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3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容易(0.94)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章频,字简之,建州浦城人。与弟皆以进士试礼部预选,会诏兄弟毋并举,频即推其弟,弃去。后六年,乃擢第。自试秘书省校书郎、知南昌县,改大理寺丞、知九陇县,迁殿中丞。眉州大姓孙延世伪为券夺族人田,久不能辨,转运使使按治之。频视券墨浮朱上,曰:“是必先盗印然后书。”既引伏,狱未上,而其家人复诉于转运使,更命知华阳县黄梦松覆按,无所异。梦松用此入为监察御史,频坐不时具狱,降监庆州酒,徙知长洲县。天禧初,增置谏官、御史十二人,频以选得召对,称旨,擢监察御史。陈、亳间民讹言兵起,老幼皆奔,命安抚京西。还,为三司度支判官。青州麻士瑶杀从子温裕,并其财,遣往按治,士瑶伏诛。又诏鞫邛州牙校讼盐井事。皇城使刘美依倚后家受赇使人市其狱频请捕系真宗以后故不问忤旨出知宣州改殿中侍御史迁侍御史频雅善丁谓,谓贬,左迁尚书比部员外郎、监饶州酒。起知信州,进刑部员外郎、知福州。王氏时,赋民官田,岁输租税而已。至是,或谓鬻之可得缗钱二十余万,频疏以为不可。徙知潭州。改广西转运使,擿宜州守贪暴不法,既罢去,反讼频子许尝被刑,而冒奏为秘书省校书郎,频坐谪知饶州。复入为度支判官,累迁刑部郎中。使契丹,至紫濛馆卒。契丹遣内侍就馆奠祭,命接伴副使吴克荷护其丧,以锦车驾橐驼载至中京,敛以银饰棺,又具鼓吹羽葆,吏士持甲兵卫送至白沟。诏遣其子访乘传扈其柩以归。访官三班奉职,即许也。

(节选自《宋史·章频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皇城使刘美依倚后家受赇/使人市其狱/频请捕系/真宗以后/故不问忤旨/出知宣州/改殿中侍御史/迁侍御史/
B.皇城使刘美依倚后/家受赇使/人市其狱/频请捕系/真宗以后故不问/忤旨/出知宣州/改殿中侍御史/迁侍御史/
C.皇城使刘美依倚后家受赇/使人市其狱/频请捕系/真宗以后故不问/忤旨/出知宣州/改殿中侍御史/迁侍御史/
D.皇城使刘美依倚后家受赇/使人市其狱/频请捕系真宗/以后故不问/忤旨出知宣州/改殿中侍御史/迁侍御史/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禧是宋真宗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它不同于庙号、谥号和尊号。
B.召对是指臣下上朝时向君主进言、汇报有关情况,君主根据请示的问题逐一回复。
C.左迁指降低官职,亦即“降官”,犹言下迁。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
D.乘传是乘坐驿车。传,驿站的马车。驿站是中国古代供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章频知书达理,礼让兄弟。在与弟到礼部参加进士预选考试时,恰逢诏令兄弟不能同时参加,章频就让给弟弟,自己离开,六年后才考中进士。
B.章频明察秋毫,善于断案。审理孙延世案时,通过蛛丝马迹,查明事实真相,终于让孙延世伏罪,但他却因此案被降职。
C.章频安抚有方,深孚众望。陈、亳间百姓谣传要发生战争,老幼全部逃难,朝廷命章频安抚京西。他回京后,被任命为三司度支判官。
D.章频不畏权贵,敢于直言。王安石当政时,把官府的田地交给百姓经营,百姓只需每年缴纳租税,章频上疏认为这并不可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眉州大姓孙延世伪为券夺族人田,久不能辨,转运使使按治之。
(2)既罢去,反讼频子许尝被刑,而冒奏为秘书省校书郎,频坐谪知饶州。
文言文阅读 | 容易(0.94)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袁盎者,楚人也,字丝。父故为群盗,徙处安陵。高后时,盎尝为吕禄舍人。及孝文帝即位,盎兄哙任盎为中郎。

绛侯①为丞相,朝罢趋出,意得甚。上礼之恭,常目送之。袁盎进曰:“陛下以丞相何如人?”上曰:“社稷臣。”盎曰:“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吕后崩,大臣相与共畔诸吕,太尉主兵,适会其成功,所谓功臣,非社稷臣。丞相如有骄主色。陛下谦让,臣主失礼,窃为陛下不取也。”后朝,上益庄,丞相益畏。已而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盎遂不谢。

