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10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母亲的文化
迟子建
①母亲今春血压居高不下,我怀疑是故乡的寒冷气候使然,劝她来哈尔滨住上一段,换换水土,她来了。说也怪,她到后的第二天,血压就降了下来,恢复正常。我眼见着她的气色一天天好看起来,指甲透出玫瑰色的光泽。她在春光中恢复了健康,心境自然好了起来。她爱打扮了,喜欢吃了,爱玩了,甚至偶尔还会哼哼歌。每天她跟我出去散步,看待每一株花的眼神都是怜惜的。按理说,哈尔滨的水质和空气都不如故乡的好,可她却如获新生.看来温暖是最好的良药啊。
②白天,我看书的时候,母亲也会看书。她从我的书架上选了一摞书,《红楼梦》《毛泽东的晚年生活》《慈禧与我》《文化大革命十年史》等,摆在她的床头柜上。受父亲影响,她不止一次读过《红楼梦》,熟知哪个丫鬟是哪一府的,哪个小厮的主子又是谁。大约一周后.她把《红楼梦》放回去,对我说,后两卷她看得不细。母亲说《红楼梦》好看的还是前两卷,写的都是吃呀喝呀玩呀的事情,耐看。而且,宝玉和黛玉那时还天真着,哥哥妹妹斗嘴斗气是讨人喜欢的。到了后来,宝玉和宝钗一结婚,小说就不好看了。母亲对高鹗的续文尤其不能容忍,说他不懂趣味,硬写,把人都搞得那么惨,读来冷飕飕的。她对《红楼梦>的理解令我吃惊,起码,她强调了小说趣味性的重要。
③母亲对历史的理解也是直观朴素的。那段时间,我正看关于康有为的一些书籍,有天晚饭同她聊起康有为,她说,这个人不好啊,他撺掇着光绪闹变法,怎么样?变法失败了。他跑了。要是不听他,光绪帝能死吗!为了证明她的判断是正确的,她拿来《慈禧与我》,说那里面有件事涉及到康有为,也能证明他的不仁又。母亲翻来翻去,找不见那页了,她撇下书,对我说:“不管怎么着,连累了别人的人,不是好人啊。”康有为就这样被她给定了性。
④我想让母亲在哈尔滨过得丰富些,除了带她到商场购物,去饭店享受美食,去植物园看牡丹和郁金香外,还带她进剧场。我陪她看了一场京剧,是省京剧院在五月份推出的“京剧现代戏经典剧目回顾展”,上演的是<红色娘子军><沙家浜>《磐石湾)《海港》等的片段。当舞台上出现穿着蓝军服、戴着红袖标的娘子军时,母亲直摇头。而到了《磐石湾>的演员演唱“负伤痛冲破千层巨浪”时,她干脆堵起了耳朵。好不容易捱到戏散,她得救般地对我说:“这样板戏有什么好看的?太难听了!现在怎么还演这个?这东西怎么还成了‘经典’了?”母亲接着说了一大堆传统折子戏的名字,什么<打渔杀家><贵妃醉酒)<霸王别姬)《杜十娘》《空城计》等,1她说:“还得是这些老戏是个东西啊,样板戏那叫什么玩意啊。”听了她的话,我回去后给她放梅兰芳的唱碟,谁知她对我说:“换了换了,我最不喜欢梅兰芳的戏了。”我诧异,问她为什么?她说:“我不喜欢男人扮女声,听起来不舒服。”母亲真是本色到家了。
⑤刘老根大舞台最近落户哈尔滨的工人文化宫,每晚都有演出,场面很火爆。我约母亲一同去看,她说:“那东西有什么看头?就是耍嘛!”母亲伸出手来,绘声绘色地学着演员:“这边观众的掌声不热烈呀,给点掌声好不好啦?”她说她受不了这个。不过她没有拗过我,有一天,我还是把她拉到剧场。虽然不是周末,但上座率还是很高。母亲说得没错,演出一开始.演员就朝观众要掌声,有的还蹦下台,在观众席中怂恿观众鼓掌。高分贝的音乐震耳欲聋,母亲再次堵起了耳朵,一副痛苦状。演出只到半程,当又一位演员出场后耸着肩膀嬉皮笑脸地要掌声时,母亲终于忍不住了,她几乎是用命令的口气大声对我说:“咱走吧!”我也没有料到演出是那么低俗,赶紧跟着她出来了。出了剧场,她长吁了一口气,对我说:“怎么样?我说就是个‘耍’嘛。花着钱遭着罪,再坐下去,我都要犯心脏病了!”
