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01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除夕的夜

阿成

漫天的大雪下了整整一天,整座城市变成了雪国。我总觉得夜里的雪下得静悄悄的,俨然背景音乐,令人有一点迷茫和感伤。

老伴重病已住了半年多的医院。医生说,看能熬过这个年吧,要是能,或者有可能再延长一段时间。我暗自落泪,内心依然巴望奇迹发生。

除夕,我请求回家过年,医生摇了摇头。回不了家,那就在病房里守岁吧。我想,无论如何也要过一个像点样的年啊。我知道老伴吃不下东西了,但哪怕是摆摆样子,让她看一看也好啊。于是,我上街寻找饭店,去买几个老伴爱吃的菜。

大雪甫落之后,东北的除夕夜更加寒气袭人。我踏着雪向前走着,内心很凄凉。现在,这条十里长街上只有我一个人的脚印。

边走边寻找着。街道两旁大商家、小商店、饭店,等等,都关门了。在如此清静的大街上,孤寂、凄凉和失落始终伴我一同寻找。但是,想到今年的除夕或许就是老伴的最后一个年了,我心里就不觉得冷了,我无论如何也要把这十里长街寻遍。记得小时候,为了逃避父亲的打,离家出走,在下雪的夜里我躺在天棚上,看着从瓦隙中飘落下来的雪花,那种孤凄与今夜的感受是何其相似啊。现在自己有家了,就会深深地爱上这个家。

这条路可真长呵,加上是难走的厚厚雪路。最后,路过一个胡同口,我看到几个流浪汉正在用小铁桶涮火锅,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们对我说,兄弟,过来喝酒呀,咱们一块儿过年吧!

我说,谢谢,不了,我还有事。

大过年的有什么事啊?你看这么多吃的呢,都是区政府白给我们的,我们就喜欢在大街上造(吃),这才来脾气呢。说着,他们举起了啤酒瓶,兄弟,过年好!过来喝一杯吧!

我说,过年好!你们尽兴吧,我真的是有事。对了,附近有还开门的饭馆吗?我想弄几个菜给住院的老伴儿。

他们答道,往前走到头有一家小饭馆开门,我们的佐料就是她给的呢。

我离开时,那几个流浪汉在喊,祝你老伴儿早日康复!

我听了,眼泪就流下来了。自老伴儿患病后,我第一次听到陌生人祝福我老伴早日康复。老伴儿得了重病之后,我没有通知单位的任何人。我始终认为,一个人的困难永远是自己的,要自己去面对。

雪愈下愈大。果然,在街的尽头我看到了那家小饭馆,我又禁不住热泪盈眶了。

年轻的老板娘见我进来,便站了起来。我问,我想买几个菜带走可以吗?给医院的病人。

饭馆的老板娘说,当然可以,你先选菜吧。然后她说,我给厨师打个电话。

我点了几样老伴儿平时爱吃的菜。哦,只是不知道这家饭馆能不能做,这大过年的。老板娘说,没问题。

厨师很快就回来了,他冲我点了点头。是啊,若是这时候对方的表情里稍微有一丝的不满,都会伤害到客人——这个除夕夜里脆弱的人哟。

我问,今天的和平时还是一个价钱吗?老板娘说,大过年的,不能乘人之危,平时卖什么价还是什么价,还要做得更好、更精细些才对呀。

菜做好了,品相不错,我决计打车回医院。上车后,司机说,过年好!去哪儿?我说,第一医院。司机说,家里有人住院?我说,老伴儿。

司机长叹了一声,这年哪,有人欢喜有人愁哇。刚才我拉了一位老大娘。我问,大娘咋才回家过年哪?老太太一听就流泪了。我就跟她说,大娘,大过年的,咱得高高兴兴的,对吧?临走时,那个老太太非要给我一百块钱。我说,我怎么能要您钱呢?您留着吧。老太太说,就当是我给你的压岁钱了。我一听,眼泪哗哗的。最后,我还是悄悄把钱塞到老太太的包里了,看她进了进站口才走……人人都有犯难的事呀。老哥,你看我,媳妇在家等着我呢,可我为了家人还在路上奔波哩!

回到医院,病床上的老伴儿很高兴。看着一桌子的菜,她说,大年三十儿还有饭店开门?

