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4 道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九月九日

崔善为(唐)

九日重阳节,三秋季月残。菊花催晚气,萸房辟早寒。

霜浓鹰击远,雾重雁飞难。谁忆龙山外,萧条边兴阑。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题“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中国传统的重阳节,人们用登高、赏菊花、插茱萸等活动表示庆祝。
B.传统上秋季分为孟秋、仲秋、季秋,分别对应农历七八九这三个月,九月已是季秋之月,百花已经凋残。
C.颔联“菊花催晚气,萸房辟早寒”,写晚秋的寒气催落菊花凋零,只能到茱萸的子房去躲避早晨的寒意。
D.古诗写重阳节,多表达欢庆之意,而这首诗的尾联,想到自己身处萧条冷落的龙山边关,全无喜庆之意。
E.本题虽整体表现自己悲伤心情的同时,也在字里行间表现自己乐观开朗愉悦的心情,如“萧条边兴阑”一句则表现了这种心情。
2.有人说,这首诗“韵含悲难”。本诗的韵脚是如何体现悲难的?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2021-09-15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枞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纸上故乡

邓琴

故乡给了我一颗多愁善感的心,它常常在梦中打探故乡的消息。

我的家乡在千里之外的赣南,它的每一寸肌肤都浸润在红色文化里,在淡淡茶香中,在田间地头悠悠的歌声里。它是贫穷的,但它又是富硕的。它没有飞驰的动车,没有轰鸣的机器,有的是叮咚的流水、黛色的群山。且不说章江水日夜川流不息、润泽万物;也不说成片的稻田如一张巨大的地毯静卧天地间,恩惠万家;就说梅岭那漫山遍野、傲立寒冬的梅花盛景,已是天下一绝。

离家多年,到过很多地方,心中始终挥之不去的是家乡的景象。在秋收的季节里,打谷机工作的声音,一声一声鼓动我的耳膜,提醒着我曾是故乡的孩子。内心深处的一丝不安也被催生出来,那就是当年因对外面世界的向往而离开了家乡。如今,我虽然站立在了外面的缤纷世界里,但我奋斗的每一个脚印,享受的每一份安逸,却都被打上了外乡人的烙印。我对故乡的情感,只能在诗人的诗歌里、乡土作家的文字里寻找慰藉,只能寄托在自己尚不成熟的文字中。那些遥远的记忆,飘过了我最不懂乡愁的年华,飘过了故乡的山头,飘进了书页里,却厚重得让我无法高言阔谈。

儿时最熟悉的影像,莫过于茶山。一到春天,漫山遍野的茶树抽出新叶,新叶从老叶中间小心翼翼地探出头来,好奇地张望这个美丽的地方。只有我们那群孩子才知道,这个美丽的地方究竟有多么贫穷。一到周末,我们就跑茶场,学着大人的样子采茶叶,茶叶一毛钱一斤,动作快的一天能摘个四十斤。四块钱在当时,可是一笔巨大的收入。在那贫穷的岁月里,茶山无疑给我们苍白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而农人与生俱来的勤俭生活态度,也开始渗透到我们的思想里了。

故乡给予我们的,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影响。这也是我们不管走到哪里,都放不下故乡的原因。我想,穷尽我一生都无法忘记那些年在田地里干活的场景。小时候,一家子在稻田里收稻谷;长大了,一个人去拔秧苗,拔花生,拿着书在晒谷场上守谷子。在那不谙世事的年华里,那样的日子其实苦不堪言。现在,我深深地感激那些劳累而辛勤的岁月,感谢那片土地,是它们给了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如果说今天的我,有那么一丝不怕苦的精神,能够宽容待人,懂得珍惜,都要感谢那片红色的土地。

这片土地也是受过苦难的。当年红军在这里打游击,留下数不清的战斗故事,家乡从此有了一个革命老区的身份。在这片土地上成长起来的人,从小就在红色文化中接受灵魂的洗礼,接受家乡文化思想的滋养,也因此对苦难有了更深的理解。我的整个童年时期,都在聆听里面的故事;我的整个少年时期,都在这书中的文字里徜徉、震撼。有时候,一触碰到这纸上的故乡,思念就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不再满足从别人的纸上去想象我的故乡,不再满足在扉页中思念故乡,而是自己在纸上书写心中的故乡。记忆在纸上慢慢鲜活,对故乡的依恋在纸上渐渐清晰。我这个家乡人眼中的知识分子,总算也为家乡留下了点东西。这也算是我对自己十年前离开家乡心存不安的一种补偿吧!

我是栖息在远方的一只候鸟,常会飞回故乡去寻找属于我的温暖。

(摘编自《散文选刊》2015年第4期)

1.下列对作品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乡给了“我”一颗多愁善感的心,它激起“我”的思乡之情。“我”常在故乡记忆里寻找慰藉。
B.“我”在外面的世界获得了一些成就,却对故乡充满着深深的愧疚,也催生出内心深处的不安。
C.文中写孩子们学大人们采茶的情景,表现了故乡虽有贫穷苍白的一面,也有给生活增添乐趣的一面。
D.“我”的家乡是革命老区,经历过苦难,受过战争的洗礼,它丰厚的红色文化浸润了这片土地。
2.文中说:“故乡给予我们的,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给我们的影响。”“精神层面的影响”包含哪些方面?请简述。
3.根据文本,分析标题“纸上故乡”的含意。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材料一:

