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30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初,魏公子无忌爱人下士,致食客三千人。有隐士侯嬴,家贫,为夷门监者。公子置酒,大会宾客,坐定,从车骑,虚左,自迎侯生。至,公子引侯生坐上坐,宾客皆惊。及秦围赵,赵平原君夫人,无忌姊也,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公子。公子患之数请魏王敕晋鄙救赵及宾客辩士游说万端王终不听公子乃过见侯生,再拜问计。生曰:“吾闻晋鄙兵符,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力能窃之。且公子尝为报其父仇,如姬欲为公子死无所辞。诚一开口,则得虎符,夺鄙兵,北救赵,西却秦,此五伯之功也。”公子如其言,得兵符。信陵君大破秦军于邯郸下。信陵君不敢归魏,使将将其军以还。赵王欲以五城封公子,公子闻之,有自功之色。客有说公子曰:“物有不可忘,有不可不忘。人有德于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也。且矫令夺兵以救赵,于赵则有功矣,于魏则未为忠臣也。公子乃自骄而功之,窃为公子不取也!”于是公子立自责,若无所容。

(节选自《纲鉴易知录·卷七》 )

材料二:

范雎之仇魏齐亡过平原君。昭王乃遗赵王书曰:“范君之仇魏齐在平原君家,王使人疾持其头来。不然,吾举兵而伐赵,又不出王之弟于关。”赵孝成王乃发卒围平原君家,,魏齐夜亡,出见赵相虞卿。虞卿度赵王终不可说,乃解其印,与魏齐间行,念诸侯莫可以赴急者,乃复走大梁,欲因信陵以至楚。而信陵君闻之,畏秦,犹与,未肯见,曰:“虞卿何如人哉?”时侯嬴在傍,曰:“人固未易知,知人亦未易也。夫虞卿一见赵王,赐白璧一双、黄金百斤;再见,拜为上卿;三见卒受相印,万户侯。当是之时,天下争知之。夫魏齐穷困过虞卿,虞卿不敢重爵禄之尊,解相印,捐万户侯而间行。以急士穷而归公子,公子曰‘何如人’,知人固未易也。”信陵君大惭,驾如野迎之。魏齐闻信陵君之初重见之,大怒而自刎。虞卿遂留于魏。魏、赵畏秦,莫复用。困而不得意,乃著书八篇,号《虞氏春秋》焉。

(节选自《风俗通义·穷通》 )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公子患之A数请B魏王C敕D晋鄙救赵E及宾客F辩士G游说万端H王终不听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虚左,古人乘车以左为尊,此处指信陵君有意空出左边的位置以待侯嬴,表示恭敬。
B.幸,指宠爱、宠幸,与《鸿门宴》“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中的“幸”词义不相同。
C.急, 指“以⋯⋯为急”,“不耻相师”中的“耻”是“以⋯⋯为耻”, 两者用法相同。
D.材料一的“公子如其言”与材料二的“驾如野迎之”,两句中的“如”字词义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公子无忌有三千门客,隐士侯嬴不过是个守门人,公子大宴宾客,亲迎侯嬴来赴宴,还请他坐在最尊贵的位置上,令在场宾客大为吃惊。
B.魏公子请求魏王救赵无果,侯嬴为公子献计,可找魏王宠妃如姬窃取兵符,因为信陵君曾为她报过父仇,所以她能万死不辞地帮助信陵君。
C.范雎的仇人魏齐逃亡到平原君处,秦王写信威胁赵王,赵王害怕,派兵包围平原君家,平原君赶紧让魏齐前往投靠虞卿,叫二人逃离赵国。
D.魏齐和虞卿想借助信陵君逃到楚国,信陵君害怕秦国,起初犹豫不见,后在侯嬴劝说下驾车迎接他们,然而魏齐怒而自杀,虞卿也未受重用。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矫令夺兵以救赵,于赵则有功矣,于魏则未为忠臣也。
(2)夫魏齐穷困过虞卿,虞卿不敢重爵禄之尊,解相印,捐万户侯而间行。
5.侯赢两次进言为何都被信陵君采纳?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苏幕遮·草   

梅尧臣

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独有庾郎年最少。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

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注】①墅:田庐、圃墅。②庾郎:指庾信,《庾开府集序》记载庾信“年十五,侍梁东宫讲读”。③春袍:即青袍,刚释褐入仕的年轻官员,一般都穿青袍。用这里主要是形容宦游少年的英俊风貌。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写长堤上绿草平整、露光闪烁,远处的田庐在如烟绿草的掩映下若隐若现。
B.三、四句写芳草萋萋,江水澄静,哀景衬乐情,为下文得意“少年”的出场作铺垫。
C.“老”字与上片“嫩”字遥相呼应,春草由“嫩”变“老”,暗中寄寓伤春、嗟老之意。
D.全词形象鲜明突出,在写景中寄寓了诗人的身世之感,意境深远,多处用典,耐人寻味。
2.宋朝沈义父云:“咏物词,最忌说出题字。”(《乐府指迷》)这首咏草词虽不着一“草”字,却通过情态、环境、形象的描绘,将春草写得形神兼备。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2024-05-14更新 | 193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调研抽测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龙行龘龘,前程朤朤,生活䲜䲜,事业燚燚……这个春节,一条吉祥话串烧成了拜年高频词汇。不过虽然网来网去发得热闹,要问谁能流畅读写,绝大多数人都得摇头,有人自嘲:没点文化都接收不到祝福了。

