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42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

定风波·暮春漫兴

辛弃疾

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栊。

卷尽残花风未定,休恨,花开元自要春风。试问春归谁得见?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


【注】①此词是辛弃疾被罢官后闲居带湖所做。②香篆:篆字形的盘香。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是宋朝的爱国词人,他的词承豪放一脉,清健雄奇,本词就是一例。
B.上阕侧重抒情,在“茶瓯香篆小帘栊”冠以“唯有”二字,最见精妙,诗人仿佛除此之外什么都不关心。
C.下阕词人转笔绘景,“卷尽残花风未定”原是词人透过“小帘栊”所见,风卷残花的景象引出后面的感情。
D.全词情景交融,回环扣合,以喻开篇,赋春以性灵,以老少张目,寓情于景,自见机杼。
2.鉴赏上阕的表现手法。
3.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
2 . 对下列句子的句式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岂不痛哉          ②死生亦大矣          ③遂见用于小邑
④则与斗卮酒          ⑤将有事于西畴          ⑥复驾言兮焉求
A.①感叹句             ②感叹句             ③被动句
④陈述句             ⑤状语后置句             ⑥主谓倒装句
B.①反问句             ②判断句             ③陈述句
④省略句             ⑤状语后置句             ⑥宾语前置句
C.①反问句             ②判断句             ③被动句
④省略句             ⑤状语后置句             ⑥宾语前置句
D.①感叹句             ②反问句             ③陈述句
④省略句             ⑤宾语前置句             ⑥主谓倒装句
2021-02-24更新 | 653次组卷 | 4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区四校2020-2021学年高二5月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后面问题。

望海潮

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首“形胜”“繁华”四字是点睛之笔,一开头便以鸟瞰式镜头摄下杭州全貌,自“烟柳”开始便从各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和“繁华”。
B.上片用“怒涛、霜雪、天堑”等色彩鲜明有气势的词,展现大潮劈面奔涌而来的气势;下片用“清嘉”等优美舒缓的词语,突出西湖清幽的美景。
C.作者善于运用数字组成的词组,如“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千骑拥高牙”,或为实写,或为虚指,均带有夸张的语气,表现了柳永词婉约的特点。
D.本词全篇构思匠心独运,上片写杭州,下片写西湖,以点带面,明暗交叉,形容得体,极力铺叙描写,体现了柳永词慢词的特点。
(2)“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采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023-06-12更新 | 386次组卷 | 3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4 . 下列对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0篇,有“诗三百”之称。《诗经》被汉代儒家奉为经典,列为“五经”之首。
B.建安为汉献帝年号,这一时代的作家以曹操父子三人为代表,他们的作品以风格遒劲而著称,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即人们所说的“建安风骨”。
C.歌行体,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诗歌体裁,又称古诗、古风。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常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D.李白是浪漫主义的“诗仙”,杜甫是现实主义的“诗圣”,白居易也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语言平易,更加通俗易懂。
2021-12-16更新 | 47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实验中学滨海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5 . 在《红楼梦》第二十一回中,“大姐儿”生了痘疹后,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一面打扫房屋供奉痘疹娘娘,一面传与家人忌煎炒等物,一面命平儿打点铺盖衣服与贾琏隔房,一面又拿大红尺头与奶子丫头亲近人等裁衣。外面又打扫净室,款留两个医生,轮流斟酌诊脉下药,十二日不放家去。”

(1)这段话是小说中哪个人物安排的?
(2) 在这些处置措施中,哪些地方恰好符合了现代科学防疫知识?请简要分析。
2020-02-29更新 | 1027次组卷 | 33卷引用:天津市南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仲淹,字希文,唐宰相履冰之后。初,仲淹忤吕夷简,放逐者数年,士大夫持二人曲直,交指为朋党,及陕西用兵,天子以仲淹士望所属,拔用之。及夷简罢,召还,倚以为治,中外想望其功业。而仲淹以天下为己任,裁削幸滥,考核官吏,日夜谋虑兴致太平。然更张无渐,规摹阔大,论者以为不可行。及按察使出多所举劾人心不悦自任子之恩薄磨勘之法密侥倖者不便于是谤毁稍行而朋党之论浸闻上矣。会边陲有警,与枢密副使富弼请行边。于是,以仲淹为河东、陕西宣抚使,赐黄金百两,悉分遗边将。麟州新罹大寇,言者多请弃之,仲淹为修故砦,招还流亡三千余户,蠲其税,罢榷酤予民。又奏免府州商税,河外遂安。比去,攻者益急,仲淹亦自请罢政事,迁以为资政殿学士、陕西四路安抚使、知邠州。其在中书所施为,亦稍稍罢。以疾请邓州,进给事中。徙荆南,邓人遮使者请留,仲淹亦愿留邓,许之。寻徙杭州,再迁户部侍郎,徙青州。会病甚,请颍州,未至而,年六十四。赠兵部尚书,谥文正。