天猫无人超市淘咖啡是阿里新零售成员之一,于2017年7月8日在杭州落地。主打“即拿即走,无需掏出手机”的支付体验。天猫无人超市应用了不少“黑科技”,优化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首先,通过图象识别技术,天猫无人超市将对消费者进行快速面部特征识别、身份审核,完成“刷脸进店”;其次,通过物品识别和追踪技术,再结合消费者行为识别,天猫无人超市能判断消费者的结算意图,最后通过智能闸门,从而快速完成“无感支付”。

除了无人零售技术外,天猫无人超市还推出了“Happy购”情绪营销,将消费者的情绪、笑容变成打折、促销的动因。商品价格会根据用户情绪变化而发生变化,每个人的打折力度都不同。

2017年12月3日,天猫无人超市亮相乌镇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天猫无人超市占地超过100平方,并成为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唯一独立参展项目,展现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材料二:

据台湾当地媒体《远见》报道,台湾711的首个无人便利店“X-Store”2018年2月在台北总部亮相。据悉,“X-STORE”着眼消费者,主打“无人商店”概念。

面对亚马逊的首家无人便利店Amazon Go、阿里巴巴的无人超市淘咖啡、腾讯的首家无人便利店WeLife、京东的无人便利店和无人超市等巨头在无人零售领域的接连入局,便利店巨头711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如今,它终于也要参战了!

一直以来,在便利店领域,711的地位都是不可撼动的,无论是商业模式还是发展规模,711的成功背后是一个又一个值得业内去揣摩、研习的经典案例。

所以,当电子商务疯狂挤占实体商店的市场份额,当“无人零售”或者“新零售”概念风靡全球。全世界的目光都在注视着711会怎样应对时代给予它的挑战。

据报道,“X-STORE”门店面积约60平方米,销售包括零食、方便食品等商品,商品总数不到1000个。目前,“X-Store”尚处于内部测试阶段,只对7-Eleven内部员工开放。至于何时将此无人便利店对外开放、甚至进行商业化复制和推广,尚不得而知。

材料三:

2013年,沃尔玛率先测试扫码支付的无人便利店形式,最终因盗窃、损坏等问题而失败。2016年,亚马逊推出AmazonGo无人便利店,因为人工智能、面部识别、图象处理以及移动支付等技术的成熟,将沉寂了多年的无人便利店再一次推向“风口”。

据新芽数据库不完全统计,2017年已经有超过20个无人经济类项目获得融资,累计吸金达数十亿人民币,几十家VC/PE入局,还有阿里、腾讯、京东、娃哈哈等巨头也参与其中,很多项目的融资速度已经坐上了火箭。

从交易额来看,2017年我国无人零售商店交易额为389.4亿元,未来五年无人零售商店将会迎来发红利期,2020年的预计增长率可达281.3%,至2022年市场交易规模将超过1.8万亿元;从用户规模来看,2017年我国无人零售商店的用户规模仅为600万人,未来五年用户规模将大幅增长,至2022年可达2.45亿人。

阿里巴巴CEO表示,“无人超市会让新零售行业产生前所未有的变化,我们一直在干新零售这个事情,我很有信心,全世界对此都有共识。这里一定会出现新一代的零售商、多样形态的零售商,有些是完全新的,有些是原来的零售商,但是他们接受变化、畅享未来。”

材料四:

相较传统零售店,无人零售商店具有明显的优势。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所所长、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理事姚亦锋教授是“无人超市”的坚定支持者,“通过技术层面的进步,带动人们消费体验的提升。不要小瞧人们对于新购物体验的追求,这样的体验,无形中会带动人们对于知识、技术的渴求。”他举例说,超市最早进入南京时,大家担心会买到假冒伪劣商品,但后来大家知道,超市的购物体验相对于传统的“站柜台”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跃升。同样,“无人超市”作为新型商业形态,一定会给超市业态带来整体的进步。

无人零售商店对于零售商而言益处颇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其购买数据的全自动更新有助于零售商收集用户数据,布局精准营销;对于用户而言,无人零售商店可以根据历史购买大数剧智能推荐,加快了购物的流程,用户无需排队,可以体验畅快购物流程。而目前,由于技术尚未成熟,无人零售商店存在识别不够精准、不能应用于任意购物动作、处理不够及时等技术性问题。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猫无人超市主打“即拿即走,无需掏出手机”的支付体验,应用了不少“黑科技”,可以“刷脸进店”,快速完成“无感支付”。
B.天猫无人超市推出了“Happy购”情绪营销,商品价格会根据用户情绪变化而发生变化,消费者的情绪、笑容将会影响商品的价格。
C.在众多巨头接连进入无人零售领域的背景下,台湾711首个无人便利店“X-Store”在台北总部亮相,标志着711参战无人零售领域。
D.我国无人零售商店的用户规模和增长率都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这标志着无人零售未来五年里,无人零售商店将会迎来红利期。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随着天猫无人超市亮相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并成为大会唯一独立参展项目,表明无人超市前景喜人,是未来超市发展的标杆。
B.因为711在便利店领域不可撼动的地位,所以全世界的目光都注视着711会怎样应对“无人零售”“新零售”模式给予它的挑战。
C.我国无人零售商店2020年的交易额,预计增长率可达281.3%,无人零售商店的用户规模大幅增长,预计2022年可达2.45亿人。
D.Amazon Go第一次将无人便利店推向了“风口”,2017年有超过20个无人经济类项目获得了融资,很多项目的融资速度惊人。
E.无人超市会让新零售行业产生前所未有的变化,只要原来的零售商能够接受变化、畅享未来,就一定能够占领无人超市的市场。
3.“无人零售商店”有哪些优势和不足,请结合材料加以概括。
2021-09-14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枞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旧小说的第三人称全知视角,是指叙述人并不进入作品,而是站在统揽全局的位置上,仿佛世间万事万物无所不知晓、无所不能表现。如此,虽便于展现广阔的生活场景,自由地刻画、剖析人物,但失掉了文学联系生活和读者的最宝贵的东西:真情实感。

