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93 道试题
1 . 下列对《红楼梦》前四十回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雪芹借冷子兴这一“冷眼人”演说贾府兴衰,交代贾府的人物关系。
B.“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望遥”的判词,预示了探春远嫁的命运。
C.曹雪芹在送宫花这一情节中安排香菱拿宫花,以展现香菱孤苦的命运。
D.刘姥姥到潇湘馆时所见一色玩器全无的朴素景象,表现了黛玉的高洁。
2024-05-10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 . 下列对所选《论语》语录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
孔子认为治国者处事、对己、待人应有认真、诚信、节约、仁爱等品性。
B.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
跟政令与刑罚兼施的治理相比,孔子更推崇仁德与礼仪并用的治国之道。
C.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
孔子认为,《关雎》的情感不应过分快乐,也不应过度哀伤,要有节制。
D.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论语·八佾》)
居于上位者待人能宽厚,行礼能恭敬,悼亡能哀戚,是孔子强烈的期待。
2024-05-10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整本书阅读-简答(单) | 适中(0.65) |
3 . 请归纳下文的情节变化过程;并结合《红楼梦》,分析黛玉伤心落泪的原因。

这里林黛玉见宝玉去了,又听见众姊妹也不在房,自己闷闷的。正欲回房,刚走到梨香院墙角上,只听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林黛玉便知是那十二个女孩子演习戏文呢。只因林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文,便不留心,只管往那边走。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的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搁了听曲子。再侧耳时,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词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

2024-05-05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4 . 请阅读下面三则材料,简要分析孔子学习礼的态度和方法。

①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论语·为政》)

②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论语·八佾》)

③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论语・八偷》)

2024-05-05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哈姆莱特(节选)

国王、王后、罗森格兰兹、吉尔登斯吞及侍从等上。

               欢迎,罗森格兰兹和吉尔登斯吞!这次匆匆召请你们两位前来,一方面是因为我非常思念你们,另一方面是因为我有需要你们帮忙的地方。你们大概已经听到哈姆莱特的变化。无论在外表上,还是在精神上,他已经和从前大不相同。除了他父亲的死以外,究竟还有什么原因,把他刺激成了这种疯疯癫癫的样子?我实在无从猜测。你们从小便跟他一起长大,素来知道他的脾气,所以我特地请你们到宫廷里来盘桓几天,陪伴他,替他解解愁闷,同时趁机窥探他究竟有什么秘密的心事。也许一旦公开后,我们就可以给他对症下药。

               他常常讲起你们两位,我相信世上没有哪两个人比你们更为他所亲信了。你们要是不嫌怠慢,答应在我们这儿小作逗留,帮助我们实现我们的愿望,那么你们的盛情雅意,一定会受到丹麦王室隆重的礼谢的。

罗森格兰兹     两位陛下有什么旨意,尽管命令我们。

吉尔登斯吞     两位陛下无论有什么命令,我们都愿意尽力奉行。

               谢谢你们!

               谢谢你们!现在我就要请你们立刻去看看我那大大变了样子的儿子。来人,领这两位绅士到哈姆莱特的地方去。

吉尔登斯吞     但愿我们能得到他的欢心,帮助他恢复常态!

(罗森格兰兹、吉尔登斯吞及若干侍从下)

波洛涅斯上。

波 洛 涅 斯   启禀陛下,我们派往挪威去的两位使者已经喜气洋洋地回来了。

               你总是带着好消息来报告我们。

波 洛 涅 斯   真的吗,陛下?不瞒陛下说,我把我对于我宽仁厚德的王上的责任,看得很重呢!此外,除非我的脑筋在观察问题上不如过去那样有把握了,不然我肯定相信我已经发现了哈姆莱特发疯的原因。

               啊!你说吧,我急着要听呢!

