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7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学是戏剧的灵魂

陈 彦

戏剧是靠讲故事取胜的,讲故事就是文学。无论唐传奇、宋元话本,还是明清小说,都为中国戏曲提供了丰富的思想精神营养。近百年来,话剧、歌剧等戏剧样式传到中国,其核心仍然是讲好一个故事。戏剧这个靠故事安身立命的文艺样式,讲故事的能力就更需技高一筹。中国历史上的名剧《赵氏孤儿》《窦娥冤》《长生殿》《桃花扇》《牡丹亭》《西厢记》,哪一个不是因故事讲得感天动地、精彩绝伦,而放射出了永久照耀历史、社会、生命、人性的精神与思想光芒的?世界上那些久演不衰的歌剧如《卡门》《图兰朵》《茶花女》,更是凭借优秀的故事登上了经典的位置。故事永远是戏剧的命脉,而故事的本质是文学,文学是戏剧不可撼动的灵魂。

戏剧一旦忽视了文学的力量,就会立即苍白、缺血。忽视文学的戏剧,其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表现在文本的粗糙上,也有的表现在不注重对文本的思想诠释与精神升华上。过度强调外包装的作用,尤其是对舞台设计与声光电的倾心依赖,会导致形式大于内容。不适度的包装,会破坏作品内在精神意象的释放。有时舞台上最重要的布景道具,可能就是一棵象征无穷生命力的树木,甚至是一株需要特别强调的小草,硬要弄出铺天盖地的森林、草甸来,反倒把紧要处遮蔽了。还有些大制作、大场面、群体舞的运用,让一些本来可以进入思考的段落,变得躁动不安、浮皮潦草起来。戏剧的思想感情和艺术张力,很多地方是要通过留白来完成的。文学是人学,在戏剧舞台上,是通过演员来传情达意的,演员是中心的中心,一切不能为演员表演提供帮助的辅助手段,都是不可取的。

戏剧文学是演出团队共同的努力方向,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讲述好故事,塑造好人物,让故事变得波澜起伏、情感跌宕交错,让人物变得立体饱满。在戏剧舞台上,其实每个参与者,包括导演、演员、作曲、舞美、演奏等,同时也都是文学创作者,一旦哪个部门脱离了该剧的文学统摄,这个部门就会出现艺术创作问题。

戏剧要在文学这个基础上下功夫,只有基础扎实,二度创作才可能飞升起来;一旦基础不牢不稳,二度创作发挥、增生、堆砌得越多,越让作品的缺陷暴露无遗。一切文学艺术都是以动人为前提的。动人的根本,就在于对所塑造的对象性格、心灵的精准开掘与把握。舞台剧由于受时间、空间与篇幅限制,塑造人物尤其需要单刀直入,使性格迅捷凸显。因为舞台剧只能通过精彩洗练的独白、对白、旁白、咏叹、宣叙、对唱、重唱、合唱,来形成人物的生命个性与故事的起承转合、思想感情的波澜起伏。每一句话、每一句唱,都需反复推敲打磨,尽量达到一石三鸟的效果,才是戏剧这种独特文学样式创作的要妙。当然,戏剧文学的根本,还是要扭结在对历史和时代的责任上,任何精致的戏剧文学,一旦脱离了社会责任,就如雕刻精巧的鼻烟壶,终不过是一种玩物而已。几乎所有剧种都可以久演不衰的《窦娥冤》等戏曲经典,就向我们深刻地昭示了这一点。

(摘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今中外,传承久远的戏剧,都是从传奇、话本、小说的故事中获取了丰富的思想精神营养,凭借优秀的故事成为经典。
B.一旦忽视了文学的力量,戏剧就既文本粗糙,又不注重对文本的思想诠释与精神升华。
C.文学艺术都以动人为前提,戏剧表演要想动人,需要对其塑造对象的性格、心灵进行精准的开掘与把握。
D.戏剧艺术强调二度创作,只要文学基础扎实,就能使二度创作飞升起来;否则,二度创作越多,越会让作品的缺陷暴露出来。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从正面举例,列举古今中外名剧,分析得出“文学是戏剧的灵魂”的观点。后文正是围绕这一观点展开论证的。
B.文章末尾运用比喻的方法,意在阐明《窦娥冤》等能够成为久演不衰的经典,原因就在于它们文学上的精致。
C.文章第二段分析了戏剧忽视文学的力量造成的种种弊端,从反面证明了“文学是戏剧的灵魂”这一观点。
D.文章为了强调文学对戏剧的重要性,从剧本创作到舞台表演等多个层面对这一中心进行了阐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戏剧文学需要演出团队的共同努力,戏剧舞台上的每一个参与者也都是文学创造者,一旦某个方面出了问题,整个艺术创作就会全功尽弃。
B.戏剧表演的形式不能大于内容,有些大制作、大场面的运用就很不恰当地破坏了留白,忽视了留给人们思考的时间。
C.舞台剧受时间、空间与篇幅所限需要迅捷、直接地塑造人物性格,而人物性格的塑造要靠独白、对白等来完成。
D.演员是舞台的中心,他们通过表演来表现文学中的“人”,那么,一切辅助手段都需为演员表演提供服务和帮助。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2 .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小题。

流年似水

聂鑫森

度若飞做梦都没想到,刹那间他就年满六十了,脱下沾满油泥和铁屑的工装,领取了一个大红封皮退休证,从城北的轨道交通研究所,回到城南的流年巷度家小院。

流年巷弯弯曲曲,像是一条窄窄的湍急的溪河,流走了无数个春朝秋夕。一些人出生了、长大了,一些人衰老了、辞世了,后浪推前浪。当度若飞的目光触摸到“流年巷”的巷牌,他真切地听到“流年似水”的哗哗声。他呱呱坠地时,在一家铁道工厂当工程师的父亲,从乐府诗“关山度若飞”一句中,取出“度若飞”三个字作了他的名。这似乎成了一种预言,上一辈和下一辈都是干铁道工业的。

退休了的度若飞,常会想到“时间度若飞”,一去不复返。他如今步入花甲之境,兀地可以被人称为“爷”了。

“度爷,忙完公事了?”

