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6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爷爷的雷雨天

郑俊华

咔嚓!晚饭刚上桌,阴沉沉的天空,响起一声炸雷。

爷爷腾地从饭桌旁站起来,一把拉起我:不好,有敌情!快,杉木林!

这时候的爷爷,耳朵突然支楞起来,眼睛不再浑浊,脚步不再迟滞,迅速拎上猎枪,我则伸手抓过把雨伞,打开角门,跟在爷爷身后,冲入夜色之中。

家里老房改造时,我主张,跨院的角门继续保留,因为爷爷,他喜欢!

我和爷爷冲下堤坝,绕过一棵棵百年老松,继续向前摸。

护林的老奎叔慢悠悠地迎面走来。我忙递了个眼神过去:老奎叔,什么情况?

几道闪电劈过,夜空忽明忽暗,雷声如高山撒落下了巨石隆隆作响。爷爷举起枪,如临大敌。老奎叔突然神色一凛,扯住爷爷的胳膊,压低声音说:有敌情,伤员们已经撤了!

爷爷也压低声音:撤哪儿去了?

你家!

快回去,快!爷爷掉过枪口,消失在夜色里……

当年,爷爷还是个身手矫健的青年猎手,我们黑山寨周围的大山,就是爷爷的猎场。大山的山洞、沟谷、古树、悬崖,没有他不知道的,就连那些拧犄角的羊肠小道,也都是他和他的几个猎手兄弟踩出来的。爷爷天天穿梭在山林中……

那年的一个午后,大山里来了一支队伍,大都面黄肌瘦,一袭破旧的灰色衣裤,裹腿打得还算结实;清一色的草鞋,经过荆条子的再三缠裹。再一细看,二三十人的队伍,几乎每个人都有伤,或头部、或腿部、或胳膊,灰白色绷带渗着血迹。山林赶路,这队人马显然已经很疲惫。

爷爷抄小道赶在他们前面,把随身带的干粮和腊肉、土酒,挂在路边的树上。一大兜,很醒目,他们一眼就发现了。

几个小兵如获至宝,争相过去取下来,拿到一个头缠绷带、手拄木棍的兵跟前。那兵年纪看起来比小兵大,性格沉稳。爷爷当时想,他一定是他们的长官。

那兵没接过东西,对几个小兵说了些山南海北爷爷听不太懂的土话。

后面的事情就简单了。爷爷从树后转出来,把小兵重新挂回树上的兜子取下,郑重地交给了那拄棍的兵。那兵也不是军官,就是伤比较重的老兵。

他们始终没说自己是什么部队,爷爷也没有多问。他们态度和蔼,相扶相助,在那样连日阴雨、缺粮少药的境况下,依然说笑、哼歌。

爷爷喜欢上了这些人。

他当夜回了趟家,没跟家人透露一点儿消息,扛着家里的糙米、土酒、狍子肉和全部的草药,从屋后跨院的角门溜走了。

爷爷是十天后,被后山罗家寨的瞿爷爷带人抬回家的。

多年后我们才知道,那次爷爷是准备凭着自己山里通的优势,把这支与大部队走散的小队伍送过山去。

他们白天急行军,晚上宿山洞,绕开溪流、暗沼、沟壑,奔走在弯曲的羊肠小道上,但是因为兵员有伤,他们并不能快速前进。

第三天下午,狂风大作,天空墨黑,乌云盖顶,电闪雷鸣中,有两架飞机向他们直冲下来。

老兵大喊一声:隐蔽!话到手到,他一把将身边的一个小兵推到了几步外的小石砬子旁,正想就地趴倒:却见毫无战斗经验的爷爷还站在路中央,愣愣地东看西看,老兵扔了手中的棍子,急步蹿到爷爷身后,一个“猛虎扑食”,将爷爷结结实实地压在身下,两人就势滚进了路边的草丛。不过一息之间,空中落下三枚炸弹,把离他们几步远的羊肠小道,炸成了几尺深的断崖。

那次轰炸牺牲了七人,年龄最大的是拄棍老兵,38岁;最小的扛锅小鬼,仅15岁。

鹰嘴岩下的杉木林,堆起了一地坟茔,远远望去,一个个的土包令人难受。

一片弹片钻进了爷爷右脑,经当地名医瞿老山人竭力抢救,爷爷幸存了下来,但从此,爷爷的思维就停滞在了炮火硝烟中。

有一年,爷爷被请到县里,拿回了个红本本。村里人这才知道当年他遇到的队伍,是北上长征的红军。

那片坟茔成了爷爷的根据地,年轻时打猎,年老时护林、修坟,差不多每天必到。爷爷最得意的一句口头禅就是:三天怎么了?那咱也是长征队伍的人!

