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74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绝墨

谈歌

民国三年冬月,保定下了第一场大雪。漫天雪花飘舞,寒风沿街扫荡。大雪竟然不歇气,凶凶地下了三天。东关“飞云酒楼”也没有了平日的热闹,只有零星散座。老板侯洪志让伙计去请城内几位丹青高手,来酒楼品酒论画。

“飞云酒楼”是保定的老字号。老板侯洪志虽是商贾,却有绘画的雅好。城内丹青高手先后踏雪赶来,在楼上饮酒论画。说到兴致时,侯洪志取来纸墨,乘兴涂抹出几枝梅花,众人齐声喝彩。围看的一个黄脸汉子叫了声好,也走到桌案前,捉起笔,饱蘸了墨,在纸上涂抹起来,洪志和众人不觉屏住了气,就见汉子笔墨雄浑,气势磅礴,一幅“高山流水图”跃然纸上。汉子掷笔拱手:“侯老板,今日就以此画相赠吧!”

洪志瞪大了双眼,张着嘴巴看画,半晌方醒,忙让伙计取了一叠大洋,说道:“先生留步,侯某请先生再留下一幅丹青,这是酬金。”汉子冷笑一声:“我适才留一张画,是兴之所至,切磋酬和的雅事,绝非你的银子所能买去!”说罢,抓起桌案上的那张画,扯了个粉碎。洪志苦笑道:“侯某做了多年井蛙。今日得遇大手笔,方知天高地厚。明日,我就关闭酒楼,专意丹青。”

第二天,“飞云酒楼”改了字号,挂出“洪志画坊”牌匾。洪志终日躲在楼内作画,如此过了两年,“洪志画坊”在保定画坛名声大噪。

一天,侯洪志正在作画,当年那个黄脸汉子走进店来。侯洪志忙起身拱手:“原来是大师到了,请多多指教!”汉子四壁看看,道:“侯老板果然是生意人。”洪志一怔:“此话怎讲?”汉子大声笑起来:“我看到四壁皆是浓浓的商贾气。”侯洪志白了脸,木在了那里。汉子笑道:“近日我要在对面街上开一座画坊,还请侯老板多多照应!”

几天后,侯洪志画坊的对面,果然开了一座画坊,字号“山月画店”。

起初两店不分高下。后来,侯洪志的生意淡下来,汉子那边的生意火爆起来。那汉子似乎成心与洪志作梗。洪志画梅,他便也画梅。洪志画花鸟,他便也画花鸟……侯洪志忍不下心头恶气,就找到汉子的店中。

侯洪志冷冷说道:“你我并无仇恨,如何死死逼我?”汉子道:“侯老板心灵聪慧,就该用心笔墨。一味心高气盛,争强斗狠,那笔下自然呆滞浮躁,难脱俗气。”侯洪志一愣,脸红了,呆呆地看那汉子。汉子道:“善画者,以山为居,以云为所,仗笔走天涯。积一世心血,积劳,积思,积墨,积石成山,积情为画。意到物我两忘,忘喜忘忧忘梦忘醒,忘乎忘耶,不忘犹忘。”说罢,猛地缄口,两眼微闭。侯洪志朗声笑了,拱手道:“多谢指教!”

侯洪志自此刻意专攻花卉。一年过去了,他笔下的梅花桃花格外出色。一日,来了一个姓李的客商,张口要买十张“梅花图”,讲好要十种梅花姿态,当场放下五百定金。侯洪志点头应下,并写了收据。

两月过去,李客商前来取画,一一展开画卷,细细看过。微微皱眉道:“恕我直言,侯老板是用了心力,只是仍呆滞了些,缺少了些灵气。”洪志冷笑道:“请指教!”李客商从怀中取出一张画,竟是一张“红梅图”。画中大雪纷飞,梅花争奇斗妍,朵朵迎风欲动。两下比较,洪志那些梅花确有些呆傻。洪志涨红了脸,拱手道:“再宽限我两个月,这十张画我重新再画。”李客商点头道:“只要侯老板画得精湛,我再等两个月,并无妨碍。”

转眼两月,梅花图画毕,却不见李客商来。这一天,有人叩门,竟是那黄脸汉子!“听说侯老板近来笔下功夫精进,也让我一开眼界。”几个月未见,他形容枯槁,面色更是黄中透青。侯洪志一见竟忘却前嫌,关切道:“您这是害了什么病?可找医生瞧了?”汉子惨然笑道:“病入膏肓,时日无多,日后不会再逼你长进了。今日来是要看看你那十张梅花图画得怎样了?”说着从怀中掏出那张给李客商的收据。

侯洪志心中登时大悟,泪如泉涌:“洪志浅薄愚昧,误解了先生一番苦心。”汉子笑道:“请拿纸笔来。”

汉子拈过笔来,在砚中饱蘸了,却不落笔。目光迷离,悲喜全无。侯洪志刚要说什么,汉子一张口,一口血就喷在了那洁白的宣纸上,只见红红的血浸染开来。汉子笔走龙蛇,就着那血,勾出一幅“梅花斗寒图”,画中大雪纷飞,梅花争奇斗妍,朵朵迎风欲动。汉子似用尽了全身的气力,软软坐下,脸似纸白。

侯洪志猛地跪倒,泪流满面:“请收洪志为徒。”汉子吃力地笑笑:“你我早已经是师徒一场。你画梅花,便要化为梅花。所谓出神入化,才可纵横无忌!”汉子仰天笑道:“幸甚至哉!惟笔在握,守拙不移,痴心不易,梅花香自苦寒来!”笑罢,起身,出门。

第二天,“山月画店”就关了张。汉子不知去向。再过了几天,侯洪志也悄然离开保定,再也没有回来过。后来就传说,侯洪志的一张画在北京卖价一万大洋。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黄脸汉子兴之所至,挥毫泼墨,以画相赠,但是见侯洪志想要用钱买画时便又撕毁了佳作,他认为书画可切磋酬和却不可轻易贱卖。
B.侯洪志说要关闭酒楼,专意丹青,第二天“飞云酒楼”变成“洪志画坊”,这时的侯洪志看似下了很大决心,但并未完全脱去商贾气。
C.黄脸汉子故意与洪志作梗,在“洪志画坊”的对面开了“山月画店”,出售同类的画作,想用这些方式逼侯洪志关闭画坊,“专意丹青”。
D.画坊生意被强势竞争打压,侯洪志气愤之下去找黄脸汉子理论,得到对方的指点后,他有所领悟,从此通过刻意专攻花卉来求得生存。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第一段的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背景,引出品酒论画这一情节,为后文黄脸汉子出场做了铺垫。
B.文本细节描写生动,“洪志和众人不觉屏住了气”“洪志瞪大了双眼,张着嘴巴”,这些细节侧面烘托了黄脸汉子画技高超,引人入胜。
C.文本以“绝墨”为线索,围绕“论画—研画—订画—授画”展开故事情节,把对艺术的感悟融入跌宕起伏的叙述之中,令人久久回味。
D.文本选材以小见大,以民国时期保定为背景,讲述民间平凡小人物的奇闻异事,富有传奇性,彰显艺术精进、文化传承的主题。
3.请根据文本,概括分析侯洪志的人物形象。
4.山西作家李德平说:“我对一部好小说的评价标准概括为十二个字:艺术之美、人性之光、思想之力。”请你结合该评价标准对文本作简要分析。
2024-04-24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喜雨

