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97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价值

余清平

①初春的下半夜,大山里很寒冷。锄奸队长张德应借着微弱的月光察看山头的动静。突然,夜枭的叫声划破黑夜,钻入耳朵。他高度警惕的心情顿时宽慰了些,因为,这是湘南游击队接应的暗号。

②张德应带着三个孩子。他挨个在孩子的脸上抚摸了一下。他知道孩子需要他的抚摸,这样,可以获得安全感,因为,孩子们黑豆似的瞳仁,告诉了张德应。为了这三个抗日英雄的遗孤,张德应的两个战友已经牺牲。现在护送孩子的担子,他独自担着。

③张德应记得临出发前,首长神情严肃地说:“派你护送这些革命烈士的后代,你虽然是湘南人,但长期在岭南活动,群众基础好。记住,三个孩子一个也不能落下,要安全送过梅关,交给湘南游击队藩哲夫队长。”首长又安排了两个锄奸队战士,一个叫何小山,广东花县人,一个叫谢回平,湖南常德人。首长更嘱咐:“你们到了珠玑巷,游击队有人来接头的。”张德应回答:“一定完成任务,首长!”

④可是,在横穿清远公路时,何小山牺牲。当时,张德应指挥谢回平带着三个孩子穿越公路,何小山在后掩护。日本便衣队发现他们追了上来。何小山说:“队长快走,我掩护。”

⑤何小山像一枚楔子钉在路上。本来他可以跑掉的,但为了让孩子获得安全,他跳上石头吸引便衣队。护送孩子跑上山头的张德应看到何小山子弹打光了,与便衣队拼刺刀,负伤被抓。便衣队将他吊在大榕树上一刀一刀剐他的肉,他也没哼一声。

⑥谢回平是在晚上牺牲的。当时,是深夜,他们绕过英德的一个村子,孩子们饿得走不动。谢回平要求去弄点吃的。起先,张德应说不行,危险。可是,当他看到孩子饿得口水直流。就从身上摸出两个银元塞到谢回平手里,说:“注意安全,快去快回。”谢回平摸到村边,谁知道村庄里驻扎着鬼子兵。鬼子的狼狗一叫,谢回平就被包围了。张德应想去接应,但三个孩子怎么办?突然,他听到“轰,轰”两声巨响,是谢回平拉响了身上的手榴弹,与鬼子同归于尽。

⑦张德应含着眼泪背起三个孩子一阵猛跑,直到累得瘫下来,才住脚。张德应歇了一会儿,看看没有危险,就将三个孩子安顿在山洞里,自己去田地里找了些半烂的山芋、红薯给孩子充饥,才继续带着孩子继续北进。好在这一路走来,山高林密,再没遇到多少危险。

⑧张德应抬头看看,翻过丹霞山,就进入珠玑巷。现在,虽然听到山上传来自己同志的暗号,但张德应也不敢大意。他从腰里抽出两支快慢机,握在手里,带着孩子在密林中穿行。好不容易到了山顶,突然,从树上飘下四条黑影。张德应一摆手中快慢机,挡在孩子身前。

⑨“桃花源陶渊明。”来人压低声音问。张德应一听,是接应同志的暗号,连忙回答:“珠玑巷张九龄”。从树上飘下的四个人是湘南游击支队的同志,带头的是游击支队长藩哲夫。藩哲夫让其他队员在梅关警戒,自己则带领三个队员下来接应。张德应握着藩哲夫的手说:“可把你们盼来了。”

⑩藩哲夫也摇着张德应的手说:“辛苦了,张队长。上级交给我们的任务,是要不惜一切代价,接应你们,保证安全。”藩哲夫让同来的游击队战士取下背上背着的包袱,打开来,里面是用米粉烙的饼,让孩子们吃。三个孩子们吃饱后,藩哲夫在前,三个游击队员背起三个孩子在中间,张德应殿后,一行人一起向珠玑巷奔去。

藩哲夫说:“走过这段山路,前面的路平坦很多。”张德应听了,一愣,忽然想起多年来抗日的艰辛,就如这走路一样,走了这么多年艰难困苦的路,现在是该走平坦的路了,鬼子这几年的兵力捉襟见肘,在缅甸被国军击败,在中原,更被八路军打得焦头烂额,也许不用多久,就能将鬼子赶出中国。

“我们抗日的路也会平坦多了。”张德应接了一句。藩哲夫听了,会意地笑了。

一行人快走到了珠玑巷时,已是曙光初绽。张德应说:“我们快点行动,翻过梅关,那边就是你们湘南游击队的活动范围。”话音未落,刹那间,两发炮弹从南雄县城那边呼啸而来,有一枚落在他们的身后。

“快卧倒!”张德应急忙扑倒后面那个背着孩子的队员……张德应中弹牺牲。那时,正是1945年2月。

建国70周年,我在常德一所学校给孩子们讲教学课。当我讲完这个故事,孩子们都哭了。我想起多年来曾有人问过我“三个优秀战士为了护送三个孩子而牺牲,值不值得”这个问题。我走下讲台,一一抚摸这些孩子。我想我得告诉孩子们什么是生命的价值?我说:“孩子们,先烈们艰苦抗日,献出生命,就是为了孩子们有书读,有平安的日子过!”