我说,这是托你的福,说明你的病很快就要好了,好事就从今天开始啦。

老伴儿听了也蛮高兴的,她竟然慢慢地坐了起来。零点的钟声响了,我们老两口儿举起酒杯祝福彼此。老伴儿闪动着泪花说,难为你了。我说,别这么说,我愿意,高兴着哪。

老伴儿说,好好活着。

我说,什么?

老伴儿说,你一定要好好活着。

(选自2019年第1期《长城》,有改动)

1.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交代“我”老伴的病情严重,既是“我”在除夕夜外出买菜的原由,也暗示了“我”在特定环境下的伤感心情。
B.文中插叙“我”小时候逃避父亲的打而离家之事,意在用那时的感受来突出“我”现在的孤独无依以及对家的眷恋。
C.文章两次写“我”流泪,第一次突出了“我”受到陌生人祝福时的感动,第二次表达了“我”找到小饭馆时的感喟。
D.出租车司机的感叹,意蕴丰富,既有对生活艰辛的感慨,又有对“我”的劝慰,从而揭示出人们对人生无常的哀痛。
2.下列对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采用第一人称,但叙述时却将其它人物推到前台,让读者来认识其言容笑貌,而“我”隐身其后,不再参与其中,处于次要地位。
B.文章开头点出“迷茫和感伤”,它是“我”心情的写照,又让读者产生疑问,从而自然引出对老伴病情的叙述。
C.“街上商家、饭馆等都关门了”一句蕴含了“我”的失落、凄凉与孤寂之情,又与最后找到小饭馆形成了对比。
D.文章构思巧妙,以“我”买菜为线索,将所写人物及事件一一展现,使得文章既层次分明,又脉络清晰,浑然一体。
3.文中对雪夜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从本文人物的身上可看到浓浓的人性之美,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023-10-15更新 | 398次组卷 | 72卷引用:福建省福清市西山学校高中部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地洞

卡夫卡

我造好了一个地洞,似乎还蛮不错。离洞口千把步远的地方,有一处上面覆盖着一层可移动的苔藓,那才是通往洞内的真正入口处。在盖着苔藓的那个幽暗的地方,正是我的致命之所在。我经常梦见野兽用鼻子在地洞口贪婪地来回嗅个不停,也许有人会认为,我可以把洞口堵死,上面覆以一层薄薄的硬土,下面填上松软的浮土,这样我就用不着费多大气力,每次进出,只要挖一次洞口就行了。但那是不可能的事。为了防备万一,我必须具备随时一跃而出的可能性,为了谨慎行事,我必须做好随时能够冲出去的准备。

我安安稳稳地住在我的地洞的最里层,与此同时,敌人可能从某个地方慢慢地、悄悄地往里钻穿洞壁,向我逼近。我在自己的地洞,自有谙熟所有途径和方向的长处,盗贼会很容易地成为我的牺牲品和美餐。但我正在变老,有许多同类比我更强,而且我的敌人多得不可胜数。而且威胁我的不仅有外面的敌人,地底下也有这样的敌人。

我的地洞除了大道以外,还有几条很狭窄的、但相当安全的小道。它们使我与外界保持联系,向我提供自由呼吸的空气。这些路本来是鼹鼠筑成的,我因势利导,把它们引进了我的地洞里,我通过这些途径可以嗅得很远,使我得到保护。也有各种各样的小动物经由这些途径来到我跟前,成了我的食物。

我的地洞的最大优点是宁静。我可以在我的通道上蹑着脚走好几个钟头,有时听到个把小动物的声音,不一会儿这小动物也就在我的牙齿间安静下来了;或者泥土掉落的沙沙声,它告诉我什么地方需要修缮了;除此以外便是寂静。洞内通道上每隔一百米的地方,辟一个圆形的小广场,在那里我舒舒服服地蜷曲着身子,一边休息,一边使自己暖和暖和。不知是由于过去的习惯,还是这座家屋确实存在着危险,唤起我的警觉,使我常常有规律地从酣睡中惊醒。缜密地考虑到极端危险的情况,我还在洞穴的近中心处修建了一个中央广场。