波 洛 涅 斯   请陛下先接见使者,我的消息留着作茶余饭后的话题吧。

               那么有劳你去迎接他们进来。(波洛涅斯下)我的王后,他对我说他已经发现了你的儿子心神不定的原因。

               我想主要的原因还是他父亲的死和我们过于迅速的结婚。

               好,等我们仔细问问。

波洛涅斯率伏提曼德【1】及考尼律斯重上。

               欢迎,我的好朋友们!伏提曼德,我们的挪威王兄怎么说?

伏 提 曼 德   他叫我们向陛下转达他友好的问候。他听到了我们的要求,就立刻传谕他的侄儿停止征兵。本来他以为这种举动是准备对付波兰人的,可是一经调查,才知他的对象原来是陛下。他知道此事以后,痛心自己因为年老多病,受人欺罔,震怒之下,传令把福丁布拉斯逮捕。福丁布拉斯并未反抗,受了挪威王一番申斥;后来在他的叔父面前立誓,绝不兴兵侵犯陛下。老王见他诚心悔过,非常欢喜,当下就给他三千克朗的年俸,并且委任他统率他征募的那些兵士,去征讨波兰人。同时他叫我把这封信呈上陛下(以书信呈上),请求陛下允许他的军队借道通过陛下的领土,他已经在信里提出若干条件,保证绝不扰乱地方的安宁。

               这样很好,等我们有空时,还要仔细考虑,然后答复。你们长途跋涉,不辱使命,很是劳苦,先去休息休息,今晚我们还要在一起欢宴。欢迎你们回来!

(伏提曼德、考尼律斯同下)

波 洛 涅 斯   这件事情总算圆满结束了!王上,王后,要是我向你们长篇大论地解释君上的尊严、臣下的名分,那不过是徒然浪费时间。所以,既然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冗长是肤浅的藻饰,我还是把话说得简单一些吧。你们的那位殿下是疯了。我说他疯了,因为假如再说明什么才是真疯,那就只有发疯,此外还有什么可说的呢?可是那也不用说了。

               多谈些实际,少弄些玄虚。

波 洛 涅 斯   娘娘,我发誓我一点也不故弄玄虚。他疯了,这是真的;唯其是真的,所以才可叹。好,让我们同意他已经疯了,现在我们就应求出这种病态的原因,因为这个病态的结果不是无因而致的。我们来想一想吧。我有一个女儿,难得她一片孝心,把这封信给了我。现在请猜一猜这里面说了些什么话。“给我灵魂的偶像、最艳丽的奥菲利娅”,这是粗俗的说法,“艳丽”两字用得非常粗俗。

               这是哈姆莱特写给她的吗?

波 洛 涅 斯   好王后,等一等,我要老老实实地照原文念:“你可以疑心星星是火把,你可以疑心太阳会移转,你可以疑心真理是谎话,可是我的爱永不会改变……”这一封信是我的女儿出于孝顺之心拿来给我看的。

               可是她对于他的爱情抱着怎样的态度呢?

波 洛 涅 斯   陛下以为我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一个忠心正直的人。

波 洛 涅 斯   但愿我能证明自己是这样一个人。可是假如我看见这场热烈的恋爱正在进行——不瞒陛下说,我在我的女儿没有告诉我以前,早就看出来了——假如我知道有这么一回事,却在暗中促成他们的好事,或者故意视若无睹,假作痴聋,不闻不问,那时候陛下觉得怎样?王后又觉得怎样?不,我一点儿也不敢懈怠我的责任,把我的女儿训斥一番,叫她深居简出,不要和他见面,不要接纳他的来使,也不要收他的礼物。她听了这番话,就照着我的意思实行起来。说来话长,他遭到拒绝以后,就郁郁不快,于是饭也吃不下了,觉也睡不着了;他的身体一天比一天憔悴,他的精神一天比一天恍惚。这样一步步发展下去,就变成现在他这种为我们大家所悲痛的疯狂。

               你想是这个原因吗?

               这是很可能的。

波 洛 涅 斯   我倒很想知道,哪一次我肯定地说过了“这件事情是这样的”,而结果却并不这样?

