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761 道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江城子

【金】段成己

阶前流水玉鸣渠。爱吾庐,惬幽居。屋上青山,山鸟喜相呼。少日功名空自许,今老矣,欲何如。

闲来活计未全疏。月边渔,雨边锄。花底风来,吹乱读残书。谁唤九原摩诘起,凭画作、倦游【注】图。

【注】游:即宦游,指外出做官。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写景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既写出了环境的清幽,又流露出词人闲适自在的喜悦之情。
B.“少日功名空自许,今老矣,欲何如”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表达了词人壮志未酬的哀叹与愤懑。
C.下阕以“闲”字起,以“倦”字结,“倦”与“闲”相对又相应,意蕴丰富,体现了词人匠心。
D.词的结句用了王维擅长诗画、隐居辋川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微斯人,吾谁与归”之叹。
2.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这首词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位隐士?
2024-04-18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岩画

鲍尔吉原野

①大雁山上有岩画。吉雅泰对我说:老师你是专家,咱们看看去吧!专家帽子像云彩在天上飞,我哪里是什么专家?看看热闹吧。看!吉雅泰介绍,石头的图画。这些人像青蛙,如缴枪的兵丁,他们举着胳膊、蹲马步。除了人,还有鹿和花朵,花形显然是对萨日朗花的摹写,花瓣用力弯曲着,但下面没小花。

这些岩画是什么年代的?我问吉雅泰。吉雅泰偏头向天空看,好像云上有答案。专家说,匈奴时期或者新石器时期。我笑了,这个专家看来不怎么专。匈奴跟新石器在时间上离太远了,它们并不是周一和周六的关系。哪儿的专家?我问。哎呀,哪儿的都有。吉雅泰手指遥远的天边,全国各地的都有。他们一拨儿一拨儿来,还有80多岁的专家,人扶着走路。他们照相、摄影。岩画有被偷走的,你看。吉雅泰指一块石头,缺了一尺见方。电锯割的。吉雅泰说。

③这么拉风的岩画我要好好瞧瞧。猪血般的岩石上,留下了灰白色的图案,线条流畅,笔触稚拙。我差不多变成专家了,流畅稚拙,是评论家爱说的话。这些岩画分布在方圆30米内的七八块岩石上。我发现一幅岩画半成品。这只鹿,光有两条前腿和一只尾巴,少后腿。可能创作刚到一半,敌人突袭,比如汉人来袭匈奴人,新石器人遇到旧石器人的进攻,岩画家投笔从戎,甚至战死也有可能,留下了半幅画。一般说,史前人士没这么不认真的,是残酷的战事让他们中断了心爱的创作。

老师,你判断这是什么时期的岩画?吉雅泰问。唔,我用手摸了摸岩画,说,我看跟红山文化属一个时期。

啪、啪。大雨点摔在石头上,听得清响声。石壁开放一朵一朵颜色更深的花,图案更清晰。头顶晴空,哪来的雨呢?吉雅泰指北侧山下,铁灰色的浓云匍匐而来,和落叶松林接上了。下山吧。他说。我跟他急匆匆下山,奔一个孤零零石片垒的房子而去。进了这间房子,衣服全湿透了。

⑥石房子是一位老羊倌的家,他叫虎其吐,眉梢各有一点眉毛,这是长寿的象征。虎其吐老人用干松枝拢火,松香味随毕剥声弥漫屋里。他有80岁,目光灵活,也清澈。虎其吐听说我来看岩画,说:你真喜欢这个吗?我说:不懂,看一看。随便看一看啦。老汉看了我一会儿,他眼光里有儿童式的顽皮,或者说带一点点嘲讽。他说:我看你是诚实的人,我要告诉你实话。

⑦我和吉雅泰光着膀子,拎衣服烤,不知他要说什么实话。老汉拿树枝拢火,说:那些岩画是我画的。他画的?我不知所措,吉雅泰眼珠几乎要滚出来掉到火堆里。我们邂逅了一位史前岩画作者?

⑧他见我们不信,搬来一个木箱,哗啦扣地下。里面有凿子、锤子和灰白的石块。他说:先用徴子出花纹,人的花、鹿的花,再用石头在花纹上蹭,岩画——他摊开一只手,另一只手握着凿子,——就出来了。"他看我们还是不信,从炕头的白毡子底下拿出两块赭石片,石上有青蛙式的小人和鹿形。我画的。虎其吐老人用皲裂的手指自己鼻子。

⑨我俩拿过石片看,和山上的一模一样。老汉又拿出一块石片,在地上凿——咔咔咔,圆形的头;咔咔,两个白点是眼睛;咔——,接下的方形是身子、胳膊。我倒吸了一口气。世上固然有许许多多人所不知的秘密,但眼前这个秘密太出人意料了。

您是岩画爱好者吗?我问。我不好意思管他叫骗子。不爱好,老汉摇头,是没办法。”“什么没办法?真的岩画,我们这里有,老汉拍地面,有人炸,有人用电锯割。没办法,我弄假的掩护真的。

外边雨停了,虎其吐老汉领我们上山。老汉拿小铲子在一块石头下挖土,挖了约有一尺深,石壁露出湿润的岩画,图案跟山那边的差不多。如果一定要比较,我只好说这个看着更真实。

这是真的岩画,老汉说。真的不多了。我从山下背土,背烂了两个筐,统共有100多筐土吧,把这些岩画埋上了。堆上土,踩结实,过半个月就长草了。我最怕下大雨,土冲跑了,岩画又露出来,还得背土。

