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4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你是谁

程多宝

2022年之夏,我们一时难以穿越到1934年的秋冬,满怀崇敬地向你倾诉。那是一个风云动荡的多事之秋,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军委迫不得已率领中央红军主力,开始了一次史书上叫作“长征”的战略转移。

1934年的秋冬,蒋介石企图利用湘江天险和40万大军,把离开中央苏区的8万多红军消灭在湘江一带。

面对红五军团军团长董振堂和参谋长刘伯承下达的“阻击追敌,掩护红八军团顺利渡过苏江、泡江”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你丝毫没有退缩:人在阵地在!坚决完成任务!

时间如此紧迫,军情十万火急,你早已做好思想准备:为了民族大义慷慨赴死,在所不惜……

你醒了,如此艰难,如此疼痛。

艰难地睁开眼睛,蒙眬间你看到的是,那一丛丛干枯的树梢在弥漫的枪声中渐渐地往后躲闪。如果没了剥削与压迫,这世上该是多么美好!可是……你的身子几乎不能动弹,搭在几名国民党士兵肩膀上的那副担架,如一条破船般颠簸前行,时不时地给你来一个趔趄似的摇晃。

你猛地想起来了,这天是1934年12月18日。就在几天前,你率领的一支所剩无几的队伍好不容易突破重围,又一次遭到国民党地方部队的暗算。精疲力竭的你组织队伍绝地反击,却因被罪恶的子弹击中腹部而昏迷。醒来后,你知道自己不幸成了俘虏。

堂堂红三十四师师长,怎能成为敌人的阶下囚?你想挣扎,你想反抗,你想与敌人同归于尽,你却一样也做不到。遍体鳞伤的你动弹不得,腹部的致命重伤让你只能任人摆布,好在“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犹在耳畔。

一阵阵疼痛袭来,你又一次昏死过去。

这一路走来,29岁的你正青春蓬勃啊!自从信仰共产主义之后,你的人生如凤凰涅槃般灿烂辉煌:20岁入党,22岁参加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来又参加了中央根据地历次反“围剿”战斗,从一个为队伍送菜的菜农,成长为“一心为穷苦大众翻身得解放”的红三十四师师长。

历史不会忘记,1934年11月26日拂晓,红军长征途中最惨烈的湘江战役打响了。突破敌人在湘江沿岸精心布置的第四道封锁线,成为中国革命必须闯过的危急存亡关头。11月27日,你率部布置防御工事,阻击尾追之敌,保证全军西渡湘江。鉴于重担之艰巨、责任之光荣,组织最终选择了你率部担任全军后卫:“若是不幸被敌人截断,可返回湘江,在当地发展游击战斗。”

面对铺天盖地而来的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军,你深知,阻击敌军就是为中国革命争取时间。轰炸机如蝗虫飞舞,阵地被炮群一寸寸炸毁,衣服与肉体被弹片撕裂,连续几场白刃格斗不分昼夜……你的红三十四师处在湘、桂、中央军三路包围之下,尽管6000多人经过一次次恶战只剩下几百名将士,却像钉子般用血肉筑成钢铁阵地,整整阻击敌人四个昼夜。

11月30日清晨,你接到红军主力已顺利渡过湘江的消息,决定率部撤退之时,却发现已深陷敌人的包围圈……

西渡之路何其艰难,好不容易突出重围,你却因为腹部中弹,一大堆肠子溢出腹腔……

那种疼痛,刻骨铭心!要么疼得昏死过去,要么痛得撕裂醒来。

伴随那种没完没了的颠簸,以及刀割锯截般的疼痛,你的身体仿佛被拦腰截成两段。你咬紧牙关,硬是没有发出一声呻吟。你勉强睁开眼睛,看到树梢间几只惊恐的鸟儿没命地躲闪;耳中听到敌人一路放肆的狂笑,他们要押着你去领赏钱……

不能让敌人的阴谋得逞!威逼利诱倒不可怕,不能成为敌人反动宣传的筹码,更不能给党组织以后的营救增添困难——眼下,只有趁敌人松懈之时自我了断,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可是,除了意识上是清醒的,你已经没有一点气力以身许国。连日的饥饿早已让你疲惫不堪,身负重伤特别是腹部中弹之后,因为流血与感染,流出体外的肠子一时难以复位……