我利用地洞来贮藏我的食物:凡是洞内抓获而目前还不需要的一切,和外面猎获的全部,我统统把它们堆放在这里。场地之大,半年的食物都放不满。于是我把东西一件一件铺了开来,在其间漫步,同时玩赏着它们,悦目于其量之多,醉心于其味之杂。地洞的复杂性确实也向我提供了采用多种防御办法的可能性。后来,我觉得将存粮稍加分散,利用某些小广场来分批贮藏,似乎更为周到些。于是我决定约每隔两个广场设一个预备储粮站,或者每隔三个设一正储粮站,每隔一个设一副储粮站,如此等等。再则,为了迷惑敌人,我划出几条道路不堆贮藏品。

不久,我跑离洞口,在洞口寻找一个合适的藏身之所,来守望着我的家门,这一回,我在外面一连几天几夜。在守护期间,我没有看见任何人在靠近入口的地方搜寻过,这对己对敌都是一种幸运,因为要不然,我会为了我的地洞不顾一切地朝他的喉咙扑过去。诚然,也出现过一些兽类,我不敢接近它们,只要远远预感到它们在,我便立即警觉,拔腿就跑。

有时甚至产生这样幼稚的想法:压根儿就不回地洞,而就在这里的洞口附近住下,专门观察洞口以打发日子。假如我有某个值得信赖的人,可以把观察哨的任务交给他,那我就可以放心地下地洞去了。但是从地洞的内部完全信赖一个外面的什么人,我以为这是不可能的。我找不到可以信赖的人,只能孑然一身。

后来,我又重新回到了我的洞穴。我和地洞这样相依为命,不管我遇到多大恐惧,我都能泰然自若地留在这里,无须设法说服自己,打消一切顾虑,把入口打开。我只要清闲地等着就完全够了。因为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把我们永远分开。

(节选自《卡夫卡荒诞小说》,有删改)

文本二:

20世纪后半期,空间在人文社会科学各个领域成为关注的焦点与核心的概念。文学叙事的空间维度日益受到叙事学界的关注,空间叙事研究得到迅速发展。自古希腊时期,西方对空间的研究已涉及虚空”“处所广延这三个概念。文学叙事中的空间主要可以分为物质空间、心理空间和社会空间三大类。物质空间是以物质形态呈现的空间,这个空间包括物体,也包括作为物质存在的人本身。心理空间是一个内部的、主观的空间,是人的知觉、情感和意识对外部世界染色、过滤、变形、编辑后所建构的空间,也是人的内心对外部世界的投射。社会空间是人际空间,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建构与结构化。

(节选自方英《论小说中的空间叙事——以〈地洞〉为例》)

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我造好了一个地洞,似乎还蛮不错”一句,表明地洞已经做好,是“我”完美的栖居场所、无需加工。
B.小说提到“我”想象对敌人攻击的场面,虽然“我”的动作残忍,但足以体现“我”捍卫地洞的决心。
C.小说没有清楚地交代故事的发展脉络,而是淡化了故事情节,这样的处理可能会带来情节发展的不确定性。
D.小说运用了拟人化的艺术手法,将小动物拟化为具象的人,并以第一人称“我”的自叙自白,增强了可读性。
2.下列与文本一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的“洞内世界”“洞外世界”和《变形记》中的“虫的世界”“人的世界”一样,都属于叙事空间。
B.有形的“地洞”和“我”内心无形的“地洞”,与《装在套子里的人》中有形和无形的“套子”有异曲同工之处。
C.整篇小说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文相似,超越了人类生活的表象,传达出人类对“安宁”生活的追求。
D.地洞象征每个人都可能在劫难逃的某个“困境”,地洞的象征义跟钱钟书《围城》里“围城”的象征义相同。
3.请概括并分析文本一中“我”对己对人的心态。
4.被称为“现代主义之父”的卡夫卡善于在叙事上下功夫,请结合文本二,分析空间叙事在文本一中的体现。
3 . 对于《红楼梦》中“香菱学诗”的情节,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香菱学诗经过了“一拜黛玉为师,在黛玉指导下细细品味杜甫诗;二边读王维诗,边尝试作诗;三经历了两次失败,终于成功”这样三个阶段。
B.通过香菱学诗,再一次展现了大观园内诗情画意的生活,以及林黛玉、薛宝钗等众位才女的形象,同时通过香菱学诗,作者也表达了自己的诗歌美学追求。
C.宝钗笑话香菱学诗“呆”“疯”“魔”“仙”,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可见她并不赞成香菱学诗。
D.香菱虽命运坎坷,但憨厚隐忍之间,还有一份读书人的慧根,且又好学勤奋,可以说曹公对香菱有着特别的钟爱。
2023-08-27更新 | 115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天的等待