⑬“你保护岩画是为了什么?我问。岩画是有灵魂的,他诚恳地说,岩画的灵魂夜里出来溜达,有人见过的。土埋着也不影响他们溜达。这些人古代生活在这个地方,死后,灵魂被吸在石头上。他们想看看河水,看看草地上的花,闻闻牛粪的味。月亮下面,羊群在圈里互相挤着,可好看了。鱼在河里跳,像有人一样。这些灵魂看了这些东西,心里不惦记了,回山上接着睡觉。外边的人拿炸药炸下来的岩画卖钱,电锯割,灵魂受不了,会给这儿带来灾难。

我们走到山头那边—我称之为虎其吐岩画工作室,他的作品被雨浇过,愈发稚拙。他拿烟袋锅指缺肢的鹿说:还缺两条腿。我腰疼,要不早把腿画上了。

我摸摸老汉的画,心里说,我摸到了人类物质文化非遗产,遗产在土里埋着呢。我问他:你画的岩画没有灵魂吗?会不会半夜到处走?”“嘻嘻……他摊开双手,笑得露出稀稀落落的牙齿。我的手,抓牛粪、给羊接生,怎么能画出有灵魂的东西呢?

(有删改)

1.本文开头和中间多次提到“专家”一词,以及关于岩画年代的推断,请尝试分析其在构思上的艺术特色。
2.请赏析本文第③段画线部分在文中的作用。
3.本文第⑥段对于老者目光的刻画非常生动,请对此加以赏析。
2024-04-18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青浦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①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之后王安石被罢相,第二次出任江宁知府。这首词作于这个时段。②门外楼头:指南朝陈亡国惨剧。语出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韩擒虎是隋朝开国大将,他已带兵来到金陵朱雀门(南门)外,陈后主尚与他的宠妃张丽华于结绮阁上寻欢作乐。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登临送目”四字领起,为词拓出一个高远的视野。“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点明了地点和季节,因为金陵是六朝故都,乃称“故国”。
B.“千里澄江似练”至“酒旗斜矗”由近及远,由静至动,既有平面的铺展,又有立体的呈现,一幅金陵锦绣江山图展现眼前。
C.“念往昔”一句由实转虚,由登临所见自然过渡到登临所想。“繁华竞逐”涵盖千古兴亡的故事,揭露了金陵繁华表面掩盖着纸醉金迷的生活。
D.“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抒发了诗人深沉的感慨:不是商女忘记了亡国之恨,是统治者的醉生梦死,才使亡国的靡靡之音充斥在金陵的市井之上。
2.词本倚声,但王安石“一洗五代旧习”,突破“词为艳科”的藩篱,请结合本词下片内容,从思想感情方面进行赏析。
2024-04-18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三锋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放火者

萧红

①从五月一号那天起,重庆就动了,在这个月份里,我们要纪念好几个日子,所以街上有不少人在游行,他们还准备着在夜里火炬游行。街上的人带着民族的信心,排成大队行列沉静地走着。

五三的正午,日本飞机二十六架飞到重庆的上空,在人口最稠密的街道上投下燃烧弹和炸弹,那一天就有三条街起了带着硫磺气的火焰。

五四的那天,日本飞机又带了多量的炸弹,投到他们上次没有完全毁掉的街上和上次没可能毁掉的街道上。

④大火的十天以后,那些断墙之下,瓦砾堆中仍冒着烟。人们走在街上用手帕掩着鼻子或者挂着口罩,因为有一种奇怪的气味满街散布着。那怪味并不十分浓烈,但随时都觉得吸得到。似乎每人都用过于细微的嗅觉存心嗅到那说不出的气味似的,就在十天以后,发掘的人们还在深厚的灰烬里寻出尸身来。断墙笔直的站着,在一群瓦砾当中,只有它那么高而又那么完整。没法拆掉它,拉倒它,它站得十分坚强。断墙就这样站着,很远就能够听到几十人在喊着,好象拉着帆船的纤绳,又象抬着重物。

唉呀……喔呵……唉呀……喔呵……

⑥走近了看到那里站着一队战士,穿着绿色的衣裳,腰间挂着他们喝水的瓷杯,他们像是要出发到前线去。但他们手里挽着的绳子的另一端,系在离他们很远的那独自站着的一动也不动的断墙处。他们喊着标语一同拉,但那断墙不倒,连倾斜也不倾斜,它坚强地站着。步行的人停下了,车子走慢了,走过去的人回头了,用一种敬仰的眼光,人们凝视着它,

⑦被那动静招引着,我也回过头去看它,但是它不倒,连动也不动。我就看到了这大瓦砾场的近边,那高坡上依旧站着被烤干了的小树。有谁能够认得出那是什么树,彻底脱掉了叶子,并且变了色彩,好象是用赭色的石头雕成的。靠着小树那一排房子窗上的玻璃掉了,只有三五块碎片,在落日中闪着金光。走廊的门开着,全部能够看得到,门帘扯掉了,墙上的镜框斜垂着。显然在不久之前,他们是在这儿好好地过着日子,那墙面日历上还露着四号的字。

⑧大街是哑默的,全部店铺关了门,在黑大的门扇上贴着白帖或红帖,上面坐着一个脸色苍白的恐怖的人,那人用水盆子在洗刷着弄脏了的胶皮鞋、汗背心、毛巾之类,这些东西是从火中抢救出来的。

