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67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论梁元帝读书

江陵陷,元帝焚古今图书十四万卷。或问之,答曰:“读书万卷,犹有今日,故焚之。”有恶其不悔不仁而归咎于读书者,曰:“书何负于帝哉?”此非知读书者之言也。帝自取灭亡,非读书之故,而抑未尝非读书之故也。取帝之所撰著而观之,搜索骈丽,攒集影迹,以夸博记者,非破万卷而不能。于时也,君父悬命于逆贼,宗社垂丝于割裂;而晨览夕,疲役于此,义不能振,机不能乘,则与六博投琼酒渔色也,又何以异哉?夫人心一有所倚,则圣贤之训典,足以锢志气于寻行数墨之中,得纤曲而忘大义,迷影迹而失微言,且为大惑之资也,况百家小道,取青妃白之区区者乎?

或曰:“读先圣先儒之书,非雕虫之比,固不失为君子也。”夫先圣先儒之书岂佛徒之言书写读诵而有功德者乎读其书察其迹析其字句遂自命为君子无怪乎为良知之说者起而斥之也。

夫读书将以何为哉?辨其大义,以立修已治人之体也;察其微言,以善精义入神之用也。乃善读者有得于心而正之以书者鲜矣。而如太子弘之读《春秋》而不忍卒读者鲜矣,而如穆姜之于《易》,能自反而知愧者鲜矣。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志定而学益,未闻无志而以学为志者也,以学而游移其志,异端邪说,流俗之传闻,淫曼之小惠,大以蚀其心思,而小以荒其日月,元帝所为,至死而不悟者也,得不归咎于万卷之涉猎乎?儒者之徒,而效其卑陋,可勿警哉?

(节选自清·王夫之《读通鉴论》)

注:①影迹:这里指史实、典故或金石文献。②六博投琼:古赌博游戏。③取青妃白:比喻卖弄文字技巧。

轮扁论读书

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轮于堂下,释椎凿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轮扁曰:“臣也,臣之事观之。斫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

(节选自《庄子·天道》)

注:①徐:宽松。②甘而不固:滑动而不牢固,指轮孔太大车辐条松动。甘,滑。③苦而不入:滞涩而难进入。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晨览夕                                披:详阅
B.酒渔色也                                耽:错过
C.得不归咎于万卷之涉猎乎?     恶:怎么
D.轮扁轮于堂下                         斫:砍削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释椎凿                                                ②裂地封之
B.①帝自取灭亡                                             ②民从事
C.①臣之事观之                                             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
D.①于时也                                                    ②大夫各爱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夫先圣先儒之书/岂佛徒之言书写读诵/而有功德者乎/读其书/察其迹/析其字句/遂自命为君子无怪乎/为良知之说者起而斥之也/
B.夫先圣先儒之书/岂佛徒之言/书写读诵/而有功德者乎/读其书/察其迹/析其字句/遂自命为君子无怪乎/为良知之说者起而斥之也/
C.夫先圣先儒之书/岂佛徒之言书写读诵/而有功德者乎/读其书/察其迹/析其字句/遂自命为君子/无怪乎为良知之说者起而斥之也/
D.夫先圣先儒之书/岂佛徒之言/书写读诵而有功德者乎/读其书/察其迹/析其字句/遂自命为君子/无怪乎为良知之说者起而斥之也/
4.以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全都属于王夫之反对的观点或做法的一组是(       
①攒集影迹,以夸博记者                           ②得于心而正之以书
③得纤曲而忘大义,迷影迹而失微言          ④儒者之徒,而效其卑陋
⑤析其字句,遂自命为君子                       ⑥辨其大义,以立修己治人之体也
A.②③⑤B.①④⑥C.②④⑥D.①③④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篇文章都谈到了读书,前者是史论,层层深入,逻辑严密,思想性强;后者是寓言故事,看似平常,实则有趣味,有深意,给我们有益启示。
B.王夫之针对梁元帝一生沉迷书籍,危亡时尽行焚书,身死国灭却不知醒悟之事,进行了反思,表达了自己在读书方面的见解。
C.作者认为梁元帝不知道读书的目的,舍本逐末,片面追求形式,沉溺于书籍而置家事、国事于不顾,导致正义不能伸张,时机不能把握。
D.梁元帝把江陵的沦陷归咎于自己读书多的缘故,因此他将古今图书十四万卷焚烧,用实际行动以显示他痛改前非的决心和意志。
6.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⑵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⑶有恶其不悔不仁而归咎于读书者,曰:“书何负于帝哉?”(文中加线句)
2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蒲公英

