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孟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6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孟子·离娄下》)

1.解释“庶物”在句中的意思:____________。庶民去之,君子存之”中的“之”指代什么?____________
2.上文中“由仁义行”与“行仁义”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2020-06-18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 . 课外名著阅读
(1)《红楼梦》第二十七回黛玉发出“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感慨的原因之一是:黛玉担心宝玉被贾政叫去,找宝玉,___________(人名)不开门,黛玉错疑宝玉。
(2)请用一句话概括下文中孟子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2019-07-03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下列问题。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孟子曰:“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1.“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造成的后果必定是“    1    ”。
2.请简要概括孔子和孟子共同看法,有什么意义,请简述。
2019-12-20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11-12高二下·福建福州·期末
名著阅读 | 较难(0.4) |
4 .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②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在孔子、孟子看来,怎样的人可以称为君子?如何才能成为君子?请综合上述材料,用自己的话回答。
2015-06-02更新 | 335次组卷 | 5卷引用:2011-2012学年福建省福清东张中学高二下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5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孟子去齐,充虞①路问曰:“夫子若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馀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

【注】①充“:孟子的弟子。

1.请写出短文中 包含的三个成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对话中,孟子回答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怀?(用自己的话回答)
2019-12-02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虹口区上海市继光高级中学2009-2010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二)孟子曰:“仁言不如仁声之人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1)概括上面两个文段孔孟思想的共同点。
(2)孔子和孟子论述角度有所不同,请简要评析。
2017-03-14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福建省普通高中高三高职招考押题卷二语文试卷
2015·福建泉州·一模
7 . 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论语·里仁》)

②孟子曰:“不仁者可与言哉?安其危而利其菑,乐其所以亡者。不仁而可与言,则何亡国败家之有?” (《孟子·离娄上》)


【注】①里仁为美:里,住处,借作动词用。住在有仁者的地方才好。②处:居住。③菑:同“灾”。
(1)孔子和孟子各从什么角度谈如何对待他人的问题?____________
(2)对于“不仁”,孔子和孟子共同的态度是什么?请简要分析。____________
2016-11-18更新 | 80次组卷 | 3卷引用:2015届福建省泉州五中高三5月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15-16高三上·福建龙岩·期末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
②孟子曰:“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孟子·万章》)
【注】①谅:诚实。②便辟:阿谀奉承。③挟:倚仗。
1.简要概括孔子和孟子的“交友观”的共同点。
                                                                                
2.请分别简述孔子和孟子的“交友观”。
                                                                                
2016-11-18更新 | 138次组卷 | 3卷引用:2015届福建省龙岩市非一级达标校高三上期末质量检查语文试卷
13-14高二下·福建泉州·期末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①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论语·里仁》)
②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亦不入于室。”(《论语·先进》)
③孟子曰:“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蹠之徒也。欲知舜与蹠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孟子·尽心上》)
【注】①放:依据。②践迹:踩着别人的脚印走。③孳孳:即“孜孜”。④蹠:亦作“跖”,春秋时的大盗。⑤间:不同。
1.孔子和孟子都批评了什么样的人?请简要说明。
2.如何才能成为“善”人,孔子与孟子有何不同的见解?请简要分析。
2016-11-18更新 | 125次组卷 | 5卷引用:2013-2014学年福建省安溪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
10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为人臣者怀仁义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仁义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仁义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 去利怀仁义以相接也。                                                                                       

(《孟子·告子下》)

君子之求利也略,其远害也早,其避辱也惧,其行道理也勇。                            

(《荀子·修身》)

1.两则材料都表现了          的义利观。
2.请谈谈你对“其行道理也勇”这句话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