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2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项链上的“自由星”

李健

二十年前,江洋大盗巴克在偷一颗价值上千万美元的钻石“自由星”时失手,被关进了监狱。

今天,巴克出狱了。他迫不及待地拿着先前打听到的地址,来到一幢别墅前。分别了二十年,不知道儿子是否还记得他……开门的青年先是愣愣地看着他,沉默了一会儿,随后一把抱住他,眼泪夺眶而出:“爸爸,你回来了就好。”巴克哽咽着说:“维尔,我答应你,一定不再去偷……”父子俩抱头痛哭……

维尔每日出去工作,巴克努力做好一切的家务,尽心地照顾着儿子的起居。

一天深夜,维尔看见父亲竟然在整理以前的盗窃工具!巴克干咳了两声,说:“孩子,上次失手是我这一生中最大的耻辱。前些天,老朋友罗里说他打听到‘自由星’的下落了,这次我一定能成功,我发誓这是我最后一次……”说话间他的眼里闪出了一丝奇光。

维尔愤怒地叫道:“可是爸爸,你答应过我要重新做人的!”

巴克说:“维尔,这是我洗刷耻辱的唯一机会,对我来说,没有什么比偷到‘自由星’更重要了。”维尔沉默半天,陷入了沉思。

几个星期后,罗里告诉巴克,“自由星”将要被镶嵌到一条项链上,正是行动的好时机。恰巧这天维尔对父亲说自己要外出几天,再三叮嘱他不准出门。巴克觉得这简直是天赐良机。可是,老巴克苦思冥想了两天也没想出什么妙计,最后他决定铤而走险,无论如何都要试一次。

吃过晚饭,巴克鬼使神差地第一次走进了维尔的书房,想给儿子留下一封信。巧的是那间房间平时都是锁着的,今天却开着。走进屋子,老巴克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只见儿子的书架上堆满了关于珠宝知识的工具书,墙上还有一张装裱考究的证书。巴克凑上前去,细细读那张证书,不由大吃了一惊,儿子维尔竟然是伦敦最好的一名珠宝镶嵌师!不知为什么,巴克的内心突然有一种坐立不安的感觉。就在这时,楼下的电话急促地响了起来。

巴克跑下楼,接起电话里面传出他的老朋友罗里的声音:“巴克,是你干的吗?”巴克愣住了:“我干了什么?”

罗里急急地说:“‘自由星’呀!那个富商请了一位镶嵌师把‘自由星’镶嵌到项链上,可是镶嵌师离开后,那颗钻石变成了赝品!那个小偷一定是在镶嵌过程中将钻石掉了……”

放下电话,巴克的额头已渗出一层汗珠,他愣了一会儿,疯了似的穿上外套,冲向大门,这时,一头撞上了一个人——维尔。

巴克一把将儿子拉进了屋子,然后死死关上了门:“你这几天出去都干了些什么?你,你偷了‘自由星’?”

“你不是一直想得到它吗?”维尔从怀里取出一个小盒子放到桌上,说,“爸爸,既然你这么放不下‘自由星’,我就替你把它带来了。我知道,以你现在的身手去偷的话,一定会被再次抓住,而这一次,我们或许再也见不到了!”

巴克一下子瘫坐在椅子上:“儿子,你怎么这么傻!为了一颗钻石,你把自己大好的前途都毁掉了……”

维尔却满不在乎地说:“爸爸,你不是说,没有什么比这颗钻石更重要的吗?现在,它是你的了,你不想看一看吗?”

巴克嘴唇哆嗦,用颤抖的手打开了桌上的小盒子,一点没错,项链上缀的正是他日思夜想了二十年的“自由星”!可是他的心里却一点兴奋的感觉都没有,他看着这颗钻石,不由老泪纵横:“二十年前,为了这颗‘自由星’,我离开了你,想不到二十年以后,我们刚刚在一起,为了这颗‘自由星’,你又要离开我了,这都是我的错啊!让我替你入狱吧,我去警察局自首……

维尔静静地看着父亲,过了片刻,他说:“好了!爸爸,我在说谎,我没有偷‘自由星’。我是被人请去镶嵌‘自由星’了。我恳求那位富商让我用自己所有的资产和名声做抵押,拥有它一个晚上,他答应了。”说着,他拿起了这条镶嵌着“自由星”的项链,“当然,还要谢谢你的老朋友罗里,他帮我一起撒了一个善意的谎。我这样做,只是为了不再离开你,爸爸!”

巴克呆呆地站在那里,嘴唇哆嗦着,终于,他一把抱住了维尔,用颤抖的声音说:“好儿子,今天我才懂得,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不是钻石珠宝,不是‘自由星’,而是我们两个能够在一起!直到今天,我才真正获得了自由!”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巴克二十年没能尽父亲的责任,他努力做家务、照顾儿子,说明他内心有愧疚。
B.巴克出狱后迫不及待地去找多年未见的儿子,为了弥补多年的亏欠,他坚持要偷“自由星”。
C.刻画巴克这个人物形象时,作者使用了多种描写手法,如神态描写“嘴唇哆嗦”,突出了人物当时的心情。
D.维尔故意“满不在乎地”说自己偷“自由星”的事情,是想借此唤醒巴克的内心——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2.关于文中“罗里”这一人物的描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罗里虽没有出场,却是故事中不可或缺的人物,小说情节的展开和深入离不开罗里这一人物。
B.罗里认为,自由星将要被镶嵌到一条项链上,这正是行动的好时机,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C.罗里给巴克打电话说,镶嵌师在镶嵌过程中将钻石换成了赝品,既照应前文,又为后文作铺垫。
D.罗里是为小说中塑造的主要人物服务的,作者运用了语言、神态等多种描写方式对其进行描写。
3.小说善于铺垫设伏,故事情节高潮迭起,试结合文本分析作品中的伏笔设置。
4.作品把珠宝命名为“自由星”,试结合文本分析其作用。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拟史批评是中国文学批评中的一种特殊现象,是以的视角观其他作家作品,表现为将作家作品比拟为史传进行阐释与批评,在中国古代文学拟史批评中,“拟《史记》”批评由于其发生的频繁性、广泛性,已经从一种文学现象上升为文学观念,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影响。

拟史批评根源于儒家文化深刻的宗经重史思想。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里即流露出比《春秋》的拟《春秋》动机,其后因单篇流布,多有亡逸。西汉元成年间褚先生仿《史记》体例补写亡篇,可视为最有代表性的“拟《史记》”创作,故而后世多有将杰出的史书比拟为《史记》的现象。而唐代古文运动奠定了《史记》的文学经典地位,此后,其他文体中拟《史记》批评现象层出不穷。散文领域,韩愈曾评柳宗元的文章为雄深雅健,似司马子长。到宋代,苏轼评价欧阳修记事似司马迁。唐宋八大家多有被比拟为司马迁的现象。后来,元代杨维桢《吊谢皋父》中称谢皋羽文似太史公。明代前后七子文学复古以《史记》为旗帜,相关文论更是将拟《史记》批评发挥到极致。到清代,姚莹将姚鼐也拟作司马迁。由此可见,拟《史记》批评作为散文领域的一个重要观念,对文学创作与审美都有着重要影响,甚至影响到国外作品。近代黄遵宪评价日本古贺精里《赠茶博士某序》曰:叙述茶事甚详,而抉剔弊窦,曲尽情状,如太史公《货殖传》。