张亚宁

蒲公英是黄土高原上的一位俊女子。它的全部属于黄土高原。

这位能歌善舞的俊女子,头顶毛茸茸的花环,总能把黄土高原点亮,她苗条的身材晶莹剔透,与千姿百态的花草依偎,细长繁多的根系紧紧与大地拥抱,相处融洽。走近它们,谁都能轻而易举地感到热情、友好。

蒲公英三季迎着烈日怒放,点缀数种草木,染绿黄土高原。数片青绿色的叶子覆盖在大地,几根红褐色的枝干伸向天空,毛茸茸的头饰像棉花球,这时的蒲公英最漂亮。一场或大或小的风,轻而易举地唤醒黄土高原,蒲公英也有了一个至高无上的梦想。别看它的腰肢细长,中间空虚,它坚强地挺立在黄土高原,活泼可爱一个春天,婀娜多姿一个夏天,直到瑟瑟秋风刮起,它雪白的线球在蔚蓝的天空飘得自然而亲切,漫向远方……

一场春雨,一场暖风。春日的土壤无私地放开囚禁的笼子,蒲公英兴高采烈地走出土壤,在广阔的田地成长。用不了多长时间,满地的蒲公英幸福了酥软的土地,捧红了身边的其它草木。在某一个早晨或者黄昏,昂然矗立在你的面前,嫩嫩的,绿绿的,嫩嫩的芽儿喜笑颜开地奔跳,在高原上硕大的篱笆园里嬉笑,可爱至极。多形状的叶子慢慢铺开,与大地相依,没几日,一根喜气盈盈的枝千慢慢张开,渐渐向上伸直,遥望悠悠白云,聆听风儿歌唱。

凉风丝丝的清晨,微风将晶莹剔透的露珠吹落,草木精气神十足。蒲公英像一个活泼的孩子,将整个高原当作最美的乐园,一个劲儿地欢跳。瞧,一株株优雅而干净的蒲公英在高原上任性,把最美的舞姿献给黄土高原。虚空的枝干由青绿变成灰褐色渐渐地打起花蕾慢慢放开,由含蓄到试探,由碎小到欣欣向荣。这时很多人忽略了蒲公英枝干和满地的叶子,专注它头顶的美貌,黄色的花尤为耀眼,自然而然激起无数生长在同一片土地花草的羡慕它们与蒲公英一起奔跑在山山洼洼,沟沟峁峁……沉寂的大地容光焕发。

野花中我最崇拜蒲公英。年少的我们行走在草丛中,杂花丛草抹在脚面,一直在悄悄寻找,只为万草丛中的一株蒲公英。蒲公英真是一个大家族,草木繁盛的地方少不了它,草木稀疏的地方依然有;在耕熟了的土地上能生存,在贫瘠的土地上照样活着;在荒凉的山丘默默无闻地成长,小河边定有它们的身影。淘气的孩子结伴提上竹篮子,拿着小袋子,扛起小镢头,或砍,或摘,或拔。然而次年春天,漫山遍野的蒲公英仍然盛情地成长,似乎少不了一棵,总是那么自信而自然地生活在人们的身边,为对它好和坏的人绽放着从未改变的笑脸。

蒲公英是美丽的花儿,实用的野菜,可贵的药材,似乎这是蒲公英来到美丽的大自然秉承的使命。青春的蒲公英成为人们的美食,生吃和凉拌都是美味佳肴;深深藏在土壤中的根是非常珍贵的药材,人们会挖出来带到集市变卖,填补家用。偶尔有人用蒲公英的叶子和枝干及绒球泡茶喝,小孩子从不敢尝试,吃的最多的就是枝干。成熟的蒲公英被风吹走外,还有年少的我们,刻意吹乱吹跑毛茸茸的“降落伞”,望着飘飞的蒲公英种子,似乎陶醉在蒲公英的另外一个世界,暗暗地猜想:哦,下个春天来临,又会长出多少株蒲公英呢?想到这里,兴奋地跳了起来。啊!至美的蒲公英。

