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9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出绛,柩有声如牛。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

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

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敌患生;违天不祥。必伐秦师!”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姜戎。子墨衰绖,梁弘御戎,莱驹为右。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崤,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文嬴请三帅,曰:“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公许之。先轸朝,问秦囚。公曰:“夫人请之,吾舍之矣。”先轸怒曰:“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不顾而唾。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曰:“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节选自《崤之战》)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B.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C.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D.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2.下列对文中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卜偃,古代对人的称谓,此处直称其姓名;在古代也有职业加名的称谓方式,如“庖丁”“弈秋”等。
B.乘韦,古代称四为“乘”,“韦”即熟牛皮,如“韦编三绝”中“韦”;“乘韦”意指四张熟牛皮。
C.衰绖,指丧服。古人在丧服的胸前缀有麻布,名衰;围在头上的散麻绳为首绖,缠在腰间的为腰绖。
D.累臣,古代被拘囚于异国的臣子的自称。“累”通“缧”,指捆绑犯人的绳子,这里有“拘囚”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通过“谏穆公”“哭孟明”“哭送子”三个场景表现蹇叔谏劝穆公并意图阻止秦军的这次错误的军事行动。
B.在秦袭郑这件事上,作者抑秦扬郑。作者否定了秦潜师袭郑的不义,肯定了郑国内部的团结、采取措施的果断。
C.本文善于通过人物语言和行动来刻画人物形象,如蹇叔的老谋深算、富有远见,秦穆公的刚愎自用、知过能改等。
D.本文主要事件为“秦晋崤之战”,文章既详写了“崤之战”的前因“蹇叔论战”,又详写了战争的过程。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2)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2022-06-15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兴宁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6月月考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 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盖诸侯之孝也。《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三者备矣。然后能守其宗庙。盖卿大夫之孝也。《诗》云: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盖士之孝也。《诗》云: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