⑨被炸过了的大街,飞尘卷着白沫扫着稀疏的行人,行人挂着口罩,或用帕子掩着鼻子。街是哑然的,许多人生存的街毁掉了,日子次序被破坏了,饭店关起了门。

⑩大瓦砾场一个接着一个,前边是一群人在拉着断墙,这使人一看上去就要低了头。不管你心胸怎样宽大,但你的心不能不跳,因为那摆在你面前的是荒凉的,是横遭不测的,千百个母亲和小孩子是吼叫着的,哭号着的,他们嫩弱的生命在火里边挣扎着,生命和火在搏斗。但最终生命被谋杀了。那曾经狂喊过的母亲的嘴,曾经乱舞过的父亲的臂膀,曾经发疯对着火的祖母的眼睛,曾经依然偎在妈妈怀里吃乳的婴儿,这些最终都被火给杀死了。孩子和母亲,祖父和孙儿,猫和狗,都同他们凉台上的花盆一道倒在火里了。这倒下来的全家,他们没有一个是战斗员。

⑪白洋铁壶成串地仍在那烧了一半的房子里挂着,显然是一家洋铁制器店被毁了。洋铁店的后边,单独一座三楼三底的房子站着,它的两边都倒下去了,只有它还歪歪趔趔的支持着,楼梯分作好几段自己躺下去了,横睡在楼脚上。窗子整张的没有了,门扇也看不见了,墙面穿着大洞,像被打破了腹部的人那样可怕而奇怪的站着。那摆在二楼的木床,依旧摆着,白色的床单还随着风飘着那只巾角,就在这二十见方丈大的火场上,同时也有绳子在拉着一道断墙。

⑫就在这火场的气味还没有暂停、瓦砾还会烫手的时候,坐着飞机放火的日本人又要来了,这一天是五月十二号,

⑬警报的笛子处处叫起,不论大街或深巷,不管听得到的听不到的,不管加以防备的或是没有知觉的,都卷在这声浪里了

⑭那拉不倒的断墙也放手了,前一刻在街上走着的那一些行人,现在狂乱了,发疯了,开始跑了,开始喘着,还有拉着孩子的,还有拉着女人的,还有脸色变白的。街上像来了狂风一样,尘土都被这惊慌的人群带着声响卷起来了,沿街响着关窗和锁门的声音,街上什么也看不到,只看到跑。我想疯狂的日本法西斯刽子手们若看见这一刻的情景,他们一定会满足的吧,他们是何等骄傲呵,他们可以看见……

⑮十几分钟之后,都安定下来了,该进防空洞的进去了,躲在墙根下的躲稳了。第二次警报(紧急警报)发了。

⑯听得到一点声音,而越听越大。我就坐在公园石阶铁狮子附近,这铁狮子旁边坐着好几个老头,大的是他们没有力量挤进防空洞去,而跑又跑不远的缘故。

⑰飞机的响声大起来,就有一个老头招呼着我:这边……到铁狮子下边来……这话他并没有说,我想他是这个意思,因为他向我招手。

⑱为了呼应他的亲热,我去了,蹲在他的旁边。后边高坡上的树,那树叶遮着头顶的天空,致使想看飞机不大方便,但在树叶的缝隙看到飞机了,六架,六架。飞来飞去的总是六架,不知道为什么高射炮未发。也不投弹。

⑲穿蓝布衣裳的老头问我:看见了吗?几架?

⑳我说:六架。

向咱们这边飞?

不,离咱们很远。

㉓我说瞎话,我知道他很害怕,因为他刚说过了:我们坐在这儿的都是善人,看面色没有做过恶事,咱们良心都是正的……死不了的。

㉔大批的飞机在头上飞过了,那里三架三架的集着小堆,这些小堆在空中横排着,飞得不算顶高,总共四十几架。高射炮一串一串的发着,红色和黄色的火球象一条长绳似的扯在公园的上空。

㉕那老头向着另外的人而后又向我说:看面色,我们都是没有做过恶的人,不带恶相,我们不会死。

㉖因说着他就伏在地上了,他看不见飞机,他说他老了。大约他只能看见高射炮的连串的火球。

㉗飞机像是低飞了似的,那声音沉重了,压下来了。守卫的宪兵喊了一声口令:卧倒。他自己也就挂着枪伏在水池子旁边了。四边的火光蹿起来,有沉重的爆击声,人们看见半边天空全是红光。

㉘公园在这一天并没有落弹。在两个钟头之后,我们离开公园的铁狮子,那个老头凄惨的向我点头,并且和我说了很多话。

㉙下一次,五月二十五号那天,中央公园便炸了。水池子周围连铁狮子都被炸碎了。在弹花飞溅时,那是混合着人的肢体,人的血,人的脑浆。这小小的公园,死了多少人?

㉚我不肯说出它的数目来,但我必须说出它的数目来:死伤XXX人,而重庆在这一天,有多少人从此不会听见解除警报的声音了……

(该篇散文作于1939619日,题名为《轰炸前后》,后改为《放火者》,收录在《萧红散文》里。)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是(     
A.文章通过描绘人们在洗着从火场里抢救出来的物品、警报声响起时老弱者还坐在公园里铁狮边上等场景,展示了抗日战争时期国民的苦难生活。
B.文章中多次强调时间,突出了日军轰炸重庆的密集,也让读者感受到了局势的紧张。
C.我对穿蓝布衣服的老人故意说日本鬼子的飞机离我们还很远,是因为我知道他害怕,想安慰他。
D.文章结尾写到死伤数字时,突出了作者不愿说出又必须说出来的矛盾,表达了对侵略者的无奈之情。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的前半部分,作者看到遇难者尸体时通过联想与想象,用大量笔墨描写了大瓦砾场中民众的哭号,与重庆被轰炸后街面的寂静形成对比。
B.本文叙述富有特色,有时泼墨如水,有时惜墨如金,如两次对中央公园被轰炸状况的描述,叙写详尽,充分揭示了日本侵略者的残忍。
C.文中细节之处不乏隐喻和象征。比如“墙面穿着大洞,像被打破了腹部的人那样可怕而奇怪的站着”,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极具画面感和冲击力,暗示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力量。
D.文中通过想象写了“疯狂的日本法西斯刽子手们”“满足”和“骄傲”的心理,形象地写出了侵略者的丑恶嘴脸。
3.萧红的文章文笔细腻,用意深刻。文章第10段划线的句子在内容上和前面的文字语意相近,但读来没有冗余之感,反而深显作者的匠心。请从手法及其效果的角度对划线句进行赏析。
4.本文题目为“轰炸前后”,后被作者改为“放火者”。请从文章内容、作品主题和表达效果等方面推测作者这样修改的理由。
2024-04-18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三锋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5 .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花下醉

