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45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随着纪录片在国内的不断发展,愈发呈现出多元化态势,朝着轻量化、重趣味的特点而演变。尤其是美食类微纪录片的兴起与流行,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其中展现出的影片色彩、镜头的多样性以及声音的独特性不断挑战着观众的视听觉“味蕾”,同时还通过情感叙事触及观众内心,以精巧构思的细节实现文化与社会价值的传播。

它应当是“对现实的创造性处理”,这是英国纪录片导演格里尔逊对纪录片的定义。据此,“画面+解说”成为了纪录片在视听方面的两大主要板块。近些年,美食类微纪录片在内容上不断丰富,制作上愈显巧思,获得了极高的关注度。诸如《早餐中国》《沸腾吧火锅》《人生一串》等美食类纪录片,以一种全新样貌切合着新时代人们的观影习惯。在画面方面,此类微纪录片往往拥有大量抓人眼球的特写镜头,《沸腾吧火锅》里的“撕”“涮”“烫”;《早餐中国》里的“咬”“嚼”“嗦”;《人生一串》里的“撸”“闻”“品”,都给人以较强的视觉冲击,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美食类微纪录片经过专业调色师的色彩把控,通过暖色调营造出新鲜、美味、诱人之感。声音方面不仅保留了市井长巷中的同期声展现烟火气息,还搭配人物采访进行延伸,再配以轻松、幽默、玩梗式的解说词进行内容衔接与提炼,以及具有综艺感的音效,更具时代网感。如《人生一串》中的解说,总是有意无意地“冒犯”着片中的主角,在一种插科打诨的轻松氛围中完成叙事表达。此外,“花字”也为此类微纪录片增添了趣味,起到调节气氛、引导流程、解释说明等作用,使得整体制作更加年轻化。比如《早餐中国》每集片尾都会展现店家的地址,在方便观众打卡的同时,实现了纪录片的社会价值与文化价值。

如今,众多美食类题材纪录片已超脱于单纯对美食的记录,相比视听制作,更注重影片的情感叙事,让生活在快节奏、强压力之下的人们能够脱下社会铠甲、放下紧张情绪,为自己的情感蓄能。作为一种集娱乐、文化和推广于一体的文艺形式,美食类微纪录片成为了人们合理利用碎片化时间的好方法。在短短的纪录片里,我们或是深夜躲在被子里望梅止渴,或是在外漂泊游子的思乡浮现,亦或是清晨公交地铁上的短暂愉悦,总能牵动起心底的某些情感。此类纪录片一般包含两条线索,一方面展现美食文化,另一方面聚焦饮食背后的人物情感。《早餐中国》从前三季片尾的结束语“只需早起你就能找到故乡”到第四季的“只需早起你就能回到故乡”,将乡愁这一情感逐步进行了渲染;《沸腾吧火锅》里香气诱人的“成都串串香”的背后,是叔侄二人对时代规则和初心坚守之间的犹豫,以及对未来重拾信心的真实写照。通过一个个故事表现人们的情感,在某一时刻激活观众的情感迸发点,让观众眼睛大饱眼福之后,又被其中的情感所牵动。

现代人已逐渐习惯从美食中寻找精神寄托,美食题材的节目和影视作品层出不穷,而从《舌尖上的中国》开始裂变式的传播,纪录片在解说词的创新、叙事的变化上为中国纪录片的发展带来一股“美食”新风。如今,《风味人间》《人生一串》《小城夜食记》《青春夜佰味》等美食类微纪录片使得纪录片不再是高大上的影像载体,平民化的视角让观众在城市的快节奏与生存环境的急速更迭下寻得短暂歇息。

当下,无论是电影短视频化,还是纪录片微纪录化,亦或是微短剧的兴起,都体现着内容创作者和制作方不断迎合现代人的碎片化观影习惯。与此同时,大量美食类纪录片的涌现导致内容的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使人难免产生审美疲劳。如何在众多同类型题材的作品中突出重围,值得创作者深思。不可否认的是,微纪录片拥有更加丰富的视听体验和叙事手段,并通过便捷、轻松的方式予以呈现,这更有利于作品的推广传播。在纪录片的不断发展过程中,时代给予了它形式与内容上的“新”,而唯有真实影像和真情实感,才是使这一影像载体历久弥新和打动人心的良方。