在诗歌领域拟《史记》批评同样影响广泛。宋代苏轼首先提出杜甫似司马迁的议题。杨万里在《江西宗派诗序》对杜甫似司马迁的解读重在风味而非形似,是对苏轼之论的深度解说,而其实质则侧重的是杜诗的诗史价值。

诗文之外。其他文体作品中拟史记批评也层出不穷。小说领域,明代金圣叹提出《水浒传》方法都从《史记》出来的重要观点。将《水浒传》拟作《史记》进行叙事、写人等文法方面的评点,其后清代毛宗岗在《读三国志法》中说:《三国》叙事之佳,直与《史记》仿佛。戚蓼生《石头记序》将《红楼梦》与《史记》比拟,称《红楼梦》殆官野史中之盲左、腐迁。冯镇峦《读聊斋杂说》曰:《聊斋》以传记体叙小说之事,仿《史》《汉》遗法,一书兼二体。

此外,辞赋领域,宋代罗大经将《赤壁赋》与《伯夷列传》类比。戏曲领域,明代韩邦奇最早将关汉卿与司马迁并举;可见拟《史记》批评在戏曲领域同样影响深刻。

拟《史记》批评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学观念,具有深刻的思想文化价值。正如清代尤侗在《艮斋续说》中评价诗歌领域的拟《史记》时所言,杜诗似《史记》,不但为太史公增价,并为工部雪冤矣杜诗似《史记》的论题,对《史记》与杜诗的经典建构皆有价值。不同文体领域共有的拟《史记》批评反映了《史记》传播的广度与文学影响的深度。不同文体在文学功用,接受群体、审美特征等方面皆有区别,而不同领域的拟《史记》批评都将《史记》视为重要的文学经典而树立,反映出《史记》在不同维度的经典化过程。同样,依赖拟《史记》批评,不同文体寻找到彼此间的共通之处,从而为文体之间相互渗透与学习提供了可能,进而推动了中国古代文体的进一步发展。

(《摘编自刘彦青《拟<史记>批评与<史记>的经典化》)

材料二:

中国小说传统源远流长,丰厚博大,拟史化倾向无疑是中国小说传统中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所谓拟史化,即注重小说与历史的依存关系,把小说看作是历史著作的变种,强调小说补史之阙的作用。

这种拟史化倾向早就被中国古代学者们揭示出来了。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所谓稗官,即为记录街谈巷语、道听途说的小官,可见小说的诞生即与史录有关。刘知几在《史通·杂述篇》直接把小说与历史著作类比,强调小说与正史参行的功能和小说家的史家身份。

中国古代小说的拟史化倾向与西方小说有着迥然的差异。西方小说产生较晚,但它的源头是古希腊的史诗和戏剧,而亚里士多德总结古希腊文学经验的《诗学》是后来西方古典文学发展必须遵循的圣经。这里的是文学的统称,更是叙事类作品(主要是史诗和戏剧)的特称。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西方的叙事文学(包括后来的小说)一开始就是强调与历史著作相区别的,他们把文学(包括小说)看得比历史著作更高级、更有价值,都认为文学(小说)比历史更真实。这恰恰与中国的传统相反,中国把历史著作看作是校准小说的墨绳,中国古代小说家的终极目标是补正史之阙

中国古代小说的拟史化倾向在近代随着西方文学观念的风行而逐渐式微了,以至当代人对此几无印象。在今天提出和梳理中国小说传统并不是出于狭隘的复古倾向,也不是要发泄浅薄的民族主义情绪,而是对当下在中国日益膨胀以至泛溢的虚构化小说稍加矫正。虽然中国传统小说的拟史化倾向并不见得值得我们全部肯定,但它积极的入世精神和自觉的艺术担待,对历史真相和生活真谛的不懈探究,值得今天好高骛远的作家们认真镜鉴。

(摘编自张浩文《中国古代小说拟史化传统对当代小说创作的启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拟史”批评以“史”的视角观照其他作家作品,它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的文学观念,影响范围较广。
B.“拟史”批评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儒家文化的宗经重史思想,后来历代文学批评家加以丰富与发展。
C.在散文领域,“拟《史记》”批评对文学创作与审美有重要影响,在诗歌、小说、辞赋、戏剧领域也影响深远。
D.近代以来,中国小说“拟史化”倾向受到了西方文学观念的影响而衰落,说明它在新时代已经失去了意义。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主体部分按照历史顺序,充分论述了“拟史”批评的历史渊源及其发展状况。
B.不同文体可依赖《史记》建立“拟史记”批评,再依赖“拟《史记》”批评找到共通之处。
C.班固解说小说的诞生的例子揭示了中国古代小说与“拟史化”倾向关系十分紧密。
D.材料二末段既点出中国传统小说“拟史化”倾向的不足,又指出其价值,具有辩证思维。
3.下列选项,不符合“‘拟史’批评”的一项是(     
A.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谈到“今王实甫《西厢记》为传奇冠,北人以并司马子长”。
B.冯镇峦《读聊斋杂说》曰:“此书即史家列传体也,以班、马之笔,降格而通其例于小说。”
C.姚莹在《识小录》中曰:“惜抱轩诗文……文品峻洁似柳子厚,笔势奇纵似太史公。”
D.韩愈写的《柳子厚墓志铭》《柳州罗池庙碑记》等文章称颂柳宗元的文学贡献和政绩。
4.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论述了“拟史”的相关内容。但两者的侧重点不同,请简要说明。
5.你班将举行“杜甫似司马迁”交流会,请结合材料一和杜甫的诗歌风格列出你的发言稿的要点。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历史文化为何能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丰厚滋养,为中华民族走向未来提供强大精神动力?这与中国历史文化所蕴含的文化传统、文化精神及其形成的独特优势息息相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这种独特优势。

崇尚善治。在数千年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开展了丰富的政治实践,积累了深刻的治理经验。国家治理是中国人高度重视的经世之学,推行善治、知人安民则是一以贯之的政治追求。例如,强调正已修身、为政以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施行仁政、政得其民的思想,对改善百姓生活、恢复和发展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外,礼法合治、德主刑辅、居安思危、改易更化等治理理念,至今仍能给人以智慧启迪。

以民为本。中国历史文化自古就高度重视人民在国家中的主体地位,《尚书》中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思想。总体而言,儒家学说十分重视改善百姓的生活状况,强调人民满意与否直接关系到天下安危,主张务令(百姓)家给人足,庶几教化可兴,此万世治平之基也。可以说,以民为本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世代相传并历久弥新。