电光石火般的一个闪念,你想到了疼痛的核心所在——这让你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肠子。那一瞬间,你决定了一生的去留。

你把双手伸进腹部的伤口深处,一下,又一下……你仿佛成了一个用特殊材料制成的人,使尽全身残存的气力,终于生生地绞断了自己的肠子,当场壮烈牺牲。

只有你自己知道,你的牙齿早已咬破了嘴唇。

那些抬着你领赏的愿望落空的敌人,一个个惊慌失措,有人对着你冷却的躯体肃然起敬:中国工农红军,这是一股不可战胜的力量!

有人说,牺牲之后的你,化作了一只鲲鹏,一路追寻着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你们这支队伍这么一走啊,有个外国记者还给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地球上的红飘带。

又有人说,早些时候,你的名字叫陈树春,因为有了革命理想,最后改名为陈树湘。

长征路上,不知出现过多少个你。

你究竟是谁?

有一首歌这样唱道:“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那一丛丛干枯的树梢在弥漫的枪声中渐渐地往后躲闪”描述了战斗时的情景,烘托了战斗的激烈。
B.小说把时间写得特别具体,既表现了拖敌时间之久,也突出了当时的紧张局势和红军战士勇敢善战。
C.小说在交代湘江血战的细节时,用插叙的手法交代了陈树湘师长的生平,避免了文章叙述的单调性。
D.陈树湘师长为了不让敌人的阴谋得逞,趁敌人松懈之时,以极大的毅力绞断了自己的肠子,当场壮烈栖牲,
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前两段交代了故事的时代背景,渲染了紧迫的形势,点明了主要人物。
B.小说引用“五岭逶迤……”一诗,更加突出了红三十四师湘江阻击战的历史意义。
C.“有人说……二万五千里”运用浪漫主义手法,赞美了陈树湘师长的美好形象。
D.小说结尾处用歌词回答“你是谁”,深化了主题,表达了对烈士的赞美之情。
3.有人说,小说的主要特征是小说三要素与虚构性。请结合文本对此做简要分析。
4.文章以第二人称“你”作为叙述主体,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一棵不开花的苹果树

崔修建

那是一棵十分特别的苹果树,栽种在菜园子里五年多了,它还从来没有开过一朵花,我多么希望在即将来临的这个春天,它能开出一些粉红的花朵。

这棵苹果树,原本生长在村西的草甸子里,孤零零的,站在那些肆意疯长的茅草中间,流露着莫名的忧伤。看到形单影只的它,父亲便动了恻隐之心,觉得它很像村里无儿无女的老薛头。于是,父亲决定将它移植到屋前的菜园子里,成为那些蔬菜瓜果的邻居。

被施了农家肥,浇足了水,喷撒了杀虫药,再加上父亲不时地修剪,懂得感恩的苹果树快速地成长起来,不到两年的工夫,便宛然出落成一个秀气的大姑娘,肌肤光鲜,仪态端庄,还有着楚楚动人的气质。

①“这么好的一棵苹果树,明年一定会结出香甜的苹果。”我抚摸着它粗壮的枝干,开始憧憬起来。

它却始终没有开花,只是一年又一年地粗壮着枝干,一年又一年地茂密着叶子,在四季轮回里幸福地生长着,无忧无虑,仿佛从未听到过有关开花的召唤。

那天,母亲要杀掉家里的一只老母鸡,招待远方来的亲戚。这只老母鸡上了年纪,现在几乎不下蛋了,尽管它原来是一个下蛋能手,但如今落到被淘汰的结局,似乎是注定的,我也爱莫能助。

那一棵始终不肯开花的苹果树,根须却一直在泥土里与豆角、茄子争抢养分,浓密的树荫还遮挡了不少辣椒该享受的阳光,我对它越来越失望了,建议砍掉它算了,就像母亲淘汰那只不再下蛋的母鸡一样,不必再犹豫了。

父亲却执意留下它,理由是再等等,或许它现在还不想开花,还想无拘无束地疯长两年,等某一天它突然想开花了,没准儿就会开出令人惊讶的花呢。

我查阅了一些资料,但没有找到苹果树不肯开花的确切原因。也许真的像父亲所言,③它只是迷恋于生长,迷恋于做一棵春天发芽、秋天落叶的苹果树,至于是否开花,或者何时开花,它并不关心。再说了,谁规定了一棵苹果树就一定要开花结果?难道它不能按着自己的心愿活一回吗?别的苹果树喜欢开花就尽管开花好了,它只想尽情舒展自己的绿叶,为何要被责怪呢?