               照我所知道的,那倒没有。

波 洛 涅 斯   只要有线索可寻,我总会找出事情的真相,即使那真相一直藏在地球的中心。

               我们要怎样进一步试验?

波 洛 涅 斯   您知道,有时候他会接连几个钟头在这走廊里踱来踱去。

               他真的常常这样踱来踱去。

波 洛 涅 斯   趁他踱来踱去的时候,我就让我的女儿去见他,你我可以躲在帷幕后面注视他们相会的情形。要是他不爱她,他的理智不是因为恋爱而丧失,那么就不要叫我襄理国家的政务了,让我去做个耕田的农夫吧。

               我们要试一试。

               可是,瞧,这可怜的孩子忧郁地念着一本书来了。

波 洛 涅 斯   请陛下和王后避一避,让我走过去招呼他。

(国王、王后及侍从等下)

(取材于莎士比亚同名话剧的第二幕第一场)

注释:【1】伏提曼德:与考尼律斯均为剧中的朝臣。【2】福丁布拉斯:挪威王子,其父死于跟哈姆莱特之父的决斗中,因此他征兵攻打丹麦。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到我们宫廷里来盘桓几天                    盘桓:逗留
B.更为他所亲信                                 亲信:亲近而信任的人
C.冗长是肤浅的藻饰                              藻饰:装饰
D.他的精神一天比一天恍惚                    恍惚:形容神志不清
2.下列对所选话剧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让哈姆莱特在两位朝臣的帮助下恢复常态,是国王和王后明确的愿望。
B.波洛涅斯虽然发现了哈姆莱特发疯的原因,却不敢相信这原因是真的。
C.作者通过侧面描写塑造的行事果断的挪威王子,与哈姆莱特性格相似。
D.作者借助人物对白,表现出国王、王后对待哈姆莱特的态度同中有异。
3.请简要概括所选话剧的情节。
4.请结合所选话剧的主要矛盾冲突,分析画线句的潜台词与表达效果。
2024-05-02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金陵怀古

刘禹锡

潮满冶城1渚,日斜征虏亭。2

蔡洲3新草绿,幕府4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注释:【1】冶城:东吴冶铸之地。【2】征虏亭:为东晋征虏将军谢石所建。【3】蔡洲:江中洲名。【4】幕府:山名。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1.以下对作品的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诗首联的“冶城”与“征虏亭”两地距离金陵都不算远。
B.刘诗颈联的“空”蕴含诗人对兴废与地形之间关系的看法。
C.王词“翠峰”句描绘了诗人登高所见绿色的山峰林立之景。
D.王词“繁华”句揭示了历史上的各个王朝接连覆亡的原因。
2.以下对作品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作品的开头句都点明怀古的时间在傍晚。B.作品中都有对金陵一带山水风景的描绘。
C.诗人都运用了对比,凸显怀才不遇之情。D.诗人都在结尾化用典故,抒发幽怨之情。
3.请简要分析两处画线句所绘景象与所蕴情感的不同。
2024-05-02更新 | 21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夫晋,何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取材于《左传·僖公三十年》)

孔丘知礼

十年春,及齐平【1】

夏,公【2】会齐侯【3】于夹谷。孔丘相。犁弥言于齐侯曰:“孔丘知礼而无勇,若使莱【4】人以兵劫鲁侯,必得志焉。”齐侯从之。孔丘以公退,曰:“士,兵之!两君合好,而俘以兵乱之,非齐君所以诸侯也。俘不干盟,兵不遇好。于德为愆义,于人为失礼,君必不然。”齐侯闻之,遽之。