时间是一剂良药,几十年过去,爷爷的病基本好了,但遇雷电、发烧、劳累等情形,还时有复发。

猎枪交公后,木工活娴熟的老爸,做了把一模一样的老式木头猎枪。

爷爷自是喜出望外。

老小孩一样的爷爷,是乡人的话题、乡人的至宝。每当爷爷病发,知根知底的寨里乡邻们,都会十分默契地主动配合。

当豆大的雨点落地时,我和爷爷已拐进了跨院的角门……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爷爷的语言、神态、动作等,让读者以为这是战争年代,当读到“老奎叔慢悠悠地迎面走来”时,才明白这原来是和平年代,饶有趣味。
B.爷爷非常慷慨地把自己随身带的干粮、腊肉和土酒送给一支二三十人的队伍这一举动,突出地表现了爷爷本性善良和扶危济困的特点。
C.小兵们争相取下爷爷挂在树上的装有食物的兜子而后又挂回树上去,是因为老兵告诉小兵们不明来历的东西不能随便吃,以免受骗上当。
D.拄棍的老兵在敌机轰炸时,毫不犹豫地“蹿到爷爷身后”,一个“猛虎扑食”将爷爷压在身下,形象地表现了老兵爱护人民、舍己救人的高尚情操。
2.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整体上采用倒叙方式,主体部分叙写了爷爷给红军送吃的,送红军过山,遭遇轰炸受伤,护林、守坟等等动人的故事。
B.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述视角,讲述“我”所见所闻的爷爷的传奇故事,拉近了作品与读者的距离,并且更能突出小说主旨。
C.小说描写部队战士“态度和蔼”,“相扶相助”,乐观积极,巧妙地为下文交代这支队伍是北上的红军的谜底埋下了伏笔。
D.“狂风大作,天空墨黑,乌云盖顶,电闪雷鸣”的环境描写,不仅照应了小说的题目,而且渲染了紧张激烈的战争气氛。
3.小说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何意蕴?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布衣将军张达志曾说:“(军队)离开了人民,就好像小娃失去了爹娘,无法生存下去,更谈不上打胜仗。”那么,小说中红军与人民的鱼水之情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分析作答。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光的笑容

鲍尔吉·原野

光从长裙似的厚窗帘的脚下射进来时,只有三寸长,它落在提花地毯上,好像要捕捉羊毛里的尘埃。如果你地掀开窗帘,光像洪水一般扑进来,占领屋里的每一个角落。还是节省点光吧,我一点点拉开窗帘,光像客人从一条窄道走下来。它们只走直线,前方不管是床或者椅子,光都要走过去,把自己的衣服摊在上面。

每天从窗外进入我家里的光是原来的光吗——昨天、前天、许多天以来的光?

这些光线——它虽然被称为线,我实在不知道它们是多少根线——真像是我家里的熟人,从窗玻璃上的每一部分穿越而来,从它和煦的温度上可以感到这些光线带着笑意。如此说,光带着笑容来到我家。是的,否则它来此做什么呢?

光坐在地板上笑,坐在橱柜、枕头、书本、床头眼药水上笑,它们坐在垂直的镜子上笑,它们在镜子里看到了墙壁和吊灯上的光的兄弟。

这些光线只是光的先头部队,是天色熹微之后进入屋子里面的亮,我称之为泛光,而整齐的光的队伍在后面。当阳光越过前楼的屋檐进入房间时,它们全穿着金色的制服。这些光不乱走,这些光永远保持队形,排成一字的方形向前面推进。无论遇到什么东西,早晨的光都刻板地为这些东西涂上一层金色。如果你在地板上放一个金黄色的小南瓜,阳光也照样为它涂上金色,虽然南瓜身上一点也不缺这种颜色。

如果我家黑猫飞龙少校端坐在光里,光比平时劳累。把金色洒在飞龙的每一根毛上,而猫毛又如此之多。飞龙如刺猬一样沐浴在晨光里,不时看一看自己爪子上的光,但没等它把光舔进肚子,光已经跑了。爱因斯坦早就说过,光的速度是人可以理解的速度里面最快的,但飞龙少校从未听说过爱因斯坦,连塔吉克斯坦也闻所未闻,它认为斯坦并不比一只麻雀更重要。

光行进的时候,边走边衍生新的光,即反光,否则光不够用了。反光也是光,你看到光在地板上缓缓推进时,它的反光已经把天花板照亮了,这又省了许多光。没错,墙壁也被照亮了。我家卧房的墙壁露出布达拉宫式的红色,客厅露出小葱的绿色,它们上面进驻了光。

然而我们并没有见到光本身,这样说好像不讲理。怎样说才讲理呢?在光照中,我看到了栗子色的地板、彩色墙壁和其他东西的轮廓与色彩,但它们是地板、墙壁与其他东西,并不是光。光是透明的?当然透明,光从来不是一堵墙。然而透明的水、玻璃与水晶都有实体,而光的实体在哪里?