⑥有一天,我和母亲黄昏散步时路过文化宫,看见《图雅的婚事》在上映,立刻买了两张票。我知道这部电影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拿了奖。按照票上的时间,它应该开演五分钟了,我正为不能看到开头而懊恼呢,谁知到了小放映厅门口却吃了闭门羹。原来,这场电影只卖出这两张票,放映厅还没开呢。我找来放映员,他说坐飞机要是一个乘客,人家都得给飞,电影票呢,哪怕只卖出一张,他也会给放的。放映员打开门,为我和母亲放了专场电影。当银幕上出现了蒙古包、羊群和纯朴的牧民时,母亲慨叹了一句:“这是真景啊。母亲看过两部流行大片,对里面电脑制作的假景很反感,所以这真实的场景让她觉得亲切。故事很简单,一个女人征婚,要带着“无用”的丈夫嫁人。而这个文夫之所以“废”了,是因为打井所致的。这背后透视出的是草原缺水的严峻现实。虽然它与多年前轰动一时的《老井》有似曾相识之处,但影片拍得朴素,自然,苍凉而又温暖,我和母亲被吸引住了,完整地把它看完了。出了影厅,只见大剧场刘老根大舞台的演出正在高潮,演员在台上热闹地和观众做着互动,掌声如湖。
⑦我和母亲有些怅然地在夜色中归家,慨叹着好电影没人看。快到家的时候,母亲忽然叹息了一声对我说:“我明白了,你写的那些书,就跟咱俩看的电影似的,没多少人看啊。那些花里胡哨的书,就跟那个刘老根大舞台一样,看的人多啊。”
⑧母亲的话,让我感动,又让我难过。我没有想到,这场两个人的电影,会给她那么犬的触动。那一瞬间,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因为有母亲在,我生命中的电影,就永远不会是一个人的啊。
1.结合全文内容,简要概括“母亲的文化”体现在哪些方面。
2.结合对“母亲的文化”的内涵的理解,简析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看来温暖是最好的良药啊。
4.这篇散文还有一个题目《两个人的电影》,你认为那一个题目更好,请说明理由。
2016-11-18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天津静海县一中高二6月学业调研语文试卷
文言文阅读 | 较易(0.85) |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司马芝字子华,河内温人也。少为书生,避乱荆州,于鲁阳山遇贼,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守老母。贼至,以刃临芝,芝叩头曰:“母老,唯在诸君!”贼曰:“此孝子也,杀之不义。”遂得免害,以鹿车推载母。居南方十余年,躬耕守节。
太祖平荆州,以芝为菅长。时天下草创,多不奉法。郡主簿刘节,旧族豪侠,宾客千余家,出为盗贼,入乱吏治。顷之,芝差节客王同等为兵,掾史据白:“节家前后未尝给徭,若至时藏匿,必为留负。”芝不听,与节书曰:“君为大宗,加股肱郡,而宾客每不与役,既众庶怨望,或流声上闻。今调同等为兵,幸时发遣。”兵已集郡,而节藏同等,因令督邮以军兴诡责县,县掾史穷困,乞代同行。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太守郝光素敬信芝,即以节代同行,青州号芝“以郡主簿为兵”。迁广平令。征虏将军刘勋,贵宠骄豪,又芝故郡将,宾客子弟在界数犯法。勋与芝书,不著姓名,而多所属托,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后勋以不轨诛,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之见称。
黄初中,入为河南尹,抑强扶弱,私请不行。会内官欲以事托芝,不敢发言,因芝妻伯父董昭。昭犹惮芝,不为通。
芝性亮直,不矜廉隅。与宾客谈论,有不可意,便面折其短,退无异言。卒于官,家无余财,自魏迄今为河南尹者莫及芝。 《三国志·魏书》卷十二
1.对下列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宾客每不役与:参加
B.既众庶怨,或流声上闻望:责怪
C.芝不其书,一皆如法报:上告
D.芝性亮直,不廉隅矜:夸耀
2.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鲁阳山遇贼臣诚恐见欺王而负赵
B.此孝子也,杀不义填然鼓
C.芝驰檄济南以其华山之阳名之也
D.芝妻伯父董昭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3.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表现司马芝正直的一组是(     