“忙完了,忙完了。”

“度爷,可以和夫人双飞双栖了。”

“是啊,是啊。”

街坊邻居看见度若飞,都说就像看见当年的老度爷;瘦瘦高高,一头黑里夹白的乱发,鼻梁上架着副近视眼镜。

度若飞尴尬地笑了笑,说:“我难道是突然老的?”

“是这些年难得见到你度爷的真容。”

“抱歉,抱歉。”

度若飞回到家里,呆呆地坐在院子里的葡萄架下,想一些陈年旧事。三十多年前,从大学毕业,分配到老家的轨道交通研究所,参加内燃机车、电力机车、高速动车的研究,画不完的图纸,做不完的试验,哪里有工作时间和业余时间的区别,连谈情说爱的过程都简省。当度若飞和教中学语文的计小耕经人牵线认识,彼此有好印象,就赶快进了洞房。

流年巷在城南,度若飞供职的轨道交通研究所却在城北,坐公交车来回需要两个多小时。于是,度若飞向单位要了间单人宿舍,即便有时回流年巷,也是夜归晓出,度家小院倒成了他的驿站。

这时计小耕走了过来。度若飞站起来,说:“刚才邻居说这些年他们很少见到我,让我很愧疚。你上班忙,下班教养孩子还是忙,我却成了个甩手掌柜,想的只是所里的事,苦了你一个人!”

计小耕笑了,巧妙地把话题转到儿子身上。可惜儿子快速地跳过了童年、少年时代,进入了青年时代,真是倍速人生。如今在上海,与几个同学办起一家精密机床制造厂,闹得热气冲天的。

度若飞听后叹了口气,惆怅地说:“挺羡慕儿子的忙。我这个有一身本事的高级技工,闲得老骨头发酸发软。”

葡萄架上的藤叶,窸窸索索地响,落下一对翠羽红喙的小鸟,你一声我一声地叫,很好听。计小耕说:“既然退休了,就该让时间慢下来。”

“像坐专为老人设立的旅游慢速列车吗?连小站都会停下来!”

“对。”

退休了的度若飞,觉得白天很悠长,长夜更难熬。难以入眠,脑子里呈现着一张一张的图纸、一个一个铮亮的零部件,直到院子里什么时候下起了小雨,沙、沙、沙……度若飞打一个愣噤,说:“试验开始了,是飞跑的车轮在磨擦钢枕,有杂音。”

计小耕醒了,说:“是雨点落在芭蕉叶上的声音,快睡吧。”

“我怕上班迟到。”

“你已经退休了,还上什么班?”

……

天刚亮,度若飞与妻子双双出门,穿过长长的巷道,到巷尾外的南湖公园去散步,过小桥,穿树林,绕假山,行花径。但度若飞的步子迈得又急又大,好像是赶着去上班,总把妻子丢在后面。走了一段路后度若飞见身后无人,只好焦急地停下来等候。

散完步,两人再去公园边的农贸市场买菜,妻子一个摊位仔细看,然后耐心地和摊主砍价。度若飞忍不住掏出手机扫码付款,说:“就这个价吧,耽误了多少时间!”

计小耕说:“你还陷在自己的心理时间里,想慢都慢不下来。你得找到一个标示客观时间真实行进的物件,来矫正思维模式的惯性使然。”

“钟表吗,还是手机?我们都有。”

计小耕脑子灵光一闪,眨了眨眼,说:“不,是古代计时用的‘铜壶滴漏’,滴水之声便是时间之声。”

“那物件只博物馆有。”

“你是高级技工,可以仿制。读大学时不是听老师细说过‘铜壶滴漏’的构造和原理嘛,制作可以磨慢你的性子。”

在钟表还没有面世之前,古人晴天用圭表(又称日晷),测日影以计算时辰;阴雨天和夜晚则用“铜壶滴漏”,壶中盛满了水,逐渐从壶底的小管往外滴落。

度若飞的精气神忽地火旺起来。他到工业器材市场,购回了各种工具和材料,小钳工桌、榔头、老虎钳、铁砧、扳手、锉刀、钢凿、钢剪、小焊枪、白铁薄板、水笼头、铁管、铜管……又收拾出一间空房,作为他的“车间”。白天,画图、计算、制作,一遍遍地测试、改装。一落黑,下班,怕钢鸣铁响惊扰了左邻右舍。洗罢澡,吃罢晚饭,他对妻子说:“今晚有怀旧电影《庐山恋》,我们去好好欣赏。”妻子微微一笑,说:“好”。

三个月后,“铜壶滴漏”制作成功。而且,就安放在他们卧室的窗子边。两个长圆形的白铁无盖圆壶,依次立在两层梯形的红漆木架上,上层的壶底伸出一个黄钢管滴嘴,一滴一滴的水漏入下面的壶中,叮咚,叮咚,声音很清亮。上层的壶里固定着长竹条的刻箭,刻箭上面刻着二十四格,一格代表一个小时。