你伸出手,当你看到你的手时,光就在你的手里,你却握不住它,更不能把光藏起来。以人的贪婪的本性而言,如果可以把光藏起来,不知有多少人藏起多少光,大街上到处是卖光的人,行贿也会贿之以光,但太阳没让人这样做。造物主所造的核心物质都具有不可复制性与不可储存性,比如空气,光。电来自能源转换而非制造,同时不可储存。

在我们见到光照射万物时,仍然可以说我们不知什么是光,没见过光本身。你说光原本不存在也未尝不可,说它存在,你怎么指给人看呢?爱在哪里?智慧和仁慈在哪里?人没办法指出它们,尽管它们就在那里。

我趴在地板上摆火柴棍测量阳光的行进速度,后因接电话把这项重要试验耽误了。当你趴着看地板上阳光的脚步时,光似乎不动了。从理论说,光每秒每刹那都在行走。从实践以人的视网膜、人的无法安住的心念说,它不曾移动,而人一转身,它又迈了一大截。光均匀地走过房间和整个大地,走过上午和下午。光时时在生长,人从来抓不住它们不断生长的尾巴。

从古至今,只有光从容不迫。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一点点拉开窗帘”让光“像客人从一条窄道走下来”,“像客人”是“我”的主观感受,表现了“我”对光的珍重。
B.文章多处运用问句,在引发读者思考的同时,也深化了文章意蕴,如第二段“我”思考光是否是原来的光。
C.第六段补叙黑猫飞龙与光的故事,写猫不知道什么是光,但是并未对它享受光造成任何影响,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
D.行进中的光会衍生出反光。光照射在地板上,它的反光也照亮了天花板、墙壁,以至于“我”家卧房的墙壁、客厅都进驻了光。
2.下列对文中有关光的描写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光像洪水一般扑进来,占领屋里的每一个角落”运用比喻、比拟的手法,体现出光线的充足。
B.“光永远保持队形,排成一字的方形向前面推进”,表现了晨光熹微时的光线整齐有序、辉煌庄严的特点。
C.“光就在你的手里,你却握不住它,更不能把光藏起来”,体现了光虽然可以感知,但无法捕捉的特性。
D.“光似乎不动了”是人的错觉,“光每秒每刹那都在行走”,说明光的行进有其自己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而改变。
3.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部分的作用。
4.鲍尔吉·原野在谈到自己的创作时,说他最想传达的是“一种深刻的人与自然相伴相生的生命体验”。请结合文本,谈一谈作者抒写了哪些生命体验。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感怀

【明】刘基

结发事远游,逍遥观四方。

天地一何阔,山川杳茫茫。

众鸟各自飞,乔木空苍凉。

登高见万里,怀古使心伤。

伫立望浮云,安得凌风翔。

【注】刘基:字伯温,青田人。元至正二十年(1360)受聘至金陵,为朱元璋出谋划策,开创帝业,为明开国元勋。累迁御史中丞。洪武四年(1371)辞归故里。性刚,嫉恶如仇,为胡惟庸所僭,被太祖猜疑,忧愤而卒。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两句,表明自己年轻时远游他乡,而今逍遥自在,静观天下之变。“结发”,指少年时。“逍遥”,指游宦及归隐均从容如一,联系下文,可知“逍遥”二字乃慷慨洒脱之语。
B.三、四两句描绘出一个空旷寂寥的环境,创造了孤独迷惘的气氛,并为后面各句做垫衬。
C.五、六写景又有隐喻,上句比喻官吏逃散、百姓流离失所,下句比喻家乡一片空空茫茫、荒凉死寂。古人常用乔木来代称家乡或故园。
D.全诗初看散漫不经意,然以气贯之,动止由心,开合自如,古朴苍凉,直追汉魏。
2.诗歌语言常常具有隐喻性,请结合本诗最后两句具体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阙题

刘眘(shèn)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注】诗人简介:刘眘(shèn)虚,唐代诗人。性高逸,不慕荣利,交游多山僧道侣。曾拟在庐山卜宅隐居,未成。早年逝世。阙题:即缺题,原题缺失,后人在编诗时以“阙题”为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道由白云尽”,云路并写,表现了道路之高远,环境之清幽。
B.“闲门向山路”,叙中含情,写出了作者远离尘世的孤寂生活。
C.“清辉照衣裳”,直抒胸臆,传达出作者真实自然的心理感受。
D.三、四两句写落花随着流水远远而来,又随着流水远远而去,流露出淡淡的忧伤。
2.后四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作分析说明。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金乡送韦八之西京

李白

客自长安来,还归长安去。

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此情不可道,此别何时遇?