初,仲淹病,帝常遣使赐药存问,既卒,嗟悼久。又遣使就问其家,既葬,帝亲书其碑曰褒贤之碑。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曰:自古一代帝王之兴,必有一代名世之臣。宋有仲淹诸贤,无愧乎此。仲淹初在制中,宰相书,极论天下事,他日为政,尽行其言。诸葛孔明草庐始见昭烈数语,生平事业备见于是。豪杰自知之审,类如是乎!考其当朝,虽不能久,然先忧后乐之志,海内固已信其有弘毅之器,足任斯责,使究其所欲为,岂让古人哉!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

注:①榷酤,汉以后政府所实行的酒专卖制度,也泛指一切管制酒业取得酒利的措施。文中意指前者。

公为学好明经术,每道圣贤事业,辄跂耸勉慕,皆欲行之于己。自始仕,慨然有康济之志。凡所设施,必本于仁义而将之以刚决,未尝为人屈挠。历补外职,以严明驭吏,使不得欺,于是民皆受其赐。立朝益务劲雅,事有不安者,极意论辨,不畏权幸,不忧患。故屡亦见用,然每用必黜之。黜则欣然而去,人未始见其有悔色。或唁之,公曰:我道则然,苟尚来遂弃,假百用百黜,亦不悔。噫!如公,乃韩愈所谓信道而自知明者也。

公天性喜施与,人有急必济之,不计家用有无。既显,门中如贫贱时,家人不识富贵之乐。每抚边,赐金良厚,而悉以遗将佐。在杭,尽余俸买田于苏州,号义庄,以聚疏属。而殓无新衣,友人醵资以奉葬。诸孤无所处,官为假屋韩城以居之。遗表不干私泽,此益见其始卒志于道,不为禄位出也。作文章尤以传道名世,不空文,有文集二十卷、奏议若干卷,两府论事若干卷。

(节选自富弼《范文正公墓志铭文》)

1.对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亦稍稍             沮:败坏
B.宰相书             遗:呈送
C.不忧患             蹙:担心
D.乃韩愈所谓信道而自知明者也       笃:坚定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仲淹忤吕夷简             吾一日长乎尔
B.与枢密副使富弼请行边       人之力而敝之
C.嗟悼久             胡为乎遑遑欲何
D.不空文             其无用而掊之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朋党,封建社会中官员们为压制、打击政敌,利用同门、同乡、同年等多种关系结成的利益集团。
B.户部掌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正职长官称户部尚书,副职长官称户部侍郎。
C.卒,死。《礼记》中对死的称谓等级有崩、薨、卒、不禄、死等,其中,“卒”指大夫之死。唐代之后“卒”泛指死。
D.论,评论。一般指史传文后面的评论性文字,是传记作者对传主一生功业和优秀品格的评价和总结。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按察使/出多所举劾/人心不悦/自任子之/恩薄磨勘之法/密侥倖者不便/于是谤毁/稍行而朋党之/论浸闻上矣
B.及按察使/出多所举劾/人心不悦/自任子之恩/薄磨勘之法/密侥倖者不便/于是谤毁/稍行而朋党之论/浸闻上矣
C.及按察使出/多所举劾/人心不悦/自任子之恩薄/磨勘之法密/侥倖者不便/于是谤毁稍行/而朋党之论浸闻上矣
D.及按察使出/多所举劾/人心不悦/自任子之/恩薄磨勘之/法密侥倖者不便/于是谤毁稍行/而朋党之论浸闻上矣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仲淹以治理天下为己任,致力改革,削减冗滥,考核审查官吏,日夜谋划实现天下太平。但是他的改革涉及面太大,评论的人认为无法实行。
B.麟州遭到敌寇侵扰,范仲淹整修旧要塞,招回流亡百姓,免除他们的赋税,允许百姓卖酒,又上奏朝廷免除府州的商税,黄河以外的地区于是得以安定。
C.范仲淹曾有多次调动,先后任邠州、邓州知州和给事中等职。调任荆南时,邓州百姓拦住使者请求留任范仲淹,范仲淹也愿意留邓州,朝廷答应了这一要求。
D.传记作者认为,北宋是一个不乏明君和贤臣的朝代,范仲淹就是贤臣中的代表,他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可与古人媲美。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
(2)凡所设施,必本于仁义而将之以刚决,未尝为人屈挠。
(3)故屡亦见用,然每用必黜之。
7.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百姓给范仲淹画像立生祠的原因。
2022-04-09更新 | 22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钢琴家的脚