蒲公英一直在人们的生活中,特别是生活在乡下的孩子从没离开过蒲公英。每次看到蒲公英,就有了向上的动力。谁都不刻意去给蒲公英浇水、施肥、拉枝、修剪,它们自始至终悄无声息地发芽成长。在长满蒲公英的山丘,细心打量脚下的野花野草,似乎寻找不到别的让自己心动的花儿,总感觉蒲公英是最美的,真心想把所有汗水留给自己奋斗的田地,就像蒲公英拥有梦想一样,一直朝前行走。你瞧,阳光洒满山野,遍地的蒲公英争奇斗艳地成长,闪耀着炽烈的光芒。

疯狂的风从天边蜂拥而至,在黄土高原上肆意撒野,蒲公英弱小的身躯被风搅乱,观望者的心也跟着蒲公英在风中摇摆。秋风把蒲公英的花儿送走,带着它们在黄土高原上寻找属于自己的另一片天地。谁都会坚信,蒲公英只是做了一次休整而已,明年春天它还会来到黄土高原,在人们的身边尽情地开放。也许它根本没有远行,只是幽默地变了一次隐身术,藏在另一片草丛中,与辽阔的大地一同呼吸。

(选自《散文百家》2019年6期,有删减)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在作者的眼中蒲公英时而是俊俏的女子,能歌善舞、热情友好;时而又像一个活泼的孩子,任性地欢跳、奔跑。
B.蒲公英一年四季绽放,生活在乡下的孩子从没离开过它,它可以把黄土高原点亮,让沉寂的大地容光焕发。
C.在描写蒲公英时,作者使用了大量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了蒲公英鲜活的形象。
D.蒲公英浑身是宝,既有食用价值,又有药用价值,这是作者喜爱、崇拜它的原因。
E.这篇散文语言清新自然,不事雕琢,明快质朴的文风令读者倍感亲切。
2.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3.在作者的笔下蒲公英有哪些性格特点?
4.在文中两次写到蒲公英拥有至高无上的梦想,这个梦想是什么?作者这样写有何深意?
5.请探究文章的思想情感意蕴。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3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深山来客(有删改)

朱山坡

有一年夏天,洪水过后,镇上的人看到一个陌生的中年人背着一个耷拉着头的女人走进电影院。中年人是撑船从上游的支流鹿江来的。一条简陋的乌篷船,窄小得只能挤得下两个人。蛋河很少行船了,因为湾多水急,十分危险,曾经翻过好几次船,淹死过人,尤其是洪水过后,河道更加凶险莫测。鹿江很长,很窄,满是水草,几乎不为人知,它的尽头是鹿山。蛋镇没几个人去过鹿山,不仅仅是因为偏僻,还险峻,不通公路,是深山野岭,仿佛是世外之地。过去是瑶民住的地方,他们很少出山,现在已经人迹罕至。中年人自称从鹿山来,都把蛋镇人吓了一跳,那得经历多少艰险啊!

鹿山人背上的女人是他的妻子。她五官长得真好看,是一个美人的模样,很年轻,但身体不好,脸色苍白,嘴唇没有一点血色。主要是腿不好,走不了路,浑身没有力气似的。她得的是严重贫血症,根治不了,而且会越来越严重,慢慢地,最后死掉。

她哪里也不愿意去。她只喜欢看电影。只要看上一场电影,她就觉得病好了一大半。鹿山人说。鹿山人把妻子背进电影院,安置好,便出来,决不偷窥一眼银幕。从电影院里出来后,鹿山人的妻子原来苍白的脸竟然变得有些绯红,耷拉着的头也抬了起来,尤其是那双暗淡无光的眼睛变得像野草叶尖上闪亮的露珠。甚至,她要尝试着双脚踮地走路。

这天晌午,鹿山人背着妻子又来到了蛋镇电影院,却在海报墙上看到一张白纸黑字的告示:台风将至,今天不放电影。妻子难掩失望,立马瘫软在鹿山人的背上,用力扯他的耳朵,责怪他来晚了,要是昨天或前天来就不会错过电影。鹿山人不断地解释安慰。他的两只耳朵红彤彤的,都被扯裂了吧。街道上的人为应付即将到来的台风正疲于奔命,顾不上他们,只是匆匆跟他们打一声招呼就算了。