鲁迅对全知全能的外视角叙事的突破和改造,运用的是限制叙述原则。所谓限制叙述,是指叙事者所知道的和书中的人物一样多,这就从根本上破除了作者那种居高临下妄断一切的专制态度,以有限的职能和平等的态度建立起作者与读者的新型关系,从而赋予作品以真诚性和逼真感。

第一人称小说在《呐喊》和《彷徨》中超过半数。第一人称叙事的一种情况是内部第一人称叙述,“我”是故事的主人公或当事人,如《狂人日记》。鲁迅在必须真实的体裁——日记中去虚构一个“迫害狂”的文学故事。当狂人成了小说的叙述者后,立刻把读者引入到他自己观察和体验到的世界。他对世俗社会、历史文化的“吃人”本质的认识,他的浓重的“罪感”意识和容不得吃人的人、救救孩子的精神挣扎,在常人看来是语无伦次甚至荒唐的格调中显示出惊人的真实性。以第一人称叙述所冲淡和消解的文学故事的虚构性也许是《狂人日记》的最大艺术成功。

第一人称叙事的另一种情况是“我”虽是故事的讲述人,却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这可称之为外部第一人称叙述,如《孔乙己》。《孔乙己》中的“我”只是咸亨酒店的一个很不起眼的小伙计,他对周围的世界和社会世相没有多少明确的冷暖感受和是非观念,但孔乙己的穷酸、迂腐、落魄、善良和痛苦,以及这个世界对社会“苦人儿”的态度,都在他的带有童真的眼光和心灵中被不动声色甚至朦朦胧胧地折射出来。读者自然会伴随着叙述人,开始以一种超然的、调侃的态度对待孔乙己,说不定还会“附和着笑”。最后随着孔乙己的惨死而“我”的叙述口吻反倒越发轻松、平静起来时,表层叙述与真正意义的矛盾冲突也达到了高潮。这种矛盾所产生的压力和张力往往能产生比正面的、直接的引导更强烈的艺术效果。最终必然会使读者从表面的“误导”中走出来,发现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和矛盾,感受到社会的不平以及建立在不平和矛盾基础上的人心的“冷漠”,从而以内省的态度思考自己与悲剧故事的关系和应负的道德责任。

内部第一人称叙述大多以充沛的情感、激越的语调和明确的思想倾向性构成直接作用于读者的力量,外部第一人称叙述则是借助叙述者的超然的或近乎“无言”的存在,把作家自身的心理经验经由完全中立的叙述间接转移到读者的灵魂波动中。无论“内部”或“外部”,第一人称“我”的“当事人”和“在场者”的身份,使小说这种虚构的形式具有了极大的艺术真实性。

(摘编自姜振昌《〈呐喊〉〈彷徨〉:中国小说叙事方式的深层婷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旧小说的第三人称全知视角的优点是便于展现社会生活,自由地刻画人物形象,无所不能知晓。
B.小说叙述者扮演的不是无所不知的角色,而是与作品中的人物一样所知有限,这符合限制叙述原则。
C.《狂人日记》塑造了一个“迫害狂”的形象,“狂人”向读者叙述了一个他自己亲身经历的真实世界。
D.在作者看来,小说叙述者的叙述口吻越是轻松、平静,就越能给小说带来更大的张力,艺术效果越强烈。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狂人日记》和《孔乙己》为例,论述了内部第一人称叙述和外部第一人称叙述的区别。
B.文章重点论证了鲁迅小说的艺术成就,即用第一人称叙述赋予作品“真情实感”,消除了小说的虚构性。
C.文章是在明确了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举例论证,叙述了鲁迅作品对中国旧小说的突破和改造。
D.文章的开头两段和结尾部分对概念进行了具体阐释,以突出第一人称限制叙述在小说中的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只要让小说中的叙事者所知有限,就能赋予作品真诚性,调动读者去体会文学故事所表现的社会现实。
B.鲁迅创作小说,把叙述的任务全部交给“我”这个第一人称,“我”实则是作者抨击社会的代言人。
C.第一人称叙述无论是“外部”还是“内部”,都会使虚构的故事具有艺术的真实性,让读者受到触动。
D.以旁观者的身份进行外部第一人称叙述,更容易在故事中激发矛盾冲突,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2021-08-29更新 | 298次组卷 | 30卷引用:安徽省铜陵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河西走廊聆听

苏沧桑

从江南到河西走廊,从东海边到祁连山下,地势渐渐隆起,水汽渐渐稀薄,渐渐稀薄的还有人间烟火。面对广袤,轻微缺氧的头脑有点混沌,耳朵却变得灵敏,或并非灵敏,是混沌中生出的幻听。