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已者,未之有也。

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

(节选自《孝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
B.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
C.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
D.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避席,离开席位。古人布席于地,各人独占一席而坐,当对人表示尊敬时,则起立离开原位。
B.大雅,与《小雅》都属于《诗经》中“雅”的部分。《诗经》被视为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C.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古代君主祭祀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指国家或朝廷。
D.宗庙,是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场所。庙制规定天子立七庙、庶人无庙等,以区分亲疏贵贱。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认为“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国君可以“孝”治理国家,臣民能够以“孝”立身理家。
B.孔子主张把“孝”贯穿于人的一切行为之中,完满理想的孝行是侍奉双亲,效忠服务君王,建功扬名光宗耀祖。
C.服饰、言语、行为都要遵循先王的礼法准则,方能延续兴盛,这是卿、大夫应行之孝道,其中蕴含了忠君思想。
D.孔子认为士应该用尊敬之道来奉事国君,用孝道奉事上级,然后即能保住俸禄和职位,并能守住自己对祖先的祭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
(2)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己者,未之有也。
5.对于诸侯而言,如何做才能安其社稷,和其民人?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祖居晋阳,闻冒顿单于居代谷,欲击之。使人觇匈奴,冒顿匿其壮士、肥牛马,但见老弱及羸畜。使者十辈来,皆言匈奴可击。上复使刘敬往使匈奴,未还,汉悉兵三十二万北逐之。刘敬还报曰:两国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今臣徒见羸瘠老弱。愚以为匈奴不可击也。是时汉兵已业行,上怒,械系敬广武。正月,帝先至平城,兵未尽到,冒顿纵精兵四十万骑,围帝于白登七日。帝用陈平秘计,使使间厚遗阏氏。阏氏谓冒顿曰:两主不相困。今得汉地,而单于终非能居之也。且汉主亦有神灵,单于察之。冒顿与王黄期,而黄兵不来,疑其与汉有谋,乃解围之一角。会天大雾,汉使人往来,匈奴不觉。陈平请令强弩傅两矢外乡,从解角直出。帝出围。上至广武赦刘敬。匈奴数苦北边,上患之。刘敬曰:天下初定,士卒罢于兵,未可以武服也。冒顿杀父代立,以力为威,未可以仁义说也。独可以计久远。上曰:奈何?对曰:陛下诚能以公主妻之,厚奉遗之,彼必慕以为阏氏。陛下以岁时汉所余,彼所鲜,数问遗,因使辩士风谕以礼节。可无战以渐臣也。帝曰:善。冒顿死,子稽粥立,帝遣宗室女翁主为单于阏氏。景帝时,御史大夫晁错上言曰:今胡人数转牧行猎于塞下以候备塞之卒卒少则入如此连年则中国贫苦而民不安矣陛下幸忧边境遣将吏发卒以治塞甚大惠也然今远方之卒守塞,一岁而更,不知胡人之能。不如选常居者家室田作,且以备之,以便为之高城深堑。要害之处,调立城邑,毋下千家。塞下之民,禄利不厚,不可使久居危难之地。胡人入驱而能止其所驱者,以其半予之,县官为赎其民。如是则邑里相救助,赴胡不避死。非以德上也,欲全亲戚而利其财也。如此,则利施后世,名称圣明。上从其言。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匈奴和亲》)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胡人数转牧行猎/于塞下以候备塞之卒/卒少则入/如此连年/则中国贫苦而民不安矣/陛下幸/忧边境/遣将吏发卒以治塞/甚大惠也/
B.今胡人数转牧行猎于塞下/以候备塞之卒/卒少则入/如此连年/则中国贫苦而民不安矣/陛下幸/忧边境/遣将吏发卒以治塞/甚大惠也/
C.今胡人数转牧行猎/于塞下以候备塞之卒/卒少则入/如此连年/则中国贫苦而民不安矣/陛下幸忧边境/遣将吏发卒以治塞/甚大惠也/
D.今胡人数转牧行猎于塞下/以候备塞之卒/卒少则入/如此连年/则中国贫苦而民不安矣/陛下幸忧边境/遣将吏发卒以治塞/甚大惠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翁主,西汉时指诸侯王的女儿,也称“王主”,大致相当于后世的“郡主”。
B.御史大夫,秦朝开始设置,职位仅次于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等事。
C.邑里,泛指乡里。“邑”指城邑,城镇;“里”是古代居民的基层行政单位。
D.亲戚,文中指内外亲属,不包括父母,与“悦亲戚之情话”中“亲戚”同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冒顿单于藏匿强壮的士兵及肥壮的牛马,故意显示己方虚弱不堪,引诱汉军攻打。刘敬识破了这一诡计。
B.高祖不听刘敬劝告,被围困在白登。他派使者贿赂阏氏,使得冒顿单于打开包围的一角,他趁雾逃跑。
C.刘敬提出和亲、赠送财物、派辩士以礼规劝匈奴的长远策略,这样就可以不必通过战争而使匈奴臣服。
D.汉朝建立以来,匈奴屡次侵犯,成为北方边患。景帝时,晁错提出一系列边疆防御策略,被皇帝采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两国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今臣徒见羸瘠老弱。
(2)陛下诚能以公主妻之,厚奉遗之,彼必慕以为阏氏。
5.为巩固边防,防备匈奴入侵,晁错提出了哪些建议?请简要概括。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伯父墓表

