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7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传统戏曲作为文化遗产,其得以传承和延续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必须拥有一定数量规模的观众群体并能维持其相对稳定。其中关键,则在于能够不断获得“新观众”。所谓“新观众”,是指戏曲观众群体中的后来者。区别“新”“老”的依据,是观众进入群体先后而非实际年龄。现实的戏曲观众群体中,30岁左右的年轻人已具有十年以上看戏经历者大有人在,而中老年人在退休后才开始接触戏曲者也绝非少数。

对于戏曲观众来源,一直存在着一个认识误区,就是以为“年轻人”和传统之间似乎有着天然隔阂。正是基于这一认知,戏曲专业领域从政策到实践层面对年轻人给予特别重视。1995年11月,上海京剧院带着《智取威虎山》等四个剧目赴京展演,开始了持续二十余年的“京剧走向青年”活动,并很快从“走向青年”到“走进校园”。而进入的“校园”,也由大学到中学再到小学,直至“从娃娃抓起”——对象的“年轻”程度和文化程度越来越低,在实践上形成对观众争夺的提前和下沉。由于这些“走向”与“走进”的基本策略,是“改变以适应”而非“坚守而吸引”,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对民族戏曲自身信心的缺乏。因此,活动开始未久,就有评论指出,“普及京剧应当重视保护民族文化特征,应当帮助青年人调整自己的文化结构,走近京剧,走近传统;而不是京剧改变自己走向青年”。

从本质上看,传统戏曲之所以能够吸引观众,最根本原因在于其富含的中华历史文明积淀、传统文化精神以及民族审美价值。由此,对传统文化具有认同感的广大人群,才会超越年龄、性别、职业等界线成为传统戏曲的忠实观众。其中自然也包括了大量年轻人。事实上,无论哪个历史阶段,主动选择传统戏曲的年轻人都并非罕见。

在时代转型关键点上,传统戏曲由于其传统文化代表样式特性,每被置于新旧冲突前沿。而年轻人则往往被赋予传统文化否定者的形象,处于对传统的叛逆和对立氛围之中。然而,即便当时环境如此,仍有一个20岁出头的年轻人张厚载,已然是一个资深戏曲评论家了,坚持为当时以京剧为代表的“旧剧”辩护。改革开放以后,整个社会风气趋于追求时尚,传统戏曲虽回到舞台,却又很快陷入低谷。然而,仍有不少年轻人被恢复上演的传统戏所吸引。虽然剧场演出低迷,但各地票房却颇为活跃,其中不乏年轻人的身影。1991年,天津举办“和平杯”中国京剧票友邀请赛,评选出“京剧十大名票”,30岁以下的年轻人就占了四名,最小的仅21岁,参赛演出的内容全部都是纯正的传统戏。这些年轻人从“新观众”变成“老观众”,从接受者逐步变成传承者和传播者。正是传统戏曲的自身文化魅力和精神内涵真正吸引了他们,使他们身处时尚的社会大潮中,却对传统戏曲文化形成了坚定的自信。

近年来,随着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播力度提升,尤其是网络传播迅猛发展,包括传统戏曲在内的传统文化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空间。由此而吸引更多“新规众”走进传统戏曲,并非意料之外。互联网为传统戏曲发展带来了巨大空间,也为追求传统戏曲的年轻人提供了广阔舞台。当下,网络传播已进入自媒体时代。传统戏曲传播范围和速度呈几何级数增长,大量演出资料被发掘、分享,许多过去相对罕见的历史资料成为入门教材。另外,随着各种批评和争论的加剧、深入,还引发了更多对传统戏曲固有看法的反思,客观上促进了传统戏曲理论建设。而这一切,都极大促进了年轻人的加入。

取材于《人民论坛网》2022.3

材料二

12月1日,某平台发布《2021非遗戏剧数据报告》(以下称“报告”)。报告显示,过去一年非遗戏剧视频播放量同比增长1倍。90后、00后观众占比超50%。

截至2021年11月,某平台实现覆盖98.83%国家级非遗戏剧项目,非遗戏剧视频累计播放600亿次,累计获赞22亿次。

报告显示,依据相关视频数和获赞量数据,非遗戏剧前五依次是黄梅戏、京剧、豫剧、越剧、秦腔。其中,黄梅戏相关视频累计获赞2.38亿,远超其他剧种位列榜首。非遗戏剧中的濒危剧种潮剧、扬剧、闽剧和华阴老腔等也收获较多关注。而最受网友欢迎的非遗剧目有黄梅戏《女驸马》《天仙配》《小锌店》,豫剧《朝阳沟》《打金枝》《穆桂英挂帅》《花木兰》,越剧《红楼梦》《梁祝》以及京剧《沙家浜》。

虽然去剧场看大戏对年轻人来说时间成本较高。但随着短视频时代来临,欣赏传统戏剧的门槛大大降低。那么,都是谁在某平台看戏剧?