龘龘何意,朤朤何指?据悉源于,最早见于《说文解字》,释义为飞龙之状古同,本意为明亮。以此类推,很多人就都懂了——寓意年年有余燚燚很可能是祝福红红火火。它们由叠字组合拼接而成,似乎能表达双倍多倍的祝福与期盼,为新春佳节讨了个好彩头。人们出于新奇藉此往来问候,将过年气氛烘托得格外喜兴热络,这些生僻字也因此火出了圈

汉字是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之一,浩如烟海,博大精深,在字形构造上的创意与优势极其强大。大量生僻字长年沉寂在故纸堆,日常生活极少使用、鲜为人知,不得不面对逐渐消亡的命运。然而随着网络普及,输入输出方式多元,一些生僻字在流行语、表情包、个性设计中被注入了新的活力,个别笔画繁多手写繁琐的怪字也更多进入了大众视野。人们偶尔玩玩别有一番风趣,间或掀起一阵追捧。比如,事实上至今不属于现代汉语常用字和通用字,《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都没有录入。只是恰逢甲辰龙年,契合了中国人对于的浪漫想象。某种程度上,与其说它是一个规范汉字的应用,毋宁说是一个吉祥符号,一种文化创意。

语言文字的生命力在于日用。纵观汉语绵延数千年的历程,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从文言文到白话文,博采包容、动态演化,生命力如此顽强,正是经历过无数次的自我扬弃,始终保持着与时代同频共振、新陈代谢。怪异字的消亡、繁体字的简化,其实都是千百年来的历史选择。

时代推演,空间变迁,人们的行为偏好不断变化,社会的表达需求时时更新,语言的语音、语义、形态都将吐故纳新,随之而变。我们乐见中华语库更加生机勃勃,也不必为生僻字的渐行渐远而嗟叹,抑或因某些机缘的重获新生而过分欣喜。作为一种通约工具,流变才是语言最突出的特征。那些好用的、耐用的,会在时间淘洗后留存,而那些拗口的、怪异的,终将悄然退圈。

(摘选自田闻之《龘龘䲜䲜,生僻字真火了?》)

材料二:

生僻字的复活,呈现多种形态。有的沿用旧有音义,如xiān),新鲜之义,复活后音义不变。有的改变原有音义,如,本读“duì”,意为怨恨;网民俗读为“duǐ”,表反驳、争辩、回戗等义。有的俗解形体,打破原有造字理据,旧瓶装新酒,如“忈”本为“仁的异体,从二从心,爱已爱人,兼爱之心即仁心,由于字形的上面是、下面是,被网民俗解为有二心、不专心,已脱离原本意义。有的借音替字,如),字的异体,因民俗忌言忌写字,就用谐音代替笑亖”“创亖都是网络流行语。民俗破旧立新,重解生僻字,追求奇、特、新,往往带有娱乐色彩。

生僻字复活的原因复杂多样。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中的汉字编码与汉字字库不断扩容,汉字输入法层出不穷,不断优化。在技术的赋能下,以前在计算机汉字字库中没有的罕见字、生僻字现在几乎都有了;以前不会输入的汉字,现在通过手写输入或部件组合输入法可以实现。某网站可根据部件组合的方式检索20万个汉字,几乎所有生僻字都可以在这里实现输入与呈现。这些变化极大地方便了民众接触生僻字、认识生僻字、使用生僻字、重解生僻字。

近年来,甲骨文等汉字研究不断深入,也使汉字知识普及方兴未艾,各种与汉字有关的报刊栏目、电视节目、网络直播、电子字典风起云涌。人们已不满足于简单地认读汉字、书写汉字,时不时喜欢根据时代的变化、民俗的需要玩味汉字,拆解生僻字形体,重构生僻字理据,或望形生义,或借音替字。

此外,新生代网民的增多,正在逐步重塑网络传播的基本形态。年轻人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对新事物充满好奇,他们成了创造网络新词与复活生僻字的主力军。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相互影响、各种信息传播方式相互作用下,生僻字的流行加速。汉字作为信息的载体,民俗有了新的需要,时代赋予了新的可能,生僻字的复活也就不足为奇了。

(摘编自郑贤章《龘随龙行——生僻字的现代生命力》)

材料三:

