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孟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1 . 阅读选段,完成后面问题。

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

1.下列句子中加黑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今恩足以禽兽                              及 :到达
B.言举斯心加彼而已                       诸:之于
C.古之人所以大人者,无他焉          过:过错
D.,然后知轻重                              权:称一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黑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我非爱财而易之以羊也                    见其生,不忍见
B.宜乎百姓谓我爱也                           故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C.无伤也,是仁术也                           夫我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D.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3.下列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
A.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译:我不是吝惜钱财而用羊换掉牛的,老百姓说我吝啬是理所应当的了。”
B.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
译:齐宣王高兴了,说:“《诗经》说:‘别人有什么心思,我能揣测到。’──这就是夫子您说的吧。
C.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译:看不见整车的柴草,是因为不用目力;老百姓没有被爱护,是因为不肯施恩德。
D.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译:尊敬自己的老人,进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进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孩子。
4.下列对文意理解有误的一项:
A.”保民而王”是孟子提出的中心论点,可见孟子认为王天下的关键在于行仁政。
B.孟子利用“以羊易牛”这件小事中齐宣王“吾不忍其觳觫”的说法来大做文章,说这种“不忍之心”也就是仁爱的表现,博得了对方的欢心,大大缩短了彼此的思想距离。
C.孟子用启发式解决了宣王心理上的疑难和矛盾,他告诉宣王只要有不忍之心,不用再做什么就能达到称王的目的。
D.孟子以精彩的比喻说明了“不为”与“不能”的根本区别,指出齐宣王没施行仁政,并非“不能”,而是“不为”。这些比喻十分精当生动,体现了孟子长于比喻的特点。
2020-03-24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平谷区第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未有仁而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

庄暴①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曰:“好乐何如?”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曰:“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

曰:“可得闻与?”

曰:“独乐乐,与人乐,孰乐?”

曰:“不若与人。”

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

“臣请王言乐。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举疾首蹩頞②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今王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蹩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孟子》有删减


注释:①庄暴:人名,即下文提到的的庄子。②疾首蹙頞(cù è):疾首,头痛;蹙頞 ,愁貌病容。
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不夺不                 餍:满足            未有仁而其亲者也        遗:遗弃
B.今王猎于此          田:打猎                                          乐:喜欢,欣赏
C.寡人之身             及:等到          入以其父兄                  事:侍奉
D.坚利兵                 甲:甲兵之士   谁与王                         敌:匹敌
2.下列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南辱            架梁之椽,多机上之工女
B.王好乐甚        不王
C.臣请王言乐     庖丁文惠君解牛
D.何利吾国        神遇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见梁惠王阐述了治国看重仁义而轻视利益的观点,这与《论语》所说“放于利而行,多怨”的思想是一致的。
B.孟子认为一国之君过多谈论利益会导致身死国亡,因为不讲究仁义单纯追求最大利益会刺激大夫、士庶人等交相争利、抛弃仁义。
C.孟子以王好乐问,王却说不喜好先王之乐只喜欢当今的俗乐,表现出了对儒家礼乐思想的抵触。孟子却说无妨,因为古今之乐的本质都是要与民同乐。
D.兵败丧地的梁惠王要报仇雪耻,孟子建议国内兴兵革之利去征伐那些无道之君,则无人能敌。
4.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
万乘之国被千乘之家夺取,千乘之国被百乘之家夺取,(这种情况)不是不多啊。
B.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
他们侵夺了人民耕种的时节,使得来百姓不能耕种供养他们的父母,父母挨冻受饿,兄弟及夫妻分离。
C.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
寡人认为这是很羞耻的,愿意为这些牺牲的人报仇雪耻,应该怎么办才好?
D.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齐王非常喜欢音乐,那么齐国治理得大概很不错了吧!
5.根据文章概括孟子的仁政思想的具体内容。
2020-07-11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八一学校 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2015高三·北京·学业考试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3 .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被列入“四书五经”。它记载了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的言行,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
B.《三国演义》以西汉末年至三国时期这段历史为创作背景,塑造了曹操、刘备、孙权、张良、诸葛亮、周瑜等艺术形象。
C.贾宝玉是贾政的儿子,林黛玉是贾宝玉姑母(贾敏)的女儿,他们之间的悲欢离合是小说《红楼梦》的故事主线之一。
D.《巴黎圣母院》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作家雨果的代表作。作品中的敲钟人卡西莫多是一个相貌丑陋但心地善良的人。
2016-11-18更新 | 279次组卷 | 2卷引用:2015届北京市普通高中春季会考语文试卷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涂有饿莩而不知,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斯天下之民至焉。

(节选自《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罟不入洿池                 数:密
B.狗彘食人食而不知       检:制止,约束
C.涂有饿莩而不知          发:打开粮仓,赈济百姓
D.王无罪                       岁:年岁,时间
2.把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2019-06-14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北京市海淀区2018-2019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5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①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乙】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烦执事。越国以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②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越国以                                鄙:把……当作边邑
B.焉用亡郑以                         陪:陪伴
C.吾老,以及人之老                  老:尊重
D.秦以利晋                                阙:减损
2.下列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故羊易之也B.乱易整
C.敢烦执事D.阙秦利晋
3.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刑于寡妻B.是折枝之类也
C.失其所与,不知D.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4.下列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名周。他学问渊博,善于论辩,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庄子》行世,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B.孔子曾经整理过的《诗》《书》《礼》《易》《乐》《春秋》,后来被尊为“六经”。
C.《春秋》为编年体,《战国策》为国别体,《史记》为纪传体,《左传》为语录体。
D.孟子,名轲,战国邹人。孟子劝导齐宜人“推恩”于民,体现了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即民本意识,他主张施行“王道”。
5.翻译下列句子。
①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②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2024-05-05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北京教育学院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以知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凌上犯禁,凌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昔者,七十九代之君,法制不一,号令不同,俱王天下者,何也?必国富而粟多也。夫富国多粟生于农,故先王之。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巧。末作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