鹿山人背着妻子要走,却被妻子阻止了。我要看电影!妻子像孩子撒娇似的说。鹿山人说:台风要来了,今天电影院不放电影,我们赶紧回家吧。妻子说:可是,我们比台风先到呀。鹿山人说:台风过后,我们再来。妻子说:你害怕台风呀?你害怕回不了家呀?鹿山人沉默了。谁不害怕台风呀?台风来了,摧枯拉朽,地动山摇。还有暴雨、山洪,猛烈得惊心动魄。

妻子从鹿山人的背上挣扎下来,扶着墙挪步到电影院正门,伸手摸了摸蛋镇电影院的牌子,突然变得莫名的哀伤,竟掩面低泣。鹿山人吃惊地问:好好的你为什么哭?妻子说:我心里的悲苦,像台风,像鹿江,像山洪暴发。

鹿山人知道妻子内心的悲苦,但她还是第一次说出来。平时,她从不埋怨,也从不哀叹,心里最难受、最绝望的时候,也只是对鹿山人说:我想看一场电影。于是,鹿山人连夜准备,第二天一早便出发。这一次,本应该是昨天或前天出发的,但因为要收割最后的一亩庄稼推迟了。

鹿山人也黯然神伤,向妻子保证说:台风过后我们还来看电影,一个月看两场。妻子说:我不等了,等不及了……我等不到台风过后了。

风似乎越来越紧了,天空中的云朵也变得慌乱起来。鹿山人不知道怎么说服妻子,只是俯下身子,试图让她爬到他的背上,然后回家。可是,她固执地拒绝了。鹿山人尝试性地去背她,被她推开了。鹿山人站起来,要抱她。她躲闪开了,双手抚着电影院的牌子,突然号啕大哭。那哭声就是山洪暴发,悲痛欲绝。后来镇上的人回忆说,这辈子从没有听到过如此撕心裂肺的哭声,像孟姜女哭长城,电影院都快被她哭塌了。路过的人们都停下手里的活,围过来劝慰她。

台风马上要到了,电影院没人上班了,连学生都放假回家了。”“只是少看一场电影嘛,又不是世界末日。只要电影院还在,就还会有电影看。”“台风过后,你可以连看三天电影。住我家里,管吃管穿,要住多久都行。

……

可是,谁也无法劝止她的哭。不是一个孩子在哭,而是一个内心悲苦的人在宣泄。鹿山人和大伙都束手无策。这样哭下去,对本来就病弱的她会雪上加霜。

这个时候,电影院院长老吴从电影院走出来:这是哪个龟孙子贴的告示?一把撕下自己亲手贴上的告示,对鹿山人的妻子说,今天照常放映!

鹿山人妻子的哭声戛然而止,用哀求的眼神将信将疑地盯着老吴。老吴让鹿山人背起妻子跟着他走进电影院。不一会,电影院里便传出片头曲的声音。

鹿山人从电影院里走出来兴奋地告诉大伙,真的放电影了!你们也进去看呀。

电影院的大门敞开着,没有售票员,守门的卢大耳也不见踪影,但大伙只是侧耳倾听,没有谁趁机混进去。他们都明白,这场电影是老吴专门给鹿山人的妻子放映的。在蛋镇电影院历史上,这是头一次免费给一个人放电影。可是,没有谁说阴阳怪气的话。

鹿山人在电影院外头蹲着,独自烧着烟叶。他们走过来,心照不宣地摸摸他的头,然后默默走开。不断有女人过来叮嘱他:电影散场了,你带她到我家吃碗热鸡汤再走。她们不厌其烦地给他指路,哪条街哪条巷。鹿山人一概答应,反复致谢。女人们发现,鹿山人满脸疲惫,更瘦了,明显苍老了许多,不禁叹息:他怎么还背得动自己的女人啊!