李杲、高頔、傅广美……新学期开学,老师们遇到的第一个挑战竟是如何正确读出学生的名字。这两天,网络上热传的一份小学新生名单引发广泛关注:全班16名学生的名字中,竟出现了8个生僻字。还有刘小灵童”“程门立雪等四字名字。时下,生僻字成了孩子姓名里的热门字。教育界人士认为,这不仅是社会文化心理的集中体现,也折射出年轻家长对于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心情。

但生僻字入名,追求独特亦应有度。名字寄托着父母对孩子未来人生的美好祝愿和期冀。中国人对文字向来具有敬畏之心,大多数人认为,具有美好寓意的语言文字具有正向映射的作用,能给人带来好运气和精气神,从这一点来看,家长们选择这些好词、好字作为孩子的名字,理所当然。但是,要说孩子有个好名字就能人生美好一帆风顺,那也太牵强附会了。

毕竟名字只是一个符号,承载不了那么多的重要意义。家长不希望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是有好名字就不输在起跑线上了吗?实际上,名字并没有那么神奇的作用。人生的美好是靠奋斗得来的,你不奋斗,哪里来的幸福!正如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徐默凡所言,家长选择生僻字更多是为了赋予孩子一个独一无二的名字,但不一定有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文化品位。取个生僻字作名字,不一定就显得有文化,毕竟名字就是让人知道的,别人都不认识,恰恰说明你的文化不高,能选择的字有限,或许还是没文化的象征呢。

(摘编自东方时评《生僻字入名不应有难以承受之重》)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尽管绝大多数人对“龘龘䲜䲜”吉祥串烧还不能流畅读写,但人们还是喜欢用它来表达新年祝福,因为这样的词语能表达双倍或多倍的祝福与期盼。
B.用进废退,很多生僻字因长年沉寂在故纸堆,日常生活中很少用到,所以鲜为人知,将不得不面对逐渐消亡的命运。
C.生僻字复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人们喜欢追求奇、特、新的娱乐心理和美好祝愿与期冀的心理。
D.人生的美好是靠奋斗得来的,名字只是一个符号,承载不了太多的意义,并不是一个好名字就能让孩子人生美好一帆风顺。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字在字形构造上的创意与优势极其强大,比如“龘”,虽然《新华字典》与《现代汉语词典》都没有录入,但在甲辰龙年,它因契合了人们对“龙”的浪漫想象而重获新生。
B.各种与汉字有关的报刊栏目、电视节目、网络直播等文化活动的相继兴起,扩大了汉字知识的普及,在某种意义上也加速了生僻字的复活。
C.生僻字成为学生姓名中的“热门字”,是年轻家长对于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心情的体现,更是一种寓意美好的社会文化心理的体现。
D.生僻字的复活是时代的产物,有其偶然性,能否持久流行,其产生的价值与效应如何,还要具体分析每个复活生僻字产生的动因。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俗解形体”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奣”(wěng),本指天空晴朗无云,网民依其形体重新组合出天明、天亮之义。
B.“砳”(lè),本为石头撞击声,网民用其代替快乐的“乐”。
C.“烎”(yín)的本义为光明,近来流行于网络游戏,望形俗解为“开火”,被玩家用来形容高超的竞技或充沛的状态。
D.“兲”(tiān)被望形生义为“王八”,用于讥讽、骂人,但与其作为“天”的异体字的内涵不兼容。
4.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网络普及在生僻字流行过程中起到了哪些作用。
5.有人认为“生僻字存在显而易见缺陷,早已失去被‘激活’的价值,进入‘故纸堆’才是它们的合理‘归宿’”。对此,你怎么看?请说明理由。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魏征,钜鹿人也。近徙家相州之临黄。武德末,为太子洗马。见太宗与隐太子①阴相倾夺,每劝建成早为之谋。

太宗既诛隐太子,召征责之曰:“汝离间我兄弟,何也?”众皆为之危惧。征慷慨自若,从容对曰:“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太宗为之敛容,厚加礼异,擢拜谏议大夫。数引之卧内,访以政术。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每与之言,未尝不悦。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又劳之曰:“卿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非卿忠诚奉国,何能若是!”

三年,累迁秘书监,参预朝政,深谋远算,多所弘益②。太宗尝谓曰:“卿罪重于中钩③,我任卿逾于管仲,近代君臣相得,宁有似我于卿者乎?