(周子琦《美食类微纪录片:以视听体验打开情感叙事》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美食类微纪录片先以色彩、镜头和声音给观众以视听享受,再通过情感叙事触及观众内心,最后以精巧构思的细节实现文化与社会价值的传播。
B.美食类微纪录片只有拥有大量抓人眼球的特写镜头,表现享受美食的过程,才能给观众以较强的视觉冲击,使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C.为了帮助人们脱下社会铠甲、放下紧张情绪,为自己情感蓄能,美食类微纪录片多强调影片的情感叙事而不注重对美食的记录。
D.纪录片解说词的创新和叙事的变化,使得美食类微纪录片得以通过平民化的视角让观众在城市的快节奏与生存环境的急速更迭下寻得短暂歇息。
2.与传统纪录片相比,美食类微纪录片在内容上和形式上让人耳目一新,请结合材料具体说明。
3.班级演讲,你打算向全班推介《人生一串》,请写出你的推介理由。
2024-01-16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扬州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试题

2 .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访秋

李商隐

酒薄吹还醒,楼危望已穷。

江皋当落日,帆席见归风。

烟带龙潭白,霞分鸟道红。

殷勤报秋意,只是有丹枫。


【注】此诗为诗人客居桂林所作。李商隐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从祖父起,迁居郑州(今属河南郑州市)。
1.下面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不言访秋而处处访秋,通过形象的景物描写,婉曲深沉地表达出无穷的乡思。
B.首联说“酒薄”,是因“愁深”,与李清照“三杯两盏淡酒”的“淡酒”用意不一致。
C.诗人巧妙地用具有桂州特点的景色,来烘染自己的乡思,隐而不显,含蕴深沉。
D.尾联写唯有“丹枫”怜我,以一树火红,报我真正秋意,含蓄地表露出急切的思乡心情。
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楼危望已穷”的“危”意为“危险”,“穷”是“穷尽”,这句的意思是诗人登危楼望北方的家乡,故园却杳不可见。
B.“帆席见归风”使用反衬手法,江中归船正在轻快地驶回,而自己却有家难归,心中不免涌起异乡作客的惆怅。
C.第三联中的“白”、“红”是色彩描写,烟白、霞红,秋色正丽,色彩鲜明,以乐景衬哀情,表现诗人的思乡愁绪。
D.“殷勤”将丹枫人格化,富有深情。“只是”写出了桂州地暖的自然特点,同时婉转地表示出诗人的孤独和落寞。
2024-01-16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扬州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余大家祔葬墓石记

【明】袁宏道

余先世自黄移南郡,盖武胄也。至王父左溪公行而族始著,子弟章句业。至余大人行,始文冠诸生。先世阙记载,大王父至遗其字,其遗行逸事,惟王母余大姑能道其略。余尝问大姑:“大王父何如人?”大姑曰:“闻之先姑言,隐而豪举者也。遇岁馑则煮糜以饲饥者,所活不可计。”问王父,则曰:“余不知其它。记嘉靖之廿三、四年间,出母金以千计,出谷以万计,时乡邑饥甚,王父取其券尽焚之。是年而父生。生平不识邑大夫门,所交为而外大父龚公,时为贫诸生,困甚,之读书,倾肝胆交焉。龚公后举进士,官至河南左辖。其豁达知人多此类。”余私叹曰:“是袁氏所以盛也。”欲为家乘未果。去岁使回,大姑耄矣,欲就枕蓐间详而私志之,会卒。噫,姑之矣,复母之矣,尚何言哉!

岁乙卯,余兄举于乡,大姑为一开颜。丙戌,试南宫第一。戊子,不肖孙宏继举于乡,壬辰,复得隽。大姑乃辗然喜曰:“袁氏二世无冢妇矣。余毕世为袁氏劳薪,攻苦茹燥,不遗余力,天高地远,以有今日,他日见先府君地下有词矣!”甲午,余谒选,大姑执余手而哭曰尔有王事八九十老人岂能待尔耶去有尔父在莫念我也余时感伤甚

庚子,长兄与余及三弟皆留京邸,大人书来云:“大姑病,念儿辈,前者废箸数日,尔妹冠进贤拜床下曰:‘儿归矣。’大家喜见齿,遂进食。”余兄弟把书,肠为之裂。时伯修直东华日讲,国本未定,侍讲筵者才三人,何忍言退。小修试事迫,余方官太学,例不得请,每相对而泣。无何,余转春曹郎,私喜曰:“是有间,可以见大姑矣。”遂以秋试终之月,挟弟南归,归而拜王母于床下,则犹喜也。至仲冬之廿五日,病,遂不起。时亡兄讣亦至。呜呼,痛哉!