改革创新。将中国古代社会视为停滞、将中华传统文化视为守旧,是近代以来西方话语体系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偏见和曲解。事实上,改革贯穿于中国历史的始终,创新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周易》中已有变易的思想。《汉书·礼乐志》载:为政而不行,甚者必变而更化之,乃可理也。近代以来,面对深重的民族危机,变革更成为中国人的重要主张。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将中国人数千年的变革精神、创新激情升华为追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强大精神动力。

以文化人。中华民族自古就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礼记·祭法》云:文王以文治,武王以武功。《礼记·礼运》中所描述的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等景象,为中国传统社会的治理与建设确立了标杆,即道德高度发达、人民充分自律,这也成为后世统治者的共同政治理想。通过对百姓实施教化,进行道德培训和规范,以文化人、安社稷而定天下,是古代中国为政施治的基本途径。

协和万邦。中华民族历来讲求天下一家,崇尚和为贵”“和而不同”“兼爱非攻等理念,憧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美好世界。我们的先人早就认识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的道理,在处理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关系上,主张以协和万邦为交往原则,以天下大同为追求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有地位、有影响,不是靠穷兵黩武,不是靠对外扩张,而是靠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

鉴往知来。中国人自古就重视历史,善继善述。自先秦时期起,中国人就开创了记述、传承和借鉴历史的传统,《尚书》《左传》《国语》等经典文献中保存了大量历史叙事。以《史记》《汉书》为龙头的二十四史,比较完整地记述了古代中国盛衰隆替的轨迹。记述历史的目的是鉴古知今,用历史思维、历史智慧启迪未来。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的历史名句,述往事、思来者的治史情怀,是中国古人重视历史、借鉴历史的生动写照,也是中国人民具有鲜明历史意识和文化自觉的充分体现。

上述这些方面,只是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一部分,但足以体现中国历史文化的独特优势。我们的历史文化,浩瀚而宽广、博大而精深,既铸就也展现着中华民族独有的价值和风范,是弥足珍贵、足以垂之久远的精神财富,是伟大中华民族拥有坚定自信的底气所在。

(摘编自高翔《中国历史文化形成自身的独特优势》)

材料二:

让传统文化活起来,不仅是国家的政策目标和文化期待,更是一种文化自信的表现,这与当下火爆出圈的国风文化浪潮息息相关。国风文化火起来,需要挖掘我国宝贵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它对于推动传统文化活起来具有重大意义和价值。

国风文化是一种运用传统文化元素、彰显传统文化精神、体现中式审美特色、突出中华历史文化偏好的现代文化形式。国风文化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它通过新奇的创作手法和符号修辞策略,将音乐、服饰、造型、场景等传统民族文化符号与青年文化、流行文化符号进行提取、编织、组合,并以青年惯用的符号传播和互动模式,进行传统文化的再生产和广泛传播,成为传统文化的时代化表达。

国风文化本质上是对传统文化基因的传承与彰显,它的本质特征和优势就在于通过新奇思维和创意方式,激活、重述和再现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活起来。同时我们应当明确,国风文化火起来的根本价值指向在于使传统文化活起来

当下青年具有爱表达的特性,他们极具个性、参与性和时尚性,具有探索精神,乐于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结合,从而掀起国风热潮。而国风热的背后,是国风文化能够满足青年一代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追慕、对中华民族基本精神的追逐和对社会正能量的追寻,能够实现青年对民族身份的自我呈现、对民族文化自信的热切表达、对民族传统文化高质量发展的价值期许。

由此我们看到,传统文化活起来是国风文化火起来的必然趋势。国风文化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时尚化重构和生活化传承,实现了文化底蕴、现代思维和创意形式的统一,将发展文化产业与保护传统文化生态、促进传统文化创新发展形成了有机对接,这既为开拓文化市场、繁荣文化产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同时也借助前沿科技为传统文化的发展寻得了时尚的传播介质,开辟了大众化叙事策略,创设了新的发展空间,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这些都必将促进传统文化进一步活起来

(摘编自人民网《创新推动传统文化活起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提供滋养并为其走向未来提供强大动力的是中国历史文化所蕴含的文化传统。
B.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以“协和万邦”为原则,以“天下大同”为目标来处理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的关系。
C.我们中华民族拥有强大的自信和底气,它来源于我们拥有的浩瀚而宽广、博大而精深的悠久的历史文化。
D.通过新奇思维和创意方式,激活、重述和再现传统文化的国风文化本质上是对传统文化基因的传承与彰显。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引用“务令(百姓)家给人足,庶几教化可兴,此万世治平之基也”,是为了论证儒家学说十分重视改善百姓生活。
B.近代以来西方话语体系对中国历史文化存在偏见和曲解,他们将中国古代社会视为守旧、将中华传统文化视为停滞。
C.中国人民善于鉴古知今,用历史思维、历史智慧启迪未来,他们“述往事、思来者”,具有鲜明的文化自觉意识。
D.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的国风文化是一种现代文化形式,它体现中式审美特色,突出中华历史文化偏好。
3.中华民族自古就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以文化人、协和万邦。下列选项中最适合做论据证明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陶渊明劝学》)
B.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
C.不患人之不能,而患己之不勉。(《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D.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4.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
5.根据材料,谈谈新形势下应该如何做才能让中华传统文化“活起来”。
2022-11-13更新 | 260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自从进入工业化时代,人与机器之间的关系紧张起来,这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卢德运动。而到了1920年,捷克剧作家卡雷尔·恰佩克发表了科幻剧本《罗素姆万能机器人》,并创造出Robot(机器人)这个词后,人与机器之间的矛盾便上升为人与智能机器之间的矛盾。从此之后,西方主流科幻作品中塑造的智能机器,使几乎无一意外地被视为对人类具有威胁的存在。《2001 太空漫游》中的哈尔9000”、《沙丘》背景故事中的人权巴特勒圣战,再到《终结者》系列中的天网……

人类为什么不能信任智能机器(机器人)?这其实是一个伪问题,因为科幻作品中的机器人,与现实世界中的机器人或人工智能完全不是一回事。恰佩克在《罗素姆万能权器人》中使用的Robot”一词,源自捷克语中的Robota(奴隶),究其原意,指的是一种有血有肉的人造生化人,而Robot”后来在人们脑海中变成了铁皮机器怪物,则要拜20世纪初美国平民社区中通俗杂志的封面及插画所赐。所以,科幻作品中的智能机器从源买上看就是作为人类的一种替代品而存在的,如果再深入一步,在西方国家普遍的宗教文化氛围中,造人是上帝的特权,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源自神性的智慧。而人类如果也要造人,就是对神的僭越和亵渎,遭到造物的反噬,也可以被视为一种天谴。