【美国】厄内斯特·海明威

他走进我们房间关窗户的时候,我们还未起床。我见他一副病容,全身哆嗦,脸色苍白,步履缓慢,好像一动就会引起疼痛。

“你怎么啦,宝贝?”

“我头痛。”

“你最好回到床上去。”

“不,我很好。”

“你先上床。我穿好衣服后就来看你。”

可是当我来到楼下,他已穿好衣服,坐在火炉旁,显出一副重病在身的九岁男孩的凄惨模样。我摸了摸他的额头,知道他发烧了。

“你上楼去睡吧,”我说,“你病了。”

“我没病,”他说。

医生来后,量了孩子的体温。

“多少度?”我问医生。

“一百零二度。”

下楼后,医生留下用不同颜色胶囊包装的三种药,并嘱咐如何服用。一种是退烧的,另一种是通便的,还有一种是去酸的。他解释说,流感细菌只能在酸性环境中存活。他似乎对流感很内行,并说,如果高烧不超过一百零四度,就用不着担心。这是轻度流感,要是不引起肺炎,就没有危险。

我回到房里,记下了孩子的体温,并对各种胶囊的服用时间作了记录。

“想让我读点书给你听吗?”

“好的,如果你想读的话,”孩子说。他脸色苍白,眼窝下方有黑晕。他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对周围发生的一切无动于衷。我朗读霍华德派尔的《海盗的故事》,但我看得出他并没在听我朗读的内容。

“你感觉怎么样,宝贝?”我问他。

“到目前为止,还是老样子。”他说。

我坐在床脚边自个儿看书,等着到时间再给他服一粒胶囊。按理,他本该睡着了,然而,当我抬头看时,他却双眼盯着床脚,神情异常。

“你为什么不试着睡觉呢?到吃药时,我会叫醒你的。”

“我宁愿醒着。”

过了一会儿,他对我说:“你不必呆在这里陪我,爸爸,要是你嫌麻烦的话。”

“不嫌麻烦。”

“不,我是说,要是你过一会儿嫌麻烦的话,你就不必呆在这里。”

我想,或许他有点儿神志不清了。十一点钟,照规定给他服药后,我便出去了一会儿。那是个晴朗而又寒冷的日子,地上覆盖着一层已结成冰的冻雨,因此看上去仿佛所有那些光秃秃的树木,那些灌木丛,那些砍下来的树枝,以及所有的草坪和空地都用冰漆过似的。我带着我那条爱尔兰红毛小猎犬,沿着大路和一条冰冻的小溪散步,但在这玻璃般光滑的地面上站立和行走是很困难的。那条红毛狗一路上连跌带滑,我自己也摔倒了两次,摔得挺重,一次摔掉了猎枪,使猎枪在冰上滑出去老远。

高高的土堤上长着倒垂下来的灌木丛,我们从那下面撵起了一群鹌鹑。当它们快要从堤岸顶上消失时,我击落了两只。有几只鹌鹑停落在树上,但大部分飞进了一堆堆的柴垛中。你得在这些被冰裹着的柴垛上跳上好几下,才能把它们撵出来。当人在这些既滑又有弹性的树枝上摇摇晃晃尚未立稳之际,它们却飞了出来,使你很难射中。我击落了两只,逃掉了五只。动身返回时,我感到很高兴,因为我在离房子不远的地方发现了一群鹌鹑,而且还剩下许多,改日可再去搜寻猎取。

回到屋里,他们说孩子不让任何人进入他的房间。

“你们不能进来,”他说,“你们千万不要传染上我的病。”

我来到他身边,发现他仍像我离开时那样躺着。他脸色苍白,但两颊上部烧得发红,眼睛依旧一动不动地盯着床脚。

我量了他的体温。

“多少?”