曾巩

偶徇一官偷禄计,便怀千里长人忧。

桑间举箔蚕初茧,陇上挥镰麦已秋。

更喜风雷生北极,顿驱云雨出灵湫。

从今菽粟非虚祷,会见瓯窭果满篝。

【注】①长人:指居上位者,做百姓官长。②瓯篓(ōu jù):狭小的高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偶徇一官偷禄计,便怀千里长人忧”反映了诗人虽然偶然成为官员,但内心仍然充满了对百姓疾苦的忧虑和关怀。
B.颔联“桑间举箔蚕初茧,陇上挥镰麦已秋”通过描绘农事活动,展现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赞赏和对丰收的期待。
C.颈联“更喜风雷生北极,顿驱云雨出灵湫”中,诗人通过描述风雷和云雨的景象,表达了对及时雨的喜悦。
D.尾联“会见瓯篓果满篝”通过具体描绘丰收的景象,强调了诗人对农业丰收的直接见证和对农民生活的积极影响。
2.清初文学家褚人获评此诗曰:“忧喜之间,尽见儒者情怀。”请结合全诗的内容作简要分析。
2024-04-24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年十五六时,文一篇,投著作郎吴人顾况。况能文,后进文章无可意者。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曰:“吾谓斯文遂绝,复得吾子矣!”贞元十四年,以进士就试。自雠校至结绶畿甸,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往往流闻禁中。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召入翰林为学士。元和十年七月,盗杀宰相武元衡。居易首上疏其冤,急请捕贼以雪国耻,宰相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会有恶居易者,掎摭居易,言浮华无行。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十三年冬,召还京师。凡朝廷文字之职无不首居其选然多为排摈不得用其才。元稹在通州,篇咏赠答往来,不以数千里为远。十四年三月,元稹会居易于峡口,置酒赋诗,恋恋不能诀。

(节选自《旧唐书•白居易传》,有删改)

材料二:

微之,古人云:“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仆虽不肖,常师此语。大丈夫所守者道,所待者时。时之来也,为云龙,为风鹏,勃然突然,陈力以出;时之不来也,为雾豹,为冥鸿,寂兮寥兮,奉身而退。进退出处,何往而不自得哉!故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故览仆诗者,知仆之道焉。其余杂律诗,或诱于一时一物,发于一笑一吟,率然成章,非平生所尚者,但以亲朋合散之际,取其释恨佐欢。

(节选自白居易《与元九书》)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凡朝廷A文字之职B无不首居C其选D然多E为排F摈G不得H用其才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袖,用袖子笼着,与《五代伶官传序》中“函梁君臣之首”的“函”两者用法不同。
B.论,议论,与《苏武传》中“会论虞常”的“论”意义不相同。
C.素,指平时,向来,与《鸿门宴》中“素善留侯张良”的“素”词义相同。
D.穷,文中与“达”相对,与《离骚》中“吾独穷困乎此时也”的“穷”词义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居易干谒拜见顾况,顾况看了白居易的文章后,以礼相待,青睐非常。
B.白居易应考进士做官,章武皇帝察纳雅言,下诏令他入翰林院担任学士。
C.白居易上书议论政事,当权者憎恨他言辞尖锐,将白居易贬为江表刺史。
D.白居易通信交好元稹,二人互为知己,没有因为远隔数千里而中断来往。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言浮华无行。
(2)仆虽不肖,常师此语。大丈夫所守者道,所待者时。
5.结合材料分析,白居易平生最推崇自己哪一类诗?
2024-04-24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萧翼①遂改冠微服,衣黄衫,极宽长潦倒,得山东书生之体。日暮入寺,巡廊以观壁画。过辩才院,止于门前。辩才遥见翼,乃问曰:何处檀越?翼乃就前礼拜云:弟子是北人,将少许蚕种来卖。历寺纵观,幸遇禅师。寒温既毕,语议便合。因延入房内,即共围棋抚琴,投壶握槊,谈说文史,意甚相得。通宵尽欢,明日乃去。辩才云:檀越闲即更来此。翼乃载酒赴之。兴后作诗如此者数四诗酒为务僧俗混然遂经旬朔,翼示师梁元帝自画《职贡图》,师嗟赏不已。因谈论翰墨,翼曰:弟子先世,皆传二王楷书法,弟子自幼来耽玩,今亦数帖自随。辩才欣然曰:明日来,可把此看。翼依期而往,出其书以示辩才。辩才熟详之曰:是即是矣,然未佳善。贫道有一真迹,颇亦殊常。翼曰:何帖?辩才曰:《兰亭》。翼佯笑曰:数经乱离,真迹岂在?必是响拓伪作耳。辩才曰:禅师在日保惜,临亡之时,亲付于吾。付受有绪,那得参差。可明日来看。及翼到,师自于屋梁上槛内出之。翼见讫,故驳瑕指颣,曰:果是响拓书也。纷竞不定。自示翼之后,更不复安于梁槛。并萧翼二王诸帖,并借留置于几案之间。辩才时年八十余,每日于窗下临学数遍,其老而笃好也如此。自是翼往还既数,童弟等无复猜疑。后辩才出赴灵汜桥南严迁家斋。翼遂私来房前,谓童子曰:却帛子在床上。童子即为开门。翼遂于案上取得《兰亭》及御府二王书帖。即使人召辩才,萧翼报云:奉敕遣来取《兰亭》,《兰亭》今得矣,故唤师来取别。辩才闻语,身便绝倒,良久始苏。

(选自《法书要录》,有删改)

材料二:

王羲之尝书《兰亭会序》。隋末,广州好事僧得之。僧有三宝,而持之。一曰右军《兰亭》书,二曰神龟,三曰如意。太宗特工书,闻右军兰亭真迹,求之得其他本,若第一本,知在广州僧,而难以力取。故令人诈僧,果得其书。僧曰:第一宝亡矣,其余何爱。乃以如意击石,折而弃之;又投龟一足伤,自是不能行矣。