先听见九月的风里响起一声驼铃。正午时分,一匹灰白色骆驼驮着我,穿行在张掖丹霞地貌的壮丽中。骆驼停留在一棵蓬蓬草前,打了一个响鼻,我听见脚下古老的土地响起流水声,叮叮咚咚,像一声声泉的耳语,从骆驼刺和蓬蓬草的叶尖涌出地面,汇集成浩瀚的绿意,幻化成远古时代的汪洋。光阴煮海,时间将曾经的大海煮了几亿年,熬成这片集雄、险、奇、幽、美于一身的地貌,蜜般柔软,糖果般多彩,极地冰川般肃穆。

经过峡谷某个拐角处时,骆驼和我一起向上仰望,我顺着它的视线伸出手,在红色崖壁的沙砾中摸到一颗极小的贝壳。亿万年来,这颗小小的贝壳经历了些什么?陨石雨,沸腾的岩浆,汹涌的海水,生命诞生,人类进化,金戈铁马……直到此刻,它和大海一起,被时间定格成无边的静美。

站在彩色丘陵的某个高处俯瞰,我听到猎猎风声里响起苍凉悠远的乐声,嘟嘟克笛孤独的音色,如游刃穿行于风中,引领着长号、提琴、竖琴、定音鼓等,如泣如诉的旋律渐渐恢弘。眼前一层一层的山浪向着同一个方向倾斜,天上一层一层的白云也向着同一个方向倾斜,像一支支队伍在雄浑的音乐里行进,时光之河浩浩汤汤穿过河西走廊。我看见光线急速变幻中一张张年轻的脸,年轻的张骞带着嘱托,开启了出使西域的凿空之旅,年轻的骠骑将军霍去病策马扬鞭,年轻的玄奘独自踏上五万里西行的生死旅途,年轻的一行行驼队掠过地平线上的落日,足印迅速被风沙吹老。历史与今天、东方与西方、古典与现代……文明之光在这里闪耀。

时间深处,日夜萦绕着一曲曲动人的音律。古为河西四郡之一的张掖,是丝绸之路重镇、兵家必争之地,在历史长河中对华夏文明产生深远影响。张掖四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南枕祁连山,北依合黎山、龙首山,荒漠与绿洲共存,南国风韵与塞上风情共生,东西方文化在此交融,没有国界的音乐语言成为交流的使者。北魏时,当地音乐与龟兹乐相结合的《秦汉伎》,以《西凉乐》之名流传。唐代,丝绸之路音乐文化交流,孕育出响彻世界的唐乐高峰,《十部乐》涵盖丝路沿线各民族的音乐。甘州边塞曲流入中原后,成为教坊大曲,《八声甘州》《甘州曲》等词牌、曲牌流传至今……上下两千年、纵横近万里的时空里,河西走廊成为一个音乐的长廊。时间来到二十一世纪,希腊音乐家雅尼创作了充盈着史诗情怀的《河西走廊之梦》,嘟嘟克笛引领的恢弘旋律,美得让人流泪。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音乐的交流,是人心的交流。科学告诉我们,物质经过漫长时光与无数组合,才产生了生命,地球经历了四十多亿年的沧海桑田,才产生了人类。人类历史于无垠的时间,短暂只如一瞬,那么,人与人之间为何不争分夺秒去爱?

焉支山下,山丹军马场,我不知道一匹解甲归田的军马,是否愿意和我聊聊祖先辉煌的曾经。它是一头漂亮极了的汗血宝马,通身黝黑发亮,偶尔抖一下耳朵,眨着长睫毛,安静地承受着人类好奇的抚摸,却不知从哪里透着一副不羁的神情。在它的附近,两匹棕红色大马在隔着栏杆亲昵。

我试图去识别一匹马的耳语。我轻轻从它的侧面摸上它的脸颊,如果摸向它的正面,它的眼睛看不见,会受惊。我将脸贴近它的脸,蹭到了粗糙而柔软的鬃毛,看到了长睫毛下它的瞳孔里浮现祖先们奔驰在辽阔草原上的画面,听到了它的耳蜗里响彻金戈铁马之声。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在此创建了山丹皇家军马场,两千年来,这里见证了一个东方古国的沧桑巨变。

九月的焉支山下,大马营草原上万马奔腾,一道道马脊如一望无垠的麦浪起起伏伏,传递着李白的朗声吟诵:虽居燕支山,不道朔雪寒。妇女马上笑,颜如赪玉盘。翻飞射鸟兽,花月醉雕鞍……名将古谁是,疲兵良可叹。何时天狼灭?父子得闲安。群山偃旗息鼓,人们放马归山,解甲归田,马和诗歌的耳语里有一个相同的暗号:回家

