脉香溪。有煦风徐来,如纤指轻轻拂过桂枝,纷纷扬扬的桂花雨便时急时缓地从枝头沥洒落。树下是农家铺设的一方方茶座,一色的竹编椅、小木桌。洒然的茶客们掀开茶盏盖子,任由那些矶珠籽粒飘落杯中,于是,千杯百盏茶水倏然之间都酿成了桂花香茗。神游了这样妙曼的一幕,心中似乎减少了些许遗憾。至于想象与真实之间有多大差异,我想,何必去追根究底呢?

⑥对一些心存仰慕、久向往之的风景和人物,早已在脑海中通过想象与其神交过密。这类的想象,由于期望值很高,事前投映的心理画面总是美美奂,惊艳至极。以至真正置身现实的某一处情景,或是直面某尊偶像,扑面而来的实景和真容往往令人大失所望,满腔热情遭遇一盆冷水,弄得内心很受伤。基于类似的教训,一些在我脑海里已在经年累月中镂刻下绝美想象画面的佳境胜地,我踌再三,总不愿意轻易地踏入现实的那块尘土。比如许多年前通过一幅意韵幽宁的壁画而让我想入非非的西双版纳,由一个神奇的名字惹得我浮想联翩的香格里拉,还有从唐诗里读到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苍茫边塞。每当从各类媒体上看到这一处处人间仙境由于种种原因正在萎缩、变异、颓败,甚至濒临险境,我就心痛不已。脆弱的我不忍直面现实的骨感和沧桑,宁肯让虚拟却唯美的乌托邦永远印在心灵深处。

⑦舒卷阅读时,随着情思逐渐融入精彩的章节,那一行行黑色的方块字便跃动起来,随着想象幻化成一幕幕扣人心的生活情景剧。原本由文字描述的湖光山色,花鸟鱼虫,明月清风,众生世相,全部活化而变得有声有色,生机盎然,令人每每动容走心。由阅读而生的想象具有绝对的辨识度,不同的人从一册书卷相同的文字描述中出来的情致会然不同。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剧作家莎士比亚有一句名言: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的就是这个理。这与每个人的秉性、情怀、审美意趣,包括阅读瞬间的心理波流诸因素紧密关联。想象还将那些美好文字的感染力拉向绵长,常常是文章的版本阅毕掩卷了,想象的画面还在脑海里影影绰绰地闪动,一如余韵绕

⑧品赏一幅让人震的画卷,想象会牵着人的思绪突破画框,纵情地一任延展。当年在省展览馆观画,迎面撞上罗中立的巨幅油画《父亲》,我犹如猛然被雷电击中。画面上那位老农皮肤黝黑,面容沟壑纵横,眼神坚韧中透着忧郁,头包布帕,满是褶皱和伤痕然的右手端着一只粗瓷碗,辛勤劳作之余在歇渴饮。这样的画面,这样的容颜、这样的眼神,这样的父亲!我想象的翅膀骤然张开,思绪的视野将画面拓展开去,连贯到我熟悉的川西坝子一望无涯的乡村,那些终日为生活为儿孙辛勤劳作、身上永远释放着阳光泥土和汗水混合气息的父老乡亲。他们,哪一个不酷似眼前画面上这位饱经风霜的长者呵!那一刻,酸楚和感动令我不能自已,不觉之间,已是泪流满面。

⑨特定条件下,想象能产生妙不可言的精神安慰和激励作用。成语望梅止渴”“画饼充饥”“异想天开形容的就是这样的意境。鲁迅笔下的阿Q,挨了别人的欺侮暴揍,抚摸着伤痕累累的肌肤,在极度自卑沮丧和痛苦中突然转念幻想:就算是儿子打老子!于是大获精神胜利,兀自哼着小曲鸣金收兵。据报载,有著名的非洲马拉松选手参加大赛一举夺冠,赛后记者采访探询平时训练的秘诀,选手的回答甚是坦诚:训练中想象自己在原始丛林猎时不走运碰上了威猛的虎豹,于是撒腿便跑。虎豹在身后穷追不舍。万众仰慕的飞将军,竟然是靠虚妄的想象出来的!