(选自《纪闻》,有删改)

[注]①萧翼,唐朝官员。太宗时,命为监察御史,奉命取王羲之《兰亭序》真迹于越僧辩才。他设酒酣乐,探韵赋诗,成功窃取《兰亭序》而归。②檀越,指施主。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兴后A作B诗C如此者D数四E诗酒F为务G僧H俗混然。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投壶,古时宴会时的一种游戏。以矢投壶中,投中多者为胜。
B.参差,指差错,与“参差十万人家”(《望海潮》)中的“参差”含义不同。
C.遗,遗失、丢失,与“留待作遗施”(《孔雀东南飞并序》)中的“遗”含义相同
D.宝,把……当作宝贝,与“前辟四窗”(《项脊轩志》)中的“前”用法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接近辩才,萧翼不仅换了衣服和帽子,装扮成从山东来的书生模样,还故意在辩才的禅房门前站着,好让辩才注意到他。
B.萧翼以诗酒为借口和辩才混在一起,让辩才逐渐对自己放松警惕;接着用自己带的二王字帖,诱骗辩才拿出《兰亭序》书帖。
C.萧翼终于等来了获取《兰亭序》的时机,他趁辩才外出做法事之际,私自拿走书帖,之后召来辩才告诉他真相,辩才被气得当场昏倒。
D.僧人将《兰亭会序》书帖和神龟、如意视为“三宝”,被骗走了书帖后,僧人精神崩溃,损坏了神龟、如意,自己也不能行走了。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遂经自朔,翼示师梁元帝自画《职贡图》,师嗟赏不已。
(2)翼佯笑曰:“数经乱离,真迹岂在?必是响拓伪作耳。”
5.两则材料在对唐太宗获取《兰亭序》真迹一事的记叙详略上有何不同?请简要说明。
2024-04-23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江津第二中学校等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最后的名将——蓝玉

当年明月

蓝玉永远也忘不了洪武五年的那次战争,王保保的军队突然出现,将自己打得措手不及,他连王保保长得什么样都没有看清,就被击溃。虽然这次失利并不是他的责任,但他明白,要争取自己的光荣,最好的方法就是再次与王保保交锋,彻底击败他,然后站在他的面前,骄傲地对他说:我就是蓝玉,曾经被你击败的蓝玉,现在,你是我的俘虏!

从那之后,蓝玉苦苦思索着用兵之道,他不断地总结经验,熟读兵书,朝思暮想的就是与王保保再战一场。然而他的愿望落空了,洪武八年(1375),王保保死在了漠北。

蓝玉一度失去了目标,但他很快又找到了新的方向——彻底消灭北元!

蓝玉是一个要强的人,他从不会承认自己比任何人差。

这次远征的目标是占据松花江以北广大地区的元太尉纳哈出,纳哈出也是一位优秀的将

领,在王保保死后,他拥兵二十万,占据辽东的大片地区,严重威胁着明朝的边界。蓝玉看着他的部下们,这些人都是他精心挑选出来的,即将出征去获取更大的光荣。

此时天降大雪,万物被白雪覆盖,天地一片苍茫,山川大地似乎已经没有了界限。大军就要在这样的环境中出发,向那不可知的前方挺进。

在出征之前,蓝玉对他的士兵们说道:我们马上就要出征了,此次攻击务求必胜,各位要奋力杀敌!唐时名将李愬冒雪下蔡州,一举荡平藩镇,立下不朽功业,今天又降大雪,岂非天意!望各位以身许国,至死不弃,建立功勋,名留青史!

言罢,他翻身上马,向庆州出发。

这支军队就在白茫茫的风雪中开始了行军,严寒之下,万物似乎都没有了生机,一片寂静中,只能听见急促的马蹄声,疾驰而来,又飘然而去。马蹄印很快就被大雪覆盖,仿佛从未有人经过。

他已经等了二十年,二十年中,多少士兵跨上战马,踏上征途就再也没有回来,在边塞里,在沙漠中,处处都有战死士兵的尸体,无数的家庭失去了父亲、丈夫、儿子。为了解除北元的威胁,付出的代价太大了。

不能再等了,毕其功于一役吧!

当蓝玉从朱元璋手中接过帅印的时候,他感受到一种难以抑制的兴奋,自己十几年的努力终于没有白费,上天给他的比他要求的还要多。

蓝玉的军队出征了,他们的目标是脱古思帖木儿驻扎的捕鱼儿海(今贝加尔湖)。

这是一条艰苦的道路,不但路途遥远,而且路上还要经过荒芜的沙漠,后勤也很难得到保障,一旦迷路,后果更是难以想象,军心也会动摇。他们攀越高山,渡过大河,进入了沙漠,在这片不毛之地里,有的只是那刺眼的阳光和漫天的风沙,他们的后勤无法保障,士兵们只能自己携带笨重的干粮辎重,不断有人倒下,但余下的人继续向前走。

蓝玉看着他的士兵们,他为自己有这样的部下而自豪,但他也明白,这次战争的关键不是排兵布阵,而是找到敌人。

很明显,北元已经知道了明军的行动计划,他们躲藏了起来,这可不是平日孩童们玩的躲猫猫游戏,茫茫大漠,又没有侦察卫星,到哪里去找人?

正在蓝玉思考的时候,部将郭英向他报告了粮食缺乏和水源殆尽的情况,蓝玉明白,下决断的时候到了。

蓝玉终于明白了当年徐达被击败后的沮丧和失落,现在他也陷入了这种痛苦之中,何去何从呢?

就此退回去吗?那自己十几年的心血岂不是白费了,等待了这么久,临到关键时刻功亏一篑?不,我决不甘心!

直觉?对,就是直觉!这里漫天黄沙,遍地荒芜,没有人烟,但我能感觉到,敌人一定就在附近!

没有理由,没有线索,没有证据,但敌人一定就在附近!

前进!这就是我的判断!我的判断是对的,我的判断一定是对的!

