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83 道试题
21-22高一上·全国·课前预习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字母词指汉语中单独由字母构成,或者由字母、数字、符号、汉字混合构成的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字母词在汉语中得到广泛使用,已成为汉语词汇系统产生新词的重要形式之一。

通过对19902014年《人民日报》语料库中字母词使用情况的调查发现,《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所收录的字母词总数(244)约占25年里《人民日报》使用的字母词总数(8 000)3%

词典收录的244个字母词中,高频使用的字母词(66)约占27%。其中字母词GDP的使用频次最高并一直呈上升趋势,与此同时,GDP的汉译词“国内生产总值”的使用频次呈下降趋势。这一变化趋势体现出国家对经济发展的重视,也体现出在词汇系统接纳这一经济领域术语的博弈时,字母词形式所表现出的表达优势。类似的字母词还有A股、CPIIPO等。还有一类高频字母词的使用频率与当时的社会热点有关,波动较大。如WTO一词在2001年和2002年使用频次特别高,与2001年底中国正式加入WTO这一事件息息相关。而字母词APECPM2.5的使用频次,与2001APEC会议在上海召开、近年来悬浮于空气中的细颗粒物的社会热点话题密不可分。还有些高频词如卡拉OKVCDIP电话等,虽然25年里总使用频次很高,但是正处于年度使用频次变化的下降期,进而可能进入低频期。

25年里总使用频次小于50的字母词被划入“低频字母词”,占收录字母词总词条的40%。从语言学视角分析,导致低频的原因有:第一,接受度不如其汉译词,如AI(人工智能)DC(数码相机)等;第二,只在口语交际中使用占优势,如K歌等;第三,只在非大众传播媒介,如专业领域交际中使用占优势,如SSD(固态硬盘)HDMI(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等。

综上所述,在汉语系统中,真正高频稳定使用的字母词总数并不多,使用总词次却很多,并通过反复使用而渐渐为人们所熟知。

(摘编自王秋萍关于“字母词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有删改)

材料二:

近来,百名学者投诉《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正式收录外来字母词涉嫌违法,引起了较大争议。

这些学者认为《现代汉语词典》违法,是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汉语文出版物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但这一规定当时主要针对的是汉语方言和不规范汉字(包括繁体字和异体字)。字母词是汉语发展中出现的新现象——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字母词才大量进入汉语。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2000年公布的,对字母词的使用并未作出规定。“法无禁止即可为”,因此,不存在《现代汉语词典》因收录字母词而违法的问题。

当然,由于汉语发展了,汉语言文字使用中出现了新情况,相关法律应该对此作出规定。笔者认为,语言文字法应该尽快修改,对字母词的使用等相关问题作出规定。

(摘编自邹玉华《字母词入词典,既不违法又不违理》,有删改)

材料三:

《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字母词从最初的39条(第三版)增至244条(第六版),表明字母词在实际生活中使用范围扩展得相当快。我们也几乎处处都会碰到字母词。像X光、B超、QQ这些词,都已深入人们的生活。但也确有一些字母词,存在生造冷僻、使用不当等现象。近日见报上一则标题“教师节幼儿园老师不收红包,只收小朋友DIY贺卡”。干吗一定要用“DIY”替代“自做”?直讲“智商”挺好懂,又何必定要玄乎成“IQ”呢?有些生造的字母词,更是一种人为的时髦。如分明是中国自己的篮球联赛,却要用英文称作“CBA”,岂不见“中超”“乒超”这种实在的称呼也挺好嘛。此外,还有许多只在特定场合使用、专业人士才能懂的字母词,像股票市场中的行话、药品说明书用词、通讯传播术语等,现在经常使用在媒体上。这样滥用的结果,不仅很多人看不懂,而且易招人反感。可见字母词一滥用,就难免走向反面。

(摘编自李景端《必须高度重视净化语言生态》,有删改)

