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7 道试题
1 . 对下面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题许道宁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①许道宁,北宋画家。
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虽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平淡中见新奇。
B.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C.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2022-03-02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小阅读-课外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纪村事

[唐]韦庄

绿蔓映双扉,循墙一径微。雨多庭果烂,稻熟渚禽肥。

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数声牛上笛,何处饷田归。


[注]饷田:到田间送饭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写绿植光影映照门扉,墙边小路在草木中若隐若现,显得生机勃勃。
B.颔联写院中果子腐烂,水边禽鸟肥美,营造出农闲时节慵懒闲散的宁静氛围。
C.全诗视听结合,动静相宜,虚实相生,用语平朴,意境优美,富有意趣。
D.本诗撷取若干乡村景象,自然与人文融合,呈现出浓郁的田园生活气息。
2022-04-21更新 | 86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咸水沽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线上)语文试题
3 . 全诗共描绘了四幅图,最后一幅是              。(《沁园春·长沙》)
4 .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灞上秋居

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描绘了灞原上撩人秋思的秋风秋雨直到傍晚才停歇下来,接连不断的雁群自北向南急急飞过的萧瑟凄冷的画面。
B.第三句不禁让人想起“落叶归根”这个成语,诗人看到他乡落叶,顿生羁留异地、盼回故乡之情。
C.第四句中的“寒”字写出了深秋已至,寒意重重的氛围。在寒气的包围中,一灯如豆,无法取暖,突出了诗人贫寒交迫的生活。
D.第五句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写诗人思潮起伏、长夜无眠;第六句写与诗人为邻的只有一个“野僧”,写出诗人被抛出世外的孤寂。
2023-10-23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红桥区五中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5 . 请分别写出几首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沁园春·长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红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梦游天姥吟留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登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10-25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区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9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语文试题
6 .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是“为仁”的具体做法,也就是说,一切行动都要符合礼。
B.《大学之道》中“致知在格物”的意思是,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纠正事务中的错误、纠正事务中的错误才能获得知识。
C.《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孟子在认为“仁义礼智”是人的天性的同时,并不完全否认后天培养的作用,强调需要“扩而充之”才能将其发扬光大。
D.《五石之瓠》中,“则夫子犹有蓬之心夫!”其中“蓬之心”比喻不通达的见识。
2022-11-07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7 . 诗人艾青曾在欣赏了芭蕾舞《小夜曲》之后,创作了一首诗,对舞蹈大师乌兰诺娃的舞姿进行了生动的描绘。为表现这首诗柔美、舒缓的节奏,请用“/”标示出朗读中的停顿处。

像云一样柔软,

像风一样轻,

比月光更明亮

比夜更宁静——

人体在太空里游行。

2022-11-07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8 . 下面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屈原列传》中屈原在《离骚》中称颂远古的帝喾,中古的齐桓,近古的汤、武,意在讽刺楚国的时政,暗喻国君不贤,表现了屈原追求“美政”的政治理想。
B.《苏武传》中虞常沦落匈奴,但没有忘记汉朝,他愿意伏弩射杀卫律的行动,正是他爱国的具体表现。
C.《过秦论》最后一段从领袖的地位和指挥作战能力、军队的装备和素质四方面将九国之师和陈涉之众进行对比,指出后者实际力量不如九国强大,结局却是“成败异变,功业相反”。
D.《伶官传序》中说“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前句以反问的形式肯定得天下难而失天下易,后句则强调成败在于“人事”。
2022-04-08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线上调研语文试题
9 . “粪土当年万户侯”中“粪土”的用法和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表现了同学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沁园春·长沙》)
2021-10-26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蓟州区燕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夜筝

白居易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中的“紫袖”“红弦”分别代指弹筝人与筝,暗示了弹筝女子形象的美好;“明月”照应了题目中的“夜”。
B.次句写弹筝,连用两个“自”字,写出了女子全神贯注于筝乐的神态。
C.三、四句采用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写法,写筝声传达出的情感和感人效果,含蓄蕴藉,给人遐想。
D.这首诗写到了月亮,采用了“以哀景写哀情”的正衬手法,借景物传达情思。
2022-10-22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线上学习效果检测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