李商隐

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海棠【注】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注】《王直方诗话》记载:东坡谪黄州,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而独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对于这株幽居独处的海棠,横遭贬谪的苏轼自元丰三年(1080)一到黄州,便目其为知己,并数次小酌花下,为之赋诗。这首七绝也当是咏此海棠。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诗首句“醉流霞”一语双关,既指醉于美如流霞的仙酒,又指沉醉于眼前的花儿。
B.李诗“倚树沉眠日已斜”与李白的“迷花倚石忽已暝”都体现了诗人的“迷花”境界。
C.苏诗“东风”“香雾”“明月”等意象营造了空蒙明净的意境,烘托了海棠的高洁美丽。
D.苏诗三、四句“花睡去”“照红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花的情态。
2.《花下醉》《海棠》中诗人均“持烛赏花”,但心境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2024-04-18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雪山大地(节选)

杨志军

雪还在下,白花花的牛奶还在下,下到地上就不是液体的牛奶了,是凝冻的酸奶,是提炼出的酥油,是结块的奶酪,是粘连在一起的洞隙密布的奶皮,是溶解后的曲拉。雪还在下,白花花的牛奶带着天上的芳香,不尽不绝地覆盖着草原,没有不白的地方,气度恢宏的冬天总是在告别的时段以最强劲的力量提醒人们牢牢记住它。父亲说:记住啦,赶紧去吧,已经变成灾难啦。这香喷喷的灾难,伴随着父亲的走家串户,很快变成了对生命的诅咒——漫长的冬天里体质很弱的牛羊开始死去。父亲心痛地看着那些冻硬的牲畜说:只要不是病死的,我都收。但牧人是不要钱的,并不仅仅是因为沁多草原的许多牧人都认识父亲,更是出于习惯:牲畜的冻死意味着牧人的亏欠和悲痛,怜惜来自他们对生活的谨小慎微,来自对牛羊的尊重和依靠,怎么还能卖出去呢?牛羊跟人是一个样子的,一生都在施舍施舍奶水,施舍皮毛,施舍血肉,原本是施舍给人的,如今因为牧人的照顾不周而冻死饿死啦,再去吃掉的话就连良心也没有啦。保持良心的办法就是把它们的尸体变成另一种施舍施舍给狼和秃鹫,施舍给雪豹、猞猁、雪貂、狐狸等食肉动物,而食肉动物吃了这些施舍的牛羊,就不会再去吃别的小动物了。牧人们不知道父亲收去后是要运到城里卖钱的,还以为他行善行到了家,要把牛羊的尸体运送到动物密集的大山里。父亲明白牧人的心思,再也不说给钱了,也不说买卖了,好像他要背着牧人偷偷地卖掉。

云散了、雪霁了,风清日朗,没见过如此亮丽的天空,天上是照耀,地上也是照耀,金光和白光交融起来,组合成一种浅蓝色的坚硬的光芒弥漫而去。唯一需要的就是把绑起的头发散开,把盘起的头发放下来,耷拉在眼前,遮住强烈的日光和雪光。牧人们行动起来,按照父亲的吩咐,把冻死的牛羊用牦牛运到了可以通车的地方,然后便去放牧了。父亲骑着马回到县上,等了两天,便等来了去班玛县马可河乡出差的晋美和果果。如同父亲说的,班玛县的牧人知道钱的好处,养牛养羊就是为了出售。他们不虚此行,收了一车冻肉,就是路不好走,还费油,途中又没有加油站,要不是拦住过路的车,高价买一点,就回不来啦。父亲问:成本算了没有?晋美说:算啦,班玛县的一车肉运到沁多县,能赚一千多,运到西宁的话,差不多能赚三千。父亲说:不少啦。晋美说:人家一听是沁多县的,就说你们沁多县的草场比我们大,牛羊比我们多,肉是最肥最香的。怎么还跑到我们班玛县来买肉?父亲说:你说实话啦?晋美说:果果差点说实话,我挡住啦。父亲说:那就对啦,说了实话,人家会瞧不起沁多县的。牧人宁肯草原超载,也不愿意卖牛卖羊,这样的事,估计班玛县的人想不到。晋美说:对着呢,人家的销售渠道多,还都是直接和内地人打交道。父亲说:以后我们恐怕少不了往那里跑。看着雪消了许多,父亲便要果果再辛苦一趟,立马跟他走。果果说:我瞌睡死啦。父亲说:你慢点开,可以开一会儿睡一会儿。果果拍着肚子说:那得先加油,还得吃饱肚子,听见了没有,打雷的声音。父亲说:你快去加油,完了去拉面馆,我和晋美等你。