苏辙

公讳涣,始字公群,晚字文父。少颖悟,所与交游,皆一时长老。天圣元年,始就乡试。明年登科,为凤翔宝鸡主簿。未几,移凤州司法。王蒙正为凤州,以章献太后姻家,怙势骄横。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公虽以职事之,而鄙其为人。蒙正尝荐公于朝,复以书抵要官,论公可用。公喻郡邸吏,屏其奏而藏其私书。未几,蒙正败,士以此多公。以太夫人忧去官。起为开封士曹。雍丘民有狱死者,县畏罪,以疾告府遣吏治之,阅数人不能究。及公往,遂直其冤。人犯边,府当市民马以益骑士,尹以诿公,马尽得而民不扰。通判阆州。虽为政极宽,而用法必当,吏民畏而安之。阆人鲜于侁,少而好学笃行,公礼之甚厚,以备乡举,侁以获仕进。其始为吏,公复以循吏许之,侁仕至谏议大夫,号为名臣。选知祥符,乡书手张宗久为奸利,畏公,托疾满百日去,而引其子为代。公曰:“书手法用三等人,汝等第二,不可。”宗素事权贵,诉于府。府为符县,公杖之。已而中贵人至府,传上旨,以宗为书手,公据法不奉诏。复一中贵人至曰:“必于法外与之。”公谓尹李绚曰:“一匹夫能乱法如此,府亦不可为矣,公何不以县不可故争之?”绚愧公言,明日入言之。上称善,命内侍省推之。盖宗以赂请于温成之族,不复穷治,杖矫命者,逐之,一府皆震。包孝肃公拯见公,叹曰:“君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擢提,点利州路刑狱。公至逾年,劾城固县令一人妄杀人者,一道震恐,遂以无事。公没二十七年,不危状公遗事,以授辙曰:“先君既没,惟小子仅存,不时记录,久益散灭,则不孝大矣。”辙幼待伯父,闻其言曰:“予少而读书少长为文日有程不中程不止出游王途行中规矩入居室无惰容。故当是时,不闻有过行。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之寡过焉可也。”辙惧子弟之日怠也,故记其所闻以警焉。

(选自《苏辙集》,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予少而读书少/长为文/日有程不中/程不止/出游于途/行中规矩/入居室/无惰容
B.予少而读书/少长为文/日有程不中/程不止/出游于途/行中规矩/入居室/无惰容
C.予少而读书少/长为文/日有程/不中程/不止出游于途/行中规矩/入居室/无惰容
D.予少而读书/少长为文/日有程/不中程不止/出游于途/行中规矩/入居室/无惰容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姻家,是古时对联姻的家族或其成员的称呼,也称“亲家”。
B.夏,文中指党项人在河西走廊一带所建政权,也称“西夏”。
C.循吏,指奉公守法的官吏,意思和民间所说的“清官”近似。
D.乡书手,原为乡里正的书记员,后职权不断扩大,势压一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涣担任凤州司法时,知州王蒙正很赏识他,曾经把他推荐给朝廷,又给身居要职者写信,说他可以担当重任。
B.苏涣因为母亲去世而辞去官职,后又被起用。他任职期间尽职尽责,管理宽和,却又举措得当,百姓十分敬畏。
C.祥符县张宗长期作奸营私,想让儿子在自己离任后接任。苏涣认为他儿子没有资格担任相关职务,坚决不同意。
D.苏涣去世二十七年后,他儿子苏不危记下父亲的遗事,并遵照父命交给苏辙修改;苏辙略作补充写成这篇墓表。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雍丘民有狱死者,县畏罪,以疾告。府遣吏治之,阅数人不能究。
(2)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之寡过焉可也。
5.文中包拯称赞苏涣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泌,字长源,魏八柱国弼六世孙,徙居京兆。幼以才敏著闻。玄宗开元十六年,悉召能言佛、道、孔子者,相答难禁中。泌既至,帝方与燕国公张说观弈,因使说试其能。说请赋方圆动静,泌逡巡曰:愿闻其略。说因曰:方若棋局,圆若棋子,动若棋生,静若棋死。泌即答曰:方若行义,圆若用智,动若骋材,静若得意。说因贺帝得奇童。帝大悦曰:是子精神,要大于身。使与忠王游忠王为太子泌已长上书言事玄宗欲官之不可使与太子为布衣交太子常谓之先生。尝赋诗讥诮杨国忠、安禄山等,国忠疾之,诏斥置蕲春郡。