及绛侯免相之国,国人上书告以为反,征系清室,宗室诸公莫敢为言,唯袁盎明绛侯无罪。绛侯得释,盎颇有力。绛侯乃大与盎结交。

袁盎常引大体慷慨。宦者赵同以数幸,常害袁盎,袁盎患之。盎兄子种为常侍骑,持节夹乘,说盎曰:“君与斗,廷辱之,使其毁不用。”孝文帝出,赵同参乘,袁盎伏车前曰:“臣闻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天下豪英。今汉虽乏人,陛下独奈何与刀锯余人载!”于是上笑,下赵同。赵同泣下车。

上幸上林②,皇后、慎夫人从。其在禁中,常同席坐。及坐,郎署长布席,袁盎引却慎夫人坐。慎夫人怒,不肯坐。上亦怒,起,入禁中。盎因前说曰:“臣闻尊卑有序则上下和。今陛下既已立后,慎夫人乃妾,妾主岂可与同坐哉!适所以失尊卑矣。且陛下幸之,即厚赐之。陛下所以为慎夫人,适所以祸之。陛下独不见‘人彘’乎?”于是上乃说,召语慎夫人。慎夫人赐盎金五十斤。

然袁盎亦以数直,不得久居中,调为陇西都尉。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

①绛侯:即周勃,刘邦的开国大臣。②上林:秦汉时皇家猎场。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B.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C.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D.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文帝即汉文帝,“孝文”是谥号。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贵族、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其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所给予的称号,用来褒扬死者,如齐宣王的“宣”,周厉王的“厉”。
B.舍人,本指官名,私门之官。通常指门客,战国及汉初王公贵族常养一些食客,这些食客及亲近左右通称舍人,后来也用来俗称显贵子弟。
C.谏,主要指规劝君主、尊长,对其言行提出批评或劝告,使改正错误。从春秋时齐桓公开始,我国历代统治者都设有谏官,如汉朝的“谏大夫”, “谏议大夫”,唐朝的左、右拾遗均是谏官。他们的主要职责就是向君主提意见。
D.皇后,皇帝的正妻。在后宫的地位就如同天子,是众妃子之主。古代皇后所居的寝宫多位于后宫正中央,因此皇后寝宫可称为正宫或中宫。中宫、正宫也就成了皇后的别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盎出身卑微,父亲曾当过强盗,吕后掌权时,他还是寄身吕禄门下的家臣,孝文帝时靠哥哥保任他为中郎。
B.袁盎直言敢谏,他曾在孝文帝面前说周勃的坏话,要文帝坚守君臣礼节,致使周勃很恨他,但在周勃被无辜下狱时,他又替周勃辩说,使周勃因而获释,两人又成了好朋友。
C.孝文帝一次带着皇后和慎夫人到上林苑打猎,举行皇家宴会,袁盎拉慎夫人入座,惹慎夫人很生气,不肯入座,皇帝也很恼怒,起身进入内室。后来经袁盎解释原因,皇上和慎夫人原谅了他。
D.袁盎有些行为可以说公私兼顾。宦官赵同受文帝宠幸,因为他常常忌恨袁盎,袁盎对他也头痛。于是找机会当面羞辱了赵同,但文帝因他所言符合礼的规矩,只能笑一笑,让赵同下车。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已而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盎遂不谢。
(2)臣闻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天下豪英。今汉虽乏人,陛下独奈何与刀锯余人载!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庸”辨义

“中庸”是儒家伦理学说的一个核心思想,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常常被误解、误用,颇有辨析的必要。在有的人看来,所谓“中庸”,就是做人要圆融,善于”和稀泥”、当“老好人”,搞折衷主义、模棱两可;做事要平庸,不出头、不冒尖、守“本分”,满足于随大流、跟着走。但这种观点不仅违背了儒家关于“中庸”的原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人们对儒家伦理学说的整体认识和评价。事实上,这种是非不明、善恶不分、庸碌无为的“老好人”、“本分人”并非儒家所尊崇的“中庸”之人,而是其所贬斥的“乡愿”,这种人格与品行也是儒家所极力反对的。孔子说:“乡原(愿),德之贼也。”