这句话,不是我说的,是张德应烈士牺牲时说的话。我就是三个孩子中的一个。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挨个在孩子的脸上抚摸了一下”,可以看出张德应对孩子们的关爱,此举也让张德应获得了安全感。
B.面对凶恶的敌人,何小山“没哼一声”,张德应“挡在孩子身前”,都体现了锄奸队员的大无畏精神。
C.小说中的接应暗号“桃花源陶渊明”“珠玑巷张九龄”既有文学气息,又与护送遗孤的线路相关联。
D.小说的结尾以“我”和孩子们的交流探讨了生命的价值,呼应了小说的标题,深化了小说的主旨。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的环境描写颇为用心,既交代夜晚寒冷昏暗的特点,也烘托出张德应等待接应前的紧张心情。
B.“像一枚楔子钉在路上”,用“钉”字形象生动地写出何小山掩护三个孩子毫不畏惧的英勇气概。
C.“曙光初绽”暗示胜利在望,话音未落,张德应中弹牺牲,前后情节发生突转,形成强烈的艺术张力。
D.小说叙事采用“线性结构”,以故事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从抗战写到建国70周年,时间跨度大。
3.有人认为第⑪⑫两段与主线无关,属于闲笔可以删去,你是否赞同?请简要分析。
4.这篇小说入选《寻找证明·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微型小说作品精选》,请试着从编选者的角度谈一谈它入选的理由。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酬令狐相公使宅别斋初栽桂树见怀之作

刘禹锡

清淮南岸家山树,黑水东边第一栽。

影近画梁迎晓日,香随绿酒入金杯。

根留本土依江润,叶起寒棱映月开。

早晚阴成比梧竹,九霄还放彩雏来。

【注】①令狐相公:令狐楚,时任节度使。②梧竹:相传凤凰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③九霄:一说天极高处,一说皇帝居处。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是酬答诗,“酬”字表明令狐楚先前就初栽桂树写诗赠刘禹锡,诗人作此诗回赠。
B.颔联视觉嗅觉结合,树影映画梁,花香融绿酒,诗人观赏到如此美景,不禁陶醉其中。
C.颈联中,“留”写树根保留了原来的泥土,“起”展现了桂叶在月影下舒展的动态美。
D.全诗明写桂树,暗写诗人对令狐楚的赞美之情,含而不露,给人留下了遐想的空间。
2.有人认为诗中的“彩雏”指人才,也有人认为是指令狐楚在朝为官的儿子,你赞同哪种观点?请结合尾联说说你的看法。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夫草之精秀者为英,兽之特群者为雄。故人之文武茂异,取名于此。是故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此其大体之别名也。若校其分数①,则互相须,各以二分,取彼一分,然后力成。何以论其然夫聪明者英之分也不得雄之胆则说不行。胆力者雄之分也,不得英之智,则事不立。是故英以其聪谋,以其明见机,待雄之胆行之。雄以其力服众,以其勇排难,待英之者成之。然后乃能各其所长也。若聪能谋始,而明不见机,乃可以坐论,而不可以处事。若聪能谋始,明能见机,而勇不能行,可以循常,而不可以虑变。若力能过人,而勇不能行,可以为力人③,未可以为先登③。力能过人,勇能行之,而智不能断事,可以为先登,未足以为将帅。必能谋始,明能见机,胆能决之然后可以为英,张良是也。气力过人,勇能行之,智足断事。为雄,韩信是也。体分不同,以多为目,故英、雄异名。然皆偏至之材,人臣之任也。故英可以为相,雄可以为将,若一人之身兼有英、雄,则能长世,高祖、项羽是也。然英之分以多于雄,而英不可以少也。英分少,则智者去之。故项羽气力盖世。明能合变,而不能听采奇异,有一范增不用,是以陈平之徒皆亡归。高祖英分多,故群雄服之,英材归之,两得其用。故能吞破楚,宅有天下。

(选自《人物志·英雄》,有删改)

材料二:

太史公曰: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态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候,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有删改)

[注]①分数:这里指比例。②二分:分成两部分。③力人:力气大的人。④先登:先锋。⑤体分:票赋和素质。⑥高祖:汉高祖刘邦。⑦合变:随机应变。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何以A论B其然C夫D聪明者英之E分也F不得G雄之胆H则说不行。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始,文中指开始,与《琵琶行·并序》“千呼万唤始出来”中的“始”词义不同。
B.“然后乃能各济其所长也”中的“济”与成语“扶危济困”中的“济”词义不同。
C.陈涉,陈胜,字涉。秦末陈涉揭竿而起,《阿房宫赋》中“成卒叫”反映了此事。
D.“奋其私智而不师古”与“师必退”(《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师”词义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花草中有英,野兽中有雄。文武才干出群的人取名为英雄,其中特别聪明秀出的人称为英,胆力过人的人称为雄。
B.聪明是英才所具有的素质成分,但英才需要雄才的胆力;胆力是雄才所具有的素质成分,但雄才需要英才的智慧。
C.如果一个人有超人的力气,也有行动的勇气,但没有处理事务的智慧,这样的人可以做将帅,却不可以任他为宰相。
D.秦朝政令失误,天下众多豪杰争斗。项羽乘势兴起,率领五位诸侯灭掉秦朝,分割天下分封王侯,自号“霸王”。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雄以其力服众,以其勇排难,待英之智成之。
(2)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
5.项羽和刘邦同为英雄,结局为什么会有不同?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说明。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在1989年发起的“可视人计划”中,首次提出了“虚拟数字人”一说法。国内与之相关的说法首次出现在第174届香山科学会议“中国数字化虚拟人体科技问题”讨论中。从时间上看,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虚拟数字人”这一名称的首次提,都发生在医学领域。

