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8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遂西入秦。上《谏逐客书》,始皇用其计谋,官至廷尉。二十馀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明年,始皇巡狩,外攘四夷,斯皆有力焉。

斯长男由为三川守,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三川守李由告归咸阳,李斯置酒于家,百官长皆前为寿,门廷车骑以千数。李斯喟然而叹曰:“嗟乎!吾闻之荀卿曰‘物禁大盛’。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上不知其驽下,遂擢至此。当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物极则衰,吾未知所税驾也!”

始皇三十七年十月,行出游。丞相斯、中车府令赵高兼行符玺令事,皆从。少子胡亥爱,请从,上许之。余子莫从。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高乃谓丞相斯曰:“上崩,赐长子书,与丧,会咸阳而立为嗣。书未行,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今释此而不从,祸及子孙,足以为寒心。善者因祸为福,君何处焉?”斯乃仰天而叹,垂泪太息曰:“嗟乎!独遭乱世,既不能死,安托命哉!”于是斯乃听高。胡亥即位,以赵高为郎中令。

赵高畏其权重,案治李斯,谤其欲裂地而王,二世以为然。李斯拘执束缚,居囹圄中,仰天而叹曰:“嗟乎!悲夫!不道之君,何可为计哉!昔者桀杀关龙逄,纣杀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伍子胥。此三臣者,岂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身死而所忠者非也。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无道过于桀、纣、夫差,吾以忠死,宜矣。且二世之治岂不乱哉!”

于是二世乃使高案丞相狱,治罪,贵斯与子由谋反状,皆收捕宗族宾客。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叹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选自《史记·李斯列传》,有删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
B.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
C.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
D.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巡狩”即“巡守”,意为天子出行,巡行视察诸侯为天子所守的疆土,即邦国州郡。它是上级对下级的关系。
B.“四夷”是古时华夏族(汉族别称)对中国四方边区文化较低各族的泛称。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
C.“黔首”是战国时期和秦朝对百姓的称呼。平民以黑巾裹头,故名。含义与氓、庶民、白丁以及上文的“布衣”等同。
D.“五刑”是中国古代五种刑罚的统称。在西汉汉文帝前,指墨、劓、刖、宫、大辟;隋唐之后,则指笞、杖、徙、流、弃市。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斯跟从荀子学有所成后,前往秦国,得到秦王赏识任用,其官位也由廷尉升至丞相。秦始皇能够统一御敌,李斯功不可没。
B.李斯的子女都成为了皇亲国戚,在文武百官都去给李斯敬酒庆生时,李斯却长叹不已,盛极则衰,好景不长,不知自己的归宿在哪里。
C.李斯的位高权重让赵高畏惧,赵高诬陷他致使李斯被捕入狱。李斯叹惜三位效忠昏君而死的名臣,比照后,觉得自己死得合乎情理。
D.李斯被判腰斩,跟他的中子被押解,他感叹,想再牵着黄狗和他出去打猎已无望实现了,这让他和中子悲痛万分,不能自已。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释此而不从,祸及子孙,足以为寒心。善者因祸为福,君何处焉?
(2)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5.李斯为何要西入秦侍奉秦国?
2022-04-20更新 | 14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一中三校区2021-2022学年高一4月线上检测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名校
2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臣闻求木长者                 人君当神器
B.斯亦伐根求木                 必竭诚待下
C.求木之长                       有善始实繁
D.根不固求木之长             况于明哲乎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泥土的声音

张炜

陆明今晚稍微有些愤怒——这是他对乡亲们第一次感到愤怒。怎么可以两面都举手,这简直是胡闹了!

台子近前的角落里,有人在动。陆明仔细端详一会儿,才看出有人盘腿坐在黑影里吸烟。是父亲!老砘一双混浊的眼睛瞪着儿子,嘴里含混而沙哑地说了声:回家呀!