但现实中的人工智能是建立在数学基础上的。在20世纪初,德国数学家希尔伯特就提出了数学机械化的思想。英国数学家罗素在希尔伯特思想的基础上,完成了三卷本(数学原理)。书名与牛顿的不朽之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同名——如果说牛顿的《数学原理》把机械的世界转化为按物理定律运行的数学世界,罗素则把这个数学世界再转化回由算法控制的机械世界,并形成一个完美的闭环世界,即今天我们追求的智能世界。换言之,现实中的人工智能只是一个为了达成设定目标而运转的机械系统,其智能只体现在通过算法的优化和设备的升级上,把需要人工干预的程度降到一个较低的水平,实现机器对人的替代,就如同阿尔法狗与人类棋手对弈时,完全不必理解围棋本身所蕴含的丰富历史和精神内核,只要赢得比赛的最优解就可以了。至于比赛过程中人工智能给予人类棋手的压迫感,只不过是人类棋手个人的情绪投射而已,与人工智能本身无关。

其实,在希尔伯特之前,作为直觉主义代表的法国数学家庞加莱的数学思想体系,要更具影响力。庞加莱认为:除了逻辑、推理之外,人的作用,特别是人的直觉,在数学中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但希尔伯特却驱逐了庞加莱数学思想体系中这块神秘主义的领地,这也让人工智能拥有爱情、仇恨、野心之类的人类情感变得毫无必要,事实上,人工智能不需要有人情味,只要让人觉得有人情味就可以了。毕竟,现实中的她们只是作为服务人类的工具而存在的,工具不会压迫人,只有人会压迫人,在可预见的未来,这个道理恐怕依旧适用。

(摘编自刘健(让电脑更有人情味是人类的一厢情愿?)

材料二:

如何实现从专用人工智能向通用人工智能的跨越式发展。既是下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研究与应用领域的重大挑战,201610月,美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发布《国家人工智能研究与发展战略计划》,提出在美国的人工智能中长期发展策略中要着重研究通用人工智能。阿尔法狗系统开发团队创始人戴密斯·哈萨比斯提出朝着创造解决世界上一切问题的通用人工智能这一目标前进,微软在2017年成立了通用人工智能实验室,众多感知、学习,推理、自然语言理解等方面的科学家参与其中。

借鉴脑科学和认知科学的研究成果是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人机混合智能旨在将人的作用或认知模型引入人工智能系统中,提升人工智能系统的性能,使人工智能成为人类智能的自然延伸和拓展,通过人机协同更加高效地解决复杂问题。在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规则和美国脑计划中,人机混合智能都是重要的研发方向。

当前人工智能领域的大量研究集中在深度学习,但是深度学习的局限是需要大量人工干预的,比如人工设计深度神经网络模型、人工设定应用场景、人工采集和标注大量训练数据、用户需要人工适配智能系统等,非常费时费力,因此,科研人员开始关注减少人工干预的自主智能方法,提高机器智能对环境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阿尔法狗系统的后续版本阿尔法元从零开始,通过自我对弈强化学习实现围棋、国际象棋、日本将棋的通用棋类人工智能"。在人工智能系统的自动化设计方面。2017年谷歌提出的自动化学习系统试图通过自动创建机器学习系统降低人员成本。

(摘编自谭铁牛《人工智能技术拐点来临 未来将如何发展》)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人与智能机器的矛盾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是由人与机器的矛盾发展而来的。
B.科幻作品中,智能机器可以替代人类完成任务,都以铁皮机器怪物的形象出现。
C.现实中的人工智能在实质上依然只是一个“机械”系统,为了达成设定目标而运转。
D.通用人工智能是下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必然趋势,研发实践遍布大多数国家。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方宗教文化认为,“造人”是上帝的特权,人类如果去“造人”是对神的僭越和亵渎,会遭到报应。
B.我们所追求的智能世界是一个完美的闭环世界,其理论基础就是牛顿与罗素的有关著作。
C.阿尔法向可以不理解围棋的历史和围棋所体现的精神,不能主动给予人类棋手压迫感。
D.人工智能对环境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以后,就能够真正出现科幻作品中有情感的“Robot”。
3.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材料二人工智能研究的方向的一项是(     
A.SpaceX及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宣布其Neuralink公司的脑机接口技术获重大突破,他们已经找到了高效实现脑机接口的方法。
B.DeepMind公司的模型Gato:一套权重通吃的视觉文本决策任务,既能玩游戏,和人类聊天,又能看图写话,甚至还能在现实环境里控制机械臂。
C.我国第三代骨科手术机器人“天玑”是国际上首个适应症覆盖脊柱全节段和骨盆髋臼手术的骨科机器人,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D.Yann LeCun认为动物的大脑运行着一种对世界的模拟,他称之为世界模型,他已经建造了世界模型早期版本的机器,可以让它进行自主智能识别。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5.中科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上,谭铁牛院士以“人工智能:天使还是魔鬼?”为题做报告。你对人工智能持何态度?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经济全球化使地域文化不再相互隔离,促进了文化领域的交流互动。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互动促使人们开始寻找某些共同的文化价值和评判标准,文化全球化已成为一种趋势。

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全球化可以相互交织,但并非完全重合。经济全球化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文化的交融也将成为一种趋势。但是,这并不能因此而否定文化的多元性现实。

文化全球化过程中充满着矛盾和冲突,但更多地包含着跨文化的对话和交流,它不可能是文化的彻底西方化,而是多种文化通过冲突和对话而形成新的文化格局。文化交流的过程,有人称之为文化的濡化,即任何两个不同文化的群体甲、乙发生接触时,甲可能从乙那里撷取文化要件,乙也可能从甲那里撷取文化要件,当这两个文化不断发生接触而扩散时,便是濡化

由于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域文化的差异性,文化全球化遇到不少问题。一些人认为,文化的全球化意味着文化的殖民化,部分发达的西方国家强行推销自己的文化产品和价值观念,以便在文化和思想上影响甚至同化相对落后的国家,但在具有强大内聚力的地域文化那里,西方文化并不容易占主导地位,地域文化所具有的民族性特质,决定了地域文化的非屈服性。文化全球化不可能、也无法淹没地域文化,反而更加有利于地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而且对地域文化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

中国现代哲学家张岱年曾指出:新型世界文明的主要潮流,是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对话、综合创新,从而创造多元文化并存的世界文明。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的文化开始趋向全球化,但全球化并不代表着地域文化的消融,文化多元成为一种必然,当然,地域文化要想健康发展,不仅要坚守自我,也要积极吸收全球文化先进、科学的内容。

(摘编自方浩范《对文化全球化与边缘文化的思考》,文章出自学术期刊《长白学刊》)

材料二:

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全球文化同质化等论调甚嚣尘上。事实上,文化既有时代性又有民族性和地域性,其发展离不开自身所处时代和固有文化传统,所谓文化全球化是一个具有欺骗性的伪命题。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民族文化是长期发展和积累起来的,是一个民族的根脉。由于人口种族、地理环境和社会生产方式等存在差异,不同民族和国家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风俗习惯,造就了多元文化,而且每一种文化都具有无可替代性和不可复制性。承认文化差异、实现文化共存,是各个民族和国家实现生存发展、开展国际合作的基础。否认这种差异,盲目推动趋同,不但会导致人们自我身份认同的弱化甚至消失,而且将导致民族文化衰落和国家衰亡。