①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守老母 ②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
③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            ④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
⑤昭犹惮芝,不为通                  ⑥卒于官,家无余财
A.①②③B.②③⑤C.④⑤⑥D.①④⑥
4.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写司马芝避乱荆州,守母遇贼之事,表现了他非凡的品格,为下文写其为官事迹起到有力的铺垫和烘托作用。
B.司马芝任菅长时,派遣郡主簿刘节的宾客王同等人服兵役,掾吏认为此事必不成,虽然刘节百般阻挠,但最终王同等人还是服了兵役。
C.司马芝善于教导下属。他认为君王制定了法令却有人违犯,是君主的不足,官吏触犯法令让君主知道了,就是官吏的灾祸。他的这一观点对下属很有启发。
D.司马芝为人耿直,从不两面三刀。和别人谈话时,只要不同意,就当面指出,回去后也不会有微词。他在当时有着很高的声望。
5.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之见称。
(2)昭犹惮芝,不为通。
(3)以上语句都包含文言句式,请分别指出以上两句的句式类型。(方法规律总结题)
一是           ,二是           
2016-11-18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高三12月学业能力调研语文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优孟,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者,罪至死。”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王曰:“何如?”对曰:“臣请以雕玉为棺,文梓为椁,楩枫豫章为题凑②,发甲卒为穿圹③,老弱负土,齐赵陪位于前,韩魏翼卫于其后,庙食太牢,奉以万户之邑。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贵人而贱马也。”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为之奈何?”优孟曰:“请为大王六畜葬之。以垅灶为椁,铜历为棺,赍以姜枣,荐以木兰,祭以粮稻,衣以火光,葬之于人腹肠。”于是王乃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
楚相孙叔敖知其贤人也,善待之。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死,汝必贫困。若往见优孟,言我孙叔敖之子也。”居数年,其子穷困负薪,逢优孟,与言曰:“我,孙叔敖子也。父且死时,我贫困往见优孟。”优孟曰:“若无远有所之。”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优孟曰:“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庄王许之。三日后,优孟复来。王曰:“妇言谓何?”孟曰:“妇言慎无为,楚相不足为也。如孙叔敖之为楚相,尽忠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因歌曰:“山居耕田苦,难以得食。起而为吏,身贪鄙者馀财,不顾耻辱。身死家室富,又恐为奸触大罪,身死而家灭。贪吏安可为也!念为廉吏,奉法守职,竟死不敢为非,廉吏安可为也!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于是庄王谢优孟,乃召孙叔敖子,封之寝丘④四百户,以奉其祀。后十世不绝。(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
注:①露床:没有帐幔的床。②题凑:下葬时将木材累积在棺外,用来护棺。木头都向内,叫题凑。③穿圹:挖墓穴。④寝丘:春秋楚邑名,故址在今河南。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贫困负薪自饮食犹不能不之兴怀
B.于是王使以马属太官度我至军中,公
C.父死时,属我贫困往见优孟不出,火