计小耕左看右看,然后对着手表听水的滴落声,大声说:“不愧是大匠神工!儿子回来探亲,就让他睡这间房,听听时间之声。”

“你试着把这‘铜壶滴漏’的视频发给儿子,顺便问问他什么时候可以回家来住几天。”

“我也是这样想的。”

在“钢壶滴漏”声中,度若飞走路放慢了步子,心情也变得轻松起来。早晨和妻子一起并肩散步,挺直弯惯了的腰,双手悠闲地摆动,一边还说些闲话。进市场购物,任妻子去挑选、砍价,他站在旁边看和听,觉得很有意思。

长长的白天,度若飞侍弄一会儿花草,然后坐在书房里,安静地读一阵书。他从妻子给他找好的各种文学范本中,先挑出一本细读。他读到王沂孙《锁窗寒》中的“趁酒梨花,催诗柳絮,一窗春怨”,“春怨”怎么是“一窗”呢?应该是“一怀”才准确。他便去问妻子。

计小耕听着问题,睁大眼睛看丈夫的面相,说:“你脸上的肌肉,褪去了紧张感,有光泽有喜气,显得年轻了。”

“夫人可以上街摆摊看相了。”

叮咚——叮咚,在“铜壶滴漏”的声音中,床头柜上的座机忽然响起了铃声。

度若飞立刻醒了过来,抓起话筒,问:“哪位?”

“爸,是我,我刚回宿舍。早些日子妈发来‘铜壶滴漏’的视频,又古典又现代,有形有色有声,好玩意呵。爸能把设计图纸、工艺流程说明快递过来吗?”

“当然行。你要这个做什么?”

“这是个好玩意儿,让我突然想起一种微型均速高效铣床的设计。我还想办个分厂,聘你这位老将当技术顾问,不知道您意下如何?”

度若飞兴奋起来,大声说:“这个美差我应了。”

计小耕在旁边尖着耳朵听他们父子说话。她见丈夫搁下了话筒,忙问:“你这急性子,也不问儿子什么时候回家?”

叮咚——叮咚——

“钢壶滴漏”的声音,在度若飞的耳鼓上敲打,变得高亢、宏重,像铺天盖地的钢鸣铁响……

1.下列对小说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的地名和人名有丰富内涵和文化底蕴,无论是“流水巷”还是“度若飞”,都暗含作者对时间的微妙态度和复杂情感。
B.文中写主人公“如今步入花甲之境”,“花甲”即六十岁;“圭表”即“日晷”是古人夜晚和阴雨天的计时工具。
C.在主人公看来,儿子“快速地跳过了童年、少年时代,进入了青年时代”,这是因为他忙于工作,疏忽了儿子的成长。
D.度若飞主动提议和妻子去看电影《庐山恋》,说明他借着养花种草读诗词,终于被磨慢了性子,学会静下心享受生活。
E.小说善用伏笔,例如前面交代妻子“教中学语文”就是妻子推荐度若飞读王沂孙的《锁窗寒》以及他问妻子问题的伏笔。
2.主人公度若飞是一个怎样的人?
3.小说多次运用对比手法,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4.“铜壶滴漏”在文中反复出现,有何作用?
5.妻子赞美度若飞“不愧是大匠神工”,具有这种“工匠精神”的人比比皆是,他们有专心如一的热爱,有废寝忘食的付出,有臻于至善的追求,有脚踏实地的钻研,还有物我两忘的境界……请你从我们学过的课文中选择一位具有“工匠精神”的人,结合他的某一特点说说其对你人生的启示。(不超过100字)
2023-05-23更新 | 24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天津市河北区高三二模(质量检测二)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各题

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稆,儿女饿殍者数人。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武与甫世旧,待遇甚。甫性褊躁,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及郭英义代武镇成都,英义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崔宁杀英义,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甫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

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表阳,时年五十九。

(节选自《旧唐书·杜甫传》)

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顿挫,随时敏捷,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忍弃之?”

……

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待遇甚       隆:优厚B.与田畯野老相   狎:纵
C.审言       迨:等到D.拔泥涂之久辱   泥涂:指地位低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甫其家避乱荆、楚       遂自投汨罗
B.高自称道       厚币用事者臣靳尚
C.陛下忍弃之       无忘乃父之志
D.严挺之有此儿       见犯死,重负国
3.下列选项中和例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为暴水所阻
A.故内惑于郑袖B.方正之不容也
C.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D.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4.下列对文章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B.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C.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D.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宝年间,杜甫奏赋三篇,因文章写的好,受到玄宗赏识,新、旧唐书中对此事都有记载,一详一略,互为补充。
B.杜甫自幼同房琯就有深交,在房琯因讨伐叛军兵败于严武而被免去宰相时,极力上疏救助。
C.自严武故去后,杜甫先后游东蜀、过江陵、居耒阳,生活更加漂泊无定。
D.《旧唐书》与《新唐书》都对杜甫放旷不羁的性格有所记载,所不同的是,《旧唐书》侧重写其纵酒放诞,而《新唐书》则侧重写其旷达守节。
6.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黍离之悲,意思是指自己不能够得到朝廷重用,心怀忧伤之意。《扬州慢》中“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便是此义,其源典出自《诗经·王风》。
B.古时十二时辰分别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时辰:即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每一时辰相当于今天的两个小时,子时就相当于现在的23点至1点,依此类推。
C.“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初七”即农历七月七日,又称“乞巧节”;“下九”即农历每月十九日,古代妇女置酒欢聚,嬉戏娱乐。
D.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将黄道带分为十二次,各有定名,每次以二、三个星宿为星官,分别对应不同地区的各个山峰,称为分野。例如参、井分别是蜀和秦的分野。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
(2)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伏惟天子哀怜之。
2022-06-06更新 | 17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敬畏古迹