在离军马场一百多公里的民乐,夕阳斜照进一个酒库,一个个巨大的棕色酒缸上,覆盖着一块块异常鲜亮的红缎子,像盖着红盖头的新娘。一个小勺伸进了酒缸,睡了三十年的酒醒了,叹了一口气,吐出一串咕咚咕咚的耳语,浓郁的香味瞬间弥漫开来。在汉代酿酒古法的基础上,民乐人用高粱、玉米、大麦、小麦、大米、豌豆等九种粮食酿制了独具一方风味的美酒。三十年陈的白酒在玻璃酒壶里,呈现夕阳一样的淡淡金黄。我与金黄对视,看见清澈的酒里凝结着浓稠的历史,是与江南的黄酒截然不同的另一种风骨。我想,从前,它一定是出征酒,万马嘶鸣,尘土飞扬,一碗碗烈酒被仰脖喝尽,一只只酒碗被摔得粉碎;它也是庆功酒,团圆酒,被百战归来的人群痛饮,化作眼泪飙飞,化作一场场思念的雪。此刻,它是一杯民间的酒,沁入了寻常百姓日子的酒,像一个静坐于喜宴主桌的老人,微笑着,眼神安详。

我浅尝几口酒便醉了,歪在飞驰的面包车里,半梦半醒间,耳蜗里似乎有耳语响起,却是我熟悉的乡音。东海边江南被桂花树覆盖的娘家小院里,想必七旬母亲正双手合十,喃喃祈祷,每一个晨昏,她心中的话总是:国泰民安。

世界安宁,我们才能听得见亲人们的耳语。母亲的耳语是一个涟漪,传给了千万里之外的我,从耳蜗传到心脏,传向四肢,传给车轮,通过车胎与地面的摩擦,传给了我脚下这片古老的土地,并得到了它的回应。于是,我听见整个河西走廊上,响着悠长的声声驼铃。

(摘自《人民日报》, 2019年11月16日)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睡了三十年的酒醒了,叹了一口气,吐出一串咕咚咕咚的耳语,浓郁的香味瞬间弥漫开来”运用比拟手法形象地写出三十年陈酒清香四溢的情景。
B.文中引用的李白诗句,描绘了唐代焉支山下军民的活动情景,既写出了他们热情豪爽、不畏艰难的性格,也表达了他们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C.文章主体部分从正午时分的张掖丹霞地貌写起,在材料组织上时空交织、虚实结合,既有对眼前自然风光的描绘,也有对历史上相关的人、风物等的联想。
D.文章的情感或隐含于描绘的画面,或流露在抒情的句子,随文脉而泉涌,清澈而丰富:有热爱,有赞叹,有缅怀,有崇敬,有祝愿,有羡慕……
2.结合文本,从结构和情感两方面综合分析文中两个画波浪线的句子。
3.文章的题目是“在河西走廊聆听”,文中却写了很多在河西走廊看到的景色和思索的内容,请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2021-01-26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宏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国研究古器物的历史源远流长。古器物研究通常有两种情形:一是按类别研究,二是打通类别按时代研究。还有一类古器物资源,具有特殊的价值,需要独特的研究方法,这就是甲骨文里的古器物。

甲骨文字的构形,既取象于日月山川、风云雷电、动物植物、人体器官,同时也有大量器物入字。炊器如鼎、鬲;食器如簋、豆;酒器如爵、斝;兵器如戈、钺;日常用具如床、席等。不妨称这类文字为器物字。据统计,甲骨文中的器物字占甲骨文单字的将近一半(依《甲骨文字编》统计)。

甲骨文通过象形,保留了古代的器物样式,通过会意保留了器物的使用方法,甚至记录了当时人们的行为。这是传统器物学很难获取的信息。鬲是炊器,在中国历史上流行了近2000年,考古发掘出的完整陶鬲恐有数万之多。然而古人究竟如何用鬲?甲骨文给出了线索:以短竿炊煮,享鸡禽美食。我们熟悉的祝福二字,左侧使用了为偏旁。在甲骨文字中表示祖先死后神主所在,本是器物象形,或因材质易腐,实物已亡。但甲骨文保存了这种特殊的器具。通过它,我们可以观察古人丰富的精神生活。

研究甲骨文字中古器物,不仅可以获取远古信息,对于现代学术的发展同样重要。一个成功的例子便是考古学家利用器物字助力田野发掘。这个案例发生在安阳殷墟。车马坑的发掘是田野考古中的重大难题。受限于对古代马车结构了解不足,考古学家早年清理出的商代马车均是直衡车(古车前端架于马项之上的横木是直的)。后来发现甲骨文中的字有多种写法,既有直衡车,还有曲衡车。受此启发,考古学家按图索骥,果然清理出曲衡车。

甲骨文的创制时间事关汉字起源。研究器物字最有可能破解甲骨文的创制时代。甲骨文字记录的器物形象,与发掘出土的器物一样具有时代特征。字的取象特征是深腹、长流、平底。甲骨文发现于殷墟,但的字形却并不反映商代晚期的形象,而是具有明确的商代早期特征。因为殷墟的铜爵是凸底,商代早期的铜爵才具有深腹平底的特征。字的局部细节,也同样反映商早期特征。甲骨文的爵字有多种写法,最常见的有两种:前者表现了纤细的三条实足,后者表现的却是上粗下细的三条空足。此类平底空足和平底实足的铜爵,正是流行于公元前15世纪的酒器。甲骨文的同期坑位并不出土这样的铜爵。因而几乎可以肯定字取象于早于殷墟近200年前的商前期,应该创制于公元前15世纪前后。

甲骨文中的器物研究,学术界先前不是没有关注。徐中舒的《耒耜考》,便考察过甲骨文中的农具。宋镇豪的《夏商社会生活史》也采纳过器物字信息。但以往的研究,总体上还是通过器物考释文字,对蕴含在器物字中的日常生活信息利用有限,对人类行为和人类思维习惯的研究少之又少。