报告显示,90后、00后已经成为某平台听非遗戏剧的主力,占总观众的52%。70后观众仅占10%。其中,河南网友观看非遗戏剧52.31亿次,成为过去一年最爱听戏的网友群体。广西网友和云南网友观看量增长208%,成为过去一年听戏兴趣增长最快的网友群体。

报告显示,许多戏剧类视频呈现出很强的“跨界”“混搭”特征,戏剧与国风歌曲、变装、漫画、说唱、书法等经常混搭出现。如由5名来自上海戏剧学院京剧专业的00后女孩——老旦边靖婷、程派青衣杨淅、梅派青衣朱佳音、荀派花旦朱鹮、花旦程校展——组成的“上戏416女团”就是凭借一曲京腔翻唱的《赤伶》受到网友关注。至今五人某平台账号累计获赞2000多万,也让人们看到了传统戏剧年轻化方面的更多可能。

取材于《广州日报》2021.12

1.根据两则材料的内容,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文化遗产的传统戏曲传承和延续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不断获得“新观众”。
B.所谓“新观众”是指戏曲观众群体中的青年群体,特别是30岁左右的年轻人。
C.互联网为传统戏曲带来发展空间的同时,也为追求传统戏曲的青年提供了舞台。
D.去剧场看大戏对年轻人来说成本较高,所以更多的年轻人利用短视频欣赏戏剧。
2.下列对材料中的图表和数据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30多年前天津就举办评选“京剧十大名票”的活动,最年轻的名票才20多岁。
B.2021年11月之前,在某平台非遗戏剧视频共播放600亿次,共获赞22亿次。
C.报告显示:过去一年间,90后和00后观看非遗戏剧的次数占总数的一半多。
D.河南、广西和云南的网友是过去一年间最爱听戏和兴趣增长最快的网友群体。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不属于改革开放后青年对传统戏剧的做法是(     
A.身处新旧冲突的前沿,出于对传统的叛逆,为以京剧为代表的“旧剧”辩护。
B.虽然剧场演出低迷,但被恢复上演的传统戏所吸引,积极参加各地票房的活动。
C.参加中国京剧票友赛,参赛演出纯正传统戏,成为传统戏曲的传承者和传播者。
D.将戏剧与国风歌曲、变装、漫画、说唱、书法混搭,呈现“跨界”“混搭”特征。
2022-05-25更新 | 1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天津市河北区高三二模(总复习质量检测二)语文试题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
名校
2 . 对《短歌行》中典故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原是一首女子思念男子的情诗,曹操用来表达自己对贤才的渴求。
B.“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出自《诗经·小雅·鹿鸣》,原诗表现的是天子宴请群臣的盛况和宾主之间融洽的温情。
C.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化用《管子·形解》的话,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山”“海”表明了自己远大的志向。
D.“周公吐哺”是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的一个典故。曹操在这里以周公自比,是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
3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佚之狐言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晋君赐矣,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吾其还也。亦去之。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敢以烦执事                    办事的官员,这里代指秦穆公
B.行李之往来                    外交使者
C.君焦、瑕                    答应
D.不                              使用武力
2.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何厌                                        
B.夜缒                                        因人之力敝之
C.佚之狐言郑伯曰                           若亡郑而有益
D.若舍郑以东道主                           且君尝晋君赐矣
3.下列不能表现烛之武外交才能的一项是(     
A.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B.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C.邻之厚,君之薄也。
D.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4.下列对文章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秦围郑,主要是由于秦国想要报复郑国,所以烛之武去劝退秦军。
B.佚之狐推荐烛之武,可见其对烛之武的了解和信任。
C.烛之武说服秦穆公的话仅百余字,却思路清晰,有理有据。
D.晋文公没有贸然发动进攻,表现他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的判断。
5.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2)焉用亡郑以陪邻?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2022-06-14更新 | 17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北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4 . 下列文学(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
B.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C.《师说》中“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
D.《荀子》由荀子独立撰写,全书一共32篇。荀子,名况,战国末期思想家。
2024-03-13更新 | 105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河北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5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好树如诗