西方一些人鼓吹文化全球化、实质是向全世界兜售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消费主义是西方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一个人如果认同西方文化,就会更加乐于消费其商品、接受其制度规则。这有利于西方国家按照自己的方式塑造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从而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正因如此,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才不遗余力地向发展中国家推广自己的文化,企图让所谓落后民族和国家的文化消融在单一西方文化中,实现西方文化全球化。

所谓文化全球化极具欺骗性,危害甚大。借助国际经济、科技、教育、影视、传媒、艺术等交流互动,西方国家不仅向发展中国家倾销物质商品,而且强力输出新闻报道、影视作品和图书读物等文化产品。发展中国家的一些人尤其是青年人,潜移默化地接受和认同西方文化,甚至把西方文化奉为更先进、更高级的文化样式,竭力学习模仿以求趋同,最终抛弃自己的文化传统。应当认识到,一些西方国家鼓吹文化全球化,目的是要加速垄断资本的全球扩张和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全球渗透,以攫取更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

进入新时代,我们应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廓清文化全球化的迷雾,在保持自身文化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同时,积极同世界不同民族和国家开展文化交流对话,在多元文化和谐共生中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摘编自刘焕明《文化全球化是一个伪命题》,文章出自《人民日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的“文化全球化”并非指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消融,而是指通过冲突和对话形成新的文化格局。
B.材料一认为,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要想健康发展,就必须积极吸收其他文化。
C.材料二认为,各民族人口种族、地理环境和社会生产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是多元文化形成的因素。
D.材料二认为,“文化全球化”不过是某些西方国家为了使自身经济、政治、文化利益最大化而设计的骗局。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关于“文化殖民化”的论述,可以作为材料二中“文化全球化是个伪命题”的有力证据。
B.地域文化所具有的民族性特质,有利于其自身的创新和发展,也决定了地域文化不可能被文化全球化淹没。
C.发展中国家的许多年轻人乐于消费肯德基、麦当劳等快餐食品,说明他们已经认可快餐文化,这冲击了本土的饮食文化。
D.两则材料均认可文化的差异性和多元性,认为在保持自身文化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同时,应积极进行对话与交流。
3.下列不属于“文化濡化”现象的一项是(     
A.十九世纪中叶至二十世纪初期,活跃于上海地区的“海派绘画”借鉴唐宋传统技艺与西洋绘画艺术,对传统中国画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创新。
B.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梅兰芳在美国各大城市巡演,向西方人展示了精妙的中国京剧艺术,得到《纽约时报》首席乐曲评论家托马西尼的高度评价。
C.迪士尼公司出品的动画电影《花木兰》,虽然对所有素材都采取了迪士尼特有的艺术加工方法,但配乐采用了中国多种音乐元素,且画面具有中国水墨画风格。
D.古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音乐、舞蹈、雕塑等也传至中国。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5.围绕“文化全球化”这一论题,两则材料论述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分析。
2022-11-10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距离说辩护中国艺术

朱光潜

从前有一个海边的种田人,碰见一位过客称赞他门前的海景,他很不好意思地回答说,“门前虽然没有什么可看的,屋后有一园菜还不差,请先生来看看。”心无二用,这位种田人因为记挂着他的一园菜,就看不见大海所呈现给他的世界,虽然这个世界天天横在他的眼前。我们一般人也是如此,通常都把全副精力费于饮食男女的营求,这丰富华严的世界除了可效用于生活需要之外,便没有什么可以让我们看看的。一看到天安门大街,我就想到那是到东车站或是广和饭庄的路,除了这个意义以外,天安门大街还有它的本来面目没有?我相信它有,我并且有时偶然地望见过。有一个秋天的午后,我由后门乘车到前门,到南池子转弯时,猛然看见那一片淡黄的日影从西长安街一路射来,看见那一条旧宫墙的黄绿的玻璃瓦在日光下辉煌地严肃地闪耀,看见那些忽然现着奇光异彩的电车马车人力车以及那些时装少女和灰尘满面满衣的老北平人,这一切猛然在我眼前现出一个庄严而灿烂的世界,使我霎时间忘去它是到前门的路和我去前门一件事实。不过这种经验是不常有的,我通常只记得它是到前门的路,或是想着我要去广和饭庄。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经验愈多,关系也愈复杂,联想愈纷乱,愈难见到它们的本来面目。学识愈丰富,视野愈窄狭;对于一件事物见的愈多,所见到的也就愈少。

艺术的世界也还是我们日常所接触的世界,——是它的不经见的另一面。它不经见,因为我们站得太近。要见这一面,我们须得跳开日常实用在我们四周所画的那一个圈套,把世界摆在一种距离以外去看。同是一个世界,站在圈子里看和站在圈子外看,景象大不相同。比如说海上的雾。我在船上碰着过雾,现在回想起来,还有些戒惧。耽误行程还不用说,听到若远若近的邻舟的警钟,水手们手慌脚乱地走动以及乘客们的喧嚷,仿佛大难临头。真令人心焦气闷。茫无边际的大海中没有一块可以暂时避难的干土,一切都任不可知的命运去摆布。在这种情境中,最有修养的人最多也只能做到镇定的工夫。但是我也站在干岸上看过海雾,那轻烟似的薄纱笼罩着那平谧如镜的海水,许多远山和飞鸟都被它轻抹慢掩,现出梦境的依稀隐约。它把天和海接成一气,你仿佛伸一只手就可以抓住天上浮游的仙子。你的四周全是广阔,沉寂,秘奥和雄伟,见不到人世的鸡犬和烟火,你究竟在人间还在天上,也有些不易决定。

___________。你坐在船上时,海雾是你的实用世界中一片段,它和你的知觉、情感、希望以及一切实际生活的需要都连瓜带葛地固结在一块,把你围在里面,使你只看见它的危险性。换句话说,你和海雾的关系太密切了,距离太接近了,所以不能用处之泰然的态度去欣赏它。你站在岸上时,海雾是你的实际世界以外的东西,它和你中间有一种距离,所以变成你的欣赏的对象。

一切事物都可以如此看去。在艺术欣赏中我们取旁观者的态度,丢开寻常看待事物的方法,于是现出事物不平常的一面,天天遇见的素以为平淡无奇的东西,例如破墙角的一枝花,林间一片阴影或是一个老妇人的微笑,便陡然现出奇姿异彩,使我们觉得它美妙。艺术家和诗人的本领就在能跳出习惯的圈套,把事物摆在适当的距离以外去看,丢开他们的习惯的联想,聚精会神地观照它们的本来面目。他们看一条街只是一条街,不是到某车站或某商店的指路标。一件事物本身自有价值,不因为和人或其他事物有关系而发生价值。