这次,鹿山人始终没有离开电影院一步,一直到电影院结束,传来片尾曲的歌声,才进去把妻子背出来。

鹿山人的妻子脸上的绯红色更加明显,看上去比任何时候都亢奋。她在他的背上仍兴致勃勃,热泪盈眶。那是电影带来的泪水。鹿山人觉得今天的电影很好,妻子看开心了,心里感觉特别幸福。

老吴对鹿山人说,台风过后,欢迎你们再来看电影。

鹿山人对老吴千恩万谢。他的妻子眼含泪水,频频点头向老吴表达谢意。老吴像一个老父亲,抬手轻轻地替她捋了捋被风吹乱的头发。你今天特别漂亮!老吴慈爱地赞美了她。台风的先头部队已经到了,它们攻打着电影院的窗户。上次台风攻陷放映室,砸毁了一台放映机。老吴不敢掉以轻心,转身跑回电影院。

鹿山人以为妻子同意跟他回家了,可是,她说要去照相馆,老吴说我今天特别漂亮。”“时候不早了……鹿山人说。妻子说:反正每次都要点火把回家的。”“台风来了!鹿山人伸出一只手去捕捉风,感受到了异样,焦急而不安地说。妻子说:死都不怕,我还怕台风吗?鹿山人只好改弦易辙,去往国营照相馆。

这是蛋镇人最后一次见到鹿山人和他的妻子。这次台风过后,多少次台风过后,再也没有看到他们的踪影。

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小说讲述了鹿山人夫妻之间凄美的爱情故事,他们相濡以沫、不离不弃,从中我们能感受到人间的温情与人性的美好
B.小说以“深山来客”为题,既能够引起读者的注意,同时也交待了小说主要人物的身份以及故事发生的地点。
C.台风、山洪暴发等词语在文中多次出现,渲染了气氛,有力地推动了小说情节发展,也能够折射出主要人物的特殊心理。
D.小说语言典雅、别致、细腻、绵密;鹿山人的妻子身患绝症,全文笼罩在绝望的氛围中,悲剧气息浓郁。
E.人生苦短,活着却是漫长的煎熬,我们永远不要低估一场电影的作用,看电影作为线索,串联起鹿山人夫妻与蛋镇人之间的故事,使情节更紧凑。
2.小说首段叙写了鹿山夫妇来到蛋镇的艰辛,这样的描写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3.鉴赏小说中的划线句子。
4.这是一篇回归真善美、直指人心的小说,请结合文本分析小说揭示了哪些美好的人性。
2021-07-28更新 | 15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东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送友游吴越

[唐]杜荀鹤

去越从吴过,吴疆与越连。

有园多种橘,无水不生莲。

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

此中偏重客,君去必经年。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紧承诗题,巧妙解题,既点明友人去处,又暗示送者处处为游人着想的深情。
B.颔联是诗人对友人种橘植莲的提醒,透示着二人心心相知的情趣,显得含蓄隽永。
C.颈联直接用意象组合,与“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杨柳岸晓风残月”同妙。
D.诗中的景物描写,是诗人的想象。作者想象着友人畅游吴越欣赏到的美景与乐事。
(2)从诗歌的体裁上看,这是一首________,其中必须对仗的是___________
(3)请赏析颈联中的“火”字。
2023-08-10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宁河区芦台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5 .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送别

李白

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

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

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

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

A.根据本诗内容可知,诗人的友人即将乘船出发,沿水路驶往三峡方向。
B.诗人表示友人将去的地方景色优美,而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
C.本诗最后两句的表达方式,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也曾使用。
D.诗中前后两次使用“君”,都是指即将离别的友人,含义并无不同。
2023-01-14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培杰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诗词讲究用字,下面各句加点的字起化静为动作用的一项是(       
A.鹰击长空,鱼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B.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树三匝,何枝可依
C.狗吠深巷中,鸡桑树颠
D.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燕太子丹见秦灭六国,兵已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

樊将军亡秦燕太子容之太傅鞠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 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灭口。太子丹曰:“夫樊将军困穷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丹命固卒之时也。愿太傅更虑之。”鞠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可与之谋也。”

太子跪而迎,却行为道。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愿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

偻行见荆轲,曰:“光与子相,燕国莫不知。光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

田光曰:“愿足下急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

轲见太子,言田光已死。太子再拜而跪,膝下行流涕,有顷而后言曰:“丹所请田先生毋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今田先生死,岂丹心哉!”荆轲坐定,太子避席顿首曰:“田先生不知丹不肖,使得至前,愿有所道,此天所以哀燕不弃其孤也。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窥以重利,秦王贪其贽,必得所愿矣。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之侵地,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彼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大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此丹之上愿,不知所以委命。唯荆卿留意焉。”久之,荆轲曰:“此国之大事,臣驽下,恐不足任使。”太子前顿首,固请毋让。然后许诺。于是尊荆轲为上卿。