他下定了决心,沉稳地对那些等待他的将领们说道:前进,敌人就在附近。

于是,十五万大军出发了,士兵们向着未知的命运又迈出了一步,但这支荒漠中的军队没有犹豫,没有动摇。因为他们相信,无论如何困难,蓝玉一定是有办法的,这个人一定能够带领他们取得胜利,并活着回家。

蓝玉带着他的军队继续深入荒漠,他们行军路上小心翼翼,就连做饭也要先在地上挖个洞,在洞里做饭,以防止烟火冒出,被敌军发觉(军士穴地而炊,毋见烟火)。这实在是一支可怕的军队,在茫茫沙漠中,还注意到这样的细节,这支军队就像一只沙漠中的蝎子,悄悄地前进,隐藏在阴影中,只有看到敌人,才会发出那致命的一击。

当大军到达捕鱼儿海南面后,蓝玉终于发现了北元大军的踪迹,但到底有多少人,首领有多高的级别,他并不知道。

他们不问来由,以千钧之势冲入元军大营,挥舞马刀,见人就砍,无数的北元士兵在黑暗之中恐惧万分,以为这些人真是地狱中的妖魔鬼怪,完全丧失了抵抗的勇气。

皇帝已经跑了,统帅也死了,抵抗还有什么用呢,于是很多人放下了武器。

当蓝玉来到北元军营时,他看到的是成群的俘虏和牛羊,是垂头丧气的北元贵族,是一场真正而彻底的胜利。

他遥望天际,仰天长啸:伯仁(常遇春,字伯仁),终平矣!不负此生!

(选自《明朝那些事儿》,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蓝玉从来没有承认过自己比任何人差,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很要强的人。
B.远征之路艰苦且遥远,但出征前蓝玉和他的士兵们乐观地认为能找到并全歼敌人。
C.郭英向蓝玉报告了粮食缺乏和水源殆尽的情况,说明蓝玉所率军队即将陷入困境。
D.蓝玉军队发现北元大军踪迹后,他们立即冲人元军大营,挥舞马刀,见敌就杀。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篇记叙蓝玉与王保保之间的故事,看似闲笔,却从另一个侧面展现了蓝玉永不服输的性格特点。
B.本文采用第三人称的叙事视角,把蓝玉率部进军藏在捕鱼儿海北元大军的历史事件呈现给读者。
C.“没有理由,没有线索,没有证据,但敌人一定就在附近”运用排比和转折句式,塑造了蓝玉在战场上刚愎自用的一面。
D.本文结尾,蓝玉的内心独白既表达了对已故的常遇春的崇敬之情,也表达了他夙愿得偿的不易之感和激动心情。
3.蓝玉向捕鱼儿海进发的过程中,思绪随着他行军的所见所闻而逐步展开。请结合文中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4.《明史·蓝玉传》里面并没有记载蓝玉出征前以名将李愬的事迹来鼓舞将士之事,而当年明月却将其作为蓝玉与士兵们话语内容的一部分,这一改写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请谈谈你的理解。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杨柳枝

白居易

(其一)

陶令门前四五树,亚夫[注]营里百千条。

何似东都正二月,黄金枝映洛阳桥。

(其二)

依依袅袅复青青,勾引清风无限情。

白雪花繁空扑地,绿丝条弱不胜莺。

[注]周亚夫,西汉名将,文帝时以河内守驻守细柳。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柳枝》即古乐府《折杨柳》或《折柳枝》,为七言四句,后沿用为词牌。
B.其一开头两句借助历史上的名隐士和名将领来写柳,“陶令”即陶渊明。
C.其二写柳树花繁扑地、不堪负起黄莺,突出其枝条柔嫩、细弱无力的特点。
D.两首诗意味隽永,不同情境下的杨柳形象都非常逼真,具有深沉的历史感。
2.这两首诗是如何描写杨柳的形象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江南的字面意思是长江以南,今天通称的江南,在历史上也被称为江东江左。作为地理概念的江南,则逐渐固定为太湖流域的苏州、松江、常州、杭州、嘉兴和湖州等地。也正是在人文交流和积淀的历史演变中,文化以其独特魅力跑赢了行政区划的频繁变动,把诗情画意的江南定格在了中华文明史上。

其实,在先秦时期的中原人士眼中,江南是文身断发的蛮夷之地,其人尚勇好斗,和今天人们熟悉的江南范儿大相径庭。秦代到汉初,江南大部分地区还处于火耕而水耨的原始农业时代,这片土地在当时人心目中的形象并不可爱。然而,汉朝以后,全球气温降低,江南一带的气候变得适宜耕种和居住,迎来了改命更生的天赐良机。如果说土地开垦和经济发展为江南的繁盛奠定了物质基础,那么,深刻而广泛的人文交流,则不断为江南范儿的形成注入了活力。

历史地看,秦汉之际、两汉之际、东汉末年至三国期间,特别是西晋永嘉之乱、唐朝安史之乱、北宋靖康之乱以后,以人口大规模南迁为载体的文化传播和融合,顺应了自然环境变化的大趋势,一次又一次刷新着江南的面貌,促使江南进入了属于自己的文化时间。

史学家钱穆认为:东晋南渡,长江流域遂正式代表着传统的中国。永嘉之后,大批中原世家南渡避难,他们大都具有较高的文化造诣,雅致的士族文化给彼时的江南注入了诗性内涵,有力推动了吴越之风江南文化的转变。这一时期,许多重要文化成果都出自北方移民或其后裔之手。钟嵘的《诗品》、周兴嗣的《千字文》、刘勰的《文心雕龙》,皆为例证。到了唐代,安史之乱后,士君子多以家渡江东。有学者统计,从整个唐朝的诗人人数来看,北方远远超过南方,但安史之乱之后,南方诗人人数大幅提高,与北方不相上下。

靖康之变,宋室南渡,江南在文化发展之路上进一步发力。据研究,这次人口大迁移从1126年(靖康元年)开始,一直持续到1279年,总人口达500万人之多,让南方人口数量大大超过北方。旷日持久的移民波及整个长江流域乃至今天的海南岛,而移民分布最多的则是南宋政权中心所在的江南地区。一方面,西北士大夫多在钱塘,诸多学者大儒在此会聚,李清照、辛弃疾等文人雅士在此居停,大大推动了文化学术的发展;另一方面,大批职业艺人集聚促进了市民文化的繁荣,《武林旧事》记载,南宋的杭城内外共有娱乐场所瓦子二十多处,观众多时达到千余人。

当历史行进到明清时期,江南文化以成熟绚丽的姿态呈现于世人面前。明代状元,四分之一来自江南地区;清代状元,江南地区占半数以上。科举场上的得意,集中反映了江南文化实力的整体提升。作为这一时期文化标志的《红楼梦》、三言二拍等名篇佳作大都打上了江南的印迹,也正是这些文化经典最直接地塑造了流传至今的江南形象。

可见,江南范儿是历史的产物,正所谓东南财赋地,江左文人薮,历代文化人对江南山水风物的描摹、对江南文化精神的阐发,则是推动这一历史进程的关键所在。

(摘编自胡一峰《何谓江南——谈谈文化概念中的江南》)

