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7 道试题
1 . 对下面诗歌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春 江 晚 景

张九龄

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逢此,春心益渺然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注] ①那:同“哪”。   ②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
A.本诗以咏物为题材,脉络清晰而且顺畅。
B.颔联、颈联对仗工整,符合律诗的要求。
C.全诗的语言清新淡雅,又不失朴实之风。
D.该诗用典与写实相结合,含蓄而又自然。
2 .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登凤凰台

杨万里

千年百尺凤凰台,送尽潮回凤不回。

白鹭北头江草合,乌衣西面杏花开。

龙蟠虎踞山川在,古往今来鼓角哀。

只有谪仙留句处,春风掌管拂蛛煤②。


【注】①相传南朝宋文帝年间,有三只凤凰,飞落在永昌里李树上,招来各种鸟类随其比翼飞翔,呈现百鸟朝凤的景象。为庆贺和纪念此美事,永昌里改名凤凰里,并在保宁寺的山上筑台,名凤凰台。李白曾游此地,作诗《登金陵凤凰台》。②蛛煤:蛛网尘埃。
A.首联“凤凰台”照应题目。“潮回”句写出江水空流,凤凰不再的凄凉,与李白的“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意境相似。
B.颔联颜色、地名、方位、植物等对仗工整,写出江草萋萋、杏花开放,生机勃勃之景,写出了作者流连美景的陶醉。
C.颈联通过大跨度的时空,指出凤凰台地势雄伟险要,山川永固,王朝更迭,鼓声哀鸣,战事不断,有实有虚。
D.本诗围绕“登临”展开,咏史怀古,感叹历史沧桑,人世无常,层次分明,意蕴深长。
2022-09-30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和平区第二南开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9月阶段性线上练习语文试题
3 . 对下面文字内容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 我小心地探出前额,

惊异于薄壁那边

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

山海。石砾不时滑坡,

引动棕色深渊自上而下的一派嚣鸣, 像军旅远去的喊杀声。

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楔入巨石的罅隙

血滴,从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

啊,真渴望有一只雄鹰或雪豹与我为伍。在锈蚀的岩壁,

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

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快慰。

——《峨日朵雪峰之侧》

A.这首诗取题为“峨日朵雪峰之侧”而不是“之顶”“之巅”,是因为诗人描写的景象不是自上而下,而是从山壁的一侧看过去。
B.“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旨在表明作者面对俄日多雪峰的恐惧之感。
C.作者描绘了远处的太阳和无穷的山海,写出了太阳照耀下的迷幻之景,也展现了山海的浩瀚无垠。
D.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也登上了高山。它与诗人渴望的雄鹰和雪豹形成鲜明对比,更展现了蜘蛛的谦卑与坚韧。
2023-10-30更新 | 51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天和城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柳梢青·春感

刘辰翁

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


【注】①刘辰翁,南宋词人。晚年隐居于故乡江西庐陵山中,从事著述,以此终老。②《汉书·苏武传》记载:“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施尽落。”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题为“春感”,然春景不多。从词中出现的物象,如“银花”“戏鼓”“月明”等推断,该词应是作者在元宵节有感而作。
B.春天给人以希望,但在作者的笔下,处于元军铁蹄蹂躏之下、曾经锦绣的江南此刻毫无生气,处处充满哀愁。
C.词中“番腔”“戏鼓”与辛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神鸦社鼓”,都表达出对沦陷之地民众麻木不仁的激愤。
D.全词以整齐的四字句的句法结构为主,搭配两字一顿的节奏和内涵丰富的典故,生出一种沉郁苍凉、欲说还休的情致。
2022-07-08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5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按要求作答。

鹧鸪天

陆游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

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

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注】①玉瀣,一种美酒。②《黄庭》,是道经的名称。③啸傲:放歌长啸,傲然自得。④元:通假字,同“原”,本来。
问:这首词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诗句分析。
2022-07-05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和平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

感旧 陆游

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

十丈战尘孤壮志,一簪华发醉秋风。

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

奇士【注】久埋巴峡骨,灯前慷慨与谁同?


【注】指陆游在巴蜀结识的好友独孤策。
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析。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
7 . 对下面文字内容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独立寒秋,        鹰击长空,

湘江北去,        鱼翔浅底,

橘子洲头。        万类霜天竞自由。

看万山红遍,     怅寥廓,

层林尽染;        问苍茫大地,

漫江碧透,        谁主沉浮?

百舸争流。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节选

A.诗人通过远眺、近观、仰望、俯视,看到了红叶绿水、船只、蓝天、雄鹰、游鱼,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色彩绚丽壮美的秋景图,体现了巍峨、博大、壮阔的崇高美。
B.在“看”字所总领的一组意象中,“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中的“万”“层”“漫”以及“遍”“尽”“透”这些词在范围、程度、层次等方面,渲染了浓艳鲜明的色彩,表现出山红水绿的静态美。
C.“争”“击”“翔”等词运用,给碧绿清澈的江面增加了昂扬奋进的气息,生动地刻画出了百舸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以及万里长空中飞鹰的矫健和清澈见底的江水中游鱼的欢愉自在,体现了事物的动态美。
D.选文描写湘江边美丽壮观的秋景与诗人面对大好河山时的感受,并在感慨中以设问提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表达了诗人阔大的胸襟、气魄以及对革命前途的担忧。
8 . 阅读下面宋词,按要求作答。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本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2023-07-14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区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6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语文试题
9 . 下面是艾青1983年9月15日写的一首诗,请分三点(可从形象、情感、语言、表现手法等角度考虑),用100~120字,鉴赏这首现代诗。

我的思念是圆的

艾青

我的思念是圆的

八月中秋的月亮

也是最亮最圆的

无论山多高,海多宽

天涯海角都能看见它

在这样的夜晚

会想起什么?

我的思念是圆的

西瓜,苹果都是圆的

团聚的人家是欢乐的

骨肉被分割是痛苦的

思念亲人的人

望着空中的明月

谁能把月饼咽下?

2021-07-28更新 | 15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天津市南开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10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谏太宗十思疏》的上奏,正值繁荣的“贞观之治”时期;作者以其敏锐的眼光洞察到唐太宗逐渐滋长的贪图享乐、喜好骄奢的思想,并且敢于犯颜直谏。
B.《答司马谏议书》通过对司马光指责自己的几个方面的辩驳,从而批驳了保守派的不恤国事、墨守成规的状况,表明自己的推行新法的坚决态度。
C.《阿房宫赋》首先对阿房宫的建筑风貌进行总体性地描述。“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这四句话用非常简练的语言写出了秦统一天下的气势和阿房宫的建成。
D.《六国论》以齐、燕、赵三国灭亡的进程,具体论证了“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的道理。
2022-07-08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