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3 道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归园田居五首(其二)

陶渊明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1.这首诗的前四句写出了怎样的乡村生活?并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
2.下列对这首诗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写出诗人与乡邻相见,谈话的主要内容是桑麻的长势,显示诗人与乡邻关系友好的淳朴之情。
B.“墟曲”写出了经过战乱,到处都是废墟,诗人只能拨开荒芜的草,和村子里的乡邻来往,生活很艰辛。
C.开辟的荒地越来越多,令人喜悦,同时又感到霜霰将至,生怕自己的辛劳毁于一旦,心怀恐惧,这是一种单纯的喜惧。
D.诗人用质朴无华的语言,悠然自在的语调,叙述乡居生活日常片段,让读者在其中领略乡村的生活的特点。
2020-05-22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5月月考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阎立本,唐太宗朝,官位至重,与兄立德齐名。善图画,工于写真。尝奉诏写太宗真容。与立德同制《职贡图》,其人物鞍马、冠冕车服,皆神也。立本画国王粉本在人间,昔南北两朝名手,不足过也。

时南山有猛兽害人,太宗使骁勇者捕之,不得。虢王元凤忠义奋发,自往取之,一箭而毙。太宗壮之,使立本图状,鞍马仆从,皆写其真,无不惊服其能。有《秦府十八学士》《凌烟阁功臣》等图,亦辉映前古,时人称其妙。李嗣真云:“师郑法士实亦过之后有王知慎者亦师范于立本甚得其笔力阎画乃神品。

太宗尝与侍臣泛春苑,池中有异鸟随波容与,太宗击赏数四,诏座者为咏,召阎立本写之,阁外传呼云:“画师阎立本。”立本时为主爵郎中,奔走流汗,俯临池侧,手挥丹青,瞻望座宾,不堪愧赧。退戒其子曰:“吾少好读书,幸免墙面。缘情染翰,唯以丹青见知。躬厮役之务,辱莫大焉。汝宜深戒,勿习此也。”立本为性所好,欲罢不能也。

至高宗朝,显庆中累迁将作大匠,后代立德为工部尚书,兄弟相代为八座①,时论荣之。总章元年,立本为右相,与左相姜恪对掌枢密。恪既历任将军,立功塞外;立本唯善于图画,非宰辅之器。又以年饥,放国子学生归,又限令史通一经。时人为之语曰:“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驰誉丹青。三馆学生放散,五台令史明经。”

立本家代善画。至荆州,视张僧繇旧迹曰:“定虚得名耳。”明日及往,曰:“犹是近代佳手。”明日又往,曰:“名下定无虚士。”坐卧观之,留宿其下,十日不能去。又张僧繇作《醉僧图》,道士每以此嘲僧,群僧耻之,于是聚钱数十万,货阎立本作《醉道土图》。

(摘自《太平广记》卷二百一十一,个别文字从《旧唐书》卷七十七)


(注)①八座:封建时代中央政府八种高级官员,历朝所指不尽相同,文中指尚书。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师郑法士/实亦过之/后有王知慎者/亦师范于立本/甚得其笔力/阎画乃神品
B.师郑法士/实亦过之/后有王知慎者亦师范/于立本甚得/其笔力阎画/乃神品
C.师郑法士/实亦过之后/有王知慎者/亦师范/于立本甚得/其笔力阎画乃神品
D.师郑法士/实亦过之后/有王知慎者亦师范于立本/甚得/其笔力/阎画乃神品
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墙面:面对墙壁,目无所见,比喻不学无术或一无所知;此处指面壁思过。
B.粉本:指画稿,古人作画,先施粉上样,然后依样落笔,故称画稿为粉本。
C.将作大匠:官名,历代名称不一,职能大致相同,掌管宫室、宗庙修建等。
D.荆州:古九州之一,因境内荆山得名;楚曾建国荆山,故古时荆、楚通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阎立本驰誉丹青,工于写真。阎立本绘画技艺高超,在艺术上继承并且发扬了前人的优秀传统,其作品备受当世推重,所画人物堪称绝妙。
B.阎立本热爱绘画,因画生悔。阎立本身为一代画家,深受唐太宗青睐,但耻于为人驱使,告诫儿子不要习画,自己却因本性使然不能释手。
C.阎立本观画有得,渐入佳境。阎立本对张僧繇的画作一开始并不认可,后来渐渐品味出其中的滋味,以至于留宿其下反复玩味,不愿离开。
D.阎立本官至宰辅,遭受议论。阎立本尽管在绘画上赢得了名誉,但在选官授徒上力有不逮,有人借“学生放散,令史明经”一事予以调侃。
4.把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师说》
(2)道士每以此嘲僧,群僧耻之,于是聚钱数十万,货阎立本作《醉道土图》。
5.阎立本画技达到精湛境界的原因有哪些?
2020-05-20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5月月考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岭南江行