六年,太宗九成宫,宴近臣,长孙无忌曰:“王珪、魏征,往事息隐,臣见之若仇,不谓今者又同此宴。”太宗曰:“魏征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朕能擢而用之,何惭古烈?征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征再拜曰:“陛下导臣使言,臣所以敢言。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敢犯龙鳞、触忌讳也。”太宗大悦,各赐钱十五万。

十二年,太宗以诞皇孙,诏宴公卿。帝极欢,谓侍臣曰:“贞观以前,从我平定天下,周旋艰险,玄龄之功无所与让。贞观之后,尽心于我,献纳忠谠,安国利人,成我今日功业,为天下所称者,惟魏征而已。古之名臣,何以加也。”于是亲解佩刀以赐二人。庶人承乾在春宫,不修德业;魏王泰宠爱日隆,内外庶寮,咸有疑议。太宗闻而恶之,谓侍臣曰:“当今朝臣忠謇无如魏征我遣傅皇太子用绝天下之望。

寻遇疾。征宅内先无正堂,太宗时欲营小殿,乃辍其材为造,五日而。遣中使赐以布被素褥,遂其所尚。后数日,薨。太宗亲临恸哭,赠司空,谥曰文贞。太宗亲为制碑文,复自书于石。特赐其家食实封九百户。

太宗后尝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因泣下久之。乃诏曰:“昔惟魏征,每显予过。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故亦庶僚苟顺,难触龙鳞者欤!所以虚己外求,披迷内省。言而不用,朕所甘心;用而不言,谁之责也?自斯已后,各悉乃诚。若有是非,直言无隐。

(节选自《贞观政要任贤》)(有删减)

材料二:

贞观三年,太宗谓侍臣曰:“君臣本同治乱,共安危,若主纳忠谏,臣进直言,斯故君臣合契,古来所重。若君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亡,不可得也。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如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前事不远,朕与卿等可得不慎,无为后所嗤!”

(节选自《贞观政要·君臣鉴戒》)

【注释】①【隐太子】唐高祖李渊长子李建成,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追封他为息王,谥隐,史称隐太子。②【多所弘益】意思是对治理国家有很多重大的帮助。③【中钩】春秋时,齐公子小白与公子纠争位,管仲辅佐公子纠。一次,管仲用箭射中公子小白的衣带钩。后公子小白获胜,即住,这就是齐桓公,他以管仲为相。

1.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当A今B朝C臣D忠E謇F无G如H魏I征J我K遣L傅M皇N太O子P用Q绝R天S下T之U望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太宗九成宫               妇女无所
B.魏征往者我所仇          有善始者
C.太宗闻而                 则思正身以黜
D.令不闻其过                 信臣精陈利兵而谁何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泣下久之                              批大郤,导大窾,其固然。
B.言不用,朕所甘心                  哙拜谢,起,立饮之
C.遂所尚                                 可忽乎!
D.征每犯颜切谏,不许我        吾见其难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征曾在太宗与隐太子暗中争夺权力时,劝隐太子早做打算。隐太子死后,太宗诘问魏征离间兄弟关系,魏征镇定自若,从容作答,并获得太宗赏识。
B.太宗设宴招待近臣,长孙无忌打趣说过去的政敌变成了现在的同僚,太宗心生感慨,认为自己不计前嫌,提拔重用魏征,可以和古代圣贤相比。
C.皇太子李承乾在东宫不修养德行。魏王李泰日益受到太宗宠爱,朝廷内外议论纷纷。太宗听说后非常厌恶,对身边大臣们说,任用魏征,辅佐皇太子,以断绝天下人的想法。
D.魏征死后,太宗认为失去了一面镜子。过去魏征常能指出自己的过失,而现在自己虽有过失,却无人公开指出,因此下诏鼓励群臣直言劝谏,不要隐瞒。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罪重于中钩,我任卿逾于管仲,近代君臣相得,宁有似我于卿者乎?
(2)自斯已后,各悉乃诚。若有是非,直言无隐。
6.唐太宗成为一代明君,开创了“贞观之治”,请结合文本概括理由。
2024-05-13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

朱熹

江水浸云影,鸿雁欲南飞。携壶结客何处?空翠渺烟霏。尘世难逢一笑,况有紫萸黄菊,堪插满头归。风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

酬佳节,须酩酊,莫相违。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晖。无尽今来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机。与问牛山客,何必独沾衣。