突然间,我对这棵执意不肯开花的苹果树敬佩起来:不管是命运注定了它无法开花,还是它自主选择了不开花,它都始终从容地赶着自己的路,倾听春风,笑对秋风,安然若素地迎接着四季的风霜雨雪,除了没有开出人们熟悉的花朵,没能结出人们想象的苹果,别的什么也不缺少啊,即便是有些遗憾,也无妨啊。谁的生命中没有一些遗憾呢?④何况这棵苹果树活出了独特的自己,没有走进那种千篇一律的生活模式……

如是一想,我便释然了,不再期盼着苹果树开花,反而觉得不开花的它更可爱,活得有想法,有个性,淡定而洒脱。或许父亲和母亲也是这么想的,不然,他们早就听从邻居们的劝告,将它当作生火的柴烧了。

多年以后的一个秋天,我和朋友一起去锦州游玩,到路边的一个果园买刚上市的苹果。那一树树红通通的苹果,令人口舌生津。蓦然,我想起那棵一直不开花的苹果树,便请教那位热情的果农,问他是否也遇见过不开花的苹果树,他说当然碰到过,碰到了,就砍掉,倒出位置给开花的苹果树……

我能够理解果农如此干脆利索的选择。在我家菜园子里的那棵苹果树,是幸运的,我虽然曾期待过它开花,但很少抱怨它的不开花,还渐渐地理解了它,一点点地欣赏它了。

与一位教哲学的老教授聊天时,我又提到了那棵不曾开花的苹果树,老教授感慨:那真是一棵有性格的苹果树,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也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成就,就那么不疾不徐地活一回,自由自在,根本不理会别人异样的眼光,只是坦然地活自己,这样的一生也是富足的。

时光流转,我见过种类繁多的开花的树,唯有那一株没有开花的苹果树,在我的心上深深地扎下了根,季季枝繁叶茂,在我出神的凝望与遐思中,那棵神奇的苹果树竟开出一朵朵绚丽无比的意念之花,引我朝着生命的深处,一步步地执着走去。

(有删改)

1.选文中四处批注不恰当的一项是(     
①“这么好的一棵苹果树”体现了作者对苹果树能结出香甜苹果的憧憬。
②“那一棵始终不肯开花的苹果树”体现了作者对苹果树迟迟不肯开花的失望之情。
③“它只是迷恋于生长,迷恋于做一棵春天发芽、秋天落叶的苹果树”,体现出作者对苹果树开花已经失去信心。
④“何况这棵苹果树活出了独特的自己”体现出作者对这棵不肯开花的苹果树的释然。
A.①B.②C.③D.④
2.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两文作者分别得到了哪些生命启示?
【链接材料】

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花和人都会遥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紫藤萝瀑布》)

2022-11-15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武关

杜牧

碧溪留我武关东,一笑怀王迹自穷。

郑袖娇娆酣似醉,屈原憔悴去如蓬。

山樯谷堑依然在,弱吐强吞尽已空。

今日圣神家四海,戍旗长卷夕阳中。


[注]①唐文宗开成四年(公元839年),杜牧由宣州赴长安任左补阙,途经武关时,吊古伤今,感叹时事,写下了这首《题武关》。②郑袖,楚怀王宠妃。郑袖劝楚怀王不杀张仪,导致楚怀王客死秦国。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开门见山,用拟人的艺术手法,把自己在武关的盘桓说成是“碧溪”的相留,生动形象。
B.“一笑怀王迹自穷”,是诗人对楚怀王的悲剧结局的嘲弄,更有对楚怀王其人其事的感叹、痛恨和反思。
C.颈联运用比喻的修辞写出如桅杆耸立的峰峦、似壕沟深长的山谷还在,抒发作者对江山依旧、人事全非的慨叹。
D.最后一联,作者洋溢着对当今天子如此神圣、四海为一家、天下为统一的自豪之情,看武关上长风浩荡、戍旗翻卷。
2.结合全诗,赏析诗歌的颔联。
2022-11-15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项链上的“自由星”