肃宗即位灵武,物色求访,会泌亦自至。已谒见,陈天下所以成败事,帝悦,欲授以官,固辞,愿以客从。入议国事,出陪舆辇,众指曰:衣黄者圣人也,衣白者山人也。上闻之以告泌曰:艰难之际,不敢相屈以官,且衣紫袍以绝群疑。泌不得已受之。服之,入谢,上笑曰:既服此,岂可无名称。出怀中敕,以泌为侍谋军国、元帅府行军长史。泌固辞,上曰:朕非敢相臣,以济艰难耳,俟贼平,任行高志。泌乃受之。

初,帝在东宫,李林甫数构谮,势危甚,及即位,怨之,欲掘冢焚骨。泌以天子而念宿嫌,示天下不广。帝曰:往事卿忘之乎?对曰:上皇有天下五十年,太平娱乐,一朝失意,远处巴、蜀。南方地恶且春秋高,闻陛下此敕,意必以为用韦妃之故,内惭不怿。万一感愤成疾,是陛下以天下之大不能安君亲也。帝感悟,抱泌颈以泣曰:朕不及此。泌出入中禁,事四君,数为权幸所疾,常以智免,好纵横大言,时时谠说议,能寤移人主。贞元五年卒,年六十八,赠太子太傅。

(选自《新唐书·李泌传》和《通鉴纪事本末·安史之乱》)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使与忠王游/忠王为太子/泌已长/上书言事/玄宗欲官之/不可使与太子/为布衣交太子/常谓之先生/
B.使与忠王游/忠王为太子泌/已长/上书言事/玄宗欲官之/不可/使与太子为布衣交/太子常谓之先生/
C.使与忠王游/忠王为太子泌/已长/上书言事/玄宗欲官之/不可使与太子/为布衣交太子/常谓之先生/
D.使与忠王游/忠王为太子/泌已长/上书言事/玄宗欲官之/不可/使与太子为布衣交/太子常谓之先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京兆,西安的古称,为汉朝京畿都城地域的名称,是周朝王畿、秦代京畿之后对都城辖域的谓称。文中指唐朝的都城长安。
B.布衣,布制的衣服,借指平民,古代还以黔首、白丁、氓隶、闾右、黎庶等称平民,后也以布衣称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C.紫袍,紫色朝服。古时用颜色和图案区分不同等级的官服,唐朝三品以上紫袍。但颜色并不代表固定的官职,只表示等级。
D.东宫,中国古代宫殿,因方位得名,后借指居住东宫的储君,即太子。这里与《陈情表》中“猥以微贱,当侍东宫”同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泌年少时用棋局的“方圆动静”来比喻行仁义、用智慧、施展才能和功成名就,被赞为奇童,玄宗说他拥有超过了身份的神采气质。
B.李泌在肃宗即位时前来拜见,陈述治理天下有成有败的原因。肃宗听后很喜欢,想给他官做,他坚决推辞,只愿以宾客身份相随。
C.李泌在肃宗打算掘墓焚尸以泄对李林甫的怨恨时,劝肃宗不要念念不忘旧怨,要向天下显示自己的气量宽宏,此言令肃宗感激涕零。
D.李泌屡屡被权贵忌恨,常常靠他的才智过人才幸免,李泌雄辩善言,常有公正议论,能让人主醒悟而改变主张。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朕非敢相臣,以济艰难耳。俟贼平,任行高志。
(2)闻陛下此敕,意必以为用韦妃之故,内惭不怿。
5.李泌为何能得到玄宗、肃宗的赏识?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节选自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材料二: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若耽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民。且复出一非理之言,万姓为之解体,怨讟既作,离叛亦兴。朕每思此,不敢纵逸。”谏议大夫魏征对曰:“古者圣哲之主,皆亦近取诸身,故能远体诸物。昔楚聘詹何,问其治国之要,詹何对以修身之术。楚王又问治国何如,詹何曰:‘未闻身治而国乱者。’陛下所明,实同古义。”

