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6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吴起者,卫人也,事鲁君。齐人攻鲁,将而攻齐,大破之。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武侯曰:善。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1.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B.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C.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D.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殷纣为商代末代国君,在位期间统治失控,好酒淫乐,暴殓酷刑,是有名的暴君。
B.武王是周文王之子,继承其父遗志,联合众多部族与商激战,灭商,建立周王朝。
C.三晋,春秋末韩、赵、燕三家分晋,战国时期韩、赵、燕三国,史上又称“三晋”。
D.令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设置的最高官位,辅佐楚国国君,执掌全国的军政大权。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起怜恤士卒,带兵屡建奇功。他本是卫国人,先是率鲁军抗齐得胜,后又率魏军攻陷秦国五城;这些战功都和他善于为将、与士卒同甘共苦密不可分。
B.吴起劝告魏侯,修德重于据险。魏武侯沿西河而下时,指出江河之固是魏国之宝;吴起表示,治国依据山河险固不如推行德政,修德才能免于国家灭亡。
C.吴起声名渐起,遭到公叔嫉妒。他虽然对田文担任魏相表示不悦,但不久就平复了心情。而公叔继田文后为相,他深表不满,担心被害,于是逃往楚国。
D.吴起为楚建功,反而受到祸害。他到楚国后虽然屡建奇功,而原本的楚国贵戚却想加害与他,施暴者乱箭射击吴起;太子继位之后,这才诛杀作乱之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5.吴起亲自为士卒治好了他的病疽,士卒的母亲为什么不喜反哭?
2023-06-10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田家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1.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C.不拘于时,学于余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2023-06-10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田家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晔字子扬,淮南成德人,汉光武子阜陵王延后也。汝南许劭名知人,避地扬州,称晔有佐世之才。

扬士多轻侠狡桀。郑宝最骁果,才力过人,一方所惮。欲驱略百姓越赴江表,以晔高族名人,欲强逼晔使唱导此谋。晔时年二十余,心内忧之,而未有缘。会太祖遣使诣州,有所案问。晔往见,为论事势,要将与归,驻止数日。宝果从数百人赍牛酒来候使,晔令家僮将其众坐中门外,为设酒饭;与宝于内宴饮。密勒健儿,令行觞而斫宝。宝性不甘酒,视候甚明,觞者不敢发。晔因自引取佩刀斫杀宝,众皆惊怖,走还营。晔委其部曲与庐江太守刘勋。

时刘勋兵强于江、淮之间。孙策之,遣使卑辞厚币。以书说勋曰:“上缭宗民,数欺下国,忿之有年矣。击之,路不便,愿因大国伐之。上缭甚实,得之可以富国,请出兵为外援。”勋信之,又得策珠宝、葛越,喜悦。外内尽贺,而晔独否。勋问其故对曰上缭虽小城坚池深不可旬日而举则兵疲于外而国内虚策乘虚而袭我则后不能独守是将军进屈于敌,退无所归。若军必出,祸今至矣。“勋不从。兴兵伐上缭,策果袭其后。勋穷,遂奔太祖”。

太祖至寿春,时庐江界有山贼陈策,众数万人,临险而守。先时遣偏将致诛,莫能禽克,太祖问群下,可伐与不。晔曰:“策等小竖,因乱赴险,遂相依为强耳,非有爵命威信相伏也。偏将资轻,而中国未夷,故策敢据险以守。今天下略定,夫畏死趋赏,愚知所同。岂况明公之德,东征西怨,先开赏募,大兵临之,令宣之日,军门启而虏自溃矣。”太祖笑曰:“卿言近之!”遂遣猛将在前,大军在后,至则克策,如晔所度。

