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其次就是鼠麹草。这种在欧洲非登上阿尔卑斯山的高处不容易采撷得到的名贵的小草,在这里每逢暮春和初秋却一年两季地长遍了山坡。我爱它那从叶子演变成的、有白色茸毛的花朵,谦虚地掺杂在乱草的中间。但是在这谦虚里没有卑躬,只有纯洁,没有矜持,只有坚强。有谁要认识这小草的意义吗?我愿意指给他看:夕阳里,一座山丘的顶上,坐着的一个村女,她聚精会神地在那里缝什么,一任她的羊在远远近近的山坡上吃草,四面是山,四面是树,她从不抬起头来张望一下,陪伴着她的是一丛一丛的鼠麹从杂草中露出头来。这时我正从城里来,我看见这幅图像,觉得我随身带来的纷扰都变成深秋的黄叶,自然而然地凋落了。这使我知道,一个小生命是怎样鄙弃了一切浮夸,孑然一身担当着一个大宇宙。那消逝了的村庄必定也曾经像是这个少女,抱着自己的朴质,春秋佳日,被这些白色的小草围绕着,在山腰里一言不语地负担着一切。后来一个横来的运命使它骤然死去,不留下一些夸耀后人的事迹。

(节选自冯至《一个消逝了的山村》)

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2.请结合语境并联系文章主旨简析小草的意义。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腊梅,花开春前,为百花之先。虽是隆冬,小小腊梅就用枝头萌动的春意、芬芳馥郁的香气悄悄拉开了春的序幕。和许多在春天开花的木本植物一样,腊梅也是先开花后长叶。开花初期,枝头还有少量黄叶留存;待到盛花期,  ①  ,只剩金灿灿的满树繁花。弥漫在空气里的花香,隔着老远都可以闻到。

当然,腊梅令人陶醉的香气本意并不是为了吸引人类,  ②  。但是在冬季,因为气温极低和昆虫活动的减少,大多数的花通常不会选择此时绽放;腊梅却选择了在最冷季节开花,开花后,腊梅花被片基部的蜜腺会分泌花蜜。飘散在空气中的花蜜气味,对于寒冬食物匮乏型的昆虫来说,极具诱惑力。       ③      ,而这些昆虫也帮助了腊梅传宗接代。

虽然说腊梅的芳香并不是为了人类而散发,但人类却被腊梅的芬芳深深吸引,中国“赏梅”的传统足以为证。我们在赏腊梅时,偶尔会发现枝头上零星生长的腊梅果实,形如小坛子模样,那是上一年还未完全干枯脱落的果托

1.下列句子中的“那”和文中画横线处的“那”,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既然他不来,那我就不再等了。
B.那时候的广州,不叫广州,叫番禺。
C.才刚抹眼泪,又装没事人,那熟练那专业,真让人佩服。
D.回南天结束,抽湿机已经派不上用场了,还买那干啥?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超级网红故宫又一次登顶热门话题,从故宫将首开夜场迎上元之夜的吸睛式宣传,到网友对活动质量的________,再到网媒、专家对故宫开发利用的边界的广泛评论,一时间,一系列烫口的话题让我们不禁思考,当顶着600年的历史光环闪耀的故宫走到当下,变得被可亲可近时,正悄然酝酿着文物保护与文化创新的冲突。

________,故宫作为皇家文化代表,在文创开发上,占有的资源无可匹敌。故宫文创品类从朝珠耳机、书签等小玩意拓展到珠宝、美妆等多个领域,融入当下生活场景。显然,故宫文创________,也带动了中国各地博物馆的文创之风。从文创产品故宫淘宝到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综艺节目《国家宝藏》,让博物馆名声大噪的不仅是价值连城、_________的稀世珍宝,更是这些文物如何从历史的摆件成为生活的代言。

1.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褒贬不一             不容置疑             自成一家             鬼斧神工
B.莫衷一是             毋庸置疑             别出机杼             鬼斧神工
C.褒贬不一             毋庸置疑             自成一家             巧夺天工
D.莫衷一是             不容置疑             别出机杼             巧夺天工
2.下列选项,是写上元节的一项是(     
A.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宋·晏殊)
B.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宋·陆游)
C.将坛醇酒冰浆细,元夜邀宾灯火新。(明·赵时春)
D.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明·汤显祖)
3.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亚健康”指机体虽无明显疾病,但呈现出活力降低,适应力呈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状态,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第三状态。而“精神亚健康”是指一个人的精神状态、精神追求方面失去正确标准,缺乏价值支点,种种消极甚至扭曲的思想意识占据主导地位,并体现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