⑩人到了一定的年龄便喜欢怀旧。在对旧时光的追忆中,想象也总是不动声色地介入其中。它帮助我们对那些久远的人物、故事和场景作精心的删繁就筒,去粗取精,对其中扣人心弦的片段进行修饰润色,使得一个个老故事趋于完善,出落得珠圆玉润。想象,在助人怀旧的过程中毫无刻意造作的故意,它的发力完全是自然而然的,向善向美的。它使得一桩桩陈年旧事暗香浮动,释放出魅力无限的迷人幻景。

⑪想象还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化虚为实。比如宇宙无边无际这个天文概念,对我等凡夫来说似乎显得过于空洞抽象。但它释放出来的那种神秘魔力,又令好奇的我们追念不舍。年少时,我就曾经试图借助想象的力量来追溯谜底,抵达无垠的彼岸。我的探寻步骤是:先确定面前一个具体的点,然后让意念载负着视觉往外拓展,一环一环地扩散辐射,让自己变成一个超人,让思维化作一束锐光,进入一种凭空御虚的穿越状态,就这样一直不停地拓越开去。然而我不得不承认,即便如此,我和我的想象力竭尽全力仍然无法抵达浩瀚宇宙渺茫的端沿,直至灵魂眩晕在无边无际的太虚之中。

⑫是的,想象就是这般充满魅力。它隐藏于我们头脑中某一神秘的角落,时不时闪现灵光,助我们有限的肉身和天年、力不从心的视野和足力得到无限的扩拓,让我们的精神世界充满浪漫色彩,生命之花灿然绽放。

取材于《散文百家》2019.5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磨 zhuó     沥xī        然 hè        余韵绕liáng
B.风cǎi        然 shū                扣人心 xuán
C.万qǐng        chú        猎 shòu        然不同 jiǒng
D.沟        印 tuò         hàn               美奂1ún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第二段中的“看”得如醉如痴”中的“看”既是一种视觉上的结果,也是一种凝神冥想、身临其境的体验。
B.第五段作者用“妙曼”形容桂花雨的美,“似乎”一词表达作者因为没有亲眼看到真正的“满陇桂雨”的些许遗憾。
C.作者认为当真正置身现实时,因为期望值过高,就会对其大失所望,正如他曾经去过的西双版纳、香格里拉、塞外等地。
D.文章选材丰富。莎士比亚的名言,罗中立的巨幅油画《父亲》,鲁迅的《阿Q正传》等,这使本文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E.在作者看来,人的想象力是有局限的,也会“竭尽全力仍然无法抵达”宇宙的端沿,最终“灵魂眩晕在无边无际的太虚之中”。
3.从全文看,想象的作用是什么?
4.鉴赏画线的语句。
5.作者说:想象“真是神奇得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有借助“想象”走入文学作品的经历。选一文学作品,分享你的“想象”体会。(不要照抄原文内容,不少于100字)
6 .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短歌行》是东汉末政治家、文学家曹操用乐府古题创作的诗篇。
B.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地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C.古人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登高》一诗就是杜甫流寓夔州时的作品。
D.古人称每月第一天为朔,最后一天为晦;既望,通常指农历每月十六。
2022-03-03更新 | 29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北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7 . 有人说,好的文学作品没有闲笔。任何一个看似不经意的细节都有可能暗藏着作者无尽的深意。《红楼梦》就是如此,小说中有很多琐屑的、平常的细节描写,这些日常细节,或折射出独特的人物性情,或散发着优雅的生活情趣,或反映了封建家族奢靡的生活状况……可谓小中见大,常中见深。请你以“红楼细节见深意”为题,写一则读书笔记。
要求:①选择《红楼梦》中某一处细节描写;②结合小说情节,针对相关细节,品读其蕴含的美好人情、复杂人性或深刻内涵等;③符合原著内容;④不少于100字。

   

2023-04-09更新 | 2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天津市河北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书鲁亮侪

袁枚(清)

己未冬,余孙文定公于保定制府。坐甫定,阍启:“清河道鲁之裕事。”余避东厢,窥伟丈夫年七十许,高眶,大颡,白须彪彪;口析水利数万言。心异之,不能忘。后二十年,鲁公卒已久,予奠于白下①沈氏,纵论至于鲁,坐客葛闻桥先生曰:

鲁之裕字亮侪,奇男子也。田文镜督河南严,提、镇、司、道以下,受署惟谨,无游目视者。鲁效力麾下。

一日,命摘中牟李令印,即摄中牟。鲁为微行,大布之衣,草冠,骑驴入境。父老数百扶而道苦之,再拜问讯,曰:“闻有鲁公来代吾令,客在开封知否?”鲁谩曰:“问云何?”曰:“吾令贤,不忍其去故也。”又数里,见儒衣冠者簇簇然谋曰:“好官去可惜,伺鲁公来,盍诉之?”或摇手曰:“咄!田督有令,虽十鲁公奚能为?且鲁方取其官而代之,宁肯舍己从人耶?”鲁心敬之而无言。至县,见李貌温温奇雅。揖鲁入,曰:“印待公久矣!”鲁拱手曰:“观公状貌、被服,非豪纵者,且贤称噪于士民,甫下车而库亏何耶?”李曰:“某滇南万里外人也别母游京师十年得中牟借俸迎母母至被劾命也!”言未毕,泣。鲁曰:“吾暍甚,具汤浴我!”径诣别室,且浴且思,意不能无动。良久,击盆水誓曰:“依凡而行者,非夫也!”具衣冠辞李,李大惊曰:“公何?”曰:“之省。”与之印,不受;强之曰:“毋累公!”鲁掷印铿然,厉声曰:“君非知鲁亮侪者!”竟怒马驰去。合邑士民焚香送之。

至省,先谒两司告之故。皆曰:“汝病丧心耶?以若所为,他督抚犹不可,况田公耶?”明早诣辕,则两司先在。名纸未投,合辕传呼鲁令入。田公南向坐,面铁色,盛气迎之,旁列司、道下文武十余人,鲁曰:“汝不理县事而来,何也?”曰:“有所启。”曰:“印何在?”曰:“在中牟。”曰:“交何人?”曰:“李令。”田公干笑,左右顾曰:“天下摘印者宁有是耶?”皆曰:“无之。”两司起立谢曰:“某等教敕亡素,至有狂悖之员。请公并劾鲁,付某等严讯朋党情弊,以惩余官!”

鲁免冠前叩首,大言曰:“固也。待裕言之:裕一寒士,以求官故,来河南。得官中牟,喜甚,恨不连夜排衙视事。不意入境时,李令之民心如是,士心如是,见其人,知亏帑故又如是。若明公已知其然而令裕往,裕沽名誉,空手归,裕之罪也;若明公未知其然而令裕往,裕归陈明,请公意旨,庶不负大君子爱才之心与圣上以孝治天下之意。公若以为无可哀怜,裕再往取印未迟。不然,公辕外官数十,皆求印不得者也。裕何人,敢逆公意耶?”田公默然。两司目之退。鲁不,走出,至屋霤②外;田公变色下阶,呼曰:“来!”鲁入跪。又招曰:“前!”取所戴珊瑚冠覆鲁头,叹曰:“奇男子!此冠宜汝戴也。微汝,吾几误劾贤员。但疏去矣,奈何!”鲁曰:“几日?”曰:“五日,快马不能追也。”鲁曰:“公有恩,裕能追之。裕少时能日行三百里;公果欲追疏,请赐契箭一枝以为信!”公许之,遂行。五日而疏还。中牟令竟无恙。以此鲁名闻天下。

先是,亮侪父某为广东提督,与三藩③要盟。亮侪年七岁,为质子于吴。吴王坐朝,亮侪黄裌衫,戴貂蝉④侍侧。年少豪甚,读书毕,日与吴王帐下健儿学嬴越勾卒、掷涂赌跳之法,故武艺尤绝人云。