甲骨文古器物研究不能停留在释字阶段而忽略文字本身直接记录社会生活的价值。随着党和国家的重视,冷门的甲骨学迎来了春天。如何实现冷门学科的突破?甲骨文中的器物研究可以打通古文字学、考古学、历史学,显然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学术增长点

(摘编自常淑敏《甲骨文里的古器物考古》)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甲骨文中的古器物具有特殊的价值,借助这些文字,古代器物的样式、使用方法,甚至古人丰富的日常生活,人们都一目了然。
B.甲骨文字的构形,“取象”非常广泛,其中器物占了很大的比例。据有关统计,甲骨文中“器物字”占甲骨文字的比例接近一半。
C.甲骨文中“爵”字取“深腹、长流、平底”之象,具有明确的商代早期特征,文章由此断定“爵”字创制于公元前15世纪前后。
D.学术界先前对甲骨文中器物的研究,总体还是停留在考释文字方面,对蕴含在器物字中人类行为等其他方面的信息则研究得很少。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交代古器物研究的两种通常情形,是为了引出关于甲骨文中器物研究的论题。
B.文章主体部分,在提出观点后都列举事实材料对观点进行论证,显示出巨大的说服力。
C.文章脉络清晰,全文采用并列结构论述了甲骨文古器物研究的重大意义、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
D.文章陈说观点时,使用了“通常”“最有可能”“总体上”等词语,体现了语言的严密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骨文“示”保存了“神主”的形象,由此分析,“祝”字含“示”“口”“儿”,可能意为人在“神主”面前诉愿。
B.研究甲骨文古器物字的学术价值不可小觑,如果不受到甲骨文中“曲衡车”字形的启发,考古学家就发掘不出曲衡车。
C.利用甲骨文中的器物字解决了考古研究中许多难题,同样,甲骨文中其他“取象”字也会对考古研究发挥重大作用。
D.在党和国家的重视下,作为具有重大意义的“学术增长点”的甲骨文器物研究,将助力冷门学科甲骨学实现突破。
2021-01-26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宏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①

苏轼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②乘桴意,粗识轩辕③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注]①本诗作于诗人遇赦自海南岛返回途中②鲁叟,指孔子。乘桴,乘木筏子。《论语•公冶长》:“道不行,乘桴桴于海。”大体意思是:孔子对弟子们说,如果主张行不通了,坐木排到海上漂流去。当时社会风气无可挽回,文化、德政、教育无法推行,孔子心灰意冷,打算乘桴到海外归隐。③轩辕,即黄帝。《庄子•天运》中说,黄帝在洞庭湖边演奏《咸池》乐曲,这是与天地造化合一的音乐。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联所描写的景物是作者渡海途中所见,呼应了诗题中所提到的时间,同时又蕴含人生的哲理。
B.诗歌颔联既是对天色的直接描写,仰观俯察,形象生动;又有所引申,强调河清海晏,天下太平。
C.诗人虽因遭受打压排挤而被贬到海南,却没有沉浸在仇恨里,反而觉得这次游历是平生最奇绝的经历。
D.全诗将写景、抒情、议论融于一体,意境开阔,情感深沉,与“一蓑烟雨任平生”传达的人生态度相似。
2.本诗颈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2021-01-26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宏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蒋俨,常州义兴人。贞观中,为右屯卫兵曹参军。太宗将征辽东,募使高丽者,众皆畏惮。俨谓人曰:"主上雄略,华夷畏威,高丽小蕃,岂敢图其使者。纵其凌虐,亦是吾死所也。"遂出请行。及至高丽,为莫离支所囚,置于窟室中,胁以兵刃,终不屈挠。会高丽败,乃得归。太宗奇之,拜朝散大夫。再迁幽州司马。以善政为巡察使刘祥道所荐,擢为会州刺史。再迁殿中少监,数陈时政病利,高宗每优纳之。再转蒲州刺史。蒲州户口殷剧,前后刺史,多不称职。俨下车未几,令行禁止,称为良牧。  

永淳元年,拜太仆卿;以父名卿,固辞,乃除太子右卫副率。时征隐士田游岩为太子洗马,在宫竟无匡辅。俨乃贻书以责之曰:"足下负巢、由之峻节,傲唐、虞之圣主。养烟霞之逸气,守林壑之遁情,有年载矣!故能声出区宇,名流海内。主上屈万乘之重,申三顾之荣,遇子以商山之客,待子以不臣之礼。将以辅导储贰,渐染芝兰耳。皇太子春秋鼎盛,圣道未周,拾遗补阙,臣子恒务。仆以不才,犹参廷谍,诚以素非德望,位班卒伍,言以人废,不蒙采掇。足下受调护之寄,是可言之秋;唯唯而无一谈,悠悠以卒年岁。向使不飡周粟,仆何敢言!禄及亲矣,将何酬塞?想为不达,谨书起予。"游岩竟不能答。

