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论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77 道试题
11-12高三下·浙江杭州·阶段练习
1 . 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小题。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论语》1.15)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论语》13.5)


【注】①专对:独立应对。
1.从上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的教育观。
甲:_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___
2.上面的两种教育观之间有什么联系,试作简要分析。
2012-03-29更新 | 793次组卷 | 2卷引用:2012年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高三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卷
10-11高三上·浙江·阶段练习
其他 | 适中(0.65) |
2 . 阅读《论语》中的三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1.根据上文,写出一个相应的成语___________
2.分析上文内容,说说君子与小人的区别。
2010-11-19更新 | 308次组卷 | 2卷引用:2011届浙江省杭十四中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卷
9-10高三·福建三明·阶段练习
3 .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论语·卫灵公》)
[注] ①卫灵公:春秋时卫国国君,名元。②陈:即“阵”,军师行伍之列。此言打仗布阵之法。⑧俎豆之事:指祭祀礼仪之事。④从者:随从之人,指弟子。从,音zòng。下列各项中,对下面《论语》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古人以“六艺”为学,孔子通晓军旅之事,却不与卫灵公谈论,显示了一个有仁爱思想的儒者,绝不放弃理想而去阿附有权势的人。
B.在陈国孔子师徒处于挫折、困境中,弟子们尽管受现实生活煎熬,但依然跟随着孔子,毫无怨言。
C.子路认为做了君子,就应该保证显达,不可能处于困境之中。
D.孔子认为,一个人有了生命价值的选择,那么穷与通就成为次要问题。通时要想到穷时,穷时要坚守志节。从本章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和弟子们道德修为的差距。
2010-10-19更新 | 76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福建省三明一中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卷
9-10高三·湖南郴州·阶段练习
其他 | 适中(0.65) |
4 .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1)翻译划线的句子
答:
(2)这则论语蕴涵的哲理是什么?
答:
2010-08-04更新 | 47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嘉禾一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学情摸底考试试题语文
2010·浙江温州·一模
5 . 阅读下面文字,然后回答下面小题。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曰:“赐也亦有恶乎?” “恶缴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1.请从上面文字中提炼一个成语。
2.从上面文字概括孔子心目中君子应具备的品质,并结合自己看法进行评析。
2010-05-02更新 | 41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中学2010届高三4月份考试语文试卷
2010·浙江·一模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1.请从上述文字中提炼出一个成语。
2.从孔子对子路两次评价的共同特点中概括出孔子的教育特色,并加以评析。
2010-04-10更新 | 874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教育考试院2010年高考测试样卷
7 . 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子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1.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例如“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
2.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况出一条教学原则,并加以评析。
2010-03-02更新 | 494次组卷 | 5卷引用: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语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