陈钢

①在我珍藏的波兰版的《肖邦全集》的扉页里,印着一双秀长纤细、令人动容的手——那是肖邦的手。就是这双手,流注出多少醉人的旋律,又演绎出多少变化万千的音乐魔方;手啊手——钢琴家的代号和骄傲!

②不知从哪天起,我突然注意起钢琴家的脚来。因为在他们出台时,必先举足由幕后走到琴前;而这几步路,可真谓寸步难行啊!他们有的如万里长征,步履艰难;有的则小心翼翼,如履薄冰;还有的活像是小脚女人赶集——急急匆匆,扭扭歪歪。但是,有一位钢琴家的路却走得潇洒自若,怡然大方,他——就是傅聪。而带他学会走路的,就是他的父亲傅雷。这条路的路标上有四句话:第一,做人;第二;做艺术家;第三,做音乐家;最后才是钢琴家!——这是傅雷给孩子的临别赠言。

③为了让傅聪学会做人,这位精通洋学的大翻译家,既没有把儿子送到他早年留学的法国,也没有让他进音乐学堂;而是另辟蹊径,用近乎私塾的方式,从孔孟先秦诸子、《国策》《左传》《晏子春秋》《史记》《汉书》《世说新语》中自选教材,进行道德规范——做人ABC”的教育。傅雷认为,对于没有宗教信仰的人来说,道德规范是生活中惟一的圭臬。而当他将这个圭臬与古希腊罗马的崇尚自然,文艺复兴的崇尚人文,法国大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崇尚民主的精神相融合时,就构筑起一个理想世界的最高境界!傅聪以后在国外生活了那么多年,面对着光怪陆离的西方社会和纸醉金迷的金钱世界,始终视富贵如浮云,而不像巴尔扎克笔下的那些人物,正好把富贵作为人生最重要的,甚至是惟一的目标,就是因为精神境界中有这个圭臬所维系。傅雷在家书中盛赞傅聪的前丈人梅纽因,说他在海牙为一个快要死的女孩子演奏巴哈的《恰空舞曲》和他1947年在柏林对犹太难民的讲话,是一种符合我们威武不能屈的古训的精神和气节;而傅聪也以孔夫子所称道的颜回为榜样,保持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那种以清贫为自傲的中国文人传统和超尘脱俗的崇高境界。真是:有才有,有才有,有才能铸造高人!而傅雷,就是这样带着儿子走人生之路的。

④傅聪的艺术之路,是一条以民族文化根蒂来开发引爆世界艺术顶尖的通路

⑤陆游示儿:功夫在诗外”。可傅聪的功夫倒是在诗内。他从小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偷听爸爸同朋友谈话,谈论李白杜甫,他最喜欢的就是李后主的词。他对中国古诗词的通晓决不逊于托斯卡尼尼(意大利著名指挥家)对莎士比亚的熟悉。

⑥傅聪在肖邦比赛前,他的演奏已被波兰教授认为赋有肖邦的灵魂,甚至说他是一个中国籍的波兰人。他荣获的最是波兰魂的玛祖卡奖,更被认为是桩有历史意义的事件。因为,这是由一个中国人创造了真正的玛祖卡的表达风格”。意大利钢琴家阿高斯蒂教授对傅聪说:只有古典的文明才能给你那么多难得的天赋,肖邦的意境很像中国的意境。说得多好、多对啊!傅聪就是这样弹肖邦的。他弹肖邦,就好像是我的命运我自己很自然地说自己的话。而且,肖邦又有李白非人世的气息和李后主那种垂死之痛,家国之恨的愁绪。傅聪用李白来演绎,升华肖邦;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得的是李白奖!