随着我国对“虚拟数字人”的不断深入研究,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发布的《20年虚拟数字人发展白皮书》中所阐述的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的“虚拟数字人”成为各行业关注的新对象。白皮书中对“虚拟数字人”的定义虽没有进行明确界定,但是建设性的指出“虚拟数字人”是指具有数字化外形的虚拟人物。与具备实体的机器人不同,“虚拟数字/依赖显示设备而存在。”“虚拟数字人”应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一是拥有人的外观,有特定的相貌、性别和性格等人物特征;二是拥有人的行为,具有用语言、面部表情和肢体作表达的能力;三是拥有人的思想,具有识别外界环境并能与之交流互动的能力。从目前产业发展现状来看,白皮书中所提出的前两点特征已是“当下虚拟数字人”所普遍具备的而第三点特征却只是“强AI”(人工智能)才具有的,文创行业内并未将其作为是否属于“拟数字人”的硬性划定标准。

有关虚拟数字人的分类,行业内普遍认可以技术为导向的分类方法。在产业实践中,将虚拟数字人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非交互型虚拟数字人,第二类是智能驱动型虚拟数人,第三类是真人驱动型虚拟数字人。这三种类型的划分在于终端对语音动画生成和处方式上的差异。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虚拟数字人又可以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服务型虚拟数字人,另一类是身份型虚拟数字人。近些年身份型虚拟数字人越来越成为行业内的发展热点,人们所熟知的“洛天依”就是身份型虚拟数字人。

另一种分类方法是以虚拟数字人与现实的对照状态为参照的分类方法。第一类为在世类虚拟数字人,例如百度APP联合演员龚俊发布的数字人俊俊。第二类为创造类虚拟数字人,例如天猫品牌日的数字主理人“AYAYI”(超写实虚拟数字人)。第三类为传奇类虚拟数字人,例如数字王国发布的“虚拟邓丽君”。

(摘编自袁梦泽《拟像视角下虚拟数字人审美研究》)

材料二:

党的二十大报告就“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作出部署,要加快建设数字中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业态,提高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2023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明确指出要打造自信繁荣的数字文化。如此密集的信息发布,传递出博物馆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的决心。数字时代的知识生产与传播的主体、理念和方式都发生了巨大改变,所以博物馆推进数字化转型是由内而外、脱胎换骨地蜕变。这正是我国博物馆在硬件条件全面提升的背景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2022722日,中国国家博物馆首个虚拟数字人“艾雯雯”通过短视频正式和观众见面。“艾雯雯”名字寓意以AI(人工智能)为技术基础,展示对文明、文化、文物的喜爱,对文博工作的热爱。艾雯雯身穿的“新青年”T恤,字样来源于国博馆藏的《新青年》封面,展示了新时代新青年的精神信仰。

不难发现,目前博物馆推出的数字人相对简单。以视频展示为主,尚未真正做到与观众自由交流互动;制作周期相对较长,后续发展乏力,亟待资金、技术、内容策划等统筹协调,深入推进、对于博物馆而言,数字人应用集中在“宣传展示型”代言人和“观众服务型”引导员的虚拟人应用场景上,因此,我们需要关注数字人给博物馆带来的新型服务功能,以及其背后存在的问题。

作为博物馆数字人,既需要美观的皮囊,又需要有趣的灵魂。现实案例中,博物馆数字人外形趋同,依旧没有脱离“美女主播”“美女讲解员”的传统形象,真正实用的数字人应该是“智慧”的。博物馆在数字人应用探索中应关注美丽外表背后AI技术的应用,如智能对话中的意图、槽位、语料等设计,专业语料库的建设等。数字人的“智慧”问答体现在对每个意图设计和问法语料的丰富程度上。专业语料越充沛,人机对话效果越好。然而,市面上没有一款专门为博物馆或文博单位定制的成熟产品。配套的基础数据不足,导致博物馆数字人只有“颜值”,缺乏“内涵”。技术公司的探索固然重要,但博物馆对于文化遗产知识的研究与积累、解读更重要。在内容构建中,博物馆要开展大量的基础性工作,给智慧模型进行“信息投喂”。所谓“博物馆知识”信息目前分为两类。一是交通信息、开放信息、服务设施等服务型信息;二是展览信息、展品信息、历史等知识型信息。这其中既有通识,又有专业知识。这些信息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收集、整理、解读等处理,并对非结构化的自然语言进行结构化处理。整个数字人智慧模型构建的过程,需要专业的智能化内容生产平台和智能对话管理平台等技术支撑。

虚拟数字人的制作不只是简单的技术堆砌,还需要结合大众审美,融合多门学科知识,如心理学、艺术学等,是跨学科的挑战。博物馆数字人组织建设是系统性建设工作,需要博物馆多个职能部门的通力配合:不仅是技术部门,还需要展览策划部门、社会教育部门、开放服务部门、文创开发部门等相互配合。例如,文博专业知识语料库建设,需要将晦涩难懂的内容解读得通俗易懂,需要研究员的基础性研究,讲解员的讲解词撰写,还需要非结构化到结构化的自然语言转化。基于博物馆真正业务的底层需求,打造专属的数字人服务模式,才能使应用场景创新落地。