注释:①依某种文体原有的内容辞句改写成另一种体裁,叫隐括。此词即隐括杜牧《九日齐山登高》一诗。②牛山客:语出《晏子春秋·内篇谏上》,齐景公游于牛山,感叹自己不得长生,为终有一死而悲泣。后喻指哀叹人生短暂的人。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作开篇描绘万里长空,天光云影,诗人携酒登高,融入那山色空翠、烟霏缥缈之所在,意境空灵。
B.上片末句感叹多少登高伤怀的昔人已成陈迹,而美好的风景却真实恒常,也蕴含对当下人生的思考。
C.下片“无尽”三句以无穷的时间和无垠的空间凸显出人生的有限,表达了诗人面对危机的忧患意识。
D.此词以故为新,发舒性情,贵在深入浅出,意境优美高远,格调清畅豪爽,深含理趣却又不堕理障。
2.论者赞这首词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之志的境界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
2024-05-13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晋文公问于狐偃曰:“寡人肥甘周于堂,卮酒豆肉集于宫,壶酒不清,生肉不布,杀一牛遍于国中,一岁之功尽以衣士卒,其足以战民乎?”狐子曰:“不足。”文公曰:“吾弛关市之征而缓刑罚,其足以战民乎?”狐子对曰:“不足。”文公曰:“吾民之有丧资者,寡人亲使郎中视事,有罪者赦之,贫穷不足者与之,其足以战民乎?”狐子对曰:“不足。此皆所以慎产也;而战之者,杀之也。民之从公也,为慎产也,公因而迎杀之,失所以为从公矣。”曰:“然则何如足以战民乎?”狐子对曰:“令无得不战。”公曰:“无得不战奈何?”狐子对曰:“信赏必罚,其足以战。”公曰:“刑罚之极安至?”对曰:“不辟亲贵,法行所爱。”文公曰:“善。”明日,令田于圃陆,期以日中为期,后期者行军法焉。于是公有所爱者曰颠颉,后期,吏请其罪,文公陨涕而忧。吏曰:“请用事焉。”遂斩颠颉之脊以徇百姓,以明法之信也。而后百姓皆惧曰:“君于颠颉之贵重如彼甚也,而君犹行法焉,况于我则何有矣。”文公见民之可战也,于是遂兴兵伐原,克之;伐卫,东其亩,取五鹿;攻陽胜虢;伐曹;南围郑,反之陴;罢宋围。还与荆人战城濮,大败荆人;返为践土之盟,遂成衡雍之义:一举而八有功。所以然者,无他故异物,从狐偃之谋,假颠颉之脊也。

(节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材料二

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今世之主法先王之法也有似于此其时已与先王之法亏矣而曰此先王之法也,而法之,以此为治,岂不悲哉?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世易时移,变法宜矣。譬之若良医,病万变,药亦万变。病变而药不变,向之寿民,今为殇子矣。故凡举事必循法以动,变法者因时而化,若此论,则无过务矣。夫不敢议法者,众庶也;以死守者,有司也;因时变法者,贤主也。是故有天下七十一圣,其法皆不同。非务相反也,时势异也。故曰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骜。夫成功名者,此先王之千里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慎大览》)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今世之主A法B先王之法也C有似于此D其时已E与先王之法F亏矣G而曰H此先王之法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肥甘,指美味,与《齐桓晋文之事》中“为肥甘不足于口与”的“肥甘”意思不同。
B.用事,当权执政,也指行事办事。文中具体指官吏请求文公对违法的颠颉执法行刑。
C.殇子,未成年而死者,短命的人。《庄子》“莫寿於彭祖,而殇子为夭。”即用此意。
D.镆铘,也作“莫邪”,常与“干将”并称,泛指宝剑。或谓春秋吴莫邪善铸剑,故称。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文公采取了一系列保证民生的措施,狐偃却认为这些都不能成为要求民众打仗送死的理由。
B.晋文公一举建立八项功业,正是因为听从了狐偃的主张,利用砍断颠颉脊梁的事彰明了法令。
C.楚国人攻打宋国,循着事先做好的水文标记涉水突袭,河水暴涨,楚人不知,致上千人溺亡。
D.古代享有天下的七十一位圣贤君主,法度各不相同,并非他们理想各异,而是由于时势不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日,令田于圃陆,期以日中为期,后期者行军法焉。
(2)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
5.材料二论理深透,请指出其主要论证方法,并简要分析。
2024-05-10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本一

意外

铁凝

①台儿沟很少有人家挂照片,也很少有人出去照相。公社没有照相馆,去趟县城,跋山涉水来回五百里。谁家要是挂张照片,顿时满屋生辉,半个村子也不免热闹几天。

②山杏的哥哥来了封信,向家里要张“全家福”。信中特别提到,最想念妹妹山杏。他在南方一个小岛上当兵已经两年,走的时候山杏才八岁。

③接到哥哥的信,山杏整天催爹妈去县城照相。现在,摘完了核桃,又摘完了柿子,爹对山杏说:“明天咱们就上路。”

④山杏一晚上也没睡好。睁开眼看看,妈正弯着腰烙饼;又睁开眼看看,妈还弯着腰烙饼;再睁开眼看看,一摞白面饼高高地堆在桌上。她想,这不就是过年吗?过年家里也没烙过这么多白面饼。

⑤天不亮,山杏就穿上过年时的新罩衣,又叫妈给她拿出哥哥寄来的新塑料凉鞋。妈说:“咱不,照相可不能露脚趾头。不如穿我做的扎花鞋。”山杏打整着自己.妈也打整着自己。山杏还从墙上摘下那块落满灰尘的小镜子,前前后后让妈照。直到爹在门口等得不耐烦了,妈才挎起了沉甸甸的篮子。