先王者,善为民除害兴利,故天下民归之。所谓兴利,利农事也;所谓除害者,禁害农事也。国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虽变俗习、驱众移民,至于杀之,民不怨也。民贫则轻家易去,轻家易去,则上令不能必行;上令不能必行,则禁不能必止;禁不能必止,则战不必胜、守不必固矣。夫令不必行,禁不必止;战不必胜,守不必固;命之曰“寄生之君”。此由不利农、少粟之害也。粟者,王者之本事也,人主之大务,治国之道也。

(取材于《管子·治国第四十八》)

材料二   

无恒产而有恒心,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选自《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注释:①末作文巧:华丽奇巧。这里指工商业。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先王             贵:重视
B.安乡重家则虽变俗       易:容易
C.是民也             罔:同“网”,陷害
D.此惟救死而恐不       赡:足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奚以知其       俱王天下者
B.故天下民归之       然后驱而
C.所谓兴利             无恒产而有恒心
D.至于杀之,民不怨也       罔民可为也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危乡轻家则敢凌上犯禁
危害乡里轻视家乡就敢于欺凌长辈而违犯禁令
B.粟者,王者之本事也
粮食生产乃是成就王业的根本大事
C.故民之从之也轻
所以百姓能够很容易地跟着国君走
D.申之以孝悌之义
把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地讲给百姓听
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提出了发展农业生产、富国强民的治国之道。材料二在此基础上还提出了__________的主张。
5.通读材料一,简要回答“禁末作文巧”与治国之间的关系。
2024-04-23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

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睹轶诗可异焉。其传曰: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两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由此观之,怨邪非邪?

——取材于司马迁《史记》

材料二

孟子曰:“伯夷,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横政之所出,横民之所止,不忍居也。思乡人处,如以朝衣朝冠坐于涂炭也。当纣之时,居北海滨,以待天下之清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恼夫有立志。

——取材于《孟子》

材料三

古有伯夷、叔齐者,武王让以天下弗受,二人饿死首阳之陵。若此臣者,不畏重诛,不重赏,不可以罚禁也,不可赏使也,此之谓无益之臣也。吾所少而去也,而世主之所多而求也。

——取材于《韩非子》

材料四

士之特立独行,适于义而已,不顾人之是非,皆豪杰之士,信道笃而自知明者也。一家非之,力行而不惑者,寡矣;至于一国一州非之,力行而不惑者,盖天下一人而已矣;若至于举世非之,力行而不惑者,则千百年乃一人而已耳。若伯夷者,穷天地、亘万世而不顾者也。昭乎日月不足为明,乎泰山不足为高,巍乎天地不足为容也!当殷之亡,周之兴,徽子贤也,抱祭器而去之;武王、周公,圣也,天下之贤士,天下之诸侯,而往攻之,未尝闻有非之者也。彼伯夷、叔齐者,乃独以为不可。殷既灭矣,天下宗周,彼二子乃独耻食其粟,饿死而不顾。由是而言,夫岂有求为哉?信道笃而自知明也。今世之所谓士者,一凡人誉之,则自以为有余;一凡人沮之,则自以为不足。彼独非圣人而自是如此!夫圣人乃万世之标准也。余故曰:若伯夷者,特立独行,穷天地,亘万世而不顾者也。微二子,乱臣贼子接迹于后世矣。

——取材于韩愈《伯夷颂》

注:①孤竹:商朝的一个诸侯国。②木主:木制的神位。上书死者姓名以供祭祀,又称神主,俗称牌位。③徽子:殷纣王的庶兄,封于徽。因见纣淫乱将亡,数谏,纣不听,遂出走。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怨是用                      希:变得稀少
B.往归焉                      盍:何不
C.不重赏                      利:认为有利
D.天下之贤士               从:跟随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暴易暴兮                      ②不可赏使也
B.①命衰矣                         ②居北海
C.①思乡人处                      天下之诸侯
D.①武王让以天下弗受        ②夫岂有求为哉
3.对下列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余悲伯夷之意,睹轶诗可异焉
我对伯夷的心志深表同情,看到他们未被经书载录的遗诗,又感到很诧异
B.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
不是自己理想的君主,不去侍奉;不是自己理想的百姓,不去役使
C.不顾人之是非,皆豪杰之士
不管别人的对错,都是豪杰之士。
D.彼二子乃独耻食其粟,饿死而不顾
那二人却偏偏以食周粟为耻,宁可饿死也不顾惜
4.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所少而去也,而世主之所多而求也。
5.对于伯夷、司马迁、孟子、韩非子和韩愈各自持怎样的态度?请任选三人,结合上述几则材料加以概括,并结合你对论者的了解及学过的课文,分析他们持这样观点的原因。
2024-04-23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