柯英

天地间,有一些东西永远让人敬畏。尽管时光远去,尽管留在大地上的只有几座土丘、一地瓦,但那些掩隐在岁月深处的信息,依然触手可及;那些古迹仿佛是古代派往今天的使者,不得不让我们遥遥拱手相

在河西走廊,脚下的每一片土地,似乎都能给你讲述一段历史,甚至你无意间踢翻的一块石板、不经意踩踏的一片骨头、偶尔遇见的一棵老树,可能曾经都演绎过一段传奇,见证过历史的风云突变,只是这些故事我们不知道罢了。

对残存于大地上的古迹,我似乎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敬畏。童年时代,村小学有一堵老墙,版筑的,比房子还高。每次经过,我都感到忐忑不安,平常一个人根本不敢到它的下面去玩,那些久经风吹雨淋日晒的泥土,似乎与别的泥土不同,里面藏着让人不可捉摸的东西。后来懂事了,才从老人们的闲谈中隐隐约约知道,这堵墙的确不同寻常,原先就是村庄的城墙,不知建于什么年代,一代代不断加固,一直延续到20世纪70年代,其间历经无数次战争的洗礼,无数人在这堵墙下走完了一生,无数事在这堵墙下留下了痕迹,这一堵墙承载了村子那些遥不可知的历史。这是我最早感知的历史古迹。

除这一堵古墙外,我感觉村子里好多地方都令人敬畏,我的身体仿佛是一件考古探测仪,一靠近那些古迹,如一座古桥、一棵枯树、一个老宅子、一座老戏台……不论白天还是黑夜,只要是独自走过去,总会条件反射般发怵,凭空想一些很久远的事情,想起已逝的爷爷奶奶或更多作古的人。这可能是许多农村孩子最初的乡村记忆。我曾经写过一篇名为《枯树》的短文,记述了童年时与一棵枯树的故事。一棵百年杨树,就长在我家老宅子后面,树心已经朽烂成一个黑洞,可是枝叶依然每年春荣秋凋。老人们都说这树“成精”了,告诫孩子们轻易别去攀折。偏有那顽皮的孩子不信邪,钻进树洞捉迷藏,爬树玩耍,结果常有孩子在玩闹中受伤,这棵树就被传得越发神乎其神了。

后来,老墙、老宅子、枯树等被拆除了,它们消失了,全新的村庄让我们没有了畏惧,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旧事物竟成了一种难以割舍的怀念。

时空中总有一些我们难以洞悉或无法捉摸的东西,因为难以把握,所以怀揣敬畏。这份敬畏不是对神灵的拜,而是对那些过去了的人和事的尊重,是对历史和历史文明创造者的敬重。

20多年前,我第一次站在北凉建都的建康古城(俗称骆驼城)前,面对这座荒凉、破落而空空荡荡的古城,内心压抑得不知道说什么好。虽然我们无法探究它的过去,更不知道它的沧桑与荣光,仅仅掰着手指数一数1600多年的岁月,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让人无端地心生敬畏。

探幽。览胜。想象。

或踩响一片汉墓

便和陶罐上寂寞已久的人

聊聊那时风俗

或能找到饮泣黄沙的庄园

走进去看看他们的生活方式

或能握一握西凉王的短剑

一个破碎的历史汗涔攥在手里

这是我那个年龄写得最有感觉的一首诗中的句子。尽管后来多次去过这座古城遗址,但永远也找不到最初的感觉了。我相信,能让自己感怀的诗歌都是思想得到了恰当的表现。这种感觉始终伴随着我对古迹的探寻。

我曾数次踏进过天城石峡之侧的居延古道,这是一处人迹罕至的地方。流沙滚滚,枯山兀立,高处山顶上一座座烽独立苍茫,依然执着地守望着远逝的狼烟。古道旁一座倾的石头房子,依然诉说着曾经的人间烟火。在仅容一辆老牛车通过的山石间,石壁上一边刻“煅石开路”,一边镌刻“石门”。镌刻的时间是道光年间八月,题字者为高台县毛目知事王世琳。这件事让我这个后来者揣摩再三,时不时会想:一辆马车沿着山峡间曲折的古道逶而行,叮当叮当的马铃声回荡在山谷中,一个官员和几个随从穿行在悠远的时空中,兴之所至,为后人留下了这样一个值得回望的文化遗址。

事实上,这条史册上被称为“居延古道”的通道,开辟时间远远早于道光之前。2000多年前,这条古道就是强大的匈奴大军跃马扬鞭进出河西走廊的交通要道。公元前121年3月,骠骑将军霍去病第二次出征匈奴,便是从陇西、北地出发,沿龙城古道一路追击,匈奴军队狼奔豕突,从这条峡谷逃向河西走廊,霍家军一直追杀到祁连山,一举荡平盘距居延——河西走廊数十年的匈奴,由此,“匈奴远,漠南无王庭”。匈奴悲呼:“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穿行在古道,耳畔风声呼啸,如泣如诉。北地的风精力充沛,想象力丰富,把沙丘随心所欲地堆积成各种模样,把石壁雕塑成宫殿楼阁,真乃鬼斧神工一般的造化。思绪时不时穿越千年,警惕着,生怕然间从哪个山里冒出一支匈奴的铁骑,金戈铁马踏破一方宁静。