(摘编自孙芮英《文博数字人创作与应用探索》)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虚拟数字人”因医学科技发展需求而提出,随着研究的深入,“虚拟数字人”可使用的领域已逐渐向外拓展。
B.拥有人的外观、人的行为、人的思想,这些特征是“虚拟数字人”必须具备的,尽管第三点并不是硬性划定标准。
C.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指出:要打造自信繁荣的数字文化,博物馆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博物馆将实现高质量发展。
D.由于资金、技术以及内容策划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博物馆推出的数字人无法完全满足宣传展示和服务观众的需求。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对“虚拟数字人”做出界定,发布的白皮书中指出“虚拟数字人”是指具有数字化外形的虚拟人物。
B.博物馆数字化转型是数字时代知识生产和传播的主体、理念等发生巨大改变的必然结果,身份型虚拟数字人“艾雯雯”应运而生。
C.开展大量基础性工作,建设充足的专业语料库,完善配套的基础数据,博物馆就能推出既有“颜值”又有“内涵”的虚拟数字人。
D.虚拟数字人的“智慧”与AI技术在智能对话设计和专业语料库建设中的应用程度密切相关,专业语料越充沛,人机对话效果越好。
3.下列选项,最能体现虚拟数字人“有趣的灵魂”的一项是(       
A.伽瑶作为“云游敦煌”的首位数字讲解员,能随时随地跟线上游客交流敦煌文化知识,带领更多人领略敦煌文化的魅力。
B.中国首个原创虚拟学生华智冰,是一名扎着马尾辫,背着红色双肩包,穿着白板鞋的女生,其面容、旁白均由AI技术生成。
C.数字公司在节目后台运用动捕技术,将生动可爱的实习数字主持人“小漾”带到《你好星期六》舞台上,与台下观众互动。
D.导演卡梅隆精心打造《阿丽塔:守护天使》中的虚拟卡通人物阿丽塔,为了细节真实,做了1000万根头发和500万个毛孔。
4.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对下面表格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       
部门名称展览策划与研究部门开放服务部门信息技术部门
部门职能博物馆展览大纲展品背后的故事挖掘与撰写等讲解词撰写、通俗化解读、观众反馈的汇总与分析等开放服务信息,包括交通、开放信息、设施、餐饮服务等信息
相关专业历史学、考古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计算机硬件、软件开发、信息系统集成、数据处理……
A.根据材料内容,①处指的是“社会教育部门”。
B.根据材料内容,②处可填“处理相关信息,提供技术支撑等”。
C.博物馆数字人建设涉及诸多部门和专业,需要多部门联动进行分工合作。
D.博物馆数字人建设以信息技术部门为核心,着力搭建专业技术平台。
5.作者采用哪些方法证明我国“博物馆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请简要分析。
2024-05-14更新 | 111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夫为人主而身察百官,则日不足,力不给。且上用目,则下饰观;上用耳,则下饰声;上用虑,则下繁辞。先王以三者为不足,故舍己能而因法,审赏罚。先王之所守要,故法省而不侵。独制四海之内,聪智不得用其诈,险躁不得关其佞,奸邪无所依。远在千里外不敢易其辞势在郎中不敢蔽善饰非;朝廷群下,直凑单微,不敢相逾越。故治不足而日有余,上之任势使然之。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辟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故矫上之失,诘下之邪,治乱决缪,绌羡齐非,一民之,莫如法。

(节选自《韩非子·有度》)

材料二:

法者,天下之度量,而人主之准绳也。县法者,法不法也;设赏者,赏当赏也。法定之后,程者赏,缺绳者诛。尊贵者不轻其罚,而卑贱者不重其刑,犯法者虽贤必诛,中度者虽不肖必无罪,是故公道通而私道塞矣。古之置有司也,所以禁民,使不得自恣也;其立君也,所以制有司,使无专行也;法籍礼仪者,所以禁君,使无擅断也。人莫得自恣,则道胜;道胜而理达矣,故反于无为。无为者,非谓其凝滞而不动也,以其言莫从己出也。

法者,非天堕,非地生,发于人间,而反以自正。是故有诸己不非诸人,无诸己不求诸人。所立于下者,不废于上;所禁于民者,不行于身。所谓亡国,非无君也,无法也;变法者,非无法也,有法者而不用,与无法等。人主之立法,先自为检式仪表,故令行于天下。是故禁胜于身,则令行于民矣。

(节选自《淮南子·主术训》)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远在千里A外B不敢C易D其辞E势在F郎中G不敢H蔽善I饰非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奸邪,指奸邪之人,与“邪曲之害公也”的“邪曲”用法和意思均相同。
B.轨,车两轮之间为轨,后指车轮碾过的痕迹、路线,这里比喻秩序、规矩。
C.中,指符合、合乎,与《劝学》中“木直中绳”的“中”词义不相同。
D.公道,指公正无私的道理,与熟语“人间自有公道”的“公道”意思一样。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主亲自考察百官,会时间不够,精力不足,即使君主目、耳及脑并用,臣下也会掩饰,所以君主要运用自己的才能并依赖法律治国。
B.韩非子认为君主能够轻松掌控整个天下,各种类型的臣子在各种场合都不能使坏逾越本分的原因,就在于君主能够善于运用法律执政。
C.治国不能因为豪门权贵犯罪而偏袒,就像墨线不能弯曲来迁就歪斜不正的木料一样,应当以法为准绳,来确保法律的严肃性、公正性。
D.君主可以制约官员的恣意妄为,但君主也受法令礼仪的制约,没有人能独断专横,那么正道就可以畅通,政事就能“无为”而治。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刑过不辟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2)古之置有司也,所以禁民,使不得自恣也。
5.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的法律思想有哪些历史进步之处?
2024-04-21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某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不寐