原来他在这儿等。陆明心里热乎乎的,可看到那只握烟锅的手,又立刻升起一丝气恼。他有些失望地看了父亲一眼。

父亲站起来,咕哝一句:回吧。

月亮很圆,很亮,已经升起很高了。陆明把身上披的衣服穿起来。老砘领着儿子往回走,不说一句话。

穿过场院时,他看到高高的麦草垛前围着一群人,还有些小火头儿一明一灭。那些火头儿是他们叼的烟卷。其中一个孩子正说着顺口溜,旁边的听了直笑,学着他喊一遍:……又分地,又分田,一下倒退十几年!”“牛站栏,人拉犁,豆大汗珠往下滴!……

老砘在月光下猫着腰辨认这些孩子,抢上一步,扯掉他们嘴里的烟卷,喝道:场上抽烟,烧了草垛,抓你去公安局!再胡念顺口溜儿,我拍你耳瓜子!他举起那个大巴掌。月光下看去,这个巴掌又大又硬,手指弯弯的,像个铁叉子。孩子中有的一下哭出来,接着都跑散了……

陆明呆在那儿,身子微微发颤。他盯着父亲,声音有些艰涩:这些顺口溜儿,孩子们编不出来……

还不是二拙,这个熊东西!老砘狠狠地骂了一句,接着告诉:

你当他说什么?那天王树芳到上边开了个会,晚上回来硬是分地,群众不干,他就硬拧。拖拉机卖到南山里去了;牲口也卖!过去种地是机耕、牲口耕,今天都是用镢头刨,用膀子拽绳子犁!群众说:这不是要退回单干了?王树芳不但不给乡亲们讲清楚,还说:‘退回又怎么?找上级!’……唉,也不怪二拙骂他!

陆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老砘往前走:二拙嘴贱,毛病到死也去不掉!他这张嘴……

不能轻看这张嘴,他搅乱了人心……陆明深望着月光下黄蒙蒙的一片房屋。

老砘不往前走了,两腿像被钉在地皮上。他看着儿子,愤怒地了一声,吼道:是二拙搅乱了人心?是你们,是你们这号乱分乱卖!哼!

陆明生来第一次这样粗暴地对待父亲,也几乎是吼叫般地说:

那你为什么还要举手赞成?!

我为什么?我为什么?……哎呀!哎呀!……老砘一下扔了烟锅,气得两片嘴唇颤动着说不出话来。他停了一会,拾起烟锅,上前一把攥住陆明的手腕子,发狠地说:你这个一乡里的头目,你跟我走!今夜好月亮,你跟我走!……

夜深下来,每一个窗口的灯火都熄灭了。静静的街巷里,偶而传来一声小孩子的啼哭。月光下的房屋、小巷都像蒙上了一层薄薄的纱。他们在巷里走着,谁也不说一句话。走着走着,突然老砘站住了,说:你看看罢!

陆明抬起头,不解地望一眼父亲。老砘用烟杆儿向前划一下说:你看这幢房子盖得怎样?

陆明这才注意到:在一排排低矮的小草房中,矗起着一座高大的新房。嗬,这房子盖得真够体面,绰绰五大间,两侧还配有宽敞的耳房;房子后面是一个青砖到顶的平台!再看那做工:石缝凿得精细……

谁的新屋?

谁盖得起——王树芳的!老砘握紧了儿子的手腕子,问:你看清细了吗?

看清细了。

再往前走!老砘扯了一下儿子,又往前走去……前面不远,有一个油得黑亮亮的大板门,板门里面的正屋,是洋式结构的平顶屋,墙皮上的水涮石英石在月光下闪闪生辉。老砘说:这是上边另一个头儿,他在咱村里落户。……

他们最后又转到了那个场院上。老砘从草垛上抽一把麦草坐了,大口地喘息着:你问我为什么举手赞成分,就为这!就为这!

