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现在说的名字,只是古代的,现行社会已不大流行了。自古以来,中国人很讲究命名,而命名的出发点与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孔子的儿子出生时,鲁昭公赠送一条鲤鱼, 字伯鱼。春秋战国后,人们喜欢在姓和名之间加一毫无意义的助词,如烛之武、介之推等。汉代国力强盛,人们祈求长生不老,取名也多用安国”“延年”“延寿”“千秋”“去病等。西汉末直到东汉三国,单名盛行。到魏晋南北朝,士大夫受清高风气影响,人们取名喜欢用字,如祖冲之、王羲之、裴松之等;其时又因佛教盛行,使命名又多取佛语,如王僧智、崔僧佑等

字由名演化而来,所以统称为名字。古人注重礼仪,称名称字大有讲究。在人际交往中, 或上对下、长对少,而字则用于下对上、少对长或对他人尊称。多数情况下,直呼其名是很不礼貌的。从历代取字情况看, ,可以说是因名取字,古人称为名之与字,义相比附,这义相比附正是取字的一条原则。名与字的关系种类也多样。如屈原,本名平,原是字,平与原同义。如岳飞字鹏举,飞与鹏相关。如晏殊字同叔,殊与同义相反。名与字的意义还可取自五行相生,如楚公子壬夫,字子辛,壬为水,辛为金,取水生于金之意。至于班固字孟坚,欧阳修字永叔,则是以伯、仲、叔、季排行为字。

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字。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
3.古人在姓名中冠以伯仲叔季表示排行,除了材料中提到的班固字孟坚,欧阳修字永叔之外,结合所学的课本知识中再找两例,并作简析。
2024-03-11更新 | 14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小小说,如同匠人在方寸之间精雕细刻一般,小小说的作者于尺幅之内精心构造情节,刻画人物形象,交代故事环境,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往往能取得以小见大的效果。但小小说因篇幅所限,无法展现情节的完整脉络,往往抓住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一个瞬间或一个横断面,进行深入开掘。因此,①_________。

明确立意。是小小说的灵魂,立意就是确立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一篇优秀的小小说总要以为核心,或颂扬,或讽刺,或表达对人生的思考,或展现生活侧面,从故事中提炼出意义。但要注意,②__________,切忌机械、直接地凸显主题。

巧于构思。小小说人物少,情节简单,要吸引读者,就要尺水兴波,即精心构思,巧妙展开情节,写出波澜和起伏。比如事件虽简单,读者却难以预料结局。这就需要创新叙事方式,如变换叙述顺序,利用道具,巧设悬念,铺设伏笔等。

③__________,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结尾的精彩与否是一篇小小说能否出彩的关键,优秀作家常常能通过巧妙的构思,在结尾处完成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突转。

抓住传神之处重点刻画。小小说也要到画人物,塑造形象,但不求完整地展现其性格,常用白描手法,以洗练的语言勾勒轮廓,写出人物传神之处。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时,要抓住最能展现人物性格、有利于推动情节发展的点来写。删繁去冗,留些空白,让读者去想象,往往能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精心构造情节,刻画人物形象”不仅是小小说的需求,更是所有小说的重要追求。结合教材,选出下列情节与所刻画的人物对应正确的一项(     
①与自我抗争,经过痛苦的思想斗争,战胜自己,走向精神的复活。
②历经艰辛,不甘沦落,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成为有成就的作家。
③与凶险的自然搏斗,忍受孤独,最终精疲力竭回到自己的小棚屋。
④由于父母各忙各而被父母疏忽,从早到晚待在被遗弃的实验室里。
A.①聂赫留朵夫       ②大卫       ③圣地亚哥       ④奥雷里亚诺
B.①大卫       ②圣地亚哥       ③奥雷里亚诺       ④聂赫留朵夫
C.①圣地亚哥       ②聂赫留朵夫       ③奥雷里亚诺       ④大卫
D.①奥雷里亚诺       ②圣地亚哥       ③大卫       ④聂赫留朵夫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地坛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

“我把轮椅开进去,把椅背放倒,坐着或是躺着,看书或者想事,撅一杈树枝左右拍打,驱赶那些和我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来这世上的小昆虫。”“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这都是真实的记录,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

我在这园子里呆着,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出生。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天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天在交给我们这个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样想过之后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可怕。

1.文中画横线句子中“一个世界”和“另一个世界”各指什么?
2.文中使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请任选其中两种修辞,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3.下列各句中的冒号和文中冒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B.瞧,多么像它的父母: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生出珍宝似的圆圆的白点……
C.桃花开了,红得像火;梨花开了,白得像雪;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
D.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962年冬天,正是豫东兰考县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最严重的时刻。就是在这样的关口,党派焦裕禄来到了兰考。困难,重重的困难,像一副沉重的担子,压在这位新到任的县委书记的双肩。但是,焦裕禄是带着《毛泽东选集》来的,他想,要想战胜灾害,必须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详尽地掌握灾害的底细,了解灾害的来龙去脉,然后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部署

焦裕禄从困难中看到希望。在他倡议和领导下,一个改造兰考大自然的蓝图被制订出来。他带领干部调查研究、生产救灾,与兰考人民同甘共苦,开展“三害”斗争。兰考面貌在不断改变,然而他的肝癌病情却加重了。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不幸逝世。他倡导制订的改造兰考的蓝图已经变成了现实。兰考县粮食初步自给。