陆游

丽谯听尽短长更,幽梦无端故不成。

寒雨似从心上滴,孤灯偏向枕边明。

读书有味身忘老,报国无期涕每倾。

敢为衰残便虚死,誓先邻曲事春耕。

【注】①丽谯:亦作“丽樵”,高楼,华丽的高楼。②邻曲:邻居,邻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的“尽”字,照应诗题,表现了诗人听着长短相续的打更声,辗转反侧时间之久。
B.颔联对仗工整,听觉和视觉相结合,以声衬寂,以明衬暗,营造出凄清、孤寂的氛围。
C.颈联别开生面,在起承转合间,将叙事和写景“转”为抒情和议论,丰富了诗歌意蕴。
D.尾联的“虚”字,和《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的“空”字,都表达了愤懑之情。
2.诗人指出“读书有味身忘老”,又要“誓先邻曲事春耕”,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2024-04-12更新 | 19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西南大学附属中学、万州中学拔尖强基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①无远弗届的现实空间再广阔,也是有限的存在;而艺术的想象空间却是无限的。有人说,描绘现实是有中生有,艺术想象是无中生有。当然,“无”之花,也需要植根于“有”之土。

②中国传统绘画中有一种“留白”技法,为了给观赏者提供足够的想象空间,艺术家把“虚实相生”“计白当黑”“以无胜有”灌注到艺术作品里去,从而在一种简约的几至于“无”的状态中,呈现出境界高远、意象空灵的“有”的意蕴。当代西方有所谓“在场”与“不在场”的哲学阐述,凭借想象力的支撑,让不在场的东西通过在场的东西显现于直观之中。二者相依互动,从而充分调动、激发受众的想象力,使有限文本具备意义生成的无限可能性。

米洛的维纳斯

③且以雕像《米洛的维纳斯》为例。在卢浮宫看到了维纳斯的断臂,一些艺术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争议不断,便筹划着为她复原双臂,并给出了多种整修方案。可是,双臂原来的姿态是怎样的?谁也没有见过。这样,就只能靠凭空想象,从而做出种种设计、种种猜想:一种是,原来的维纳斯左手拿着苹果,搭在台座上,右手挽住下滑的腰布;一种设想是,维纳斯两手托着胜利的花环;有一种推测,维纳斯右手擎着鸽子,左手拿着苹果,像是要把它放在台座上,让鸽子啄食;有的设想更加离奇,认为维纳斯正要进入内室沐浴,由于不愿以裸体现身,右手紧紧抓住正在滑落的腰布,左手握着一把头发;还有一种猜测,维纳斯的情人战神马尔斯凯旋,两人并肩站着,维纳斯右手握着情人的右腕,左手轻轻地搁在他的肩上……

④当然,最后的结局是:由于争议不休,哪一种方案也未获采纳,人们公认现有的断臂状态最美。

⑤应该说,那个美丽的断臂女神雕像,正是由于它的不完整性,或者说不确定性、模糊性,才留存下悬念、疑团,使得人们可以无限度地驰骋想象。

⑥说到艺术想象,我想到了英国著名女作家伍尔夫的短篇小说《墙上的斑点》。她从墙上斑点这一独特的视角,瞬息间,阅遍了人间万象,像中国文论古籍《文心雕龙》中所说的:“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小说中的叙述者“我”,第一次看到墙上的斑点,是在冬天,炉子里正燃烧着火红的炭块,于是,“我”由红红的火焰产生城头飘扬着红旗的幻觉,产生无数红色骑士跃马黑色山岩的联想。“我”还想到,斑点是一个钉子留下的痕迹,由此臆想前任房客挂肖像画的情景,他的艺术趣味保守,认为艺术品背后必然包含某种思想,由此推及生命的神秘、人类的无知和人生的偶然性。

⑦显然,聪明的创作者不想给出一个固定的答案,与其作出某种选择,从而封闭了其他一切选择的通路,倒莫如把这个难以破解的苦涩问题交给观众,让观众在品啜、玩味、思考中,去叩问生命,体验人性,解读人生。

(摘编自王充间《艺术之旅》)

材料二:

①虚实相生是意境构成的主要方面和主要表现方式,它是美学原则,是意匠手段。清初画家管重光说:“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通过意象的选择组合,创造出虚实结合的空间,使得意境更为深远,境界更为广博。荀子说:“不全不粹不足以谓之美。”只讲“全”而不顾“粹”,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自然主义;只讲“粹”而不能反映“全”,那又容易走上抽象的形式主义的道路;既粹且全,才能在艺术表现里做到真正的“典型化”。全和粹要辩证地结合、统一,才能谓之美,正如荀子在两千年前所正确地指出的。由于“粹”,去粗存精,艺术表现里有了虚;由于“全”,而具充实美。

②清初文人赵执信在他的《谈艺录》序言里有一段话生动形象地谈及了全和粹、虚和实辩证的统一。他说:“钱塘洪防思与余及友人论诗,曰:‘诗如龙然,首尾鳞鬣,一不具,非龙也。’司寇哂之曰:‘诗如神龙,见其首不见其尾,或云中露一爪一鳞而已,安得全体?是雕塑绘画者耳!’余曰:‘神龙者,屈伸变化,固无定体,恍惚望见者第指其一鳞一爪,而龙之首尾完好固宛然在也。若拘于所见,以为龙具在是,雕绘者反有辞矣!’”