⑦傅聪的艺术之路还通向大自然。

⑧傅雷,则多次要求傅聪到大自然中去。因为,大师的作品就是从大自然,从人生各方面的材料中泡’出来的,所以,表达他们的作品,也得走同样的路。更重要的是,大自然可使人荡涤胸中尘俗打破纸醉金迷的俗梦,养成淡泊洒脱的胸怀。从而获得一种萧然意远,旷达怡静,不滞于物,不凝于心的境界,使演奏具有生命的活力与搏击飞纵的气势

——选自散文集《三只耳朵听音乐》


[注]圭臬:比喻准则或法度。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被傅雷奉为“圭臬”的“道德规范”是指清贫自守的人生准则。
B.第五段中说功夫在“诗内”,说明阅读古诗词的重要作用,进而体现了本文赞颂并传承中国古典文化这一主旨。
C.文中引用阿高斯蒂教授的评价是为了侧面突出傅聪的艺术成就,而引用《论语》《示儿》《望岳》就只是为了增加文采。
D.大师的作品要“泡”出来,就是要走近自然,感受生活,唤起艺术的创作的灵感。
E.本文从一个崭新的角度写傅聪,发掘其作为世界顶级钢琴家的内在精神气质及形成这种气质的艺术历程。
2.文章以“钢琴家的脚”为标题有何妙处?
3.赏析第②段划线句子的作用。
4.从傅聪身上,我们能看到傅雷的教育有哪些成功之处?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5.作者为什么说傅聪得的是李白奖,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回答。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何哉?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暮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察之,则山下皆石穴,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宋苏轼《石钟山记》)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微风浪,水石相搏   鼓:激荡,掀动
B.止响腾,余韵徐歇   桴:鼓槌
C.余自齐安舟行临妆   适:往,到
D.则山下皆石穴          罅:石洞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今钟磬置水中                    犹不能不之兴怀
B.得双石潭上                       州司临门,急屋火
C.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          及其所既倦
D.徐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汝姊在吾怀,孤呱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虽大风浪不能       臣具以表,辞不就职
B.而此独以钟             其肤以验其生枯
C.余自齐安行适临汝   万物之得时
D.琴书以消忧               种树
4.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经》是中国第一部记述水系的专著,它简要记述了全国137条主要河流的水道情况。北魏时期郾道元的《水经注》因注《水经》而得名。
B.中国干支历采取天干地支计算年、月、日时,就是把天干和地支按照一定的顺序不重复地搭配起来,用来作为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代号,如“丁丑”。
C.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奖善行, 称为谥或谥号,如周景王、魏庄子。
D.《国语·周语下》记载,周景王曾命人铸造“无射”钟。“无射”是十二律中的第十二律,因钟声合乎无射的音律,故用“无射”作钟名。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和以动衬静的手法,把大石、栖鹘、水波的形态或声音描绘得形象逼真,构成了一幅动人的图景,绘形绘声,写得十分出色。
B.作者写了两处水声,都写得比较舒缓,有徐察细勘之意:对两处鸟叫的描写也大致相同,都是先写其声,后写其名。
C.文章描绘出一幅阴森可怖冷清凄厉的石钟山夜景,着力渲染阴森可怖的环境气氛,烘托出亲身探访的不易。
D.作者在和儿子谈话中将两种声音与“周景王之无射”和“魏庄子之歌钟"相联系,肯定自己的考察结果,点出以钟名山的缘由。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2)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3)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
2021-09-23更新 | 544次组卷 | 3卷引用:天津市津南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蜕于浊秽②复释张仪③厚委质事楚④时秦昭王与楚⑤举以自佐⑥秦割汉中地与楚以⑦莫不欲求以自为⑧身死于秦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B.①③⑤/②④/⑥/⑦⑧
C.①④⑧/②③/⑤/⑥⑦D.①③⑧/④⑥/②/⑤⑦
20-21高一上·全国·课后作业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列各句中,加点内容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对这项“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拆迁政策,村民依然很不满意,看来政策的制定还是没有从村民的角度出发。
B.他们都是匆匆过客,“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使得每一个漂泊者都感受着同样的悲欢离合。
C.混迹官场十多年,绞尽了脑汁,费尽了心思,到如今,依然是“司马青衫”,连个七品芝麻官都没有混上。
D.面对仇敌,打不能打,杀不能杀,他牙关紧咬,两眼喷火,却一言未发,只把扣住扳机的手指松开按上,按上松开。《我的兄弟叫顺溜》一剧中,对于这场戏的处理可以说做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完全靠演员的表情、动作来凸显人物内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