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孟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6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墨子·兼爱中》)

简要分析上述两段文字含义的异同及所体现的儒、墨两家思想的异同,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2020-03-12更新 | 133次组卷 | 4卷引用:2019-2020学年人教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测试卷6、7
2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

材料二   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公孙丑上》)

1.根据第二则材料可以看出,子路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大舜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两则材料告诉我们哪些做人的道理?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2021-09-02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三板块 古诗文阅读 (十八)“传统文化经典阅读”配套检测
3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论语·为政》)

为人子必孝,孝,利亲也。孝,以亲为爱,而能能利亲……亲贫,则从事乎富之;人民寡,则从事乎众之;众乱,则从事乎治之。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

——(《墨子》)


[注]①能能:才能善于。
1.材料一中的“色难”的意思是________,“先生”是指___________
2.根据两则材料,简要分析孔子和墨子两人对“孝”的看法的不同之处。
2020-06-13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浙江省高三新高考研究联盟Z20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材料二: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

1.孟子认为,______是“行王道”的基础,______可以促进“王道”的形成,若能做到两者而不称王的,还未曾出现过。
2.结合材料一、二,简要分析“修文德”的重要性。
5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论语·为政》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论语·为政》)

孟子曰: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

(《孟子·离娄下》)


【注】①支:同“肢”。
1.对“孝道”的理解,孔子侧重于___________,孟子侧重于__________。
2.这两种孝道观,你更倾向于哪一种?请简要评析。
2021-03-02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三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十二 传统文化经典的理解与评价
6 . 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孟子曰:齐景公田,招虞人以旌,不至,将杀之。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孔子奚取焉?取非其招不往也。(《孟子·万章下》)

②万章曰:孔子,君命召,不俟驾而行。然则孔子非与?(孟子)曰:孔子当仕有官职,而以其官召之也。(《孟子·万章下》)


注:①田:打猎。②虞人:管理山泽苑囿的小吏。③旌:古代用羽毛装饰的旗子。古代君王有所召唤,一定要有相应的标志,召唤大夫用旌旗,召唤虞人用皮冠。④不忘沟壑:念念不忘为正义而死,弃尸山沟。⑤元:头颅。
1.选段①“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体现了《孟子·滕文公下》中的“____________”精神。
2.请根据以上两个选段简要说明孟子对“礼”的具体要求。
2021-06-10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红桥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6月月考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子曰:“乡原,德之贼也。”

(《论语·阳货》)

材料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泰伯》)

材料三   孟子谓乐正子曰:“子之从于子敖来,徒铺啜也。我不意子学古之道而以铺啜也。”

(《孟子·离娄上》)

1.材料一中“贼”的意思是________;材料二中成语_________说明了士应当“弘毅”的原因。
2.对照三则材料中儒家对“士”的操守要求,说说当代学子应具备哪些品格。
2019-12-11更新 | 111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三11月普通高中高考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两则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材料二: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1.材料一具体体现了孔子______的为政观,材料二具体体现了孟子______的为政观。
2.结合材料二,联系实际,简要评析孟子的为政思想。
2020-11-25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孟子·公孙丑上》)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孟子·梁惠王上》)

材料二

絜国以呼礼义,而无以害之,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是所谓义立而王也。

德虽未至也,义虽未济也,然而天下之理略奏矣,刑赏已诺信乎天下矣,臣下晓然皆知其可要也……是所谓信立而霸也。

(《荀子·王霸》)


【注】①指齐框公小白和晋文公重耳,春秋时先后称霸。②奏:通“凑”,会合,引申为全部掌握。③已:止,禁止,不准许。④要:约,结,指建立合作关系。
1.孟子、荀子都继承了孔子_______________的政治理念。
2.孟子、荀子都对“王霸”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请分析两人观点的异同。
2021-03-02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三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十二 传统文化经典的理解与评价
10 . 阅读下面语句并回答问题。

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孟子·离娄上》)


(1)将上面这段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2)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2021-03-04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