1.下列选项对文章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1段画线部分运用了环境描写,体现了长安街除了实用价值,还有美学价值。
B.举例说理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如“我”在不同的地方看到的雾带来了不同的感受。
C.本文在平实质朴的语言中,辩证地分析了我们的认识与对世界的了解之间的关系。
D.近处是没有艺术的,无论是欣赏还是创造,想获得艺术世界的美,距离越远越好。
2.请结合上下文在第3段横线处补写一句承上启下的句子。
3.如果要引用古诗来阐明“距离产生美”,你觉得下面甲乙诗句哪个更合适?请说明理由。
甲: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乙: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西方社会,传统观念认为味觉是由酸甜苦咸四种基本味觉组成。19世纪,德国医生汉尼葛对基本味觉的敏感度进行了测试,得出结论;舌头各部位对四种基本味道的感应各不相同。于是绘画了一张流传甚广的舌图。很多人由此便认为敏感度低的部分就不能感受该味道。1974年,科林斯博士对汉尼葛的工作进行了重新检测,认为他的主要结论是正确的;舌头的不同部位对味觉的触感度不同,但差别不大。舌头、口腔腭和喉部各处都有味觉感受器。它们都能感受四种基本味道。人的味觉是靠味觉感受器感知的,但是舌头上的神经会向大脑传递信息,你的眼睛会到红辣椒的,你的鼻子也能到食物的气味,这些结合在一起,你就有了味道的概念。换句话说,视觉、嗅觉和味觉是互相影响的,眼睛和鼻子虽不能直接感知味觉,但颜色和气味能够增强或减弱味觉感受器对味道的感知。

(摘编自克里斯托弗•万杰克《如何感受美味》)

材料二

味觉变异是常见的味觉失灵,它常与年龄、性别、情绪、温度等因素有关,只有排除这些因素后,才能将它与疾病联系起来。例如,味觉的灵敏程度因人而异,儿童比成人强,青年比老年强,女性比男性强;同一个人,晚上比早晨强。情绪与味觉亦有关系,在愤怒、恐惧、焦虑、悲伤,或疲劳时,味觉会降低;较长时间的饥饿会使味觉暂时失灵,对食物的味感差;温度对味觉也有影响,在20—30℃之间人们的味觉灵敏度最高。此外,吸烟或过量饮酒,睡眠不足等,也会导致味觉异常。味觉异常也是一种味觉失灵。味觉异常有时与口腔卫生不良或味蕾受外界物质的暂时作用而发生的味觉变异有关,这些不属于味觉变异的范围。如有些牙膏中含有硫酸十二酯钠可使橘汁中的酸味尝起来是甜味。四环素药片在嚼碎后再吞服,舌面的苦味可变为金属味而持续一段时间,即使用水漱口及刮舌苔等方法也不能去除。

(摘编自健康新闻《味觉失灵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材料三

炒肝是北京特色风味小吃。没有吃过北京炒肝的外地人一般很难理解炒肝是个什么东西。所谓炒肝并不是炒的,而是煮出来的,而且除了肝,还有肥肠,肥肠一般还比肝更多一些。北京炒肝历史悠久,是由宋代民间食品熬肝妙肺发展而来,清朝同治年间,会仙居以不勾芡方法制售,当时京城前流传炒肝不勾芡——熬心熬肺的歇后语。勾芡是炒肝不可或缺的工序。所谓勾芡,是借助淀粉在遇热糊化的特性,在菜肴接近成熟时,将调好的粉汁淋入锅内,使卤汁稠浓,从而使菜肴汤汁的粉性和浓度增加,改善菜肴的色泽。

(综合整理《什么是炒肝》等网文)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     
A.
B.
C.
D.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科林斯对基本味觉的敏感度进行测试,所得出的结论与当年汉尼葛的结论是完全一致的,只是表述方式略有不同而已。
B.酸、甜、苦、咸四种基本味觉组成是由舌头和口腔器官感知到的,而“辣”是眼睛“尝”到的,所以不在基本味觉之内。
C.药物容易引发味觉变异,例如四环素药片在嚼碎后再吞服,舌面的苦味可变为金属味而持续一段时间,久久不能去除。
D.北京炒肝这种风味小吃名实不符,它不是炒出来,而是煮出来的,同时“炒”的也不尽是肝,其中肥肠要比肝还多。
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说明炒肝为什么要勾芡?
2022-11-09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州镇远县文德民族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农业文化遗产是先民通过农业生产活动所创造并不断演化的传统农业系统,不仅受到气候条件的影响,而且还对气候变化具有一定的适应与调控能力。同时,气象服务对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也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气候对农业文化遗产形成与发展具有多方面的影响。一般而言,气候条件可以从全球气候类型、区域气候资源、长期气候变化和极端气候事件等方面,对农业文化遗产的形成、演化、类型、分布以及结构与功能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受太阳辐射变化影响形成的以温度差异为主要特征的纬向分布,因海陆关系形成的以湿度条件为主要特征的经向分布,因海拔高度等因素形成的非地带性分布,多种因素组合下形成了不同的气候类型,光照、温度、降水及其组合所形成的农业气候资源,因自然和人为因素双重作用下的长期气候变化以及极端气候事件,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农业物种驯化、农业生产类型和耕作制度形成与演变、农业生产技术形成与演化,以及空间迁移。同时,也因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而影响着农业生态景观的结构与功能。例如,除了农业生产比较效益、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等因素外,气候暖干化趋势是造成包括哈尼梯田在内的许多南方稻作梯田面积减少、旱地(如甘蔗、香蕉等)面积增加的主要自然因素。

其次,农业文化遗产的韧性,使之对气候变化具有一定的适应与调控能力。农业文化遗产是一个活态的特殊遗产类型,为当地居民提供食物与生计保障的生产功能,是农业文化遗产的首要和基础性功能。除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科学技术等因素以外,物种、技术、文化、景观等要素,随着气候变化而发生相应的适应性变化。传统农业生态系统所具有的韧性,正是农业文化遗产地人们生态智慧的表现,也是其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农业文化遗产是传统生态农业的典型代表,体现了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发展理念。通过物种结构、产业结构和生态结构的合理配置及相应的生态技术,最大限度减少物质投入和碳排放,实现农业生产的生态化,是典型的低碳农业。

最后,气象服务可以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发挥重要作用。农业文化遗产延续的基础是农业生产的延续。农业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发挥依赖于农业生产,大多数农耕文化的传承也依赖于农业生产活动,农业生态景观的维持基础同样取决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这就要求气象部门提供包括农业气候区划、农业气候相似分析、长期气候预测、灾害性天气预报等多种气象服务产品。

随着农业功能拓展和多功能农业的发展,以良好生态资源和深厚文化资源为基础的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已经成为农业文化遗产动态保护和生态与文化价值实现的另一个有效途径。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旅游产品单一、季节性强等问题,可以通过农事活动预报、农业物候预报、特殊要素预报、气候舒适指数分析,并结合中国天然氧吧认定等,不断丰富观光旅游、休闲旅游、康养旅游、研学旅游、体育旅游等多种业态,以满足不同游客需求。并通过精准的天气预报,避免因灾害性天气所造成的不利影响。