一路上果果开一会儿睡一会儿,第二天中午才到达堆积着牛羊肉的地方。果果跳下车,惊喜地叫了一声:这么多?两个人装了满满一车,还剩下一半。父亲说:再来一趟吧。汽车启动之后,父亲指着远处的山脉说:往那里开。”“干什么?”“你不是藏族人吗?果果诧异地瞪了父亲一眼。父亲说:牧人不吃冻死饿死的牛羊,连藏獒都不吃。”“我们可以运到西宁,吃肉的都是城里人。”“原本我也这么想,现在又改变主意啦,城里人当然可以吃,但我们不能卖,我们是买卖人,一分本钱不花就去赚大钱的事不能做,要是我们一开始就投机取巧,以后肯定会有大麻烦。再说啦,要是卖掉的话,草原上狼豹的食物就少啦,活着的牛羊就要遭殃啦。果果说:你一会儿是买卖人、一会儿又不是,什么时候‘沁多贸易’变成动物保护组织啦?他们把车开上了一道平缓的山梁,朝两边的沟里扔了一些牛羊,又开上另一道山梁,又扔了一些。回来再拉剩下的。又向别的更远的山梁开去。狼跟着他们,秃鹫和黑鹰跟他们,乌鸦跟着他们,后来又看到雪豹和猞猁跟着他们,再后来又看到漂亮的火狐狸和更加漂亮的雪狐狸跟着他们,连百灵鸟也跟着他们。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断下雪的冬天已经带来了灾难,但作者却说“气度恢宏的冬天”“香喷喷的灾难”可见作者并非怨恨而是对自然有着虔诚的敬畏。
B.云散雪霁的景象中地上照耀的是雪,和金光交融的白光也是雪,这种天地光芒的组合较为精准地呈现了雪光与天光辉映的明亮光彩。
C.沁多县的牧民宁愿草原超载也不愿卖牛卖羊,这种选择既体现了他们对牛羊生命的尊重,更说明了他们民族意识的落后闭塞。
D.父亲收冻死的牛羊时不再说给钱,也不再说买卖,此时的父亲可能受到牧民影响,心中已萌发了将牛羊施舍给野兽的想法。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写雪,用牛奶、酸奶、酥油、奶酪、奶皮、曲拉等喻体形容白雪,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同时也勾勒了雪域高原典型的生态环境特点。
B.“雪还在下,白花花的牛奶带着天上的芳香,不尽不绝地覆盖着草原,没有不白的地方”,小说以绚丽雄浑的语言描绘了高原冬季的牧区风光。
C.小说在叙事的过程中多次穿插描写,既使表达方式多样,又使得情节的发展有了更多延展的空间,舒缓了叙事的节奏,有利于表达小说主题。
D.小说人物形象在人物语言、行为中得到突显:父亲不愿晋美和果果对班玛县人说实话,但父亲最后并未卖掉收来的牛羊,使父亲的形象更加立体、丰满。
3.作者在小说节选部分的第一段连用9个“施舍”,最后一段连用6个“跟着”,请结合文本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4.《雪山大地》获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这部作品持守着心灵的信仰,勃发着良善与爱,忧患着自然生态,绽放着人性的光芒。”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对这段评价的理解。
2024-04-18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闻采石矶战胜

张孝祥

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剩喜燃犀处,骇浪与天浮。

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

【注】①张孝祥(1132-1170),南宋著名词人。此年遭弹劾回芜湖(古属楚地)赋闲,喜闻好友虞允文在采石矶水战,大败金兵,即赋此词。②剩喜:甚喜,非常喜。③然犀处:指采石矶。④谢玄,东晋淝水之战打败苻坚的大将之一,年少时爱戴紫色香囊。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意思是大雪洗净了敌虏扬起的战尘,一切归于平静,风和云把作者阻留在了楚地,侧面交代了自己身滞“楚地”后方。
B.上片“骇浪与天浮”,作者用“骇浪”与“天浮”想象,再现这场战役,确有惊心动魄之感,真的是气象阔大、声势雄壮。
C.下片“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这三句实写眼前之景,词人不禁触景伤情,唤起心中无限愁绪。
D.全词笔墨酣畅,气魄博大宏伟,格调慷慨激昂,用典贴切自然,体现出作者豪放的词风。
2.全词思想情感表达丰富,请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
2024-04-18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衢温“5+1”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起死

鲁迅

(一大片荒地。处处有些土冈,最高的不过六七尺。没有树木。遍地都是杂乱的蓬草;草间有一条人马踏成的路径。离路不远,有一个水溜。远处望见房屋。)

庄子——(黑瘦面皮,花白的络腮胡子,道冠,布袍,拿着马鞭,上。)阿呀!一个髑髅。这是怎的?(用马鞭在蓬草间拨了一拨,敲着,说:)您是贪生怕死,倒行逆施,成了这样的呢?(橐橐。)还是失掉地盘,吃着板刀,成了这样的呢?(橐囊。)还是……好在离楚国已经不远,用不着忙,还是请司命大神复他的形,生他的肉,和他谈谈闲天,再给他重回家乡,骨肉团聚罢。(放下马鞭,朝着东方,拱两手向天,提高了喉咙,大叫起来:)

至心朝礼,司命大天尊!……

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敕!敕!敕!

(一阵清风,司命大神道冠布袍,黑瘦面皮,花白的络腮胡子,手执马鞭,在东方的朦胧中出现。)

司命——庄周,你找我。

庄子——臣是见楚王去的,路经此地,看见一个空髑髅,却还存着头样子。恳请大神复他的形。

(司命用马鞭向蓬中一指,跳起一个汉子来。)

汉子——(大约三十岁左右,体格高大,紫色脸,像是乡下人,全身赤条条的一丝不挂。用拳头揉了一通眼睛之后,定一定神,看见了庄子,)哙?

庄子——哙?(微笑着走近去,看定他,)你是怎么的?