柳宗元

瘴江南去入云烟,望尽黄茆是海边。

山腹雨晴添象迹,潭心日暖长蛟涎

射工巧伺游人影,飓母偏惊旅客船。

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

[注] ①本诗作于元和十年诗人因谗言被贬赴柳州途中。②黄茆:黄茅草。③蛟涎:蛟龙的口液,这里指水蛭。④射工:射工虫,传说能含沙射入影以杀人。⑤飓母:南方秋夏间,一种象征飓风即将来临前的云气。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描写瘴气弥漫的江水蜿蜒南去隐入云烟,想象遍地黄茅的尽头是大海。
B.诗歌中间两联将所见所感和神话传说相结合,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内容。
C.象迹、蛟涎、射工、飓母含蓄反映了作者被贬的复杂心情,为尾联抒情蓄势。
D.本诗将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语言冷峻奇诡,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面貌。
2.本诗意蕴深婉,没有直接抒发迁谪之意而迁谪满纸,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足以察秋毫之末(视力)       如其礼乐,以君子(等待)
B.批大郤,大窾(引导,这里指引刀进入)       沛公则车骑(放弃,丢下)
C.吏民,封府库(登记)       而夕设版焉(成功)
D.素留侯张良(友善、交好)       又欲其西封(延伸、扩张)
2020-05-14更新 | 1681次组卷 | 19卷引用:辽宁省庄河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
5 . 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葡萄月令》这篇散文最突出的特点是结构散漫、随意,全篇以十二月份为基本框架、以葡萄的生长为基本线索,来组织文字。“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的一般特征,但本文将这一特征推向了极致。
B.在《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中,诗人控诉了人民所遭受的苦难,从北方到南方,勾勒了三幅饥馑流亡图。画面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他们是苦难的中国人民的化身,既有现实性,又有典型性。
C.《变形记》是奥地利作家卡夫卡的一部以表现西方现代人在沉重的精神压迫下,失去了自己的本质,异化为非人的现状为创作动机的西方现代小说。
D.《听听那冷雨》围绕着春雨,创造了一种既朦胧又明丽,既沉郁又旷达的独特的意境,意象众多,“虽巧而不见刻削之痕”。
2020-05-12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东营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6 . 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暮春:春季的末一个月。古代用孟、仲、季表示每季三个月份的顺序,孟表示每季的第一个月,仲表示每季的第二个月,季表示每季的最后一个月(即第三个月),如孟春指春季的第一个月。
B.总角: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用总角指代少年时代。
C.《孔雀东南飞》是中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抒情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最早见于南朝徐陵编的《玉台新咏》。它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D.“伏惟”是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说话表示恭敬的习惯用语;“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中的“趋庭”是指快步走过庭院,表示对长辈的恭敬。
2020-05-12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东营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绛侯周勃者,沛人也。其先卷人,徙沛。勃以织薄曲为生,常为人吹箫给丧事。高祖之为沛公初起,勃以中涓从攻胡陵。从入汉中,拜为将军。还定三秦,赐食邑怀德。以将军从高祖击反者燕王臧荼,破之易下。赐爵列侯,食绛八千一百八十户,号绛侯。