这些事物离我们已经很遥远了,遥远得无法用时光来衡量,却又分明是一条时空隧道,穿行其间,聆听着历史的车轮吱吱呀呀地碾过,感受着古时文臣武将穿越戈壁大漠的兴叹,我们似乎置身于一部历史剧的场景中,客串着一个个不起眼的角色。

风沙没了过往的痕迹,静寂取代了曾经的热闹,但历史的车轮从这里走过,这是永远也改变不了的事实。古道依然,人已然,明月依旧,世事沧桑。一个地方兴衰荣枯的历程依旧在时空隧道中回荡。

科学的进步令人与自然之间的诸多神秘揭开了面纱,同时也让现代人淡化了对天地万物应有的敬畏。今天的文明是由一代代人累积而成,也是一代代人传承和创新的结晶。一个不懂得尊重历史的民族会妄自尊大,一个漠视过往的民族会失去成长根基。不要忽略那些留在大地上的古迹,那是我们的先祖生活过的踪迹。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瓦       zǎi       chù       拱手相
B.烽suí       tuí       拜mó       汗涔cén
C.刻juān       dùn       想xiá       不可捉
D.然mǐn       没yān       然mòu       而行yí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文章以“我们”的视角切入,在行文中间以“你”“我”等人称,有利于展开作者和读者的交流和对话。
B.让作者敬畏的不仅有河西走廊的石板、骨头、老树,还有他生活过的村子里的古桥、枯树、老宅子、老戏台等。
C.村子里那些老墙、老宅子、枯树被拆除,全新的村庄让“我们”心怀喜悦,但“我们”也因此就没有了畏惧。
D.作者在面对荒凉、破落、空荡的建康古城时,内心受到震撼的同时也感到无奈和遗憾,这才创作了一首诗。
E.文章卒章显志,告诫人们一个民族不要漠视过往,一定要尊重历史,只有这样才不会妄自尊大,才能拥有不断成长的根基。
3.结合全文,概括“让人敬畏”的古迹的特点。
4.请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5.这篇文章题目是“敬畏古迹”,作者为何要花大量笔墨来写“居延古道”的历史?
2024-01-30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北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本一:

识字班

孙犁

鲜姜台的识字班开学了。

鲜姜台是个小村子,三姓,十几家人家,差不多都是佃户。

冬天到来了,一个机关住在这村里,住得很好,分不出你我来啦。过阳历年,机关杀了个猪,请村里的男人坐席,吃了一顿,又叫小鬼们端着菜,托着饼,挨门挨户送给女人和小孩子往吃。而村里呢,买了一只山羊,送到机关的厨房。

大家住在一起,住在一个院里,吃饭的时候,小孩子们总是拿着块红薯,走进同志们的房子:“你们吃吧!”

同志们也就接过来,再给他些干饭;站在院里观望的妈妈也就笑了。

“这孩子几岁了?”

“七岁了呢。”

“认识字吧?”

“哪里去识字呢!”

接着,边区又在提倡着冬学运动,鲜姜台也就为这件事忙起来。

打扫了一间房子,找了一块黑板——那是临时把一块箱盖涂上烟子的。又找了几支粉笔。定了个功课表:识字,讲报,唱歌。

全村的人都参加了学习。

分成了两个班:自卫队、青抗先一班,这算第一班;妇女、儿童团一班,这算第二班。

每天吃过午饭,要是轮到第二班上课了,那位长脚板的班长,便挨户去告诉了:

“大青他妈,吃了饭上学去呵!”

“等我刷了碗吧!”

“不要去晚了。”

第二班的“先生”,原先是女同志来担任,可是有一回,一个女同志病了,叫一个男“先生”去代课,一进门,女人们便叫起来:

“呵!不行!我们不叫他上!”

有的便立起来掉过脸去,有的便要走出去,还是儿童团的班长说话了:

“有什么关系呢?你们这些顽固!”

虽然还是报复了几声“王八羔子”,可也终于听下去了。

这一回,弄得这个男“先生”也不好意思,他整整两点钟,把身子退到墙角去,说话小心翼翼的。

等到下课的时候,小孩子都是兴头很高的,互相问:

“你学会了几个字?”

“五个。”

可有一天,有两个女人这样谈论着:

“念什么书呢,快过年了,孩子们还没新鞋。”

“念老鼠!我心里总惦记着孩子会睡醒!”

“坐在板凳上,不舒服,不如坐在家里的炕上!”

“明天,我们带鞋底子去吧,偷着纳两针。”

第二天,“先生”果然看见有一个女人,坐在角落里偷偷地做活计。先生指了出来,大家哄堂大笑,那女人红了脸。

其实,这都是头几天的事。后来这些女人们都变样了。一轮到她们上学,她们总是提前把饭做好,赶紧吃完,刷了锅,把孩子一把送到丈夫手里说:

“你看着他,我去上学了!”

并且有的着了急,她们想:“什么时候,才能自己看报呵!”

对不起鲜姜台的自卫队、青抗先同志们,这里很少提到他们。可是,在这里,我向你们报告吧:他们进步是顶快的,因为他们都觉到了这两点:

第一,要不是这个年头,我们能念书?别做梦了!活了半辈子,谁认得一个大字呢!

第二,只有这年头,念书、认字,才重要,查个路条,看个公事,看个报,不认字,不只是别扭,有时还会误事呢!

