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42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按要求作答。

同长安君钟山望

王安石

解装相值得留连,一望江南万里天。

残雪离披山韫玉,新阳杳霭草含烟。

余生不足偿多病,乐事应须委少年。

惟有爱诗心未已,东归与续棣华篇。


注:①熙宁三年(1070年),王安石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本诗写于此时。长安君,即作者之妹王淑文。钟山,位于南京东郊。②棣华:出自《诗经·棠棣》,后以“棣华”喻兄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经历两次变法失败,作者同胞妹一起登山远望,足见其踌躇满志已被绝望代替。
B.“解装”本义指卸下行装,此处暗指自己的被罢相赋闲,饱含辛苦之后的轻松。
C.“一望江南”句照应标题并开启下文的写景,“万里”视野开阔,暗含思乡之情。
D.作者意识到时日无多并担心被疾病击倒,因此希望年轻时的美好时光再次光临。
2.颔联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结合诗句加以概括。
3.作者在尾联中为什么强调自己“惟有爱诗心未已”?请结合全诗简析。
2021-01-13更新 | 57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做题。

蝶恋花·密州上元

苏轼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注】①苏轼于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九月,由杭州通判调知密州,十一月三日到任。次年上元日写下这首词。写完这首词后,他在《超然台记》中追述:“始至之日,岁比不登,连年蝗旱,民不聊生。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
1.下列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项是(     
A.“灯火钱塘三五夜”,点出灯夕的盛况。“明月如霜”,写月光之白。元宵夜月正圆,灯月交辉,引来满城男女游赏。
B.“更无一点尘随马”,化用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句,进一步从动态写游人。“更无一点尘”尽显江南气候之清润。
C.“昏昏雪意云垂野”一句,表面上意象凄冷,却是写出了作者心中的希望,有一种“瑞雪兆丰年”的喜悦之情。
D.“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形容密州的元宵节热闹非凡,尽管词人只看到了农家社稷的鼓箫乐奏,但却久久不愿离去。
2.“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细读全诗,思考作者主要运用了哪种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3 .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拟行路难

(南北朝)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鲍照,字明远,东海人,有作品集《鲍参军集》十卷传世。
B.《拟行路难(其四)》是古乐府诗,鲍照对七言诗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C.通过“酌酒”“吞”“踯躅”“不敢”等词,足见作者所忧的是些情感琐事。
D.“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这是本诗的名句,写出了底层人士及千千万万不得志者的内心痛苦。
2.诗歌第一二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021-05-24更新 | 623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实验中学滨海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4 . 下列句式属于状语后置句的一项是(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师不必贤于弟子
C.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D.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2021-01-16更新 | 65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臧克家的诗《三代》:“孩子,在土里洗澡;爸爸,在土里流汗;爷爷,在土里葬埋。”此诗句适合用来阐释《乡土中国》中相关理论的篇章是(     
A.《乡土本色》B.《文字下乡》C.《差序格局》D.《再论文字下乡》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名校
6 . 找出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句式相同的一项(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D.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2021-12-15更新 | 65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13-14高一·湖南长沙·课后作业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词是我国古代的诗体,它可配乐演唱,句式长短不一,又名长短句、曲子词、乐府等。
B.“沁园春”是词牌名,它规定了一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词的标题,它揭示词的内容。
C.按字数的多少,词可以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以是否分段来划分,词又有单调、双调、三调、四调的区别。
D.毛泽东常用旧体诗的形式来反映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这类诗歌仍属于古典诗歌。
2020-10-19更新 | 957次组卷 | 17卷引用:天津市九十五中益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安石少好读书,其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

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辩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于是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收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愿监苟者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当世之变。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也。”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此书。

俄直集贤院,以母忧去,终英宗世,召不起。

熙宁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上谓曰:“人皆不能知卿,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但后世所谓儒者,大抵皆庸人,故世俗皆以为经术不可施于世务尔。”上问:“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之。”上以为然。于是设制置三司条例司,命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同领之。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遣提举官四十余辈,颁行分下。

安石性强忮,遇事无可否,自信见,执意不回。甚者谓“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罢黜中外老成人几尽,多用门下儇慧少年。久之,以旱引去,洎复相,岁余罢。终神宗世不复召,凡八年。

(《宋史﹒王安石传》有删改)

(乙)

