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4 道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从词类活用的角度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章甫,愿为小相焉。
②欲辟土地,秦楚。
③秦伯说,与郑人
④烛之武退秦师。
⑤君为我呼入,吾得事之。
⑥范增数项王。
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⑧越国以远,君知其难也。
⑨此亡秦之耳。
⑩此其志不在
A.①③⑥B.②④⑧
C.⑤⑨⑩D.①⑦⑩
2021-07-28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复旦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鼓瑟希,铿尔。
B.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C.批大郤,导大窾。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2021-07-28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复旦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①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鸿门宴》
②然则一羽不举                                               《齐桓晋文之事》
③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                              《阿房宫赋》
④子孙视不甚惜,举以予人                              《六国论》
⑤臣壮也,犹不如人                                        《烛之武退秦师》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①⑤
2021-07-10更新 | 20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八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后人哀之而不之《阿房宫赋》                       王无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齐桓晋文之事》
B.割,以趋于亡《六国论》                       食诸侯《谏逐客书》
C.独是成氏子以蠹《促织》                              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谏太宗十思疏》
D.晋函陵《烛之武退秦师》》                            三子者出,曾皙《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
2021-07-10更新 | 24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八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下列对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风乎舞雩”,“舞雩”:台名,鲁国求雨的坛。古代求雨祭天,一般设坛命女巫为舞,故称舞雩。
B.千乘之国,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三人,步卒七人。
C.衅钟是周朝的一种礼仪。在古代,钟被视为一种神器,新铸成的钟要用牛羊的鲜血予以祭祀。
D.童子,即童生。科举时代,还没考取秀才的读书人,不论年纪大小,都称为“童生”。
2021-07-09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八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赤也为之,孰能为之       ②三子者出,曾皙
③是以君子庖厨也                 ④为肥甘不足于口与
⑤弱固不可以敌                    ⑥市中游侠儿得佳者养之
⑦成以其小,                    ⑧五亩之宅,之以桑
⑨虫集冠上,叮不释             吾老,以及人之老
A.①④⑤/②⑥⑧⑨/③⑦⑩
B.①④⑤⑩/②⑥/⑧⑨/③⑦
C.①④⑤/③⑩/⑦/②⑧/⑥⑨
D.①③④⑤⑩/②⑧/⑥⑨/⑦
2021-07-09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八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礼治秩序中的礼,其内容既有成文仪式规范的部分,也有生活经验的知识积累。费孝通在《乡土中国》“无讼”这一篇讨论了很多“礼”是如何作为司法程序、判断证据、审判前提和制裁方式的。他     ① ,指出两者的差异在于维持规范的力量,礼是不需要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的。从表面上看,礼似乎接近于“文化”,是人自动形成的秩序,依赖于人的道德修养。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礼没有强制力,相反,礼所背负的道德要求会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同时它本质上作为人与人之间规矩的反复衡量,在处理罪行的时候比法律从个人权利出发的考量要复杂得多,也苛刻得多。所谓“无讼”,并不是一味压制争端,制造一种, 而是说大量基层纠纷不会通过官方司法机构,而倾向于。“无为政治”所说的就是国家法权无法介入乡土社会的情况。

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请用三个否定句概括上文提及的费孝通《乡土中国》“无讼”篇中的重要观点。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王若其无罪而就死地   痛惜,哀怜
天下之欲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   憎恨,痛恨
B.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   本来的样子
行李之往来   外交使者
C.只当把你亡化的孩儿   祭奠
如其礼乐,以君子   等待
D.敢以烦执事   对办事官员的敬称
再拜献大王足下   又拜一次,古代一种较重的礼节
2021-04-23更新 | 61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涪陵实验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限塑令”成效打折扣,一个关键因素在于缺乏合适的替代品。塑料袋方便、便宜、应用广泛,其替代要么不实用,。近年来,国内可降解塑料技术虽然取得突破,但相关产品的物理特性和生产成本都与传统塑料袋有较大差距,难以完全替代。这也是我国没有全面“禁塑”的原因。

与此同时,“白色污染”涉及面广,监管对象“小散多”,执法难度大、成本高。而且, (2) ,塑料袋几毛钱的收费也难以起到价格杠杆作用。

防治“白色污染",离不开社会、市场和公众的力量。例如,可积极研究替代产品,在替代产品一时难以成熟、推广的情况下,不妨在可重复使用方面进行创新。此外,应大力倡导绿色生活理念, (3) _,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自觉“限塑”。

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限塑令”成效打折扣有哪些原因?请分条概括出来。要求:使用否定句,每条不超过10个字。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下列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古代帝王临朝的典礼仪式称“朝仪”,是体现一代帝王之尊及典制完备的重要标志,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
B.“封禅”指在都城的城郊祭天、祭地的盛典。历代好大喜功的帝王都给予特别的重视。
C.古人在祭祀前沐浴、更衣、独居,以示虔诚。这些活动叫“斋戒”。斋戒时要求“五思”(思其居处、笑语、志意、所乐、所嗜),主要是为了使思想集中、统一。
D.二十四节气中排第一的是立春,排最后的是大寒。
2021-03-14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二十九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