陆明没有说话。

你看看吧,这么多年了,群众还住小草窝窝屋!有人倒是盖起了高房大屋——他们偷了吗?没有!他们抢了吗?没有!他们见了人说话还笑嘻嘻的——那么东西是哪里来的?还不是从大堆里捣鼓出来的!俗话说‘旮旯里做事不怕人,就是瞒不过夜游神!’——大伙儿心里是明镜呀,知道那反正是他们的汗珠子变的!老砘说得太急促,喘得更厉害了。

陆明没有说话,低头瞅着自己的一双脚。

也不光头儿!有些人就是懒了,滑了性子,不肯用真力气了。一个锅里舀糊糊,胳膊长的撑死!本分庄稼人凭力气过日子,还不如分开干!让村头儿也土里创食!我就为这个举手!……

秋风起了。草垛被吹得唰唰直响。

两颗心被什么东西压着,说不出话。停了不知多长时间,陆明才小心翼翼地问:爸,那你为什么又举手反对呀?

我不信‘分地’就该着这么个分法。你们这号搞法,哼,我害怕!

老人说着站起来:你看看村里那些好地吧!都分给村里头头脑脑的亲戚朋友了。村作坊也分了,等于白送一半,到头来他们再把好处分一些给村头儿!这一来可好了,村头儿更有了钱柜子!一般庄稼人没有办法,只好死抠那点土。你看看我这个腰,再也直不起来了;这双手,没有一根指头握得拢,这生生是累的!集体没有了大机器,眼下农户又买不起,下种、耕地……什么都得我这双手去做呀,当锄头,又当犁子。我活不了多少年了。过去地里引芦青河水的渠道全被各户扒掉了,有的机井一时用不上也填了,人到了什么时候也要吃粮食,天什么时候都有大旱!这些有人去管吗?……

陆明站起来,把父亲一双石块般沉重的大手端到眼前。他轻轻地抚摸着这僵硬的、向一边弯扭着的手指,抚摸着那一个个粗大的骨节,一汪泪水在眼眶里旋转起来……

(节选自《泥土的声音》,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明愤怒是因为他认为乡亲们对分田政策不重视,乡亲们应有自己的主见与立场。
B.老砘在回家的路上对儿子发火,是因为他和乡亲们一样,不希望实行分田责任制。
C.顺口溜既点明了当时乡亲们在新政策下的真实生活现状,又使文章富有乡土气息。
D.陆明情绪和神态发生的变化,表现了他对艾子口村土地承包改革的了解不断深入。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写王树芳强制分地,面对乡亲疑惑不讲清楚的细节,为后文写老砘指明乡亲反对的原因做了铺垫。
B.在塑造父亲老砘这个人物形象时,文章主要采用了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等方法,使人物性格鲜明。
C.“我为什么?我为什么?……哎呀!哎呀!……”此处运用了反复的手法,写出了老砘对儿子的气愤。
D.小说描写了“村头”的高房大屋,运用衬托手法,表现了村民生活的艰辛,让小说意蕴丰富,主旨突出。
3.文中多处写到月光,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有评论家将张炜称作“大地的守夜人”,认为其作品包含了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强烈的道德关怀。请结合选文谈谈你的理解和认识。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名校
4 . 与“以吾一日长乎尔”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如或知尔,则何以哉B.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5 . 阅读下面这首曲子,完成下面小题。