贞观十年,太宗谓侍臣曰:“帝王之业,草创与守成孰难?”尚书左仆射房玄龄对曰:“天地草昧,群雄竞起,攻破乃降,战胜乃克。由此言之,草创为难。”魏征对曰:“帝王之起,必承衰乱,覆彼昏狡,百姓乐推,四海归命,天授人与,乃不为难。然既得之后,志趣骄逸,百姓欲静而徭役不休,百姓凋残而侈务不息,国之衰弊,恒由此起。以斯而言,守成则难。”太宗曰:“玄龄昔从我定天下,备尝艰苦,出万死而遇一生,所以见草创之难也。魏征与我安天下虑生骄逸之端必践危亡之地所以见守成之难也今草创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者当思与公等慎之”

(节选自唐·吴兢《贞观政要·卷一·论君道》)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魏征与我安天下/虑生骄/逸之端必践危亡之地/所以见守成之难也/今草创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者/当思与/公等慎之/
B.魏征与我安天下/虑生骄/逸之端必践危亡之地/所以见守成之难也/今草创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者/当思与公等慎之/
C.魏征与我安天下/虑生骄逸之端/必践危亡之地/所以见守成之难也/今草创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者/当思与公等慎之/
D.魏征与我安天下/虑生骄逸之端/必践危亡之地/所以见守成之难也/今草创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者/当思与/公等慎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神器,指帝位,古时认为“君权神授”,所以称帝位为神器。
B.胡越,即胡与越,是古代分别居于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各民族。
C.贞观,唐太宗的年号,这一时期曾出现“贞观之治”的局面。
D.谏议大夫,官职名,秦代开始设置,职责是侍从规谏帝王。
3.下列对以上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开篇运用排比句,通过“木固其根”“水浚其源”的比喻,使抽象的道理具象化,说明人君安国当积德义的道理。
B.材料二中唐太宗说君主想要安定天下,必须先端正自身,这一说法得到了魏征的肯定,认为它与古人所讲的道理相同。
C.两则材料都谈到民心向背与国家安危的紧密关系,阐述了百姓可以“载舟覆舟”的重要作用,警示君主治国要先存百姓。
D.两则材料都通过列举具体的事例,强调君主理国“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重要性,直至今天仍有较大的借鉴价值。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2)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
7 . 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

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诣门生家,见棐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其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有删改)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
B.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
C.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
D.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徒:我国古代的一个重要官职。西汉末至东汉末,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三国时期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
B.从伯:父亲的堂兄。次于至亲而同祖的亲属关系叫从,父亲的哥哥为伯。也称堂伯。“堂”与“表”都指的是一种亲戚关系。
C.东床:因为王羲之的故事,“东床”与“令坦”就成了对女婿的称呼,多用来称呼对方的女婿。对皇帝的女婿也称为“东床驸马”。
D.《道德经》:战国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老子》,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法自然”是《道德经》中老子思想的精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堂侄子,年幼时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成人后擅长隶书,被称为古往今来的佼佼者。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乘龙快婿。
B.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曾与谢安、孙绰等文人雅士聚集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写下著名的《兰亭集序》以抒发自己的感受。
C.王羲之书法精湛,不但擅长楷书和草书,而且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只不过为人狂放傲岸,言谈之间常常把自己与钟繇、张芝相提并论。
D.骠骑将军王述母丧,王羲之因为与之感情上有隔阂,只去吊唁了一次,就没有再去,王述对此怀恨在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2)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5.文中说王羲之的书法“为世所重”,请举例加以说明。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桓荣,字春卿,沛郡龙亢人也。少学长安,习《欧阳尚书》,事博士九江朱普。贫窭无资,常客佣以自给,精力不倦,十五年不窥家园。