将“中庸”理解为“乡愿”,除了少数人是刻意而为、混淆视听之外,大多数人是出于对“中”、“庸”二字的望文生义:将“中”理解为“走中间路线",将“庸”理解为“平庸”。不过,这种理解并不符合儒家尤其是先秦儒家的本意。我们来看看相关文献中的解释。在《中庸》一书中,“中”与“和”是放在一起表述的,二者密切联系、不可分割,正所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由此可以看出,“中”在这里是一个时间概念而非距离概念,是所谓“时中”,即在合适的时机做合适的事、表达合适的情感,而不是折中调和或不分场合地率性而为。对此,《中庸》进一步解释道:“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关于‘“庸”汉代学者郑玄的注释是:“中庸者,以其记中和之为用也;庸,用也。”也就是说,儒家所谓“庸”,就是人伦日用;所谓“中庸”,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中和”的理念,追求言行在时机、氛围等方面的恰如其分,不失礼、不失态、不偏激。用俗话说,“中庸”则大致相当于“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或“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中庸”或“中和”的理念还可以超越人伦的领域,运用到人与自然关系上:人们通过对自然界万物生长与四时变化规律的领悟和顺应,能够“赞天地之化育”,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就是《中庸》中所说的“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儒家认为,在人伦日用中做到“中庸”,即行所当行、止所当止,是一个极高的境界,需要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一一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运行规律、运行法则有深刻的体验和把握。这不是一般人能够达到的。在孔子看来,行“中庸之道”至少需要做到四点,即“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也就是破除种种思维定势和主观成见,通权达变、相时而动。为此,孔子在回答其弟子关于什么是“仁”、什么是“义”、什么是“礼”、什么是“孝”等基本伦理问题时,总是避免给出概念化、程式化的答案,而是根据不同弟子的气质禀赋和不同的言语情境,进行有针对性的说明和阐释。从教育学的角度说,这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而从伦理学的视野观照,这就是他引导弟子追求“中庸”境界的具体实践。黑格尔曾因《论语》中缺乏概念和范畴的思辩而给予这部经典以至孔子本人相当消极的评价,其实,这恰恰体现了儒家伦理智慧的特色所在。