将盟,齐人加【5】于载书,曰:“齐师出竟,而不以甲车三百乘从我者,有如此盟。”孔丘使兹无还【6】揖,对曰:“而不反我汶阳之田,吾以共命者,亦如之。”齐侯将飨公,孔丘谓梁丘据曰:“齐、鲁之故,吾子何不闻事既成矣,而又飨之,是勤执事也。且牺象【7】不出门,嘉乐【8】不野合【9】。飨而既具,是弃礼也。若其不具,用秕稗也。用秕稗,君辱,弃礼,名恶,子盍图之?夫享,所以昭德。不昭,不如其已也。”乃不果飨。

齐人来归郓、欢、龟阴之田。

(取材于《左传·定公十年》)

注释:【1】平:讲和。【2】公:鲁定公。【3】齐侯:齐景公。【4】莱:诸侯国名,襄公六年为齐国所灭。【5】加:增加条款。【6】兹无还:鲁国大夫。【7】牺象:形如牛与象的酒器。【8】嘉乐:钟、磬。【9】合:合奏。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越国以远,君知其难也        鄙:边邑B.夫晋,何之有               厌:厌恶
C.非齐君所以诸侯也               命:教令D.齐侯闻之,遽            辟:不正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无能也已        怵然
B.子亦有不利          吾子何不闻
C.君尝为晋君赐矣        若属皆为所虏
D.君之所知       是弃礼
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晋文公在郑国没有得到应有的礼遇,是秦伯主动联合晋侯围攻郑国的原因之一。
B.壮年时期的烛之武才能比不上他人,年老的烛之武却拥有解救郑国危难的智慧。
C.鲁定公会见齐景公时,犁弥针对孔子懂礼仪却不勇敢的特点给齐景公提出对策。
D.凭借合乎礼仪的外交辞令,孔子让齐景公心甘情愿地把本国多处田地送给鲁国。
4.请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2)事既成矣,而又飨之,是勤执事也。
5.烛之武和孔子是如何站在对方的立场分析危害以退兵的?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2024-05-02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建筑有一定的风格和手法。这些风格和手法为匠师们所遵守,为人民所承认,可以叫它作中国建筑的“文法”。建筑和语言文字一样,一个民族总是创造出他们世世代代所喜爱并沿用的惯例,形成法式。在西方,希腊、罗马体系创造了“五种典范”,成为其建筑的方式。中国建筑怎样砍割并组织木材成为梁架,成为斗拱,成为一“间”,成为个别建筑物的框架;怎样用举架的公式求得屋顶的曲面和曲线轮廓;怎样结束瓦顶;怎样求得台基、台阶、栏杆的比例;怎样切削生硬的结构部分,使之同时成为柔和的、曲面的、图案型的装饰物;怎样布置并联系各种不同的个别建筑,组成庭院:这些都是我国建筑上两三千年沿用并发展下来的惯例法式。无论每种具体的实物怎样千变万化,它们都遵循着那些法式。构件与构件之间,构件和它们的加工处理装饰之间,个别建筑物和个别建筑物之间,都有一定的处理方法和相互关系,所以说它是一种建筑上的“文法”。至如梁、柱、材、檩、门、窗、墙、瓦、槛、阶、栏杆、隔扇、斗拱、正脊、垂脊、正吻、戗兽、正房、厢房、游廊、庭院、夹道等等,那就是我国建筑上的“词汇”,是构成一座或一组建筑的不可少的构件和因素。

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也如同写文章一样,在文法的拘束性之下,仍可以有许多体裁,有多样性的创作,如文章之有诗、词、歌、赋、论著、散文、小说等等。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有“大文章”或“小品”。“大文章”如宫殿、庙宇,“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轩、一楼。文字上有一面横额,一副对子,纯粹作点缀装饰用。建筑也有类似的东西,如在路的尽头的一座影壁,或横跨街中心的几座牌楼等等。它们之所以都是中国建筑,具有共同的中国建筑的特性和特色,就是因为它们都是用中国建筑的“词汇”、遵循着中国建筑的“文法”组织起来的。运用这“文法”的规则,为了不同的需要,可以用极不相同的“词汇”构成极不相同的体形,表达极不相同的情感,解决极不相同的问题,创造极不相同的类型。