【注】①白下:南京旧时别称。②霤,同“溜”,檐沟。③三藩:清初,明降将吴三桂被封为平西王,尚可喜为平南王,耿继茂为靖南王,称作“三藩”。④貂蝉:冠饰。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孙文定公于保定制府                    谒:拜见
B.清河道鲁之裕                                  白:报告
C.鲁曰:汝不理县事而来                    睨:斜着眼看
D.鲁不,走出                                        谢:表达感谢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白须彪彪/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B.问云何/以所为,求若所欲
C.公何/夫天者,人始也
D.裕再往取印未迟/物与我皆无尽也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某滇南/万里外人也/别母/游京师十年得/中牟借俸/迎母/母至被劾/命也
B.某/滇南万里外人也/别母/游京师十年/得中牟/借俸迎母/母至/被劾/命也
C.某/滇南万里外人也/别母游/京师十年得/中牟借俸/迎母/母至/被劾命也
D.某/滇南万里/外人也/别母游/京师十年/得中牟借俸/迎母/母至被劾/命也
4.下列语句中涉及的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己未冬”中的“己未”用的是干支纪年法,这句的意思是“己未年的冬天”。
B.“甫下车而库亏何耶”中的“下车”的意思就是“官员刚刚到一个地方上任”。
C.“田公南向坐”和《鸿门宴》“亚父南向坐”,田公和亚父坐的都是最尊贵的位子。
D.“鲁免冠前叩首”中“叩首”是古人一种较隆重的礼节,意思是“以头叩地”。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主要是借葛闻桥之口讲述主人公鲁亮侪的生平事迹,最后一段用简笔补充交代鲁“武艺奇绝”的原因。
B.首段中“心异之,不能忘”几个字是引起后文的关键,二十年后在南京又谈到鲁亮侪,这才引出葛闻桥的介绍。
C.“掷印”“厉声”“竟怒马驰去”等细节把鲁亮侪对李令的愤怒描写得很生动,将鲁亮侪的形象塑造得有声有色。
D.作者选材极有特点,主要记叙鲁亮侪生平几件事,并没有过多渲染人物的武艺,这样写是为了突出主人公的精神力量。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好官去可惜,伺鲁公来,盍诉之?
(2)奇男子!此冠宜汝戴也。微汝,吾几误劾贤员。
(3)中牟令竟无恙。以此鲁名闻天下。
7.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主人公鲁亮侪“奇”在何处?
2022-04-14更新 | 29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天津市河北区高三总复习质量检测(一)语文试题
9 . 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人道是”说明作者知晓此地并非三国古战场,但要借赤壁地名抒发内心情感。
B.上片由眼前的江水联想到逝去的英雄,突出表现词人的人生虚无感与幻灭感。
C.下片中年轻有为、儒雅从容的周瑜,与“早生华发”、壮志难酬的词人形成对照。
D.“乱石”三句描写了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高插云霄,汹涌的波涛猛烈地拍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白雪这一令人惊骇的景象。

10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小题。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融融的暖意,阵阵的酒香,弥漫开来……这美酒、炉火与友情(     )在一起。友情,如冬日暖阳,寒冷中,孤寂的心彼此温暖着。“红泥小火炉”也成了友情的文化符号。从前慢,古人在这遥远的慢生活里自在(     ),诗意而又风雅。风雅,是一种情致,也是一种格调。

“踏雪寻梅”就是古代文人冬天里的一件雅事。关于“踏雪寻梅”,明末张岱在《夜航船》中有所记载。“孟浩然情怀旷达,常冒雪骑驴寻梅,曰:‘吾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背上。’”明代于谦有《题孟浩然踏雪寻梅》一诗:“满头风雪路欹斜,杖屦行寻卖酒家。万里溪山同一色,不知何处是梅花。”大诗人孟浩然归隐山林,踏雪寻梅,寻的是诗情,更是一种品格。就这样,梅、雪与文人结下了不解之缘。__________。我们(     )的有宋代王安石的《梅花》。还有宋代卢梅坡的《雪梅》:“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取材于《古代文人的冬日雅趣》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交融       徜徉       耳熟能详
B.交织       徜徉       耳濡目染
C.交融       徘徊       耳濡目染
D.交织       徘徊       耳熟能详
2.下列填入文中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成为一种古典美学传统,历代“踏雪寻梅”的诗画不计其数,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意蕴
B.历代“踏雪寻梅”的诗画不计其数,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意蕴,成为一种古典美学传统
C.历代“踏雪寻梅”的诗画不计其数,成为一种古典美学传统,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意蕴
D.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意蕴,成为一种古典美学传统,历代“踏雪寻梅”的诗画不计其数
3.雪与梅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意象,下面表格中和这两个意象相关的文学常识,对应内容有误的一项是(     
A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B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那雪正下得紧。罗贯中,《水浒传》
C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D一看四面粉妆银砌,忽见宝琴……身后一个丫鬟抱着一瓶红梅。曹雪芹《红楼梦》

A.AB.BC.CD.D
2023-05-23更新 | 30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天津市河北区高三二模(质量检测二)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