⑥他们搭了五十里汽车,走了二百里山路,喝凉水、住小店,吃了多半篮子干饼,第三天才来到县城。山杏一心想着妈在路上嘱咐过她的话:“听人说,照相馆的灯比太阳还亮,到那时候再亮也不能眨眼,一眨眼就照成瞎子了。”

⑦进了照相馆,一个烫着卷发的姑娘把他们领进一间黑屋。哗的一下,一屋子灯都亮了——有高楼,有大厦,有鲜花,有木马……山杏的眼都不够用了。忽然间她被人拉住胳膊塞在了爹妈中间,原来照相就要开始了。烫发姑娘躲在一只木匣子后面顶起块黑布,左比划,右比划,这使山杏又想起妈在路上嘱咐过她的话。她扭头看看妈,妈已瞪起了眼睛顾不得看她;她又扭头看看爹,爹也正大睁着眼睛向前看。山杏转回头,也赶紧把眼睛瞪得圆圆的。木匣子里“咔嚓”了一声,一屋子灯也跟着灭了。他们又摸黑走出屋子。

⑧半个月后,山杏爹从大队部拿回一个照相馆寄来的信封。山杏赶紧抢着撕开口,里面果然有张照片。谁知,上面没有大睁着眼睛的山杏,也没有睁大了眼的爹妈。照片上就一个人,一个正冲她们全家微笑的姑娘:额前的卷发像云彩,弯弯的眼睛像月牙儿,比照相馆那个卷头发的还好看。山杏和爹妈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说不出话来。

⑨第二天,山杏家的墙上挂出了这张照片,照片上的姑娘冲所有来参观的人微笑着。有人问起这是谁,爹妈吞吞吐吐不说话,山杏说,那是她未来的嫂子。

⑩山杏知道撒谎不好,但又觉得,不管怎么说,从此,她家也可以和那些有照片的人家比美了。

文本二

①我的写作是从短篇小说开始的,我对短篇小说有一种近乎偏执的喜爱。短篇小说锻炼了我思维的弹性跳跃和用笔的节制,短篇小说使我的精神沉着,也留给我的心灵更多的畅想余地。我从不认为写作短篇是营造长篇的过渡和准备。我甚至老是妄想以我的实践来证明短篇小说的独立价值。即使在时代的物欲和功利色彩愈加鲜明的关头,即使在短篇小说常常作为陪衬和偿还“感情文债”的今天,我仍然愿意“奋不顾身”地以短篇小说的方式磨砺自己的心灵和笔。短篇小说有点像体操项目中的吊环和平衡木,吊环和平衡木给运动员提供的条件较之其他项目更为苛刻,但那些不凡的健将却能在极为有限的场地翻跃、腾飞,创造出观众意想不到的潇洒和美。短篇小说是一种挑战,它就像吊环和平衡木对于运动员那样,不给你犯错误的机会,也让你没有改正错误的可能。因此短篇小说也是一种诱惑。我甚至不断以一位美国作家的话给短篇小说助威,他说他终生喜欢短篇小说,因为“人生本不是一部长篇,而是一连串的短篇”。我亦在一些文字里表述过我对于短篇小说的看重,我说:“我看重的是好的短篇给予人的那种猝不及防之感:在滞缓、恒久的巨大背景前后,正是不同的人在上演着同一剧目的不同片段,走马灯似的。好的短篇正在于它能够把这些片段弄得叫人无言以对,精彩得叫你猝不及防。因为世界上本不存在一气呵成的人生,我们看到的他人和自己,其实都是自己和他人的片段。或许再精彩的小说,你读过之后愣愣神儿,也会说一句:不过如此。”

②的确不过如此,人生本来如此。重要的在于你毕竟被那猝不及防的精彩迷惑过,不过如此的人生,是不可以没有片刻的迷惑,片刻的忘情的,甚至于片刻的受骗。

③当我写作长篇小说时,我经常想到的两个字是“命运”;当我写作中篇小说时,我经常想到的两个字是“故事”;当我写作短篇小说时,我想得最多的两个字是“景象”。

④我并不想强迫读者一定接受我以短篇的形式表述出的那些人生景象,我只愿意琢磨,我该以何样的本领把我心中的一万种景象呈现给我的读者。

(选自铁凝《我看短篇小说》)