俨寻检校太常卿文明中封义兴县子历右卫大将军太子詹事以年老致仕垂拱三年卒于家年七十八文集五卷。中宗立,以旧恩赠礼部尚书。

节选自《旧唐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俨寻检校太常卿/文明中/封义兴县/子历右卫大将军/太子詹事/以年老致仕/垂拱三年/卒于家/年七十八
B.俨寻检校太常卿/文明中/封义兴县子/历右卫大将军/太子詹事/以年老致仕/垂拱三年卒于家/年七十八
C.俨寻检校太常卿/文明中/封义兴县子/历右卫大将军太子詹事/以年老致仕/垂拱三年/卒于家/年七十八
D.俨寻检校太常卿/文明中/封义兴县子/历右卫大将军/太子詹事/以年老/致仕/垂拱三年卒于家/年七十八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丽,原称高句丽,是公元前一世纪至公元七世纪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北部存在的一个政权。
B.刺史,古代官名,“刺”为检核问事,“史”为“御史”。原为朝廷所派督察地方之官,后为地方军事行政长官。
C.储贰,即太子,又可称为储副、储嗣、储君。我国古代社会的承袭制度是嫡长子继承制,即“立嫡立长”。
D.礼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水利等职事,部门长官为礼部尚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蒋俨忠心耿耿,不畏惧凶险。当太宗想挑选出使高丽的使者而众人不敢前去时,他敢于承担起这个使命并威武不屈。
B.蒋俨能力出众,为政有名声。担任蒲州刺史时,面对前任刺史不尽力、尽责解决的问题,其上任不久就处理好了。
C.蒋俨刚正不阿,直言他人过失。其担任会州刺史时,多次陈述意见,高宗都采纳了。田游岩辅佐太子时不发一言,蒋俨写信责问。
D.蒋俨勤勉努力,不断得以升迁。太宗和高宗时,其一直为国精忠效力,不计个人得失,先后担任过朝散大夫、蒲州刺史等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至高丽,为莫离支所囚,置于窟室中,胁以兵刃,终不屈挠。
(2)皇太子春秋鼎盛,圣道未周,拾遗补阙,臣子恒务。
2021-01-26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宏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进入城市有机更新时代,如何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有效地保护和利用,使其更好地焕发生机与活力。为此,本报记者与北方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副教授王小斌进行了一次对话。

记者:在城市有机更新视角下,如何使历史文化街区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

王小斌:我国地域辽阔、南北地域文化差异较大,生态环境特征等也各有不同,要想对各地的历史文化街区进行有效保护和利用,首先在宏观层面需要对不同地域的历史文化及其生态环境做整体性分析,然后基于具体历史街区的风貌特色、文化特点等,做详细的调查、分析和研究。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还需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要依照历史原真性原则,完整地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中遗留下来的全部有价值的历史信息;二是要避免过度开发,在保持原真、原貌基础上,进行小规模活化利用,并想方设法使其迸发出更大活力;三是要注重文化传承,着力突出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底蕴。

记者: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不是杜绝商业化,如何实现传统文化与商业化的共赢?

王小斌:客观来说,城市本身就带有商业文化性质。虽然我们经历了从古代农耕文明到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型,传统文化及其生活也在随之发生改变,但这并不影响传统文化与商业化的协调发展。我们可以在保留历史文化街区原有历史文化遗存真实性、整体性、可持续性基础上,融入现代时尚元素,打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商业街区。比如鲁迅故里中有一家臭豆腐店,这家店在保留原有传统文化美食基础上,利用网红现场吃播形式,引来了许多年轻人前来品尝美食,成为网红特色美食店,很好地实现了传统文化与商业化的共赢。

记者:国内外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利用方面有哪些好的案例或经验,可供参考?

王小斌:国外值得参考的经验是及早做好立法保护,例如法国早在1962年就颁布了《马尔罗法》,其中规定将有价值的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划定为保护区,城市政府要对保护区制定继续使用的规划并纳入城市管理范畴,同时还明确提出保护区内的建筑物不得任意拆除,符合要求的修整可以得到国家的资助,并享受若干减免税的优惠政策。还比如英国政府在1967年也制定出台了《城市宜居条例》,在引入保护区概念的同时明确了保护的具体办法,同时还广泛动员市民参与保护历史文化街区活动。

国内值得参考的经验则是既要坚持保护原则也要懂得灵活变化,例如安徽省黄山市的屯溪老街,在严格遵循保护、整治为主原则基础上,通过采取规划与建筑设计密切配合的办法,使老街的历史风貌得以延续。还比如成都的宽窄巷子,通过修旧如旧,在保留四川传统民居风格基础上又融合了外来文化精髓,打造出了老成都底片、新都市客厅的时代特色。

记者:如何进一步提高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形象,才能更全面地利用历史遗留资源、表现历史文化特色?