游园

汤显祖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注】①这支曲子出自《牡丹亭》第十出《惊梦》,是女主人公杜丽娘偶尔来到后园游赏时的一段唱词。②赏心乐事:出自晋宋时期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③奈何天:令人无可奈何的时光。④朝飞暮卷:语出唐代王勃《滕王阁诗》:“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两句中,“姹紫嫣红”的迷人春色与“断井颓垣”的荒废景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者让杜丽娘百感交集,而后者又使杜丽娘看到了自己青春的生命。
B.三四两句中,“奈何天”“谁家院”六个字里凝聚着杜丽娘对命运的感伤,是她痛苦的心声,面对良辰美景,而无赏心乐事,只有寂寞苦闷、无限哀怨。
C.第五至八句,详写杜丽娘眼前所见的更开阔的春景:雕梁画栋,飞阁流丹;云蒸霞蔚,碧瓦亭台,和煦春风带着蒙蒙细雨,烟波浩渺的春水中浮动着画船。
D.第九句,表面上是杜丽娘批评养在深闺中的自己居然不知道时光的可贵,把美好的春光白白浪费了,实则批判了那些不欣赏自己青春年华的封建家长们。
2.请简要分析这首曲子的抒情手法。
2022-04-01更新 | 57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3月线上检测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
名校
6 . 对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距关,毋纳诸侯,秦地可尽王也。(远离函谷关,不要让诸侯进来,秦国的土地可以全部占领而称王了。)
B.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杀人像是怕不能杀尽,给人用刑像是怕不能用尽。)
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如果灭亡郑国对您有好处,我们怎敢拿这事来麻烦您身边的办事人员呢?)
D.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秦朝时和我一起出游,项伯杀了人,把我救下来了。)
2022-04-01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3月线上检测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乃陷大泽中,故汉追及之       身翼蔽沛公
B.吾公取彼一将                       旦日飨士卒,击破沛公军
C.此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臣请入,与同命
D.至东城,有二十八骑               项伯夜驰之沛公军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B.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C.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D.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3.下列各项对文章内容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羽被汉军包围在垓下,夜听四面楚歌,感到大势已去,于是饮酒帐中,慷慨悲歌,无限悲凉。
B.项羽带领骑兵,乘夜突围,过淮河,剩下八百余人,到阴陵时迷路,为一老农所骗,陷入沼泽地,被汉军追及。
C.为了证明“天之亡我,非战之罪”,项羽奋起杀敌,斩汉军二将,杀数十百人,使汉军骑将赤泉侯倒退数里。
D.乌江亭长请项羽过江,项羽自言无面目再见江东父兄,把马送给亭长,带领部下徒步作战,最后自刎而死。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5.从文中看,项羽有机会逃回江东从头再来,但最后项羽把自己的马送人,浴血奋战后自杀,结合文章分析项羽这样做的原因。
2022-03-29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3月线上检测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
名校
8 . 对下列各句的解释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非曰能之,愿学焉。(不敢说我有能力,但是愿意学习这些事务。)
②唯求则非邦也与。(只有冉有讲的不是国家的事吗?)
③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我只用精神去和牛接触不拿眼睛看,感觉器官的作用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
④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范增多次给项羽递眼色,用佩戴的玉玦向他多次示意。)
⑤我虽不敏,请尝试之。(我虽然不聪慧,请您尝试着给我讲讲。)
⑥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损害秦国却让晋国得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
⑦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我死都将不逃避,一杯酒怎么值得说?)
A.②③⑤⑥B.①③④⑦C.②③④⑥D.①②⑤⑦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名校
9 .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宗庙之事”,指诸侯祭祀祖先的事,在古代是国家重要的正事,宗庙是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
B.“敢以烦执事”,“敢”是表示冒昧的自谦之词,执事就是办事的官员,这里用来代指秦穆公,表示对他的尊敬。
C.孔子称冉有为“求”是称名,郑伯自谦称自己为“寡人”,张良称刘邦为“沛公”是按封地,项羽自称其名为“籍”。
D.“按剑而跽曰”中,“跽”是一种挺直上身警备的姿势,因为古人席地而坐,双膝着地,起身对敌前需挺直上身准备。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列文言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夫子之谓也
②沛公安在
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④浴乎沂,风乎舞雩
⑤是乃仁术也
⑥莫之能御也
⑦百姓之不见保
⑧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⑨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⑩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A.①⑧/②⑥/③⑦/④⑩/⑤⑨B.①⑤/②⑥⑧/③⑦/④⑩/⑨
C.①②⑥/③⑦/⑤⑨/④⑩/⑧D.①⑤⑨/②⑥⑧/③⑦/④⑩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