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1 . 经典的话剧常常用生活化的舞台语言来展示人物性格、设置悬念。仔细阅读话剧《雷雨》第一幕开篇部分鲁贵与四凤的对话,完成后面的题目。

父:四凤……四凤!听见没有?

女:听见了。

父:这孩子!回头你妈来,告诉她,你有许多钱啦!工钱,赏钱……

女:您不都要走了么?喝了!赌了!

父:你急什么?我不跟你要钱。喂——大少爷不是老塞给你钱花么?

女:爸!您别又穷疯了,胡说乱道的。

(1)根据对话内容,概括鲁贵的性格特征。
(2)这一段对话,曹禺设置了多个悬念,请结合对话内容写出两个悬念。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秋天是赏菊的好季节,作为中国人,细细想想,果真历朝历代的人们对菊花都有各种赞美。正因为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的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才让南宋绘画家马远画了《陶渊明采菊图》,上面还出现了菊花和松树的形象。

古代文人对菊花真的是赞誉有加,菊花位列植物四君子(梅、兰、竹、菊)之中便是明证。陶渊明喜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     ),司空图欣赏落花无言,人淡如菊的(     ),唐寅感受到的是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的(     ),李清照又用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对比烘托着孤独凄凉,黄巢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写出了菊花满城的(     ),似乎人人心中都有别样的菊花。

现代艺术家们对菊花同样是一往情深。新月派诗人闻一多的现代诗《鼓手与琴师》中写到了不同形态的菊花。有鸡爪菊、绣球菊、江西腊,这些菊花颜色丰富,不但有金的黄、玉的白、春酿的绿、秋山的紫,更有剪秋萝似的小红菊、从鹅绒到古铜色的黄菊、带紫茎的微绿色的真菊,以及枣红色的菊花王。在闻先生饱蘸感情的抒发中,______,他用文字描摹出菊花的无数状态、颜色、样貌,让我们非常赞叹。

1.依次填入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典雅安静             淡定从容             豪气干云             离愁别绪
B.淡定从容             典雅安静             离愁别绪             豪气干云
C.典雅安静             淡定从容             离愁别绪             豪气干云
D.淡定从容             典雅安静             豪气干云             离愁别绪
2.在选文中横线处填入句子,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仅我们对他的思乡爱国有共鸣,更能发现作为画家的他训练有素的眼力
B.我们不仅发现作为画家的他训练有素的眼力,更能对他的思乡爱国有共鸣
C.我们不仅对他的思乡爱国有共鸣,更能发现作为画家的他训练有素的眼力
D.不仅我们发现作为画家的他训练有素的眼力,更能对他的思乡爱国有共鸣
3.下列与“菊”相关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的“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就是他对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真实写照。
B.古人称九月为“菊月”。古人在重阳节,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李清照的《醉花阴》就是写于重阳节。
C.宋朝时的大儒周敦颐《爱莲说》,“菊,花之隐逸者也。”他赞誉菊花超然、孤傲,使它很自然的成为隐士身份人的象征。
D.在我国有源远流长的养菊、赏菊、品菊、咏菊、画菊的传统,从而形成了一种与菊花相关的文化现象和以菊花为中心的文化体系,这就是中国传统菊花文化。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面是杜甫一首题为《宿江边阁》的律诗,中间两联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①孤月浪中翻          ②鹳鹤追飞静          ③豺狼得食喧          ④薄云岩际宿
A.①④③②B.②④①③C.④①②③D.②③④①
2021-12-22更新 | 393次组卷 | 11卷引用: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第二单元 唐代诗歌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礼治秩序中的礼,其内容既有成文仪式规范的部分,也有生活经验的知识积累。费孝通在《乡土中国》“无讼”这一篇讨论了很多“礼”是如何作为司法程序、判断证据、审判前提和制裁方式的。他     ① ,指出两者的差异在于维持规范的力量,礼是不需要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的。从表面上看,礼似乎接近于“文化”,是人自动形成的秩序,依赖于人的道德修养。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礼没有强制力,相反,礼所背负的道德要求会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同时它本质上作为人与人之间规矩的反复衡量,在处理罪行的时候比法律从个人权利出发的考量要复杂得多,也苛刻得多。所谓“无讼”,并不是一味压制争端,制造一种, 而是说大量基层纠纷不会通过官方司法机构,而倾向于。“无为政治”所说的就是国家法权无法介入乡土社会的情况。