望望不见君,连山起烟雾。

【注】①该诗是李白去朝(离开长安)居东鲁时的作品,大约作于天宝八载(749年)。这年春天,李白从兖州出发,东游齐鲁,在金乡遇友人韦八而作此诗。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题目点明了此次送别之人、送别之地、所去之地,与诗人另一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题特点相同。
B.开头交代了被送者的行踪,可以看出友人韦八应是暂时来金乡做客的,看似随意落笔,实则精心设计。
C.颈联两句直抒胸臆,以问句形式表达诗人及友人在离别之际所具有的复杂、强烈的情感,言有尽而意无穷。
D.尾联写诗人伫立凝望,目送友人归去的情景;“望”字重叠,既表明了时间的推移,也暗示了诗人的内心情感。
2.颔联中的“狂风”“咸阳树”两种意象在表情达意方面有什么作用?颔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幸福的光亮

张金凤

小区临街的店铺,可谓五花八门。理发店、电脑维修店、童装店、早餐屋……只有一间店铺还闲着。它比别家的租金略高,但门前环境也最好:地面宽敞,绿化带植被茂盛,还有巨大的合欢树,如同撑着一把大伞。合欢树下是街坊大妈们平日聊天休闲的场所,平时热热闹闹。但今天,这棵树下却静得很——那家空置的店铺终于来了房客。一个年轻妇女一手抱着个可爱的小孩,另一只手拿笤帚在扫地。男人在店铺里清理杂物。这个孩子,叫旺旺。

没多久,大妈们就了解到这家新房客的情况——听说男主人找了家工厂上班,一家人从乡下刚进城,结婚时欠了债,在老家挣不到钱,进城来打工挣钱。

白天,他们家敞着门,几个月大的小孩在一个凉席上玩儿,旺旺妈就在旁边穿手链、剪线头、缝玩具,总也不闲。

没成想,没过多久,就遇到了麻烦。旺旺爸骑摩托车不小心撞断了腿,治疗费用让这个小家难以承受。旺旺爸在医院久住不起,回了家,小夫妻俩夜里的哭声,隔着门都传出很远。

旺旺妈率先振作起来。她把家隔成两半,锅碗瓢盆和简易的木板床塞进小小的隔间,更大的地方放了货架,旺旺超市开张了。

早上,她把丈夫的竹椅和孩子的小床搬到合欢树下,给他们摆上热腾腾的早饭。太阳移,树荫动,旺旺妈便将竹椅小床不断往树荫里挪。她一天到晚乐呵呵的,把笑容带给丈夫、孩子和每一位顾客。

小区里的人,渐渐地都愿意来这里买东西,因为旺旺妈乐观,看着喜气,总是笑吟吟的,嗓音甜,说话柔,做事利索。别看店面小,货却备得很全。她娇小的身躯跨上大号摩托,先去批发市场上货,再到蔬菜市场进水果和青菜。好卖就卖,卖不掉的我就吃了。她笑呵呵地说。

这天,旺旺妈操刀削土豆皮,将十几个土豆切丝浸泡着。本是要自己吃的,却被买菜的客人看中了,非要买去,还经常预定。旺旺妈的食材生意,借助土豆丝拓展开。她开始做些加工好的净菜,回家下锅炒炒就能吃,生意愈发红火。虽然腿上有伤,但旺旺爸开始力所能及地给家里帮帮忙,脸上也逐渐有了笑容。

合欢树下的老人们说,旺旺家真不容易。小区里分布着好几个超市,三步一户、五步一家的,西门口刚开了个大型超市,生鲜齐全。要不是旺旺一家勤劳能干,这小超市很难支撑下去。

旺旺超市开了一年多后,旺旺爸终于康复了,全心帮妻子打理小超市。买卖虽小,却是一家人的根基。他们家水果蔬菜新鲜好吃,品质有保证。不跟别人硬拼价格,而是拼服务和时间:大清早出门,想买些东西,只有旺旺家早早就开着门,旺旺妈正在整理刚刚批发回的蔬菜,都是最新鲜的食材。晚上,别家超市都是九点关门,只有旺旺超市的灯一直亮到十点半。刚来的时候,她还是满脸羞怯、白白净净的模样,现在已成为面颊黑红的干练店嫂。

丈夫干不了重活儿,旺旺妈一直自己干着上货、搬运等活计。后来有了上门送货的配送车,可她还是自己往批发市场跑。她说,有些居民想买的东西,还得她去淘。只有自己亲自挑,才能上到最好的货。

随着网上购物的飞速发展,旺旺超市门口暂存的快递多起来。无论多忙,旺旺妈都将物件保管、交接得非常仔细。她还专门腾出一个大纸箱放快递,旺旺超市成了个小型中转站。

取快递的人说,你收点费吧,要不我们以后不好意思麻烦你。可旺旺妈执意不收,邻居间这么点小事都不能托付吗?我一没花本钱,二没花劳动,哪里能要你们的钱呢?以后也尽管往这里放,我收一件收十件都一样,不耽误多少工夫。

去年夏天,旺旺超市却罕见地关了门,门口一块纸牌上写着:有事外出,歇业一周。旺旺超市自开业以来,几乎没有关过门,实在有事,最多关门半天。这次是怎么了?