李健

二十年前,江洋大盗巴克在偷一颗价值上千万美元的钻石“自由星”时失手,被关进了监狱。

今天,巴克出狱了。他迫不及待地拿着先前打听到的地址,来到一幢别墅前。分别了二十年,不知道儿子是否还记得他……开门的青年先是愣愣地看着他,沉默了一会儿,随后一把抱住他,眼泪夺眶而出:“爸爸,你回来了就好。”巴克哽咽着说:“维尔,我答应你,一定不再去偷……”父子俩抱头痛哭……

维尔每日出去工作,巴克努力做好一切的家务,尽心地照顾着儿子的起居。

一天深夜,维尔看见父亲竟然在整理以前的盗窃工具!巴克干咳了两声,说:“孩子,上次失手是我这一生中最大的耻辱。前些天,老朋友罗里说他打听到‘自由星’的下落了,这次我一定能成功,我发誓这是我最后一次……”说话间他的眼里闪出了一丝奇光。

维尔愤怒地叫道:“可是爸爸,你答应过我要重新做人的!”

巴克说:“维尔,这是我洗刷耻辱的唯一机会,对我来说,没有什么比偷到‘自由星’更重要了。”维尔沉默半天,陷入了沉思。

几个星期后,罗里告诉巴克,“自由星”将要被镶嵌到一条项链上,正是行动的好时机。恰巧这天维尔对父亲说自己要外出几天,再三叮嘱他不准出门。巴克觉得这简直是天赐良机。可是,老巴克苦思冥想了两天也没想出什么妙计,最后他决定铤而走险,无论如何都要试一次。

吃过晚饭,巴克鬼使神差地第一次走进了维尔的书房,想给儿子留下一封信。巧的是那间房间平时都是锁着的,今天却开着。走进屋子,老巴克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只见儿子的书架上堆满了关于珠宝知识的工具书,墙上还有一张装裱考究的证书。巴克凑上前去,细细读那张证书,不由大吃了一惊,儿子维尔竟然是伦敦最好的一名珠宝镶嵌师!不知为什么,巴克的内心突然有一种坐立不安的感觉。就在这时,楼下的电话急促地响了起来。

巴克跑下楼,接起电话里面传出他的老朋友罗里的声音:“巴克,是你干的吗?”巴克愣住了:“我干了什么?”

罗里急急地说:“‘自由星’呀!那个富商请了一位镶嵌师把‘自由星’镶嵌到项链上,可是镶嵌师离开后,那颗钻石变成了赝品!那个小偷一定是在镶嵌过程中将钻石掉了……”

放下电话,巴克的额头已渗出一层汗珠,他愣了一会儿,疯了似的穿上外套,冲向大门,这时,一头撞上了一个人——维尔。

巴克一把将儿子拉进了屋子,然后死死关上了门:“你这几天出去都干了些什么?你,你偷了‘自由星’?”

“你不是一直想得到它吗?”维尔从怀里取出一个小盒子放到桌上,说,“爸爸,既然你这么放不下‘自由星’,我就替你把它带来了。我知道,以你现在的身手去偷的话,一定会被再次抓住,而这一次,我们或许再也见不到了!”

巴克一下子瘫坐在椅子上:“儿子,你怎么这么傻!为了一颗钻石,你把自己大好的前途都毁掉了……”

维尔却满不在乎地说:“爸爸,你不是说,没有什么比这颗钻石更重要的吗?现在,它是你的了,你不想看一看吗?”