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
A.三则材料都结合字母词在汉语中得到广泛使用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而且对词典收录字母词一事都明确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B.三则材料分别侧重于字母词使用情况、合法性、负面影响这三个角度,但都围绕着“如何对待字母词”这一话题展开分析。
C.材料一对字母词使用情况的调查较为详尽,力求准确严谨;而另两则材料侧重于对新闻热点的评论,力求迅速及时地反映生活。
D.材料二从学者投诉《现代汉语词典》切入,然后分析相关情况,并得出结论:词典收录外来字母词不违法,只是我们的法律太狭隘了。
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不够合理的一项是(     )
A.材料一选取《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和《人民日报》作为调查的对象,看重样本的权威性、典型性;材料三使用的论据较有生活气息。
B.材料一通过周密的调查分析得出明确的结论,尽量避免引起争议;而另两则材料的观点则更加个性化,允许不同观点、不同意见的争鸣。
C.材料一依照调查内容的性质进行分类、归纳,体现调查的科学性;另两则材料则依照先述后评的思路来写作,体现评论的写作特点。
D.材料一语言准确,逻辑严密;另两则材料的语言都比较通俗易懂。材料三比材料二在表达上更加口语化,因而比材料二具有更强的说服力。
3.字母词的广泛使用,对汉语发展有哪些利与弊?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分析。
2022-02-05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第八单元(三)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10分钟课前预习练(统编版必修上册)
21-22高一上·全国·课前预习
2 . 阅读下词,完成下面小题。

二十一日,宗元白: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尝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1.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仆 自 卜 固 无 取 假 令 有 取 亦 不 敢 为 人 师 为 众 人 师 且 不 敢 况 敢 为 吾 子 师 乎 孟 子 称 人 之 患 在 好 为 人 师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①仆道不
②人益不事
③因抗颜而为师
哗笑之以为狂人
⑤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
⑥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笑侮,收召后学
3.翻译下列句子。
①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
②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
2022-02-05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0课 (2)师说-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10分钟课前预习练(统编版必修上册)
21-22高一上·全国·课前预习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1.选出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     
A.圣人之所以为圣B.余嘉其能行古道
C.小学而大遗D.其子,择师而教之
2.作者对老师的职责与为什么要从师的道理,作了精辟论述,写出了千古名句。
①作者界定的老师的职责是:____________;从句式特点审视,这是个________句。
②人必须从师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3.作者指出了“从师”的对象,这个对象是___________。在选择从师对象时,为什么不考虑年龄因素,作者揭示的理由是:__________
2022-02-05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0课 (2)师说-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10分钟课前预习练(统编版必修上册)
21-22高一上·全国·课前预习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
4 .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吾道也       ②吾从而       ③其圣人也亦远矣       道之不传也久矣       ⑤则学于师       ⑥不相师       ⑦孔子郯子       ⑧于其身也,则师焉
A.①③④/②⑦/⑤⑥⑧B.①③④/⑧⑦/②⑤⑥
C.③④/②⑥⑤/①⑦⑧D.③④/②⑥⑦/①⑤⑧
2022-02-05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0课 (2)师说-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10分钟课前预习练(统编版必修上册)
21-22高一上·全国·课前预习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5 . 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句读之不知
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D.人非生而知之者
2022-02-05更新 | 873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0课 (2)师说-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10分钟课前预习练(统编版必修上册)
21-22高一上·全国·课前预习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
6 . 下列句子中,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西望夏口,东望武昌B.下江陵,顺流而
C.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D.非能也,而绝江河
2022-02-05更新 | 205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6课 (1)赤壁赋-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10分钟课前预习练(统编版必修上册)
21-22高一上·全国·课前预习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7 . 对下列各句中加线虚词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 ②受任败军之际 ③水为之,而寒水 ④劳力者制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2022-02-05更新 | 185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6课 (1)赤壁赋-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10分钟课前预习练(统编版必修上册)
21-22高一上·全国·课前预习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8 . 下列各句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清风徐来,水波不兴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C.知不可乎骤得D.相与枕藉乎舟中
2022-02-05更新 | 153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6课 (1)赤壁赋-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10分钟课前预习练(统编版必修上册)
21-22高一上·全国·课前预习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国正逐步迈入老龄化社会,自从计划生育以来,很多家庭结构都出现了“421”的模式,现在的中年人除了要教育好下一代之外,还要负担起双方父母的养老问题。城市家庭相对好点,有居民养老保险,而农村的父母,没有养老保险或者养老金数额极低,他们的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又该如何实现呢?