②“精神亚健康”的症状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对事业缺乏激情,精神萎靡,庸碌无为;二是对生活缺乏热情,对他来说,活着的意义仅仅在于活着;三是对他人缺乏感情,淡漠,疏离,甚至于防范、欺骗;四是对社会缺乏责任感,社会的冷暖对他来说已经变得无足轻重。总体来说,陷落于物质的汪洋之中,沉沦于享乐的迷茫之中,浮躁而无信仰、无敬畏、无追求。正如南师大中文系教授贺仲明所说:“精神亚健康的重要表现,就是公众无法从精神涣散的日常生活中获得安宁;理想和信仰丧失;浮躁的心灵被物所累,排斥关怀和诚信。”

③是什么导致了“精神亚健康”的弥漫呢?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地球村”可以拉近人们之间的距离,不过,它也无时不在拉远人们之间的距离,造成新的疏离。全社会消费思潮的迅速膨胀,在这种后现代的炫目泡沫下,大众都在不知不觉中被消费主义的狂欢所陶醉,被牵着鼻子走,人变成了“经济人”、“时尚人”,永远有一双无形的手在拉着你,让你无法脱身,并且身不由己。此外,我们过分重视外在的所谓“成功”,整天追求的都是那些“看得见的东西”:房子、汽车、锦衣玉食、无休止的享乐,而且,我们渐渐迷失于这些“身外之物”中不可自拔。物质日益强大而膨胀,而精神的萎缩状态正在加剧,在这种“内忧外患”的夹击之下,我们被裹挟其中,身不由己,身心交瘁。

④理想、激情,一个人的精、气、神,这些其实都应该是我们的追求,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支点。而现在,从心灵层面来说,价值的支撑点、人生的追求目标、对幸福的感受等渐渐处于错乱状态。从生存状态来说,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处理爱情、家庭、事业等的关系,这其中充斥着扭曲。

⑤物欲主义和消费主义,目前正借助经济、文化和人员流动的全球化大潮,向全世界蔓延,也深刻影响到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市场经济的大发展和全球化大潮中,世俗化大潮开始侵蚀到人们的精神生活领域。

⑥因而,我们都应该有一定的精神追求。我们应该解决好自己的归宿感问题。这就要求一个人加强免疫力,实现内心的真正强大,面对诱惑超然,面对挫折泰然,并在对时代的正确认识中增强责任感。另一方面,我们应该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的环境,真正关心人的精神追求。在文化多元的基础上,更好地创造文化的和谐,从多方面创造以人为本的文化生态。

(节选自《新华日报》,有删改)

1.下列有关“精神亚健康”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精神亚健康”是指一个人缺乏精神追求,缺乏价值支点,思想意识消极甚至扭曲。
B.“精神亚健康”常常表现为人们在物欲主义和消费主义蔓延的环境里不停地忙碌。
C.“精神亚健康”者常情感疏离,责任感缺失,工作激情不足,对生活丧失热情与信心。
D.“精神亚健康”还重点表现在沉迷享乐,为物所累,心灵浮躁,丧失信仰与理想等。
2.下列不属于“精神亚健康”现象泛滥的主要原因的一项是(     
A.全球化的浪潮汹涌,“地球村”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的同时,也造成了人们之间新的疏离。
B.全社会消费思潮的迅速膨胀,人们被消费主义的狂潮牵制着而身不由己。
C.人们过分追求眼前的享乐,在物质日益膨胀、精神日益萎缩的夹击下,渐渐迷失而不可自拔。
D.人们价值迷失,目标盲从,无法妥善处理自己与别人、社会以及自然的关系。
3.下列对本文论证内容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亚健康”引出“精神亚健康”论题,联系生活实际,层层深入地展开论述,针对性强。
B.第⑤自然段在前文论述的基础上,指出世俗化的大潮对人们精神生活领域的侵蚀,增强了论证深度。
C.禁不住物欲的诱惑,不能泰然面对挫折的人,是因为他们不能正确认识时代的特征,缺乏社会责任感。
D.文中引用南师大中文系教授贺仲明的话,进一步揭示了“精神亚健康”症状的实质,增强了说服力。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为巩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成果,人社部等七部门印发通知,于1月21日至3月底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迎新春送温暖、稳岗留工”专项行动,鼓励引导农民工等务工人员留在就业地安心过年。“就地过年”关键在于安心,各地各级要做好“就地过年”的安心、稳心、暖心工作。

