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标点符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32 道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学承担的责任首先是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学会思考实质上是______A_____,并把这一习惯运用于实际生活中。简单来讲,学会思考就是以思辨的眼光审视身边事物。

真正的教育的首要责任,是教会人类把自己从以讹传讹所形成的常识中解救出来。②要认清它,思考它,而不是被常识这匹蒙着眼睛的野马拉着跑。③四年的大学是一段珍贵的时光,学生有机会认真思考。④大学所提供的另一个重要资源就是朝夕相处的同学。同学们对各种话题可以用严谨的态度相互质疑和辩论,以最放松的心情促膝相谈至深夜。而大学并不是学会思考的唯一机会,它既不是第一个机会,也不是最后一个机会,但它______B_____。如果你在大学毕业时还没学会真正地思考,那么在毕业之后成功概率就更低了。大学的使命是成就一个更有意思的你。______C_____,是因为他大量阅读,习惯思考,放缓脚步,投入深度对话,并为自己创建了一个丰满的内心世界。

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关于画波浪线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句删去逗号后,句子的意思不会发生改变。
B.②句中“蒙着眼睛的野马”使用了比喻手法。
C.③句语句通顺,表达简洁,不存在语病情况。
D.④句中的“所”字删去后,句子的意思不受影响。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人尝拿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来譬喻朋友的交互影响。这譬喻实在是很恰当。玉石有瑕疵棱角,用一种器具来切磋琢磨它,它才能圆融光润,才能成器      ①      ,如私心、成见、骄矜、暴躁、愚昧、顽恶之类,要多受切磋琢磨,才能洗刷净尽,达到玉润珠圆的境界。

      ②      ,与自己愈不同,磨擦愈多,切磋琢磨的影响也就愈大。这影响在学问思想方面最容易见出。一个人多和异己的朋友讨论,会逐渐发现自己学说的不圆满处,对方学说的有可取处,逼得自己不得不作进一层的思考,这样做学问才能逐渐      A       在朋友互相切磋中,一方面被      ③      。一个人被的方面愈多,吸收外来的滋养也就愈丰富。

对于一个人愈同情,就愈能了解他;你愈了解他,也就愈同情他。法国人有一句成语说:了解一切,就是宽容一切。这句话说来像很容易,却是人生的最高智慧,需要极伟大的胸襟才能做到。修养这种胸襟的捷径是多与人做真正的好朋友,多与人      B      ,从对于一部分人得到深刻的了解,做到对于一般人类起深厚的同情。

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分析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第一段第一行的两处“譬喻”,也可以用“比喻”来代替。
B.文中第一段引号,有引用和强调的作用。
C.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与“了解与同情是互为因果的”,表意相近。
D.文中最后一段中加点的两个“对于”,改为“对”,不符合语境。
2.请在文中A、B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3.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语段,完成各题。

把栗子放在竹篮里,挂在通风的地方吹几天,就成了“风栗子”。风栗子肉微有皱纹,微软,吃起来更为细腻有韧性。不像吃生栗子会弄得满嘴都是碎粒,而且更甜。贾宝玉为一件事生了气,袭人给他打岔,说:“我想吃风栗子了。你给我取去。”怡红院的檐下是挂了一篮风栗子的。风栗子入《红楼梦》,身价就高起来,雅了。这栗子是什么来头,是贾蓉送来的?刘姥姥送来的?还是宝玉自己在外面买的?不知道,书中并未交待。

栗子熟食的较多。我的家乡原来没有炒栗子,只是放在火里烤。冬天,生一个铜火盆,丢几个栗子在通红的炭火里,一会儿,砰的一声,蹦出一个裂了壳的熟栗子,抓起来,在手里来回倒,连连吹气使冷,剥壳入口,香甜无比,是雪天的乐事。不过烤栗子要小心,弄不好会炸伤眼睛。烤栗子外国也有,西方有“火中取栗”的寓言,这栗子大概是烤的。

1.文学作品中问号用法丰富,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请结合文本,分析画波浪线句子中问号的作用。
2.请赏析划横线句子的语言特点。
3.语言文字运用Ⅰ和Ⅱ中加点词“韧性”的表意有何不同?
(1)也可以称之为“大自然的韧性”。
(2)吃起来更为细腻有韧性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这条道不宽,只能称之为小路。因为通往车站,过往的行人 A 。道旁有一棵柿子树,初秋时节果实累累。行人路过这棵树时,这些橘红的小家伙,时而在他们眼前晃动,时而从他们头顶擦过,竭尽挑逗之能事。然而,路人皆是避让,不为所动。它明明长在热闹的路旁,却像在荒郊野外似的 B