③观三人争议,洪防思重视“全”而忽略了“粹”,司寇依据他的神韵说看重一爪一鳞而忽视了“全体”;赵执信指出一鳞一爪的表现方式要能显示龙的“首尾完好固宛然在”。艺术的表现正在于一鳞一爪具有象征力量,使全体宛然存在,不削弱全体丰满的内容,把它们概括在一鳞一爪里,一粒沙里看到了一个世界。虚与实本是一对哲学范畴,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是中国传统艺术的至高追求。

(摘编自宗白华《美学散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留白”技法可以给观赏者提供足够的想象空间,是一种“虚实相生”“计白当黑”的艺术创作手法。
B.人们为维纳斯的断臂给出了多种整修方案,证明正是雕像的不完整性激发了人们的思考和想象力。
C.从洪防思的论诗言论“诗如龙然,首尾鳞鬣,一不具,非龙也”可以看出,他犯了形式主义的错误。
D.虚实结合既不会削弱全体丰满的内容,还能从一粒沙里看到一个世界,是中国传统艺术的至高境界。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受中国传统绘画“留白”技法的启发,当代西方提出了“在场”与“不在场”的哲学理论,并阐述了二者以无胜有的效果。
B.伍尔夫的小说以“墙上的斑点”这一独特意象为出发点展开想象和联想,产生了“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艺术效果。
C.材料一“一个固定的答案”指的是该如何给断臂的维纳斯复原双臂,便于人们在观赏完整的雕塑时体验人性,解读人生。
D.赵执信认为画家要通过一鳞一爪反映龙的全体,而绘制全龙的雕塑绘画没有做到虚实相生、以无胜有,因而是不可取的。
3.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论据来论证“留白”理论的一项是(     
A.八大山人画鱼,在空阔画面上,用极简的几笔勾勒,没有任何陪衬和背景,却令人感到满幅是水。
B.中国古典舞蹈通过华丽的服饰、优雅的动作、精湛的技巧,将古代中国的文化和历史传承了下来。
C.中国戏剧舞台上,一般不设置逼真的布景,仅用少量的道具,留出空虚来让人物充分地表现剧情。
D.书法家邓石如认为,“疏处可使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在疏和密的对比中将书法美发挥到极致。
4.两则材料都提到了“争议”,请指出二者不同的作用。
5.请结合材料,从虚实相生的角度简要赏析下面这首诗。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2024-04-12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西南大学附属中学、万州中学拔尖强基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寻找鱼王

张炜

山里的杏花开了,天越来越暖和了。这个春天我又回到了家里,还带回了一条大鱼。爸爸问这条鱼是不是你自己捉的?我不敢撒谎,只好如实相告:是师傅领我在一片沙地上挖到的。爸爸吃惊不小,反反复复看那条鱼。

几天后,爸爸一定要随我去看望师傅。爸爸路上总念叨老人的身体,他明白这个人已经十分孱弱了。他真正挂念的是,那个老人能不能在离世前,把所有的本事传给自己的儿子。这是我心里最清楚的。他一定要让我当个大山里的“鱼王”。

爸爸见了老人的第二天,就提出一个冒冒失失的要求:去地里挖一条大鱼。老人一到春天就咳嗽,这会儿一边大声咳着一边说:“好好。”可他只是答应,并不动身。爸爸又催促了一次,老人才真的出门去了。爸爸手里提着一把锹,我和猫紧随老人身后。

小路上的野花开得真香。师傅走在前边,垂着头,不像往日那样四处瞭望。我们走了一里多远的山路,最后在一条不大的沙河边停下。这里没有水,沙子洁净得很。老人在沙子上踱了几步,又往旁边看了看。那是离开河道几丈远的地方,粗粗的沙粒上落下了风旋的草屑。他前后打量了一番,伸出脚画了一个大大的圆圈说:“就这儿吧。”

爸爸马上抡起了铁锹。可是这样没有几下,老人就伸手阻止说:“要用手,小心些。”我和爸爸一起用手扒着土,刚扒了一会儿,下边的沙子就轻轻活动起来。爸爸大声喊叫,猫马上凑到了近前。啊,一条又粗又长的鳝鱼被爸爸双手逮住。他把它高举过顶,“它就在这里!这真是谁也想不到啊……”

爸爸还不甘心,再次要求师傅寻一个有鱼的地方,老人没有应声,爸爸就在刚才挖到鳝鱼的地方又掘了一会儿,结果什么都没有找到。

爸爸终于要回家了。他临走时千叮万嘱,让无论如何都要听话、要学艺。

老人听到“学艺”两个字不高兴了,沉着脸说:“没什么艺,只要想家了就快走。”

这次没等爸爸教我,我立刻大声说道:“我不想家……”

爸爸行前与老人单独交谈了许久。爸爸回家了。

老人对我说:“孩子,你爸最担心的是我不能把所有本事全传给你。我对他说,不成,我当年就没有跟我爸学到全部本事,只是随着年纪大了,从头想他这一辈子,从头学。这本事不光是从别人那儿取来,还要自己去找,一点一点找到一些,放下一些,最后留下来的,才是有用的真本事……”

我听不明白,问:“为什么找到了还要放下?这不白找了吗?”

老人点头:“就得放下。有些本事不光不能留,还得小心再小心。比如我年轻的时候发了疯一样逮大鱼,只想做个“鱼王”,想住“鱼王”才有的青堂瓦舍,为这个差点连命都丢了。我住在山坡上,种下吃的东西,有猫陪在身边,还有了你这么好的一个孩子,这辈子还求什么?我为什么要捉那么多鱼?它们也是一辈子,我捉了越来越多的鱼,就成了它们的冤家对头,这还会有好下场?要不我说,我不敢肯定会把全部本事都传给你,你也不能全都收下,说不定你会扔掉这些本事哩……”

我紧紧依偎着,不再吭声。

老人在夜色里磕打牙齿,像害冷一样,说:“有个人和我爸一样,都是老族长器重的人,老族长瞧得上的山里渔户只有这两个。”

“另一个‘鱼王’,是那个‘水手’?”