“大约一百,”我说。实际上是一百零二度四分。

“原先是一百零二度。”他说。

“谁说的?”

“医生。”

“你的体温没问题,”我说,“用不着担心。”

“我不担心,”他说,“但是我不能不想。”

“不要想,”我说,“放心好了。”

“我很放心,”他说着,眼睛直盯着前方。显然,他有什么心事,但在尽力控制着自己。

“将这个用水服下。”

“你看这有用吗?”

“当然有用。”

我坐下来,打开了《海盗故事》,开始读给他听,但我看得出来他不在听,于是我停了下来。

“你看我大概什么时候会死?”他问道。

“什么?”

“我大概还有多少时间就要死了?”

“你不会死。你怎么啦?”

“啊,不,我会死的。我听到他说一百零二度。”

“人不会因为得了一百零二度的高烧而死去的。你是在说傻话。”

“我知道会的。在法国上学的时候,同学告诉我说,烧发到四十四度就不能活了。我已经一百零二度了。”

原来自上午九点起,整整一天他都在等死。

“你这可怜的宝贝,”我说,“哦,可怜的宝贝,这就像英里和公里。你不会死的。那种温度计不一样。在那种温度上,三十七度是正常的。在这种温度上,正常体温是九十八度。”

“你肯定?”

“绝对没错,”我说,“这跟英里和公里的区别一样。你知道,就像我们车速开到七十英里该折合成多少公里一样。”

“噢,”他说。

他那凝视着床脚的目光松弛了。他的紧张状态也终于缓解了。第二天,越发轻松了。为了一点无关紧要的小事,他会动辄哭起来。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或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叙述了一位九岁的男孩因为不懂摄氏与华氏温度的区别,在误以为自己即将发烧死去的复杂心情中度过了一整天的故事。
B.小男孩虽然竭力保持平静,但内心是恐惧的。他不断用行动和语言暗示父亲,希望能引起父亲的重视,但粗心的父亲却始终没有意识到。
C.小说使用第一人称叙事,以“我”之口叙述故事,拉近了故事人物与读者的距离,同时也增强了真实性和感染力。
D.小说省略了父亲外出打猎期间小男孩的身体状况及心理活动的内容,留下了叙事空白,但读者依然能感受到这些“空白”中小男孩内心的绝望。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鉴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多次写到小男孩眼睛“盯着床脚”,这样的“盯床脚”的细节表现出小男孩紧张害怕但又竭力克制自己的心理。
B.小说沿着“小男孩生病,医生来诊,父亲讲故事,外出狩猎,狩猎归来,误会消除”的时间顺序展开叙述,脉络清晰。
C.小男孩面对死亡时的消极等待、无能为力,使得整篇小说呈现出忧郁感伤的基调,让读者倍感压抑。
D.小说语言简洁、叙事客观、竭力淡化主观色彩,是作者“冰山理论”的具体体现。
3.小说中间插入父亲外出打猎的两段文字,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作用。
4.海明威曾说过“勇气是在重压下的优雅风度”,请结合小说中“小男孩”形象,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023-07-31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以下对课文内容和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战中的插曲》中,聂荣臻元帅给日本方面写信,主要是出于对敌人进行政治工作的需要,这就是毛泽东曾说的“长征是宣传队”传统的延续。
B.《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是总结性综合报道,作者没有多着笔墨记叙具体的事件或讲述人物事迹,而是概述大量的人和事,并发掘其中的意义与价值。
C.《复活(节选)》中聂赫留朵夫面对玛丝洛娃讨要钱财时窘相毕露,是因为他不想跟玛丝洛娃有任何牵扯,而现在玛丝洛娃直言要钱,令他意想不到。
D.《百年孤独(节选)》借助魔幻手法来表现社会现实,文中“骨殖、失眠症”等描写,反映了拉美民族保守的思想观念和容易健忘的精神特质。
2023-07-29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整本书阅读-简答(单)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为了做好上西伯利亚的准备,聂赫留朵夫回到自己的田庄处理事情。请简述聂赫留朵夫处理土地的故事。
2023-07-21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整本书阅读-选择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玛丝洛娃认出来探监的聂赫留朵夫之后,对于他请求饶恕的话,并不理会。她想起了以前痛苦的遭通,不再把他看成爱过的那个青年,而只是可以利用的为自己谋好处的男人,想着该如何利用他,并向他要了十卢布。
B.看着聂赫留朵夫为自己的案子四处奔波,玛丝洛娃深受感动,已重新爱上了他。不知不觉间她戒了酒,不再卖弄风情,还去医院做看护,完全依照他希望她做的去做了;只是每次对于他的求婚,她都断然拒绝了。
C.在天气火热的七月,押赴西伯利亚的犯人起程了。刚开始玛丝洛娃坐火车、坐轮船都与刑事犯在一起,处境很不好。在聂赫留朵夫的帮助下,玛丝洛娃被调到政治犯行列中,跟着他们坐车,在这个队伍里既安静又和平。
D.政治犯西蒙松是个腼腆、谦虚而又意志力极强的人。在狱中他注意到玛丝洛娃的与众不同,在去西伯利亚服刑的途中爱上了她,决定与她结婚。但玛丝洛娃认为自己作为一个苦役犯不配做人家的老婆,甚至会毁了西蒙松。
2023-07-21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笔墨祭(节选)