D.三日为相侣鱼虾友麋鹿
2.2.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优孟“劝谏艺术”的一组是( )
①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
②祭以粮稻,衣以火光,葬之于人腹肠
③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
④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
⑤于是庄王谢优孟,乃召孙叔敖子
⑥楚相孙叔敖知其贤人也,善待之
A.①②④B.①③⑥C.②③⑥D.②④⑤
3.3.下列对原文有关问题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记叙优孟谏楚庄王的两件事,主要用对话方式表现,使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B.楚庄王爱马之深,令人称奇,但如此爱马,导致马因营养过剩而死。
C.优孟叙述他妻子劝他不要为楚相的话,实际上都是他自己的劝谏之词。
D.优孟为了帮助孙叔敖之子,为他缝制孙叔敖的衣帽,让他穿戴上并模其父言谈举止,连楚庄王和左右近臣都分辨不出来。
2016-11-18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天津市静海一中、芦台一中等六校高一上期末考语文卷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
4 . 从文言句式角度,选出其中不同类的一项(     
A.高余冠之岌岌兮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C.大王来何操D.马之千里者
2016-11-18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天津静海第一中学高一12月调研语文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5 . 下列加横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无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罪:归咎,归罪B.非能水也,而江河绝:断绝
C.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弱点D.师之不传也久矣道:风尚
2016-11-18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天津市静海县六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题。
北京咳是侮辱还是警示
北京等全国多个城市近日遭遇的持续数天的雾霾天气,让一个在外国人中间流传若干年的略带玩笑叫法———“北京咳”,成了人们热议的话题。专家表示,中国已经进入污染高发和污染面积日趋扩大的时期,末端空气污染控制已不足以解决问题,PM2.5防治需下重拳,从源头治理,大力控制燃煤总量增速过快的趋势。同时,要加大机动车尾气排放整治力度。
“北京咳”,据称,它是外国人在中国期间产生的一种呼吸症状,主要出现在12月至4月间,表现为干咳咽痒,类似外国人水土不服的一种表现,即到了北京就发作,离开北京后会自然消失。一些南方人也表示,他们到北京或北方一些城市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
“最近老是有人问我‘北京咳’,医学上根本就没这个词儿。”北京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医师何权瀛非常激动地对记者说,引发咳嗽的原因很多,包括抽烟、暴饮暴食等不良生活习惯、气候原因和空气污染等等,不能简单地下定论。“在没有找到明确的证据之前,不能说什么‘北京咳’,这词儿是对北京的极度侮辱!”
北京大学教授潘小川则对记者表示,“北京咳”的表现更像是医学上讲的“人体耐受”,因为免疫力不同,有些人变换环境会出现类似于水土不服的反应,包括咳嗽、腹泻等等。“这就是大家的一个提法而已,没必要太过介意。”
“空气污染是毫无疑问的(导致‘北京咳’的原因)。”中国人民大学环境政策与环境规划研究所所长宋国君则明确地表示,北京市空气中PM 2.5浓度过高,人体如果长期吸入,会导致人体呼吸系统和其他器官系统和组织结构的损害。
“PM 2.5污染悄然吞噬掉的不仅是城市的蓝天,还有公众健康和国民经济。”绿色和平气候与能源项目主任周嵘说。