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请用三个否定句概括上文提及的费孝通《乡土中国》“无讼”篇中的重要观点。
2021-05-17更新 | 570次组卷 | 5卷引用:第五单元培优测试卷 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课后培优练(统编版必修上册)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5 . 下列有关说明文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说明事物进程次序的文章,叫作程序说明文,它是说明文最为重要的一个类别。常见的程序说明文有产品使用书、工艺流程说明、工作进程说明等。
B.以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介绍科学道理为主的说明文称作事理说明文。事理说明文主要回答“为什么”的问题,跟程序说明文的重点有所不同,使用的说明方法也完全不同。
C.说明文写作需要遵循几个原则:了解事理,安排写作顺序,选用合适的说明方法。常用的说明方法包括下定义、举例子、列数字、引用、分类别等等。
D.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最基本特点。为了保证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说明文语言应当是严肃、客观的,尽量少使用比喻、拟人、对比等文学技巧,尽量不要显露作者的情感态度。
2021-04-12更新 | 322次组卷 | 1卷引用:【新教材】第三单元期中综合复习达标检测-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统编版必修下册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奇幻电影是基于现实世界对超自然的人、神、妖共存的多维时空的重构,是对虚幻异域空间的想象性建构。它往往利用数字技术以夸张、变形、寓言或传奇等方式,表现超真实世界的拟态载体,折射生命的本质并传递创作者对世界的理解。

奇幻电影能够让观众接受的前提是讲好故事。目前奇幻电影大多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本位,杂糅了神魔、玄幻、武侠、动作等类型元素,借助特有的神怪文化资源完成阐释现实世界的意旨。中国古代神话作为人类共同的记忆载体,凝结着人类的集体无意识,使人类从中能够探寻到共同的情感。相当一部分奇幻电影选择了以民间传说、神魔故事作为文学叙事的母题,以多元化的视角去反观人性,借助不同世界的生灵重构超越自然的多维时空。如《捉妖记》《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奇幻电影将人、神、妖等不同世界的生灵放置在共生共存的空间中,试图唤起现代人心灵回归并实现精神层面的救赎。

作为本土民族文化色彩浓厚的电影类型,奇幻电影同时需要在传统经典故事文本基础上重新传达人类共同的心理情感,引发人们对现代文明危机进行反思,以追求人类共同的、永恒的价值。《庄子》中说:齐谐者,志怪者也。神怪故事的主题往往是诡异事件及妖鬼与人类的互动。中国观众对神怪故事并不陌生,具有一定的接受基础,《聊斋志异》《西游记》《山海经》《搜神记》等传统经典文本中的故事往往被其他文艺样式取材改编,同样给奇幻电影提供了新的叙事空间。

奇幻电影对于传统经典文本的取材改编其实是二度创作的过程,需要调整故事设置与矛盾冲突进而凸显电影的戏剧性。在人物刻画与塑造、场景的渲染与设置等方面需要更加生动,而往往设置出人意料的结局无疑会增加电影的趣味性与观赏性。就目前奇幻电影西游系列的改编而言,在重构西游经典奇幻世界的过程中,电影比较注重对打斗场景的设计与视觉效果,借助数字技术创造出较为恢宏的场面。然而,这些经过改编的奇幻电影,却在某种程度上割裂了原著的内在叙事性,形式大于内容的视觉奇观场景难以掩盖故事情节的缝隙与空洞,让观众感受不到要传达的核心精髓,无法塑造经典文本中那样生动的艺术形象。由此,奇幻电影对于经典文本的改编,需要在满足观众精神诉求与娱乐消费中,寻求主流价值与电影市场之间的共赢,力争在接受性和整合性等向度上建构属于自己的价值观念,引导观众在世俗生活中实现精神的自我疗愈与自我救赎。

奇幻电影需要新的思维模式推动整体叙事转型。以人工智能等重要科技成果为标志,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也引起了保护自然和人类的生存警醒。奇幻电影《流浪地球》改编的巨大成功,为中国电影工业及硬科幻文化产品带来发展的新趋势。该部电影设置了科幻的时空概念等科学范畴的命题,在充满科技特性与工业基因的叙事话语中,穿插了营救地球过程中战友合作、牺牲以及父子祖孙之间的亲情等人文元素,与年轻一代观众的生活相接近,被称为国产电影中的现象级作品。

同时,奇幻电影需要将科技思维与中国哲学思想进行融合,借助数字化手法与超自然影像来传递古老的东方智慧,重新建构新的宇宙观、天下观、价值观与和谐思维、一体思维等理念,较好地实现民族性、现代性与世界性之间的融合。在此基础上,处理好价值引领与审美情趣、艺术性与娱乐性等之间的关系,成为新的国产电影市场的生长点。