(选自《战国策·燕策三》,有删改)

1.下列划线词语解释错误的项是(       )
A.愿足下急太子:经过。
B.太子跪而逢迎:迎接。
C.光与子相。燕国莫不知:友善,交好。
D.樊将军亡秦燕:到,往。
2.下列划线词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灭口   不然,籍何至此
B.燕太子丹见秦灭六国                 否者,若属皆为所虏
C.此丹之上愿,不知所以委命       拔剑切啖之
D.今田先生死,岂丹心哉             项伯杀人,臣活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鞠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
B.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鞠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
C.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鞠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
D.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鞠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秦将灭六国,兵临易水之际,太子丹请教田光以及接见荆轲都是为了解决秦灭燕之患。
B.樊将军从秦流亡到燕后,太傅鞠武以为是大患,急遣樊将军入匈奴,想借匈奴之手来杀掉樊将军。
C.太子丹向田光请教如何缓解燕、秦两国紧张局势之后,叮嘱他谈话内容勿泄;为此,田光自刭而死。
D.对于太子丹的建议,荆轲一开始没同意,太子丹上前叩头至地,坚决请他接受这个使命,不要推辞。这样,荆轲才答应了。
5.把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
(2)以其间诸侯,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挖光阴过日子

荆爱民

①乡下老家常有人来,来了人,我总是问东问西的。宾主之间话稠得很,说得最多的,就是谁的日子过得宽裕,谁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老家人走半天了,心里总是牵牵挂挂的,忽然就感悟到了中国汉字实在是太伟大太神奇了。

②人活一世,就是过日子。这日子就是太阳,谁的阳光充足,谁的生活就好;谁生活在山坳里,能照到的太阳光就少,日子就紧巴巴的。万物生长靠太阳,没有太阳的日子就黑乎乎的,就缺面无光。

③在靠北的办公室里工作了二十多年,深深感到向阳与背阴的巨大差距,在寒冷的冬天,向阳的房子本来有暖气,再加上明晃晃的太阳,在这面办公的人穿着夹衣上班,而背阴处虽有暖气,但还是觉得太冷,人要穿着厚厚的棉衣上班,即使是这样,暖气稍微跟不上,背阴的房间就冷得坐不住。背阴房间养的几盆花,花叶小,长得不旺,很少能有开花的机会。花儿的日子也不好过啊。在同一个季度,甚至在同一层楼里,只是因为背阴向阳的不同,这日子的差别可就大多了。同样生活在地球村里的人,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不同呢?就是因为各人过的日子不同,也即拥有阳光的多少不同啊。

母亲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年好过,月好过,日子难过。

⑤同一片树林中刚长出的小树苗,几乎大小一个模样,但几个月后就有了变化,那些叶儿大一些个子稍微高一点点的,就能多得一份光和热,就能多承接一份雨和露,几年时间后,同一片树林子中的树木就变得大大小小的,几十年过去后,大树就把小树荫蔽死了,应了那句古话:大树底下不长小树。当大树参天而立之时,谁还想得到那大树下灰黑僵卧的枯枝与大树是一娘所生的。

⑥曾经看过一篇短文,题目记得很清楚:《一米阳光》。大意是说一个青年与奶奶相依为命,因为生活在两个高楼中间的一个小房子里,每天只有一米阳光,他把最美好的一米阳光让与奶奶享受,整篇文章是积极向上的。但在我看来,一米阳光总是有限的,是万不得已,是没办法的办法。因为那样,老奶奶的床就放在那狭窄的小房子中间,如果那老奶奶不用去捧那一米阳光,而是天天坐在阴凉处纳凉那多好啊。

⑦老家在陇东农村,童年的生活曾经在地坑庄子里度过,在漫长的冬天里,地坑庄子里的阳光总是来得迟走得早,最快乐的时光就是蹲在阳凹窝窝里晒暖暖,那是多么让人向往的时光啊。

⑧长大了东奔西走,偶然的一天才省悟自己受尽磨难也就是寻找阳光,寻找冬天里晒暖的地方啊。

⑨寻找阳光的过程就是过日子,母亲在世时总是劝我,要好好过日子。这好好过日子就是寻找阳光寻找温暖的过程,过日子要积极行动,要善于奔走。在我们家乡,把会过日子的人家称之为光阴好,把能过上好日子的人称之为能挖光阴。原来这光阴也能挖来啊。农民辛苦,经历春风秋雨夏暑,就是一种挖光阴的行为,挖光阴讲究的是行动,要积极去挖,才有自己的好光阴可言,才有好日子可过。农村人常有的一句话就是人有懒筋,把懒筋拉开了人就勤劳了。