太和六年,以拜太中大夫。在位二年逊位,薨。谥曰景侯。

(选自《三国志·刘晔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勋问其故/对曰/上缭虽小/城坚池深/不可/旬日而举/则兵疲于外/而国内虚/策乘虚而袭我/则后不能独守/
B.勋问其故/对曰/上缭虽小城/坚池深/不可旬日而举/则兵疲于外/而国内虚/策乘虚而袭我/则后不能独守/
C.勋问其故/对曰/上缭虽小/城坚池深/不可旬日而举/则兵疲于外/而国内虚/策乘虚而袭/我则后不能独守/
D.勋问其故/对曰/上缭虽小/城坚池深/不可旬日而举/则兵疲于外/而国内虚/策乘虚而袭我/则后不能独守/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光武是东汉皇帝刘秀的谥号,谥号是对死去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
B.“孙策恶之”与“惧馋邪则思正身以黜恶”(《谏太宗十思疏》)两句中的“恶”含义不同。
C.“愿因大国伐之”与“我欲因之梦吴越”(《梦游天姥吟留别》)两句中的“因”含义不同。
D.“以疾拜太中大夫”与“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两句中的“疾”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晔秘密安排壮健军卒,命令听行酒信号就砍杀郑宝,但郑宝对室内的动静十分清楚,刘晔自己拔刀砍杀了郑宝。
B.孙策派遣使者携带厚礼,劝说刘勋上缭非常富有,得到它可以使国库富足,希望借助他的力量来讨伐上缭。
C.一个有几万军队的地方军官刘勋相信了孙策的话,又得到孙策送来的珠宝、葛布,最终不听刘晔的劝告而穷困窘迫。
D.山贼陈策凭借险要的地势据守,太祖认为过去派去的副将资望太轻,而中原地区又尚未平定,所以没能够攻克他。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欲驱略百姓越赴江表,以晔高族名人,欲强逼晔使唱导此谋。
(2)先时遣偏将致诛,莫能禽克,太祖问群下,可伐与不。
5.刘晔智勇兼备,请简要说明他的具体表现。
2023-06-07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兴宁市一中2022-2023学年2022-2023学年高三5检测(三)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隗嚣己饰智,每自比西伯,与诸将议欲称王。郑兴曰:昔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尚服事殷;武王八百诸侯不谋同会,犹还兵待时。高帝征伐累年,犹以沛公行师。今令德虽明,世无宗周之祚;威略虽振,未有高祖之功;而欲举未可之事,昭速祸患,无乃不可乎?嚣乃止。后又广置职位以自尊高,郑兴曰夫中郎将太中大夫使持节官皆王者之器非人臣所当制也无益于实有损于名非尊上之意也嚣病之而止时关中将帅数上书言蜀可击之状,帝以书示嚣,因使击蜀以效其信。嚣上书盛言三辅单弱,刘文伯在边,未宜谋蜀。帝知嚣欲持要端,不愿天下统一,于是稍黜其礼,正君臣之仪。帝以嚣与马援、来歙相善,使歙、援奉使往来,劝令入朝,许以重爵。嚣连遣使深持谦辞,言无功德,须四方平定,退伏闾里。帝复遣来歙说嚣遣子入侍,嚣闻刘永、彭宠皆已破灭,乃遣长子恂随歙诣阙;帝以为胡骑校尉,封镌羌侯。郑兴因恂求归葬父母,嚣不听,而徙兴舍,益其秩礼。兴入见曰:今为父母未葬,乞骸骨;若以增秩徙舍,中更停留,是以亲为饵也,无礼甚矣,将军焉用之?愿留妻子独归葬,将军又何猜焉!嚣乃令与妻子俱。马援亦将家属随恂归洛阳,以所将宾客猥多,求屯田上林苑中,帝许之。嚣将王元以为天下成败未可知,不愿专心内事,说嚣曰:今南有子阳,北有文伯,江湖海岱,王公十数,而欲牵儒生之说,弃千乘之基,羁旅危国以求万全,此循覆车之轨者也。今天水完富,士马最强,元请以一丸泥为大王东封函谷关,此万世一时也。若计不及此,且畜养士马,据隘自守,旷日持久,以待四方之变;图王不成,其敝犹足以霸。嚣心然元计,虽遣子入质,犹负其险厄,欲专制方面。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光武平陇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中郎将/太中大夫/使持节/官皆王者之器/非人臣所当制也/无益于实/有损于名/非尊上之意也/嚣病之而止/