余秋雨

有一位朋友对我说,当代书法家没有一个能比得上古代书法家。我不同意这种看法。古代书法家的队伍很大,层次很多,就我见闻所及,当代一些书法高手完全有资格与古代的许多书法家一比高低。但是,一个无法比拟的先决条件是,古代书法是以一种极其广阔的社会必需性为背景的,因而产生得特别自然、随顺、诚恳;而当代书法终究是一条刻意维修的幽径,美则美矣,却未免失去了整体上的社会性诚恳。

在这一点上有点像写古诗。五四以降,能把古诗写得足以与古人比肩的大有人在,但不管如何提倡张扬,唐诗宋词的时代已绝对不可能复现。诗人自己可以写得非常得心应手(如柳亚子、郁达夫他们),但社会接纳这些诗作却并不那么热情和从容了。久而久之,敏感的诗人也会因寂寞而陷入某种不自然。他们的艺术人格,或许就会因社会的这种选择而悄悄地重新调整。这里遇到的,首先不是技能技巧的问题。

我非常喜欢的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几个传本法帖,大多是生活便条。只是为了一件琐事,提笔信手涂了几句,完全不是为了让人珍藏和悬挂。今天看来,用这样美妙绝伦的字写便条实在太奢侈了,而在他们却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接受这张便条的人或许眼睛一亮,却也并不惊骇万状。于是,一种包括书写者、接受者和周围无数相类似的文人们在内的整体文化人格气韵,就在这短短的便条中泄露无遗。在这里,艺术的生活化和生活的艺术化相溶相依,一支毛笔并不意味着一种特殊的职业和手艺,而是点化了整体生活的美的精灵。我相信,后代习摹二王而惟妙惟肖的人不少,但谁也不能把写这些便条的随意性学到家。

在富丽的大观园中筑一个稻香村未免失之矫揉,农舍野趣只在最平易的乡村里。时装表演可以引出阵阵惊叹,但最使人舒心畅意的,莫过于街市间无数服饰的整体鲜亮。成年人能保持天真也不失可喜,但最灿烂的天真必然只在孩童们之间。在毛笔文化鼎盛的古代,文人们的衣衫步履、谈吐行止、居室布置、交际往来,都与书法构成和谐,他们的生命行为,整个儿散发着墨香。

相传汉代书法家师宜官喜欢喝酒,却又常常窘于酒资,他的办法是边喝边在酒店墙壁上写字,一时观者云集,纷纷投钱。你看,他轻轻发出了一个生命的信号,就立即有那么多的感应者。这与今天在书法展览会上让人赞叹,完全是另一回事了。整个社会对书法的感应是那样敏锐和热烈,对善书者又是如此尊敬和崇尚。

书法在古代的影响是超越社会藩篱的。师宜官在酒店墙上写字,写完还得亲自把字铲去,把墙壁弄得伤痕斑斑,但店主和酒保并不在意,他们也知书法,他们也在惊叹。师宜官的学生梁鸽在书法上超越了老师,结果成了当时的政治权势者争夺的人物。他曾投于刘表门下,曹操破荆州后还特意寻访他,既为他的字,也为他的人。在当时,字和人的关系难分难舍。曹操把他的字悬挂在营帐中,运筹帷幄之余悉心观赏。在这里,甚至连政治军事大业也与书法艺术相依相傍。