(取材于梁思成的《中国建筑的特征》)

材料二

在人类各民族的建筑大家庭中,中华民族的建筑有独特的体系。我们的祖先采用了极其智慧的方法:在台基上用木材先树立构架以负荷上部的重量;墙壁只起分隔内外的作用而不必负重,因而门窗的大小和位置都能得到最大的自由,不受限制。这个建筑体系能适应任何气候,适用于从亚热带到亚寒带的广大地区。这种构架法符合现代的钢架或钢筋水泥构架的原则,是保持中国风格的极其有利的条件。

我国古代的建筑匠师们积累了世代使用木材的特别经验,创造了在柱头上用层叠的挑梁承托上面横梁的方法,使得屋顶部分出檐深远,瓦坡的轮廓优美。用层叠挑出的木材构成的每一个组合称作斗拱。斗拱和它们承托的庄严的屋顶,都是中国建筑上独有的特征,是人类在建筑上达到的高度艺术性的工程。我国古代的匠师们还巧妙地利用保护木材的油漆,大胆地把不同的颜色组成美丽的彩画、图案。不但用在建筑内部,并且用在建筑外部檐下的梁枋上,取得外表上的优异的效果。在屋瓦上,我们也利用有色的琉璃瓦。这种运用颜色的方法是中国建筑的一个显著特征。另外还有一个特征:在中国建筑中,每一个露在外面的结构部分同时也就是它的装饰部分,即每一件装饰品都是加工了的结构部分。中国建筑的装饰与结构是完全统一的。天安门就是这一切优点的卓越的典型范例。

(取材于林徽因的《中国建筑常识》)

材料三

在西方,建筑是石头的史书。作为文化载体,建筑的功用强于文字;其他门类的艺术,如绘画、雕刻等,往往都为建筑服务。而在中国,文字才是历史的主要载体,建筑只是一种实用技艺,且从来未被推到高于其他技艺的地位。西方人将建筑看作永久的纪念物,追求建筑在物质上的高大与恢弘;中国人不求实物之长存,建筑只求满足合理而适度的需要而已。儒家长期倡导的“卑宫室”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奢华的风气,限制了建筑的规模。单纯从物质表象去评价中国建筑和西方建筑的优劣,是有失公允的。

中国传统建筑采用梁柱的框架结构体系,较之西方的承重墙结构体系,即使以今人的眼光来看,也是高超和先进的。并不承重的中国墙体,只起围护和分隔作用,所以墙倒而屋不会塌。框架结构一旦确立,空间就获得了极大的自由,室内可以灵活地分隔布置。构件之间采用榫卯构造,具有很大的弹性,能消减瞬时的水平力,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榫卯连接的构件极易装配和拆卸,甚至可以做到整栋建筑物的拆卸搬迁。三国时孙权迁都建康,下诏拆运武昌旧宫的材料修缮新宫。孙权拆旧建新的出发点是节俭,但是我们从中还可以看出,中国传统的木建筑早就有了“可循环”的优点。

中国建筑很早就朝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使得中国建筑的设计和建造都很容易。在中国,一座殿堂的建造很少超过十年;在欧洲,一座大教堂的建造往往需要百年。比较起来,中国建筑服务于人,因而建筑的理性、实用与适度是显而易见的。