觉到了这两点,他们用不着人督促,学习便很努力了。

末了,我向读者报告一个“场面”作为结尾吧。

晚上,房子里并没有点灯,只有火盆里的火,闪着光亮。

鲜姜台的妇女班长,和她的丈夫、孩子们坐在炕上,围着火盆。她丈夫是自卫队,大儿子是青抗先,小孩子还小,正躺在妈妈怀里吃奶。

这个女班长开腔了:

“你们第一班,今天上的什么课?”

“讲报说是日本又换了……”当自卫队的父亲记不起来了。

妻子想笑话他,然而儿子接下去:

“换一个内阁!”

“当爹的还不如儿子,不害羞!”当妻的终于笑了。

当丈夫的有些不服气,紧接着:

“你说日本又想换什么花样?”

这个问题,不但叫当妻的一怔,就是和爹在一班的孩子也怔了。他虽然和爹是一班,应该站在一条战线上,可是他不同意他爹拿这个难题来故意难别人,他说:

“什么时候讲过这个呢?这个不是说明天才讲吗?”

当爹的便没话说了,可是当妻子的并没有示弱,她说:

“不用看还没讲,可是,我知道这个。不管日本换什么花样,只要我们有那三个坚持,他换什么花样,也不要紧,我们总能打胜它!”

接着,她又转向丈夫,笑着问:

“又得问住你:你说三个坚持,是坚持些什么?”

这回丈夫只说出了一个,那是“坚持抗战”。

儿子又添了一个,是“坚持团结”。

最后,还是丈夫的妻、儿子的娘、这位女班长告诉了他们这全的:“坚持抗战,坚持团结,坚持进步。”

当盆里的火要熄下去而外面又飘起雪来的时候,儿子提议父、母、子三个人合唱了一个新学会的歌,便铺上炕睡觉了。

躺在妈妈怀里的小孩子,不知什么时候撒了一大泡尿,已经湿透妈妈的棉裤。

1940119日于阜平鲜姜台

(有删改)

文本二:

在孙犁的小说当中,女性人物是被突出的,这主要是与孙犁一贯以来的创作观念有关:孙犁认为女性身上保留了很多人类古老的美好传统。因此,在孙犁的作品当中,女性往往成为了“美”的承担者。

(摘编自肖益坚《孙犁小说人物形象塑造手法研究》)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孩子不知何时撒尿湿透了妈妈棉裤,侧面体现了大人们学习讨论的投入程度。
B.不让男“先生”上课,是女人们潜意识中的本能反应,颇具时代气息和生活趣味。
C.见到孩子拿红薯换到干饭后妈妈笑了,真实揭示了农村妇女落后自私的一面。
D.自卫队、青抗先的同志们和《荷花淀》中的水生一样,都主动、积极地要求进步。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通过简单生活场景反映了机关人员和村民之间和谐融洽的鱼水关系,为识字班的开办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B.小说语言风格独特,用华丽的词藻、流畅的笔调呈现出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广大农村群众的思想境界和生活状态。
C.小说大量使用独句段,多以人物之间的对话来结构全文,省略了交代环节,在表达上更加简洁,更容易吸引读者。
D.作者没有赋予小说人物以具体姓名,也未着意呈现他们独特的外貌特征,这样写更能够显示人物形象的普遍意义。
3.文本一使用了对比手法,请找出一处加以分析。
4.小说结尾部分写一家三口坐在炕上讨论学习这一情节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5.正如文本二所言:“在孙犁的作品当中,女性往往成了‘美’的承担者。”请结合具体内容,比较文本一和《荷花淀》中女性形象的相同点。
2022-12-19更新 | 17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学情调查语文试题
整本书阅读-简答(多) | 适中(0.65) |

6 . 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1)《乡土中国》中核心概念和以下节选内容相契合的一项是(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选自归有光的《项脊轩志》

A.聚村而居B.法理社会C.熟人社会D.差序格局

(2)结合你的生活经历或体验,说明你对第(1)题中核心概念的理解(不少于80字)。
2024-01-20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北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

江城子·黄昏犹是雨纤纤

苏轼

大雪有怀朱康叔使君,亦知使君之念我也,作《江城子》以寄之。

黄昏犹是雨纤纤。晓开帘,欲平檐。江阔天低,无处认青帘。孤坐冻吟谁伴我,揩病目,捻衰髯。

使君留客醉厌厌。水晶盐,为谁甜。手把梅花,东望忆陶潜。雪似故人人似雪,虽可爱,有人嫌。

【注】①朱康叔:即朱寿昌,鄂州太守。朱太守清正爱民,故被尊称为“使君”。在苏轼贬居黄州时,两人书信往来甚密,成为至交。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纤纤”,形容细雨长丝的样子,此句为诗人回忆起昨日黄昏细雨绵绵的画面。
B.“晓开帘”写早上打开窗帘,映入诗人眼中的是令人感到“江阔天低”的雪景。
C.“揩病目,捻衰髯”和杜甫“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表达的感情是一样的。
D.“厌厌”指饮酒时欢乐沉醉的样子,这一句是诗人想象中使君留客饮酒的场景。
(2)这首词运用了哪些手法描写雪?
(3)有人认为“手把梅花,东望忆陶潜”的主人公是“使君”,也有人认为是诗人自己。对此你怎么看?请说明理由。
2024-01-20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北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名校
8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主要的艺术手法是“赋比兴”。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大都是民间歌谣,“雅”是宫廷乐歌,“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B.《楚辞》由西汉刘向编辑,收录了战国时期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这些作品具有浓郁的楚地地方特色,故名“楚辞”。《离骚》是楚辞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C.乐府诗是汉魏六朝时期重要的诗歌类型,其继承了《诗经》所开创的现实主义诗歌传统。《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是我国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它与北朝民歌《木兰辞》并称为“乐府双璧”。
D.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文学家、音乐家。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又称“柳屯田”,精通音律,是两宋词坛上创制词调最多的词人。此二人皆为北宋杰出词人。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现代文,回答问题。

童年随之而去(节选)

木心

(节略部分内容提示)母亲、姑妈等人在睡狮庵请和尚做佛事。“我”随着在山上呆了一段时间后,天天吵着要回家,终于——回家啰!