论曰:朱熹尝论安石“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己任。被遇神宗,致位宰相,世方仰其有为,庶几复见二帝三王①中之盛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嗣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之际,而祸乱极矣。”此天下之公言也。昔神宗欲命相,问韩琦曰:“安石何如?”对曰:“安石为翰林学士有余,处辅弼之地则不可。”神宗不听,遂相安石。呜呼!此虽宋氏之不幸,亦安石之不幸也。

(明张溥《宋史论》节选)

(丙)

若乃于三代②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当之矣。悠悠千年,生伟人,此国史之光,而国民所当买丝以绣,铸金以祀也。距公之后,垂千年矣,此千年中,国民之视公何如,吾每读宋史,未尝不废书而恸也。以不世出之杰,蒙天下之诟,易世而未之湔者,在泰西则有克林威尔,而在吾国则荆公

(清梁启超《王荆公》节选)


[注]①二帝三王:唐尧、虞舜及夏禹、商汤、周文(武)王。②三代:夏商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文动笔如飞   属:写、作
B.后安石当国   当国:主持朝政
C.大抵皆此书   祖:祖先
D.生伟人   间:偶尔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社稷   舆薪不见
B.自信   君亦无
C.安石为翰林学士有余   于其身,耻师焉
D.蒙天下之诟     有牵牛过堂下者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
B.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
C.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生之心
D.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忧”指父母的丧事,“母忧”是指母亲去世,也可称为“内艰”,古代官员在位期间,父母去世,官员要回乡为父母守孝。
B.“熙宁”,宋神宗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按旧制一帝一号。
C.“三司”,古代官职名。宋代以“盐铁、度支、户部”为三司,专掌国家的财赋,都由朝廷重要的大臣掌管。
D.“荆公”是对王安石的尊称,因他曾被封为荆国公。古代对平辈或长辈也可称“字”表尊敬,如“王介甫”。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安石思维敏捷,志向远大。他年少时喜欢读书,写文章下笔如飞,文章写成后精妙无比,让人叹服。他议论高奇,做事果敢无畏,有改变社会风气的远大志向。
B.王安石立志变革。他对变革充满激情,在万言书中,力主通过效法先王之政来疗救顽疾,熙宁执政多源于此。
C.王安石能说会道,颇有见解。他认为经术学问是用来处理政务世事的,世上俗人都以为经学不能辅佐治世的原因,是后世所谓“大儒”,大都是才能平庸之人。
D.甲文主要通过叙述人物言行来突出王安石的特点。乙文有论述文的特点,也有对史实的叙述。如韩琦曾委婉地指出王安石不可担任宰相,神宗没有听取他的建议。
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
(2)被遇神宗,致位宰相,世方仰其有为,庶几复见二帝三王中之盛。
7.朱熹和梁启超分别是如何评价王安石的?请简要说明。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早秋山中作

[唐]王维

无才不敢累明时,思向东溪守故篱。

岂厌尚平婚嫁早,却嫌陶令去官迟。

草间蛩响临秋急,山里蝉声薄暮悲。

寂寞柴门人不到,空林独与白云期。

[注]①这首诗作于天宝年间,当时朝政日坏,王维四十多岁,居于辋川,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②尚平,字子平,东汉朝歌人。为子嫁娶毕,即不复理家事。后用作不以家事自累的典故。③蛩:蟋蟀。

1.下列对本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无才不敢累明时”写出了诗人的谦虚,他认为自己没有才华,就不拖累圣明的时代了。
B.诗歌通过“故篱”“蝉声”“柴门”“空林”“白云”等意象,交待了诗人生活的山林田园环境。
C.诗歌符合律诗对仗的要求,颈联中“草间”对“山里”,“蛩响”对“蝉声”,整齐匀称,节奏鲜明,富于音乐美。
D.王维的诗歌被称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此诗运用多种描写景物和传情达意的艺术手法,如用典、以动衬静、融情入境等。
2.《早秋山中作》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023-10-26更新 | 305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四十七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10 .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坚不能自也 举:拿起
B.吾为其无用而之 掊:击破
C.宋人有善为不手之药者 龟:同“皲”,皮肤冻裂
D.越有,吴王将之将 难:困难
2020-08-12更新 | 923次组卷 | 11卷引用:天津市耀华嘉诚国际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