材料二:

作为中国东南核心的江南,是历代文人学者不断构想的、时空界限难以固定的历史文化区域,所以称文化江南文化是历史的投影,文化江南的地缘结构及其历史变迁,决定了江南文化内涵与外延的发展变化,其实质是江南地缘结构演变之一体多相。

首先,江南文化是古代吴文化、楚文化和越文化的重叠与融合。地缘文化学首先探讨区域文化内涵特征及其发展规律。江南区域地缘文化包含着古代吴、楚、越三大分支文化内涵。三楚、三吴与百越文化彼此重叠,在三江江南融合成一体,形成楚辞”“越韵吴歌的历史旋律。

其次,文化地理学从地理角度研究区域文化,着重研究文化传统是怎样影响人们生活空间的演化的。由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感受与理解不同,加上环境、物质要素、生产方式和社会习俗等方面的区域差异,文化要素必然会表现出种种不同阶层、不同区域的类型和个性。这就是区域文化发展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特征。表现在文学艺术及科学技术方面,出现江南大区域内不同区间文化彼此竞争与融合,流派纷呈。所以文化江南的时空界限,往往不限于近代江南的地理范围,而早已成为风景秀美、气候温暖、安定富庶、文教兴盛的地域代号。

再次,语言是文化的核心要素,吴方言是江南文化的核心标志,以此划定标准和方法来确定文化江南的地理范围,已经获得越来越多的学术认同。

(摘编自余同元《文化江南投影了什么样的江南文化》)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天通称的“江南”的范围与作为地理概念的“江南”的范围并不相同,前者范围大,后者范围小,且后者区域比较固定。
B.汉初之前,江南大多数地区属于原始农业时代,是蛮夷之地,再加上这里的人尚勇好斗,因此中原人士并不看好它。
C.经过南北方的相互融合,唐朝安史之乱后,南方诗人人数与北方诗人人数大致相同,但两区域内诗人的诗歌成就难以并论。
D.从地理角度的研究来看,江南文化属于区域文化,这个区域的文化要素在不同阶层、不同区域之内会呈现出不同的类型和个性。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则材料都谈到了“江南文化”,但前者侧重于对“江南文化”形成的阐释,后者侧重于“文化江南”对“江南文化”作用的分析。
B.材料一大量引用了史料和名人名言,这是文化学术论文的特质,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增强了可信度和权威性,强化了论证力度。
C.“江南范儿”对今天的人们来说十分熟悉,一提起它,江南山水风物、江南文化精神就萦绕脑中,其形成经历了较长的历史时期。
D.江南的文化传统之所以会影响人们的生活,根源在于不同区域的环境、物质要素、生产方式和社会习俗等方面存在着区域差异。
3.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撑材料一第三段中的观点的一项是(     
A.永嘉之后,人们南渡避难,北方士族文化给彼时的江南注入了诗性内涵,推动了“吴越之风”向“江南文化”的转变。
B.人口大迁移让南方的人口数量大大超过北方,诸多学者大儒和大批职业艺人集聚江南,江南文化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C.汉朝以后,全球气温降低,江南一带的气候适宜耕种和居住,土地开垦和经济发展为江南文化的繁盛奠定了物质基础。
D.在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之中,明代状元中有四分之一的人来自江南地区;而清代状元中,江南地区的人数占半数以上。
4.下列选项,不属于“江南文化”的内涵与外延的发展变化的一项是(     
A.江南处于“火耕而水耨”,是“文身断发”的蛮夷之地,其人尚勇好斗。
B.江南区域地缘文化包含着古代吴、楚、越三大分支文化内涵,且彼此重叠。
C.江南区域文化发展呈现多样性与统一性特征,彼此竞争与融合,流派纷呈。
D.吴方言成为江南文化的核心标志,可以此来确定文化江南的地理范围。
5.“地缘上的江南”和“文化概念中的江南”有什么不同?请根据材料内容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五个饽饽

莫言

除夕日傍黑天时,下了两天的雪终于停了。爷爷嘱咐我把两个陈年的爆竹放了,那正是自然灾害时期,煤油要凭票供应,蜡烛有钱也难买到,通宵挂灯的事只好免了。

母亲把家里的两盏油灯全点亮了,灯芯剔得很大,屋子里十分明亮。母亲在灶下烧火,火苗映着母亲清癯的脸,映着供桌上的祖先牌位,映着被炊烟熏得黝黑发亮的墙壁,一种酸楚的庄严神圣感攫住了我的心……

奶奶把一个包袱郑重地递给爷爷,轻轻地说:供出去吧。爷爷把包袱接过来,双手捧着,像捧着圣物。包袱里放着五个饽饽,准备供过路的天地众神享用。这是村里的老习俗,五个饽饽从大年夜供出去,要一直摆到初二晚上才能收回来。

院子当中已放了一条方凳,爷爷蹲下去,小心翼翼地把饽饽摆好。来吧,孩子,给天地磕头吧!爷爷跪下去,向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磕了头。我也跪下,将我的头颅低垂下去,一直触到冰凉的雪。天神地鬼,各路大仙,请你们来享用这五个饽饽吧!……蒸饽饽的白面是从包饺子的白面里抠出来的,这一年,家里的钱只够买八斤白面……不知怎的,我的嗓子发哽、鼻子发酸,要不是过年图吉利,我真想放声大哭。

就在这时候,柴门外边的胡同里,响起了响亮的歌声:

财神爷,站门前/看着你家过新年/大门口,好亮堂/石头狮子蹲两旁……

我从地上爬起来,愣愣地站在院子里,听着财神的祝福。他的嗓门宽宽的,与其说是唱,还不如说他念。他就这样温柔而悒郁地半念半唱着,仿佛使天地万物都变了模样……

母亲早就准备好了饭碗,我看碗里只有四个饺子,就祈求地看着母亲。母亲叹了口气,又用笊篱捞了两个饺子,放在碗里,端碗走到胡同里,财神急步迎上来,抓起饺子就往嘴里塞。

财神,你别嫌少……我惭愧地说,他进行了这样美好的祝福,只换来六个饺子,我感到很对不起他。

不少,不少。大侄子,快快回家过年,将来考中状元。

财神没有往我家饭碗里放元宝,大概连买纸元宝的钱都没有了吧。他一路唱着向前走了,我端着空碗回家过年……

娘,咱家要真像财神爷说的有一麻袋钱就好了。那样,你不用去喂牛,奶奶不用摸黑纺线,爷爷也不用去割草了。

哪里还用一麻袋。母亲苦笑着说。

会有的,会有的,今年的年过得好,天地里供了饽饽。——奶奶忽然想起来了,问:金斗他娘,饽饽收回来了吗?