潘小川等专家表示,PM 2.5粒径小,能通过呼吸系统被人体直接吸入,沉积到肺泡,甚至可通过肺直接吸收而到达体内其他器官。如果长期吸入PM 2 .5的污染空气,会导致人体呼吸系统和其他器官系统和组织结构的损害,并可引起暴露人群心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的明显增加。与此同时,PM 2.5所携带的重金属、PA H s(多环芳烃)等物质增大了暴露人群的罹患癌症的风险。
空气污染也造成极大经济损失。2007年世界银行对中国空气污染导致的经济损失估算得出,空气污染导致的健康损失占GDP的3.8%。
2012年12月5日,国家环保部发布了《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要求全国涉及近14%国土面积的47个城市到2015年前,完成PM 2.5下降5%的指标;对于空气污染达不到国家标准的城市,必须编制空气污染达标规划。
2012年6月1日,北京市的汽柴油执行京Ⅴ标准,首次规定了颗粒物的排放限值。在12月颁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规划中,“十二五”期间,全国重点区域PM 2 .5年均浓度要求下降5%,而北京则是15%。与此同时,在中国过半的PM 2 .5超标的城市里,至今只有北京明确提出了PM 2.5在2030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的治理时间表。
“按照近期颁布的国家规划,中国大部分超标城市需要至少20年把空气质量治理到国家二级标准。这意味着下一代人要继续时刻暴露在高度威胁健康的污染中,而中国的公众等不起20年。”周嵘道。
潘小川等人的研究指出,PM 2.5治理和防护,需要多管齐下,不仅需要公众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并掌握有效的防护手段,更需要政府带头深入对中国P M2 .5的研究与监测,制定相关的治理政策。
1.下列关于“北京咳”的特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北京咳”是非北京人在北京期间产生的一种呼吸症状。
B.“北京咳”主要出现在12月至4月间,主要表现为干咳咽痒。
C.“北京咳”的表现像是医学上讲的“人体耐受”,因免疫力不同,可能会因环境变换而出现不适反应。
D.“北京咳”是类似外国人水土不服的一种表现,离开北京症状会自然消失。
2.2.对导致“北京咳”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抽烟、暴饮暴食等不良生活习惯、气候原因等也会引发咳嗽。
B.PM 2.5粒径小,能通过呼吸系统被人体直接吸入,导致人体呼吸系统及其他器官系统和组织结构的损害。
C.空气污染是导致“北京咳”的原因之一。
D.有专业人士认为对造成“北京咳”的原因在没有找到明显证据前,不能简单下定论。
3.3.关于文章内容分析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空气污染只是对人身体有危害,对经济影响不大。
B.按照近期颁布的国家规划,中国大部分超标城市需要20年把空气质量治理达标。
C.在2012年颁布的《规划》中PM 2 .5年均浓度要求下降的比例,北京比其他地区高。
D.在中国PM 2 .5超标的城市里,只有北京明确提出了PM 2.5在2030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的治理时间表。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7 . 古诗文阅读
梁大夫有宋就者,尝为边县令,与楚邻界。梁之边亭,与楚之边亭,皆种瓜,各有数。梁之边亭人,劬①力数灌其瓜,瓜美。楚人窳②而稀灌其瓜,瓜恶。楚令因以梁瓜之美,怒其亭瓜之恶也。楚亭人心恶梁亭之贤己,因夜往窃搔梁亭之瓜,皆有死焦者矣。梁亭觉之,因请其尉,亦欲窃往报搔楚亭之瓜,尉以请宋就。就曰:“恶!是何可?构怨,祸之道也,人恶亦恶,何褊③之甚也。若我教子,必每暮令人往,窃为楚亭夜善灌其瓜,勿令知也。”于是梁亭乃每暮夜窃灌楚亭之瓜。楚亭旦而行瓜,则又皆以灌矣,瓜日以美,楚亭怪而察之,则乃梁亭之为也。楚令闻之大悦,因具以闻楚王,楚王闻之,惄④然愧,以意自闵也,告吏曰:“微搔瓜者,得无有他罪乎?此梁之阴让也。”乃谢以重币,而请交于梁王,楚王时则称说梁王以为信,故梁楚之欢,由宋就始。语曰:“转败而为功,因祸而为福。”老子曰:“报怨以德。”此之谓也。夫人既不善,胡足效哉!