(摘编自闵庆文《推动气候变化背景中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先民通过农业生产活动创造并不断演化的传统农业系统,农业文化遗产的形成和发展受到气候多方面的影响。
B.作为一个活态的特殊的遗产类型,农业文化遗产具有无与伦比的韧性,这使其对气候变化具有很强的适应与调控能力。
C.农业文化遗产首要和基础性功能是为当地居民提供食物与生计保障的生产功能,其延续的基础是农业生产的延续。
D.气象部门及时,准确地提供农业气候区划,灾害性天气预报等气象服务,可以有效助力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的标题就是中心论点,第一段阐释了农业文化遗产的内涵并指出气候与农业文化遗产的关系,
B.文章总体上采用总分式论证结构,论证部分阐述气候变化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则采用了并列式论证结构。
C.文章第三段以哈尼梯田等南方稻作梯田面积减少,早地面积增加为例,论证长期气候变化影响着农业物种驯化。
D.文章第四段“其次”“一定的”“最大限度”等词语的使用,体现了科学类论说文条理清楚、用语严谨的特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全球气候类型,区域气候资源,长期气候变化和极端气候事件等气候条件都直接而强烈地影响农业文化遗产形成与发展。
B.物种、技术、文化等要素随着气候变化而发生相应的适应性变化。是传统农业生态系统所具有的韧性必备且唯一的条件。
C.农业文化遗产是传统生态农业的典型代表,体现了“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发展理念,有必要对其进行静态保护。
D.开展农事活动的预报,加强气候分析和天气预报、丰富旅游业态等有助于克服目前农业文化遗产旅游中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
2022-11-09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州镇远县文德民族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难忘的生日

在三月份我的生日到来之前,学校里发生的一切,我在这儿全都略过不提了。生日那天的事,我记得真是太清楚了。那是在早饭以后,原本在运动场上的我们被召进教室,夏普先生进来叫道:

“大卫·科波菲尔,到小客厅去。”

我心里想,一定是佩格蒂给我捎来一篮东西了,所以听到这叫喊声我高兴极了。当我匆匆忙忙从座位上离开时,周围的一些同学都要求我分东西时别忘了他们。

“别急,大卫,”夏普先生说,“有的是时间,我的孩子,别急。”

“大卫·科波菲尔,”克里克尔太太把我领到一张沙发跟前,在我旁边坐下后对我说,“我特意把你叫来,是要跟你谈谈。我有一件事要告诉你,我的孩子。”

听了这话,不知为什么我全身都颤抖起来,只是依旧盯住她看着,不想回答。

“因为,”她说,“说起来很难过,我得告诉你,今天早上我听说你妈妈病得很厉害。”

一片迷雾突然在我和克里克尔太太之间升起,她的身影似乎在雾中摇晃了一会儿。接着我觉得烫人的热泪流淌到我的脸上,她的身影也静止了下来。

“她病得很危险。”她补充说。现在我全明白了。

“她死了。”

用不着这样告诉我了。我伤心地痛哭起来,觉出我已成了这个大千世界上的一个孤儿了。

第二天下午,我离开了萨伦学校。车走得很慢,整整走了一夜,直到第二天早上九至十点钟,我们才到达亚茅斯。

我还没走进屋门,便扑到在佩格蒂的怀里了。她把我领进家门。她刚一见到我时,伤心地哭起来了,不过很快就控制住了。她低声说话,轻轻走路,好像生怕会打扰死者似的。我发觉她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上过床了,她晚上依旧坐在那儿守着她说,只要她这个可怜的、亲爱的宝贝还没下葬,她就决不离开她。

即便葬礼是昨天举行的,我也不可能记得更清楚了。我们站在墓穴的四周。这一天,我觉得跟任何别的一天都不一样。那天的天色,跟往日也不相同——显得格外惨淡。这时,四周一片肃然的寂静,这寂静是我们和即将入土安息的人从家里带来的。当我们都光着头站在那儿时,我听到了牧师的声音,在露天之下,它好像从远处传来,但是清晰明白,他说:“主耶稣说,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接着我便听到了呜咽的声音。在离我站的地方一段距离的旁观者中,我看到呜咽的原来是那位善良忠诚的女仆。在世间所有的人中,她是我最爱的人。我这颗孩提的心完全相信,总有一天上帝会对她说“做得好”的。

佩格蒂告诉我说:“在那最后的一夜,那天晚上,她吻了我,对我说:‘要是我的小婴儿也活不了的话,佩格蒂,请你告诉他们,要他们把他放在我的怀里,把我们埋在一起。’(他们这样办了,因为那可怜的小宝贝只比她多活了一天。)‘让我那最亲爱的小宝贝跟我一起去我们的安息地方吧!’她说,‘你还要告诉他,说他的母亲躺在这儿时,为他祝福过,不是一次,而是上千次。’”

说到这儿,佩格蒂默不作声了,她用手轻轻地拍着我的手。

“一直到深夜的时候,”佩格蒂说,“她向我要水喝。喝了以后,她对我微微一笑,哎呀!——漂亮极了!”

“后来天亮了,太阳正在升起。这时她对我说,科波菲尔先生待她总是那么和蔼可亲,温存体贴,对她总是那么宽容;每当她对自己信心不足时,他就对她说,一颗仁爱的心,比智慧更宝贵,更有力量。由于她有这样一颗心,他感到很幸福。‘佩格蒂,我亲爱的,’接着她说,‘让我跟你挨得再近一些。’因为当时她已经非常虚弱了。‘把你那好心的胳臂放到我的脖子下面吧,’她说,‘把我转向你一边,因为你的脸离我太远了,我要跟它靠近一点。’我照她的吩咐做了。哦,大卫呀!那一时刻已经到了,我第一次跟你分别时说的话,应验了——她高兴地把她可怜的头放在她的又傻又笨、脾气又坏的老佩格蒂的胳臂上——就这样,她像个睡着的孩子似的,死去了!”

佩格蒂的叙述就这样完结了。打从我知道我的母亲死时情况的那一刻起,她一生的最后那段生活,便从我的心中消失了。从那时起,我能记得的,只是那个给我留下最初印象的年轻的母亲,那个老爱把自己发光的卷发在手指上一圈圈缠绕,以及常在黄昏时分跟我在客厅中跳舞的母亲。佩格蒂这会儿对我说的这番话,不仅没能把我带回到她一生的后期,而且使她早期的印象在我一心中扎了根。这样说或许有点奇怪,但事实确实如此。她这一死,就又飞回到她那宁静安详、无忧无虑的青春时代,其余的一切全都消逝了。