进入深秋,我想象,应该是果子落尽,只剩下枯枝残叶了。不料,竟然还有好些个果子挺立在枯枝上,虽然表皮已起皱,色泽已黯然,但群体效应还是有的。反倒是残叶将尽,零星没几片了。没想到,柿子树的晚景竟是以秃枝和果子来构图的。只能说是我这个生长在城里的人 C 了。然而,我却分明感觉,挂在上面的果子因为没有了枝叶的烘托,愈发突出了它的凋零。就好比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是呀,果实是收获的象征,而收获的景象是需要团队的,繁枝和茂叶是果实的团队,一旦离开了它们,即使有果也不了。①这么想来,人又何尝不像一枚果实?②即便是享受孤独的诗人也会与月亮和影子组团。③可见,一个拥有亲情友情的人,心底是丰润充盈的。否则,④纵然表象光鲜,内心亦难免孤独。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下列句子中的引号作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这些橘红的“小家伙”
B.竭尽“挑逗”之能事
C.柿子树的“晚景”竟是以秃枝和果子来构图的
D.愈发突出了它的“凋零”
3.“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两句诗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她站住了,那琴声是从备斋里传出来的,徐缓、轻柔的绕过那白雪中的雕梁画栋,在雪中的清冷的空气里, A 飘过来,向她飘过来,琴弓在舒展,丝弦在震颤,扣人心扉的节奏和旋律,如泣,如诉,如梦,如诗,从容不迫地讲述着东方一个古老的、生死不渝的故事①……她的心被俘虏了, B 地走过去,走过去,怕踩动脚下的雪,发出一丝杂音,破坏了那纯净如水的韵律。②她又停下来,她不忍心去叩响那小小书斋的门,去打断那宁静的世界中的天籁之音……她从备斋前走开了,③踏着被白雪覆盖的小桥,沿着粉雕玉琢的石阶,走上湖心小岛,站在小亭的檐下,静静地听着,琴声在她耳畔回旋,回旋……

雪花 C 地飘落,岸边的博雅塔,水中的石舫,都披上了一身轻柔的白纱。垂柳,国槐,银杏,红枫,树叶都早已落尽了,如今被白雪挂满了枝头④……洁白的燕园,洁白的未名湖,洁白的小岛,漫天飞雪中,伫立着一个少女的身影……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叠词,三处叠词不能相同。
2.对文学作品来说,省略号的使用有时很有表现力。文中五个段落都以省略号结尾,请分析第一处和最后一处省略号各有怎样的表现力。
3.“忽如一夜东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古诗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

6 . 阅读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北京在城市建设中,规划了两道绿化隔离带——自内而外分别简称一绿的城市公园环、二绿的郊野公园环。之所以进行这样的规划,是为了以绿化带作为控制城市空间扩张的生态屏障,并为市民提供休闲游憩空间。③如今,环城皆是郁郁葱葱的森林和公园,城市面貌耳目一新,已形成了一半森林一半城的生态底色。④未来,北京城市绿化建设规划最终的目标是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绿成为这座城市最容易撷取的色彩。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②句中“之所以”应删去。
B.③句中的成语“耳目一新”使用恰当。
C.③④两句中引号的用法不相同。
D.④句中的“撷取”不能换为“截取”
(2)①句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在保持句意的基础上修改,将修改后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聪明的牲口确乎知道人意,刚刚望见宅门,那马便立刻放缓脚步了,并且和它背上的主人同时垂了头,一步一顿,像捣米一样。

暮霭笼罩了大宅,邻屋上都腾起浓黑的炊烟,已经是晚饭时候。家将们听得马蹄声,早已迎了出来,都在宅门外垂着手直挺挺地站着。羿在垃圾堆边懒懒地下了马,家将们便接过缰绳和鞭子去。他刚要跨进大门,低头看看挂在腰间的满壶的簇新的箭和网里的三匹乌老鸦和一匹射碎了的小麻雀,心里就非常踌躇。但到底硬着头皮,大踏步走进去了;箭在壶里豁朗豁朗地响着。

刚到内院,他便见嫦娥在圆窗里探了一探头。他知道她眼睛快,一定早瞧见那几匹乌鸦的了,③不觉一吓,脚步登时也一停,——但只得往里走。使女们都迎出来,给他卸了弓箭,解下网兜。他仿佛觉得她们都在苦笑。