王剑冰

①云蒸霞蔚的浮来山,有一棵庙宇香烟供奉、雷电风涛朝拜的大树,其托高浮来天际线,冠阴千平方米,人说那是皇皇四千岁的银杏之祖

我的目光从初光先照的时刻开始,远远望见那片金黄的绚烂,如十万旌旗迎风。站立其下,又感觉它像一只昂然展翅九万里的鲲鹏,你看它硕大无朋的翅膀,在快乐的晨阳下闪亮地舞动。那鹏鸟世上罕有,这老银杏也是人间少见,它立于浮来三峰之间,根系深扎石灰岩溶之地,一直伸向崖下的清泉峡与卧龙泉,凸露的根脉,如虎踞龙盘,定力无限。古人早就有十亩荫森更生寒,秦松汉柏莫论年的感叹。它那磅礴的气势,如何不是从浮来山上腾起,绝云气,负青天,朝着东方逍遥地飞翔。庄子再生,也会重新发一番若垂天之云的慨叹。数万年前,海浪退却,山脉隆起。再后来,距今最近的一次冰期结束,大地回暖,新的生命随之诞生。历史使命一般的老银杏,人称它是冰川时代留下的树种,因而,要以神圣的基座托起它,要以东方的第一缕晨曦映照它,要以沐泉之波推涌它,要以钟鼓的梵音烘托它,还要以雄浑的史诗与思想陪伴它。

③仰望这棵老银杏,它是沂蒙的映衬,是日照的地标。各种鸟飞过蓝天,到这里会猛然惊讶,或停留或绕过或再努力一把,让翅膀越过它的崇高与辽阔。

④伴随着金黄色的钟声,落叶像鸟儿一般纷飞。身临其境,有一种隆重的感觉,甚或宗教的感觉。落下的一片,是那巨大羽翅的倒影。

⑤有些目光中,这棵老银杏是雄性的,粗壮、粗狂而放浪,而有的目光里,它又是母性的,慈悲、慈爱且安详。

⑥许是命运的安排,以《文心雕龙》名世的刘勰的故居就在近旁,他在树下读书,在树下徜徉。他们互为知己,他吸收了树的精神,树也带有了他的气息,那是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信念与信念的碰撞。随着树的视野,他能望见重叠涛涌的境界,神思方运,万途竞萌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⑦刘勰的思绪,或大树的思绪,或山海的思绪,亦如鲲鹏一般。

⑧或是因了老银杏树,才有了庙宇,数十级的台阶上去,首先看到的,不是殿堂而是一棵树,就让人先有了一种神圣的威严。它只在下面是一柱躯干,到上面已分不出哪些是干哪些是枝,枝干互绕,横出旁逸,交错纵横,完全一座层峦叠嶂的奇伟山峰。风吹过来,树浪推涌,叶片翻飞,萧萧的声响威震四方,又让人想成波涛起伏的大海。

⑨它飘散的种子,落得哪里都是,有一棵自唐代长起,在上面的庭院,已经长得气势非凡。还有一些在它的怀里长出,成为它的亲密的依偎。

⑩仰头望着的时候,会生出某种幻觉,似乎觉得它已不是一棵树,它老成神老成仙,老成了一座仍在生长变化的文物。拜佛的人,总是先拜树。它不光是树的老祖,也是生命的启示。它从一粒种子开始,就是一个例外。它时时能听见体内山峰裂裂的脆响与天空勃勃的云涌,它怀抱着热情与自信,不断发出葱绿的叶片,岁月中始终有静好的歌声。它活的是身体,长的是精神。没有所求,没有所取,春华秋实,风雨雷电,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何时掉一枝就掉一枝,劈一块就劈一块,该长还长,该蔓还蔓。它以思者的梦幻,诗家的气质,展现着无穷的力量、蓬勃的生机。据说,它每天都能吸入两吨山水。

⑪老银杏是一部活的历史,有人在它的身下制陶,以号角吹出曙光初照,有人在它的身下谈判,谈到最后握手言欢。它见证着古老与文明,见证着不屈与强大。纷飞的叶片一次次将无意义的争斗与掠夺掩埋。世事变幻,朝代更替,莒国、鲁国、齐国的烟尘消散,只有这棵老银杏,挺立着大地与天空。

⑫那些有着精神光度之士,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棵大树。在莒县本色展览馆,我看到了斑驳如树的老人,那些制陶与望日的后人,面对日寇的狰狞,豪壮地挺起不屈的脊梁,被称为民族之魂。大树具有地域特质,也具有普遍意义。丁肇中带着家人远涉重洋,一次次来看大树的故乡,他对他的儿子说,别忘了,你的根就在这里!