再次营业的时候,旺旺妈满脸灿烂的笑容。邻居问,这几天干啥去了?她说:去北京旅游了。旺旺就要上学了,我们两口子也从来没出过远门。这次去北京好几天,去天安门看了升国旗,还去了故宫、万里长城!

她将招牌和灯盏重新擦拭一遍,到了晚上,旺旺超市那盏灯更加明亮了。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平时热热闹闹的合欢树下变得十分安静,表现了街坊大妈们对店铺新来房客的好奇,引出了对新房客一家的介绍。
B.旺旺爸遭遇车祸后,旺旺妈率先振作,置办货架开小超市,并以儿子的名字“旺旺”命名,寄予了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C.旺旺超市是一家人的根基,夫妻二人共同打理超市,水果蔬菜新鲜,价格也比其他超市便宜很多,因而生意红火。
D.“去天安门看了升国旗,还去了故宫、万里长城!”旺旺妈自豪的语气说明一家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得到改善。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的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场所,而合欢树这一物象与主人公一家的形象相映成趣、相得益彰,有助于表达主题。
B.小说多处运用对比手法来增强感染力,如夫妻俩痛哭,与下文“脸上逐渐有了笑容”“满脸灿烂的笑容”形成对比,塑造了人物形象。
C.“旺旺超市却罕见地关了门”这一情节的设置,既表现了超市的生意好,同时也设置了悬念,使行文有起伏,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D.小说在塑造旺旺妈这一形象时,运用了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等多种手法,还通过合欢树下老人们的评价侧面烘托形象。
3.小说以“幸福的光亮”为题,有哪些内涵?
4.旺旺妈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023-08-05更新 | 558次组卷 | 81卷引用:湖南省永州市湖南师大附属高阳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留一饼

赵登科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老牛是个卖饼的。

宝庆和平街最末的一间小木屋,上插一黄布幌子,写着“留一饼”三个大字。幌子的左边,有一棵大桂花树,它到底活了多少年,没人能说得清,总之没五个汉子是别想抱住它的腰。桂花树底下,摆着张椅子,老牛没事就躺在椅子上摇着蒲扇,吹着风。

老牛这人,人善,心慈,可就是太固执。就拿这卖饼来说,十多年了,每天只做200个,一个不多,一个也不少。这些个饼,没半个时辰就被抢光了,弄得许多想吃的吃不到,吃到的吃不饱,怨气满街。

光这还不算什么,更让人气的,是老牛拿着最后一个饼在你眼前晃晃,然后装进袋子,说一句:“不卖了。”

关于老牛为啥留一饼,有人说那是老牛的秘方,得留一饼揉碎在明天的面团里,还有人说那是老牛留给自己吃的。

“留一饼”就是留一饼,谁来了也不卖!

老牛刚开始卖饼时,生意并不好,店铺在街末,铺前又有大树挡着。可是老牛仍然坚持每天做200个饼,卖不完的亲自送给街上的乞丐。

和平街的张老爷是个有头有脸的大人物,连当官的都敬他三分。这一天张老爷过生日,许多卖吃的、卖喝的店铺,纷纷关了门,给张老爷贺寿去了。老牛不去,“管他张老爷还是赵老爷,他过他的寿,我卖我的饼。

别的铺子关了门,那些卖力气的汉子找不着填饱肚子的地,只得远走几步到老牛的铺子里。没一会儿,竟然排起了长队。

饼快卖完时,来了个白净男人,他从队伍后面插了过来,摸出一两银子,往老牛桌上一掷:“两个饼,快点。”

老牛像是没听见,继续笑着装饼,笑着收银子。白净男人猛地一拍桌,银子跳得大拇指那么高:“老头,你聋吗?”

老牛没瞧白净男人一眼:“饼不多了,现在到后面排队说不定还能吃上一口。”

白净男人伸出手,一巴掌拍向老牛,却被一个拿折扇的男人一把挡住。折扇男人堆着笑脸:“我们这就去排队。”待到白净男人时,刚好还剩下最后一个饼,老牛把饼装好, 指指挂在门口的幌子,“留一饼!”

白净男人顿时来了气,“知道我家公子是谁吗?你……”折扇男人瞪了白净男人一眼,“好,我们明天再来。”

第二天一大早,折扇男人果然来了,吃了几口饼,说了几句“好吃”,离开了。

折扇男人走了快一个月时,有人敲锣打鼓送来一块牌匾。轿子里走出来一个白净男人,男人揭开红布盖头,上写“留一饼”三个大字。看热闹的人上前一看那题款,惊了一声:“这……这竟然出自当今皇上的亲兄弟,康亲王之手。”

就在宝庆人都听说了这事,来看康亲王亲笔题的字时,老牛铺子前的牌匾却不见了。宝庆人问他,他指指铺子里的一个角落:“在那呢!