构建中国特色的农村养老保障模式不能也不应照搬西方模式,只能建立在中国自己的经济文化基础之上,只能建立在发挥以家庭为主体的养老作用的基础之上。这是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创新之本。第一,强化家庭养老能使农村老人得到更细心的照顾,使老人的精神得到慰藉;第二,强化家庭养老能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养老,可以弥补政府养老之不足;第三,强化家庭养老有利于家庭的稳定,从而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第四,强化家庭养老可以使我国避免走上西方式福利国家的覆辙,走出一条中国式的农村社会保障之路。

我们认为,我国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是一个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以农村家庭保障为主线,以家族成员互助为补充,把政府、社会各方面力量结合在一起的统一整体。其基本架构为:

首先,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以土地保障筑起农村养老保障的第一道防线。土地是农民的生命线,担负着农民失业保险的重责,也是农村居民之温饱水平的实物保障。广大农村在土地承包中把人口作为主要要素,把“口粮田”作为永佃田,明确“口粮田”的福利性,“口粮田”体现政府的社会公平导向,给予农村人口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如果农村土地因被征用而增值,农民要分享土地增值的收益,这时农民的土地保障形式要随之改变,由实物形态的保障变成价值形态的保障。

其次,家庭养老保障是农村社会保障的主体形式,为此要重塑家庭文化,夯实家庭保障。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养育小孩、扶养老人是家庭的责任,国家实行的社会保障是家庭保障的补充,只有家庭不能保障时才需要社会保障。当前形势下搞好家庭保障,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重塑孝文化,把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二是要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理顺农村分配关系,减轻农民负担,发展农村产业经济,切实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提高农村家庭保障能力;三是提倡邻居互助合作,传承家族文化;四是发展乡村集体经济,努力发展村级集体企业,增加村集体的公共收入,兴办村级公益事业。

再次,建立中国特色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解决农民“老有所医”的问题。云南省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到2004年底全省20个试点县市共有648.39万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试点,占试点范围农业人口总数的88%,占全省农业人口总数的五分之一。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农民看病就医有了保障,医药费用尤其是大病住院治疗负担明显减轻,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状况得到缓解,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家庭养老能力的提高。

总之,要充分发挥传统养老文化在促进养老保障机制方面的积极作用,立足中国的制度文化和农村的传统习俗,借鉴现代社会保险的运作机制,才能建立起针对农民的农村养老保障模式。

(摘编自张衍河《论新型农村养老保障模式的基本架构》)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家庭已进入“421”的老龄化社会模式,这是实行计划生育的一个必然结果。
B.构建中国特色的农村养老保障模式,立足中国自己的国情才是制度创新之本。
C.土地和家庭是建立中国特色农村养老制度的两大关键,两者都是这一制度的主体。
D.建立新农合制度以促进农村家庭的养老能力是解决农民“老有所医”问题的唯一办法。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三段式”结构展开论证。
B.文章内容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和可行性,兼顾中国的传统、历史和国情。
C.文章论证重心得当,把重塑孝文化作为强化家庭养老保障的核心要素。
D.文章引述云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成功,证明了医疗改革的有效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于养老问题,城乡二元化的“瓶颈”问题还是存在的,农村的养老问题显得尤其突出。
B.不尊重中国农村的现状,摒弃家庭养老,就会有走上西方式福利国家的覆辙的可能。
C.减轻农民负担仍然是提高农村家庭养老能力的重要举措,要做到增收减负双线并重。
D.增加村集体公共收入,兴办村级公益事业,就能改变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状况。
2022-02-05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五单元学习任务-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10分钟课前预习练(统编版必修上册)
21-22高一上·全国·课前预习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一)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节选自《劝学》)

(二)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节选自《学记》)

(三)

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身耳。曰: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是犹求饱懒营馔,欲而惰裁衣也。

(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有                         槁:枯
B.金砺则利                    就:接近、靠近
C.又从而                 庸:归功
D.先其易者,后其节目       节目:项目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而寒                 其身也,则耻师焉
B.又从而怨            不知东方既白
C.叩之小者则小鸣       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D.是犹求饱懒营馔        臂非加长也,见者远
(3)与例句的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此皆进学之道也。
A.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B.月出于东山之上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蚓无爪牙之利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
B.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
C.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
D.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
(5)对以上三段文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段文字中,作者首先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继而论述了学习在提高人的素质等方面有重大意义。
B.第二段文字中,作者提倡在求学时,要做“善学者”和“善问者”,这样就能更有效地解决学习问题。
C.第三段文字中,作者强调容易学会而又值得推崇的技艺就是读书。广泛涉猎书籍可以助世人安身立命。
D.这三段文字,围绕“学习”的话题,从不同角度进行了阐发。只有第一段文字使用了比喻和对比论证。
2022-02-05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0课 (1)劝学-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10分钟课前预习练(统编版必修上册)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