汉子——唉唉,睡着了。你是怎么的?(向两边看,叫了起来,)阿呀,我的包裹和伞子呢?(向自己的身上看,)阿呀呀,我的衣服呢?(蹲了下去。)

庄子——你静一静,不要着慌罢。你是刚刚活过来的。你的东西,我看是早已烂掉,或者给人拾去了。

汉子——你说什么?

庄子——我且问你:你姓甚名谁,那里人?

汉子——我是杨家庄的杨大呀。学名叫必恭。

庄子——那么,你到这里是来干什么的呢?

汉子——探亲去的呀,不提防在这里睡着了。(着急起来,)我的衣服呢?我的包裹和伞子呢?

庄子——你静一静,不要着慌罢——我且问你:你是什么时候的人?

汉子——(诧异,)什么?……什么叫作“什么时候的人”?……我的衣服呢?……

庄子——啧啧,你这人真是胡涂得要死的角儿——专管自己的衣服,真是一个彻底的利己主义者。你这“人”尚且没有弄明白,那里谈得到你的衣服呢?所以我首先要问你:你是什么时候的人?唉唉,你不懂。……那么,(想了一想,)我且问你:你先前活着的时候,村子里出了什么故事?

汉子——(想着,)哦,有有!那还是三四个月前头,因为孩子们的魂灵,要摄去垫鹿台脚了,真吓得大家鸡飞狗走,赶忙做起符袋来,给孩子们带上……

庄子——(出惊,)鹿台?什么时候的鹿台?

汉子——就是三四个月前头动工的鹿台。

庄子——那么,你是纣王的时候死的?这真了不得,你已经死了五百多年了。

汉子——(有点发怒,)什么死了五百多年。我是有正经事,探亲去的。快还我的衣服,包裹和伞子。我没有陪你玩笑的工夫。

庄子——哦……(想了一想,)哦……我明白了。一定是你在商朝的纣王的时候,独个儿走到这地方,却遇着了断路强盗,从背后给你一面棍,把你打死,什么都抢走了。现在我们是周朝,已经隔了五百多年,还那里去寻衣服。你懂了没有?

汉子——(瞪了眼睛,看着庄子,)我一点也不懂。先生,你还是不要胡闹,还我衣服,包裹和伞子罢。我是有正经事,探亲去的,没有陪你玩笑的工夫!

庄子——(着急,)你再听我讲:你原是一个髑髅,是我看得可怜,请司命大神给你活转来的。你想想看:你死了这许多年,那里还有衣服呢!我现在并不要你的谢礼,你且坐下,和我讲讲纣王那时候……

汉子——胡说!这话,就是三岁小孩子也不会相信的。我可是三十三岁了!(走开来,)你…

庄子——我可真有这本领。你该知道漆园的庄周的罢。

汉子——我不知道。你把我弄得精赤条条的,叫我怎么去探亲?包裹也没有了……

庄子——慢慢的,慢慢的,我的衣服旧了,很脆,拉不得。你且听我几句话:你先不要专想衣服罢,衣服是可有可无的,也许是有衣服对,也许是没有衣服对。鸟有羽,兽有毛,然而王瓜茄子赤条条。此所“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注】,你固然不能说没有衣服对,然而你又怎么能说有衣服对呢?……

汉子——(发怒,)放你妈的屁!不还我的东西,我先揍死你!(一手捏了拳头,举起来,一手去揪庄子。)

(庄子一面支撑着,一面赶紧从道袍的袖子里摸出警笛来,狂吹了三声。汉子愕然,放慢了动作。不多久,从远处跑来一个巡士。)

巡士——到局里去罢。

庄子——那可不成。我得赶路,见楚王去。

巡士——(吃惊,松手,细看了庄子的脸,)那么,您是漆……

庄子——(高兴起来,)不错!我正是漆园吏庄周。您怎么知道的?

巡士——咱们的局长这几天就常常提起您老,说您老要上楚国发财去了,也许从这里经过的。

(汉子吃惊,退进蓬草丛中,蹲下去。)

庄子——今天已经不早,我要赶路,不能耽搁了。还是回来的时候,再去拜访贵局长罢。

汉子——你走了,我什么也没有,叫我怎么办?(看着巡士,)您瞧,巡士先生……

巡士(搔着耳朵背后,)这模样,可真难办……但是,先生……我看起来,(看着庄子,)还是您老富裕一点,赏他一件衣服,给他遮遮羞……

庄子——那自然可以的,衣服本来并非我有。不过我这回要去见楚王,不穿袍子,不行,脱了小衫,光穿一件袍子,也不行……

巡士——对啦,这实在少不得。(向汉子,)放手!

汉子——我没有衣服呀。要不然,我不能探亲,也不能做人了。

巡士——(挣扎着,)不要捣乱了!放手!要不然……要不然……(说着,一面摸出警笛,狂吹起来。)

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作。

(有删减)

【注】“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其含义是:在那里是对的,在这里就是错的了。彼:那。这种情况下与那种情况下的是非标准不一,即没有客观的是非标准。出自《庄子·齐物论》,体现了庄子的“无是非观”。以强调事物的相对性而著称。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篇文章中庄子的外貌特征与文中的司命大天尊相似,是道士的形象,与历史上的知识分子形象不同。
B.庄子复活汉子是因为善心,但是在与汉子的争论中,屡次用楚王来开脱回避汉子的需求,可见其虚伪的内心。
C.汉子想要回自己的衣服,却被庄子说成是“彻底的利己主义者”,真正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表现了知识分子与百姓之间存在隔阂。
D.小说对人物的处理有闹剧的类型化、符号化倾向,如汉子以其性别来指称,以达到对社会的反讽与对民族劣根性的批判。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中运用了庄子的“无是非观”,目的是为了表现庄子的思想内涵,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使文章更具有文学性。
B.本篇文章取材于《庄子·外篇》中庄子“叹髑髅”的寓言故事,但语言又是现代化的表达,符合其《故事新编》的写作风格。
C.本篇文章有一定的荒诞色彩,例如庄子与杨大讨论衣服有无的意义,却被杨大的实用主义弄得无法脱身,庄子无奈之下吹响了警笛,向巡士求救。
D.作者采用杂陈古今、时空交错方式,周朝的庄子和殷商时期的汉子同聚一堂,周代的官职称呼与现代的称呼同时出现,呈现了一场跨越时空与现实的闹剧。
3.有人认为,开头的舞台说明,是鲁迅先生有意为之,请结合文章相关内容分析他的意图。
4.本篇文章被称为“戏剧体小说”,请结合“戏剧”与“小说”的相关知识,分析其特点。
2024-04-18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衢温“5+1”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雷雨(节选)