(节选自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

1.下列对小说节选部分思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克里克尔太太不是直接告诉“我”母亲的死讯,而是语气尽量委婉、舒缓,以免刺激年弱的“我”,表明她是一个善良、懂得体贴他人的人。
B.“我”听到夏普先生召唤后的反应,与获悉母亲死讯后的反应形成巨大反差,“我”一时之间难受无比,所以,“我伤心地痛哭起来”。
C.母亲去世前,把头放在老佩格蒂的胳臂上,表达了她对老佩格蒂的无限依恋,也显示了她们主仆之间深厚的感情。
D.佩格蒂叙述完母亲的临终情形后,“我”对母亲一生的后期印象却消失了,这是因为“我”年龄还小,不能够记住更多的事情。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孩子的心理视觉向读者展示了一个他眼中的世界,以“我”的口吻,以亲身经历者的眼光去观察和叙述,使小说更具有客观性。
B.“一片迷雾突然在我和克里克尔太太之间升起,她的身影似乎在雾中摇晃了一会儿。”这句话采用了心理描写手法,写出“我”的幻觉,表现了“我”在听到母亲病危时的震惊和内心的悲痛。
C.佩格蒂对母亲临终情形的叙述中,多次集中写母亲的神态,尽量把母亲叙述得安详、宁静,既表达了佩格蒂对母亲的疼爱,也是为了减轻“我”对母亲去世的伤痛。
D.小说在记叙母亲下葬时,描写了墓园“四周一片肃然的寂静”,这一环境描写烘托了“我”对母亲去世的哀伤和悲痛之情。
3.佩格蒂是大卫的老奶妈,也是大卫母亲的女仆,她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概括。
4.有人认为,节选部分的标题为“难忘的生日”并不准确,应改为“母丧之日”。你认为这两个标题哪一个更好?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由。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强盗的苦恼

[日本]星新一

黑社会的强盗们聚在一起,商议着下一步的行窃计划。

真想痛痛快快地干它一桩震惊社会又成功无疑的大买卖呀!一个歹徒异想天开地说,谁知这个集团的首领竟接着他的话爽然应允道:说得对!我也一直这么盘算着,现在想出了些眉目,大伙准备一下吧,我要干活了。

这一番话让强盗们吃惊不浅,大家争先恐后地问道:究竟怎么干呢?

干咱们这一行的,大家都把行动时间选在夜里,但由于四周太安静,下手时难免惹人注目。这次我打算反其道而行之,出乎人们意料之外地搞它一家伙……

有道理,您到底不愧是咱们的头儿,想出的主意总是高人一招。不过,如何下手呢?”“光天化日之下,持枪闯进银行抢劫!首领的话恍若呓语,喽啰们不禁大失所望。

别开玩笑啦!简直不着边际。照你说的去干,恐怕还没跨进银行的大门,就被抓去蹲牢房了。

蠢货,你们的脑子里怎么总少根筋。好了,听我来说个端详……现在我们编写了一个电视剧脚本,送给银行附近的交通警察,然后大家装扮成电视摄制组的工作人员,到银行去拍摄一个袭击银行的场面,这样银行方面毫无防备,必定给打个措手不及,到时候,大家只管动手抢钱,即使万不得已开了枪,警察也会无动于衷,只当作剧情所需而特意安排的音响效果呢,最后,大家听我的命令,一起撤退……首领的话音未落,喽啰们早已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只见一个个佩服得五体投地。

高见,太棒了!妙不可言!

这下可以过大瘾了,伙计们,快着手干起来吧!强盗们弄来一辆面包车,在车身上写下电视剧摄制组的字样,不一会儿,电视摄影机也找来了,自然无需准备胶卷。待脚本印刷完毕,喽啰们将自己精心地装扮起来。有的扮做穷凶极恶的打手,有的扮成维持群众秩序的工作人员,最后一切准备就绪,首领一声令下,这个精心策划的计谋便开始付诸实行。强盗们把车开到银行门口,握着手枪刚刚走出车门,在附近执勤的交通警察果然都围上来询问。一个强盗赶忙给他们送上几份电视剧脚本,并说明缘由,很快,他们就心领神会不再追问了。万事如意!没想到事情一开头便如此顺利,强盗们精神十足,相继冲进银行,大声喝道:银行的诸君,我们是真正的强盗,赶快把钱交出来!谁敢乱动,马上要他的小命!

谁知,计划到此就乱了阵脚,发生了意外。一个门卫突然嬉皮笑脸地凑上前来,打破了这里的紧张气氛。先生们,我可以帮忙吗?你们来拍电视,我真的一点都不知道。上司真有意思,这种事也不先通知一下,好让职员们准备一下。要知道宣传工作是何等地重要啊,可他们……

另一位青年顾客也挤上前来热心地说道:我是作家。你们刚才的那句台词不太适合,什么‘银行的诸君’,简直像在发表竞选演说。另外,‘我们是真正的强盗’这种说法也欠含蓄,一下就把底亮给观众了。脚本是谁写的?下次让我来帮你们的忙。

他拿出名片,絮絮叨叨地纠缠不休,强盗们好不容易才摆脱他们来到窗口,银行的女职员们纷纷离座,朝这边拥了过来,嗳,把我们也拍进镜头吧,我们都是电视迷,挺在行的,不用排练啦!

对这乱哄哄的场面,一个强盗不耐烦了,他忍不住扯起嗓子叫起来:够了!这不是演戏,弟兄们,来真格的!接着他扣动了扳机,子弹呼啸着飞向天花板,击碎了照明灯。然而此举也并未奏效,一个男孩儿挤过来说:呵,真够劲!简直跟真的一样。另一个人接,上话又说道:大概天花板内的电灯里预先装进了火药,然后让它爆炸的吧,要是不知情的人,倒还真给唬住了呢!

这时,这家银行的行长露面了。喂,先生们。你们能否再加上一个枪击玻璃的镜头!那是防弹用的特殊钢化玻璃,倘从侧面为我们作宣传,将会提高顾客对本行的信赖。说着,递上一个装有钱的信封。

先生,让我们来扮演不屈服于强盗的威胁,饮弹而亡的光荣角色吧,拜托了!男职员们也围拢过来请求着。

强盗们无奈,只好百般解释,可此时却没有一个人把他们的话当真。甚至连那个最初帮助维持秩序的交通警察也苦苦哀求道:让我们来扮演捉拿强盗的警察吧,这样或许能使电视剧表现得更逼真,更扣人心弦。先生,您知道,如果我们还在家乡的父母能在电视荧幕上看到自己的孩子,该有多么高兴啊!事情闹到如此地步,早已难以收场,强盗首领站出来,愤愤地大声吼道:大家听着,今天暂停拍摄,回去修订脚本,改日再来重拍!强盗们狼狈地撤出现场,一个个牢骚满腹。

再也想不到会弄出这么个结局来,当今社会准出毛病了。从来没见过这么多无法无天的人!

(选自《外国小小说精选》,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负责维持秩序的交通警察最后哀求强盗扮演警察,是希望能够让父老乡亲在电视上看见自己,满足他的虚荣心。
B.文章开头交代强盗们的行窃计划,为后文银行中所有人把强盗当成真正的拍电视者这一荒诞情节做了铺垫。
C.文章用笔精炼,在刻画人物形象的过程中,寥寥几笔就展现出人物立体鲜明的性格特点,非常具有画面感。
D.强盗想出一个自以为绝妙的抢劫计划,本应顺利实施,却因群众热衷参与电视剧拍摄而草草收尾,具有荒诞性。
2.这篇小说以对话形式展开,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
3.这篇小说采用“欧·亨利笔法”,既出乎意料又合乎情理。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
2022-11-07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