⑬老银杏树,有说它是莒城的帆影,看到它就看到希望与力量,有说它是日照的灿光,见到它就见到透彻与绚烂。一股云气浮来,氤氲在它的四周,似是从它的身上腾起。

⑭老银杏树,它有时是沉默的,有时是喧哗的。它与夜融在一起的时候,夜有时也会恍惚,恍惚这是更深的夜。夜深人静时,它会发出声音,那声音似沉吟,似低吼,似长啸,又似雷霆。我说那纯粹是它夤夜飞翔的气韵。

⑮老银杏树有时也显得很自然很生活。比如让一个少妇在某场雨中站立其下,让一位进京赶考的后生,感兴趣地打量它,而后围着它转,一抱抱搂过,一把把拃(zhǎ张开大拇指和中指来量长度)过,最后出现那个七搂八拃一媳妇【注】的故事。

⑯好在是一个媳妇,若是一位少女,故事或可发生反转。一棵让人愉快让人值得托付的大树,一个满腹文墨的少年与一位琴书俱佳的佳丽,在一场一直不停歇的雨中相遇,雨与树还有这一拃让他们有了目光与心灵的交流。大树也许乐意使青春焕发比想象还要热烈的美好,让生命享有比生活还要真实的激情。

⑰现在,走来一群孩子,有序地站在树下,高声朗诵: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这是从小就受到大树与文心感染的孩子。我稍后问其中的一个,可知道毋忘在莒?他自信地点头,并且说莒文化与齐文化、鲁文化并称,说莒地陵阳河遗址出土的陶文,比甲骨文还早一千五百年。

⑱菩萨在树下打坐,钟声再次响起。金黄的叶片还在慢镜头一般地落着,像雨,也像羽,每一片都带有着安详的佛光。地上的叶子多了,翻涌着发出海样的声响。

⑲它还会存在多久?没有谁知道,或许会到地老天荒。在它的不远处,有一堆老藤,老藤将一棵老树缠死,又将另一棵老树缠死,直到自己也轰然死去,却没敢来纠缠这银杏王,只是以自己的腾挪翻卷,以自己的虬野苍狂,衬托着它,仰视着它。片片下落的叶子,闪亮一级级下山的路。

⑳再次回首,望向那蓬辉煌,我不能将它看完全,就像我不能将泰山与大海看完全一样,它那豪放如鹏的庞大格局,像一首大气磅礴的诗篇,超越了整个时空。

(选自2021年1月9日《人民日报》)


【注】“七搂八拃一媳妇”:相传明朝嘉靖年间,一书生进京赶考,路过此地避雨,想要测量一下树的周粗,他做了一个标记,搂了七搂,又拃了八拃,拃到一个避雨的小媳妇身边,巧妙地把小媳妇当成一个计量单位计算了进去。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本文的写作对象是莒县浮来山一棵树龄达四千年的老银杏树,作者的思绪跨越古今,文章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B.文章用“皇皇四千岁”形容老银杏树的“高”与“大”,用“其托高浮来天际线,冠阴千平方米”形容它的历史久远。
C.作者认为一位进京赶考的后生如果是与一位少女在雨中的银杏树下相遇,那么就有可能是个美好、浪漫的邂逅。
D.第⑰段,从“有序”“高声朗读”“自信地点头”等一系列描写,看出这一群生在莒地的孩子的确“受到大树与文心感染”。
E.文章结尾作者用“辉煌”描绘银杏树,并将其比作大鹏和诗篇,分别和题目、开头相呼应,抒发了对它的赞美与景仰之情。
2.鉴赏文章第②段画线的语句。
3.第⑤段说老银杏树“是雄性的,粗壮、粗狂而放浪”,又说它是“又是母性的,慈悲、慈爱且安详”,这样写是否矛盾?有何作用?
4.文章的题目是“好树如诗”,通观全文,这棵老银杏树“好”在何处?
5.“那些有着精神光度之士,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棵大树。”试从文章之外举一“有着精神之光”的人,并就其“心中的大树”做不少于100字的说明与点评。
2021-05-17更新 | 30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天津市河北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20-21高一上·全国·课时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唯有杜康          杜康:这里代指酒。
B.青青子衿    子衿:衣领。
C.瑟吹笙    鼓:弹奏。
D.山不高    厌:厌恶。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7 .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土中国》是费孝通所著的研究中国乡村社会特点的学术著作。
B.荀子,名况,字卿,春秋末期思想家。《荀子》记录了他的言论,是其自著。
C.韩愈,字退之,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D.桐城派,清代的散文流派,主张学习先秦两汉及唐宋古文,创始人方苞。
2023-01-16更新 | 15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北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14-15高一上·浙江杭州·阶段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对《沁园春·长沙》中的语句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层林尽染”是说山上一层层的枫树叶经霜变红,像是染过一样。
B.“万类霜天竞自由”是说一切生物都在秋光中争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C.“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是说读书人最讲意气,非常豪爽,挥洒自如,一点都不吝惜。
D.“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是说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的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亡妻王氏墓志铭