【注】①“大家”和“王母”都是指作者祖母余大姑。下文中“王父”指祖父,“大王父”指曾祖父。②“伯修”是作者之兄袁宗道,“小修”是作者之弟袁中道。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弟章句业            课:督促B.之读书,倾肝胆交焉     延:邀请
C.大姑病,念儿辈     痛:悲痛D.病,遂不起                  革:深重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合理的一项是(       
A.大姑执余手而哭曰/尔有王事/八九十老人岂能待尔耶/去/有尔父在/莫念我也/余时感伤甚
B.大姑执余手而哭/曰尔有王事/八九十老人岂能待尔耶/去有尔/父在/莫念我也/余时感伤甚
C.大姑执余手而哭/曰尔有王/事八九十老人岂能待尔耶/去有尔/父在/莫念我也余时/感伤甚
D.大姑执余手而哭曰/尔有王/事八九十老人岂能待尔耶/去/有尔父在/莫念我也余时/感伤甚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祖上原本是武将,祖父这一辈才弃武从文,父亲这一辈,便文才冠绝诸生,后世也出了诸多人才。
B.祖母熟知家族历史,作者曾想写家谱而未能成功,原打算拜见祖母时向她请教,没想到祖母很快亡故。
C.因为袁氏两代没有当家主妇,祖母余大姑不得不亲自操持家庭,不遗余力,艰难维持,最终得到回报。
D.自古忠孝难两全,作者兄弟三人在外为官。祖母病重,想见见包括作者在内的儿孙,却至死未能如愿。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遇岁馑则煮糜以饲饥者,所活不可计。
(2)小修试事迫,余方官太学,例不得请,每相对而泣。
2024-01-16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扬州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试题
4 . 下列选项中与漫画意境最相符的一项是(       

A.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B.想得故园今夜月,几人相亿在江楼。
C.秋风落木秋天高,月入金樽动酒豪。D.好山深处静开轩,目送孤云手弄泉。
2024-01-16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扬州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我认识一位化妆师 ,她是真正懂得化妆、而又以化妆闻名的。

对于这生活在与我完全不同领域的人,我增添了几分好奇,因为在我的印象里,化妆再有学问,也只是在表相上用功,实在不是有智慧的人所应追求的。

因此,我忍不住问她:你研究化妆这么多年,到底什么样的人才算会化妆?化妆的最高境界到底是什么?

对于这样的问题,这位年华已逐渐老去的化妆师露出一个浅浅的微笑。她说:化妆的最高境界可以用两个字形容,就是自然。最高明的化妆术,是经过非常考究的化妆,让人家看起来好像没有化过妆一样,并且这化出来的妆与主人的身份匹配,能自然表现那个人的个性与气质。次级的化妆是把人凸现出来,让她醒目,引起众人的注意。拙劣的化妆是一站出来别人就发现她化了很浓的妆,而这层妆是为了掩盖自己的缺点和年龄的。最坏的一种化妆,是化过妆以后扭曲了自己的个性,又失去了五官的协调,例如小眼睛的人竟化了浓眉,大脸蛋的人竟化了白脸,阔嘴的人竟化了红唇。

没想到,化妆的最高境界竟是无妆,竟是自然,这可使我刮目相看了。

化妆师看我听得出神,继续说:这不就像你们写文章一样?拙劣的文章常常是词句的堆砌,扭曲了作者的个性。好一点的文章是光芒四射,吸引了人的视线,但别人知道你是在写文章。最好的文章,是作家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他不堆砌,读的时候不觉得是在读文章,而是在读一个生命。

多么有智慧的人呀!可是,到底做化妆的人只是在表皮上做功夫。我感叹地说。

不对的。化妆师说,化妆只是最末的一个枝节,它能改变的事实很少。深一层的化妆是改变体质,让一个人改变生活方式,睡眠充足,注意运动与营养,这样她的皮肤改善,精神充足,比化妆有效得多。再深一层的化妆是改变气质,多读书,多欣赏艺术,多思考,对生活乐观,对生命有信心,心地善良,关怀别人,自爱而有尊严,这样的人就是不化妆也丑不到哪里去。脸上的化妆只是化妆最后的一件小事。我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说明: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

化妆师接着做了这样的结论:你们写文章的人不也是化妆师吗?三流的文章是文章的化妆,二流的文章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这样,你懂化妆了吗?