我们今天失去的不是书法艺术,而是烘托书法艺术的社会气氛和人文趋向。

古代文人苦练书法,也就是在修炼着自己的生命形象,就像现代西方女子终身不懈地进行着健美训练,不计时间和辛劳。

由此,一系列现代人难以想象的奇迹也随之产生。传说有人磨墨写字,日复一日,把贮在屋檐下的几缸水都磨干了;有人写毕洗砚,把一个池塘的水都洗黑了;有人边走路边在衣衫上用手指划字,把衣衫都划破了……最令人惊异的是,隋唐时的书法家智永,写坏的笔头竟积了满满五大篦子,这种篦子每只可容一百多斤的重量,笔头很轻,但五簏子加在一起,也总该有一二百斤吧。唐代书法家怀素练字,用坏的笔堆成了一座小丘,他索性挖了一个坑来掩埋,起名曰“笔冢”。没有那么多的纸供他写字,他就摘芭蕉叶代纸,据说,近旁的上万株芭蕉都被他摘得光秃秃的。这种记载,即便打下几成折扣,仍然是十分惊人的。如果仅仅为了练字谋生,完全犯不着如此。

“古墨轻磨满几香,砚池新浴灿生光。”这样的诗句,展现的是对一种生命状态的喜悦。

“非人磨墨墨磨人”,是啊,磨未磨去,磨出了一个个很道地的中国传统文人。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柳亚子、郁达夫们的古诗足以比肩古人,但时过境迁,社会接纳他们己不那么热情从容。
B.古代文人将艺术融于生活细节,具有独特雅趣,今人刻意追求反失去“随意性”的气韵。
C.只要营造与古代相类似的社会气氛和人文审美趋向,今人书法追上古人成就便指日可待。
D.作者认为在富丽的大观园里矫揉造作地筑一个稻香村,破坏了大观园的整体审美风格。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以毛笔为抒情象征载体,表达作者对中国传统文人精神气质无法融入历史变迁的洪流、最终被时代肢解的复杂情感。
B.文章以汉代书法家师宜官为例,说明古代文人的书法与人们日常饮食起居相生相依,艺术已然融入生活的点滴细节成为社会惯常。
C.结尾引用诗句“古墨轻磨满几香,砚池新浴灿生光”,营造出了古人沉浸于书法艺术创作,墨汁飘香、砚台生光的艺术情境。
D.文章视野开阔,语言优雅大气,有理性思考和终极追问色彩,既充满思考的智性,又不乏文化关怀和个人感受。
3.怎么理解作者所说的当代书法“美则美矣,却未免失去了整体上的社会性诚恳”?
4.在作者看来,古代文人书法队伍大、层次多、成就高,原因何在?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浣溪沙·洞庭

张孝祥

行尽潇湘到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波平。

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夜凉船影浸疏星。

【注释】①红蓼,指生在水边的红色蓼草。②纹缬(xié):有花纹的丝织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天阔处数峰青”用楚天广阔、山峰青翠之景衬托洞庭湖之大,描绘出一幅开阔的画面。
B.“旗梢不动晚波平”写出了湖面风平浪静的清幽静态之美,以景写情,表现了词人内心的平静。
C.整首词用清新淡丽的语言,通过时间的转换,呈现出洞庭湖不同的景色之美。
D.“夜凉船影浸疏星”以景结情,耐人寻味,与词人的《念奴娇·过洞庭》结句的描写技巧相同。
2.请赏析“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这两句的精妙之处。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西村

陆游

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黄昏。


注释:①耿:微明的样子。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初转马”与“小乔初嫁了”中的“初”都是“才”“刚刚”的意思。
B.“坏壁苔侵醉墨痕”意谓残壁上青苔侵蚀了昔日醉后留下的字迹。
C.“茂林风送幽禽语”意谓清风送来茂林深处的鸟鸣,衬出西村的幽静。
D.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
2.“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是陆游的另一首纪游诗《游山西村》。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西村》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