B.夫中郎将/太中大夫使持节/官皆王者之器/非人臣所当/制也/无益于实/有损于名/非尊上之意也/嚣病之而止/
C.夫中郎将/太中大夫/使持节官/皆王者之器/非人臣所当制也/无益于实/有损于名/非尊上之意也/嚣病之而止/
D.夫中郎将/太中大夫/使持节官/皆王者之器/非人臣所当/制也无益/于实有损/于名非尊/上之意也/嚣病之而止/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矜,“自夸”之意,而《陈情表》中“犹蒙矜育”的“矜”是“怜悯”的意思。
B.三辅,指汉代治理京畿地区的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后泛指京师附近之地。
C.“数使歙、援奉使往来”的“数”与《鸿门宴》中“范增数目项王”的“数”都为“屡次”、“多次”之意;“嚣乃令与妻子俱东”的“东”,名词活用为动词,向东行。
D.乞骸骨,使骸骨归葬故乡,古代官吏因生病请求退职的一种说法,又称“移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秀把关中将帅建言攻蜀的奏章转交隗嚣看,想派他去攻蜀以检验其忠信与否,隗嚣上书表示不应谋划攻蜀,刘秀因此对他有猜忌。
B.隗嚣与马援、来歙交好,刘秀曾多次让来歙、马援劝说隗嚣入京朝见,许以高位显爵,隗嚣自知无功德而婉言谢绝,甘愿隐居乡里。
C.隗嚣未准许郑兴归乡安葬父母的请求,并给他换住宅、加俸禄等优待,郑兴晓之以理,甚至愿以妻儿为人质,最终打消隗器疑虑。
D.王元对刘秀怀有二心,他劝勉隗嚣不要受儒生之说牵制,因利乘便,蓄养兵马,占据要塞,以图一统天下或称霸一方,隗嚣认同这一谋划。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欲举未可之事,昭速祸患,无乃不可乎?
(2)是以亲为饵也,无礼甚矣,将军焉用之?
5.郑兴劝阻隗器称王,又反对他大量设置官爵,其理由分别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2023-06-07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广东省兴宁市一中高三质量检测(一)语文试题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蔡泽见逐于赵,闻应侯任郑安平、王稽,皆负重罪,应侯内惭,乃西入秦。使人宣言以感怒应侯曰:“燕客蔡泽,天下骏雄弘辩之士也。彼一见秦王,秦王必相之而夺君位。”应侯闻之,使人召蔡泽。蔡泽入,则应侯,应侯固不快,及见之,又倨。应侯因让之曰:“子尝宣言代我相秦,岂有此乎?”对曰:“然。”应侯曰:“请闻其说。”蔡泽曰:“主圣臣贤,天下之福也;君明臣忠,国之福也;父慈子孝,家之福也。比干忠不能存殷,子胥知不能存吴,申生孝而晋国乱。是有忠臣孝子,国家灭乱,何也?无明君贤父以听之。”应侯称善。蔡泽因曰:“商君、吴起、大夫种,其为人臣,尽忠致功,则可愿矣。然则君之主,孰与秦孝公、楚悼王、越王乎?”应侯曰:“未知何如也。”蔡泽曰:“今主固亲忠臣,不过秦孝、越王、楚悼。君者为主,不过商君、吴起、大夫种。而君之禄位贵盛,私家之富过于三子,而身不退,为君危之。物盛则衰,天之常也。商君为孝公立威诸侯,功已成,遂以车裂。吴起为楚悼南攻扬越,北并陈、蔡,功已成矣,卒支解。大夫种为越王禽劲吴成霸功勾践终背而杀之此三子者成功而不去祸至于此今君相秦,使天下皆畏秦,君之功极矣。如是不退,则商君、吴起、大夫种是也。君何不以此时归相印,让贤者授之,长为应侯,世世称孤。孰与以祸终哉!”应侯曰:“善。”乃延入坐为上客。后数日,入朝,言于秦昭王曰:“客新有从山东来者蔡泽,其人辩士。臣之见人甚众,莫有及者,臣不如也。”秦昭王召见,与语,大说之,拜为客卿。应侯因谢病,请归相印。昭王新说蔡泽计画,遂拜为秦相,东收周室。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三》)