回望了一眼——睡狮庵,庵是小的啊,怎么有这样大的庵呢?这些人都不问问。

家庭教师是前清中举的饱学鸿儒,我却是块乱点头的顽石,一味敷衍度日。背书,作对子,还混得过,私底下只想翻稗书。那时代,尤其是我家吧,“禁书”的范围之广,连唐诗宋词也不准上桌,说:“还早。”所以一本《历代名窑释》中的两句“雨过天青云开处,者般颜色做将来”,我就觉得清新有味道,琅琅上口。某日对着案头一只青瓷水盂,不觉漏了嘴,老夫子竟听见了,训道:“哪里来的歪诗,以后不可吟风弄月,丧志的呢!”一肚皮闷瞀的怨气,这个暗趸趸的书房就是下不完的雨,晴不了的天。我用中指蘸了水,在桌上写个“逃”,怎么个逃法呢,一点策略也没有。

满船的人兴奋地等待解缆起篙,我忽然想着了睡狮庵中的一只碗!那碗却有来历。——我不愿吃斋,老法师特意赠我一只名窑的小盂,青蓝得十分可爱,盛来的饭,似乎变得可口了。母亲说:

“毕竟老法师道行高,摸得着孙行者的脾气。”

我又诵起:“雨过天青云开处,者般颜色做将来。”母亲说:

“对的,是越窑,这只叫盌①,这只色泽特别好,也只有大当家和尚才拿得出这样的宝贝,小心摔破了。”

每次餐毕,我自去泉边洗净,藏好。临走的那晚,我用棉纸包了,放在枕边。不料清晨被催起后头昏昏地尽呆看众人忙碌,忘记将那碗放进箱笼里,索性忘了倒也是了,偏在这船要起篙的当儿,蓦地想起:

“碗!”

“什么?”母亲不知所云。

“那饭碗,越窑盌。”

“你放在哪里?”

“枕头边!”

母亲素知凡是我想着什么东西,就忘不掉了,要使忘掉,唯一的办法是那东西到了我手上。

“回去可以买,同样的!”

“买不到!不会一样的。”我似乎非常清楚那盌是有一无二。

“怎么办呢,再上去拿。”母亲的意思是:难道不开船,派人登山去庵中索取——不可能,不必想那碗了。

我走过正待抽落的跳板,登岸,坐在系缆的树桩上,低头凝视河水。

满船的人先是愕然相顾,继而一片吱吱喳喳,可也无人上岸来劝我拉我,都知道只有母亲才能使我离开树桩。母亲没有说什么,轻声吩咐一个船夫,那赤膊小伙子披上一件棉袄三脚两步飞过跳板,上山了。

船里的吱吱喳喳渐息,各自找乐子,下棋、戏牌、嗑瓜子,有的开了和尚所赐的斋佛果盒,叫我回船去吃,我摇摇手。这河滩有的是好玩的东西,五色小石卵,黛绿的螺蛳,青灰而透明的小虾……心里懊悔,我不知道上山下山要花这么长的时间。

鹧鸪在远处一声声叫。夜里下过雨。

是那年轻的船夫的嗓音——来啰……来啰……可是不见人影。

他走的是另一条小径,两手空空地奔近来,我感到不祥——碗没了!找不到,或是打破了。

他憨笑着伸手入怀,从斜搭而系腰带的棉袄里,掏出那只盘,棉纸湿了破了,他脸上倒没有汗——我双手接过,谢了他。捧着,走过跳板……

一阵摇晃,渐闻橹声欸乃,碧波像大匹软缎,荡漾舒展,船头的水声,船梢摇橹者的断续语声,显得异样地宁适。我不愿进舱去,独自靠前舷而坐。夜间是下过大雨,还听到雷声。两岸山色苍翠,水里的倒影鲜活闪袅,迎面的风又暖又凉,母亲为什么不来。

河面渐宽,山也平下来了,我想把碗洗一洗。

人多船身吃水深,俯舷即就水面,用碗舀了河水顺手泼去,阳光照得水沫晶亮如珠……我站起来,可以泼得远些——一脱手,碗飞掉了!

那碗在急旋中平平着水,像一片断梗的小荷叶,浮着,氽着,向船后渐远渐远……

望着望不见的东西——醒不过来了。

对母亲怎说——那船夫。

母亲出舱来,端着一碟印糕艾饺。

我告诉了她。

“有人会捞得的,就是沉了,将来有人会捞起来的。只要不碎就好——吃吧,不要想了,吃完了进舱来喝热茶……这种事以后多着呢。”

最后一句很轻很轻,什么意思?