巴克嘴唇哆嗦,用颤抖的手打开了桌上的小盒子,一点没错,项链上缀的正是他日思夜想了二十年的“自由星”!可是他的心里却一点兴奋的感觉都没有,他看着这颗钻石,不由老泪纵横:“二十年前,为了这颗‘自由星’,我离开了你,想不到二十年以后,我们刚刚在一起,为了这颗‘自由星’,你又要离开我了,这都是我的错啊!让我替你入狱吧,我去警察局自首……

维尔静静地看着父亲,过了片刻,他说:“好了!爸爸,我在说谎,我没有偷‘自由星’。我是被人请去镶嵌‘自由星’了。我恳求那位富商让我用自己所有的资产和名声做抵押,拥有它一个晚上,他答应了。”说着,他拿起了这条镶嵌着“自由星”的项链,“当然,还要谢谢你的老朋友罗里,他帮我一起撒了一个善意的谎。我这样做,只是为了不再离开你,爸爸!”

巴克呆呆地站在那里,嘴唇哆嗦着,终于,他一把抱住了维尔,用颤抖的声音说:“好儿子,今天我才懂得,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不是钻石珠宝,不是‘自由星’,而是我们两个能够在一起!直到今天,我才真正获得了自由!”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巴克二十年没能尽父亲的责任,他努力做家务、照顾儿子,说明他内心有愧疚。
B.巴克出狱后迫不及待地去找多年未见的儿子,为了弥补多年的亏欠,他坚持要偷“自由星”。
C.刻画巴克这个人物形象时,作者使用了多种描写手法,如神态描写“嘴唇哆嗦”,突出了人物当时的心情。
D.维尔故意“满不在乎地”说自己偷“自由星”的事情,是想借此唤醒巴克的内心——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2.关于文中“罗里”这一人物的描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罗里虽没有出场,却是故事中不可或缺的人物,小说情节的展开和深入离不开罗里这一人物。
B.罗里认为,自由星将要被镶嵌到一条项链上,这正是行动的好时机,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C.罗里给巴克打电话说,镶嵌师在镶嵌过程中将钻石换成了赝品,既照应前文,又为后文作铺垫。
D.罗里是为小说中塑造的主要人物服务的,作者运用了语言、神态等多种描写方式对其进行描写。
3.小说善于铺垫设伏,故事情节高潮迭起,试结合文本分析作品中的伏笔设置。
4.作品把珠宝命名为“自由星”,试结合文本分析其作用。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

陆游

腐儒碌碌叹无奇,独喜遗编不我欺。

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

高梧策策传寒意,叠鼓冬冬迫睡期。

秋夜渐长饥作祟,一杯山药进琼糜。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标题中“秋夜”点明季节,“读书”点出主要事件,“二鼓”是读书结束时间。
B.首联感叹那些“碌碌无奇”的“腐儒”都只喜欢那些古人的从不欺骗自己的遗编。
C.颔联意境优美,对仗工整,相映成趣,从室内写诗人夜读的情景,令人倍感亲切。
D.“策策”“冬冬”是象声词,落叶声中显寒意,鼓声催人睡;秋夜深更,情景逼真。
2.有人评论诗的后两联“笔调清淡,但意境不薄”,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杨瑗尉南海

岑 参

不择南州尉,高堂有老亲。

楼台重蜃气,邑里杂鲛人。

海暗三山雨,花明五岭春。

此乡多宝玉,慎莫厌清贫。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照应标题,交代了友人此次出行的目的地及原因。
B.“楼台重蜃气”的描写会让人联想到李白的“云生结海楼”。
C.颔联虚实结合,写出了南海之地的荒蛮,表达了对友人的同情。
D.尾联“慎”字表现了诗人对友人劝诫,希望友人能够保持清廉的节操。
2.请赏析颈联“暗”与“明”的妙处。
7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小宅

白居易

小宅里闾接,疏篱鸡犬通。渠分南巷水,窗借北家风,

庾信园殊小,陶潜屋不丰。何劳问宽窄,宽窄在心中。


【注释】①庾信,六朝末期的一位大诗人。
1.下列语句中,对自己住处的态度与本诗最不相称的一项是(     
A.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B.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C.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D.斯是随室,惟吾德馨。
2.诗中提及庾信、陶潜二人,有何用意?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塞下曲六首(其三)