建武十九年,年六十余,始大司徒府。时显宗始立为皇太子,选求明经,乃荣弟子豫章何汤为虎贲中郎将,以《尚书》授太子。世祖从容问汤本师为谁,汤对曰:事沛国桓荣。帝即召荣,令说《尚书》,甚善之。为议郎,赐钱十万,入使授太子。每朝会,辄令荣于公卿前敷奏经书。帝称善,曰:得生几晚!会《欧阳》博士缺,帝欲用荣。荣叩头让曰:臣经术浅薄,不如同门生郎中彭闳、扬州从事皋弘。帝曰:,往,女谐。因拜荣为博士,闳、弘为议郎。

车驾幸大学,会诸博士论难于前。荣被服儒衣,温恭有蕴藉,辩明经义,每以礼让相服,不以辞长胜人,儒者莫之及,特加赏赐。后荣入会庭中,诏赐奇果,受者皆怀之,荣独举手捧之以拜。帝笑指之曰:此真儒生也。以是愈见敬厚,常令止宿太子宫。荣尝寝病,太子朝夕遣中傅问病,赐以珍羞、帷帐、奴婢。二十八年,大会百官,诏问谁可傅太子者,群臣承望上意,皆言太子舅原鹿侯阴识可。博士张佚正色曰:即为阴氏,则阴侯可;为天下,则固宜用天下之贤才。帝称善,曰:欲置傅者,以辅太子也。今博士不难正朕,况太子乎?即拜佚为太子太傅,而以荣为少傅,赐以辎车、乘马。显宗即位尊以师礼甚见亲重拜二子为郎荣年逾八十数上书乞身辄加赏赐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太官太医相望于道。及笃,上疏谢恩,让还爵土。帝幸其家问起居,入街下车,拥经而前,抚荣垂涕,赐以床茵、帷帐、刀剑、衣被,良久乃去。荣卒,帝亲自变服,临丧送葬,赐冢茔于首山之

(选自《后汉书·桓荣丁鸿列传》)


【注】①俞:叹词,表示允许。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显宗即位/尊以师/礼甚见亲重/拜二子为郎/荣年逾八十/数上书乞身/辄加赏赐/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太官/太医相望于道/
B.显宗即位/尊以师礼/甚见亲重/拜二子为郎/荣年逾八十/数上书乞身/辄加赏赐/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太官/太医相望于道/
C.显宗即位/尊以师礼/甚见亲/重拜二子为郎/荣年逾八十/数上书乞身/辄加赏赐/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太官/太医相望于道/
D.显宗即位/尊以师/礼甚见亲/重拜二子为郎/荣年逾八十/数上书乞身/辄加赏赐/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太官/太医相望于道/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辟,指帝王召见并授予官职。文章当中表示朝廷授予官职的词语还有擢、拜、引等。
B.大学,即太学,中国古代的中央官学和最高学府。在太学里教授生徒的学官为博士。
C.太傅,帝王的老师或辅佐大臣,位列三公。文章内太傅与少傅都是辅导太子之人。
D.阳,文中指山南水北,表方位。阳还可表示凸起,如阳文,即镌刻在器物上凸起的文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桓荣从小好学,为人谦虚。桓荣少时就到长安求学,学习《欧阳尚书》;汉世祖想任用他,他叩头推辞,说自己经术肤浅,不如同门郎中彭闳和扬州从事皋弘。
B.桓荣通晓经书,学问精深。汉世祖召见桓荣解说《尚书》,夸赞他讲得好,让其入宫教授太子;每次朝会让他在公卿面前讲述经书,世祖感慨自己得到他差一点晚了。
C.桓荣被委以重任,多次受赏。汉世祖为太子选老师时,因为博士张佚的争取,桓荣才被选为少傅,并得到车马的赏赐;老了回到封地后,汉显宗去看望他,加以恩赏。
D.桓荣身为帝师,深受尊敬。汉世祖时,身为太子少傅的桓荣常常住在太子宫中,桓荣曾卧病在床,太子早晚派人询问病情;桓荣去世,汉显宗亲自换上丧服为他送葬。
4.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
(1)帝幸其家问起居,入街下车,拥经而前,抚荣垂涕。
(2)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
5.桓荣在太学时,太祖评价他为“此真儒生也”,其依据有哪些?
2022-05-12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兴宁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太宗贞观元年春正月丁亥上宴群臣奏《秦王破阵乐》上曰朕昔受委专征民间遂有此曲虽非文德之雍容然功业由兹而成不敢忘本   封德彝曰:“陛下以神武平海内,岂文德之足比。”上曰:“戡乱以武,守成以文,卿谓文不及武,斯言过矣。”德彝顿首谢。