苏轼(宋)

治平二年五月丁亥,赵郡苏轼之妻王氏卒于京师。六月甲午,殡于京城之西。其明年六月壬午,葬于眉之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轼铭其墓曰:

君讳弗,眉之青神人,乡贡进士方之女。生十有六年而于轼,有子迈。君之未嫁事父母既嫁事吾先君先夫人皆以谨肃闻。其始,未尝自言其知书也。见轼读书,则终日不,亦不知其能通也。其后,轼有忘,君辄能记之。问其他书,则皆知之,由是始知其敏而静也。

从轼官凤翔。轼有所为于外,君未尝不问知其详。曰:子去亲远,不可以不慎。先君之所以戒轼者相语也。轼与客言于外,君立屏间听之,退必反覆其言,曰:某人也,言辄持两端,惟子意之所向,子何用与是人言。有来求与轼亲厚甚者,君曰:恐不能久,其与人锐,其去人必速。已而果然。将死之岁,其言多可听,类有识者。其死也,盖年二十有七而已。始死,先君命轼曰:妇从汝于艰难,不可忘也。他日,汝必葬诸其姑之侧。未期年而先君没,轼谨以遗令葬之,铭曰:

君得从先夫人于九泉,余不能。呜呼哀哉!余永无所依。君虽没,其有与为妇何伤乎。呜呼哀哉!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十有六年而于轼                    归:回家
B.见轼读书,则终日不                    去:离开
C.问其他书,则皆知之                    略:大体,简略
D.余永无所依                                 怙:依靠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其后,轼有忘/则瓠落无
B.日先君之所以戒轼者相语也/作《师说》贻之
C.由是始知其敏静也/蟹六跪二螯
D.从轼官凤翔/苏子与客泛舟游赤壁之下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君之未嫁事/父母既/嫁事吾/先君先夫人/皆以谨肃闻
B.君之未嫁/事父母既嫁/事吾先君/先夫人皆以谨/肃闻
C.君之未嫁事/父母/既嫁事吾/先君先夫人皆以谨/肃闻
D.君之未嫁/事父母/既嫁/事吾先君先夫人/皆以谨肃闻
4.下列选项中涉及的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治平二年五月丁亥”中“治平”是皇帝年号,“丁亥”则是干支纪日法。
B.文中的“明年”指第二年,和“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的意思一样。
C.“汝必葬诸其姑之侧”的“姑”和“便可白公姥”的“姥”含义是不同的。
D.“未期年而先君没”中的“期年”意思是“一整年”,“没”就是“殁”。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选取妻子王弗几则日常生活事件,突出了她贤敏睿智和她对生性率真的“我”的忠告与帮助。
B.文章用较多笔墨记述王氏“从轼官于凤翔”的往事,表现她观察生活的精细和见识的卓然过人。
C.苏轼提出在人际交往时要对两类人应保持警觉:一是见风使舵、投人所好的人,一是对结交过于轻率的人。
D.本文于记事中寄托情思,记叙简洁而感情深挚,结尾用两个“呜呼哀哉”,表达作者失去爱妻的悲痛。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曰:“子去亲远,不可以不慎。”
(2)轼与客言于外,君立屏间听之,退必反覆其言。
10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迷娘》的作者歌德,是最伟大的德国作家之一。作为诗歌、戏剧和散文作品的创作者,他也是世界文学领域里一个出类拔萃的光辉人物。
B.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被后世尊称为太史公。
C.易卜生,挪威戏剧家,他的《玩偶之家》等剧本成为世界各国戏剧舞台上的经典作品,其创作对欧美戏剧产生深远影响。
D.我国古代的“四书五经”,“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荀子》,“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
2023-01-12更新 | 15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