人们在特定的时空情境中生活,为人处世就需要“与时偕行”、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努力破除种种教条主义、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束缚,这样才能不断实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跨越。这,可能就是儒家“中庸”思想带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说法不属于对“中庸”的错误认识的一项是 ( )
A.做人要圆融,生活中善丁“和稀泥”、当“老好人”,搞折衷主义、模棱两可。
B.做事要平庸,不出头、不冒尖,满足于随波逐流,当个庸碌无为的“老好人”、“本分人”。
C.“中”意为“走中间路线”,“庸"意为“平庸”,“中庸”即折中调和。
D.“中”是一个时间概念而非距离概念,“庸”,就是人伦日用。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中庸”是儒家伦理学说的一个核心思想,可以被应用于人伦领域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上。
B.人们对“中庸”的错误认识,从根本上误导了人们对儒家伦理学说的整体认识和评价。
C.所谓“中庸”,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中和”的理念,在合适的时机做合适的事、表达合适的情感。
D.人们通过领悟和顺应自然界万物生长与四时变化规律,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也是一种“中庸”。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儒家认为,在人伦日用中做到“中庸”,需要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运行规律、运行法则有深刻的体验和把握。
B.在孔子看米,行“中庸之道”至少需要做到“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即破除种种思维定势和主观成见,通权达变、相时而动。
C.孔子在回答其弟子基本伦理问题时,总是根据不同弟子的气质禀赋和不同的言语情境,进行有针对性的说明和阐释。从伦理学的角度说,这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D.黑格尔没有体会到儒家伦理智慧的特色,曾因《论语》中缺乏概念和范畴的思辩而给予这部经典和孔子本人相当消极的评价。
文言文阅读 | 容易(0.94) |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杏花书屋记
明·归有光
杏花书屋,余友周孺允所构读书之室也。孺允自言其先大夫玉岩公为御史,谪沅、湘时,尝梦居一室,室旁杏花烂漫,诸子读书其间,声琅然出户外。嘉靖初,起官陟宪使,乃从故居迁县之东门,今所居宅是也。公指其后隙地谓孺允曰“他日当建一室,名之为杏花书屋,以志吾梦”云。
公后迁南京刑部右侍郎,不及归而没于金陵。孺允兄弟数见侵侮,不免有风雨飘摇之患。如是数年,始获安居。至嘉靖二十年,孺允葺公所居堂,因于园中构屋五楹,贮书万卷,以公所命名,揭之楣间。周环艺以花果竹木,方春时,杏花粲发,恍如公昔年梦中矣。而回思公洞庭木叶、芳洲杜若之间,可谓觉之所见者妄,而梦之所为者实矣。登其堂,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
昔唐人重进士科,士方登第时,则长安杏花盛开,故杏园之宴,以为盛事。今世试进士,亦当杏花时,而士之得第,多以梦见此花为前兆。此世俗不忘于荣名者为然。公以言事忤天子,间关岭海十余年,所谓铁石心肠,于富贵之念灰灭尽矣,乃复以科名望其子孙。盖古昔君子,爱其国家,不独尽瘁其躬而已;至于其后,犹冀其世世享德而宣力于无穷也。夫公之所以为心者如此。
今去公之殁,曾几何时,向之所与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孺允兄弟虽蠖屈于时,而人方望其大用,而诸孙皆秀发,可以知《诗》《书》之泽也。《诗》曰:“自今以始,岁其有,君子有谷,贻孙子。于胥乐兮!”吾于周氏见之矣!
1.下列对句子中加横线字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吾梦记;记录。
B.周环以花果竹木种植。
C.公以言事天子触犯,冒犯。
D.以公所命名,之楣间揭开
2.2.下列四组句子中加横线字的意义、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因园中构屋五楹苏子与客泛舟游赤壁之下
B.而士得第以其乃华山阳名之也
C.乃复科名望其子孙敢烦执事
D.人方望其大用因人之力敝之
3.3.下列关于本文内容和结构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一、二段先叙述杏花书屋的建造由来,再叙述书屋主人周孺允的仕宦经历,并描写书屋建造情况和环境景物,然后抒发作者“觉之所见者妄,而梦之所为者实”的感慨。
B.第三段由杏花书屋的名字联想到唐代进士及第之后的杏园之宴的盛况,并指出玉岩公“于富贵之念灰灭尽矣”,但仍有期望子孙后代有功于国家的思想。
C.作者赞美玉岩公敢于直言,不怕触怒皇帝,是有气节的表现;他身处逆境而不心灰意冷,受到打击而能寄希望于未来,是心胸开阔、意志坚定的表现。
D.最后一段作者指出玉岩公昔日的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然而“其后有不知所在者”,与周氏父子的道德风范是不能同日而语的,最后祝周氏子孙秀发。
4.4.根据文意,翻译下面语句。
(1)而回思公洞庭木叶、芳洲杜若之间,可谓觉之所见者妄,而梦之所为者实矣。                                                                                                       
(2)今去公之殁,曾几何时,向之所与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
文言文阅读 | 容易(0.94)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沈束,字宗安,会稽人。父侭,邠州知州。束登嘉靖二十三年进士,除徽州推官,擢礼科给事中。
时大学士严嵩擅政。大同总兵官周尚文卒,请恤典,严嵩格不予。束言:“尚文为将,忠义自许。曹家庄之役,奇功也,宜赠封爵延子孙。他如董旸、江瀚,力抗强敌,继之以死。虽已庙祀,宜赐祭,以彰死事忠。今当事之臣,任意予夺,忠勤反捐弃,何以鼓士气,激军心?”疏奏,嵩大恚,激帝怒,下吏部都察院议。闻渊、屠侨等言束无他肠,唯疏狂当治。帝愈怒,夺渊、侨俸,下束诏狱。已,刑部坐束奏事不实,输赎还职。特命杖于廷,仍锢诏狱。时束入谏垣未半岁也。逾年,俺答薄都城。司业赵贞吉以请宽束得罪,自是无敢言者。
束系久,衣食屡绝,惟日读《周易》为疏解。后同邑沈练劾嵩,嵩疑与束同族为报复,令狱吏械其手足。徐阶劝,得免。迨嵩去位,束在狱十六年矣,妻张氏上书言:“臣夫家有老亲,年八十有九,衰病侵寻,朝不计夕。往臣因束无子,为置妾潘氏。比至京师,束已系狱,潘矢志不他适。乃相与寄居旅舍,纺织以供夫衣食。岁月积深,凄楚万状。欲归奉舅,则夫之饘粥无资。欲留养夫,则舅又旦暮待尽。辗转思维,进退无策。臣愿代夫系狱,令夫得送父终年,仍还赴系,实陛下莫大之德也。”法司亦为请,帝终不许。
帝深疾言官,以廷杖遣戍未足遏其言,乃长系以困之。而日令狱卒奏其语言食息,谓之监帖。或无所得,虽谐语亦以闻。一日,鹊噪于束前,束谩曰:“岂有喜及罪人耶?”卒以奏,帝心动。会户部司务何以尚疏救主事海瑞,帝大怒,杖之,锢诏狱,而释束还其家。