李白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注】①渭桥:位于唐代长安西北渭水上。②辞汉月:指离开京城。天骄:指匈奴,这里指敌人。③星芒:指旌头星的光芒。星芒尽:指战争结束。海雾:沙漠上的雾气,指战争的气氛。④霍嫖姚:指霍去病,汉武帝时名将,曾做过嫖姚校尉。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战马飞奔出渭桥,风驰电掣,既说明兵强马壮、军队士气旺盛,又渲染了军情急迫的紧张气氛。
B.颔联“弯弓”与“插羽”形象表现了战争的残酷,也照应了首联的内容。
C.颈联描写“破天骄”后的景象,战争结束后,敌军营寨空无一人,战争的气氛消失,烘托出战争的悲壮惨烈。
D.尾联是说军队凯旋后只有像霍嫖姚这样的大将才能被绘像于麒麟阁,“独有”二字略有讽刺当政者之意。
2.作者是如何表现将士们的英雄形象和献身精神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难忘的生日

在三月份我的生日到来之前,学校里发生的一切,我在这儿全都略过不提了。生日那天的事,我记得真是太清楚了。那是在早饭以后,原本在运动场上的我们被召进教室,夏普先生进来叫道:

“大卫·科波菲尔,到小客厅去。”

我心里想,一定是佩格蒂给我捎来一篮东西了,所以听到这叫喊声我高兴极了。当我匆匆忙忙从座位上离开时,周围的一些同学都要求我分东西时别忘了他们。

“别急,大卫,”夏普先生说,“有的是时间,我的孩子,别急。”

“大卫·科波菲尔,”克里克尔太太把我领到一张沙发跟前,在我旁边坐下后对我说,“我特意把你叫来,是要跟你谈谈。我有一件事要告诉你,我的孩子。”

听了这话,不知为什么我全身都颤抖起来,只是依旧盯住她看着,不想回答。

“因为,”她说,“说起来很难过,我得告诉你,今天早上我听说你妈妈病得很厉害。”

一片迷雾突然在我和克里克尔太太之间升起,她的身影似乎在雾中摇晃了一会儿。接着我觉得烫人的热泪流淌到我的脸上,她的身影也静止了下来。

“她病得很危险。”她补充说。现在我全明白了。

“她死了。”

用不着这样告诉我了。我伤心地痛哭起来,觉出我已成了这个大千世界上的一个孤儿了。

第二天下午,我离开了萨伦学校。车走得很慢,整整走了一夜,直到第二天早上九至十点钟,我们才到达亚茅斯。

我还没走进屋门,便扑到在佩格蒂的怀里了。她把我领进家门。她刚一见到我时,伤心地哭起来了,不过很快就控制住了。她低声说话,轻轻走路,好像生怕会打扰死者似的。我发觉她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上过床了,她晚上依旧坐在那儿守着她说,只要她这个可怜的、亲爱的宝贝还没下葬,她就决不离开她。

即便葬礼是昨天举行的,我也不可能记得更清楚了。我们站在墓穴的四周。这一天,我觉得跟任何别的一天都不一样。那天的天色,跟往日也不相同——显得格外惨淡。这时,四周一片肃然的寂静,这寂静是我们和即将入土安息的人从家里带来的。当我们都光着头站在那儿时,我听到了牧师的声音,在露天之下,它好像从远处传来,但是清晰明白,他说:“主耶稣说,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接着我便听到了呜咽的声音。在离我站的地方一段距离的旁观者中,我看到呜咽的原来是那位善良忠诚的女仆。在世间所有的人中,她是我最爱的人。我这颗孩提的心完全相信,总有一天上帝会对她说“做得好”的。

佩格蒂告诉我说:“在那最后的一夜,那天晚上,她吻了我,对我说:‘要是我的小婴儿也活不了的话,佩格蒂,请你告诉他们,要他们把他放在我的怀里,把我们埋在一起。’(他们这样办了,因为那可怜的小宝贝只比她多活了一天。)‘让我那最亲爱的小宝贝跟我一起去我们的安息地方吧!’她说,‘你还要告诉他,说他的母亲躺在这儿时,为他祝福过,不是一次,而是上千次。’”

说到这儿,佩格蒂默不作声了,她用手轻轻地拍着我的手。

“一直到深夜的时候,”佩格蒂说,“她向我要水喝。喝了以后,她对我微微一笑,哎呀!——漂亮极了!”