让老牛扬名的倒不是他的饼,也不是康亲王题的字,而是宝庆城人人都在传老牛要被杀头。你想想,把亲王题的字丢在犄角里,杀十次头恐怕都不够。

传言像一阵风,连宝庆的小角落都吹到了。宝庆人都早早地排队到老牛的店铺前买饼,生怕明天就吃不上了。

可是,一月过去了,一年过去了,老牛的头还长在脖子上,还悠闲地在桂花树底下摇着蒲扇。

年到古稀的老牛,还是一个人在铺子里做饼。有好心的小伙子来老牛店里帮忙,有时会问起老牛做饼的诀窍,老牛总是笑笑:“你看这胖胖圆圆的饼,放高处不俯视你,放低处不仰视你……”

老牛走了,老牛走的前一天还在做饼。老牛的愿望是把最后一个饼带到棺材里,他做到了。

(选自《小小说大世界》,2018年第2期)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第2段对老牛居住环境的描写,为读者勾勒了一幅寻常市井图,小木屋、黄布幌子、大桂花树与老牛的形象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B.小说中很少出现叙述者评价主人公的情况,本文中“老牛这人,人善,心慈,可就是太固执”客观评价了老牛优缺点,是个个例。
C.老牛敢将牌匾扔在角落里,与经由卖饼一事他对康亲王的人品和气度有所了解不无关系,这样写使得前后情节呼应,也更加合理,
D.老牛作为一个卖饼者,从中参透人生,将从事的职业与自己的为人处世很好地融为一体,也赢得了人们的认同与尊重。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第1段用最为简省的语言交代了老牛的身份,以“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暗示老牛在做饼方面当属“状元”,为下文故事的展开做铺垫。
B.买饼时,白净男人飞扬跋扈的言行与老牛坦然自若的从容应对形成鲜明的对比,在矛盾冲突中推动着情节发展。
C.小说用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写老牛的手艺,其中侧面烘托运用得尤为精妙,作者写不同身份的食客均难以抗拒饼的诱惑,展现老牛的高超饼艺。
D.关于老牛到底为什么要留一饼,小说自始至终没有明确说明,这种留白手法的使用,增强了故事的神秘感和可读性。
3.请简要分析老牛这一形象的特点。
4.探究小说中画横线句子“你看这胖胖圆圆的饼,放高处不俯视你,放低处不仰视你”的内涵。
2023-08-02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2020-2021学年高一(创新实验班)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我们走进老乡的院子里,只见堂屋里静静的,里面一间房门上,垂着一块蓝布红额的门帘,门框两边还贴着鲜红的对联。我们只得站在外面向里大姐、大嫂的喊,喊了几声,不见有人应,但响动是有了。一会儿,门帘一挑,露出一个年轻媳妇来。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刘海。穿的虽是粗布,倒都是新的。我看她头上已硬挠挠地挽了髻,便大嫂长大嫂短地向她道歉,说刚才这个同志来,说话不好别见怪等等。她听着,脸扭向里面,尽咬着嘴唇笑。我说完了,她也不作声,还是低头咬着嘴唇,好像忍了一肚子的笑料没笑完。这一来,我倒有些尴尬了,下面的话怎么说呢!我看通讯员站在一边,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我,好像在看连长做示范动作似的。我只好硬了头皮,讪讪地向她开口借被子了,接着还对她说了一遍共产党的部队,打仗是为了老百姓的道理。这一次,她不笑了,一边听着,一边不断向房里瞅着。我说完了,她看看我,看看通讯员,好像在掂量我刚才那些话的斤两。半晌,她转身进去抱被子了。

(节选自茹志鹃《百合花》)

文本二:

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照亮了秋日的败草、粗糙的树干,还有一丛丛荆棘、怪石,还有漫山遍野那树的队伍,还有香雪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小盒子。

她这才想到把它举起来仔细端详。她想,为什么坐了一路火车,竟没有拿出来好好看看?现在,在皎洁的月光下,她才看清了它是淡绿色的,盒盖上有两朵洁白的马蹄莲。她小心地把它打开,又学着同桌的样子轻轻一拍盒盖,的一声,它便合得严严实实。她又打开盒盖,觉得应该立刻装点东西进去。她丛兜里摸出一只盛擦脸油的小盒放进去,又合上了盖子。只有这时,她才觉得这铅笔盒真属于她了,真的。她又想到了明天,明天上学时,她多么盼望她们会再三盘问她啊!