[注]①应侯,范雎,因封地在应城,故称“应侯”。②大夫种,即文种,勾践的谋臣。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大夫种为越王禽/劲吴/成霸功/勾践终背而杀之/此三子者/成功而不去/祸至于此
B.大夫种为越王禽劲吴/成霸功/勾践终背而杀之/此三子者/成功而不去祸/至于此
C.大夫种为越王禽劲吴/成霸功/勾践终背而杀之/此三子者/成功而不去/祸至于此
D.大夫种为越王禽/劲吴/成霸功/勾践终背而杀之/此三子者/成功而不去祸/至于此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揖,拱手行礼,又叫作揖、揖礼。行礼时不需跪拜,礼节较拜礼要轻。蔡泽见应侯时行揖礼,应侯认为他倨傲。
B.“窃为君危之”的“窃”意为私下、私自,多用作谦辞。与《促织》中“窥父不在,窃发盆”的“窃”含义相同。
C.“天之常数也”的“数”意为规律,与《六国论》中“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的“数”含义相同。
D.山东,崤山以东,作为地域性的泛称始于战国时期,当时秦人称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地区为“山东”。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应侯任用的两人都犯了重罪,应侯内心惭愧。蔡泽听说此事,说自己必定能取代应侯,从而得到了面见应侯的机会。
B.蔡泽认为国家兴亡取决于君主和臣子两方面,有忠臣孝子的国家却灭亡或动乱,是因为没有明君贤父听取忠臣孝子的意见。
C.蔡泽认为应侯立下的功劳不如吴起、商君、大夫种,秦王对忠臣的亲近不如秦孝公、楚悼王、越王,应侯当即赞同他的说法。
D.应侯向秦昭王举荐蔡泽,秦昭王很欣赏蔡泽;应侯借机称病请求辞官,蔡泽成功取代应侯成为秦相,帮助秦国吞并了周室。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应侯因让之曰:“子尝宣言代我相秦,岂有此乎?”
(2)比干忠不能存殷,子胥知不能存吴,申生孝而晋国乱。
5.蔡泽为了说服应侯,采取了哪些方法?请选择两种简要说明。
2023-06-07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兴宁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3月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庆历三年八月丁未,以范仲淹参知政事。帝方锐意太平,数问当世事。仲淹退而上十事,悉采用之。复以富弼为枢密副使,帝以平治责成辅相,命弼主北事,仲淹主西事。弼上当世之务十馀条及安边十三策,欲渐易监司之不才者,使澄汰所部吏,于是小人始不悦矣。冬十月,以张昷之、王素等为都转运按察使。先是,知谏院欧阳修言:“天下官吏既多,朝廷无由遍知其贤愚善恶,乞立按察之法。于内外朝官三丞郎官中选强干廉明者为之,使至州县,遍见官吏。”从之。富弼、范仲淹复请诏中书、枢密,通选各路转运按察使,不任事者皆罢之。于是昷之等首被兹选。仲淹之选监司也,取班簿,视不才者一笔勾之。壬戌,诏曰:“考课之法旧矣。祥符之际,治致升平,凡下诏条,全务宽大。及此事边,因缘多故,思得应务之才,无亏素餐之道,非赏劝,众志不激励;非甄别,人情不愤悱。”因更定磨勘法,范仲淹、富弼以官冗由磨勘亟,易至高位。京朝官四岁磨勘,至前行郎中止。少卿、监限七十员,有阙乃补。少卿以上,迁官听旨。其法始密于旧矣。十一月丁亥,诏曰:“今之法,推恩太广,以致疏宗蒙泽,雅齿授官,未知立身之道、从政之方,而并阶仕进,非所以审爵重民也。其著为令。”于是更定荫子法。范仲淹、富弼始裁损其制,凡选人必赴铨试不试者永不预选且罢圣节奏荫恩凡长子不限年诸子孙必年过十五弟侄年过二十乃得荫。自是任子之恩杀矣。四年夏,帝与执政论及朋党事,范仲淹对曰:“方以类聚,物以群分。自古以来,邪正在朝,各为一党,在主上鉴辨之耳。诚使君子相朋为善,其于国家何害?不可禁也。”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庆历党议》)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凡选人/必赴铨试/不试者永不预选/且罢圣节/奏荫恩凡长子/不限年/诸子孙必年过十五/弟侄年过二十乃得荫
B.凡选人必赴铨试/不试者永不预选/且罢圣节奏荫恩/凡长子不限年/诸子孙必年过十五/弟侄年过二十/乃得荫
C.凡选人/必赴铨试不试者/永不预选/且罢圣节奏荫恩/凡长子不限年诸子/孙必年过十五/弟侄年过二十乃得荫
D.凡选人必赴铨试不试者/永不预选/且罢圣节/奏荫恩凡长子不限年诸子/孙必年过十五/弟侄年过二十/乃得荫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庆历,古代一种纪年方式,与《岳阳楼记》中“庆历四年春”中“庆历”一样,是北宋仁宗的一个年号。
B.诏,告知之意,多用于上对下。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
C.荫,封建时代子孙因父祖有功而得到入学、任官或免罪的权利。随荫恤,是因前代功德而获官职或抚恤。
D.所以,与“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的“所以”一样意义和用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仁宗让范仲淹担任参知政事,致力于天下太平、多次向他询问当时的政事,对其上书的十件事,全部予以采用。
B.仁宗先后重用了范仲淹和富弼,让他们分别主持西部和北部边防事务。富弼献上当世事务及安边政策各十多条。