(摘编自李娟《奇幻电影中的文学叙事资源》)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奇幻电影是对虚幻空间的想象性建构,折射生命的本质并传递创作者对世界的理解。
B.奇幻电影借助特有的神怪文化资源实现阐释现实世界的意旨,对中国观众而言较容易接受。
C.奇幻电影常将人、神、妖等放置在同一个空间中,试图实现现代人精神层面的救赎。
D.奇幻电影通过传达传统经典故事中原有的心理情感来引发人们对现代文明危机的反思。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在论证奇幻电影让观众接受的前提是讲好故事时举了《哪吒之魔童降世》的例子。
B.第③段作者提出了奇幻电影也可以将传统经典文本中的故事作为新的叙事空间的观点。
C.第④段以“西游系列”的改编为例,论证了奇幻电影须在主流价值与市场间寻求共赢。
D.第⑥段总结全文,指出处理好价值引领与审美情趣应成为奇幻电影市场新的生长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民间传说、神魔故事采用了多元化视角反观人生,因而常常成为奇幻电影的文学叙事母题。
B.在对传统经典文本的取材改编时,设置出人意料的结局可以增加奇幻电影对观众的吸引力。
C.奇幻电影“西游系列”只注重对打斗场景的设计与视觉效果,故事情节毫无内在叙事性。
D.《流浪地球》的成功,表明将科技思维与中国哲学思想进行融合才是奇幻电影未来的发展方向。
2021-03-12更新 | 113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3 第三单元(B卷提升篇)-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必修下册同步单元AB卷(统编版)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列典故与举出的人物或出处有关,请选出对应完全正确的一组(       
东海孝妇        苌弘化碧        望帝啼鹃        飞霜六月          亢旱三年
A.《汉书》     《庄子》        杜宇                 《太平御览》   关汉卿
B.孝妇            庄周            《蜀王本纪》       邹衍               《窦娥冤》
C.孝妇            苌弘               杜宇                 邹衍                 窦娥
D.东海            苌弘               邹衍                 杜宇                 窦娥
2020-09-29更新 | 334次组卷 | 3卷引用:高一下学期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第二单元检测试题
20-21高一上·全国·单元测试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又见荷塘月色

吴兆民

①今儿晚上,我终于来到清华园的荷塘,可是来迟了,已不见满塘的荷花荷叶。但月光很好,依然能伴我追寻当年朱自清的足迹,也不能不说是非常惬意的事。

②荷塘边随风飘拂的杨柳,有好些一定目睹过朱自清的身影,那情意眷眷的样子就是对故人的怀念吧。昏黄的路灯把柳影映射到荷塘里,让人觉着塘中漂动着簇簇水草。我的身影则在这水草上滑过。今晚虽不是满月,但它的清辉似乎不减当年,把眼前的荷塘尽情倾洒。

③荷塘上虽然不见了荷花,但让人分明感到是有荷花的。因为朱自清已将它牢牢根植于人们的头脑里:我已从想象中活生生移植其上。看吧,这满塘袅娜地开着、羞涩地打着朵儿的不是荷花吗?那层层叠叠铺展在那里的不是荷叶吗?月光正像当时那样流泻在荷花荷叶上。微风在那里吹拂,依然将那清新的荷香弥散。

④前面是石拱桥了。站在桥边向荷塘对面望去,近春园中那些大大小小的树木蓊蓊郁郁,白杨树最为高大。它的身影连同高处丛生的灌木被月光切割在塘水中,显得黝黑而错落。

⑤我沿着塘边昔日的小煤屑路向前。几盏温和的路灯紧贴荷塘小路亮着,倒映水里的显出一束束昏黄,把荷塘小路照得分明。左边是一列高高土坡,上面是密植的森森柏树,黑压压一路绵延。荷塘那边,月亮透过摆动着的高大树枝不时瞟我一眼。

⑥眼前的莲桥把狭长的荷塘分成两半,稀疏的残荷漂浮在荷塘上,令我心生几许凄凉。走过莲桥,拐过小弯,我走进了近春园遗址深处,置身高高的白杨树下,眼前一片开阔地平展展的,月光轻洒,充满空灵,草坪黑青黑青,上面有不少落叶。前面竖立着一块碑石,记载着近春园的历史。后面小土坡的“荷塘月色”亭,显得有些静穆。月光在静静往这里挥洒,近处的一切都给抹上了清灵灵的光彩,我也被其细心涂抹。我看看月光给我的身影,又不禁抬眼凝望天上的明月,它竟是那样邈远、透亮而圣洁,让人的心胸霎时跟着坦荡起来。极目远望,未见昔日那只有些大意的一带远山,恐是让长高了的树木遮住了吧。