我为这位女化妆师的智慧而起立向她致敬,并深为我最初对化妆的观点感到惭愧。

告别了化妆师,回家的路上,我走在夜黑的地方,有了这样深刻的体悟:这个世界一切的表相都不是独立自存的,一定有它深刻的内在意义;那么,改变表相最好的方法,不是在表相上下功夫,一定要从内在里改革。

可惜,在表相上用功的人往往不明白这个道理。

1.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化师认为最底层的化妆扭曲了人的个性,而拙劣的文章也常常是词句的堆砌,扭曲了作者的个性。
B.第五段中“我”“刮目相看”的原因是:听了化妆师的叙述后,“我”对化妆和化妆师有了新的认识。
C.从与化妆师的交流中,“我”体悟到,一切的表象都不是独立自存的,改变表相最好的方法是从内在里改革。
D.全文以“我”对化妆认识为线索,突出了在表象上用功的人往往不明白人的生命是最可贵的这一主题。
2.在与化妆师的交流中,“我”的认识经历了以下的过程,请将空白处填写完整。
好奇轻视        A              B        致敬            C            体悟
3.同桌将要去参加舞蹈专业艺考面试,对如何化妆犹豫不决,结合这篇文章的看法,你给一点恰当的建议。
2024-01-11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全真模拟卷

6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筹笔驿

李商隐

鱼鸟犹疑畏简书,风云长为护储胥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

管乐有才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

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馀。


【注】①筹笔驿:古驿名。遗址在四川省广元市北。相传诸葛亮出师,曾驻军于此,制定军令,运筹帷幄。②储胥:此处指藩篱。③管乐:管仲乐毅合称,分别为春秋时齐国名相,战国时燕国名将。④梁父吟:乐府楚调曲名。《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1.下列诗歌不是李商隐创作的一项是(     
A.《夜雨寄北》B.《清明》
C.《乐游原》D.《锦瑟》
2.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起兴,写数百年后鱼鸟依然畏惧军中法令,而风云却长久保护着筹笔驿的藩篱,点明诸葛亮治军有术、法令严明。
B.颔联“徒令”“终见”二词简易平淡,与《蜀相》中“自”“空”二字的含不尽之意于言外有异曲同工之妙。
C.颈联着眼于诸葛亮的个体生活体验,关羽、张飞天不假命,更让我们感受一种交游零落之感,因此深化了个体命运的悲剧性。
D.尾联想象来年所为,亦是全诗情感的凝聚,对句极写长歌当哭之意,既包含了对孔明旧事的无限感伤,也暗含无人赏识的无奈。
2024-01-11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全真模拟卷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吴王)寿梦病将卒。有子四人:长曰诸樊,次曰余祭,次曰余昧,次曰季札。季札贤,寿梦欲立之,季札让,曰:礼有旧制,奈何废前王之礼,而行父子之私乎?

寿梦乃命诸樊曰:我欲传国及札, 尔无忘寡人之言。 诸樊曰:周之太王知西伯之圣,废长立少,王之道兴。今欲授国于札,臣诚耕于野。 王曰:昔周行之德加于四海,今汝于区区之国荆蛮之乡奚能成天子之业乎且今子不忘前人之言必授国以次及于季札 诸樊曰:不如命?寿梦卒,诸樊以嫡长摄行事,当国政。

吴王诸樊元年,已除丧,让季札,曰:昔前王未薨之时,尝晨昧不安,吾望其色也,意在于季札。又复三朝悲吟而命我曰:‘吾知公子札之贤,欲废长立少。’发言于口。 虽然,我心已许之,然前王不忍行其私计,以国付我,我敢不从命乎?今国者,子之国也,吾愿达前王之义。季札谢曰:夫嫡长当国,非前王之私,乃宗庙社稷之制,岂可变乎?