C.欧阳修建议担任按察职务的人须强干廉明,范仲淹在选择监察的官员时,将不能胜任和没有才干的人一律罢除。
D.因为官吏考核的法规已陈旧,不适合当时天下太平的现状,仁宗就让范仲淹、富弼改革考课法来激励人情志气。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欲渐易监司之不才者,使澄汰所部吏。
(2)诚使君子相朋为善,其于国家何害?
5.仁宗为何要改革荫子法?范仲淹、富弼对此采取了什么措施?请简要说明。
2023-06-07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兴宁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魏斯者,魏桓子之孙也,是为文侯。文侯以卜子夏、田子方为师,每过段干木之庐必式。四方贤士多归之。韩借师于魏以伐赵文侯曰寡人与赵兄弟也不敢闻命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已而知文侯以讲于己也,皆朝于魏。魏于是始大于三晋,诸侯莫能与之争。文侯与田子方饮,文侯曰:声不比乎?左高。田子方笑,文侯曰:何笑?子方曰:臣闻之,君明乐官,不明乐音。今君审于音,臣恐其聋于官也。文侯曰:善。文侯谓李克曰:先生尝有言曰:‘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今所置非成则璜,二子何如?对曰:卑不谋尊,疏不谋戚。臣在阙门之外,不敢当命。文侯曰:先生临事勿让!克曰:君弗察故也。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何待克哉!文侯曰:先生就舍,吾之相定矣。李克出,见翟璜。翟璜曰:今者闻君召先生而卜相,果谁为之?克曰:魏成。翟璜忿然作色曰:西河守吴起,臣所进也。君内以邺为忧,臣进西门豹。君欲伐中山,臣进乐羊。中山已,无使守之,臣进先生。君之子无傅,臣进屈侯鲋。以耳目之所睹记,臣何负于魏成!李克曰:子言克于子之君者,岂将比周以求大官哉?君问相于克,克之对如是。所以知君之必相魏成者,魏成食禄千钟,什九在外,什一在内,是以东得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此三人者,君皆师之。子所进五人者,君皆臣之。子恶得与魏成比也!翟璜逡巡再拜曰:璜,鄙人也,失对,愿卒为弟子!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韩借师于魏以伐赵文侯/曰/寡人与赵/兄弟也不敢闻命/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
B.韩借师于魏以伐/赵文侯/曰/寡人与赵/兄弟也/不敢闻命/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
C.韩借师于魏以伐赵文侯/曰/寡人与赵/兄弟也/不敢闻命/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
D.韩借师于魏以伐赵/文侯曰/寡人与赵/兄弟也/不敢闻命/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侯,“文”是魏斯的谥号。谥号是一种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用来称颂死者的功绩。
B.阙门,古代指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之间的位置,“阙门之外”就是朝堂之外的意思。
C.拔,和“擢”、“迁”、“晋”、“进”、“加”、“陟”一样,有“官职升迁”之意;“势拔五岳掩赤城”中的“拔”指“突出、超出”;此文中的“拔”却指“攻打、攻下”。
D.千钟,指优厚的俸禄。钟是古代的一种称量单位,与前文中出现的“钟”意义不同,与“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文侯礼贤尊士,视卜子夏、田子方为师,即使经过段干木的家也要行礼,天下的很多贤士都前来归附,魏国由此成为三晋中的大国。
B.魏文侯听出钟声不协调,而田子方认为君王不必精通音乐,应当注重选拔任用官员,担负起国君应有的职责,魏文侯对此表示认同。
C.李克以自己地位卑疏为借口,不愿就宰相人选一事表明看法,但是在得到魏文侯的劝勉后,他提出了选人的标准,发挥了重要作用。
D.虽然翟璜对李克有举荐之恩,但是李克并没有因此偏袒翟璜,而是委婉地向魏文侯推荐魏成担任宰相,翟璜知道这件事后非常愤怒。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者闻君召先生而卜相,果谁为之?
(2)子所进五人者,君皆臣之。子恶得与魏成比也!
5.魏文侯在听取李克的建言之后,为什么会选择魏成担任宰相?
2023-06-06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广东省兴宁市一中高三质量检测(二)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尉始为泾州刺史时,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王子晞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寓军邠州,纵士卒无赖。邠人偷嗜暴恶者,卒以货窜名军伍中,则肆志,吏不得问。日群行丐取于市,不嗛,辄奋击折人手足,椎釜鬲瓮盎盈道上,袒臂徐去,至撞杀孕妇人。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不敢言。

