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关于《红楼梦》的主题,有以下不同观点:

(1)爱情悲剧说——描写宝黛爱情的幽微曲折和悲剧结局,肯定了追求自由、自主的叛逆人物,表达了对青春生命的礼赞和对悲剧命运的深沉叹息。

(2)社会悲剧说——借贾府的衰败过程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走向灭亡的命运。

(3)两个世界说——一是以女性为中心的大观园,这是被统治者的世界;一是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这是统治者的世界。

你比较认同哪种观点,请说明你的理由。
2023-12-21更新 | 152次组卷 | 2卷引用:统编版(2019)高一必修下册第七单元 整本书阅读 -《红楼梦》
2 . 下面两则《论语》都谈到孝道,观点有何相似之处。试加以分析。
(1)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2)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2023-11-23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雅礼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3 . 鲁迅认为,小说必须是“为人生”的,要能“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选取小说节选内容中的某一人物形象,谈谈你的认识。
2023-03-01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大单元作业设计—必修下册 第六单元
4 . 面对动乱的社会,曹操是积极入世的,是决心建立一番功业的。陶渊明是远离官场的,是追求隐逸田野的。你如何看待和评价这两种生活态度?查询资料,探究曹操、陶渊明不同人生选择的深层原因。

资料链接 1

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三国志武帝传》

自幼修习儒家经典,爱娴静,念善事,抱孤念,爱丘山,有猛志,不同流俗。   ——袁行霈

小组长发言:

在这样的内外因之下,曹操果断地选取入世做一名志士,要一统天下,是顺理成章,是必然。但对陶渊明来说,是出世还是入世,做隐士还是志士,真不是一个容易的选择。直面惨淡的人生,正视淋漓的鲜血,做一个真正的猛士。陶渊明并不是天生就想隐居,做一个田园诗人。

资料链接 2

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陶渊明《杂诗十二首》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陶渊明《读山海经》

2022-09-08更新 | 226次组卷 | 1卷引用:大单元作业设计—必修上册第三单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搜集古人写劳动的诗句,体会古人对劳动的看法。
【资料链接】
(1)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悯农》
(2)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翁卷《山村四月》
(3)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人牛力俱尽,东方殊未明。——崔道融《田上》
(4)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5)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聂夷中《田家》
(6)半夜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颜仁郁《农家》
(7)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8)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白居易《卖炭翁》
(9)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雍裕之《农家望晴》
(10)梅子青,梅子黄,菜肥麦熟养蚕忙。山僧过岭看茶老,村女当垆煮酒香。——祝允明《首夏山中行吟》
(11)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12)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绅《悯农》(其一)
2022-08-30更新 | 203次组卷 | 1卷引用:大单元作业设计——必修上册第二单元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悲剧的大团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现实世界的延续和发展。在这个延展的世界中,不但悲剧冲突还在继续发展,而且悲剧人物的反抗性格也在深化和丰富。因此,真正的中国悲剧的大团圆对于中国悲剧来说,既不是强弩之末,也不是俗套,而是中国悲剧的内在主题的完成和深化,是中国悲剧精神和境界的强化和提升。我们从中国悲剧三种比较典型的大团圆结局中可以看出。

一是悲剧人物虽然死亡了,但是悲剧人物的鬼魂仍然继续斗争。这有几种情况:一是鬼魂出来主动伸冤报仇,一是在阴府中惩罚邪恶势力。中国悲剧的大团圆使悲剧冲突从现实世界延伸到虚幻世界,正义力量终于战胜了邪恶势力,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尽管这是虚幻和想象,但是它毕竟是现实世界里正义终将战胜邪恶,邪恶势力多行不义必自毙或他毙的折射,只不过它集中在悲剧人物的生命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延续和发展上罢了。

二是悲剧人物的美好追求在现实生活中遭到阻遏或毁灭,经过一番艰苦卓绝的抗争和追求后,终于在现实世界或虚幻世界得到实现和肯定。一种情况是他肯定,即悲剧人物的美好追求在现实生活中遭到阻遏或毁灭,经过一番苦苦的追求后,最终得到肯定和实现,如《长生殿》的唐明皇和杨贵妃。另一种情况是自肯定,即悲剧人物的美好追求在现实生活中遭到毁灭,但是他们不屈服,死后化为精灵也要继续抗争,继续追求,如精卫和刑天,身躯倒下了,精神仍然站立着。

三是悲剧人物及后人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前赴后继、不屈不挠地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尽管悲剧人物遭到了毁灭,但后人经过不懈的斗争,终于消灭了邪恶势力,从而肯定他们斗争的正义性和合法性。无论《赵氏孤儿》,还是《雷峰塔》,后人的抗争都不是可有可无的。在《赵氏孤儿》中,前面三折,悲剧冲突围绕屠岸贾的斩草除根行动和一群义士舍身救孤展开。这场搜孤与救孤的斗争十分激烈。但是,这群义士不是为了救孤而救孤,而是为了存孤报仇。如果赵氏孤儿长大成人后,不是报仇雪恨,而是认贼作父,那么,这群义士为了救孤而牺牲的生命就毫无价值。在《雷峰塔》中,白蛇娘子虽然被镇压塔底,但是悲剧冲突仍在发展。如果没有白蛇娘子的儿子许士麟孝心感天动地,终使白蛇娘娘获得解放,位列仙班,那么白蛇娘子对真挚爱情的追求就不过是了却宿缘而已。

总而言之,异彩纷呈的中国悲剧的大团圆是中国悲剧这个整体中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绝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真正中国悲剧的大团圆不但强化了中国悲剧精神,而且是剧作家卒章显其志的价值取向即悲剧内在主题的完成。

(摘编自熊元义《中国悲剧引论》)

材料二:

中国无悲剧的命题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纪法国人杜赫德。他以中国元杂剧《赵氏孤儿》西译为蝶,批评在中国戏剧跟小说没有多少差别,悲剧跟喜剧也没有多少差别,目的都是劝善惩恶。

国人提出中国无悲剧命题要推迟到20世纪初。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国门被大炮轰开,带来的是西学东渐、文化入侵,诸多爱国仁人志士离乡去国,寻求救国救亡之策。在这国难深重之际,每一点滴的异质文化因子都会在国人心田激荡起巨大波澜。正如王季思先生所述:在辛亥革命前后,随着希腊神话和一些悲剧译著传入中国,少数企图沟通中西文化的学者曾有过中国有没有悲剧的争论。”20世纪初期就有学者提出中国无悲剧命题,大力呼吁学习西方,发挥悲剧作品在社会革新方面的重要作用。

中国无悲剧命题,国人的探讨迄今已百年有余。我们认为特别要提及关于中西悲剧比较的方法论问题。悲剧在西方文论及文学史上本身就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各个不同时代具有各自的内涵,而且喜剧性、团圆结局并非中国古代戏剧独有。即使以西方为参照,断言中国无悲剧都会遭遇极大困境,因为西方是需要进一步细化和具体化的概念。众所周知,比较的前提必须是比较双方都各自有其明显体系,必须具有真实对等性。例如,中西戏剧比较,西方悲剧、喜剧等文类都是一个内涵不断嬗变的范畴,而且还有中西戏剧在容量、题材、人物设定、表现形式等不同表现样式的差异问题,如话剧和戏剧在中国是两种独立的艺术类型,西方古典戏剧也和中国古代戏剧面貌不同,现代还分话剧和歌剧之类。那么关于中西悲剧的比较是否真正具有充足理由?是否真正符合学术命题的科学性要求呢?诸如此类的问题不解决,比较研究只能是一种假说。由此我们认为,以西格中进行中西比较之类做法是欠妥当的,比较文学研究应准确定位,它是比较文学学科立身之本,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和思考。比较文学研究必须充分考虑研究对象的历史性和地域性问题,不能浮于表面作简单而粗浅的固态化、无根性比较。这也就是我们为何反对在新世纪仍然有某些人把团圆问题归结为瞒和骗的缘由所在。

(摘编自陈军《中国无悲剧命题百年回顾与反思》)


[注]鲁迅在批评元明清诸人的杂剧传奇作品时指出:凡是历史上不团圆的,在小说里往往给他团圆;没有报应的,给他报应,互相骗骗——这实在是关于国民性的问题。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团圆的结局在真正的中国悲剧中不是强弩之末,而是戏剧冲突的继续发展,它使悲剧人物形象更加丰富。
B.悲剧人物要想在现实生活或虚幻世界中实现美好追求,需经艰难的抗争和追求,最终得到自肯定或他肯定。
C.针对杜赫德提出的“中国无悲剧”这一命题,学者呼吁要学习西方,发挥悲剧在社会革新方面的重要作用。
D.西方悲剧的概念和内涵都是不断发展的,在中西悲剧比较过程中,必须“准确定位”,不能作无根性比较。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悲剧中的人物在现实世界中被恶势力害死,变成鬼魂,在虚幻世界中报了仇,这种大团圆的结局使悲剧有了喜剧性。
B.在大团圆的中国戏剧中,悲剧人物只有发扬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愚公移山精神,最终将邪恶劳力消灭,才是有价值的。
C.话剧和戏剧在中国是两种独立的艺术类型,西方古典戏剧与中国古代戏剧面貌也不一样,所以它们之间无法进行比较。
D.“中国无悲剧”命题涉及比较文学研究,对某些人把团圆问题简单归结为鲁迅提出的“瞒和骗”,材料二持反对意见。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对必修下册第二单元课文内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元杂剧《窦娥冤》的第四折中,窦娥的鬼魂托梦伸冤,窦天章为之平反昭雪,团圆的结尾并未削减整部剧的悲剧性。
B.在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王子最后复仇成功,使该剧成为西方悲剧的经典,表明了大团圆结局非中国戏剧独有。
C.曹禺的《雷雨》具有丰富的悲剧内涵,它揭示的命运悲剧与希腊《俄狄浦斯王》类似,体现了民族之间文艺的共通性。
D.从悲剧人物设定来看,西方常是英雄,如《哈姆雷特》;中国则多是弱小,如《窦娥冤》,体现了东西方悲剧的差异性。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结构。
5.对于“悲剧与团圆”的问题,有人仍认可西方人提出的“中国无悲剧,只有团圆”这一观点。请结合材料提出反驳理由。
2022-06-12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校际联考语文试题
7 . 《礼治秩序》中提到很多美国人认为“无政府”是社会理想的状态。这里“无政府”的含义是什么?你觉得“无政府”状态会不会引发社会混乱?
2021-01-12更新 | 371次组卷 | 1卷引用:第5单元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 基础训练试题—2020年秋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8 . 六十多年前,费孝通先生在《乡土本色》中说道:“我们的民族确是和泥土分不开的了。”六十年后,在水泥大幅度覆盖地表的今天,即使在农村我们都要费力去寻找一块泥土地,难道说现在我们的民族已经可以和土地分离了?
2021-01-12更新 | 278次组卷 | 1卷引用:第5单元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 基础训练试题—2020年秋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9 . 常常听人说,“熟人好办事”。请指出《乡土中国》来简析这条俗语背后的原理,并试着指出这种文化意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良影响。
10 . 关于张秉贵的服务精神,有的人认为需要坚持贯彻,有的人认为已经脱离时代,对此,你的看法是什么?
2020-10-12更新 | 100次组卷 | 2卷引用:巩固练统编版(2019)高一必修上册第二单元 第四课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