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3 道试题
20-21高二上·全国·单元测试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列选项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A.辞让之心,礼之端也B.治之于未乱
C.仁以为己任D.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
2020-09-27更新 | 628次组卷 | 20卷引用: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检测试题
20-21高二上·全国·单元测试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下列选项中,不全都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B.我世世为洴澼                           若火之始然
C.曰余食赘行                                 故不孝不慈亡有
D.其脆易泮                                        当察乱何自起
2020-09-27更新 | 923次组卷 | 17卷引用: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检测试题
20-21高二上·全国·单元测试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列选项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人不仁,如礼何             后能安
B.迩事父             不慈弟
C.见贤思齐   能攻之
D.不足事父母             故乱异家利其家
20-21高二上·全国·单元测试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于事而慎于言(敏捷)     致知在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
B.君子于义(知晓,明白)     人皆有不人之心(忍受)
C.文胜质则史(虚饰,浮夸)     恻隐之心(哀痛,怜悯)
D.天下仁焉(归顺)     恶得不禁恶而爱(鼓励)
2020-09-27更新 | 1245次组卷 | 23卷引用: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检测试题
20-21高二上·全国·课后作业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之成而实五石                 树:栽种
B.能不龟手                       一:一样
C.凿户牖以为室,其无          当:当作
D.埏以为器,当其无             埴:黏土
2020-09-18更新 | 1056次组卷 | 5卷引用:(新教材)课时分层作业6 《老子》四章 五石之瓠—2020年秋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20-21高二上·全国·课后作业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名校
6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与“当其无,有器之用”中“当”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募有能捕之者,其租入B.木兰户织
C.是时也D.安步以
2020-09-18更新 | 605次组卷 | 4卷引用:(新教材)6 《老子》四章 五石之瓠 课后习题—2020年秋语文优化指导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19-20高一下·全国·单元测试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国     互:交互
B.必其根本 固:使……稳固
C.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   交往共事
D.各地势,钩心斗角   抱:抱住,动词
2020-09-18更新 | 98次组卷 | 3卷引用: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第八单元检测(基础卷)
19-20高一下·全国·单元测试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是一种论文文体。《六国论》、《过秦论》等。《六国论》是一篇评论战国时期六国的议论散文。
B.“赋”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体裁,讲求字句的整齐和声调和谐,描写事物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而于结尾部分往往发一点议论,以寄托讽喻之意。
C.“书”是古代特有的一种文体。它以书信的形式,可叙事,可描述,可说明,可议论。如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
D.“疏”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体,如贾谊的《论积贮疏》、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它是科举考试中用于回答命题者的问题并表述意见的一种文体。
2020-09-18更新 | 150次组卷 | 2卷引用: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第八单元检测(基础卷)
19-20高一下·全国·单元测试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思厥先祖父
B.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C.所操之多异故也
D.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2020-09-18更新 | 61次组卷 | 2卷引用: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第八单元检测(基础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从筹备、建设到通车,历时15年,是中国第一例集桥、双人工岛、隧道为一体的跨海通道。港珠澳大桥经过伶仃洋海域中最繁忙的主航道,该航道目前达到10万吨级通航等级,远期30万吨油轮可以通行。如果在此建造桥梁,必然是跨径很大、净空很高、桥塔耸立的悬索桥梁。但同时该处临近香港国际机场,对航空领域的建筑物高度有着严格的限定。所以,隧道成为唯一可行的方案。为了实现桥梁与隧道之间的转换,故在隧道两端修建人工岛。于是,形成了港珠澳大桥的桥岛隧相结合的建设方式。

“超级工程”背后有“超级创新”。港珠澳大桥建设难度极大,铺设了世界上最难、最长、最深的海底公路沉管隧道。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层出不穷,仅专利就达400项之多,填补了多个领域的空白。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8年10月24日)

材料二:日本《每日新闻》23日评论称,港珠澳大桥开通是大湾区发展的里程碑式事件,大湾区经济圈将超过纽约经济圈和东京经济圈,成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美国《华尔街日报》23日的报道提到,大湾区进一步整合面临诸多复杂情况,例如相异的法律和税收制度,中国内地的资本账户仍相对封闭,而香港和澳门是自由港,各自拥有自己的货币且没有资本管控。报道还特意关注一个问题:在香港和澳门,机动车都靠左行驶,而在中国内地则是靠右通行,如何解决?

英国广播公司23日载文道,中国开通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但需要吗?此前,他们更是在网站刊长文列出一大串港珠澳大桥在香港的“争议”——逾千亿港元的拨款、实质效益疑问、工伤事故、建筑质量、环保等。

美国彭博新闻社网站23日报道,又一个将香港拉入中国内地怀抱的项目完成,该项目将曾作为欧洲前哨的香港和澳门与中国内地联结起来。这个项目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宏伟计划的一部分,它将粤港澳大湾区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可与美国硅谷抗衡的高科技中心。

(摘编自《参考消息》2018年10月24日)

材料三:港珠澳大桥建设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大桥通车后,将大大缩短香港、珠海、澳门三地的时空距离,从香港到珠海、澳门驱车仅需30分钟的车程。通车前,如果陆路往来三地,只能绕道东莞虎门大桥,车程在3小时左右;水路乘高速客轮也要1个小时。从社会经济发展层面而言,大桥的通车将提升珠海等三地人员和生产资料的流动效率,加深香港与珠江西岸的联系,为香港与珠江西岸城市群的产业合作提供交通便利,为港澳经济发展提供更便利的腹地空间,并由此促进港珠澳产业的互动交流和升级。也就是说,港珠澳大桥对于港珠澳大湾区、泛珠三角区域乃至“一带一路”的建设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前夕,大桥总设计师孟凡超接受香港媒体专访时表示,港珠澳大桥对大湾区经济增长有重大的支撑作用,会为区内产生几十万亿经济效益,经济价值远超大桥本身1000多亿元港币的投资,因此他对大桥收回成本很有信心。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8年10月24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英国广播公司基于成本、效益、事故、环保、质量等一系列“争议”问题,对港珠澳大桥的修建持否定态度。
B.港珠澳大桥经过伶仃洋海域的路段受海域、空域条件的限制,不能建设悬索桥梁,隧道成为必须的可行性方案。
C.美国彭博新闻社对建成的港珠澳大桥不仅关注到它在科技方面的影响,而且更多地关注到可能带来的政治效应。
D.港珠澳大桥投资大,建设时间长,但孟凡超认为成本回收不是问题,并对其未来的经济效益持乐观态度。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我国首例采用桥岛隧相结合方式建成的港珠澳大桥,解决了大量实际难题,体现出我国桥梁建设的进步。
B.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和通车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也将对我国“一带一路”的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C.港珠澳大桥通车后,三地之间通行方式更加多样化,人员物资流动加快,产业合作更加便利。
D.由材料二可见,各国媒体都高度关注港珠澳大桥建成的深远意义,也客观地指出了大桥修建带来的问题。
3.《人民日报》《华尔街日报》《光明日报》报道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请结合材料概括。
2020-08-30更新 | 221次组卷 | 38卷引用:山东省东营市利津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检测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