曹禺

[四凤端过药碗来。]

鲁四凤   您喝吧。

周蘩漪   (喝一口)苦得很。谁煎的?

鲁四凤   我。

周蘩漪   太不好喝,倒了它吧!

鲁四凤   倒了它?

周蘩漪   嗯?好,(想起朴园严厉的面)要不,你先把它放在那儿。不,(厌恶)你还是倒了它。

鲁四凤   (犹豫)嗯。

周蘩漪   这些年喝这种苦药,我大概是喝够了。

……[周冲由中门进,穿一套白西装上身。]

      妈,我现在喜欢一个人。

周蘩漪   哦!(证实了她的疑惧)哦!……这个女孩子是谁?

      她是世界上最……(看一看蘩漪)不,妈,您看您又要笑话我。反正她是我认为最满意的女孩子。她心地单纯,她懂得活着的快乐,她知道同情,她明白劳动有意义,不是小姐堆里娇生惯养出来的人。

周蘩漪   可是你不是喜欢受过教育的人么?她念过书么?

      自然没念过书。这是她,也可说是她唯一的缺点,然而这并不怪她。……但是我仍然是尊重她,帮助她的,我希望她现在受教育,我希望父亲允许我把我的教育费分给她一半上学。

周蘩漪   你真是个孩子。

      (不高兴地)我不是孩子。我不是孩子。

周蘩漪   你父亲一句话就把你所有的梦打破了。

……[四凤由饭厅门入,端了碗普洱茶。]

      我现在想跟爸爸商量一件很重要的事。

周朴园   什么?

      (低下头)我想把我的学费的一部分分出来。

周朴园   哦。

      (鼓起勇气)把我的学费拿出一部分送给——

[四凤端茶,放朴园前。]

周朴园   四凤,——(向周冲)你先等一等。——(向四凤)叫你给太太煎的药呢?

鲁四凤   煎好了。

周朴园   为什么不拿来?

鲁四凤   (看蘩漪,不说话)

周蘩漪   (觉出四周的征兆有些恶相)她刚才给我倒来了,我没有喝。

周朴园   为什么?(停,向四凤)药呢?

周蘩漪   (快说)倒了。我叫四凤倒了。

周朴园   (慢)倒了?哦?(更慢)倒了!——(向四凤)药还有么?

鲁四凤   药罐里还有一点。

周朴园   (低而缓地)倒了来。

周蘩漪   (反抗地)我不愿意喝这种苦东西。

周朴园   (向四凤,高声)倒了来。

[四凤走到左面倒药。]

      爸,妈不愿意,您何必这样强迫呢?

周朴园   你同你母亲都不知道自己的病在哪儿。(向蘩漪低声)你喝了,就会完全好的。(见四凤犹豫,指药)送到太太那里去。

周蘩漪   (顺忍地)好,先放在这儿。。

周朴园   (不高兴地)不。你最好现在喝了它吧。

周蘩漪   (忽然)四凤,你把它拿走。

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喝了它,不要任性,当着这么大的孩子。

周蘩漪   (声颤)我不想喝。

周朴园   冲儿,你把药端到母亲面前去。

      (反抗地)爸!

周朴园   (怒视)去!

[周冲只好把药端到蘩漪面前。]

周朴园   说,请母亲喝。

      (拿着药碗,手发颤,回头,高声)爸,您不要这样。

周朴园   (高声地)我要你说。

      (低头,至周冲前,低声)听父亲的话吧,父亲的脾气你是知道的。

      (无法,含着泪,向着母亲)您喝吧,为我喝一点吧,要不然,父亲的气是不会消的。

周蘩漪   (恳求地)哦,留着我晚上喝不成么?

周朴园   (冷峻地)蘩漪,当了母亲的人,处处应当替孩子着想,就是自己不保重身体,也应当替孩子做个服从的榜样。

周蘩漪   (四面看一看,望望朴园,又望望周萍。拿起药,落下眼泪,忽而又放下)哦,不!我喝不下!

周朴园   萍儿,劝你母亲喝下去。

      爸!我……

周朴园   去,走到母亲面前!跪下,劝你的母亲。

[周萍走至蘩漪面前。]

      (求恕地)哦,爸爸!

周朴园   (高声)跪下!

[周萍望蘩漪和周冲;蘩漪泪痕满面,周冲身体发抖。]

周朴园   叫你跪下!

[周萍正要下跪。]

周蘩漪   (望着周萍,不等周萍跪下,急促地)我喝,我现在喝!(拿碗,喝了两口,气得眼泪又涌出来,她望一望朴园的峻厉的眼和苦恼着的周萍,咽下愤恨,一气喝下)哦……(哭着,由右边饭厅跑下)

[半晌。]

周朴园   (看表)还有三分钟。(向周冲)你刚才说的事呢?

      (抬头,慢慢地)什么?