(选自《新序•杂事四》)
注:①劬:qú 勤劳;②窳:yǔ 懒惰;③褊:狭小     ④惄:nì 忧思。
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夜往窃梁亭之瓜搔:通“骚”,扰乱
B.楚亭旦而瓜行:巡视
C.此梁之阴也让:谦让
D.楚王时则称说梁王以为信:守信用
2.2.下列各组句中加横线的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楚令因梁瓜之美皆白衣冠以送之
B.梁亭每暮夜窃灌楚亭之瓜项伯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
C.具以闻楚王击沛公于坐
D.谢以重币,而请交于梁王以其无礼
3.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报怨以德”的效果的一组是 (   
①暮夜窃灌楚亭之瓜
②楚王闻之,惄然愧,以意自闵也
③人恶亦恶,何褊之甚也
④乃谢以重币,而请交于梁王
⑤楚亭旦而行瓜,则又皆以灌矣
⑥楚王时则称说梁王以为信
A.①③⑤B.②④⑥
C.①⑤⑥D.②③④
4.4.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梁亭瓜比楚亭瓜好,楚亭人就趁夜晚到梁亭瓜园捣乱,这反映了一种嫉妒心理。梁亭人打算实施报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B.宋就让梁亭人晚上暗中帮助楚亭人浇灌瓜地,表现了他大度宽容的胸怀。楚令了解真相之后,得意地把这件事报告给楚王。
C.楚王知道“梁亭之为”后,又忧愁又惭愧,拿出厚礼道歉,并请宋就把这些礼物转交给梁王,显示出楚王愿意交好邻国的诚意。
D.文章中引用古语和老子的话,启示后人在处理人际关系乃至国与国之间关系时,可以从“梁楚之欢”中汲取有益的经验。
5.5.翻译句子
(1)构怨,祸之道也,人恶亦恶,何褊之甚也。
(2)告吏曰:“微搔瓜者,得无有他罪乎?
(3)请从第一句翻译中提炼出特殊句式,并写出翻译时的注意事项(规律提炼)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4) |
8 .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夏夜宿表兄话旧
窦叔向
夜合花开香满庭,夜深微雨醉初醒。
远书珍重何曾达,旧事凄凉不可听。
去日儿童皆长大,昔年亲友半凋零。
明朝又是孤舟别,愁见河桥酒幔青。
(1)“夜合花开香满庭,夜深微雨醉初醒”两句写出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尾联作者是如何抒情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16-11-18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天津静海一中等六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
13-14高二下·天津静海·阶段练习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4) |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题
冯异字公孙,颍川父城人也。汉兵起,异为王莽拒汉。光武略地颍川,异间出行属县,为汉兵所执。时异从兄孝从光武,因荐异,得召见。及光武为司隶校尉,道经父城,异等即开门奉牛、酒迎。光武自蓟东南驰,晨夜草舍,至饶阳无蒌亭。时天寒烈,众皆饥疲,异上豆粥。光武使异别收河间兵。还,拜偏将军。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进止皆有表识。每所止舍,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军士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