1.下列对文本一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第②段插叙哥哥最想念山杏的原因,同时又为后文山杏惦记着照相的情节做了铺垫。
B.作者写山杏看母亲“烙饼”的镜头,运用了反复的手法,写山杏因兴奋而辗转反侧、睡不踏实的状态,体现了山杏一家对照相的重视。
C.“哗的一下,一屋子灯都亮了——”第⑦段这个句子中的破折号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高楼、大厦、山花、木马……”
D.小说描写普通的人和平常的事,从中反映了乡村人们对城市的向往,对富裕生活的追求,以及渴望改变落后生存现状的决心。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文本二中,铁凝解释自己偏执的喜爱短篇小说,是因为它“锻炼了我思维的弹性跳跃和用笔的节制”,她觉得短篇小说是具有独立价值的。
B.人生无法一气呵成,山杏等人物的人生片段,带给读者片刻的迷惑、忘情,正是人生中的经典片段成就了短篇小说的精彩。
C.“再精彩的小说,你读过之后愣愣神儿,也会说一句:不过如此。”意在突出长篇小说并不比短篇小说更精彩,读来不过尔尔。
D.铁凝的“景象说”见解独到,她认为短篇小说是对纷繁复杂的人生景象的呈现,通过个性化的表达构建含蓄蕴藉的艺术世界。
3.请从描写角度赏析文中两处画横线的句子。
(1)山杏还从墙上摘下那块落满灰尘的小镜子,前前后后让妈照。直到爹在门口等得不耐烦了,妈才挎起了沉甸甸的篮子。
(2)山杏和爹妈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说不出话来。
4.在文本二中,铁凝将短篇小说比作“体操项目中的吊环和平衡木”,认为它们能“创造出观众意想不到的潇洒和美”,请谈谈《意外》在情节处理上是如何体现这种“意想不到”的特点的?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
2024-05-10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先秦散文的基本文体形态:一是以论说为主,如《春秋》《老子》《庄子》《孟子》等含哲学、政论文在内的文章;二是以记叙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主,如《左传》《国语》等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文章。这两种文体形态交相辉映,不仅成就了一个大时代里散文的辉煌,而且还开创了中国的杂文学传统。而其文体特征则是具有广泛的包容性,先秦时期的散文文史哲没有分家,实用文章和非实用文章混杂,文学与非文学交织,其时也没有专门从事散文创作的散文家。可见,先秦时代的散文概念和内涵是模糊的,文体是自然朴素的,同时也是极其包容的。正是这种模糊、自然朴素和包容性奠定了中国古代散文宽阔、宏大坚实的基础。

先秦之后的两汉以历史散文为主要文体形态,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是这一文体的代表作,它将散文推到了一个顶峰。唐代的古文运动,一方面瓦解了魏晋南北朝的时文——骈文;一方面又融合叙事的历史、说理议论的哲学、抒情的文学于一炉,从而形成了叙事、议论与抒情三位一体的古典散文格局。当然,古典散文只是唐宋的一种主流散文文体形态,在唐代古文运动的推动下,散文的品类多样,写法也多姿多彩,既有大量的山水游记、寓言、传记等有很强文学性的散文,也有车载斗量的诸如书信、奏议、诏令、论辩、传状、碑记、箴铭、颂赞、哀祭、序跋、书说、赠序等偏于应用和议论的文章。明代以后,先是以拟古为主七子的散文创作成为时流,继而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主张一切作品皆从胸中流出的小品笔记成为主要散文文体形态。而清代以桐城派为代表的散文,既强调义理、考据,又注重词章,即将应用性与文学性融合在一起。从以上对古代散文的历史回顾中,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中国的古代散文,从文体的角度讲,是一个相当庞杂的概念,或者说是一个杂文学的系统。中国古代散文的文体形态呈现出两个特征:其一,是它一方面具有极强的包容性,一方面每个时代都有一种主流文体;其二,中国的古代散文,先秦时期是应用性与文学性并重,魏晋之后总体看文学性文体占据主导地位,但应用性文体也有自己独立的地位。

总结、回顾中国古代散文文体演变的历程,我们还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值得注意的文学现象,中国古代散文家从魏晋南北朝起便有着比较自觉的文体意识。虽然,章学诚所言至战国而后世之文体备的说法可能有夸大其辞的成分,但鲁迅认为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的文学主要是诗文已进入到文体的自觉时代应属不虚。关于这一点,我们还可拿西方的文学作比较。西方的文学以戏剧、小说和诗为主,散文从古代到现代都没有独立成体,所以不论是长篇论著或是短篇小品,其文体基础都十分脆弱;即使五四时期热闹一时的英美絮语散文,其实真正上佳的作家和作品并不是很多。而能够像中国散文那样融记叙、抒情、议论于一炉的优秀之作更少。与中国散文相比,西方的散文随笔重笔路,重纪事、说理、个人性和科学精神,但在文章,即抒情性、音乐性、语言韵味,乃至文气等更能体现文体意识的各个方面,则远远逊色于中国古代散文。

(摘编自陈剑晖、杨汤琛《中国散文文体的近现代嬗变》,有删改)

材料二

先秦散文确立了说理文的体制。早期的语录体和对话体,虽不是我国说理文体制的主流,但后代不乏类似之作。从扬雄模拟《论语》而作的《法言》,到后代的佛教语录和理学家语录,都与《论语》一脉相承,主要以问答的形式进行论辩。在后代说理议论文中,也不乏其例。成熟于战国后期的专论体说理文,更是我国说理文的主要模式,不仅在体制上,而且在说理方法上,都对后代说理文有深远影响。