诸樊曰:苟可施于国,何先王之命有!太王改为季历,二伯来入荆蛮,遂为国。周道就成,前人诵之,不绝于口,而子之所习也。

札复谢曰:昔曹公卒,庶存嫡亡,诸侯与曹人不义而立于国。子臧闻之,行吟而归。曹君惧,将立子臧,子臧去之,以成曹之道。札虽不才,愿附子臧之义。吾诚避之。

吴人固立季札,季札不受而耕于野,吴人之。诸樊骄恣,轻慢鬼神,仰天求死。将死,命弟余祭曰:必以国及季札。乃封季札于延陵,号曰延陵季子。

(节选自《吴越春秋·吴王寿梦传》)

材料二:

吴子诸樊既除丧,将立季札。季札辞曰:曹宣公之卒也,诸侯与曹人不义曹君,将立子臧。子臧去之,遂弗为也,以成曹君。君子曰:‘能守节。’君,义嗣也。谁敢奸君?有国,非吾节也。札虽不才,愿附于子臧,以无失节。固立之。弃其室而耕。乃舍之。

(节选自《左传·襄公十四年》)


【注】①周太王古公亶父为了传位给孙子姬昌(西伯),将王位传给小儿子季历(姬昌之父),长子次子迁至楚地定居,季历去世后姬昌即位,周王朝治国之道得以兴盛。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序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今汝于区区之国荆A蛮之乡B奚能成天C子之业乎D且今E子不忘F前人之言G必授国H以次及于季札。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敢,岂敢,用于反问,与“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中的“敢”词义不同。
B.重,慎重,谨慎,也表对某事感到为难,与成语“安土重迁”中的“重”词义相同。
C.城,在文中用为动词,指修筑城墙,与“然后践华为城”中的“城”词义用法不同。
D.舍,在文中用为动词,指安置住宿,与“舍相如广成传舍”句首的“舍”用法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王寿梦欲废长立幼传位给贤明的幼子季札,即使被拒,依然把此愿托付给了诸樊。
B.季札谢绝寿梦传位的理由主要是不能让父子之间的私情超越了先王传下的礼法制度。
C.周太王废长立幼而王朝兴盛,诸樊借此以表示对父王的理解,也引此例以劝说季札。
D.诸樊没能实现先王的遗愿,心怀憾恨而哀痛过度,临终之际依然令二弟传位给季札。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寿梦卒,诸樊以嫡长摄行事,当国政。
(2)周道就成,前人诵之,不绝于口,而子之所习也。
2024-01-11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全真模拟卷

8 .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高

杜 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客至

杜 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登高》第一联,诗人选取“风急”“天高”等典型意象,营造了一幅长江秋日图。
B.《登高》第二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珍惜时光,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C.《登高》第三联,“万里”,指诗人远离故乡;“百年”,这里借指晚年。
D.《登高》与《客至》同为七言律诗,中间两联对仗工整,句法谨严。
2.两首诗的尾联均提到酒,但抒发的情感明显不同,请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故乡情(节选)

茹志鹃

①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那些不惜万里迢迢而来寻根的人,有了一种同感。这是一种捉摸不住,讲说不清,难以言传,而又排遣不开的感情。

②它好像很巨大,又好像很            。具体得如一撮土、一滴水。但要说它只是一撮土、一滴水,又似乎绝非如此。它又大得无从搬移,无法传递,不可替代。它是天,它是地,它是山,它是水。然而它又非一般的天、地、山、水,它是和民族、和祖先、和各人逝去的童年或青年时代的岁月,和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个人的经历镶嵌在一起、盘根错节地连在一起的那个天、那个地、那个山、那个水,还有那种对别人毫无意味,对自己却无比亲切的乡音。

③说实在话,世上有着许许多多比乡土更加美妙,更加怡人的地方。但独有故乡却是“我的”,它像母亲一样,无可选择。美的,不够美的,都一样,是亲爱的,是“我的”,它不会让人时时挂念,却能令人终生难以忘怀。这就是故乡,人人都有的故土之情。