太尉自州以状白府,愿计事。至则曰:天子以生人付公,公见人被暴害,因恬然。且大乱,若何?孝德曰:愿奉教。太尉曰:某为泾州,甚适,少事;今不忍人无寇暴死,以乱天子边事。公诚以都虞候命某者,能为公已乱,使公之人不得害。孝德曰:幸甚!如太尉请。

既署一月,晞军士十七人入市取酒,又以刃刺酒翁,坏酿器,酒流沟中。太尉列卒取十七人,皆断头注槊上,植市门外。晞一营大噪,尽甲。孝德震恐,召太尉曰:将奈何?太尉曰:无伤也!请辞于军。孝德使数十人从太尉,太尉尽辞去。解佩刀,选老躄者一人持马,至晞门下。甲者出,因谕曰:尚书固负若属耶?副元帅固负若属耶?奈何欲以乱败郭氏?为白尚书,出听我言。

晞出见太尉。太尉曰:副元帅勋塞天地,当务始终。今尚书恣卒为暴,暴且乱,乱天子边,欲谁归罪?罪且及副元帅。今邠人恶子弟以货窜名军籍中,杀害人,如是不止,几日不大乱?大乱由尚书出,人皆曰尚书倚副元帅,不戢士。然则郭氏功名,其与存者几何?言未毕,晞再拜曰:公幸教晞以道,恩甚大,愿奉军以从。顾叱左右曰:皆解甲散还火伍中,敢哗者死!太尉曰:吾未晡食,请假设草具。既食,曰:吾疾作,愿留宿门下。命持马者去,旦日来。遂卧军中晞不解衣戒候卒击柝卫太尉旦俱至孝德所谢不能请改过邠州由是无祸。