先秦说理文主要是哲理散文和政论散文,但无论是表述对自然和人生的理性认识,还是阐发政治主张和学术观点,都不仅依靠逻辑推理和抽象思辨来完成,还灌注了浓烈的情感,运用了生动的感性形象。先秦说理散文中,寄寓深刻的寓言、譬喻,常有抒情因素。这种形象性和抒情性,使先秦说理散文自身具有了文学意味,对后代散文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不仅后代哲理政论文受其影响,以描写抒情为主的文学散文也由此而孕生。

先秦说理散文中大量的寓言,本是为说理而存在,但由于其自身深厚的意蕴和生动形象的艺术特征,所以能够脱离说理文字而独立,由一种艺术表现手法,成为一种文学样式。其中的优秀之作,对我国古代小说的形成,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先秦说理散文中,以对话的方式描写人物,也为后世小说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艺术经验。

(摘编自《中国文学史》,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先秦散文以磅礴的底蕴成就了自身辉煌,开创了一个具有广泛包容性的文学传统,也为中国古代散文奠定了宽阔、宏大的基础。
B.在西方文学发展史上,散文长期势弱未成主流,文体基础薄弱,真正上佳的作家和作品不多,不似中国古代散文具有文体意识。
C.早期的语录体和对话体,尽管后来没能发展成为说理文的主流,但是对后代的佛教语录、理学家语录和专论体说理文都有影响。
D.寓言这种文学样式,因其自身的意蕴以及生动形象的艺术特征,所以可以从先秦的说理性散文中脱离出来,并成为小说的雏形。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以散文的起源开端,着重论述了中国古代散文的文体形态和文体意识。
B.材料二从多个方面分析了先秦说理散文的特点以及其对后世中国文学的影响。
C.材料一借西方文学散文发展演变历程,论证中国古代散文家文体意识自觉的重要性。
D.材料二以汉代杨雄的《法言》为例,来论证先秦说理散文在体制上对后世的影响。
3.结合材料一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用来证明材料中各时代散文文体形态特征的一项是(     
A.先秦散文开创了我国散文的最基本形式,即议论文和叙事文。后世散文尽管有许多发展变化,但与这两种形式都有密切关系。
B.《史记》在综合前代史书各种体制的基础上,创立了纪传体编史方法,其中的“纪”“传”部分就是以人物为中心的历史散文。
C.建安时期是文学的自觉时代,建安七子一扫汉末文人的颓唐,语言疏朗明白,不尚雕琢,具有清新刚健的风格,世称“建安风骨”
D.韩愈、柳宗元等人尖锐批判六朝以来的骈俪文,提倡更为实用的上继先秦两汉文体的散文,并称之为“古文”,与骈俪文对立。
4.材料一论证手法多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5.材料二谈到“先秦说理散文中,寄寓深刻的寓言、譬喻,常有抒情因素”的观点,请从《齐桓晋文之事》中找出一个能证明这个观点的例子,并作简要分析。
2024-05-10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暗香·旧时月色

姜夔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注:①何逊,南朝梁诗人,早年曾任南平王萧伟的记室。酷爱梅花,任扬州法曹时,廨舍有梅花。有《咏早梅》等诗。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起五句,词人描绘了一幅记忆中月下吹笛折梅的画面,尽管天气寒冷,仍与“玉人”一起去摘梅花。
B.上阕后六句,词人借何逊自拟,委婉地表达自己能力不够,才华大不如前,却仍会责怪竹林外吹过来的香气。
C.全词关合紧密。“长记”紧承“相忆”,再折入“旧时”;“翠尊”由上“瑶席”出,“红萼”由上“疏花”出。
D.全词结构精巧、细致,于今昔对比中,寓盛衰之感与怀人之思。
2.宋人张炎有言“词之赋梅,惟姜白石《暗香》《疏影》二曲,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立新意,真为绝唱。”请结合本词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南池

[宋]陈丕

杂树疏阴覆小亭,池塘流水自泠泠。

残荷犹结高秋绿,深柳遍含斜日清。

宇内谁堪千古在,眼中吾已二毛侵。

旧时游侣晨星似,墙角啼蛋不可听。

【注】①二毛:斑白的头发。②蛋:蟋蟀。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景视听结合,以声衬静,绿树掩映小亭,水声清越,写出了环境的清幽。
B.颈联上句议论,表达对宇宙永恒的思考;下句叙述,流露出韶华已逝的感慨。
C.尾联上句运用比喻,“晨星”写出旧友日见稀少,与颈联的“二毛侵”相呼应。
D.尾联下句“不可听”,是因为秋天墙角蟋蟀的鸣叫声凄切,容易引发哀伤之情。
2.有人评价这首诗的颔联“衰而不败,哀而不伤”,请试作分析。
2024-04-09更新 | 288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