建武三年春,大司徒邓禹要异共攻赤眉。异曰:“异与贼相拒且数十日,虽屡获雄将,余众尚多,可稍以恩信相诱,难卒用兵破也。”禹不从。大战移日,赤眉阳败,弃辎重走。车皆载土,以豆覆其上,兵士饥,争取之。赤眉引军还击,禹军溃乱。异兵救之,赤眉小却。异以士卒饥倦,可且休,禹不听,复战,大为所败,死伤者三千余人。异复坚壁,收其散卒,与贼约期会战。使壮士变服与赤眉同,伏于道侧。旦日,赤眉使万人攻异前部,异裁出兵以救之。贼见势弱,遂悉众攻异,异乃纵兵大战。日昃,贼气衰,伏兵卒起,衣服相乱,赤眉不复识别,众遂惊溃。追击,大破于崤底。异自以久在外,不自安,上书思慕阙廷,愿亲帷幄,帝不许。后人有章言异专制关中,号为“咸阳王”。帝使以章示异。异惶惧,上书谢。后数引宴见,定议图蜀,留十余日,令异妻子随异还西
夏,遣诸将上陇,为隗嚣所败,乃诏异军栒邑。未至,隗嚣乘胜使其将行巡将二万余人下陇,因遣巡取栒邑。异即驰兵,欲先据之。潜往闭城,偃旗鼓。行巡不知,驰赴之。异乘其不意,卒击鼓建旗而出。巡军惊乱奔走,追击数十里,大破之。异上书言状,不敢自伐。九年春,诸将共攻冀,不肯拔,欲且还休兵,异固持不动,常为众军锋,病发,薨于军。
(选自《后汉书·冯异传》有删改)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赤眉引军还击还击:回来攻击
B.军士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多:称赞
C.乃诏异军栒邑军:驻军
D.异上书言状,不敢自伐自伐:亲自讨伐
2.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时异从兄孝从光武,因荐异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异以士卒饥倦,可且休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C.禹不听,复战 ,大为所败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D.诸将共攻冀,不肯拔,欲且还休兵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3.3.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冯异善于用兵的一项是( )
①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
②时天寒烈,众皆饥疲,异上豆粥
③余众尚多,可稍以恩信相诱
④使壮士变服与赤眉同,伏于道侧
⑤上书思慕阙廷,愿亲帷幄     
⑥潜往闭城,偃旗鼓
①②⑤
A.②④⑥B.①③⑤
C.③④⑥
4.下列对文意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冯异曾为王莽旧吏,在潜出城巡视属县时,被汉兵捉住。经人推荐被刘秀召见。后来成为光武帝独当一面的一员大将。“上豆粥”一事可见其与光武帝为患难之交。
B.每当诸将领谈论功劳时,冯异常躲避在大树下,军中称他为“大树将军”。虽然大家愿意跟随他,但此事也不能不表现出他还缺乏大将风度。
C.在最初攻打赤眉时,冯异认为士卒饥倦,应该休息,不宜出战。邓禹没听他的意见,继续出战,而赤眉军失败,弃辎重而逃。
D.冯异认为长久在外带兵,心里很不踏实,就呈奏章说思慕朝廷,希望在朝廷任职,光武帝没准许。后来有人说冯异在关中独断专行,光武帝亲自拿奏章给他看,他十分害怕,又呈奏章表示感谢。
5.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可稍以恩信相诱,难卒用兵破也
②贼见势弱,遂悉众攻异,异乃纵兵大战
③后数引宴见,定议图蜀,留十余日,令异妻子随异还西
2016-11-18更新 | 100次组卷 | 2卷引用:2013-2014学年天津静海第四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2014·四川绵阳·三模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回 声
水 兵
①五月的麦浪就要在隆隆的机声中倒下,田野里充满新麦的清香,外出的人们回来了,连老人孩子也出动了,村庄再一次因麦芒和成熟的歌唱,热热闹闹,排排场场。可再有一二场夏雨或一二声炸雷,麦客们依次而去,乡村又将空空荡荡。
