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7 道试题
1 . 下列对《短歌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短歌行》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语出《诗经·郑风·子衿》,原写姑娘思念情人,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贤才。
B.《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一句表明刘义隆既想像霍去病一样,既能建立封狼居山的战功,又能赢得大灭北部敌军使其仓皇而逃的战况。
C.《声声慢》全词情景交融,“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一句借景抒情,作者借助暮色四合时的雨中梧桐表现了内心的宁静淡然之情,
D.《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羽扇纶巾”句写出了赤壁之战中诸葛亮衣着儒雅、仪态从容,指挥部下大破敌军的英勇姿态。
2023-09-13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杨村四中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2 . 对下面诗歌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移居(其二)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注释】:①将:岂。②纪:经营。
A.全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佳日登高赋诗的美好情景。
B.“有酒斟酌之”的意思是与友人边饮酒边斟酌诗句。
C.“相思则披衣”是因相思而夜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D.最后两句是说应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解决衣食问题。
2023-01-25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卫·科波菲尔》以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的成长作为小说主线,该小说带有作者自己的影子,是一部“半自传体”长篇小说,小说中米考伯夫妇那种“债多不愁、乐天知命”的性格,后来被称为“米考伯主义”。
B.玛丝洛娃认出聂赫留朵夫后,并没有破口大骂,而是说“过去的事都过去了,全完了”,说明她已经完全麻木,并不为自己的屈辱和苦难感到痛苦。
C.圣地亚哥是一个典型的硬汉形像,他面对多舛的命运,表现出顽强的毅力,虽然偶尔也会有精神上的颓唐和泄气,但是仍然是一个精神上“不可被打败”的强者。
D.在《百年孤独》中,作者通过“失眠症”造成“失忆”这如真似幻的情节表现出来的孤独感,是对整个苦难的拉丁美洲被排斥在现代文明世界的进程之外的愤懑和抗议。
2023-11-15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4 . 下列对古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一剪梅·舟过吴江

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注】①秋娘渡、泰娘桥:吴江地名。 ②银字笙:作者家乡的一种乐器。③心字香:作者家乡一种常见的熏香名,据说是因香成心字形。
A.“一片春愁待酒浇”中 “待酒浇”,言其愁绪之浓,急欲要借酒消愁。
B.“江上舟摇,楼上帘招”是写舟过吴江时的情景,着笔于景物的动态。
C.“飘飘”“萧萧”两个叠词用“又”字强化,充分表现词人对春风春雨的喜爱。
D.词末“抛”字用拟人手法写出时光流逝之快,表达了对岁月无情的感慨。
2022-02-23更新 | 14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5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赤壁怀古

苏辙

新破荆州得水军,鼓行夏口气如云。

千艘已共长江崄,百胜安知赤壁焚。

觜距①方强要一斗,君臣已定势三分。

古来伐国须观衅②,意突成功所未闻。

【注】①觜(zuǐ)距:鸟类的嘴和爪,是争斗的工具。比喻战斗的武器。②观衅:窥伺敌人的间隙以便行动。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所写之事与苏轼《赤壁赋》“破荆州,下江陵”所依据的历史事实基本相同。
B.“安知赤壁焚”强调了曹军在赤壁的意外惨败,并与结句“未闻”形成呼应。
C.前两联以描写为主,后两联以议论为主,具体分析了曹操赤壁之战失败的原因。
D.该诗为怀古诗,从赤壁之战中引出教训,隐含对统治者贸然出兵讨伐西夏的批判。
2023-04-23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三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6 . 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短歌行》壮怀激烈,《归园田居(其一)》恬淡自然,它们在体裁上都属于古体诗。
B.《登高》叙写身世之悲,抒发忧国之情,体现了杜甫“沉郁顿挫”的创作风格。
C.《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作者是闻一多,诗中彰显了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
D.《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是一篇人物通讯。
2022-12-24更新 | 123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和平区耀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小阅读-课外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材料,请从感官和修辞的角度,赏析这首小诗。

臧克家

从碧澄澄的天空,

看到了你的颜色;

从一阵阵的清风,

嗅到了你的气息;

摸着潮湿的衣角,

触到了你的体温;

深夜醒来,

耳边传来了你有力的呼吸。

(1956年)

8 . 阅读下面这首诗。

秋思

陆游

人生四十叹头颅,久矣心知负壮图。

未死皆为闲日月,无求尽有醉工夫。

风凋木叶流年晚,秋入窗扉病骨苏。

信步出门湖万顷,季鹰不用忆莼鲈[注]


[注]季鹰,张翰字季鹰,西晋文学家。张翰躲避乱世,因想念家乡的莼菜羹和鲈鱼脍而辞官还乡。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诗人感叹自己年龄已到四十岁,内心也早知道辜负了一生的抱负。
B.颔联中的“闲日月”“醉工夫”,蕴含着诗人此时此刻无可奈何的心情。
C.颈联写落叶和透过门窗的寒气,点明了深秋的时节和诗人的身体状况。
D.闲居的诗人面对着秋色秋景,思绪万千,全诗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秋日所感。
2023-01-14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天津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9 .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送别

李白

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

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

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

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

A.根据本诗内容可知,诗人的友人即将乘船出发,沿水路驶往三峡方向。
B.诗人表示友人将去的地方景色优美,而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
C.本诗最后两句的表达方式,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也曾使用。
D.诗中前后两次使用“君”,都是指即将离别的友人,含义并无不同。
2023-01-14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培杰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10 . 对《登高》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精选意象,多角度写景,既写出深秋时节的典型特征,又借景抒发了诗人凄凉、孤寂之情。
B.颔联气象雄浑,境界开阔,创设了宏大的自然背景,诗人的痛苦因此就显得分外渺小,倍添悲凉。
C.颈联中,“悲”是全文的诗眼,表达了诗人蕴蓄的复杂情感,诗歌所抒之情缠绵悱恻,动人心弦。
D.诗歌前半写景后半抒情,由情选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之情。
2021-11-12更新 | 206次组卷 | 3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区2021-2022学年高一11月四校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