⑩街面上多的是美容美甲店,电视上多的是养生养颜术,在我们普通人来说,那是相当遥远的事,美容与养生离我们劳动人民还很远,我们要做的事是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挖光阴,这才想到人类生活了几千上万年,还在祖祖辈辈地挖光阴,看电视上传播的一些所谓大片,也仍然是强调挖光阴的,弘扬崇尚的是一种力量、技术与勤劳,无论是哪个国度哪个朝代的艺术品都演绎的是同样一个主题,即挖光阴。

汉字的妙处还在于:光阴,不但有光还有阴,也即热了往凉处挪,冷了往热处走。光阴一词充满了哲学意味,光阴是阴阳二极,是人生的正负两面。挖光阴不但要挖光也要挖阴,于是盛夏就创造了空调,冬天就有了暖气。

小时候读过一篇故事《火龙衣》,说是一个长工因为顶撞了地主,被地主关在磨坊中,长工冷得受不了,推上空磨转了一晚上,早上起来对地主说他穿了件火龙衣,简直热得受不了。故事的后半段不用说了,我想说的是长工靠智慧赢得了生存的机会,故事的本身也说明,日子要过好,就得行动起来,就得积极去挖光阴。

如果住在地坑庄子里,就要早早地收拾柴火,种好庄稼,多收一些玉米秆、麦草,或者扫些树叶,把土炕烧得热腾腾的,把日子过富足。或者勤劳致富挣下钱买来大块大块的炭,把火炉生得旺旺的,火炉上熬上罐罐茶,烤上洋芋,那日子才叫过得有滋有味呢。

如果生在北极,就能依靠祖上的遗传基因,刚出生后就可以在冷水中受得洗礼,更要在后天的生活中把身体历练得棒棒的,卧得冷雪,受得寒冻,并且在这样的地方生存繁衍,只有这样去做,光阴也就挖下了。

思绪万千地正在往下写,几年不见的一个熟人来看我,张嘴就问,老荆,日子过得怎么样?

正在挖光阴呢,我顺口答道。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思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写在向阳和背阴的房间里工作的不同与同一片树林中小树苗成长的不同,都意在说明阳光对生命的重要性。
B.在作者看来,《一米阳光》中的老奶奶“去捧那一米阳光”值得赞赏;但若换个思路,“天天坐在阴凉处纳凉”也不失为一种好的生活方式。
C.作者建议我们,作为普通人,不要做那些不切合我们生活实际的事情,而要立足于自己的现实情况,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好好过日子”。
D.作者说“光阴是阴阳二极,是人生的正负两面”“挖光阴不但要挖光也要挖阴”,这启发人们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都要顽强拼搏。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②段通过比喻和对比,形象地解说了什么样的日子是“宽裕”的,什么样的日子是“紧巴巴”的,具体而生动。
B.文章第⑧段借助议论和抒情两种表达方式,写出了自己对生活的深刻体验,为下文进一步揭示“寻找阳光”的内涵做铺垫。
C.作者善于借助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来表达哲思,比如通过记叙读《火龙衣》的故事,说明“日子要过好,就得行动起来,就得积极去挖光阴”的生活道理。
D.这篇议论性散文围绕“过日子”展开联想,循着“什么是过日子→过日子的艰难→怎样过日子”来组织材料,思路清晰有条理。
3.第④段中提到母亲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年好过,月好过,日子难过。”这句话有什么含意?请简要分析。
4.文章以“正在挖光阴呢,我顺口答道”结尾,有什么艺术效果?请简要分析。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
9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臣之所好者            道:道理          虞常                                          论:讨论
B.如惠语以单于            让:责备          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者也     贼:偷窃
C.恶得不禁恶而        劝:劝说          然皆屈原之从容辞令                      祖:效仿
D.入前为寿                  若:你             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            当:判罪
2023-01-08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咸水沽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10 . 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粮而景从          担负B.总角之          宴会
C.王听之不聪也   痛心D.不能之于怀   明白
2022-07-13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