②在城市的深处,在一幢楼的高层,在一个深夜,我听到了一种隐隐的声响,这声响仿佛发自天边或大地深处,引起一阵沉闷孕育的震荡。
③那是去年,我正走在深秋的乡下,乡下寂静得有些吓人,外出打工的青壮年还没有返回村庄。田野似油画,亮色是那满枝的的棉花、金黄的谷穗和红红的高粱。这些曾被遗弃的庄稼兄弟重又回到了我的村庄,它们羞涩地挂在枝头上。这时,有噼剥的豆荚炸响,几粒忧伤的豆子在我眼前坠落。我听到的那种隐隐的响声,肯定是来自这个过程,我知道,那是土地发出的回声。一株庄稼在角落里的成长会引耒阳光下的回声,这种回声甚至携着土地的名字穿越历史,长久地留在一代一代农人的记忆中。
④土地是能发出声响的,它承载着万物,万物发出的声响,就是它的声响。春耕时,稻田水响,那是冬眠后的土地舒展筋骨的声响;七八月间,原野上一片金黄,风过处,谷穗点头,沙沙作响,土地奏起金子般的乐章。就是这声响,唤醒炊烟,于是,每个清晨,每家每户的主人将大门推开,“吱呀”的一声,震开薄雾,村庄就醒了。老村长燃一筒旱烟走在田埂上,他的咳嗽声在田野里回荡。春天里,我们都能听到杨柳枝条摩挲的声音,听到花苞抽长的声音。而在夏夜,小河泛着月色在村旁流过,叮叮咚咚,那是土地在为我们的梦境伴唱……   
⑤而现在,你走在乡间,你会惊讶于那红红的大枣柿子为何老挂在枝头,你也许觉得那是风景,根本没有察觉到土地的黯然神伤。我常常在梦里返回村庄,那枝叶问的果实,像一颗颗晶莹的泪珠,欲滴未滴,那其中的一颗,两颗,终于坠落下来时,有谁能倾听到那是来自土地的回响?
⑥有个在城里打工的女孩曾这样告诉我,她一天只要洗脚三个人,就可以挣得六十元,一月两千多,一年可挣几万元,那是她父母种地十年的积累,她家的柿子、红枣都挂在树上,让它红,由它落。即使麦收秋忙,她也不回去。她很热爱城市。我们无法去责怪这个现实的女孩,我们只能垂下头颅,面向土地。从什么时候起,我们越来越淡漠对土地的依偎和亲昵,而把城市崛起作为现代的标志?一座座的城市就要联成一体,城与城之间的土地,一座小桥、一条小溪、一汪水塘、一片草地,就在这机声隆隆中被吞噬;当打桩机将钢筋水泥柱深深地刺入土地时,你听到了土地发出的阵阵呻吟了吗?
⑦我庆幸我在城市的一角,在一幢楼的高层大凉台上,还藏有来自家乡的泥土,在一个个深夜,还能听到果坠叶落的声音,并通过我的笔端,把大地的回声传递给外界。
⑧一个人,一株植物,都会有青春和浪漫的季节,但随着时间和岁月,亮色、光泽、力量都会慢慢消失,直到形容枯槁,肢体变得比榆树皮还要皲裂。惟有土地,永远青春和浪漫依旧。哈尼夫库雷在《身体》这部小说中警告:你终究会发现,世间只有一件无价之宝,既非金子,亦非爱情,而是时间。而我要说:世问最金贵的,既非金子,亦非时间,而是土地,能发出声响的土地。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E.作者在文章中不止一处描写了秋天的乡村田野飘香、果挂枝头的丰收景象,是为了告诉我们:养育我们的许多物质都来自土地。
A.土地上万物发出的声响就是土地的回声,这些回声本应当是自然愉悦的欢歌,但在现代化进程中,却变成了令人闻之垂泪的呻吟。
B.文章的第⑥段写了一个不愿意回乡的打工女孩对城市的热爱,表达了对乡村失落的隐忧,批判了本应回归乡村的人对土地的背叛。
C.由于现代人越来越现实,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人们越来越淡漠对土地的情感,这种对土地的淡漠很可能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恶果。
D.土地永远青春和浪漫依旧。曾经,土地以生长在它上面的农作物养育了我们;如今,又以现代化的城市,给人们提供崭新的生活。
2.文章第①段写五月的乡村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结合全文,概括“回声”的具体内容。   
4.现代化进程正在对传统的生产方式提出挑战,土地作为农耕社会赖以生存的根本,其最基本的粮食生产功能正在被人们忽视,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2016-11-18更新 | 95次组卷 | 3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终结性检测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