(取材于方拥的《中国传统建筑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台基、台阶、栏杆的比例属于中国建筑的法式。
B.岫云观的重檐庑殿顶属于中国建筑的“词汇”。
C.位于北京市中轴线的故宫是建筑的“大文章”。
D.位于北京市房山区的于庄塔是建筑的“小品”。
2.根据材料二,下列不属于中国建筑匠师们所用方法的一项是(     
A.用木材在台基上先树立构架以承担上部的重量。
B.中国的建筑匠师们积累了使用木材的特别经验。
C.用层叠挑出的木材构成的组合承托庄严的屋顶。
D.在建筑外部檐下梁枋上用油漆绘制彩画、图案。
3.下列观点来自材料三,其中能被孙权拆旧建新的例子直接说明的一项是(     
A.中国建筑能满足合理而适度的需要。
B.榫卯连接的构件很容易拆卸与搬迁。
C.中国的木建筑有“可循环”的特点。
D.中国建筑早就具有标准化和规范化。
4.根据材料一,下列属于中国建筑“文法”的一项是(     
A.出檐深远的屋顶与轮廓优美的瓦坡
B.中国建筑中露在外面的一部分结构
C.中国建筑中处理装饰与结构的方法
D.只起维护和分割作用而不承重的墙
5.请根据以上三则材料梳理中国建筑的部分特点,将下表①一④处补充完整。
中国
建筑
材料特点举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中国建筑中天安门的装饰与结构完全统一。
适度性____________
2024-05-02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小题。

草原八月末

①朋友们说,草原上最好的季节是七八月,一望无际的碧草如毡如毯,上面盛开着数不清的五彩缤纷的花,如繁星在天,如落在水,风过时草浪轻翻,花光闪烁,那景色是何等地迷人。但是不巧,我赶不上这个季节,今年上草原时,又是八月之末了。在城里办完事,主人说:“怕这时坝上已经转冷,没有多少看头了。”我想不能枉来一次,还是驱车上了草原。

②从围场县出发,翻过山,穿过茫茫林海,过一界河,刚才在山下沟谷中所感受的峰回路转和在林海里感觉到的绿浪滔天,一下都被甩到另一个世界上,天地顿时开阔得好像连自己的五脏六腑也不复存在。

③草色已经转黄了,在阳光下泛着金光。由于地形的变换和车子的移动,那金色的光带在草面上掠来飘去,像水面闪闪的亮波,又像一匹大绸缎上的反光。看着这些,你突然会感到自己身体的四壁已豁然散开,所有的烦恼连同所有的雄心、理想都一下逸散得无影无踪。你已经被融化在这透明的天地间。

④车子在缓缓地滑行,除了车轮与草的摩擦声,便什么也听不到了。草一丝不动,因此你也无法联想到风的运动。放眼尽量地望,细细地寻,不见一个人,于是那牛羊群也不像是人世之物了。我努力想用眼睛找出一点声音。牛羊在缓缓地移动,它不时抬起头看我们几眼,或甩一下尾,像是无声电影里的物。仿佛连空气也没有了,周围的世界竟是这样空明。

⑤这偌大的草原又难得的干净。干净得连杂色都没有。这草本是一色的翠绿,说黄就一色的黄,像是冥冥中有谁在统一发号施令。树是成片的林子,却整齐得像一块刚切割过的蛋糕,摆成或方或长的几何图形。一色桦木,雪白的树干,上面覆着黛绿的树冠。远望一片林子就如黄呢毯上的几块积木,偶有几株单生的树,插在那里,像白袜绿裙的少女,亭亭玉立。蓝天之下干净得就剩下了黄绿、雪白、黛绿这三种层次。

⑥在这个大浅盘的最低处是一片水,当地叫泡子,其实就是一个小湖。当年康熙帝的舅父曾带兵在此与阴谋勾结沙俄叛国的噶尔丹部决一死战,并为国捐躯。因此这地名就叫将军泡子。水极清,也像凝固了一样,连倒影的云朵也纹丝不动。对岸有石山,鲜红色,说是将士的血凝成。历史的活剧已成隔世渺茫的传说。我遥望对岸的红山,水中的白云,觉得这泡子是一块凝入了历史影子的透明琥珀,或一块凝有三叶虫的化石。往昔岁月的深沉和眼前大自然的纯真使我陶醉。历史只有在静思默想中才能感悟,有谁会在车水马龙的街市发思古之幽情?这空旷、静谧、水草连天、蓝天无的草原,教人真想长啸一声念天地之悠悠,想大呼一声魂兮归来。教人灵犀一点想到光阴的飞逝,想到天地人间的久长。