现在回想起来,我的一生中,确实多的是这种事,比越窑的盌,珍贵百倍千倍万倍的物和人,都已一一脱手而去,有的甚至是碎了的。

那时,那浮氽的盌,随之而去的是我的童年。


【注】①盌(wǎn),一种敞口而深的食器。也作“碗”。
1.下面对“我”的描写,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用中指蘸了水,在桌上写个‘逃’”,运用动作描写,表现童年的“我”对僵化的学习内容、形式的强烈厌倦之情,以及对冲破“束缚”的向往。
B.“临走的那晚,我用棉纸包了,放在枕边”,运用动作细节描写,表现“我”对这个青蓝得十分可爱的名窑小盂特别珍爱的情感,以及害怕明早出发落掉的担心。
C.“我走过正待抽落的跳板,登岸,坐在系缆的树桩上,低头凝视河水”,通过动作、神态描写,表现童年的“我”想要取回那个“盌”的执拗,以及“我”忘记带它回家的懊恼。
D.“船里的吱吱喳喳渐息,各自找乐子,下棋、戏牌、嗑瓜子”,通过细节描写,暗示了等待时间之久,也表现了同船人的冷漠,与我内心对“盌”的热切期待形成鲜明反差。
2.分析文中画波浪线段落景物描写手法。
3.“有人会捞得的,就是沉了,将来有人会捞起来的,只要不碎就好——吃吧,不要想了,吃完了进舱来喝热茶……这种事以后多着呢。”“最后一句很轻很轻,什么意思?”什么意思呢?谈谈你的理解。
4.综合全文,从情节的发展分析“我”的心理变化。
2022-11-30更新 | 18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沧浪亭记

苏舜钦

予以罪废,无所归。扁舟吴中,始舍以处。时盛夏蒸燠,土居皆褊狭,不能出气,思得高爽虚辟之地,以舒所怀,不可得也。

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城中。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杠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访诸旧老,云钱氏有国,近戚孙承右之池馆也。坳隆胜势,遗意尚存。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硫,号“沧浪”焉。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予时榜小舟,幅巾往,至则洒然忘其归。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哉!

噫!人固动物耳。情横于内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寓久则溺,以为当然;非胜是而易之,则悲而不开。惟仕宦溺人为至深。古之才哲君子,有一失而至于死者多矣,是未知所以自胜之道。予既废而获斯境,安于冲旷,不与众驱,因之复能乎内外失得之原,沃然有得,笑闵万古。尚未能忘其所寓目,用是以为胜焉!


注:苏舜钦(1008—1048年),字子美,北宋时期大臣,因支持范仲淹推行的庆历革新,遭劾奏,罢职闲居苏州,修建沧浪亭。

沧浪亭记

归有光

浮图文瑛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美沧浪亭之地也。求余作《沧浪亭记》,曰:“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

余曰:昔吴越有国时,广陵王镇吴中,治南园于子城之西南;其外戚孙承祐,亦治园于其偏。淮海纳土,此园不废。苏子美始建沧浪亭,最后禅者居之:此沧浪亭为大云庵也。有庵以来二百年,文瑛寻古遗事,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

夫古今之变,朝市改易。尝登姑苏之台望五湖之渺茫群山之苍翠太伯虞仲之所建国闾去差之所争子胥种蠡之所经营今皆无有矣庵与亭何为者哉?虽然,钱镠因乱攘窃,保有吴越,国富兵强,垂及四世。诸子姻戚,乘时奢借,宫馆苑囿,极一时之盛。而子美之亭,乃为释子所钦重如此。可以见士之欲垂名于千载,不与其澌然而俱尽者,则有在矣。文瑛读书喜诗,吾徒游,呼之为沧浪僧云。


注:①浮图,与下文“释子”均指和尚;②钱镠:吴越国的建立者,在位有二十五年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扁舟吴中,始舍以处   僦:租赁
B.隔此真趣,不亦     鄙:卑鄙
C.求余作《沧浪亭记》   亟:屡次
D.淮海纳土,此园不废。迨:等到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崇阜广水,不类城中       其闻道也固先
B.予时榜小舟,幅巾       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是未知所以自胜之道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D.文瑛读书喜诗,吾徒游   失其所,不知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尝登姑苏之/台望五湖之渺茫/群山之苍翠/太伯虞仲之所建阖闾/夫差之所争/子胥种蠡之所经营/今皆无有矣
B.尝登姑苏之/台望五湖之渺茫/群山之苍翠/太伯虞仲之所建/阖闾夫差之所争/子胥种蠡之所/经营今皆无有矣
C.尝登姑苏之台/望五湖之渺茫/群山之苍翠/太伯虞仲之所建阖闾/夫差之所争/子胥种蠡之所/经营今皆无有矣
D.尝登姑苏之台/望五湖之渺茫/群山之苍翠/太伯虞仲之所建/阖闾夫差之所争/子胥种蠡之所经营/今皆无有矣
4.下列句子全都是苏子美修建沧浪亭原因的一组是(     
①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②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
③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 ④坳隆胜势,遗意尚存
⑤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⑥野老不至,鱼鸟共乐
A.①③⑤B.②③④C.①④⑤D.②④⑥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苏舜钦在沧浪亭反思官场生涯,感叹很多有才之士找不到突破困境的办法。
B.归有光将吴越的宫馆苑囿与沧浪亭对比,突出沧浪亭在士人心中的地位。
C.苏文运用记叙、描写和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而归文主要采用记叙手法。
D.文瑛和尚在原址上重修沧浪亭并请人记录,包含着对苏舜钦的敬佩之意。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
(2)可以见士之欲垂名于千载,不与其澌然而俱尽者,则有在矣。
7.请比较两篇“记”的写作目的有什么不同。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