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孟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6 道试题
2014高三·福建·专题练习
1 .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论语·宪问》)
②孟子曰:“位卑而言高,罪也。立乎人之本朝【注】,而道不行,耻也。”(《孟子·万章下》)
【注】本朝:朝廷。
1.孔子和孟子对职权的问题有什么共同的认识?
2.你是如何理解孟子所说的“罪”和“耻”的?请简要分析。
2019-01-30更新 | 473次组卷 | 2卷引用:2014届福建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默写实用类文本阅读37练习卷
2 .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题目。
戴盈之曰:“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何如?”孟子曰:“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 是非君子之道。‘曰:“ 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孟子·滕文公下》
这则材料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2016-11-18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湖南衡阳一中高一下学期月考一语文试卷
13-14高三上·福建三明·阶段练习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
①(孟子曰:)“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滕文公下》)
②孟子曰:“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子莫执中;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孟子·尽心上》)
[注解] ①子莫:人名。
1.从语段①看,杨朱主张“        ”,墨翟主张“          ”。
2.结合语段②,分析孟子反对与提倡的观点。
2016-11-18更新 | 611次组卷 | 8卷引用:2014届福建省三明一中高三11月学段考试语文试卷
14-15高三下·浙江·期末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孟子》)
②有德者虽年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虽年高于我,我必远之。(《朱熹家训》)
1.孟子和朱熹都强调交友要重视一个字,那就是            
2.针对交友,我们从孟子和朱熹的话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2016-11-18更新 | 116次组卷 | 4卷引用:2015届浙江省严州中学高三下学期仿真测试(二)语文试卷
10-11高三下·湖南·阶段练习
名著阅读 | 较难(0.4) |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论语·先进》)

公孙丑曰:“道则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何不使彼为可几及而日孳孳也?”孟子曰:“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孟子·尽心上》)


【注释】①师与商:师,颛孙师,即子张。商,卜商,即子夏。②愈:胜过,强些。③孳孳:勤勉不懈的样子。④彀率:拉开弓的标准。
1.试分别概括孔子立身行事的原则和公孙丑、孟子求“道”的观点。
2.结合上面的选段,联系学习或生活实际,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做到“中道而立”。
2016-11-18更新 | 66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年3月湖南省长望浏宁四县(市)高三调研语文卷
13-14高三·福建泉州·阶段练习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①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②孟子曰:“羿之教人射,必志于彀;学者亦必志于彀。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孟子·告子上》)
③孟子曰:“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孟子·告子下》)
【注】①愤:心求通而未得之意。②悱:口欲言而未能之貌。③必志于彀:朱熹《集注》云:“志犹期也;彀,弓满也。”
1.上面选段的言论,包含对教育者的哪些要求?请简要说明。
2.作为受教育者,从上面选段的言论中可以得到哪些为学启示?请简要说明。
2016-11-18更新 | 147次组卷 | 2卷引用:2014届福建省泉州市高三质检语文试卷
2015·湖南·一模
名著阅读 | 较难(0.4) |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 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论语·子路第十三》

“……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孟子•滕文公章句上》


有人认为,以上两则材料,体现出儒家对体力劳动的轻视,你同意吗?请结合所学,谈谈你的理解和认识。
2015-06-10更新 | 279次组卷 | 2卷引用:2015届湖南省五市十校高三5月仿真模拟联考试题语文卷
13-14高二下·湖南衡阳·期末
名著阅读 | 较难(0.4) |
8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
②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论语·为政第二》)
③“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万章上)
④“立孝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孝敬》)
1.请根据上面的材料分条概述中华传统“孝道文化”的内涵。
2.请联系当前生活实际谈谈传统“孝道文化”的现实意义。
2016-11-18更新 | 151次组卷 | 2卷引用:2013-2014学年湖南省衡南县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14-15高三上·福建泉州·期中
9 .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子曰:“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荡;古之矜也廉①,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诈而已矣。”                                          (《论语·阳货》)
孟子曰:“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
(《孟子·公孙丑下》)
【注】廉:棱角。这里形容人的品行方正有威严。
1.这两个选段是围绕哪一个话题展开分析的?
2.孔子和孟子两人分别强调了什么观点?
2016-11-18更新 | 137次组卷 | 3卷引用:2015届福建省南安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2014·福建·一模
10 .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阳货》)
对曰①:“王请无好小勇。夫抚剑疾视曰:‘彼恶敢当我哉!’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王请大之!《诗》云:‘王赫斯怒,爰整其旅②,以遏徂莒③,以笃周祜④,以对⑤于天下。’此文王之勇也。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孟子·梁惠王下》)
[注释]①这是孟子对齐宣王说的一段话。②旅:众。③徂莒:此处指来侵的敌众。④笃:厚;祜:福。⑤对:答。
(1)孔子和孟子对于“勇”的认识的角度有何不同?
(2)请联系上面语段,谈谈你对“大勇”的认识。
2016-11-18更新 | 76次组卷 | 2卷引用:2014届福建省高三高考压轴卷语文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