太太……他擦过手脸,走进内房去,一面叫。

嫦娥正在看着圆窗外的暮天,慢慢回过头来,似理不理向他看了一眼,没有答应。

这种情形,羿倒久已习惯的了,至少已有一年多。他仍旧走近去,坐在对面的铺着脱毛的旧豹皮的木榻上,搔着头皮,④支支吾吾地说——今天的运气仍旧不见佳,还是只有乌鸦……。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放缓”表面上写马的动作,实际上暗示了主人的心情,与下文“踌躇”形成呼应。
B.“大踏步”承接前句“但到底硬着头皮”,写出了后羿对打猎无甚收获的不以为意。
C.文中“仿佛”与《荷塘月色》“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中的“仿佛”都表示想象。
D.“似理不理”表现嫦娥对现在生活的不满,也见出她对羿既牵挂又冷淡的矛盾心情。
2.语言文字运用Ⅰ和Ⅱ中画横线部分的四处破折号分为三种用法,请对应序号概括其用法。
3.请概括文中画波浪线部分表达上的特点并分析其效果。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站在一处较高的山坡上望见山的前方一大片一直延伸到远处村庄的稻田以及稻田不远处两岸长满青青的草和各色野花的淙淙流淌的河流。风徐徐地吹在身上,①正享受着自然的馈赠,头上的云却又开始密集地整队,我知道又有一场雨会准时赴约了。

望着眼前这么一大片碧波荡漾的水稻,微风拂过,②稻浪阵阵,真的就像碧绿湖水的层层涟漪。抬头看看天,雨下就下吧,也不会下太大。本来就是雨季,山河湖泊需要水,水稻抽穗和灌浆更需要水。

面前的大片稻田,正是得到了河水的滋养。恰如好茶更需好水冲泡一样,优质大米产生的前提,一定是土壤和水源的出类拔萃。东北地区的土壤和水源均是优中之优,有利于孕育品质优良的大米。我再次望向细雨中的稻田,感念于这种沉浸式体验——雨中赏稻田更富于诗意。现场看雨水给水稻洗澡,洗啊洗,洗啊洗,③在夏天的雨里洗澡,是“清凉浴”。特别是在山区,云朵从山边升起,雨水又下在乡村,这里的雨水很洁净,稻花与人们都可以张开嘴去接雨,④雨丝丝落下,又向下渗入土地,形成山泉,滋养着万千生物。

1.对文学作品来说,标号在标明词语的性质和作用时,往往很有表现力。请分析文中画横线部分的引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
2.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五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3.“凉爽极了。”这句话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的俗语有很多令人费解的矛盾之处。如虽有相助之心,却无拔刀勇气,于是俗话说“路不平有人铲,事不平有人管”,可又说“各自扫取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看到了中国俗语的矛盾性,中国人心理的矛盾性,中国人自古以来仿佛都为自己的行为找各种理由,生活得非常没有原则,没有逻辑,生活得非常马虎而且自欺欺人,很容易对自己妥协,表现得很耿直又很圆滑,因此外国人永远也不能理解中国人真实的心理。但是这么看中国人就失之偏颇了,中国俗语里的矛盾性其实更多展现的是中国人看问题的思辨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等等。比如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但俗语又说“读过万卷书,胸中无适主”(郑板桥)。

在俗语的对立矛盾中我们也看到了中国人的智慧,不同语境下,正反都有理,并非非黑即白。这就避免了看问题绝对化。你可以选择此,也可以选择彼,你的思维方式在矛盾的分析中不断改变。一切都要你自己根据情况进行选择,如有“众口铄金”,也有“清者自清”,我们在选择的时候,基本上会达成共识不能无视流言,要相信自己的人格。

1.下列对文中加点处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很耿直又很圆滑”可以表述为“很圆滑又很耿直”。
B.“失之偏颇”可以改为“有失偏颇”。
C.“达成共识:”处的冒号不能改成破折号。
D.“既……也……”不能改为“不仅……又……”。
2.请在横线处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写两组恰当的句子,与画波浪线的句子形成排比,要求内容正确贴切,语意完整连贯。
3.文中画横线处两个关于读书的名句矛盾非常突出,请分析两者侧重点有何不同,分别作出评论。要求每条评论不超过30个字,句了简洁流畅。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科普摄影可以讲述有趣的事情。①由于跃出水面的草鱼,努力的去咬食浮在水面的莲花,使人觉得甚是惊奇。其真相是,啃食莲花的鱼大多是食草鱼类,莲花由于花瓣富含营养而成为它们的最爱。②身上披着草蔓“迷彩服”的一头麋鹿,看上去很是怪异,殊不知,这正是雄麋鹿发情时的一种行为。更有意思的是,树叶上有一坨“鸟粪”,其真实身份是蓑蛾用于藏身的“睡袋”,是它用植物叶片黏合制作而成的,③它正是用这种骗术躲避天敌,甚至骗过小鸟的眼睛。有的昆虫可以将自己的蛹“变成”一节树棍,形态与其藏身的环境一致,从而达到避害的目的,这让人们记住了“拟态”的知识点。

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引号作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树叶上有一坨“鸟粪”。
B.其真实身份是蓑蛾用于藏身的“睡袋”。
C.有的昆虫可以将自己的蛹“变成”一节树棍。
D.这让人们记住了“拟态”的知识点。
2.文中画横线的三个句子均存在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请结合语段的内容,为“拟态”下定义,不超过48个字。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