“后来天亮了,太阳正在升起。这时她对我说,科波菲尔先生待她总是那么和蔼可亲,温存体贴,对她总是那么宽容;每当她对自己信心不足时,他就对她说,一颗仁爱的心,比智慧更宝贵,更有力量。由于她有这样一颗心,他感到很幸福。‘佩格蒂,我亲爱的,’接着她说,‘让我跟你挨得再近一些。’因为当时她已经非常虚弱了。‘把你那好心的胳臂放到我的脖子下面吧,’她说,‘把我转向你一边,因为你的脸离我太远了,我要跟它靠近一点。’我照她的吩咐做了。哦,大卫呀!那一时刻已经到了,我第一次跟你分别时说的话,应验了——她高兴地把她可怜的头放在她的又傻又笨、脾气又坏的老佩格蒂的胳臂上——就这样,她像个睡着的孩子似的,死去了!”

佩格蒂的叙述就这样完结了。打从我知道我的母亲死时情况的那一刻起,她一生的最后那段生活,便从我的心中消失了。从那时起,我能记得的,只是那个给我留下最初印象的年轻的母亲,那个老爱把自己发光的卷发在手指上一圈圈缠绕,以及常在黄昏时分跟我在客厅中跳舞的母亲。佩格蒂这会儿对我说的这番话,不仅没能把我带回到她一生的后期,而且使她早期的印象在我一心中扎了根。这样说或许有点奇怪,但事实确实如此。她这一死,就又飞回到她那宁静安详、无忧无虑的青春时代,其余的一切全都消逝了。

(节选自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

1.下列对小说节选部分思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克里克尔太太不是直接告诉“我”母亲的死讯,而是语气尽量委婉、舒缓,以免刺激年弱的“我”,表明她是一个善良、懂得体贴他人的人。
B.“我”听到夏普先生召唤后的反应,与获悉母亲死讯后的反应形成巨大反差,“我”一时之间难受无比,所以,“我伤心地痛哭起来”。
C.母亲去世前,把头放在老佩格蒂的胳臂上,表达了她对老佩格蒂的无限依恋,也显示了她们主仆之间深厚的感情。
D.佩格蒂叙述完母亲的临终情形后,“我”对母亲一生的后期印象却消失了,这是因为“我”年龄还小,不能够记住更多的事情。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孩子的心理视觉向读者展示了一个他眼中的世界,以“我”的口吻,以亲身经历者的眼光去观察和叙述,使小说更具有客观性。
B.“一片迷雾突然在我和克里克尔太太之间升起,她的身影似乎在雾中摇晃了一会儿。”这句话采用了心理描写手法,写出“我”的幻觉,表现了“我”在听到母亲病危时的震惊和内心的悲痛。
C.佩格蒂对母亲临终情形的叙述中,多次集中写母亲的神态,尽量把母亲叙述得安详、宁静,既表达了佩格蒂对母亲的疼爱,也是为了减轻“我”对母亲去世的伤痛。
D.小说在记叙母亲下葬时,描写了墓园“四周一片肃然的寂静”,这一环境描写烘托了“我”对母亲去世的哀伤和悲痛之情。
3.佩格蒂是大卫的老奶妈,也是大卫母亲的女仆,她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概括。
4.有人认为,节选部分的标题为“难忘的生日”并不准确,应改为“母丧之日”。你认为这两个标题哪一个更好?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由。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雨中对酒庭下海棠经雨不谢【注】

陈与义

巴陵二月客添衣,草草杯觞恨醉迟。

燕子不禁连夜雨,海棠犹待老夫诗。

天翻地覆伤春色,齿豁头童祝圣时。

白竹篱前湖海阔,茫茫身世两堪悲。


【注】本诗作于建炎三年,当时南宋朝廷正处在风雨飘摇之际,作者避乱于岳州。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交待写诗的地点、时间以及诗人对环境的感受,“恨醉迟”写出诗人愁绪之深。
B.颈联对仗工整,明写季节变化,暗含国破家亡,自己却年老体衰,不能有所作为之意。
C.尾联以景结情,“白竹篱”为眼前所见之实景,“湖海阔”为内心联想而来的虚景。
D.本诗感慨悲壮,其中蕴含的深沉的忧国伤已之意,与杜甫《春望》有异曲同工之处。
2.本诗颔联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
2022-11-07更新 | 16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