没有,光听‘财神’穷唱,忘了。母亲对我说,去把饽饽收回来吧。

我来到院子里,伸手往凳子上一摸,心一下子紧缩起来。再一看,凳子上还是空空的。饽饽没了!我叫起来。爷爷和母亲跑出来,跟我一起满院里乱摸。找到了吗?奶奶下不了炕,脸贴在窗户上焦急地问。

爷爷找出纸灯笼,把油灯放进去。我擎着灯笼满院里找,灯笼照着积雪,凌乱的脚印,

沉默的老杏树,堡垒似的小草垛……

一家四口围着灯坐着。奶奶开始唠叨起来,一会儿嫌母亲办事不牢靠,一会儿骂自己老糊涂,她面色灰白,两行泪水流了下来。已是后半夜了,村里静极了。一阵凄凉的声音在村西头响起来,财神在进行着最后的工作,他在这一夜里,要把他的祝福送至全村。就在这祝福声中,我家丢失了五个饽饽。

弄不好是被‘财神’偷去了。爷爷把烟袋锅子在炕沿上磕了磕,沉着脸站起来。

爹,您歇着吧,让我和斗子去……母亲拉住了爷爷。

这个‘财神’,也是可怜……你们去看看吧,有就有,没有就拉倒,到底是乡亲,抬头不见低头见。爷爷说。

我和母亲踩着雪向村西头跑去。财神还在唱着,他的嗓子已经哑了,听来更加凄凉:

快点拿,快点拿/金子银子往家爬/快点抢,快点抢/金子银子往家淌……

我身体冷得发抖,心中却充满怒火。我像只小狼一样扑到他身边、伸手夺过了他拎着的瓦罐。

谁?谁?土匪!动了抢了,我咧着嗓子嚎了一夜,才要了这么几个饺子,手冻木了,脚冻烂了……”“财神叫着来抢瓦罐。

大田,你别吵吵,是我。母亲平静地说。

是大嫂子,你们这是干啥?给我几个饺子后悔了?大侄子,你从罐里拿吧,给了我几个拿回几个吧。

瓦罐里只有几十个冻得梆梆硬的饺子,没有饽饽。

饽饽上不了天,饽饽入不了地,村里人都在过年,就你财神到我家门口去过。我坚信爷爷的判断是准确的。我把瓦罐放在雪地上,又扑到财神身上,搜遍了他的全身。财神一动也不动,任我搜查。

我没偷,我没偷……”“财神喃喃地说着。

大田,对不住你,俺孤儿寡妇的,弄点东西也不容易,才……金斗,跪下,给你大叔磕头。

不!我说。

跪下!母亲严厉地说。

我跪在财神面前,热泪夺眶而出。

起来,大侄子,快起来,你折死我了……”“财神伸手拉起我。

屈辱之心使我扭头跑回家去,在老人们的叹息声中久久不能入睡。天亮的时候我做了一个梦、梦见那五个饽饽没有丢,三个在下,两个在上,呈宝塔状摆在方凳上……

我起身跑到院里,惊得目瞪口呆,我使劲揉着眼睛,又扯了下耳朵,很痛!五个饽饽两个在上三个在下,摆在方凳上,呈宝塔状……

【注】①本文是以1961年春节为背景写的短篇小说,有删改。②财神:除夕夜里,有乞丐站在门外高声唱些吉利话,人们把煮好的饺子倒在乞丐的瓦罐里,乞丐把一个草纸叠成的小元宝放到空碗里。人们把纸元宝端回家去,供在祖先牌位下,这叫接财神。文中财神是村里一个四十多岁的单身汉。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重”“捧着”等词语,既写出了奶奶爷爷对神灵的敬畏,也写出了他们对五个饽饽的珍视程度。
B.因为仅有四个饺子,“我”祈求地看着母亲,母亲的叹气写出了她对“财神”的同情及内心的善良。
C.“村里静极了”这一环境描写,使家人后半夜听到“财神”声音的情节合乎情理,更烘托出他们丢饽饽后的心境。
D.小说中的民间小调,与“财神”形象相符,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望,使小说具有浓厚乡土气息。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第一段交代故事发生的相关背景,同时也为因不能通宵挂灯而使五个饽饽被“财神”偷走的情节埋下伏笔。
B.小说第三段插入介绍“村里的老习俗”,与后文让母亲收回饽饽的情节呼应、侧面写出了在当时饽饽的珍贵。
C.饽饽丢失后爷爷的一番话写出了老人质朴善良的心性,推动了母亲和“我”找“财神”、搜饽饽的情节发展。
D.标题“五个饽饽”,是文章的重要线索,通过它们失而复得的过程,还表现了困难时期的复杂人性。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我像只小狼一样扑到他身边,伸手夺过了他拎着的瓦罐”,“我”为何表现得如此愤怒,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4.有论者认为:“莫言的意义在于他为当代文学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这个视角就是“儿童视角”。选择用儿童的眼光来观察世界是莫言作品的一大特色。请分析本文运用儿童视角叙事的好处。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发展。

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先进生产力。从生产力质态来看,它是创新起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和生产力发展路径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同时也是绿色生产力;从生产力自身系统性来看,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是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的先进生产力;从特点特征来看,它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从这个意义上看,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仅是生产力总量的增加,更是生产力的深刻变革。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个系统工程。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一个有机体,生产力及其发展既受生产力诸要素及其变动的影响,也受一定生产关系以及上层建筑的影响。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进一步清除制约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各种障碍,激发全社会各领域各方面创新发展活力,有利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新发展理念具有很强的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挥棒、红绿灯。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要深入贯彻创新发展理念,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形成更多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更要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统筹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要深入贯彻共享发展理念,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工作机制,健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激发生产要素活力,更好体现知识、技术、人才的市场价值,营造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

(摘编自邱海平《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材料二:

当下,新质生产力成为各条线各领域高频词汇,各地迅速掀起学习和讨论热潮,纷纷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步调。但个别地方似乎唱歪了经,把新质生产力当成无所不包的,不管什么想法和举措都往里。套概念、讲空话、喊口号……新质生产力一旦被泛化和滥用,不仅会模糊其特定的内涵与外延,背离其科学逻辑,陷入言之无物的概念空转,更会混淆发展重点、错失发展机遇。