⑦那个夜晚,朱自清独自一人来到这月下荷塘,一腔心绪凝结于荷花明月,一腔情感在这里倾泻,一生操守在这里坦白!要清洁,不要朽污;要清直,不要屈从;要清苦,不要奢靡——做一个清清白白、堂堂正正、朴朴素素的人,做一个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有益于民族的人。在那腥风血雨的岁月,有多少人经受不住磨难变节了,经受不住诱惑苟且了,经受不住清贫颓废了;而你没有。为了民族,为了家庭,也为了自己,你活出了尊严。那个夜晚,你一人在这里的默想和表白,说不上庄严,充其量只是几天后以《荷塘月色》艺术地向世人作了昭告;但你此后却真切地用自己的生命实践。没有哪一个要求你去这样做,也没有哪一个去监督你这样做。你靠的完全是自觉、意志、风范。你虽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却在贫病交加之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援面粉,成了承载一个民族的气节、尊严和大义的人。也许有人不屑,也确实有人不屑,但这反而衬托出你的崇高,因为那些不屑者不是同类。

⑧这样想着的时候,阵阵清寒和阴森不知从何方向我袭来,又想到这遗址就是八国联军焚烧圆明园而殃及近春园使之成为“荒岛”的地方,我再也受不住四围的清寒和阴森,只好回转到有路灯的荷塘边。放眼荷塘,只剩我一人。

⑨我在荷塘边漫步,回首荷塘上空,正有一束绿色聚光在不停旋扫。毕竟是现代文明社会了!我望望天上明月,又看看水中残荷,总是不能释怀。

⑩社会发展了,人还要不要操守?融入现代文明,民族还要不要气节?现实中的许多人和事都作了否定性回答。朱自清虽是旧时代知识分子,尚且坚守操节,洁身自好,成为一代楷模。就是这荷塘里的荷花也葆自我净洁、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作为领受现代文明熏陶的人,为什么就不能自我净持、自守律令、洁身自好?作为融入现代文明的民族又岂能不固守气节?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人之为人这一陈旧而又永恒的人生命题,回到人之为人的本性上来:无论何时都不能消解、灭绝人的本性。不断温习、时时记取七十五年【注】前那份富有艺术魅力和人文情怀的深情告白,是回复我们人的本性的一剂良药。

⑪荷塘上的清风在月光辉映下吹拂着我,不断清理着我的思绪。我下意识地看着眼前的一切。荷塘还是那个荷塘,月色还是那样的月色,可我的内心却历尽沧桑。今晚曲曲折折的荷塘路上,虽然不见先人踽踽独行的风采,却留下了我深深的思考。

【注】七十五年:指1926年。
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文章从怀着渴望已久的心情来追寻朱自清的足迹写起,紧接着勾勒了荷塘月色,最后联系史实,评价先生高洁傲岸的人格。
B.第③段中,作者描写了眼前所见的月下荷塘的美景:荷花、荷叶和荷香,显得空灵洒脱。
C.第⑦段主要运用呼告的方法,将第三人称转换为第二人称,营造向故人直接倾诉的氛围,有利于直抒胸臆。
D.文末“荷塘还是那个荷塘,月色还是那样的月色,可我的内心却历尽沧桑”一句的意思是说,荷塘、月色依旧,而我的心思既深切怀念故人,又对在险恶环境里变节投降的文人深表遗憾。
E.文章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的表达方式,既评价了朱自清的人格,又结合现实,探求了发人深思的“陈旧而又永恒的人生命题”。
2.根据对全文的理解,分条概括“我望望天上明月,又看看水中残荷,总是不能释怀”的内容。
3.作者在第⑩段中说的“无论何时都不能消解、灭绝人的本性”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说这是“陈旧而又永恒的人生命题”?
2020-08-05更新 | 78次组卷 | 3卷引用:【新教材精创】第七单元 单元测试题-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高中新教材同步备课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提防遭刑宪(防备)/你错勘贤愚枉做天(错误地判断)
B.怎不将天地也埋怨(深,甚)/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同“糊涂”,混淆)
C.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罪过)/枉将他气杀也么哥(元明戏曲中常用的衬词,无义)
D.我窦娥向哥哥行有句言(兄长)/上朝取应(参加科举考试)
10 .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请赏析这几句话的妙处。

2020-02-25更新 | 153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08 第八单元(A卷基础篇)-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必修下册同步单元AB卷(统编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