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丧除,召为都给事中。旋擢南京右通政。复辞疾。布衣蔬食,终老于家。束系狱凡十八年,比出,竟无子。
(《明史》列传第九十七)
①谏垣:指谏官官署,即专职进谏官吏的办公场所。②俺答:明朝时的蒙古土默特部落。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大学士严嵩擅政擅政:擅长政事
B.司业赵贞吉以请宽束得罪得罪:获罪
C.惟日读《周易》为疏解疏解:疏通调解
D.衰病侵寻侵寻:渐进,渐次发展
2.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
B.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
C.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
D.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
3.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练弹劾严嵩,严嵩怀疑沈练是沈束的同族在报复他,于是命令狱官将沈练的手脚铐起来。
B.沈束要求表彰周尚文、董旸、江瀚等这些忠臣,赐予他们爵位,充分表现了他的直言敢谏。
C.沈束的妻子上书请求,希望能够代夫坐牢,相关部门也替他请求,但皇帝依然没有同意赦免沈束。
D.沈束被释放回家后,拒绝了朝廷的征召,过着清贫的生活,终老于家。
4.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当事之臣,任意予夺,忠勤反捐弃,何以鼓士气,激军心?
(2)比至京师,束已系狱,潘矢志不他适。
2016-11-18更新 | 195次组卷 | 27卷引用:2015-2016学年安徽省钱桥中学、泥河中学高二12月联考语文试卷
6 .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由谁提出的(     
A.白居易B.柳宗元C.周敦颐D.刘禹锡
2016-11-18更新 | 230次组卷 | 5卷引用:2018年安徽省合肥市一六八中学第七届国学知识竞赛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
名校
7 . 下面的说法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①古时以“泰山”喻岳父,以“泰水”喻岳母,以“伉俪”喻夫妇。
②古代“朔”指农历初一,“望”指农历十五,“晦”指农历三十。
③《礼记》曰:“幼名,冠字。”名是婴儿出生几个月由父亲取的,字是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冠礼时取的,女子则在十五岁行笄礼而字。
④古代以山之南为阳,水之南为阴,反之,山之北为阴,水之北为阳。如华阳在华山之南,江阴在长江之南。
⑤《杜工部集》(杜甫)以官爵命名,《范文正公集》(范仲淹)以谥号命名,《贾长沙集》(贾谊)以居官地或居住地命名。
⑥古代“辰时”相当于现在的早上6点前后,“午时”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2点前后。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①③④⑤
D.①②⑤⑥
8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与杜甫齐名,贺知章曾经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相传白居易读罢《蜀道难》,“称李白为‘谪仙’”。
B.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登高》通过描绘秋江景色,倾诉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C.白居易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D.李商隐《锦瑟》中“庄生迷蝶”“望帝托心”“沧海泣珠”“ 蓝田玉烟”烘托出诗人希望破灭后孤寂而又迷惘的心境及对过去的追忆。
9-10高一下·福建厦门·期中
文言文阅读 | 容易(0.94) |
9 . 阅读下列文言段落,回答下列问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①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注释]①句读:古代文章停顿处,文意已尽处为“句”,未尽处需停顿处的为“读”。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闻:懂得
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益:更加
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耻:以……为耻
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齿:牙齿
2.2.下列对加点词语的含义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③惑而不从师, ④吾从而师之
A.①与②的“惑”相同,③与④的“而”不同
B.①与②的“惑”相同,③与④的“而”相同
C.①与②的“惑”不同,③与④的“而”不同
D.①与②的“惑”不同,③与④的“而”相同
3.3.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古之学者必有师B.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C.小学而大遗D.士大夫之族
4.4.下面对这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所提出的无论贵贱长幼,有道者皆可为师的择师标准,打破了门第观念,很有积极意义。
B.作者认为那些童子之师,只会教些书本中的知识和阅读时的断句停顿之类,根本就算不上是老师。
C.第二段作者接连用了三个对比,层层深入,从不同侧面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作者对于士大夫看不起“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反而还比不上他们,给予了强烈的责备和讽刺。
2016-11-18更新 | 860次组卷 | 6卷引用:2010-2011学年安徽市泗县双语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名篇名句默写-句子默写 | 容易(0.94) |
10 . 名篇默写。
1.羌管弄情,菱歌泛夜, ___________
2.千骑拥高牙,____________,吟赏烟霞。
3.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___
4.遥岑远目,______,玉簪螺髻。
5.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____
6.薄雾浓云愁永昼,___________
7.雁过也,正伤心,_____________
2016-11-18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安徽淮南二中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