焦裕禄同志,你没有辜负党的希望,你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你的任务,兰考人民将永远忘不了你。你不愧为毛泽东思想哺育成长起来的好党员,不愧为党的好干部,不愧为人民的好儿子!你是千千万万在严重自然灾害面前,巍然屹立的共产党员和贫下中农革命英雄的代表。你没有死,你将永远活在千万人的心里!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在修辞手法上很有特色,请简要分析。
2.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否定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3.选文对焦裕禄的称呼由前两段的第三人称到第三段变成第二人称,请简述不同人称的表达效果。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个基因能够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能够造福万千苍生。青藏高原这个占我国领土面积1/7的地区,植物种类占到了1/3,有些地方甚至百年来无人涉足,植物资源被严重低估。钟扬曾在一次公开演讲中这样介绍。

他扎根在此,努力为人类建一个来自世界屋脊的种子宝库

对钟扬来说,采种子是一件乐事作为一个植物学家,我最喜欢的植物是蒲公英,如果发现它开花并且结了种子,我会用手抓一把,一摊开里面一般有200颗。我最讨厌的植物是什么呢?椰子。那么大一颗,8000颗的样本数量,我们需要两台卡车把它们拉回来。钟扬调侃道。

然而,在西藏采集种子更多的是随时出现的高原反应和长时间的体力透支。而钟扬却背着他经典的黑色双肩包,穿着磨白了的29块钱的牛仔裤,戴着一顶宽檐帽,迈着长期痛风的腿,在青藏高原上刷新一个植物学家的极限,连藏族同事都称他为钟大胆

钟扬在西藏大学理学院的一位同事说:每次和钟老师采种子都是惊险和惊喜并存。

那次,我们跟着钟老师去采集高山雪莲。我们从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出发向更高的山地挺进时,钟老师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头痛欲裂,呼吸急促,全身无力,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这位同事回忆。

大家都建议钟扬待在帐篷里,他却说:我最清楚植物的情况,我不去的话,你们更难找。你们能爬,我也能爬最终,钟扬带着学生在海拔6000多米的珠峰北坡,采集到了被认为是世界上生长在海拔最高处的种子植物——鼠曲雪兔子,也攀登到了中国植物学家采样的最高点。

1.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意思都可以用成语表述,请按要求在下面横线处填上可以替换的成语。
①“对钟扬来说,采种子是一件乐事”,“做某件事很快乐”可以用成语____________来形容。
②“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可以用成语____________来形容。
③“我最清楚植物的情况”中“最清楚”可以用成语____________来形容。
2.下列对于文段中数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1/7”说明青藏高原面积广,“1/3”说明植被覆盖面广。
B.“手抓一把”“200颗”说明蒲公英种子个头小、重量轻、易采摘。
C.“29块钱的牛仔裤”体现了钟扬生活的朴素。
D.“5200米”“6000多米”体现采集的艰难、成绩的伟大。
3.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按要求进行改写。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1)改为反问句:
(2)改为双重否定句: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礼治秩序中的礼,其内容既有成文仪式规范的部分,也有生活经验的知识积累。费孝通在《乡土中国》“无讼”这一篇讨论了很多“礼”是如何作为司法程序、判断证据、审判前提和制裁方式的。他     ① ,指出两者的差异在于维持规范的力量,礼是不需要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的。从表面上看,礼似乎接近于“文化”,是人自动形成的秩序,依赖于人的道德修养。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礼没有强制力,相反,礼所背负的道德要求会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同时它本质上作为人与人之间规矩的反复衡量,在处理罪行的时候比法律从个人权利出发的考量要复杂得多,也苛刻得多。所谓“无讼”,并不是一味压制争端,制造一种, 而是说大量基层纠纷不会通过官方司法机构,而倾向于。“无为政治”所说的就是国家法权无法介入乡土社会的情况。

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请用三个否定句概括上文提及的费孝通《乡土中国》“无讼”篇中的重要观点。
2021-05-17更新 | 565次组卷 | 5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六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单元教学评价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一位老年妇女与世长辞,殡仪馆收到多副挽联,其中有三副分别是逝者儿子、女婿、侄子送的,均未署名,根据其内容张贴正确的一项(   
①我欲招魂,四五日苦雨凄风,问归何处?情怜犹子,数十年嘉言懿范,痛想生平
②梦断北堂春雨萱花千古恨,机悬东壁秋风桐叶一天愁
③获选昔乘龙犹记东床惭坦腹,游仙今驾鹤那堪北堂仰遗容
A.①挽伯母 ②挽岳母 ③挽母
B.①挽伯母 ②挽母 ③挽岳母
C.①挽母 ②挽伯母 ③挽岳母
D.①挽岳母 ②挽母 ③挽伯母
2019-01-11更新 | 641次组卷 | 37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网络学习段考二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列对《滕王阁序》中有关典故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表明自己怀才不遇,有似屈原和贾谊。
B.“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表明自己生不逢时,有对皇帝的怨恨之情。
C.“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表明自己虽身处逆境,仍能达观看待。
D.“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表明自己不会怨世恨俗而放任自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