现在正处于寒冷季节,非常适合病毒生存。“就地过年”是减少人员长距离流动和大规模聚集,筑牢疫情防控屏障的必要之举。“就地过年”只是倡导,不具强制性。“就地过年”并非排斥亲情与团圆。在当今数字化时代,即便相隔万里,我们也可以利用互联网与家人通过视频“见面”,跨越时空“线上团圆”,同样可以让“就地过年”变得温情满满。

对于不少企业来说,留住员工“就地过年”,避免员工回乡再返程可能会涉及需要隔离而无法及时返工等问题,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因春运产生的员工不足的问题,增加了员工的稳定性,利于企业更好地生产经营。企业要通过发放“留岗红包”“过年红包”等形式,留住员工“就地过年”。政府作为外来人员“就地过年”的倡导者,必须完善好配套措施,全方位搞好服务保障。比如,组织多种形式的“送温暖”和集体过年活动,安排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组织外来务工人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等等,让务工人员留在就业地安心过春节。

(摘编自《“就地过年”关键在于安心》,央广网,2021年1月19日)

材料二:

古人说乡心新岁切,每逢春节将近,回家团圆的期盼,再真实不过;但非必要不返乡的道理,再明白不过。今年与家人暂时的相隔守望,就是在尽最大努力隔断疫情的大范围传播;每个游子就地过年的个人付出,成就的是小家与大国共同的平安吉祥。

疫情暴发以来,无论是普通市民,还是企业员工,无不识大体顾大局,响应政府号召愿意就地过年的人,无疑会数量众多。需要提醒的是,在留下返乡游子后,各地政府和相关企业的人文关怀不能缺席;不光要倡导就地过年,服务保障也要落地。不少打工人,平日里住的是集体宿舍,吃的是食堂或外卖,很可能还是独自一人就地过年,应该从物质和精神上保障他们的节日幸福感。这些问题,都是推行“就地过年”必须清理的路障;破解这些问题,是让“就地过年”这条非硬性规定能够成为一呼百应的前提。

积极响应就地过年,关系到每个人的健康安全,更关系到全国防疫大局。只要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就会赢得胜利的万家灯火,千家万户团圆的一天就会更快到来。

(摘编自《让每一个留下的人过个好年》,《北京日报》2021年1月13日,有删改)

材料三:

今年,为了防控疫情,很多人就地过年,一份份沉甸甸的年货,满载着家人的思念和牵挂,“飞”到了亲人身边,让人们感受到团聚的温暖。

寄年货成为新民俗,这背后是家乡父母和就地过年孩子之间的彼此惦念和牵挂。来自菜鸟物流的数据显示,1月20日至31日期间,从菜鸟仓发出的商超类年货包裹量同比2020年货节同时段增长50%。父母寄来的是家的味道,而在外的游子则给父母寄了血压计和扫地机器人等,希望他们能注重健康。在许多人看来,疫情让过年的方式变了,但亲情却没有变淡,一家人相互牵挂,其乐融融,这便是最好的“年味”。

旧年俗得到传承,新年俗不断涌现,民俗学家季中扬教授认为,民俗从来都是不断发展并逐渐丰富的。沉淀千年的年俗,如贴春联、拜年、守岁、赏花灯等已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时代出现了很多新民俗,借助互联网技术将浓浓的年味传递下去,表达的正是中国人对“年”的深厚感情和期盼。

(摘编自《“互联网+”,新年俗让年味更浓烈》,新华网,2021年2月21日,有删改)

1.下列对“就地过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就地过年的出发点是政府和企业把在本地务工的人员留在本地过年,确保年后用工需求。
B.就地过年的实质是游子的个人付出,也是家国精神的实际表现——既保小家,又顾国家。
C.就地过年从防控角度出发,关系每个人的健康安全,是积极倡导,并不是绝对不能回家过年。
D.就地过年虽然不能与家人团圆,但不会隔断亲情,可以通过线上团圆,收获满满的亲情。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要达到“就地过年”一呼百应的效果,政府和企业要有切实有效的方案和方法,而不能只是一句响亮的口号。
B.“每逢佳节倍思亲”,而春节期间大规模人员返乡可能带来防控安全隐患,这让“就地过年”具有了特殊的意义。
C.就地过年与多年前倡导的“常回家看看”并不矛盾,它们都是因当时的现实而提出的,同时也引领时代的风尚。
D.就地过年在现代科技支持下,通过新年俗改变传统的过年方式,让年味变得更浓烈,也加深了亲人之间的感情。
3.应该采取哪些举措来贯彻落实“就地过年”的决策部署?请简要概括。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