周朴园   你说把你的学费分出一部分?——嗯,是怎么样?

      (低声)我现在没有什么事情啦。

周朴园   真没有什么新鲜的问题啦么?

      (哭声)没有什么,没有什么,——妈的话是对的。(跑向饭厅)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倒了?哦?倒了!药还有么?”这一句连用三个问号一个感叹号表明了周朴园的冷酷和专制,暗示了激烈的矛盾冲突将要爆发。
B.“爸,妈不愿意,您何必这样强迫呢”一句,周冲抢断话语,为蘩漪说情,表现了他天真善良、打抱不平的形象。
C.“喝药”原本是一件很普通的生活小事,但在周家却最终演变成全面的矛盾冲突,由此可以看出周家家庭关系的扭曲。
D.周朴园强逼蘩漪喝药,一方面是他对家庭内的叛逆者进行压制和教化,另一方面也是对结婚数十年的妻子的关爱。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喝药”这一情节中,四凤是一个功能性的角色,她没有鲜明的面目、典型的个性,但在情节发展中却起到重要作用。
B.文中蘩漪的相关舞台说明,很好地揭示了蘩漪从一开始的痛苦,到无奈接受,最后反抗的复杂的变化过程。
C.“周萍望繁漪和周冲;蘩漪泪痕满面,周冲身体发抖”这一舞台提示,既展现了人物的各有所思,又引出了下文戏剧高潮部分。
D.周朴园向周冲询问“刚才说的事呢”是“喝药”事件的余波,既照应了前文的情节,又暗示了“喝药”事件带来的影响。
3.戏剧中的人物语言常常有“言外之意”,也就是“潜台词”,请联系上下文分析文中画线语句的潜台词。
(1)这些年喝这种苦药,我大概是喝够了。
(2)我现在没有什么事情啦。
4.曹禺曾在《<雷雨>序》中说:“(蘩漪)是一个最‘雷雨’的性格。她的生命交织着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她有一颗强悍的心,她敢冲破一切桎梏,做一次困兽之斗。”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024-04-17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江都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芦花荡——白洋淀纪事之一

孙犁

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敌人监视着苇塘。他们提防有人给苇塘里的人送来柴米,也提防里面的队伍会跑了出去。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半夜以后,小船又漂回来,船舱里装满了柴米油盐,有时还带来一两个从远方赶来的干部。

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甲】老头子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老头子每天夜里在水淀出入,他的工作范围广得很: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而且不带一枝枪。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

一天夜里,老头子从东边很远的地方回来。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老头子载了两个女孩子回来。她们是冀中区的,大的叫大菱,小的叫二菱,在炮火里滚了一个多月,都发着疟子,昨天跑到这里来找队伍,想在苇塘里休息休息,打打针。

鬼子小火轮上的探照灯突然照向她们,两个女孩子的脸照得雪白,紧接着就扫射过一梭机枪。

老头子叫了一声“趴下”,一抽身就跳进水里去,踏着水用两手推着小船前进。

大女孩子还是负了伤。他们已经离苇塘很近。老头子爬到船上去,他觉得两只老眼有些昏花。可是他到底用篙拨开外面一层芦苇,找到了那窄窄的入口。

那小船转弯抹角钻入了苇塘的深处。这时那受伤的才痛苦地哼哼起来。小女孩子安慰她,又好像是抱怨,一路上多么紧张,也没怎么样,谁知到了这里,反倒……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他叫着大菱说:“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

两个孩子全没有答言,老头子觉得受了轻视。他说:“你们不信我的话,我也不和你们说。谁叫我丢人现眼,打牙跌嘴呢!可是,等到天明,你们看吧!”

小女孩子说:“你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打仗?”

老头子狠狠地说:“为什么不能?我打他们不用枪,那不是我的本事。愿意看,明天来看吧!二菱,明天你跟我来看吧,有热闹哩!”

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小火轮开的离苇塘远一些,鬼子们又偷偷地爬下来洗澡了。十几个鬼子在水里泅着。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从荷花淀里却撑出一只小船来。【乙】一个干瘦的老头子,只穿一条破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两只手却忙着剥那又肥又大的莲蓬,一个一个投进嘴里去。

他的船头上放着那样大的一捆莲蓬,是刚从荷花淀里摘下来的。不到白洋淀,哪里去吃这样新鲜的东西?来到白洋淀上几天了,鬼子们也还是望着荷花淀瞪眼。他们冲着那小船吆喝,叫他过来。

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

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着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

1945年8月于延安

(有删改)

1.对文中描写“老头子”的甲、乙两处画线句子的理解、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甲乙两处都运用了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
B.甲处是静态描写,乙处是动态描写。
C.甲处形与神构成反差,乙处明与暗构成反差。
D.甲处突出“老头子”很精神,乙处突出他的惬意和机智善谋。
2.下列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准确的一项是(       
A.老头子过于自信,所以有让大菱受伤的失误;过于自尊,所以有第二天一个人没有硝烟的战斗。
B.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面对鬼子装出一副张皇失措的样子。
C.“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这一景物描写,烘托出了白洋淀人民在残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生存的姿态,充满了意志和力量。
D.本文写的是残酷的战争环境的人和事,但读来不觉凄惨,相反使人感觉更多是那种战胜敌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3.在本学期的单元语文学习任务中,我们学会了小说的叙事需要引人入胜,请你结合文本分析下本文中作者是如何引人入胜的。
4.有学者认为,孙犁的小说在现实主义的基调中融入浪漫主义的笔调。请从环境描写、人物刻画(或其他写作安排)和叙事风格等角度简要分析本文如何体现上述特征。
2024-04-17更新 | 16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部分学校教学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