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极具前瞻性的概念,既是改革与发展所需,更是事关全局的战略性命题。各地表现出你追我赶的热切与紧迫,这是值得肯定的。但对于新概念的认识与理解需要一个过程,更遑论破题与解题,切忌一哄而起。总书记强调的新质生产力到底是什么?在哪里,在何处?如何避免大而全、无重点的新质生产力规划?如何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如何将因地制宜的方法论贯彻到位?这些都是摆在眼前的真问题,需要进行系统而深刻的思考。

理解一个概念,须得明确其内涵和外延。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我们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认真领会、反复学习、深刻理解,决不能只概念不求甚解,甚至将其当成一种叙事包装。比如说,一些地方将传统产业视为新质生产力的对立面,这种认识当然不对,但也要防止传统产业随意嫁接新质生产力。麦田里、工厂里当然能够出新质生产力,但个别行业、企业的生拉硬靠只会让人感觉无中生有、牵强附会。比如,有酒企宣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有企业仅是在生产线上增加一些简单自动化设备,就号称拥抱新质生产力。新旧不分、主次混淆甚至把其当作营销噱头,只会让原本深刻严肃的新概念变得庸俗化、浅薄化。事实上,发展新质生产力不可能一蹴而就。如果无时无处不新质,那也就失去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意义。

这种现象何其熟悉。以前几年爆火的元宇宙为例,其本是一种高端前沿技术,但不少地方一哄而上、一窝蜂砸钱进军元宇宙,把这个概念玩坏了。经历过烂尾、停滞和泡沫散去后,今天真正在元宇宙领域取得突破、做出成就的,不是喊得最响、炒得最凶的,而是扎得最深、做得最实的。发展新质生产力,可以从中得到启示。

喊口号喊不出真正的新质生产力。真正的贯彻落实,是完整、准确、全面地学习领会,并且有效行之。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无论是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还是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去做实的,而不是我们已经做成的;需要我们拿出实打实的规划、思路、行动,而不是把新质生产力标签一贴了之。

(摘编自陈立民《谨防新质生产力陷入概念空转》)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质生产力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在中国的创新发展,它的提出符合当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对“新”和“质”的要求。
B.新质生产力的产生和发展都具有系统性特征,它是由多种要素突破升级而催生的,它的加快发展也需要处理好多方面的问题。
C.发展理念决定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新发展理念是指挥棒、红绿灯,有很强的战略性和纲领性,能引领新质生产力更好地发展。
D.传统产业与新质生产力并不冲突,在麦田、工厂中也能够发展新质生产力,但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应时时处处都追求有新质。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和生产力发展路径在科技、创新、绿色等方面已经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我们需要尽快摆脱。
B.具有高质高效等特点的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能增加生产力总量,能推动生产力深刻变革,而后者的意义大于前者。
C.只有在原创性、颠覆性、高水平和核心的科技上下功夫,才能发展传统、新兴和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
D.对于新出现的概念,首先要确定其内涵和外延,理清其科学逻辑,这样做就能避免陷入言之无物的“概念空转”。
3.下列对两则材料中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整体论证结构是层进式,从是什么到怎么做,在谈做法部分运用了总分式。
B.材料二看待问题的角度比较全面,对问题的分析论证体现出一分为二的辩证思维。
C.材料二第二段用多个疑问句来排比论证,增强了论证力度,把读者思考引向深入。
D.材料二第四段使用元宇宙的事例进行类比,来证明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能一哄而上。
4.材料一说,发展新质生产力,要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下面是数实深度融合与新质生产力发展双向交互的理论框架图,下列选项对这幅图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     

A.数实深度融合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根本载体,体现为提供真实的数字经济土壤等三方面作用。
B.数实深度融合与新质生产力发展二者属性相同,具有内在一致性,它们属于同一层级的概念。
C.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会提升技术水平、打破行业界限、重构经济系统,推动数实融合不断深入。
D.数实深度融合与新质生产力发展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互动的,二者的良性发展能相互促进。
5.材料二第三段使用了词语“蹭”和“叙事包装”,请阐释其含意并简析其作用。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2016年,后真相被《牛津词典》选为年度热词。后真相的释义为:诉诸情感和个人的信念要比客观事实对形塑公众舆论的作用更大。很多学者把它与社交媒体和个性化推荐技术联系起来,认为社交媒体使用者不经查证分享来路不明的内容,推动了假新闻的泛滥;同时社交媒体所使用的算法技术,导致了过滤气泡效应,使公众更不易接触到与自己想法相左的信息,加剧了群体偏见。

过滤气泡最早由互联网活动家帕里泽提出。他发现两个人使用同一搜索引擎检索同一词语,得到的结果页面可能完全不同;不同政治立场的人浏览同一个新闻事件,看到的新闻倾向也可能完全不同。比如2010年发生了令人震惊的英国石油公司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帕里泽委托两位住在北部并且受教育程度相似的朋友在同一搜索引擎上搜索有关的消息。一位获得了该公司深水地平线漏油事件的信息,另一位获得的却是关于该公司的投资信息。由此可见,在互联网时代,搜索引擎可以精准掌握用户偏好,为用户过滤掉异质信息,打造个性化的信息世界。但与之同时,信息和观念的隔离墙也会筑起,令用户身处在一个网络泡泡的环境中,阻碍多元化观点的交流。帕里泽将此称为过滤气泡”。

③尽管过滤气泡受到高度关注,但事实上仍属于新瓶装旧酒。早在十多年前,有关信息茧房”“回音室效应”“协同过滤等问题已经引起了学界的广泛讨论。传播学家桑斯坦认为,信息的协同过滤会造成信息窄化,使群体成员倾向于加强与本群体的联系,忽略同外部世界或者其他群体进行信息交流,导致群内同质、群际异质现象,促使信息茧房的产生。处于信息茧房之中的公众有如把自己封闭在自我设计的回音室里,每个人听到的只是自己的回音,相同的意见会不断被重复,异质的观点会被过滤掉,这无异是一个作茧自缚的过程。也有学者把回音室效应与虚假新闻联系在一起,认为社交媒体上聚合了相似的信息和同样的观点,使人们原本的态度不断被印证和强化,隔离了其他领域的信息和异己的表达。人们听到的只是封闭空间内被放大的回声,而不是网络空间中全面而真实的声音。

④问题在于,随着算法推荐时代到来,大数据公司通过智能技术手段获得用户的阅读搜索痕迹,总结用户的心理、习惯、兴趣,投放其感兴趣的信息,现在为特定群体实现精准内容发放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化操作。新闻传播概念实现了从人被动寻找感兴趣的内容内容主动定位到感兴趣的人的转变。用户的兴趣习惯成为内容推荐的核心要素,用户不再需要手动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机器算法代替用户完成了选择的过程。