(节选自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注】①太尉:指段太尉(719—783),名秀实,字成公。唐汧阳(今陕西省千阳县)人。官至泾州刺史兼泾原郑颍节度使。这里以段秀实死后追赠的官名称呼他,以示尊敬。②汾阳王:即郭子仪。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有功,于唐肃宗宝应元年(762年)进封汾阳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遂卧军中/晞不解衣戒/候卒击柝/卫太尉/旦俱至孝德所/谢不能请/改过邠州/由是无祸/
B.遂卧军中/晞不解衣/戒候卒击柝卫太尉/旦/俱至孝德所/谢不能/请改过/邠州由是无祸/
C.遂卧/军中晞不解衣/戒候卒击柝/卫太尉/旦俱至孝德/所谢不能请/改过邠州/由是无祸/
D.遂卧/军中晞不解/衣戒候卒/击柝卫太尉/旦/俱至孝德所/谢不能/请改过/邠州由是无祸/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赖”,与辛弃疾《清平乐▪村居》“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的“无赖”含义不同。
B.“戚不敢言”的“戚”指心中忧伤,与《声声慢》中的“凄凄惨惨戚戚”的“戚”含义相同。
C.生人,今义是“不熟悉的人”,文中指生民,百姓。理,治。唐代为避李世民、李治讳而改。
D.晡食:晡,申时,下午三至五时。晡食,与《种树郭橐驼传》中的“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的“飧”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汾阳王的儿子郭晞担任尚书之职,兼任行营节度使,以客军名义驻于邠州,纵容士兵违纪枉法。
B.郭晞士卒肆志,段秀实自荐担任都虞候前去平乱。不久,在士卒十七人再度横行时,段秀实果断地派士兵捕捉了他们,并一一斩首。
C.段秀实知道要治服郭晞,不可能凭借武力,只能晓之以理,因此,辞卫士,解佩刀,选年老腿跛的人持马,这是从行动上消除对方的戒备。
D.段秀实用大义和利害晓喻郭晞,使郭晞心悦诚服,再拜谢罪,顾叱士卒。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副元帅固负若属耶?奈何欲以乱败郭氏?为白尚书,出听我言。
(2)今尚书恣卒为暴,暴且乱,乱天子边,欲谁归罪?罪且及副元帅。
5.文段写段秀实勇服郭晞,请结合材料概括其“勇”的表现。
2023-05-30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兴宁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5月最后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今夫焓蝉者,务在乎明其火、振其树而已。火不明,虽振其树,何益?明火不独在乎火,在于暗。当今之时世暗甚矣人主有能明其德者天下之士其归之也若蝉之走明火也凡国不徒安名不徒显必得贤士。赵简子昼居,喟然太息曰:“异哉!吾欲伐卫十年矣,而卫不伐。”侍者曰:“以赵之大而伐卫之细,君若不欲则可也;君若欲之,请令伐之。”简子曰:“不如而言也。卫有士十人于吾所,吾乃且伐之,十人者其言不义也,而我伐之,是我为不义也。”故简子之时,卫以十人者按赵之兵,殁简子之身。卫可谓知用人矣,游十士而国家得安。简子可谓好从谏矣,听十士而无侵小弱之名。魏文过段干木之闾而之,其仆曰:“君为轼?”曰:“此非段干木之闾欤?段干木盖贤者也,吾安敢不轼?且吾闻段干木未尝肯以己易寡人也,吾安敢骄之?段干木光乎德,寡人光乎地;段干木富乎义,寡人富乎财。”其仆曰:“然则君何不相之?”于是君请相之,段干木不肯受。则君乃致禄百万,而时往馆之。于是国人皆喜,相与诵之曰:“吾君好正,段干木之敬;吾君好忠,段干木之隆。”居无几何,秦兴兵欲攻魏,司马唐谏秦君曰:“段干木,贤者也,而魏礼之,天下莫不闻,无乃不可加兵乎?”秦君以为然,乃按兵,辍不攻之。魏文侯可谓善用兵矣。尝闻君子之用兵,莫见其形,其功已成,其此之谓也。野人之用兵也,鼓声则似雷,号呼则动地,尘气充天,流矢如雨,扶伤舆死,无罪之民,其死者量于泽矣,而国之存亡、主之死生犹不可知也。其离仁义亦远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开春论·期贤》)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当今之时/世暗甚矣/人主有能/明其德者天下之士/其归之也/若蝉之走明火也/凡国不徒安名/不徒显/必得贤士
B.当今之时/世暗甚矣/人主有能明其德者/天下之士/其归之也/若蝉之走明火也/凡国不徒安/名不徒显/必得贤士
C.当今之时/世暗甚矣/人主有能/明其德者天下之士/其归之也/若蝉之走明火也/凡国不徒安/名不徒显/必得贤士
D.当今之时/世暗甚矣/人主有能明其德者/天下之士/其归之也/若蝉之走明火也/凡国不徒安名/不徒显/必得贤士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听十士而无侵小夺弱之名”与“舅夺母志”(《陈情表》)中的“夺”含义相同。
B.侯,本指用布或兽皮制成的箭靶。后引申为爵位名。依周制,侯为五等爵位的第二等。
C.轼,古代车厢前面供乘车人凭扶的横木。文中用作动词,可译为“手扶车轼”。
D.“君胡为轼”与“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并序》)中的“胡”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简子想攻打卫国,过了十年都没有采取军事行动,侍从认为赵国强大,卫国弱小,攻打卫国不需要犹豫,赵简子没听从侍从的建议。
B.赵简子留下卫国派来的十位士人,每当他要伐卫时,他们就会以伐卫不合道义劝阻,令赵简子打消念头。可以说,是这十位士人挡住了赵国重兵。
C.段干木是魏国贤士,魏文侯对他礼遇有加。秦国想攻打魏国,段干木派人赴秦,以魏文侯善于用兵劝阻秦君,秦君听信来人之言,取消发兵。
D.文章开头以明火照蝉为喻,指出国君昭明德行对招引贤才的重要性;文章结尾将君子和鄙陋无知之人用兵对比,意在强调拥有贤才的重要性。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火不明,虽振其树,何益?明火不独在乎火,在于暗。
(2)且吾闻段干木未尝肯以己易寡人也,吾安敢骄之?
5.魏文侯敬重段干木有哪些体现?请简要概括。
2023-05-21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齐宣王问曰:“汤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下》)