⑦我们将返回时,主人还在惋惜未能见到草原上千姿百态的花。我说,看花易,看这草原的纯真难。感谢上帝的安排,阴差阳错,我们在花已尽、雪未落、草原这位小姐换装的一刹那见到了她不遮不掩的真美。正如观众在剧场里欣赏舞台上浓妆长袖的美人是一种美,画家在画室里欣赏裸立于窗前晨曦中的模特又是一种美。两种都是艺术美,但后者是一种更纯更深的展示着灵性的美。这种美不可多得也无法搬上舞台,它不但要有上帝特造的极少数的标准的模特,还要有特定的环境和时刻,更重要的还要有能生美感共鸣的欣赏者。这几者一刹那的交汇,才可能迸发出如电光石火般震颤人心的美。

⑧大凡看景只看人为的热闹,是初级;抛开人的热闹看自然之景,是中级;又能抛开浮在自然景上的迷眼繁花而看出个味和理来,如读小说分开故事读里面的美学、哲学,这才是高级。这时自然美的韵律便与你的心律共振,你就可与自然对话交流了。

呜呼!草原八月末。大矣!净矣!静矣!真矣!山水原来也和人一样会一见情,如诗一样耐人寻味。我一步三回头地离开那块神秘的草地。将要翻过山口时又停下来伫立良久。明年这时还能再来吗?我的草原。

(取材于梁衡同题散文)

1.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落:花B.亭亭玉立:高耸直立的样子
C.蓝天无:边界D.一见情:衷心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运用了动静结合手法,以细腻的笔触具体描写出眼前草原的开阔、静谧、干净。
B.文章第③段“被融化在这透明的天地间”一句形象写出了开阔草原给人的神奇感受。
C.文中写当年康熙皇帝舅父血战叛军,为国捐躯,意在表现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D.文章的结尾,作者把八月末的草原称之为“我的草原”,表达了对草原浓浓的深情。
3.文章第①段用了三个“总”字,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文章这样开头,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4.作者写“将军泡子”的来历,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5.请联系全文谈谈你对第⑨段画线句的理解。
2024-01-09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怀柔区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夜登白帝城楼怀少陵先生

陆游

拾遗白发有谁怜?零落歌诗遍两川。

人立飞楼今已矣,浪翻孤月尚依然。

升沉自古无穷事,愚智同归有限年。

此意凄凉谁共语?夜阑鸥鹭起沙边。

【注】①1169年12月,陆游被任命为夔州通判。在此之前,陆游因坚决支持北伐,受主和派排挤,已赋闲在家四年。任职夔州期间,陆游曾多次拜谒杜甫生前所到之地。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联交代了杜甫晚年流落巴蜀时的生活状况,其中“有谁怜”的发问引人深思。
B.颔联“浪翻孤月”描写的是诗人登城所见之景,诗人触景生情,抒发了物是人非之感。
C.颈联诗人纵览古今人事变迁,慨叹仕途得失进退,认为最终无论智愚,都将选择归隐。
D.尾联中“凄凉”一词含意丰富,既是诗人现实心情的反映,同时暗指杜甫当年的境遇。
2.下列诗句中“孤月”的形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亭亭孤月照行舟,寂寂长江万里流。乡国不知何处是,云山漫漫使人愁。(《杂曲歌辞·胡渭州》)
B.高秋过生日,真气兹一周。观心比孤月,视世皆浮沤。(苏辙《张公生日》)
C.孤月有情来海峤,双鱼无信到天涯。此生那得常飘泊,归卧东溪弄钓车。(陆游《客思》)
D.天际浮云生白发,林间孤月坐黄昏。越南冀北俱千里,正恐春愁入夜魂。(王守仁《夜宿宣风馆》)
3.本诗以景作结,言有尽而意无穷。请结合全诗,分析“夜阑鸥鹭起沙边”所抒发的情感。
2024-01-09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怀柔区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