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受人馈绢,事觉,上曰:“顺德果能有益国家,朕与之共有府库耳,何至贪冒如是乎?”犹惜其有功,不之罪,但于殿庭赐绢数十匹。大理少卿胡演曰:“顺德枉法受财,罪不可赦,奈何复赐之绢!”上曰:“彼有人性,得绢之辱,甚于受刑。如不知愧,一禽兽耳,杀之何益。”上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不直。’朕始寤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命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廷见,问以民间疾苦及政事得失。

六月戊申,上与侍臣论周、秦修短。萧瑀对曰:“纣为不道,武王征之;周及六国无罪,始皇灭之。得天下虽同,人心则异。”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周得天下,增修仁义;秦得天下,益尚诈力,此修短之所以殊也。盖取之或可以逆得,而守之不可以不顺故也。”瑀谢不及。上谓侍臣曰:“吾闻西域贾胡得美珠,剖身以藏之,有诸?”侍臣曰:“有之。”上曰:“吏受赇抵法,与帝王徇奢欲而亡国者,何以异于彼胡之可笑邪?”魏征曰:“昔鲁哀公谓孔子曰:人有好忘者,徙宅而忘其妻。孔子曰:又有甚者,桀纣乃忘其身。亦犹是也。”上曰:“然。朕与公辈宜戮力相辅,庶免为人所笑也。”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宗贞观元年春正月丁亥/上宴群臣/奏《秦王破阵乐》/上曰/朕昔受委专征民间/遂有此曲/虽非文德之雍容/然功业由兹而成/不敢忘本/
B.太宗贞观元年春正月丁亥/上宴/群臣奏《秦王破阵乐》/上曰/朕昔受委专征/民间遂有此曲/虽非文德之雍容/然功业由兹而成/不敢忘本/
C.太宗贞观元年春正月丁亥/上宴群臣/奏《秦王破阵乐》/上曰/朕昔受委专征/民间遂有此曲/虽非文德之雍容/然功业由兹而成/不敢忘本/
D.太宗贞观元年春正月丁亥/上宴/群臣奏《秦王破阵乐》/上曰/朕昔受委专征民间/遂有此曲/虽非文德之雍容/然功业由兹而成/不敢忘本/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亥,干支记日法。干支纪日法是汉族民间使用天干地支记录日序的方法,是农历的一部分。
B.“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原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后用作对帝王的敬称。
C.顿首是古代跪拜礼之一,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
D.大理寺是古代重要的官署名,专门负责刑狱案件审理,以及监察各级官员,长官即大理少卿,位九卿之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封德彝认为当时世上无人才可向朝廷举荐,太宗对他提出批评,认为用人如同使用器物,应各取所长,不是世无人才,而是他不识人才。
B.太宗年轻时喜爱弓箭,自认为收藏了许多优良的弓,对弓的好坏了解很多,但工匠的论述使他知道自己以前的认识很有限。
C.太宗曾与侍臣讨论周朝统治长久、秦朝统治短暂的原因,萧瑀从取天下的角度分析,太宗则强调取得天下后,治国应顺应民意。
D.太宗曾以胡商剖腹藏珠、鲁人搬家忘妻为喻,告诫臣下为官不能忘记根本,切不能利欲熏心,贪赃枉法,避免被世人耻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顺德果能有益国家,朕与之共有府库耳,何至贪冒如是乎?
(2)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5.面对长孙顺德贪污腐败一事,太宗是如何处理的?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君赐不可违。”乃簪一枝。从庞籍辟,通判并州。麟州屈野河西多良田,夏人蚕食其地,为河东患。籍命光按视,光建:“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籍从其策,而麟将郭恩勇且狂,引兵夜渡河,不设备,没于敌,籍得罪去。光三上书自引咎,不报。籍没,光升堂拜其妻如母,抚其子如昆弟,时人贤之。改直秘阁、开封府推官。交趾贡异兽,谓之麟,光言:“真伪不可知,使其真,非自至不足为瑞,愿还其献。”又奏赋以风。修起居注,判礼部。有司奏日当食,故事食不满分,或京师不见,皆表贺。光言:“四方见,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从之。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而莫敢言。谏官范镇首发其议,光在并州闻而继之,且贻书劝镇以死争。至是,复面言:“臣昔通判并州,所上三章,愿陛下果断力行。”帝沉思久之,曰:“得非欲选宗室继嗣者乎?此忠臣之言,但人不敢及耳。”光曰:“臣言此,自谓必死,不意陛下开纳。”帝曰:“此何害,古今皆有之。”神宗即位,擢为翰林学士,光力辞。光常患历代史繁,人主不能遍鉴,遂为《通志》八卷以献。英宗悦之,命置局秘阁,续其书。至是,神宗名之曰《资治通鉴》,自制授之,俾日进读。安石得政,行新法,光逆疏其利害。帝欲用光,访之安石。安石曰:“所言尽害政之事所与尽害政之人而欲置之左右使与国论此消长之大机也光才岂能害政但在高位则异论之人倚以为重。”元祐元年复得疾。是年九月薨,年六十八。