“就是他,他常跟着我爸去捉鱼,留心学做‘旱手’。他夸我爸,说:‘这才叫真本事!瞧大旱天哪里都望不见水,你花一袋烟的工夫就能把大鱼提回家!我要有了你这两下子就阔了,有水没水都能逮住大鱼……’不知是他心眼钝,还是我爸留了一手,反正这人直到最后也没能当成一个‘旱手’。”

“可是老爷爷也能跟他学呀,在发大水的时候捉到大鱼……”

“我爸倒也这样想过,一有机会就跟他学泅水。可最后还是没有学成。那个‘水手鱼王’直接就是在水里过日子,鱼鳖虾蟹跟他是一家。他在水里捉鱼太容易了,什么器具都不用。如果遇到赤手逮不住的大鱼,他会设法把它引到水草多的地方,让草须帮他绑住又猛又凶的大鱼。鱼的力气到底有多大,这是外行人想不出的。鱼活在水里就得了水力,会借着水力把人整惨啊。一条两柞长的鱼凶起来,人在水里就拿它没办法,你眼睁睁就得受它欺负……”

“鱼怎么欺负人啊?”

“鱼把你引到水流急处,你只能尽全力对付水流,设法不让自己沉下去,不呛水;可是鱼这会儿精神力气都来了,它用头撞你的脸和眼,甩起大尾巴啪啪扇你几个耳光,几下就把你打得晕头转向。有时候你以为它就在你怀里了,想一下接住它逮住它,哪知它装作笑眯眯的模样往你怀里钻,可还没等你两条胳膊合上,它就参开鳍翅上的尖针一旋……老天爷,鱼头摇摇晃晃的,别以为它没有头脑不会想事,它可狡猾着哩。大鱼在水花里一跳一闪,银光光的,山里人谁能不馋?谁知这一馋就会要了他的命啊……”

我身上战栗栗的。说真的,这样的夜晚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选择了世上最危险的行当。我随口呼应:“啊啊,那怎么办呀?师傅,你说怎么办啊?……”

“没有别的办法,就是苦练,再加上天分。所有‘鱼王’,都是天生捉大鱼的人。他们学来一半,天分一半,个个都是让外人想不明白的主儿。”

我听得大气不出。我发现身边的猫也凝了神,忘记了抿嘴和舔手。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爸爸因“鱼的来历”而吃惊,可见师傅技艺高超,后来爸爸随“我”去看望师傅,让读者见识到老鱼王的功力。
B.爸爸反复对老鱼王提出“抓鱼”请求,但老鱼王的表现并不十分热情,说明他并不认为“我”是他满意的徒弟。
C.师傅寻鱼时,“不像往日那样四处瞭望”,他想要通过地理位置、水源、沙质、风向等因素去判断鳝鱼的位置。
D.鱼王们有天分,也会苦练,小说中“旱手”和“水手”鱼王,各自有神奇的本领,却又难以学到对方全部绝技。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以儿童视角,讲述“我”向鱼王学艺的故事,尤其是在沙河边抓鳝鱼的情节,引人入胜。
B.本文中“我”的话并不多,主要是在回应师傅讲述的内容,但却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C.老鱼王给小男孩解释“鱼怎么欺负人”时,对鱼的动作、神态进行了详细描述,生动而有趣。
D.猫在文中出现了多次,结尾写“猫也凝了神,忘记了抿嘴和舔手”,是为了衬托出它有灵性。
3.师傅与“我”的对话过程中,“我”的心理经历了起伏变化。请加以梳理概括。
4.本文以人和“鱼”的关系寄托了对人与自然的思考。请结合小说谈谈你的认识。
2024-04-12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西南大学附属中学、万州中学拔尖强基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自得字面意思即是自己得到,论学问时就是指自己领会知识的意思。孟子说: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孟子认为学问致道的关键在于自得,只有自得的知识才会取用自如、受益匪浅。自得作为普遍意义的论学观念,后来也被有些人用来讨论诗学。对于诗人而言,自得是他们在生活中与前人经验相融汇的顿然晓悟。如嵇康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是领会老庄游心自然的意趣,陶渊明屡空既有人,春兴岂自免是深契于箪食瓢饮而不改其乐的颜回。对于读者而言,当我们面对一首诗时,随文解义是通文字者的自然反应。如朱熹曾举林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欧阳修、苏轼等名公大家都道此句好,但它到底好在哪里呢?这一句的文义并不难理解。然而它的言外之意却是要读者自身去体会。朱熹认为,在理解诗语文义的基础上能情不自已,获得一种会心的快乐,如此便是自得自得并非某种天启式的领悟,而与读者个人的知识积累与精神体验密切相关。

②先说自得与知识的关系。林逋的论梅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苏轼曾与友人议论其妙处。有人提出林逋此句用以描述桃、李、杏同样没有问题,苏轼幽默地回答:可则可,但恐杏与桃、李不敢承当。引得在座众人大笑。为何说只有梅花才能承当林逋诗句中的主角呢?梅花在中国古典思想传统中向来是君子的象征,在诗歌引譬连类的表达传统中,梅花的疏影横斜与暗香浮动的特征是君子独立于世且已德不移的化身。如果只局限在诗句本身,自然任何花都有可能开在水边,而且香气宜人。只是求其义而不求作诗者之意,缺乏对于古典传统的知识,则读诗自然浅而无味。