以将军从高帝击反韩王信于代,勃迁为太尉。勃为人木强敦厚,高帝以为可属大事。勃不好文学,每召诸生说士,东乡坐而责之:“趣为我语。”其椎少文如此。勃既定燕而归,高祖已崩矣,以列侯事孝惠帝。孝惠帝六年,置太尉官,以勃为太尉。十岁,高后崩。于是勃与平谋,卒诛诸吕而立孝文皇帝。文帝既立,以勃为右丞相,赐金五千斤,食邑万户。居月余,人或说勃曰:“君既诛诸吕,立代王,威震天下,而君受厚赏,处尊位,以宠,久之即祸及身矣。”勃惧,亦自危,乃谢请归相印。上许之。岁余,丞相平卒,上复以勃为丞相。

十余月,上曰:“前日吾召列侯就国,或未能行,丞相吾所重,其率先之。”乃免相就。岁余,每河东守尉行县至绛,绛侯勃自畏恐诛,常被甲,令家人持兵以见之。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廷尉下其事长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曰“以公主为证”。公主者,孝文帝女也,勃太子胜之之,故狱吏教引为证。勃之益封受赐,尽以予薄昭。及系急,薄昭为言薄太后,太后亦以为无反事。

文帝朝,太后以冒絮提文帝,曰:“绛侯绾皇帝玺,将兵于北军,不以此时反,今居一小县, 顾欲反邪!”文帝既见绛侯狱辞,乃谢曰:“吏方验而出之。”于是使使持节赦勃,复爵邑。

绛侯既出,曰:“吾尝将百万军,然安知狱吏之贵乎!”绛侯复就国,孝文帝十一年卒,曰武侯。

(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廷尉下其事/长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
B.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廷尉下其事长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
C.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廷尉下其事长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
D.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廷尉下其事/长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食邑,古代君主赏赐给臣子的封地,臣子以封地征收的赋税为食禄。
B.国,古代指诸侯的封地,后泛指国家,又可指京城。文中“就国”是指回到京城。
C.尚,有匹配之意,多指仰攀婚姻。文中指周勃的儿子周胜之娶孝文帝的女儿为妻。
D.谥,是对死去的皇帝、诸侯、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给予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如“文”“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勃出身贫寒,生活艰辛。他的祖先是卷县人,后迁徙到沛县,他以编织养蚕的用具、在别人家丧事上吹箫为生。
B.周勃南征北战,军功赫赫。他追随高祖起兵攻打胡陵,入汉中,平定三秦,先后平定燕王、韩王等人的叛乱,所向披靡。
C.周勃位高权重,深受重视。他以军功受封绛侯,历任太尉、右丞相,深受汉高祖等皇帝的倚重。
D.周勃木讷老实,不善辞令。他被诬人狱,面对廷尉的诘问他不知如何回答,狱吏提示他破财免灾,几经周折,他才得以释放。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勃不好文学,每召诸生说士,东乡坐而责之:“趣为我语。”
(2)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3)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2020-05-12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东营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8 . 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望:是农历每月十五日,既望是农历每月的十六日,朔是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晦是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B.足下:敬辞,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都可用足下。
C.粟:谷子,脱壳后称为小米,也泛指谷类。谷除指粟等谷类作物外,还是粮食的统称,如“五谷杂粮”。
D.对于皇帝的称谓,在古代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称法,有的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有的用年号来称呼,如“宣德”“康熙”。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杀义士,不祥莫大        故人过我而死
B.孰能讥之乎                  欲血孤刀乎
C.而违期年未之见已        而饿虎见于林莽间,眈眈
D.不意今捐躯此兽之口     速诣之,以救
2020-05-12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东营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是 (     
A.时六月晦,手信而指弗见B.倏忽迅雷大作,电光烨烨
C.质明始霁,罢甚D.案剑瞋目,声如乳虎
2020-05-12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东营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