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和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不再害怕了,在枕木上跨着大步,一直朝前走去。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台儿庄也一定会是这样的

(节选自铁凝《哦,香雪》)

文本三: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湿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不知道。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女人们,在场里院里编着席。编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的船只运输银白雪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庄就全有了花纹又密又精致的席子用了。大家争着买:好席子,白洋淀席!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但是大门还没关,丈夫还没回来。

(节选自孙犁《荷花淀》)

1.下列对人物形象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中的新媳妇有着笑而不语、美丽娴静的别样韵致,“半晌”二字足见新婚被子的珍贵和情感上的不舍,也因此更见出人物形象的真实。
B.文本二中“淡绿色的,盒盖上有两朵洁白的马蹄莲”的自动铅笔盒,象征着文化、知识、现代文明,体现了香雪对新生活的向往。
C.文本二写到“她多么盼望她们会再三盘问她啊”,香雪端详铅笔盒之后,希望同伴们盘问,这是少女虚荣的表现,也意味着纯真而质朴的乡村文化的失落。
D.文本三中“柔滑修长的苇眉子”“在她怀里跳跃着”,这两句活画出了水生嫂有着优美的劳动姿态和娴熟的编席手艺。
2.下列对艺术特色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选文写新媳妇的肖像、神态、动作以及“我”的解释,但不写新媳妇的语言目的是为了写出新媳妇在贫寒中仍然保持着温润的美好。
B.文本二,作者通过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了山村少女纯真善良、洁白无瑕的心灵,洋溢着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
C.文本三,在皎洁的月光下“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这两个充满想象的比喻,把水生嫂的劳动场面诗化了。
D.文本一写新媳妇的神态、文本二写香雪的动作、文本三写水生嫂的劳动场面,都有着清新的笔调、温婉的用词以及灵动的叙述节奏,勾勒了一幅“文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画面。
3.文本二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大山、月亮、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4.三个文本都有着相近的风格,是“诗意小说”的典范。作家孙犁曾这样评价《哦,香雪》:“这篇小说,从头到尾都是诗。它所经过的地方,也都是纯净的境界。”请你结合选文,谈谈你对该评价的看法。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雨中的猫

海明威

这旅馆里的二楼住着一对美国夫妇,他们来来往往进出房间,碰到了不少人,但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的房间面对着海,也面对着公园和战争纪念碑。公园里有棕榈树和绿长凳。天气晴朗时,总有个艺术家带着画架来这画画。艺术家们喜欢棕榈树的长势和面向公园与海的旅馆的明快色彩。而意大利人不辞辛苦地从远方跑来瞻仰这战争纪念碑。碑是用钢做的,在雨中闪烁着光。天正下着雨。雨水从棕榈树上滴下来。砾石路上积水成池。海水在雨中突然变成一条长线,从沙滩下去,又涌上来,在雨中再化成一条长线。汽车从战争纪念碑边上的广场开过去,广场对面的咖啡店门口站着一个侍者,他若有所思地望着广场发呆。

那位美国太太正站在窗边往外看,就在他们的窗子底下,一只小灰猫蜷缩在一张滴水的绿色桌子下面。那只猫缩紧了身子,不让雨水滴到身上。

“我要下去把那只猫捉来。”美国太太说。

“我去。”她丈夫在床上说。

“不,我去。外面那只可怜的小灰猫想在桌子下面躲雨呢。”

丈夫听了,重新躺下看起书来,但说了句:“别淋湿了。”

太太下楼去了。当绕过柜台时,旅馆的老板站起来向她点头致敬。他的办公桌在远离柜台的一侧,他是个老头,个子挺高。

“下雨了!”那位美国太太说。她对这个旅馆的老板挺有好感。

“是的,是的,太太。天气太坏了,太坏了。”旅馆老板说。

他站在那阴暗的房间里远远的办公桌后面。①美国太太喜欢他,喜欢他那种任劳任怨的认真态度,喜欢他的举止端庄,喜欢他点头哈腰、毕恭毕敬的样子,喜欢他那当老板自以为是的神态,喜欢他那很沧桑的脸孔和那双大手。

她怀着对他的喜爱,打开门向外张望。雨下得更大了。一个穿着橡胶披风的男人正穿过空荡荡的广场到咖啡店去。她绕到右边。她想她是否可以沿着屋檐下面走过去。这时,有人从后面给她打开了一把伞。这是照料他们房间的女侍者。

“太太,要注意,不要让雨淋着。”她微笑着,讲的是意大利语。不用说,是老板派她来的。

她在女侍者的陪同下,走到他们窗子下面。桌子在那里给雨水冲洗得绿闪闪的,可是猫不见了。她突然很失望。女侍者望着她。

“您在寻找什么?”

“刚才那只猫。”美国太太说。

“猫?”

“是的,可它现在却不在了。”

“猫?”女侍者笑了,“雨中的猫?”