③除了对于思想传统的基本了解,要在阅读诗歌中自得,同样也需要了解关于诗歌本身的知识:一方面是诗歌源流的知识。在本体论意义上论诗歌,通常以言志缘情作为诗歌发生的根本。功能论意义上论诗则是讲兴观群怨。从诗歌史的角度讲,通常古代诗论家会从《诗经》《楚辞》讲起,下及汉魏晋,以南朝沈约声律之说为近体之开端,再降而论初、盛、中、晚唐之诗和宋元明清各代各体之诗。另一方面是关于诗法的相关知识。诗法的关键莫过于辨体,即对于诗歌体制的区分:既有文类意义上四言、五言、七言之别和古体、律体、乐府之别,又有风格意义上如雄浑、冲淡、沉着、纤称等区别。辨体的重要意义在于帮助读者对于诸体的要求和特征有基本认识。除辨体外,诗法中常论及的自然还有法度,即篇章字句的安排问题。一般文人士大夫在文章中论诗,少有讨论诗歌具体的安排布置问题。这类问题的讨论一般见于诗话、诗格、诗法等非正统的文体和著作中。虽然诗法类著作旨在教人如何作诗,但也可知诗人用心结撰并非没有法度可寻,而读者自然不能无视诗法而囫囵吞枣地阅读诗歌。

④曹丕《典论·论文》言诗文创作与个人才性笔力之关系时,以音乐为喻,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数。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虽是谈创作,但也指出诗文技艺极大赖于个人自得,无法完全由语言传授。同理也可知,读者在阅读作品时同样也会因个人才性气禀以及后天知识积累与境遇不同,而有不同的阐释倾向。

⑤个人的才性气禀虽然得于先天,但是同样可以通过后天努力改善。要达到更好的理解而不是按照自己的喜恶胡乱阐释,需要读者在自己身上下功夫,也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时刻保持虚心的态度,以涵泳作为方法。虚心意味着面对作品时不要先将自己的结论放在前面,而是沿着文本的逻辑,看它的变化去向。涵泳是指熟看熟思,反复穷究玩味文意,直到对作品从整体到部分都能达到一贯的理解。读者的自得必须建立在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虚心涵泳作为阅读方法正是读者尽可能克制因个人才性气禀而干扰阐释的切已工夫。

⑥好诗自是有为而作,诗人在不同情境中的所遇所感自然会唤起诗意。这如宋人包恢所说:未尝为诗而不能不为诗,亦顾其所遇如何耳。境遇不同则观物之趣与抒情之意自然有异,蒋捷《虞美人》云: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这首词无疑是境遇不同情感相异的最佳写照。读者要达到对作品的深刻理解,同样需要以不同人生阶段的境遇经验为契机。王夫之说:作者用一致之思,读者各以其情而自得。这直截了当地表明读者的自得在于以其个人心境与情感体验领会作者的情思。

(摘编自程听《面对丰富的传统,我们如何做到自得》,有删改)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读者的“自得”指在理解诗语文义的基础上获得的一种会心的快乐,它与个人的知识积累与精神体验密切相关。
B.桃、李、杏之类的花在中国古典传统中通常不用来作为君子的象征,故而苏轼认为它们不能承当林逋诗句的主角。
C.诗话、诗格等文体和著作中关于诗歌篇意字句安排问题的讨论可以教诗人作诗,读者读诗时,自然不能无视诗法。
D.读者通过后天努力,保持“虚心”的态度和以“涵泳”为方法,就可以避免阅读时因个人的才情气禀干扰阐释诗歌。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思路清晰,先阐释“自得”的内涵,再从“自得”与知识的关系和读者心境的关系两方面论证如何做到“自得”。
B.作者在论证时,既以有趣的故事为例以增强文章的生动性,避免枯燥无味,又大量引用名家的诗学理论以增强文章的学术性。
C.从曹丕的相关文论可看出,他认为读者因个人才性气禀以及后天知识积累与境遇不同对阅读的作品会有不同的阐释倾向。
D.在信息爆炸和人工智能能够迅速提供知识的时代,“涵泳”的阅读方法可以让我们放慢阅读的速度,更深刻地理解知识。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⑥段观点的一项是(     
A.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B.初闻不识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
C.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
D.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4.文中有两处提及林逋的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作用有何不同?
5.复兴中学高二年级将于五四青年节举行以“阅读诗歌,我们如何做到自得”为主题的诗歌鉴赏活动,你将作为代表发言。请你以杜甫的《登高》为例,结合文章,谈谈阅读此诗,要具备哪些知识才能“自得”。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别匡山

李白

晓峰如画参差碧,藤影风摇拂槛垂。

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

看云客倚啼猿树,洗钵僧临失鹤池。

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诗人远望色彩斑斓的匡山,近看随风摇曳的藤蔓,内心沉浸在美好的景色中。
B.第三句写野径上人们多带犬出行,第四句承接首句,巧妙写出时间的推移。
C.诗人倚古树、看浮云、听猿啼的闲适被洗钵僧惊飞的鹤群袭扰,露出怨意。
D.末二句写诗人的政治抱负,亦即远游的目的,体现着诗人远大的志向。
2.有人说本诗与诗人的另一首诗《蜀道难》表现出了两种完全不同的自然之美。请简要分析。
2024-03-26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铜梁一中等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