(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所言尽害政之事/所与尽害政之人/而欲置之/左右使与国论/此消长之大机也/光才岂能害政/但在高位则异论之/人倚以为重/
B.所言尽害政之事/所与尽害政之人/而欲置之/左右使与国论/此消长之大机也/光才岂能害政/但在高位/则异论之人倚以为重/
C.所言尽害政之事/所与尽害政之人/而欲置之左右/使与国论/此消长之大机也/光才岂能害政/但在高位则异论之/人倚以为重/
D.所言尽害政之事/所与尽害政之人/而欲置之左右/使与国论/此消长之大机也/光才岂能害政/但在高位/则异论之人倚以为重/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氏春秋》,简称《左传》,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B.闻喜宴,科举制度中朝廷特赐新科进士及诸科及第者的宴会,始于唐代。
C.宗室,是古代社会中对与君主同一宗族血亲的称谓,历代皇族称为宗室。
D.序,一种文体,一般写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序”只能由他人来写。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光不喜华靡,闻喜宴上唯独他不戴皇上赏赐的花,在同列的劝说下才戴上一枝。
B.司马光敢于担当,庞籍因受郭恩的连累而获罪,司马光就三次上书皇帝表示承担责任。
C.司马光直言敢谏,他对交趾进贡“麟”一事写赋进行讽谏,希望朝廷将“麟”送还。
D.司马光为英宗编写《通志》,后神宗给此书命名为《资治通鉴》,并亲自为此书写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籍没,光升堂拜其妻如母,抚其子如昆弟,时人贤之。
(2)光曰:“臣言此,自谓必死,不意陛下开纳。
5.为了解除西夏人的祸患,司马光向庞籍提出了哪些办法?请简要概括说明。
2022-05-11更新 | 92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虎山中学、蕉岭中学、平远中学、宪梓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5月联考语文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