文本二:

越王曰:“寡人躬行节俭,下士求贤,不使名过实,此寡人所能行也。多贮谷,富百姓,此乃天时水旱,宁在一人耶?何以备之?”范子曰:“百里之神,千里之君。汤执其中和,伊尹,收天下雄隽之士,练卒兵,率诸侯兵伐桀,为天下除残去贼,万民皆歌而归之。是所谓执其中和者。”越王曰:“善哉,中和所致也!寡人虽不及贤主、圣王,欲执其中和而行之。今诸侯之地或多或少强弱不相当兵革暴起,何以应之?”范子曰:“知保人之身者,可以王天下;不知保人之身,失天下者也。”越王曰:“何谓保人之身?”范子曰:“天生万物而教之而生。人得谷即不死,谷能生人,能杀人。故谓人身。”

越王问范子曰:“何执而昌?何行而亡?”范子曰:“执其中则昌,行奢侈则亡。”越王曰:“寡人欲闻其说。”范子曰:“臣闻古之贤主圣君,执中和而原其终始,即位安而万物定矣;不执其中和,不原其终始,即尊位倾,万物散。文武之业,桀纣之迹,可知矣。古者天子及至诸侯,自灭至亡,渐渍乎滋味之费,没溺于声色之类,牵孪于珍怪贵重之器,故其邦空虚。困其士民,以为须臾之乐,百姓皆有悲心,瓦解而倍者,桀纣是也。身死邦亡,为天下笑。此谓行奢侈而亡也。”

(节选自《越绝书·越绝外传枕中第十六》)

【注】①越王:此指勾践。②范子:指范蠡。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上打“√”。
今A诸B侯C之D地E或F多G或H少I强J弱K不L相M当N兵O革P暴Q起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放”指驱逐、流放,与《屈原列传》中“是以见放”的“放”字意思不相同。
B.“举”指举用、选拔,与《阿房宫赋》中“函谷举”的“举”字意思不相同。
C.“文武”指周文王和周武王,与成语“文武之道”中的“文武”意思相同。
D.“畔”指背叛、叛乱,与《苏武传》中“畔主背亲”中的“畔”字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勾践认为贮谷富民是应该的,只是有时天时不利,旱涝成灾,他一人也无能为力,因此他向范蠡请教防备灾害、积贮粮食的方法。
B.范蠡认为只有懂得保护别人的人,才能成就王业。民以食为天,君主要保护民众,就要让民众得到粮食,君主自身不能奢侈浪费。
C.范蠡熟悉史事,深知古代君主和诸侯灭亡的重要原因,是他们贪图口腹享受,沉湎歌舞声色,迷恋奇珍异宝,以至于国库空虚。
D.桀、纣等统治者大肆挥霍,陷士民于困境以取乐,结果百姓伤悲,人心瓦解,揭竿而起推翻了政权。最终他们身死国灭,成为全天下人的笑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寡人躬行节俭,下士求贤,不使名过实,此寡人所能行也。
(2)不执其中和,不原其终始,即尊位倾,万物散。
5.孟子、范蠡对待“汤放桀,武王伐纣”的看法与齐宣王有何不同?请根据原文简要说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