⑤正是出于对被左右的选择权的忧虑,人们尝试开展一系列戳泡运动来进行矫正,但这些措施总体上看只是一些算法逻辑上的技术调整,针对的是那些已经认识到气泡并意图解决气泡的用户。事实上,过滤气泡的形成非常复杂,有算法推荐技术的推波助澜,也有人性和情感结构的内在需求,还与社会结构和权力息息相关,我们对此既不能过于乐观,也不必过于夸大过滤气泡的负面影响。一方面如果没有算法过滤技术,我们注定会被信息洪流所淹没。另一方面从前那种传统的、非定制的新闻也未必能保证多样性。我们必须要弄清楚,是经过滤的媒体世界造就了我们所见的在线集结,还是本来就拥有不同信念的人建构了自我增强的过滤器。这是一场技术与人性的较量,戳泡运动不仅需要不断改进算法技术,使用户可以接触到多元化的观点,还需要借助一个平等、自由、开放而理性的公共领域平台,开展协商对话,凝聚共识,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治本之道。

(摘编自郭少安《算法推荐时代的过滤气泡》)

材料二:

①国内学者将过滤气泡当作一个已然的负面存在,并以此为出发点对算法过滤引发的社会后果进行批判。相比之下,国外学者更多把过滤气泡视为一种假说——是否真正存在,尚需检验。

②针对过滤气泡是否存在,过去,西方学者从不同视角展开实证研究。我们则认为过滤气泡是否存在应关注的是单个用户的信息结构是否存在偏倚,将单个用户信息结构的均衡性作为衡量过滤气泡的指标,更符合对这一概念的定义。反之,单个用户信息结构失衡则表现为不同类型的信息内容数量差异悬殊,当个性化推送超过用户整体信息占比的50%,该用户的信息结构存在失衡。值得注意的是,平台为吸引流量,在作算法推荐时可能对某些特定内容存在偏好。而对某些投放基数较大的内容而言,推荐数量的小幅增加也可能导致用户信息结构的失衡。鉴于此,我们计算个性化内容的占比对过滤气泡存在与否的影响就要观察个性化推送是否满足以下条件:第一,个性化推送超过用户整体信息占比的50%;第二,在既有推送基数水平上,相应内容的个性化推送的增量显著,一般超过10%。同时满足上述两个条件,则过滤气泡存在。

③为进一步探究微博在算法推荐下的过滤气泡现象存在情况,我们将微博中规模庞大的国内用户群体分为有代表性的四类:代理用户A28岁硕士单身爱美北京女青年(生活穿搭人设);代理用户B22岁中专学历的剧综迷、追星女粉丝(剧综文娱人设);代理用户C38岁高收入陆家嘴金融行业男博士(财经人设);代理用户D34岁本科毕业后参加工作的新手爸爸(科教人设)。

④首先对四个代理账号进行为期一周的训练。每天重复如下操作:在微博搜索中搜索与代理用户兴趣相关的5个关键词,根据推荐结果点击前5条内容;点击微博推荐中5条与代理用户兴趣相关的内容;使用微博账号登录抖音、小红书等任意一款应用,在该应用中点击或转评赞与代理用户兴趣相关的内容。

⑤训练结束后,进入记录阶段。连续4天记录代理用户ABCD在微博推荐中的前40条内容,并按照时事、财经、科教、文娱、生活和体育六个类别进行分类。

⑥为排除微博既有的信息推荐结构对结果的影响,设立一个中立账号作为对照组,以访客身份选择随便看看登录微博。中立账号反映了未经任何训练的情况下,微博对信息内容的初始偏好。计算个性化内容在代理账号和中立账号中的占比,两者之差为个性化内容的增量,如果增量显著,证明过滤气泡存在。

(摘编自陈逸君《微博算法推荐的过滤气泡现象探究》)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交媒体使用者不经查证分享来路不明的内容以及社交媒体所使用的算法技术,导致了“过滤气泡”效应。
B.在“信息茧房”中,人们听不到网络空间中全面而真实的声音是因为其他领域的信息和异己的表达已被隔离。
C.材料一侧重从概念、表现、危害及解决办法等理论角度论述“气泡效应”现象,材料二侧重从实际调研角度探究“过滤气泡”现象是否存在。
D.材料二的调研结果可作为评判微博是否是一个平等、自由、开放而理性的公共领域平台的参考,从而思考微博平台是否有助于“戳泡运动”。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算法过滤技术代替用户完成了选择的过程,所以能够使人们不被信息洪流淹没。
B.用户有解决“气泡”的意图,并做算法逻辑的技术调整,就能够根除过滤气泡。
C.平台会对某些内容投放基数较大,某些内容投放基数小,这可能出于流量考虑。
D.实验中设立的微博中立账号所获得的信息内容会受到既有信息推荐结构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下列现象属于“过滤气泡”的一项是(     
A.用户通过网络平台或社交媒体等多种渠道获取不同观点的信息。
B.网络阅读平台记录用户随机阅读情况,并为用户推荐相关文章。
C.某短视频平台借鉴其他各平台,改进自身推送,向用户推荐优质视频。
D.某高中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长综合网络官方就业数据制定未来发展规划。
4.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选项对下面两幅图表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     

表1:代理用户账号与中立账号的内容推荐统计(单位:篇)

用户类型

项目
时事财经科教文娱生活体育
代理用户A(生活穿搭人设)851363761
代理用户B(剧综文娱人设)401183516
代理用户C(财经人设)16621257521
代理用户D(科教人设)12155255413
中立账号122776612

表2:代理用户账号内容推荐占比统计表:(单位:%)

代理用户账号内容推荐占比统计表:(单位:%)

A.从用户ACD的信息结构来看,因为个性化内容占比均小于50%,代理用户ACD仍然保持了相对均衡的信息结构。
B.代理用户B的个性化内容占比接近54%,而微博本身对文娱类内容的推送基数较大,代理用户B个性化推荐的增量仅为6%左右,增量并不显著。
C.四个体现用户兴趣的代理账号均表现出对个性化内容的明显偏向,且偏向程度超过中立账号,说明用户兴趣对微博个性化推送未产生影响。
D.用户兴趣的确减少了微博推荐中其他类型内容的推送比例,但尚未到达对用户信息结构造成威胁的地步。过滤气泡效应不成立。
5.《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从外界获得相貌认知与“过滤气泡”现象中用户获取信息的情况有相似之处。请结合材料一,借助“过滤气泡”形成的原因分析邹忌为何难以从外界获得真实的容貌评价。
2024-04-23更新 | 27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第八中学校高三模拟预测语文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