王小斌:历史文化街区由于基础服务设施、接待能力有限,尤其是旅游旺季,往往承载不了大量国内外游客的到来。要想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政府可以运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系统,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宏观调控或对游客实行预约制服务,让游客错峰出行、错峰旅游。另一方面,专业工作者可以从城市规划、设计角度出发,进行系统性思考和布局,为游客设计公益文化活动,鼓励、引导游客积极参与,增加游客之间的互动。

(摘编自《对话北方工业大学副教授王小斌: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利用要充分尊重当地的文化基因》,《中国建设报》,2020-02-06)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访谈是在城市有机更新视角下展开的,王小斌认为有关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利用应采取先整体性分析,再详细调查,最后具体实践的实施步骤。
B.被问到如何实现传统文化与商业化共赢时,王小斌认为,应在保留历史文化遗存真实性、整体性、可持续性基础上,融入现代时尚元素。
C.鲁迅故里的一家臭豆腐店,利用网红现场“吃播”形式吸引年轻人前来品尝美食,“网红+美食”成为实现传统文化与商业化的共赢的有效途径。
D.针对进一步提高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形象问题,王小斌从政府和专业工作者两个方面谈到利用历史遗留资源、表现历史文化特色应采取的措施。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法国早在1962年就颁布了《马尔罗法》,英国政府也在1967年制定出台了《城市宜居条例》,我国目前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利用方面相对落后。
B.国内外保护与利用历史文化街区的经验有所不同,国外及早地做好了立法保护,国内则是既要坚持保护原则也要懂得灵活变化,二者有一致之处。
C.王小斌在阐述自己的观点时,列举了典型的事例,既增强了谈话的说服力,也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利用工作提供了可供借鉴的范本。
D.从整个访谈过程来看,王小斌以专业的视角,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利用要充分尊重当地的文化基因的观点,做了理论阐述和具体措施的说明。
3.记者是如何做到在访谈中逐步将话题引向深入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2021-01-26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宏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吟诵是一种既遵循语言特点,又根据个人理解,依循作品的平仄音韵,把诗中的喜怒哀乐、感情的起伏变化,通过自己抑扬抗坠的声调表现出来的方式,比普通朗诵对作品内涵有更深入的体会:吟诵是一种细致的、创造性的、回味式的读书方法和表达方式,是文字、声音和情意的综合表达,是我们民族世代相传的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吟诵之目的不是为了吟给别人听,而是为了使自己的心灵与作品中诗人之心灵,借着吟诵的声音达到深微密切的交流和感应。因此,吟诵之前有两点基础必不可省:一是对于作者与诗歌情意的了解;二是读诵的节奏平仄。没有这两点基础的自由吟是不能通达的。

吟诵不但是读诗、欣赏诗、理解诗的重要法门,而且是写诗重要的入门途径。诗要自己“跑”出来。诗怎么自己“跑”出来?你要对诗歌中文字的音声、节奏、韵律非常熟悉。你熟于吟诵,于是你的诗是随着声音跑出来的。中国的好诗都有一种兴发感动的力量,这种兴发感动的力量从何而来?无论就作者还是读者而言,都是从吟诵得来的。吟诵是一种律动,先于文字,语言文字伴随着这个节奏的律动自己“跑”出来。真正的好诗绝不是查着字典、对着韵书一个字一个字拼凑出来的,一定是伴随吟诵的声音自然地“跑”出来的——所谓字从音出、字从韵出,使用的文字是从它的发音、它的声韵出来的。所以作诗的时候为什么用这个字不用那个字,有时候是因为意思的关系,有时候是因为声音的关系。当你做这种斟酌的时候,不是纯粹的理性,是你吟诵的时候结合着声音辨别出来的,很微妙,很见功力。

吟诵不是制造一个音乐的调子去唱,它不死板。每个人都不同,同一个人的吟诵也会不同。同一首诗你可以早晨吟的时候调子高一点,晚上吟的时候低一点,也可以今天吟得快点,明天吟得慢一点,要伴随着环境,把自己的心灵、感情、意念跟那首诗打成一片。中国的吟诵不是拿唱歌的调子教大家齐唱、不是花腔女高音,也不是《关雎》一个声调,《硕鼠》另外一个声调,《将仲子》又一个声调。中国诗歌的吟诵,就是要在相同的声调之中,很微妙地传达出不同的感受。外表看起来很简单,四个字一句,两个字一个停顿,都差不多。可是你念的时候,哪个字长一点、短一点、高一点、低一点,有很微妙的差别,变化万端中国的吟诵本来就不是表演的,不是在大庭广众之中要很多听众来欣赏的,是自己的感情跟这首要能够结合在一起,你今天晚上的心心情是这样子所以你读得高一点,明天你心情那样子就读得低一点,其中的变化虽然很微妙、很多,但节奏是不变的。

(摘编自叶嘉莹《吟诵,惜之念之的文化遗产》)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吟诵要依循诗歌语言特点和平仄音韵,是文字、声音和情意的综合表达。
B.吟诵比朗诵对作品内涵体会更深,因为吟诵把诗中感情的起伏变化表现出来了
C.诗人作诗的时候决定用哪个字是由诗人吟诵的时候结合着声音决定出来的。
D.中国的吟诵不适宜在大庭广众之下表演,也不需要很多听众来欣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自然段先分析了吟诵的内涵,然后指出了吟诵的目的与基础。
B.文章论述了吟诵与写诗之间的联系,认为好诗是伴随吟诵而写出来的。
C.文章表明了作者希望吟诵这一读书方法和表达方式能得到传承的态度。
D.文章将吟诵与唱歌作了对比分析,并且提出了吟诵与唱歌的不同之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只有把握好作者与诗歌情意以及读诵的节奏平仄,才能使自由吟诵通达。
B.中国的好诗都有一种兴发感动的力量,是伴随吟诵的声音自然地“跑”出来的。
C.同一个人吟诵同一首诗也常有不同,因为吟诵者周边的环境在时刻变化着。
D.中国诗歌的吟诵,虽然有相同的声调,但其中的变化很微妙、很多,能传达出不同的感受。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