④绍兴是我的祖籍,我没有在这里住过,对它并不熟稔。绍兴话亦只是小时候听祖母说过。但不知为什么,这里的一切都使我向往。为了探望故土,为了聆听乡音,我来到了绍兴。

⑤坐着蚱蜢似的乌篷船,沿着小河,沙沙地擦着野生花草,经过一道一道圆拱的、半菱形的石头小桥,经过林边的埠头,那里,着青布衫的姑娘在洗衣裳,穿红球衣的小伙子在挑水。在一圈一圈的水晕里,他们好像飘动在纡青拖蓝的白云之间。

⑥坐在船尾摇船的老倌,一面用脚蹬着桨,用手里的划子点拨着船的方向,一面嘴里热闹地说着话。说着路途如何的远,到的所在又是如何的偏僻,回程的生意又是如何难找,等等。当听到我们同意加他一点船钱的时候,他又大声地发出一连串的感叹词:“喔唷! 啧啧,这位师母真是……啊!真是……”随着那汩汩而进的小船,那乡音在故乡的水上跳着,笑着,滑着,热热闹闹地送得老远老远……

⑦这一切对我都是新鲜的,但又觉得很熟悉,是见过的。在哪里见的呢?说不出,也许是在梦里。

⑧我曾经做过这样的梦么?

1.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平庸B.狭隘C.琐细D.烦杂
2.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作者连用几个四字短语描述故乡情,从中可见作者并不想回到故乡。
B.第②段,承接上文,运用排比等修辞手法,具体细致地描写了寻根情。
C.第⑤⑥段,选取的景物与人物,渗透了作者对故乡的真挚情感。
D.第⑧段,作者再次发问,意味深长,使文章更加耐人寻味。
3.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语言清新质朴、自然流畅,读来亲切感人。
B.第⑥段,写到老倌时,运用了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手法。
C.第⑦段,运用设问,“也许是在梦里”一句,能够引发读者的联想与想象。
D.本文运用记叙与抒情等表达方式,体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厚情谊。
4.关于祖籍绍兴,作者描述了哪些内容?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想北平

老舍

北平的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我知道的真是太少了,虽然我生在那里,一直到二十七岁才离开。我所知道的那点儿只是我的北平,而我的北平大概等于牛的一毛。

可是,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在我想做一件讨她老人家喜欢的事情的时候,我独自微微地笑着;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语言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我爱北平也近乎这个。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黏合的一段历史。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只是说不出而已。

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但我不是诗人,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不但辜负了北平,也对不住我自己。我最初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平,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古城赐给的。可是我说不出来!

伦敦、巴黎、罗马与堪司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历史的都城。就伦敦、巴黎、罗马来说,巴黎更近似北平。不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地感到寂苦。巴黎,据我看,还太热闹。自然,那里也有空旷静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旷;不像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是的,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咖啡与酒是必要的,以便刺激;在北平,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

论说巴黎的布置已比伦敦、罗马匀调得多了,可是比起北平还差点事儿。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几乎是什么地方都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地喘气;不在有好些美丽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周都有空闲的地方,使它们成为美景。人们自然喜欢北平!

北平是个都城,从它里面说,它没有像伦敦的那些成天冒烟的工厂;从外面说,它紧连着园林、菜圃与农村。采菊东篱下,在这里,确是可以悠然见南山的;大概把字变成西,也没有多少了不得的吧。像我这样一个贫寒的人,或许只有在北平能享受一点清福了。

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

(有删改)

1.下列与“人们自然喜欢北平”句中“自然”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京城远近郊区优美的自然风光,让人们流连忘返。
B.诗歌的语言清新自然,不事雕琢,有天然的美感。
C.只要你认真听讲,坚持学习,自然会取得好成绩。
D.学习写景散文,可以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多次提到“爱北平”,却说“说不出”,体现了作者的自卑心理。
B.“这不但辜负了北平”中的“这”,指“我不是诗人,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
C.作者把对一座城的情感缩小化,借儿子对母亲的爱,来表达自己爱北平。
D.“它是在我的血里”一句,形象地表明北平的文化对作者的哺育、熏陶。
3.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语言通俗易懂,质朴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B.以小见大,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细微之处见真情。
C.托物言志,借北平来表达自己保家卫国的远大志向。
D.化用“悠然见南山”,突出北平城给人带来的安适感。
4.与巴黎相比,作者心中的北平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2023-12-17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7月黑龙江省高中语文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