“对,”她说,“在桌子底下。”又说,“啊,我太想要它了。想要只小猫。”

她说英语时,女侍者绷着脸。

“回吧,太太,”她说,“我们该进去了,否则您会淋湿的。”

“那好吧。”美国女郎说。

她们顺着砾石路往回走,进了门,女侍者在门外合了伞。

当绕过柜台时,旅店老板又一次表示了自己的恭敬,老板自他桌后向她欠了欠身。美国女郎内心感到这是小事,也是麻烦事。老板使她觉得这事虽小,却实在是挺重要的。她一时感到这简直太重要了。她走上楼梯,开了房门。乔治还在床上看书。

“那只猫呢?”他放下书问道。

“跑了。”

“跑了?往哪儿跑了?”他目光暂时从书本上移开。

她坐在床上。

“我十分想拥有这只猫,”她说,“我不知道为什么这么想要它。我要那只可怜的小猫。让一只可怜的小猫在雨中淋着我可受不了。”

乔治继续看书。

她起身,坐在梳妆台的镜子面前,用手镜照着自己,端详着侧面,先看一边,再看一边,然后细看头部和脖子后面。

“我把头发留起来,你说好不好?”她问他,又看看侧面。

乔治抬起头来,看见她脖子后面剪得短短的像个男孩。

“现在这个样子挺不错的,我很喜欢。”

“这个样,我可烦死了。”她说,“像个男孩,我可烦死了。”

乔治换了个姿势。

“你看上去十分美丽。”他说。

她把镜子放在梳妆台上,走到窗口往外看。天渐渐黑了。

“我要把头发往后梳,又紧又滑,在后面打个大结子,我能感觉到。”她说,“我要只猫坐在我怀里,我摸摸它,它就喵喵地叫。”

“是吗?”乔治在床上说。

“我吃饭时要用自己的银器,我要蜡烛,我要把它点燃,我要在镜子前面捋头发,我要一只小猫。另外,我要为自己添置几件新外套。”

“好了,不要说下去了,还是看看书吧!”乔治说。他又去看书了。

美国太太又望向窗外。天很黑了,雨水仍不停地打在棕榈树上。

“无论如何我要一只猫。”她说,“②我要一只猫,我现在就要一只猫。如果我不能有长头发或什么好玩的,我总能有只猫吧。

乔治没听到,他正在专心看他的书。广场上的灯开始亮起来。

有人敲门。

“进来。”乔治说。他放下书本,抬起头来。

门口站着女侍者。她贴身紧抱着一只龟纹大花猫。那猫顺着她的身子纵身一跃而下。

“打扰你们了,”她说,“老板叫我把这只猫给太太送过来。”

【注】这篇小说写于20世纪20年代初,当时的美国女性正重新定位自己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她们要求和男性平起平坐,不再扮演受男性庇护并服从于男性的角色。小说反映了海明威当时对这一问题的深刻思考。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对雨景的描写,营造了孤寂的氛围,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反映了女主人公空虚失落的内心世界,也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
B.文中画线句子②是女主人公不甘寂寞、追求幸福生活的诉求,写出了女主人公生活的不如意,暗含了她在家庭中的不平等地位。
C.小说借女主人公对猫的情感态度的叙写,写出了当时渴望改变处境并且得到了极大满足的新女性的喜悦心情。
D.与《老人与海》中在困境中对生活充满热情的“硬汉”相比,男主人公则显得冷漠疏离;文中的女主人公与《玩偶之家》中的娜拉一样,都是家庭关系中觉醒的女性代表。
2.下列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标题“雨中的猫”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即雨中,猫是贯穿整个故事的重要线索,有着多重意蕴。
B.小说没有性格多变的人物,不追求情节的完整,也不展示具有因果关系的情节链条,情节安排比较自由。
C.小说中有多处人物对话,贴合人物性格和情感,用语简洁明了,极富口语特点,体现了海明威小说“电报式”的语言风格。
D.文中画线句子①连用6个“喜欢”,增强了女主人公得到旅馆老板善待的喜悦感,也塑造了旅馆老板待人诚恳热情又不失尊严的形象,与待她冷如冰霜的支夫形成鲜明对比。
3.小说中女主人公的心理随着猫的多次出现发生了哪此变化?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零度写作”是指作者不掺杂任何个人的情感,以“零度”的感情投入到写作行为中去,完全客观地陈述的写作状态。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本文在叙述上是如何体现“零度写作”的。
2021·湖南岳阳·三模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江城梅花引

王观

年年江上见寒梅。暗香来,为谁开。疑是月宫、仙子下瑶台。冷艳一枝春在手,故人远,相思寄与谁。怨极恨极嗅香蕊。

念此情,家万里。暮霞散绮。楚天碧、片片轻飞。为我多情,特地点征衣。花易飘零人易老,正心碎,那堪塞管吹。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暗香来,为谁开”轻轻一问,道出了词人内心的孤独和凄冷。
B.上阕借古人“折梅赠远”习俗表达了对身处远地的故人的思念。
C.“怨极恨极”与“那堪塞管吹”之语,揭示了人生易逝的主题。
D.整首词就像是跟所见的寒梅深情地对话,更觉无人倾诉的孤寂。
2.试比较“暮霞散绮。楚天碧、片片轻飞”与柳永《雨霖铃》中“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情境的异同。
2023-07-03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